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货币供应量对消费价格指数的滞后性分析

货币供应量对消费价格指数的滞后性分析

货币供应量对消费价格指数的滞后性分析调节货币供应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我国居民的消费价格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采用2008年1 月至2012 年4 月的月度数据,针对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显示,M2的变化对CPI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影响。

标签: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货币供应量滞后期效应一、相关简介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参照国际通用原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以下四个层次:(1)M0:流通中的现金;(2)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3)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4)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从货币供应量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扩大货币供给量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

消费价格指数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消费物价指数测量的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包括200多种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零售价格的平均变化值。

这200多种商品和服务被分为8个主要的类别。

在计算消费者物价指数时,每一个类别都有一个能显示其重要性的权数。

这些权数是通过向成千上万的家庭和个人调查他们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而确定的。

消费物价指数的计算公式为: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采用的是固定权数按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公式计算,即K拔=ΣKW/ΣW,固定权数为W,其中公式中分子的K为各种销售量的个体指数。

二、货币供应量与CPI之间的传导机制从传统的费雪交易方程式MV=PY可以看出,在货币流动速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实际上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制度变量,短时间内变化不大),货币供应量速度变化与价格水平变化具有下列关系:dm/M=dp/P+dy/Y。

我国产出、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产出、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
在 的 问题 ,在 现金 交易说 的框 架 内对 方程 中各 变量 之间 的
格 变动 影响机 制 提供 了理论 上 的支持 ,而货 币数量 论长 期 均衡理 论 的属性 又为研 究一 般物 价水平 与均 衡货 币供 给和
实际 产 出之 间 的关系 提供 了可能 。需要 注意 的是 ,现 金交 易说 以实 际产 出不变 为前提 的假 设不 符合我 国现 实 。
物价 上涨 隐忧背 景下 ,专家 在抑制 通货 膨胀 和保持 经济 平
稳较 快发 展的优 先 目标确定 问题 上展 开过争 论 。针对通 货
膨胀 ,国家发改 委 曾撰 文指 出央行 超 发货 币是 主 要 原 因 。 关 于物价 水平 与货 币供给 和实 际产 出之 间的关 系 ,传 统货 币数 量论 的现 金交 易说给 出 了经典解 释 ,但 由于其苛 刻 的 前 提假设 和恒 等式 的特点 所带 来建模 和数 据处 理上 可能存
1 引 言

般物价 水平 的每 一变动 总会 对经 济个体 的消 费 、储
蓄和投 资行 为产 生影 响 ,因此 一般 物价 水平变 动 的度量 即 C P I 指数 受到普 遍关 注 。在我 国经 济发 展存 在 不 确定 性 和
2 理论 依据
作 为经典 货 币数 量论 ,现 金交 易说在 经济 中货 币需 求 决 定机制 解 释的 同时 ,也 为在 同样 的框架 下探 求现 实 中价
面 的研 究 ,如 :产 出对 物价水 平 的影 响或者货 币供 应量 对 物价水 平 的影 响 。刘 斌 ( 2 0 0 2 ) 以中国的数据 为基础 ,
实证 结论 表明 ,中 国的货 币供给 在长期 是均 衡 的 ,在长 期 和短 期货 币供应 量 的变化 和物价 存在 双 向的影 响关系 。赵

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三者关系的实证研究

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三者关系的实证研究

二、 理论 分析
进行 了指 数化 处理 , 用 E i s . 采 ve 0计 量 工具 进 行 w 6 计 量 经济学 分析 。
( ) 验 过程 和结 果 二 检 ’
根据“ 现金交易数量论” 一国的一般物价水平 ,
与流通 中的货 币数 量 、 币 的流 通速 度 以及 商 品 的 货 交 易量 之间 存 在 相 关 关 系 , 后 的 “ 金 余 额 数 量 其 现 论 ” 以相似 的方 法研 究 出物价 水 平 与该 国总产 出 则 以及货 币供应 量 之间 的关 系。凯 恩斯 主义 的经济 学 家认为一国的货币需求同总收入和利率有关。货币
物价指 数 的升 幅为 47 , 数字 上 看不 足 为 虑 , .% 从 但 是这个 数 字 是 我 国政 府 面 I 重 通 货 膨 胀 压 力 采 临严 取 了各种 调控手 段 的结 果 , 其 是 中央 银行 通 过 大 尤 规模 的 公 开 市 场 操 作 使 货 币 回 笼 , 际 上 这 种 控 实 制政 策 下 的 价 格 稳 定 并 不 表 示 价 格 上 涨 压 力 的 减轻 。 综合 国内学 者 的研 究 可 知 , 多 数 学 者就 外 汇 大
中图分 类号 : 76 F2
文献标识 码 : B
文章编 号 :10 90 (0 1 0 08— 36 2 1 )6—06 04—0 4
一颜 (05 在《 2 0 ) 我国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影响的 实证分析》 中指出, 18 年至 19 在 91 96年期间通货膨 胀指标 的波动与外汇储备数量的变动并没有 明显的 关系 , 外汇储备的变动并不是通货膨胀波动 的原因 之一。王元龙 ( 04 20 )认为 , 外汇储备增加是 以增 加 中央 银 行 外 汇 占 款 形 式 的 基 础 货 币 投 放 为 代 价, 基础货币投放速度加快将影响和制 约中央银行 的金融 调 控 能 力 。安 佳 (05 20 )认 为 ,0 4年 我 国 20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的实证分析
格 效应 ?这 一 问题 不 仅是 重要 的理论 问题 , 更 是 直
接关 系 到我 国经济 金 融决策 的现实 问题 。 本 文拟 采 用 1 9 9 0 - - - 2 0 1 2 年 间 的年 度数 据 , 运 用
数量经济方法 , 在单整和 J o h a n s e n 协 整检 验 的基 础 上, 利用 G r a n g e r 因 果 检 验 对 我 国货 币 供 应 量 M 。 、 M。 、 M: 与 居 民消 费 价 格 指 数 ( C P I ) 的 内在 联 系 进 行


引言
义 货 币 供应 量 M 同 比增 长超 过 3 0 %, 增 速 比上 年 高
近 年来 , 通 货膨 胀 问题 一 直是 国 内外 关 注 的一
个焦点 。2 0 0 8 年, 为了应对 由美 国次贷危机引发 的 全 球 经济 危 机 , 我 国政府 采 用 了积极 的财 政 政策 和 适度宽松 的货 币政策。 虽然 G D P的增 速达 到 预 期 的 目标 , 经 济 维持 着 快 速 增长 , 但 货 币供 应 量 的增 加 对 物价 水 平 的影 响 逐 渐 显现 出来 。 为 了抑制 物 价 的不 断 攀 升 , 2 0 1 0 年 以后 中央银 行 连 续 动用 了加 息 、 上 调法 定 存 款 准备 金 率等 货 币政策 工具 , 收 到 了明显 的效 果 。 然而 , 进入 2 0 1 2 年 以后 , 随着 物 价 的 回落 , 我 国 宏 观 经 济稳 增 长 的压力 日益 凸 显 , 特别 是伴 随着货 币供 应量 的快 速膨 胀 ( 目前广 义货 币供 应量 M 已超 过 1 0 0万亿 元 ) , 人 们 对 通 货 膨 胀 的 预 期 又 开 始 加

我国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物价水平关系实证分析——基于1984-2008年的数据

我国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物价水平关系实证分析——基于1984-2008年的数据

1 理 论 分 析 与 变 量 解 释
1 1 经 济 增 长 与 货 币 供 应 量 的 关 系 . 般 地 说 , 币 供 应 量 增 加 , 济 产 出 也 会 增 加 。 从 短 货 经 期 来 看 , 币供 应 量 增 加 , 过 价 格 的 变 动 能 够 调 整 产 业 结 货 通 构 和 经 济 利 益 , 而 刺 激 国 民 经 济 的 产 出 , 业 增 加 。但 从 进 就 长 期 来 看 , 加 的 货 币 供 应 量 最 终 会 导 致 相 同 程 度 的 通 货 增 膨 胀 率 的上 升 , 加 货 币 供 应 量 会 被 物 价 上 涨 所 吸 收 , 终 增 最 体现在增长 的价 格上 。经济 中的货 币供 应 量 如果 过 多 , 可 能会给经济 的发展带来负效应 。 1 2 经 济 增 长 与 物 价 水 平 的 关 系 . 经 济 增 长 是 物 价 稳 定 的 物 质 基 础 , 价 稳 定 是 经 济 增 物 长 的 基 本 前 提 。 菲 利 普 期 曲线 失 业 率 与 物 价 上 涨 之 前 存 在 此 消 彼 长 的 关 系 , 明 了 经 济 增 长 和 稳 定 物 价 之 间 的 矛 盾 说

绝单位根 , 未通 过 单 位 根 检 验 , 非 平 稳 数 据 , 中 L  ̄GD 为 其 C P 的一 阶 差 分 拒 绝 单 位 根 , 过 单 位 根 检 验 , 一 阶 平 稳 , 通 为 L G P 与 L G 2 二 阶差 分 通 过 单 位 根检 验 , O CI O M 为二 阶平 稳 。 2 3 协 整 检 验 . 因数据 为非平稳数据 , 需要 对其 进行 协整 检验 , 以避 免 伪 回归 。首 先 对 两 个 解 释 变 量 进 行 协 整 检 验 , 建 L G P 构 O C I 与 L M 2的 线 性 方 程 , 其 残 差 进 行 单 位 根 检 验 , 用 OG 对 使 E i 计算 可知 , v ws e 残差 ADF值 大于临界值 , 拒绝单位 根 , 物 价 水 平 与 货 币供 应 量 存 在 着 协 整 关 系 , 明 物 价 水 平 与 货 说 币供应量存在着 长期稳定 的关系 。 接 着 对 L GD OG P与 L C IL GM2进 行 协 整 检 验 , OG P 、 O 结果经济增长与 物价水平 、 币 供应 量存 在着协 整关 系 , 货 说 明三者存在着长期 均衡关 系。

2019年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因素的实证分析

2019年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因素的实证分析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货币供给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是影响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变量,也是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实现对货币供给水平的合理调控是各国中央银行追求的基本目标。

本文将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给出各因素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回归分析一(问题的提出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各国经济的发展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牵连,中国的经济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出现了波动,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扩张型的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走向复苏。

今天, 全球经济日益复苏, 增长速度逐步加快, 在此背景下, 保持经济的增长便需要一个稳定的货币政策,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货币供应量,如何调节货币供应量, 从而使国民经济健康正常运行便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我国从2003 年开始物价回升,出现了通货膨胀势头。

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干预下,虽然通货膨胀率上升不明显,但因为国内国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压力并没有被消除。

回顾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上资金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分析影响我国货币供给量的主要因素,合理控制货币供给量,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的发展是至关重要。

二(理论分析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由来已久,是西方经济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深入探讨货币供应量同产量、收入、就业、利率和物价水平等各种实际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存在各种不同的学派,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古典货币理论、凯恩斯的货币理论、现代货币学派货币理论,三者皆是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派。

古典货币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认为货币的功能只是媒介。

(2)假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产量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可视为常数。

(3)认为物价水平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变化,随货币数量的变动而变动,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引起物价的同比例上涨,进而达到通货膨胀的境地。

(4)认为货币政策应是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物价水平和币值稳定。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基于我国1999~2009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基于我国1999~2009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国家统计 局等官方 网站 。 首先 对 G P和 M D 2进行 X 1 1 季节调整 以消除季节影 响 , 然后 再对其 取 自然对数 以熨平数据 波动 的影 响 , 理 处 后的数据分别用 L G P A和 L M S N DS N 2 A表示 , 这样 G P和 M D 2的增长率均为 同比增长率 。由于 目前我 国没有公 布
中 图 分 类 号 :8 2 F2
产 出 消费价格指数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0— 6 6 2 1 )9— 0 0—75 10 7 3 (0 0 0 0 8 .


引言
近年来 , 流动性过剩是我国宏观经济运 行 中出现 的一个新 问题 , 过剩 的流动性会 流向房地 产、 股票等 市场 ,
货 币供应量作 为货 币政 策 中介 目标 的有效 性
基 于我 国 19 2 0 9 9— 0 9年 数 据 的 实证 分析
何 林 吕红娟 何 炼成
[ 内容提要 ] 本文基 于货 币供应量与产 出、 物价水平的一般 关 系的理论分析 , 采用计 量经济学方法对货 币供应量作 为我 国货 币政策 中介 目标 的有效性进行 了实证分析 , 结果表 明货 币供 应量作为 中介 目标与产 出的相关性 比较好 , 但跟物价 的相 关 性比较 弱 , 以在 一定程度 上存在与 实体经济相脱节的现象。造成这一现 象的原 因主要是货 币供 应量具有 内生性 , 所 中央银行 对其 可控性正在逐渐减弱。 [ 关键词 ] 货 币供应量
造成资产价格 的上涨乃 至资产泡沫 , 这会严重威胁 金融系统 的稳定 , 因此 , 如何 界定 和应 对流动性 过剩是我 国理 论 界和实务部 门面对的新问题 。一般用 M / D 2 G P来衡量流动性过剩 ,自2 0世纪 9 0年代以来 , 中国 M / D 2 G P的比

我国货币发行量与CPI和GDP之间关系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发行量与CPI和GDP之间关系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发行量与CPI和GDP之间关系实证分析熊伟(浙江财经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该文主要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货币发行量与CPI、GDP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而不断演进。

同时针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发行量;M2;CPI;GDP关键词:货币发行量与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GDP(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者必然的联系。

从理论方面有古典的货币数量理论(费雪)、新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都已经充分的论证了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同时西方国家的很多学者也对它们之间相关性做了很多实证研究,都证实了这种关系的存在。

就我国而言西方的理论是否符合我们的实际呢?本文主要通过实证的数据分析(所有数据来源人民银行网站与统计年鉴)来说明其中的共性和特性。

1.我国货币发行量与CPI和GDP的关系的实证分析1.1货币供给与GDP的关系。

1979年到2005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运行对金融的依赖程度逐步加深,货币总量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

一般而言,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又绝非存在着等比关系。

在改革过程中,货币增长的幅度相当大而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是存在的。

例如:1986年和1990年和2003年,虽然货币供给量增长率分别为23.3%、28.1%、20%,但经济增长率不高,至于对货币供给加以控制而经济增长仍然旺盛的情况也不罕见,例如2004年,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要贯彻适度紧缩意向的短暂时间。

改革开放以来,货币供给量增长的幅度明显大于经济增长的幅度。

1.2货币供给与物价变动的关系1.2.1信贷扩张是产生物价上涨的直接原因。

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个货币现象。

当货币增加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正常需要量,在缺乏价格结构调整机制和回笼货币的有效手段以及完善的金融市场情况下,多余的货币经过一段时滞后,就会变为现实的购买力,引起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因此,物价上涨最直接的原因还是信贷过于扩张,货币供给超过经济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实证分析
本文以我国2000年1月-2012年5月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的计量方法研究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和稳定物价水平的有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供给物价水平实证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自从2007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开始不断攀升,每个月的CPI都超过国际公认的3.0%的轻微通货膨胀底线,2008年全年CPI指数上涨5.9%(本文中所提到CPI相关数据均出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tjgb/),出现持续通胀现象。

虽然从2009年开始,CPI出现了回落,但PPI指标仍然较高,外贸顺差继续扩大,而且进出口总额占GDP的份额明显过大,我国对外依存度扩大,内外失衡,虚拟经济的不断膨胀引发了对经济过热的担忧,央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

货币增长率上升虽然不是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迫使总需求的“主动增加”,尤其是促进了资产价格的上涨,然后通过传导机制影响食品价格并有引发通胀的可能,进而影响经济的稳定增长。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西方学者Bernanke(1992)在《联办基金利率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检验了M1、M2、联邦基金利率、票据利率与物价和产出的关系,认为基金利率是经济的Granger原因。

Mishkin(2001)通过对加拿大1971-199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存在一定关系,货币供应量能有效解释物价水平的短期波动。

(二)国内文献综述
杨建明(2003)在收集整理我国季度CPI和GDP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均衡修正模型对中国1986-2001年货币供应量变动与产出、物价相关性进行协整分析。

其经验证据表明,在整个样本期内,狭义货币M1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

广义货币M2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虽然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

孟祥兰、雷茜(2011)用向量误差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对中国货币供应、物价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认为短期内物价水平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相互影响、互相促进。

货币供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促进效应,长期内货币非中性。

吴军(2004)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得出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体制转轨,经济均衡机制由资源约束型向需求约束型过渡,货币对实质经济的影响也逐渐减弱,处于由“非中性”向“中性”转变的过程之中,从而削弱了货币政策对扩张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于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的实证分析已经比较完善,认为短期内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在货币和物价水平的长期关系上还有一定分歧。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2000年1月-2012年5月的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并做进一步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关系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取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量化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在计量经济学中,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有多种途径,对于因果关系这一特定的逻辑关系,最为常用的办法是对可能存在因果关系的两组变量的序时数列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本文选取广义货币量(M2)代表货币供应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代表物价水平。

广义货币量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及银行活期存款,为衡量经济体系中货币供应量的常用指标。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衡量了与公共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价格的变动情况,是公众最为关心的反映价格水平的指标。

(二)单位根检验—ADF检验方法
Phillips(1987)证明,如果两个时间序列都服从单位根过程,那么,即使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性,当样本容量增大时,以一个时间序列对另一个时间序列回归也总能得到显著的参数,这就是所谓的“伪回归”问题。

因此,在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中,首先应检验各时间序列是否服从单位根的过程。

本文采用扩展的迪克-福勒检验(ADF检验)。

运用Eviews6.0软件进行分析,基本理论方程是ΔR=β1Rt-1+ζ1。

原假设H0:β1≥0,即存在单位根,变量R不服从随机游走或称不平稳;备择假设H1:β1<0,即不存在单位根,变量R服从随机游走或称是平稳的。

由表1可见,在水平检验中,两个变量的ADF值均达不到显著水平为5%的临界值,检验结果不拒绝原假设,即两个变量均不是平稳序列,或存在单位根。

在一阶差分检验中,拒绝原假设,统计量达到了小于显著水平为1%临界值的水平,能够有效地拒绝原假设,并且在这一方程形势下,不存在方程的系数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情况。

由此,2000年1月-2012年5月货币供应量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的原序列不平稳,一阶差分序列平稳,两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即M2~I(1),CPI~I(1)。

(三)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的目的在于判断两个变量是否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

由于M2~I(1),CPI~I(1),两者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因此有必要进行协整检验。

本文
采用恩格尔-Granger(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

第一步:对CPI=C1+C2*M2+u进行OLS回归,得到回归方程:
CPI=100.7182+0.049706*M2
(280.8739)(6.240422)括号中为对应参数的t值。

第二步:从该回归方程中提取残差u,并对其做ADF单位根检验。

其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残差的ADF统计量为-2.963381,小于各显著水平的临界值,因此残差序列在1%的显著水平下没有平方根,即该序列是平稳的。

由此可知,M2和CPI有协整关系,上述回归方程CPI=100.7182+0.049706*M2是合理的。

它表明M2增加1万亿元时,CPI变动0.028173个百分点。

(四)Granger因果检验
货币供应量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两个变量都是同阶单整且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可根据Granger检验二者的因果关系。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原理是,假定有关变量的预测信息全部包含在变量的时间序列中。

如果变量X的变化先于变量Y的变化,则变量X是导致变量Y的原因,因此,利用X和Y的滞后值对Y进行预测比只用Y的滞后值进行预测产生的误差小,则定义X是Y的Granger原因。

在滞后期的选择上,本文选取了通过建立V AR模型,计算ACI 和SC值,选取二者最小时所对应的滞后期作为Granger检验最恰当滞后期的方法。

表3显示了不同阶数时AIC和SC值,最佳滞后期为2。

对两组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统计结果显示,当滞后期为2时,货币供应量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的原因,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是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原因。

结论及建议
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2000年1月-2012年5月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整个样本期内我国货币供应量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影响物价变动,但效果甚微。

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增加1万亿元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只变动0.028173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可能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我国的各种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居民储蓄倾向较高,当前在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还不够完善。

第二,我国当前投资渠道尚在发展,银行存款成为居民和企业投资的主要选择,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及国民财富并未形成有效的消费需求。

第三,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较低,造成货币政策的利率渠道传导不畅,央行难以通过货币供应来影响利率。

针对以上问题,为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稳定物价,笔者建议:第一,加
速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形成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利率的市场导向功能。

使其真正成为央行调节货币供求、居民决定消费支出、企业选择投资机会的资金价格信号。

同时,以市场化的利率来约束企业的信贷行为,从而提高其对利率的敏感度;第二,将银行间拆借利率作为未来的基准利率,并增强其使用的广泛性。

在中国并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基准利率。

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基准利率都是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

而在中国,目前的基准利率依然是一年期银行存贷款利率。

这一利率的期限结构较长,不能反映极短期内贷款成本的变动。

一年期银行存贷款利率,也很难被作为固定收益证券产品(如国债)的定价基础;第三,推进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建设,拓宽居民投资融资渠道,优化资金配置,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建明.我国货币供应量对产出、物价预测能力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3(1)
2.黄小雄.关于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指数反常规关系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
3.吴卫红,谢家智.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J].区域金融研究,2012(3)
4.孟祥兰,雷茜.我国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及物价水平关系研究[J].统计研究,2011,28(3)
5.赵蕾.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关系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2(3)
6.李晓玲.基于协整理论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2012(3)
7.牛筱颖.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产出之间关系的检验[J].统计与决策,2005(22)
8.刘笑诵.我国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商贸,2011(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