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学 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四、案例分析案例1:从金龟车广告看创意的魔力在世界汽车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德国大众金龟车(外形像甲壳虫,故又叫甲壳虫车),它不但创造了世界汽车史上的神话,还创造了广告史上的奇迹。

德国大众金龟车在进入美国市场前,已在欧洲市场畅销多年,其优良的品质已得到市场的认同,在美国市场的定价也比其他品牌汽车便宜,但是在进入美国市场10年间一直默默无闻,很难打开销路。

因为其马力小、结构简单、低档、造型古老(象只硬壳虫),在追求豪华气派、庞大、美观时髦的美国人眼里,金龟车简直就是丑小鸭,加上其他种种原因,金龟车迟迟无法打开美国市场。

1959年,美国DDB接手为金龟车在美国市场的广告业务,在杰出广告人伯恩巴克的指挥下,成立了专门的策划班子,同时策划小组所有成员到德国大众汽车厂深入研究金龟车的生产过程,找出这种车子的一切优点和缺点。

经过深入考察,伯恩巴克找到了金龟车独特的优点:价格便宜、马力小但耗油低,结构简单实用,性能可靠。

不过,这些“好处”先前也有人说过,但消费者却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也就是说靠“独特销售卖点”来说服消费者已经很难了。

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他们创造了一个新的商品概念:金龟车是与美国汽车相对抗的完全不同的车子。

从这一新概念出发,广告表现采用反传统的逆向定位手法,故意强调自己的缺点,以退为进,正话反说,引出金龟车的优点;使用大标题,大图片以及幽默,荒诞等出人意料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他们创作了“想一想还是小的好!”,“柠檬(不良品)”,“送葬车队”等系列广告。

其中最著名的是《想想小的好处》,广告如下:画面:简单醒目,大片空白,仅左上角一辆小小金龟车图,最底下是几行广告文案。

广告标题:《想想小的好处》文案:“我们的小车并不标新立异。

许多从学院出来的家伙不屑屈身于它加油站的小伙也不会问它的油箱在哪里;没有人注意它,甚至没有人看它一眼。

其实,驾驶过它的人并不这样认为。

因为它耗油低,不需防冻剂,能够用一套轮胎跑完40000英里的路。

广告学课程设计报告:广告作品分析、案例研究及广告策划报告

广告学课程设计报告:广告作品分析、案例研究及广告策划报告

第一部分广告作品分析<一> DeBeers戴比尔斯钻石——DTC钻石心钻系列《红绳篇》十指相扣的信任与感动一根红绳的牵系与羁绊相爱的彼此走进心钻迷宫花园挚爱的她他找到心中定情坐标爱,让我们找到彼此!——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古老的爱情传说总是令人憧憬,不论是西方爱神丘比特的神奇弓箭亦或是东方月下老人的爱情红线,都将难以捉摸的爱情命运披上一层浪漫又神秘的面纱。

DTC钻石迷宫花园爱情系列,以东西方的爱情传说为概念塑造出属于「心钻」的迷宫花园。

不管距离多么遥远,被圈上红线的男女一定会克服万难寻觅到彼此永恒的幸福,愿天下有情人都能走出爱情的迷宫,寻找到命定的天注情缘!一对情侣在迷宫中,男人把红绳系在女人的无名指上,女人跟着绳子走,转过转角,惊奇地发现绳子前面是爱神丘比特,一枚戒指从红绳的另一端的高处,慢慢的滑下来,刚好,滑落到女孩子的中指上,然后男女主人公,紧紧抱在了一起,两人都是幸福的微笑。

浪漫无疑是最能够感动女人的东西。

而结婚的承诺是每对情人的梦想。

这个广告把钻戒跟浪漫、承诺、婚姻等情人间最美好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让人觉得感动。

经典的广告语总是丰富的内涵和优美的语句的结合体,戴比尔斯钻石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语不仅道出了钻石的真正价值,而且也从另一个层面把爱的价值提升到足够的高度,使人们很容易把钻石与爱情联系起来,这的确是最美妙的感觉。

<二> 张裕解百纳——传奇品质,百年张裕当进口红酒蜂拥进入中国市场时,以张裕为代表的国产红酒并没有被击退,而是通过塑造百年张裕的品牌形象,丰富了酒文化内涵,使一个拥有传奇品质的民族老字号企业毅然挺立。

该则广告取景于大自然的青山、绿水、森林、草地之中,颇具绅士风度和品味的成熟男士主人翁举着装着葡萄酒的高脚杯徜徉在这优美的景色中。

凸显出张裕葡萄酒的原材料葡萄是大自然的产物以及酒庄的独特风景。

融入高尔夫这项贵族运动元素,更显葡萄酒的品味、气质。

广告心理学案例分析

广告心理学案例分析

广告心理学案例分析广告心理学是广告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了广告对人们心理活动的影响和作用。

在现代社会,广告无处不在,它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状态。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际的案例,来分析广告心理学在实际广告中的运用和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汽车广告的案例。

某汽车品牌在其广告中使用了大量的豪华场景和高科技元素,通过展示汽车的外观和内饰,以及先进的科技配置,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这种广告利用了人们对豪华、高科技的向往和追求的心理,让消费者产生了对该汽车的渴望和购买欲望。

同时,广告中还加入了一些幽默和感人的情节,通过情感共鸣来拉近消费者和产品之间的距离。

这种广告利用了情感营销的手段,让消费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和认同,从而增强了他们对产品的好感和购买欲望。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饮料广告的案例。

某知名饮料品牌在其广告中使用了一群年轻、时尚的明星做代言人,通过他们的形象和生活方式来展示产品的魅力和吸引力。

这种广告利用了人们对明星的崇拜和模仿心理,让消费者通过明星代言人来认同和接受产品。

同时,广告中还加入了一些轻松愉快的情节和音乐,让消费者在观看广告时感受到愉悦和快乐,从而增强了他们对产品的好感和购买欲望。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手机广告的案例。

某手机品牌在其广告中通过展示产品的功能和性能,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这种广告利用了人们对新科技的好奇和追求的心理,让消费者产生了对产品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同时,广告中还加入了一些真实的用户案例和见证,让消费者通过他人的使用体验来认同和接受产品。

这种广告利用了口碑营销的手段,让消费者在他人的推荐和见证下对产品产生信任和好感,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购买欲望。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广告心理学在实际广告中的运用和作用。

广告不仅仅是产品的宣传和推广,更是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和把握。

通过对消费者心理的深入了解和把握,广告可以更好地触动消费者的内心,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

广告学第四章案例

广告学第四章案例

第四章广告目标与预算开篇案例央视一日“圈钱”58.69亿2005年9月26日被誉为行业风向标的2006年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开锣。

300多个标的物历经14个小时的纷纷落槌,央视广告招标金额最终达到58.69亿元,实际中标企业比去年增加1/3。

央视广告部主任夏洪波称,理想而吉利的数字。

此次竞标企业达180家,比上届增长20%.但这也是央视首次没有当场公布标王,据悉今天标王有望出炉。

动向电子制造业雨打风吹去广告界人士称,企业参与招标犹如赌博从十余年来的央视招标情况来看,从当初的白酒类广告风光无限到后来的电子制造业一枝独秀,最近两年来则是乳业、日化行业各领风骚。

走出了暴利时代,电子制造业当年在央视的广告招标中的风光已经成为传说。

在短暂几年的黄金时期之后,因为不同的原因,曾经的标王们在市场上不再坚挺,其高管甚至锒铛入狱。

在中国新兴的电子制造业里,这样的状况显得尤其明显。

1998年,爱多公司在胡志标的带领下以2.1亿元的价格竞得当年标王,带动整个中国的影碟机行业开始高速成长。

一年后,步步高以总共2.85亿元的投入连续两年拿下标王桂冠。

但在核心技术环节的缺失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迅速把完全倚赖制造环节的利润迅速拉回了原点。

而随着爱多和步步高的风光不再,曾经的标王胡志标和段永平,也先后因为同样的经济犯罪锒铛入狱。

遗憾的是,前两位标王的前车之鉴并没有成为熊猫移动老板马志平的后事之师。

2003年,马志平以近1.1亿元的价码勇夺标王,试图在国产手机大举反攻的大背景下成就熊猫移动新的辉煌。

但遗憾的是,到今年熊猫移动正式退出手机行业止,除了留下一些口号式的回忆之外,标王的称号并没有给熊猫移动提供更多的帮助。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更像是一场昂贵的赌博。

”昨天,北京某知名广告公司的负责人中层,负责为国内某知名IT厂商安排本次招标会有关事宜的知情人士说,“参加央视会有很大的风险,但是不参加,就会浪费一个爆发的机会,甚至难以翻身。

”——资料来源:新浪.财经新闻网.2005.11.12个案研究万宝路香烟广告1924年,美国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生产了一种牌号为“万宝路”的香烟,专供女士享用。

广告学第一章案例:可口可乐的广告分析

广告学第一章案例:可口可乐的广告分析
26
• 1941 工作的活力 可口可乐属于—• 1942 只有可口可乐,才是可口可乐 永远只买最好的 • 1943 美国生活方式的世界性标志—-可口可乐 • 1945 充满友谊的生活 幸福的象征 • 1946 世界友谊俱乐部—只需5美分(价格) • 1946 yes • 1947 可口可乐的品质,是你永远信赖的朋友(情感) • 1948 哪里好客,哪里就有可乐 • 1949 可口可乐—-沿着公路走四方(情感) • 1950 口渴,同样追求品质
产品生命周期为循环再循环型态,历久弥坚.
18
• 劣势(Weakness)
• 组织庞大,控制不易。

消费者刻板印象-不健康饮料,因可乐内含有咖
啡因等成份,且易造成肥胖等健康问题。

主要消费族群(年轻族群)之产品认同感,略
逊於百事可乐。

桶装饮料通路遍布广泛,消费者最後所享用之
产品品质较难掌控(超过保存期限或变质等情形)。
3
可口可乐的广告发展历程
“要想提精神请留步”,“喝新鲜饮料,干新鲜事儿”, “喝可口可乐只需花五美分”,“Coca-Cola,一个全球性 的符号”,“真正清凉的饮料”,“可口可乐使你一帆风 顺”,“挡不住的诱惑”等等不同时期的广告主题,都针对 了当时青年消费者爱美、爱虚荣、好奇心强、追求欢乐等心 理趋势,通过文字、构图、曲调和媒介运用上的不断创新和 着力渲染,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与肯定。
28
• 1970 这才是真正的,这才是地道货 可口可乐真正令你心旷神怡 • 1971 我原拥有可乐的世界 • 1972 可口可乐—伴随美好时光 • 1975 俯瞰美国,看我们得到什么 • 1976 可乐加生活 • 1980 一杯可乐,一个微笑 • 1982 这就是可口可乐 • 1985 一踢;一击;可口可乐 • 1989 挡不住的感觉 • 1993 永远是可口可乐 • 1994 永远是可口可乐 • 1995 这是可口可乐 • 1996 这是可口可乐 • 现在coca-cola使用 要爽由自己~

广告学案例分析:LG手机

广告学案例分析:LG手机
韩国LG集团广告分析
• 2、LG集团发展历史 • LG集团创立于1947年,年销售额高达730亿美元(2006 年数据),全球目前拥有16万员工。是领导世界产业发展 的国际性企业集团。LG集团目前在171个国家与地区建立 了300多家海外办事机构。事业领域覆盖化学能源、电机 电子、机械金属、贸易服务、金融以及公益事业、体育等 六大领域。而LG电子是LG集团最大的子公司。LG集团不 断向无穷的技术领域发起挑战,并致力于新技术的开发, 科研开发是LG的发展重点,也是业务拓展的强大后盾。 LG集团在世界6个国家设立了31所研究中心,科研开发的 投入已占集团总收入的5%。目前正通过海外研究机构, 进一步加强着自身的技术力量,LG集团在美国的芝加哥、 圣佛塞、圣迭亚哥,在日本的仙台、在德国的都塞夫和爱 尔兰的都柏林等地的科研机构正在利用高尖端的科研设备, 大力开展各项科研活动,为实现高科技社会的早日到来而 努力。
韩国LG集团广告分析
LG 集团的组织结构
LG集团
LG控股
LG电子
LG化学
LG通讯、服务
21家分公司
7家分公司
8家分公司
全资或参股子公司或分公司
各地分公司办事处
LG内部结构(以LG.Crop为例)
股东会
董事会
CEO
经营管 理部门
人事 部门
财经 部门
实业开 发部门
经营支 持部门
核心企业文化
一、正道经营 1、核心价值观:创新、开明、合作 2、四种新文化: 挑战、速度、简单化、无界性 二、以人为本 1、“为顾客创造价值”。从采样到设计,从生产到销 售,再到咨询和售后,顾客服务始终贯穿其中。 2、“尊重人格的经营”。L G 坚信人才是创造企业 价值的源泉, 以对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为基础培养人才。

广告案例分析

广告案例分析

广告案例分析在当今社会,广告已经成为了商业竞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广告,企业可以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塑造品牌形象,促进销售,甚至改变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因此,广告案例分析成为了市场营销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本文将通过对一些成功的广告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广告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和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则经典的广告案例,苹果公司的“1984”广告。

这则广告是苹果公司在1984年推出的一支电视广告,广告中展示了一场类似乔治·奥威尔小说《1984》中描述的反乌托邦的场景,人们被一个独裁者统治,直到一名女子投掷了一把锤子,打破了独裁者的控制。

广告最后出现了“On January 24th, Apple Computer will introduce Macintosh. And you'll see why 1984 won't be like '1984'”的字幕。

这则广告通过对比独裁统治和苹果的创新精神,成功地塑造了苹果作为创新者的形象,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为苹果公司的产品推广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另一个成功的广告案例是可口可乐的“Share a Coke”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可口可乐将包装上的品牌标志改成了常见的英文名字,鼓励消费者购买并与朋友、家人分享。

这一活动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消费者纷纷晒出自己的“个性化”可乐瓶照片,分享自己与朋友共享可乐的快乐时刻。

通过这一活动,可口可乐成功地提升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增加了产品的销量,同时也加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以上两个案例都展示了成功的广告活动对品牌形象和销售的积极影响。

通过对广告内容的精心设计和传播渠道的选择,这些广告成功地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力,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推动了产品的销售。

同时,这些广告也通过情感共鸣、创新设计等方式,塑造了品牌的形象,增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广告学—广告创意的方法及案例分析

广告学—广告创意的方法及案例分析
Jeep车广告,一个爱斯基摩人和布西曼族人手肘处叠加的抽象车形轮廓, 表达的是这部车适合任何地方。
实用文档
抽象思维广告案例
LEGO乐高玩具广告,这幅图中那一块积木是蓝色海洋里潜水艇的潜望镜 ,意思就是要发挥你的想象力
实用文档
LA Bicycle折叠自行车广告,通过一张白色折纸表达出其折叠车的特点
实用文档
发散思维广告案例
雀巢咖啡广告。每个时刻,都有雀巢咖啡与你为伴。
实用文档
聚合思维法
聚合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 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聚合思维法又称为求同思维法、集中 思维法、辐合思维法和同一思维法等。聚合思维法是把广阔的思路聚集成一 个焦点的方法。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收敛性思维方式,与发 散思维相对应。聚合思维也是从不同来源、不同材料、不同层次探求出一个 正确答案的思维方法。因此,聚合思维对于从众多可能性的结果中迅速做出 判断,得出结论是最重要的。
,它在不否定大型车豪华轿车是好车的同时,以相反的角度确定的独特优势 。小汽车的优势恰恰是大型豪华车的劣势,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在多元化消费的市场环境下,这种创意策略正好击中美国中产阶级以下消费 者群体的消费需求心理,取得了极好的功效。其次,甲壳虫广告完全打破了 消费者的定势思维,即他们平时看到的汽车广告都是直接正面地诉求产品优 点和消费利益,都是标榜自己如何的了得,看到的汽车照片都是大幅的、精 美的,华丽的,而如今出现了将自己的不足,照片也被故意缩得很小的甲壳 虫广告,自然耳目一新,而且整个广告很贴切产品个性,有利于产品形象的 培养。甲壳虫的消费者的心理很自然地成为小型汽车的代表,极有利地抢先 占领了这一细分市场。
实用文档
水平思维创意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告学经典案例分析:可口可乐的红色诱惑发布人:??发布日期:2010-07-28 09:25??共1462人浏览[] [] []可口可乐的红色诱惑2003年,原可口可乐营销总监塞尔希奥·齐曼写了《首席营销官的忠告》。

从齐曼的书中我看到了可口可乐品牌的另一面,就是一个品牌的成功要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一瓶水可以卖一个世纪之久,齐曼强调你一定要专注于自己从事的事业,从经营到管理,除了广告,上到总裁下到门卫和工厂的墙壁、地毯、烟灰缸、垃圾桶,几乎企业所有的要素都可以用来传播。

可口可乐品牌的成功得益于它的定位策略和持久统一的传播策略。

从上个世纪开始,可口可乐在全球分销和特许经营的国家已将近达200个国家,并成为历年全世界最着名的品牌之一。

1886年诞生于美国亚特兰大的可口可乐以其独特的瓶型和红色的饼型标志,从1915年揭开了它永远的可口可乐的广告序幕,并将美国文化兼容并蓄于各国不同的市场环境之中,成为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最具有全球价值观的经典品牌。

百年品牌历史的可口可乐给人们留下的不仅是产品本身,除了它畅销全球的辉煌和神秘的配方让世人瞩目之外,其实,它的广告创意同样也是很精彩的。

当然,作为国际性品牌,可口可乐的成功之道在于其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的成功,广告只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从可口可乐上百年里广告创意的发展变化历程中最值得我们可以借鉴的一点是:当你的产品品质保持不变时,你的广告创意源泉可以从产品的包装和色彩中不断挖掘。

创意策略1、西瓜里面找创意用产品本身物理的型状作为创意要素一直是众多品牌采取的策略,可口可乐在这方面的做法已经成为后来其它产品模仿的对象。

最初以独特瓶型而进入市场之后就建立了品牌独特的市场定位,如何在产品和消费者之间寻找到一种内在的联系,将产品外在与内在统一起来,图一的创意给了最好的说明。

西瓜本来和可口可乐是没有天然联系的,但是,当你看到可乐的瓶型被镌刻在西瓜上时,不由自主你会在产品和西瓜之间产生一种联想,西瓜的形象被转化成了可乐饮料的天然功效,而可乐品质由西瓜给予了最好的注释,产品诉求尽在不言之中。

并且,鲜红的瓜瓤和油绿的外表形成鲜明的对比,色彩的巧妙运用让我们领会到创意除了图形还有别的。

2、为了你红色似乎是可口可乐永恒的创意。

图二的创意和图一同出一辙,只不过是风格不同而已。

整个画面依然是沿袭了传统可乐的色彩,画面很单纯地将两个英文单词(FOR YOU)艺术处理之后变成了一个躺倒的可口可乐瓶子,而且,这两个英文单词组成整个创意的核心和文案,翻译成中文就是:为了你。

与此相对应的,另一广告是将英文ALWAYS设计成了一个可口可乐的瓶型(图三),自然这个词出自于“永远的可口可乐”这句广告语。

创意很简洁,把英文和瓶型、色彩三者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广告创意,并且与可口可乐的定位一脉相承。

所以,当产品本身相对不变时,如何用最简洁的创意将产品的个性形象而生动地表达出来,以提升原有品牌的市场竞争地位,这是最见广告公司专业功力的。

3、天地茫茫,唯见可乐用旷野公路边的一间小卖店诉求其品牌的跨国特征,依然是红色的标志。

小店(图四)门口堆放着各种各样的水果在招揽生意,可乐在哪里,仔细看,可乐红色的包装箱很含蓄地也摆在水果的下面。

静默的画面天地苍莽,远方一望无际的山峦、眼前弯曲的石阶、简陋的店面和那遮风挡雨铁皮屋顶,让人遐想无限。

生命、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在这里组合成为可口可乐品牌的全部,你无法从这一创意中剔除掉大自然和可口可乐唇齿相依相依的关系。

右边红色的色块中写着这样一段文案:去到喜马拉雅山的丘陵地带、、、、、尼加拉瓜海岸、、、、、去文明的发祥地,如果您愿意,可口可乐将在那里等候您?全球性品牌的风范和人文主义式的关怀不言而喻。

这则广告是其系列创意之一,它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国际品牌的价值观,与以往可口可乐强调的活力、激情、年轻富有生命力的创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我的可乐哪里去了?幽默广告向来是西方品牌屡试不爽的招法。

洒满阳光的沙滩上一只可爱的企鹅躲在躺椅后面偷偷地在喝别人的可口可乐(图五),而那位男士显得很困惑:噫,我刚才放在这里饮料被谁拿走了?炎热的海滩上出现了企鹅,自然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再加上人格化的企鹅形象,戏剧性的场景赋予了可口可乐品牌一个可亲可近的形象。

该创意的诉求诣在强调夏日饮用可口可乐可以带给你冰凉、清新的感觉。

产品功效如何,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企鹅憨态可拘地在沙滩上偷饮别人的可乐,那一定是可口可乐能给它带来仿佛身处南极的感觉,才使它在如此炎热的环境中也可以安然无恙。

讲到这里,我们不妨作一个对比或者反思。

实际上,所谓大品牌特别是常规性消费品品牌,更需要将创意与消费者的生活紧密融合为一体,寓品牌于幽默、轻松和欢笑之中,大可不必端起架子或者将自己摆在改变民族和社会使命的高度,让人感觉可笑或高不可攀。

尤其是眼下刚刚在成长之中的中国品牌,摆脱创意一脸严肃和沉重的面孔,可能是我们向可口可乐吸取的有益之处。

5、“消渴栓”从生活的细微之处捕捉创意的灵感和要素,可口可乐的这则广告(图六)又证实了优秀的创意都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的杰作。

马路边司空见惯的消火栓为什么可以拿来做广告?道理其实很简单:一是二者都以红色为自己的代表色,红色的消火栓与可口可乐红色的标志相映成趣;二是在街道随处可见的消火栓预示着可口可乐市场覆盖面的宽广;三是消火栓的功能在某种意义上与可口可乐解渴消热特质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鲜红的消火栓两水口出处也加了类似可口可乐瓶盖模样的东西,让人更对消火栓产生了直接的联想。

两者除了在色彩方面有相关性之外,更为主要的还在于两者在本质上具有相似之处,这就是创意的绝妙之笔。

追求品牌与创意之间的神似是广告创意的终极,因为形似是很容易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被模仿和过时的。

相比之下,中国的品牌大多数还停留在追求形式主义式的广告创意阶段,我们要走的品牌创意之路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创意元素先从产品定位和包装寻找基本要素,其次,再从广告语和文字造型方面取构思;第三,不要忘记色彩。

可口可乐的红色和瓶子经常被用来做创意的表现要素,不过,每次这个要素的表现形式都给你耳目一新的感觉。

除了西瓜、企鹅和消防栓,很多水果、动物和与消防有关的东西都曾被可口可乐用过,如海豹、消防车等,不知道你想到了没有。

品牌学案例例分析报告成败“喜之郎” 成败“喜之郎”案列分析成败“喜之郎” 一、案例描述创立于1993 年的喜之郎集团有限公司,以40 万元起家,进入果冻产业,以其专业的果冻布丁企业形象和凌厉的广告攻势,成为行业领导者。

从1998 年开始,喜之郎便逐渐垄断市场在高峰时期,喜之郎曾占有70%的市场份额。

目前其生产规模和销售量均已跃居全球第一,年销售额已达15 亿元以上。

1985 年,国内出现了首家果冻生产厂——天津长城食品厂。

1986 年,深圳市琼胶工业公司以“老二”的身份也推出了SAA 牌果冻。

从1990 年起,全国各地的果冻生产厂家开始大批涌现,家庭果冻作坊遍地开花。

喜之郎的创始人李永军敏感地意识到了果冻市场的巨大潜力,与兄弟李永良、李永魁一起筹集了40 万元资金,进入尚处于萌芽状态的果冻产业。

初创的喜之郎避开了果冻市场的启蒙时期,选择了在市场的高速成长期进入,搭上了便车。

众所周知,果冻的技术含量很低,其行业进入门槛也低。

在1996 年以前,这个行业还处于“混战的战国时代”,当时的金娃、喜之郎、SAA 东鹏、深宝等品牌难分高下。

在竞争激烈的果冻市场如何才能树立行业权威地位?喜之郎提出了“果冻布丁喜之郎”的口号,从1996 年起,喜之郎率先在中央台投放巨额广告,来不断强化这一概念,在产品和行业之间建立起一对一的联想。

喜之郎每年仅在广告上的投入就近1 亿元,近90%的预算全都投放在电视媒体上,平面媒体上几乎见不到喜之郎的广告,公关促销活动也少之又少。

一直以来,儿童都是果冻的消费主力。

因此一开始,喜之郎的广告画面就是用儿童作形象代言人,我们可能至今都还记得那个“兹”地一声把那水灵灵的果冻吸进嘴里的胖乎乎的小男孩形象,那些男孩、女孩们一起练习芭蕾与柔道的场面。

在“芭蕾篇”和“柔道篇”中,喜之郎的卡通形象和男孩、女孩们一起练习芭蓄与柔道,形式不仅表现了孩子们的童趣,也体现了喜之郎所代表的儿童健康、快乐的形象。

喜之郎那个戴着棒球帽的卡通形象,无疑就是儿童的化身,在广告中,喜之郎采取了“让卡通活起来”的策略,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儿童的关注。

凭借着这些秘密武器,喜之郎一路高歌,攻城掠地,俨然成为行业领袖。

正如大多数快速成长的民营企业一样,喜之郎集团有限公司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多元化发展道路。

目前除了喜之郎外,还有水晶之恋、美智子、美能多等品牌。

继喜之郎之后推出的“水晶之恋”,仍是果冻产品,虽然针对的目标群不再是儿童,而是情侣,但实际上与喜之郎存在诸多雷同之处。

喜之郎在儿童市场站稳之后,又推出了“喜之郎Cici”,实际上将喜之郎由儿童品牌扩张到成人品牌。

喜之郎请那英做广告,也是希望借此打动成人市场。

思考讨论:归纳出“喜之郎”品牌管理的优缺点各是什么?二、案例分析与结论(一)喜之郎品牌战略分析在食品行业,喜之郎品牌创造了一个传奇。

1993 年以40 万元在深圳起家,2001 年就把销售额做到15 亿,市场占有率高达83%,比第二品牌领先80%,荣登全球最大果冻生产企业宝座,喜之郎也成为所在行业果冻布丁的代名词。

只此一点,就足以让喜之郎的品牌故事成为市场营销的典范。

纵观喜之郎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喜之郎的发展之路就是成功实施品牌战略之路。

1.成功之处成功之处(1)成功策略)1)恰逢其时的市场进入时机2)果冻布丁一“喜之郎” 3)专业化的儿童果冻形象4)亲情化的品牌传播策略(2)品牌的定位品牌的定位当时果冻行业作为一个产业的概念尚未被消费者认知,较之饮料、奶制品等传统食品行业尚微不足道。

加上技术含量低、进入门槛低的特点,又使得这个行业永远不乏竞争者,竞争日益白热化。

而此时的喜之郎仍是鲜为人知的地方性品牌。

针对此行业现状及自身能力的再评估,喜之郎创始人李永军认识到要售卖的已不是产品,而是品牌,光有知名度不能成为真正的第一品牌,消费者只有认同你的品牌主张,才会对品牌产生好感并发展为忠诚。

为此他提出喜之郎是全国性的大众品牌,并首先从观念上转变,将销售产品转换成销售品牌。

将销售产品转换成销售品牌,是喜之郎的高明之处。

这是因为,高度的品牌资产能为企业带来大量的竞争优势。

由于消费者的品牌知晓度和忠诚度很高,公司可以节省大量的市场营销费用;因为消费者愿意购买企业的产品,所以在与分销商和零售商的谈判中处于有利的地位;由于品牌代表的可觉察质量高,企业可为产品制定比竞争者高的价格;由于品牌代表着很高的信誉,企业很容易地进行品牌扩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