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
放线菌的观察
霉菌可产生复杂分枝的菌丝体,分为营养菌丝体和气生菌丝体, 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 孢子。
特化的营养菌丝:吸取养料: 假根、吸器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其孢子的形态特征是分类的
重要依据。例如:青霉的繁殖菌丝无顶囊,经多次分枝,产生几
轮对称或不对称的小梗,小梗上着生成串的青色分生孢子,孢子
四、实验报告
1、绘图并说明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 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绘图并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霉菌的形态特征。 (1) 曲霉、青霉、根霉和毛霉的菌落颜色及特征。
(2) 绘制曲霉、青霉、根霉和毛霉的个体形态图,并 注明各部位名称。
五、思考题
1、你主要根据哪些形态特征来区分所观察的几 种霉菌? 2、在平皿培养微生物时,为何要将平板倒置? 3、 镜检时,你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气 生菌丝?
实验五 放线菌、霉菌的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
1、观察和掌握放线菌、霉菌的形态结构 及其特征。
2.了解几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以链霉 属为例:细胞呈丝状分枝,菌丝直径很细(<1μm,与细菌相似)。 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故一般呈多核的单细胞状态。当其 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状向 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 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substrate mycelium,又称基质菌丝、 营养菌丝或一级菌丝),同时在其上又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 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这就是气生菌丝(aerial mycelium, 或称二级菌丝)。不久,大部分气生菌丝成熟,分化成孢子丝 (spore-bearing mycelium),并通过横割分裂方式,产生成串的 分生孢子(conidia,spore)。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孢子丝依 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钩状、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 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 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实验五-放线菌与真菌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与真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实验项目名称:放线菌与真菌形态结构观察学生姓名:专业:环境工程学号:同组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8 年10月16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习并掌握放线菌(链霉菌),真菌(酵母、霉菌)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认识并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2.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放线菌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大的原核生物。
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
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
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
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内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
2.真菌[1]酵母菌:为单细胞真核生物。
呈圆形、卵形、椭圆形或柠檬型。
各体直径比细菌大几倍到几十倍。
菌落大而厚,湿润光华,颜色多为乳白色、灰白色、似细菌落。
繁殖方式包含无性繁殖(芽殖或裂殖)与有性繁殖(形成子囊与子囊孢子)。
[2]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在细胞的一端初生小突起,如芽状,逐渐增大。
细胞核一分为二,其中一个进入小突起,经细胞壁缢缩。
芽体与母细胞脱离,形成新个体。
若芽体不脱离母体而有继续生出新芽,而芽细胞聚集形成芽簇,芽簇细胞伸长呈丝状或藕节状,称做假菌丝。
[3]美兰染色法:美兰是一种无毒性染料,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
活细胞具有较强还原能力,使美兰由蓝色变成无色。
染色后,酵母活细胞无色,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
[4]酵母菌肝糖粒碘液染色:肝糖粒是酵母细胞的内含物,属于碳源及能源性贮藏物。
用碘液染色,菌体呈淡黄色,肝糖粒呈红褐色。
[5]霉菌:由菌丝体构成,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
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和孢子的宽度比细菌和放线菌大几倍到几十倍。
霉菌和放线菌的接种、培养及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霉菌,放线菌形态观察的基本方法并了 解其基本形态特征.
2、掌握培养基配置,无菌操作,接种与培养,
显微镜观察等各种综合微生物技能的运用。
二、实验原理
1、微生物接种方法:接斜面、接平皿、接三 角瓶。
2、微生物的培养方法:静止培养、振荡培养。
二、实验原理
1、放线菌(玻璃纸法):
制备培养基 倒平板 放玻璃纸,铺平
制菌悬液
培养7d
涂布菌液
28℃倒置
制片观察。
2、真菌(载片法): 准备湿室 融化培养基 整理湿室
点接孢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加水棉球
覆培养基
28℃保湿培养7d
加盖玻片
镜检。
3、形态观察
• 观察内容:
霉菌、放线菌的营养菌丝体、
气生菌丝体、孢子丝、分生孢子 头、分生孢子、孢子梗、足细胞 等的形态和结构。注意不同微生
物典型结构形态的区别。
五、注意事项
1、本实验步骤均应无菌操作; 2、倒平板时,摇动培养皿要轻,以免溅出;
3、铺玻璃纸时,涂布棒冷却后,才可与玻璃 纸接触;
4、加盖玻片时要轻压,使培养物均匀的分布 在盖玻片下; 5、取玻璃膜观察时,取放线菌最薄的地方; 6、培养时,培养基滴半滴,以保证一周后结 果理想。
3、放线菌的培养观察方法: 插片法、搭片法、玻璃纸法。 4、霉菌的培养观察方法:载片培养法。
三、实验器材
1、器皿:湿室、镊子、平板、无菌滴管、
显微镜、涂布棒、移液器、滤纸、水棉球载 玻片等。 2、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半固体PDA 培养基。 3、菌种:5406链霉菌、黑曲霉、青霉。
四、实验步骤
实验五 放线菌形态观察

4、培养:在平皿的滤纸上滴加3mL以上(4滴管)灭菌的20%甘 油(保湿),28℃培养24小时。
精品课件
五、实验结果
绘图紫色链霉菌和灰色链霉菌基内 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
精品课件
四、实验步骤
放线菌的插片培养
接种位置
1
2
3
4
5
6
7
8
9
插片并接种的顺序
精品课件
插片培养法:倒平板(将融化的高氏合成1号培养
基无菌操作倒平板)
插片(将无菌的盖玻片
以大约45°角插入培养基中(9片/皿/组)
接种(无菌操作取灰色链霉菌或紫色链霉菌的孢
子划线接种于插片和培养基接触处)
培养
(将插片平板倒置,28℃培养3~5天)
实验五 放线菌的 插片培养和形态
观察
精品课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放线菌的特点并观察其形态特征 2.学习掌握放线菌观察的基本方法
精品课件
二、实验原理
放线菌: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形成
单细胞的菌丝体,革兰氏阳性细菌。 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
菌丝(或称基内菌丝)和生长在培养基表面的气 生菌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呈螺旋形、 波浪形或分枝状等,其着生形式有丛生、互生和 轮生。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状。
① 酵母菌一般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② 酵母菌的个体大小比细菌大几倍甚至十
几倍,在高倍镜下即可观察到。而一般细 菌必须在油镜下才能观察到。
精品课件
如何区别酵母菌的营养细胞和释放出子囊 外的子囊孢子?p44,2
实验五 细菌、真菌形态的观察

实验五细菌、真菌形态的观察
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学习观察细菌、放线菌、霉菌形态的方法。
内容:
1. 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染色装片
2. 观察放线菌、青霉、根霉、曲霉、酵母菌永久装片。
3. 观察枯草杆菌活菌
4. 观察大肠杆菌活菌
二. 实验材料和用具
菌种: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的斜面菌种。
装片:细菌三种形态的染色装片,青霉、曲霉、根霉、酵母菌永久装片。
香柏油.二甲苯.无菌水
显微镜.擦镜纸.接种环.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小滴管
三. 操作步骤:
1、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
用低倍镜、高倍镜、油镜,观察球菌、杆菌、螺菌的染色装片、并分别在油镜下绘图。
2、观察霉菌、放线菌的永久装片并绘画。
3、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形态的观察
1)按无菌操作,用单染色发制成临时装片进行形态观察。
操作步骤(略)
2)观察枯草杆菌活菌
用压滴法(略)
四.注意事项:
1.观察完毕。
必须将镜筒上升,才能取下装片。
放入另一装片后,要按油镜使用要求重新操作,不能在油镜下直接取下和替换装片。
2.无菌操作过程中,接种环灭菌后不能触及其他物品.挑取细菌不能过多。
3.演示无菌操作过程
五.实验报告
绘出你所观察到的细菌个体形态视野图。
1、细菌三型形态图
2、根霉形态图
3、青霉形态图
4、曲霉形态图
5、放线菌形态图。
实验五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霉菌的形态观察、微生物的测微与计数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霉菌的形态特征及鉴别依据。
2.学习使用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3.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学习使用血球记数板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4.总结并掌握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1. 霉菌定义及用途⏹霉菌不是真菌分类中的名词,而是丝状真菌的统称。
⏹霉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与食品的关系密切,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最早利用的一种微生物,如早期进行的酱和酱油的制作等。
⏹霉菌也可以使食品发生腐败变质或产生毒素,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2.霉菌特征⏹霉菌可产生分支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的多(约3-10u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
因此,用低倍镜即可观察。
3.霉菌的菌落⏹松:由于霉菌的菌丝较粗较长,菌丝体疏松,因而形成的菌落也比较疏松,呈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大:菌落形态较大,一般比细菌和放线菌的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有时会长满整个培养皿;⏹干:外观干燥,不透明;⏹挑:菌落与培养基间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颜色:由于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颜色不同,不同的霉菌菌落表面呈现不同的颜色,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颜色常不一致。
同一种霉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或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所形成的菌落特征可能有所不同。
但同一种霉菌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和培养基上所形成的菌落特征相对稳定。
菌落特征是霉菌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4、霉菌的菌丝形态⏹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
菌丝的宽度一般为3-10μm,比放线菌菌丝宽很多倍,其菌可伸长并产生分枝。
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
⏹一部分菌丝存在于培养基质中吸收营养,称为基内菌线或营养菌丝。
实验五 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生科)

孢子丝
气生菌丝
营养菌丝
气生菌丝
孢 子 丝
分 生 孢 子
三 酵母菌形态观察
1 实验要求 2 实验原理
3 实验材料
4 操作步骤
1 实验要求
学习并掌握水浸片法制备标本片的方法
观察酵母菌的菌体形态特征及出芽生殖
按要求绘酵母菌形态图
2 实验原理
真菌形态结构比细菌复杂。习惯上,真菌可分为酵母 菌和霉菌。 酵母菌是单细胞构造,个体形态多为卵圆形、圆柱形,
记录表。
2 绘出放线菌形态图 3 绘出酵母菌形态图 4 绘出黑根霉形态图
实验五 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 及各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
实验内容
一 各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
二 放线菌形态观察
三 酵母菌形态观察
四 霉菌形态观察
一 各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
1 实验目的要求
2 实验原理
3 实验步骤
1 实验目的要求 (1)观察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等微生
物菌落的形态特征。
(2)总结几类微生物菌落的一般特征并能识别。
2 实验原理
菌落:单个菌体在固体平面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
的肉眼可见的群体。 粘质 沙雷 氏菌
沙 门 氏 菌
铜绿 假单 胞菌
区分和识别各类微生物可从菌落形态(群体形态)和细胞形 态(个体形态)两方面进行,菌落形态是无数细胞形态的集 中反映,因此,每一大类微生物都有其一定的菌落特征,可 通过这些特征差异区分和识别之。
4 操作步骤
(1) 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液,用 拨针以无菌操作方式挑取少许根霉菌丝在染液
中铺展开,盖上盖玻片。
(2) 用低倍镜观察菌丝结构及孢子形态。
(3) 绘出黑根霉形态图
放线菌酵母和霉菌形态的观察

放线菌酵母和霉菌形态的观察由于给出的题目是"放线菌、酵母和霉菌形态的观察",我们将分别观察这三类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在观察时,我们将使用显微镜和培养基。
首先,我们来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放线菌是一类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
它们可以在土壤、水域和空气中找到。
放线菌的形态较为特殊,通常呈现为长而细长的细丝状。
在观察时,我们可以直接在透明的玻璃片上加一两滴放线菌的培养基,并用显微镜观察。
放线菌的细丝状形状通常呈现为分支,并且长达数毫米。
这些细丝状的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放线菌的菌落。
接下来,我们来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天然环境中,如土壤、水体和植物表面。
酵母菌的形态特征较为简单。
在观察酵母菌时,我们可以将一小滴酵母菌液滴在玻璃片上,并用显微镜观察。
酵母菌呈球状或卵圆状,直径通常在5-10微米之间。
酵母菌的表面有光滑的外观,并且通常排列成链,形成了菌落。
最后,我们观察霉菌的形态特征。
霉菌是一类多细胞真菌,包括许多不同种类的真菌。
观察霉菌时,可以将一小段霉菌菌丝插入玻璃片上并加一滴水,使其在显微镜下观察。
霉菌的菌丝通常是多细胞结构,由许多细胞组成。
霉菌的菌丝通常呈现为分支和交叉的形态,并且具有特定的菌丝色素,例如黑色霉菌的孢子呈现黑色。
霉菌的菌丝可以形成大型的菌丝网络,形成一个菌丝块。
总结起来,放线菌通常呈现为长而细长的细丝状,酵母菌呈球状或卵圆状,霉菌的菌丝通常呈分支和交叉的形态。
这些形态特征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得到。
这些微生物的观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角色,在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倍镜。
可编辑版
15
四. 习题
你认为在显微镜下,细菌、放线菌、酵 母菌和霉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可编辑版
16
➢ 本实验采用插片法来观察放线菌的菌丝形 态。
可编辑版
5
可编辑版
6
可编辑版
7
2.酵母菌:酵母的菌落形态与细菌的相仿, 由于酵菌细胞比细菌的大,细胞内有许多分化 的细胞品,细胞间隙含水量较少,不能运动, 帮菌落较大、较厚,外观较稠和、不透明,菌 落颜色多为乳白色或矿烛色。
一些不产假菌丝的其菌落更隆起、边缘极圆整; 产假菌丝的其菌落较扁平,表面和边缘较粗糙。
可编辑版
8
a.形态观察:酵母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生物, 通常比常见细胞大几倍甚至十几倍。 大多数 酵母菌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有的分裂繁 殖;有性繁殖是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
b.死活鉴定:美蓝是一种无毒的染料,它的氧 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 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 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 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 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 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成蓝色或淡蓝色。
(2)染色0.5h后再次观察,注意死细胞是否增加。
(3)用0.05%吕式碱性美蓝染色液重复上述操作。
B.水-碘液浸片的观察:先滴加碘液后加水,取少量 酵母菌混合均匀,盖上盖玻片观察。观察霉菌的菌落形态; B. 然后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0.1%的美蓝染液; C. 用解剖针或镊子从霉菌菌落底部小心挑取少
➢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特征为:形成干燥、不透 明、表面呈致密丝绒状,上有一层彩色“干粉” 的菌落。菌落与培养基连接紧密,难以挑取, 菌落正反面颜色不一致,在菌落边缘的琼脂平 板上有变形的现象,有泥腥味。
可编辑版
3
可编辑版
4
➢ 放线菌在显微镜下一般气丝在上,基丝在 下,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有的放线菌 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
➢ C. 用番红染液覆盖印迹,染色约1min后水洗
➢ D. 干后用油镜观察
可编辑版
13
2.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
A.美蓝浸片的观察:
(1)按无菌操作取少量酵母菌与0.1%吕式碱性美蓝染 色液混合均匀,放置约3min后,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 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用颜色区别死活细 胞。
可编辑版
9
可编辑版
10
3.霉菌:也呈菌线体形态,但霉菌的菌 丝和孢子比放线菌的粗得多。霉菌的菌 落形态较大,质地蔬松,外观干燥,不 透明,菌落与培养基间连接紧密,不易 挑取,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的颜色、 构造通常不一致,有霉味。菌丝的孢子 较大,在低倍镜下即可清晰观察到有隔 或无隔菌丝和孢子及巨大的孢子囊。
可编辑版
11
可编辑版
12
三. 实验步骤
1. 放线菌形态观察:
➢ A. 用接种铲或解剖刀将平板上的菌苔连同培 养基切下一小块,菌面朝上放在一载玻片上。
➢ B. 另取一洁净载玻片置火焰上微热后,盖在 菌苔上,轻轻按压,使培养物(气丝、孢丝或 孢子)粘附在后一块载玻片中央,有印迹的一 面朝上,通过火焰2~3次固定。
实验五
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的 形态观察
可编辑版
1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 形态的基本方法;
初步了解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的形态 特征。
可编辑版
2
二.实验原理
1.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孢子繁 殖的陆生性较强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广泛分布 于含水量低、有机质丰富的微碱性土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