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构图的形式美法则

画面构图的形式美法则
画面构图的形式美法则

什么是形式美法则

什么是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的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形式美的法则在美的创造中的意义有: 1、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我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 2、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我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应注意: 3、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创造时,首先要透彻领会不同形式美的法则的特定表现功能和审美意义,明确欲求的形式效果,之后再根据需要正确选择适用的形式法则,从而构成适合需要的形式美。 4、式美的法则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美的事物的发展,形式美的法则也在不端发展,因此,在美的创造中,既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又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生搬硬套某一种形式美法则,而要根据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形式美法则,在形式美中体现创造性特点。 探讨形式美的法则,是所有设计学科共通的课题,那么,它的意义何在呢?在日常生活中,美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精神享受。当你接触任何一件有存在价值的事物时,它必定具备合乎逻辑的内容和形式。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所处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然而单从形式条件来评价某一事物或某一视觉形象时,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在大多数人中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相通的共识。 在西方自古希腊时代就有一些学者与艺术家提出了美的形式法则的理论,时至今日,形式美法则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在设计构图的实践上,更具有它的重要性。 形式美法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和谐 宇宙万物,尽管形态千变万化,但它们都各按照一定的规律而存在,大到日月运行、星球活动,小到原子结构的组成和运动,都有各自的规律。爱因斯坦指出: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和谐的广义解释是: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所给我们的感受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和谐的狭义解释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单独的一种颜色、单独的一根线条无所谓和谐,几种要素具有基本的共通性和溶合性才称为和谐。比如一组协调的色块,一些排列有序的近似图形等。和谐的组合也保持部分的差异性,但当差异

静物质感的表现技法

静物质感的表现技法 静物写生,对形体质感的表白现,主要靠笔触、线条和色调的对比变化。例如,表现坚硬光滑的物体如铁器,陶器,玻璃等,要有严密的线条、均匀的色调、笔触不要很明显; 表现松软物体如毛线制品、棉花制品等,要用较松散的线条,色调不要过于均匀,色调中要有较鲜明和较琐碎的笔触;画绸缎,笔触和色调要有跳跃感,以表现其闪光的特点,但在跳跃之中,笔触和色调的过渡要柔和,以表其光滑柔软的特点. 学习表现不同物体的质感,可以丰富表现技巧,提高素描造型能力。 但由于素描工具的局限性,只能要求质感的相对真实。比如画瓷罐要用HB左右的硬铅,画陶罐则要用相对较软的铅笔,并且排线最好是延着肌理走向画。多摸索,大关系始终还是最重要的,要注意虚实关系,做质感最好就做主体部分。用软铅构图,再用硬铅上明暗画出质感的话主要还是在明暗上面多下工夫。注意刻画物体的明暗交界线,仔细观察环境(灯光,自然光,周围物体的颜色)对物体本身的影响。画静物组合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把每个物体的明度都画的一样,物体之间的反光颜色等等都互有影响,仔细观察最重要1:静物写生的意义静物写生,对形体质感的表白现,主要靠笔触、线条和色调的对比变化。例如,表现坚硬光滑的物体如铁器,陶器,玻璃等,要有严密的线条、均匀的色调、笔触不要很明显;表现松软物体如毛线制品、棉花制品等,要用较松散的线条,色调不要过于均匀,色调中要有较鲜明和较琐碎的笔触;画绸缎,笔触和色调要有跳跃感,以表现其闪光的特点,但在跳跃之中,笔触和色调的过渡要柔和,以表其光滑柔软的特点.学习表现不同物体的质感,可以丰富表现技巧,提高素描造型能力。但由于素描工具的局限性,只能要求质感的相对真实。2.静物组合的原则(1)体现生活气息,合乎情理。这是首要的一点,富有生活气息便能产生自然美,合乎情理便能产生某种情调或意味.因此,在选择静物前应先有构思,不要盲口拼凑一堆静物。(2)有中心、有变化、有对比。摆静物应先选一个主体静物,一般形体较大,也就是要大于从属的静物,占据构图的主要位置,在构思和色调上起决定作用。选择从属的,也就是配角静物,其形体要小于或低于主体静物。搭配的静物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应该考虑它们在大小、高低、方圆、深浅及质感上的变化,不要过于单一或过于杂乱,这样才能获得既有中心秩序,又有对比变化的理想效果。3:静物构图的形式美法则不论选择什么样的静物,体现的情调如何,若想摆十较理想的组合关系,画出较理想的构图,就要认识别构图形式美的一般规律。静物写生形象比较丰富,是培养构图能力和认识构图形式美的良好机会.应引起重视。一般说来,较好的构图必然符合美的规律,其优点如下:1:集中而不单调;2:稳定而不呆板;3:饱满而不滞塞;4:活泼而不散乱;5:有主有次;6:有远有近;7:疏密相间;黑白有致;8:考虑动势;9:不分割画面。以上各点除“考虑动势’外,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静物是处于静止状态的,但由于视觉心理的作用,在某种情况下,静物也会产生某种动势,给人某种动的感觉,包括动势的方向感,力量感等,从而影响构图的形式美。如将—把茶壶放在桌子上,那么,茶壶嘴所指的方向就是茶壶的动势方向.将两把茶壶放在桌子上,茶壶嘴同朝一个方向,可以使这种动势感加强并产生形式美;如果壶嘴朝着不同的方向,则会产生不同的动势和不同的形式美.将一把水果刀放在桌子上或盘子里,其刀尖所指的方向构成它的动势方向;如果将两把水果刀放在一起,不同的摆法会产生不同的动势。一个圆罐和一个苹果.如果单看其中任何个,都不会产生某种方向的动势;若把它们放在一起,就会产生某种动势.一般地说,较小物体所处的位置,即是这组物体的动势指向,如果沿着这种指向在较小物体的前面再放一个更小的物体,这种动势就会更加强烈,形成一边倒的动势形式;如果在相反的方向放一个物体,则会使这种动势有所抵消,构成某种动势的平衡。在静物组合,背景的衬布也会构成某种动势.衬布呈垂直状,动势最为稳定;如果是呈倾斜状,或它的折纹呈倾斜状,就会形成某种动势并带有方向性.如果这种方向性和静物的动势方向相—致,则会加强静物的动势感;如果相反,则会减弱具动势感,产生某种视觉平衡.以上所述只是构图的最基本的原则,在实践中应灵活运用。可以说,组织和摆放静物的过程就是艺术实践的过程,就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所以,应学会组织静物,从而画出较理想的作品4:静物质感的表现技法静物写生,对形体质感的表白现,主要靠笔触、线条和色调的对比变化。例如,表现坚硬光滑的物体如铁器,陶器,玻璃等,要有严密的线条、均匀的色调、笔触不要很明显;表现松软物体如毛线制品、棉花制品等,要用较松散的线条,色调不要过于均匀,色调中要有较鲜明和较琐碎的笔触;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一、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指立体形态构成要素以对比方式各自展示其面貌和特点,以“一石激起干层浪”的效果形成视觉上的张力,使原有的个性更加鲜明、更加强烈、同时也增强了形体对人的感官的刺激.造成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效果。对比是形式美感重要的生动语言,它可改变形怂的呆板,造成富有生气、活泼、动感的造型,在对比中原有的构成要素最大限度地保持要素间的差异性。可以说,形态构成缺乏对比就没有活力,失去运动感。对比在立体构成中的各个方面展示自己的表现形式,既有形体、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对比,也有实体与空间的对比等。 调和是与对比相反的概念,是指立体形态构成要素共性的加强及差异性的减弱,以求获得统一。形态构成一味强调对比,势必走向认识上的绝对化,不可能从全局的角度去控制造型表现,构成的作品从整体上看是杂乱无章、矛盾重重、支离破碎、毫无整体性的,不可能把人的视觉和触觉带到引人入胜的境地。这就是说,艺术作品的表现不仅需要量,也需要质才能实现形态构成的价值,需要设计师协调统一形态构成的各个要素。 事实上,方体形态的构成往往包含着不同的要素。根据一个立体形态的实际有目的性地去创造,其多元化的要素必须体现形式上的统一,既要设计新颖的外观,又要将形态的外观与内部结构、空间、形状、体积统一。如同建筑一样,要体现平面与立面的统一。 对比与调和是相辅相成、休戚与共的.是矛盾的统一、辩证的统一,

立体构成从许多方面体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1.形体的对比与调和 不同形状和体量的形态构成使形体呈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反映这种关系最典型的是简单的几何形体。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它们之间具有统一感和整体性,使人最容易认识和理解对比与调和。几何原理的形式美感不仅从它本身得到体现,还在其他艺术中、建筑小表现得淋漓尽致。世界上许多著名建筑因为很好地运用了几何原理成为建筑艺术史上的丰碑。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罗马的万神庙,还有古罗马大角斗场。无不折射出这种最主要和简单的对比与调和。设计师的成功就在于巧妙地将各种形状从属于基本形,使基本形这一特征得到强调。 万神庙(罗马) 大角斗场(罗马)形体的对比与调和要突出主体,强调其他部位对主体的从属关系,同时通过控制主从关系,尽量用形体中细部的形状来取得对比与调和的效果(如古罗马大角斗场每一个细小的形体都从属于椭圆形状)。强调高度,加强高低对比是突出主体的一种方法,因为当形体高低反差大,且有―定的体量结合时,就会产生力量感。另一种突出主体的方法是次要部位的形状与主体相同而体量较小,尺寸也较小。如同法国巴黎的凯旋门中央门道的尺寸明显大于两边步行门道的尺寸。一方面,在视觉

静物构图的形式美法则

静物构图知识 静物构图的形式美法则 不论选择什么样的静物,体现的情调如何,若想摆十较理想的组合关系,画出较理想的构图,就要认识别构图形式美的一般规律。静物写生形象比较丰富,是培养构图能力和认识构图形式美的良好机会.应引起重视。一般说来,较好的构图必然符合美的规律,其优点如下: 1:集中而不单调;2:稳定而不呆板;3:饱满而不滞塞;4:活泼而不散乱;5:有主有次;6:有远有近;7:疏密相间;黑白有致;8:考虑动势;9:不分割画面。以上各点除“考虑动势’外,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静物是处于静止状态的,但由于视觉心理的作用,在某种情况下,静物也会产生某种动势,给人某种动的感觉,包括动势的方向感,力量感等,从而影响构图的形式美。如将—把茶壶放在桌子上,那么,茶壶嘴所指的方向就是茶壶的动势方向.将两把茶壶放在桌子上,茶壶嘴同朝一个方向,可以使这种动势感加强并产生形式美;如果壶嘴朝着不同的方向,则会产生不同的动势和不同的形式美.将一把水果刀放在桌子上或盘子里,其刀尖所指的方向构成它的动势方向;如果将两把水果刀放在一起,不同的摆法会产生不同的动势。一个圆罐和一个苹果.如果单看其中任何个,都不会产生某种方向的动势;若把它们放在一起,就会产生某种动势.一般地说,较小物体所处的位置,即是这组物体的动势指向,如果沿着这种指向在较小物体的前面再放一个更小的物体,这种动势就会更加强烈,形成一边倒的动势形式;如果在相反的方向放一个物体,则会使这种动势有所抵消,构成某种动势的平衡。在静物组合,背景的衬布也会构成某种动势.衬布呈垂直状,动势最为稳定;如果是呈倾斜状,或它的折纹呈倾斜状,就会形成某种动势并带有方向性.如果这种方向性和静物的动势方向相—致,则会加强静物的动势感;如果相反,则会减弱具动势感,产生某种视觉平衡.以上所述只是构图的最基本的原则,在实践中应灵活运用。可以说,组织和摆放静物的过程就是艺术实践的过程,就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所以,应学会组织静物,从而画出较理想的作品 --------------------------------------------------------------------- 构图,就像我们写文章离不开章法一样,是绘画创作的基础。首先是“立意”,考虑画面中,主要表现什么,被画主体安排在什么地方,然后通过光线、线条、形态等造型手段,来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动手绘画之前首先解决横构图和竖构图的问题,这个比较简单易懂,由于我们双眼看到的自然景像是横的,所以横向构图看起来特别自然,舒服,能表达出张力、博大和宽广的感觉。竖构图可以表现高大,垂直的感觉。 静物写生学习中,最广泛使用的是三角式构图,其特点是: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这种三角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是倒三角,其中斜三角较为常用,给人的感觉稳定、均衡、持久但又不失灵活性。 当然还有其它方式,如X形构图(场面开阔、舒展)、对称式构图(平稳,稳定)、均衡式构图(对应而均衡)、对角线构图(运动不稳定)、S形构图(深远、流动感)、V形构图(外景中常用)等,而且构图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遵守基本原则和规律之后,可以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以后再结合作品给大家展示

形式美的六大法则

形式美的六大法则 形式美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它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称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与均衡、齐一与参差、调和与对比、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 对称与均衡 视觉形态的平衡关系,可以分为以静感和以动感为主导的平衡形式两种。对称是以形象和色彩在不同位置上的相同来求得统一。均衡是图案在不同位置上量与力在视觉心理上的平衡,求得内在的统一。对称(绝对的统一)主要是指在形状,重量,面积上,位置上的统一平衡。均衡(变化的统一)是指量等形不等,是视觉心理上的平衡,稳定力学上的不平衡。均奇与平衡是图案形象的外貌状态,一般以固定的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发展的等形等量或者等量不等形的表现。所谓固定的中心就是依据中轴线出现的形式,这种形式在视觉上保持平衡,产生安定的效果。均奇与对称是同义词,均奇是等量等形,对称有时等量不等形。 齐一与参差

人类对形式美的认识和创造、运用,是逐步从简单发展到复杂的。参差与齐一是最简单的形式美。“参差齐一”是指按“一生一”的结构构成的形式规律。“参差”是指在形式中有较明显的异和对立的因素,如差异色调等。“齐一”是一种整齐划一的美,即形式是以特定形式因素组成一个单元,按照一个统一规律反复重复组成的。按照“参差齐一”法则构成的形式能够给人以次序感受、条理感。 调和与对比 对比是含有两个以上不同造型因素才能显示出来,是求得变化的最好方法,须依整体需要,可轻微,可显著,可简可繁。调和是构成美的对象在内部关系中无论质和量都相辅相成,互为需要,其矛盾形成秩序的动态,是一种变化的美。在图案中是指形与形之间和色与色之间的关系趋于一致,和谐,形成有秩序,有条理,相互联系着,密切结合的统一体。称为调和。调和出现趋于一致的关系,呈现出平静,稳当,单纯的感觉,其缺乏灵巧活泼感,故对比应运用变化的原理,用形象的差异性加以处理,使调和的形象有变化,形成对比调和,但对比不能过分脱离统一调和的原则,否则会使画面过于刺激,而失去统一。 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活动中一直运用着比例关系,并以人体自身的尺度为中心,根据自身活动的方便总结出各种尺度标准,体现于衣食住行的器用和工具的制造中。恰当的比例则有一种谐调的美感,成为形式美法则的重要内容。美的比例与尺度是平面构图中一切视觉单位的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

《静物摄影》教案

静物摄影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静物摄影审美要求及摄影方法 教学重点:光的运用 教学难点:静物的陈设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每一位同学每人拍摄出一张静物摄影照片 教学准备:相机、三脚架、灯具、衬布、静物......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二. 导入 三. 授新课静物摄影 所谓的静物摄影拍摄的大部分是一些蔬菜、瓜果瓶瓶罐罐一类的东西,要想把这一些东西拍摄出艺术效果,具有艺术生命力,需要拍摄者具有高超的摄影技巧和艺术修养。要拍摄一张好的静物摄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静物的选择 静物的题材很多,日常生活用品、蔬菜、瓜果、花卉、文具、陶瓷器皿......等等,都可以用来做摄影对象。对于摄影题材的选择,要体现出静物内容的合理性、协调性。若内容组合得当,同时在画面构图处理表现技巧上十分贴切,其作品就会体现出画面特定的情调与美感。反之,如果静物内容毫不相干,东拼西凑,其效果必然显得杂乱无章而缺乏美感。 (二)静物形体的组合

静物的形体组合,要注意在大小、高低、方圆、深浅等方面的关系。主体与陪村物之间主次要分明,既要体现出变化,又要搭配适度。倘若形体之间的比例关系脱节太大,则会造成不和谐的现象。如果形体之间过于统一,缺少变化,而又显得呆板,就会造成毫无生动感的局面。 (三)质感与色彩的搭配 质感与色彩的配合也要进行一番周密的思考和设计,质感要考虑对比,如粗与细、坚硬与松软的不同质地的搭配变化,同时也要注意色彩上深浅的区别及构成画面整体色调的和谐关系。若物体之间的色彩变化过于复杂,没有相对统一的调子,就会使画面显得凌乱。若物体间色彩、质感缺乏对比就会显得单调。所以,质感与色彩要在统一中求变化,也是体现静物摄影美感的一个方面。(四)构图 在静物选择中,我们已经讲过静物形体在大小、高低、方圆等方面的变化,这还不够,还要在画面上对不同的位置安排进行一番设计,这就是构图。 构图的原理是以“对立统一”为原则的。画面既要突出主体物,又要考虑陪衬物与主体物之间的均衡关系。这是一个大的原则。构图包含着许多因素,仅从画面视觉因素来讲,就包括形体、线条、明暗、空间等。构图的基本原理是“变化统一”。变化和统一的原理,体现着“对立统一”这一物质世界的根本规律。作为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它又可表现为构图中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安定与比例等形式法则。 在构图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主题物不可以太居中,这样会使画面缺乏动感,显得呆板。 2. 主体物不可太偏,这样会使物体偏向一面或过高过低,造成画面不稳定。 3. 主体物在画面占据的位置不可太满,太满显得画面闭塞、不透气。

详解摄影中的构图与平面构成

详解摄影中的构图与平面构成 一、传统绘画构图与摄影构图 构图是画面形式的处理和安排,就其实质来说,是解决画面上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空间关系,把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个画面上,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传统绘画的构图讲究饱满、完整,特别是古典 主义绘画,非常讲究构图的平衡性。 摄影构图与绘画构图虽都采用“平面构图法”,均是以二维空间表现三维空间,但在构图方法和程序上则相差甚远。绘画是先设计构图——以主观为主;摄影是先选择构图——以客观为主。绘画构图可以主观地任意取舍,按设计好的构图去进行创作;而摄影构图需直接用照相机取景器和镜头进行现场构图,以客观为主,适当取舍。因此可以说“绘画是加法构图,摄影是减法构图”。这表明了摄影在构图取舍上与绘画构图的取舍有着质的区别。因此,对摄影师来说,构图是将自然界的“形”变成艺术的“形”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置于构思和具体表现方法之中。

一般传统风景绘画构图基本围绕黄金分割和单点透视来进行。 摄影构图就是要研究在摄影画面上形成美的表现形式结构。经典的表现形式结构,是历代艺术家通过实践用科学的方法总结出来,是适合于人们共有的视觉审美经验,符合人们所接受的形式美的法则,是审美实践的结晶。吸收前人的经验对摄影的形式表现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形式美的表现形式在摄影中也称摄影构图,而摄影构图无非就是取舍光影的构成,色彩的构成,点、线、面构成的一种选取方式。

大自然是没有边框的。把大自然的景物拍下来,不是景物的再现。而是一个再创造的行为。照片的边缘决定了照片的内容,断章取义是摄影者的工具。画框也为两件事物建立起一个关系,带来了原来不存在的对比。画框的重要性是因为有了画框才有构图的需要。以人文社会为题材的作品可以用故事来吸引观众。而风光摄影里的构图不单为画面带来吸引力,它也是用来表达内涵的视觉语言。 1、构图的目的 记得一位法国摄影家说过:我们不能像画家一样创造形状,但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简化,以使它清晰易见。 构图的目的是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景物加以强调、突出,从而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烦琐的、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安排陪体,选择环境,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总的来说,就是把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别人的艺术。

构图的基本原理与形式

构图的基本原理与形式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是对立统一的,所以一切设计法则 也要符合对立统一的规律。构图是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对立统一也是构图的基本法则。构图的对立统一体现为对 比均衡和多样统一。 探讨形式美的法则,是所有设计学科共通的课题,那么,它的意义何在呢?在日常生活中,美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精神享受。当你接触任何一件有存在价值的事物时,它必定具备合乎逻辑的内容和形式。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所处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然而单从形式条件来评价某一事物或某一视觉形象时,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在大多数人中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相通的共识。这种共识是从人们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它的依据就是客观存在的美的形式法则,我们称之为形式美法则。在我们的视觉经验中,高大的杉树、耸立的高楼大厦、巍峨的山峦尖峰等,它们的结构轮廓都是高耸的垂直线,因而垂直线在视觉形式上给人以上升、高大、威严等感受;而水平线则使人联系到地平线、一望无际的平原、风平浪静的大海等,因而产生开阔、徐缓、平静等感受…… 这些源于生活积累的共识,使我们逐渐发现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在西方自古希腊时代就有一些学者与艺术家提出了美的形式法则的理论,时至今日,形式美法则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在设计构图的实践上,更具有它的重要性。形式美法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1.和谐 宇宙万物,尽管形态千变万化,但它们都各按照一定的规律而存在,大到日月运行、星球活动,小到原子结构的组成和运动,都有各自的规律。爱因斯坦指出: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和谐的广义解释是: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所给我们的感受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和谐的狭义解释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单独的一种颜色、单独的一根线条无所谓和谐,几种要素具有基本的共通性和溶合性才称为和谐。比如一组协调的色块,一些排列有序的近似图形等。和谐的组合也保持部分的差异性,但当差异性表现为强烈和显著时,和谐的格局就向对比的格局转化。 2/.对比与统一 对比又称对照,把反差很大的两个视觉要素成功地配列于一起,虽然使人感受到鲜明强烈的感触而仍具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它能使主题更加鲜明,视觉效果更加活跃。对比关系主要通过视觉形象色调的明暗、冷暖,色彩的饱和与不饱和,色相的迥异,形状的大小、粗细、长短、曲直、高矮、凹凸、宽窄、厚薄,方向的垂直、水平、倾斜,数量的多少,排列的疏密,位置的上下、左右、高低、远近,形态的虚实、黑白、轻重、动静、隐现、软硬、干湿等多方面的对立因素来达到的。它体现了哲学上矛盾统一的世界观。对比法则广泛应用在现代设计当中,具有很大的实用效果 3.对称 自然界中到处可见对称的形式,如鸟类的羽翼、花木的叶子等。所以,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均匀、协调、整齐、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平面构图中的对称可分为点对称和轴对称。假定在某一图形的中央设一条直线,将图形划分

静物构图的形式美法则

静物构图的形式美法则 静物构图的形式美法则 不论选择什么样的静物,体现的情调如何,若想摆十较理想的组 合关系,画出较理想的构图,就要理解别构图形式美的一般规律。静 物写生形象比较丰富,是培养构图水平和理解构图形式美的良好机会.应引起重视。 一般说来,较好的构图必然符合美的规律,其优点如下: 1:集 中而不单调;2:稳定而不呆板;3:饱满而不滞塞;4:活泼而不散乱;5:有主有次;6:有远有近;7:疏密相间;黑白有致;8:考虑动势;9:不分割画面。以上各点除“考虑动势’外,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静物是处于静止状态的,但因为视觉心理的作用,在某种情况下,静 物也会产生某种动势,给人某种动的感觉,包括动势的方向感,力量 感等,从而影响构图的形式美。如将—把茶壶放在桌子上,那么,茶 壶嘴所指的方向就是茶壶的动势方向.将两把茶壶放在桌子上,茶壶 嘴同朝一个方向,能够使这种动势感增强并产生形式美;如果壶嘴朝 着不同的方向,则会产生不同的动势和不同的形式美.将一把水果刀 放在桌子上或盘子里,其刀尖所指的方向构成它的动势方向;如果将 两把水果刀放在一起,不同的摆法会产生不同的动势。一个圆罐和一 个苹果.如果单看其中任何个,都不会产生某种方向的动势;若把它 们放在一起,就会产生某种动势.一般地说,较小物体所处的位置, 即是这组物体的动势指向,如果沿着这种指向在较小物体的前面再放 一个更小的物体,这种动势就会更增强烈,形成一边倒的动势形式; 如果在相反的方向放一个物体,则会使这种动势有所抵消,构成某种 动势的平衡。在静物组合,背景的衬布也会构成某种动势.衬布呈垂 直状,动势最为稳定;如果是呈倾斜状,或它的折纹呈倾斜状,就会 形成某种动势并带有方向性.如果这种方向性和静物的动势方向相—致,则会增强静物的动势感;如果相反,则会减弱具动势感,产生某 种视觉平衡.以上所述仅仅构图的最基本的原则,在实践中应灵活使

高中美术:静物的配置与构图教案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静物的配置与构图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Still life configuration and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静物的配置与构图教案 静物配置,是指赋予静物以一定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所进行的静物搭配与布置。构图,则是指画面的结构。 将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的静物配置,通过构图能动地表现于画面,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其意义远远超出一般的技能训练。 一、静物配置的原则: 静物的配置,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的因素。在充分适应学习的渐进性要求的前提下,一要讲究构图立意;二要讲究形式美感。具体地讲,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渐进性原则 静物的配置要遵循由易而难、由简而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 2、情感性原则 就是说静物配置要适应人们的学习习惯和心理要求。概括而言,即一要合理;二要合理。 3、审美性原则

静物的配置要讲究形式美感,要善于发现静物自身的美感特征,依据变化统一的原理进行配置。 形体 静物的门类丰富,形体多样,要求有主次,以主求统一,以次求变化,同时注意大小、高低、长短的配置。 色调 素描是通过明度的变化来组织色调、塑造形体的。在静物配置中,要注意准确把握静物固有色的明度基调,所选择的物体要有黑、白、灰的对比。 质地 静物的质地多样,如陶罐的粗糙、瓷器的光洁、丝绸的柔软、毛呢的厚重在静物的配置中,通过恰 如其分的质地对比,在比较中呈现不同的质感的视觉特征,有利于增添画面的美感,也有利于素描造型的技能训练。 布局 如果说静物的形体、色质地等是趋于客观性的因素,布局则是体现能动性的因素。前者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能否体现静物配置的渐进性、情感性审美性,主要取决于布局。 光与衬布 以灯光作为光源,能在同一而稳定的光线下,使静物的体积关系和质感特征得到鲜明的体现,写生中也易于比较和把握。衬布的色调一般应避免黑白两极的颜色,应多选用明度介

第三课构图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自由引导人民》(油画德拉克洛瓦法国) 提问: 你们看到了什么?画面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她在干什么? 画面中的人物还有谁? 他们在千什么? 讲解: 此画是三角形构图的典范谁能发现画面中这个重要的三角形,并把它画在黑板上的方框内。《自由引导人民》是三角形构图的典范。画中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引导人民的自由女神处在横向黄金分割线处,巷战人群的头部位于纵向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如果人物众多、宏伟而动荡的战斗场面,被画家组织在了一个井然有序的画面构图之中。 2.放映《蒙娜丽莎》,问这幅画用了什么样的构图?怎么看出来的?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讲解: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 (二) 新课讲授 1、构图的感念: 构图: 在美术创作中,一般指在平面的物质空间上,安排和处理审美客体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织成整体的艺术作品,以表现构思中预想的形象与审美效果。构图是艺术传达的第一步,也是对构思的检验和修正。一般来说,构图涉及多种形式法则,是绘画艺术的基础。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之为“章法”或“布局”,被认为是“画之总要”,极受重视。 2、构图的形式 分析作品: 看看艺术家们在绘画中是如何进行布局的。小组分析作品的主题是什么,怎么通过构图表现的,用了哪些方法? 你能不能试着归纳出来? 教师归纳总结: 《露气》(中国画现代潘天寿)中国画中画家都非常注重虚实疏密的对比布局,如果我们用横、竖黄金分割线来分割画面,就会发现,其左下部是密,右上部是疏; 这两部分如果是实,右下和左上两部分则是虚。完美的分割法则令作品具有清爽舒适的形式美感。 中国画中的“起承转合”来分析,其左下部的荷叶为起、连接疏密两部分的茎为承,稀疏的部分则为承,一般来说承就是画面的精彩之处,最后题字出则为合,国画中题字也是有讲究的,大小、形状、位置都需要斟酌 3.赏析莫奈的《干草垛》问:这幅画用的什么构图? 讲解:井字形构图,前面大的干草垛位于左边竖线与下面横线的交点,让画面看起来整齐有秩序注:讲解下莫奈的干草垛有不同的色调,花了非常多的干草垛,一年四季,阴天晴天,为了练习光与影的色彩变化 4、赏析《初踏黄金路》(版画现代李焕民) 问:你们看画面的人物连起来会是什么样子的? 画面中由远及近的人、动物形成了视觉上连续的一个点,s形构图会使画面架构丰满,并且充满韵律感,节奏感,有种特别的形式美感,并且s形构图的空间感会比别的构图更强烈。 《舞蹈》(油画马蒂斯法国) 以圆形构图来安排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使画面看上去更加活泼和富有动感。 《阳关三叠》(油画现代王宏剑) 画家基本上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安排众多人物形象,这种形式的构图最适合表现稳定、

静物素描组合构图及绘画方法

静物素描组合构图及绘画方法 在讲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静物素描的定义:“静物写生是对形体质感表现的一种形式,主要利用笔触、线条和调子和明暗关系的变化。“ 比如在画坚硬物体-铁骑、陶瓷、玻璃等的时候,线条要严密,色调要均匀,笔触的地方不要太过僵硬明显;而画松软物体的时候如毛线物品、棉质等,线条又要松散,色调也可以随便一些,色调中的笔触要琐碎、较为鲜明,等等吧,总之更多的材料静物,还是要大家逐步去探索,这里只是举出几个例子方便大家学习。素描不同的静物质感,可以不断的丰富素描表现技巧,提高素描塑造能力,只有能力提升了以后才能像上篇文章一样画出写实静物素描。 静物组合摆放特点要求 大家在家里摆放静物的时候可以根据以下几点来自由摆放。 1、根据生活的方式气息,并能充分展现出静物特点的。在摆放的时候要合情合理,能体现出生活气息的情调和自然美。因此,在选择静物前应先有构思,不要盲口拼凑一堆静物。 2、在摆放静物的时候要突出中心点,就是静物组合的中心线或者说静物组合的主体、“主角”,然后逐渐变化、有对比。主体的选择尽量找比较大一点的静物,也能跟其他静物相结合,并能占画面的主要位置、起到影响配角静物素描的色调变化。

静物构图美与方法 不管你选择什么样的静物、体现到什么样的情调,要想摆放理想的组合关系,素描出理想的构图、静物素描,就必须要认识到构图形式美的规律。 静物写生形象比较丰富,是练习素描构图能力和进阶构图形式的必要步骤! 一般来说较好的构图必然符合美的规律,现在简单的给大家分析几点: 1:集中而不单调;2:稳定而不呆板;3:饱满而不滞塞;4:活泼而不散乱;5:有主有次;6:有远有近;7:疏密相间;黑白有致;8:考虑动势;9:不分割画面

美术色彩静物构图讲解

色彩静物写生经常会要求学生对提供物体进行自由构图,因此,构图成为构成画面最不可缺的要点之一,构图的目的在于增强画面表现力,最好的表达画面内容,使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独特。主题突出,意图明确,具有形式美感是构图的基本要求。 通常而言,我们经常会用到三角形、C形、S形、反S形等构图。人的观察实际上是在有“点”的位置上寻找被看到的事物。心上作品也是如此,人的视线总是在寻找物体画的怎么样,第一次要物体、第二次要物体画得怎么样等等。 可见,处理好这几个点就是显得特别重要。该如何把物体正确的安排在这几个点的位置上呢? ‘构图’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构图形式而言有两种,一种是横构图,另一种是竖构图。尽管两种构图都很常见,各有优势,但每一种构图之内都另有讲究。 横构图的作品具有平稳、沉着等特点,特别是正三角形的构图。 要发挥好三角形构图的优势,就要做好三角形的三个点的定位,把所见物体灵活的安排在三个点上。有些同学在横构图的作品中自认为他容易把握,所以总是随随便便安排物体。其实不然,三点定位尤为重要,因为一旦定不好位置,会出现画面一头重一头轻不稳定的效果。 竖构图的作品具有纵深感强、有活力等特点,也是考生值得学习并能有效提升画面质量的嘴架构图,基本的表现心事有C形和S形。 要发挥C形与S形构图的长处。因为这两个字母本身就具有延伸的效果,如处理的好很容易增加空间感。因此,要合理安排好C形与S形中主要点的位置摆放。 C形有三个点,S形有四个点,主题物体往往在中间的位置,前面的点往往是第一次要物体的摆放位置,最后面的点帮助你加强画面空间层次的推移。值得一提的是,竖构图的画面容易表现纵深感,因此主题物体不宜画的太大,太大会挡住空间的延伸。这一点与横构图有所区别,因为横向的构图画好物体比画好空间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