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学之网络与心理健康

合集下载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ppt课件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ppt课件

8.3 培养健康的网络心理素质
8.3.1 科学的网络认知能力
网络认知能力是指网络主体对网络与人, 网络与社会关系的认知能力和水平。网络认知 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几个因素:一是网络主 体的普遍认知能力。二是网络本身的技术含量 和文化内涵。三是网络、人及社会关系的复杂 程度。
大学生应从两个方面加强网络认知能力的 培养。一要用全面、辩证的认识观来剖析和认 识网络。二要全面学习网络知识和技术。
8.2.2 网络依赖
1、网络依赖的内涵 网络依赖是指未达到成瘾程度而对网络
有依赖行为,也可称之为网络成瘾的边缘状 态。
2、网络依赖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网络依赖并不等同于网络成瘾,网络依
赖者没有表现出典型的成瘾症状,只是精神 上对网络的依赖。但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刺激 下,网络依赖者还有可能发展成为网络成瘾 者。
大学生成瘾的则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 面:一是网上聊天、BBS、发E—mail等,这 些主要集中于新网民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有人 际交往困难、性格内向但又渴望个人网页制作,
网络成瘾的至少包括下列五种类型: (1)网络交际成瘾 (2)网络游戏成瘾 (3)网络色情成瘾 (4)强迫信息收集 (5)网络强迫行为
第8章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
8.1
网络与心理健康
8.2
常见的网络心理障碍及应对
8.3
培养健康的网络心理素质
8.1 网络与心理健康
8.1.1 大学生的网络生活
目前,大学生宿舍普遍联网,多数学 生拥有自己的电脑,即便学生没有个人电 脑,各高校也都有规模较大、收费较低的 机房,供学生上网。纵观大学生的上网目 的和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满足求知欲。 第二,自我实现。 第三,心理减压。 第四,情感表达。第五,彰显个性。

网络心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件

网络心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件
一步影响心理健康。
网络信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网络信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既可能 提供心理支持,也可能引发认知偏差和焦虑。
网络信息具有海量性和多样性,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 资源和心理支持。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心理健康方面 的知识和信息,解决心理问题。然而,网络信息的质量参 差不齐,一些虚假、负面的信息可能导致大学生的认知偏 差和焦虑,甚至引发心理问题。因此,大学生需要具备辨 别网络信息的能力,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04
网络心理干预与辅导的方法
建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
正确认识网络心理
了解网络心理的概念、特点及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引导 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心理问题。
树立健康的网络使用观念
倡导合理使用网络,避免过度依赖和沉迷网络,培养健康、积极、 向上的网络使用习惯。
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抵制网络成瘾、网络色情等不良 诱惑,保持身心健康。
网络心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课件
目录
• 网络心理概述 • 网络心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
系 • 大学方法 •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未来展望
01
网络心理概述
网络心理的定义
定义
网络心理是指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心 理表现和心理活动,包括对网络环境 的感知、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 心理反应。
虚拟性
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人们的交流和表达方式也具有虚拟性, 这种虚拟性可能导致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产生逃避和 夸大等心理反应。
网络心理的影响因素
网络环境
社会因素
网络环境的多样性、便捷性和匿名性 等特点,对人们的网络心理产生影响。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突出。

大学生成瘾于网络不仅对学业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对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表现大学生网络成瘾是指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和无法自控的症状,表现为频繁使用网络、沉迷于虚拟世界,无法摆脱网络的束缚。

大学生在面对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等各种现实问题时,选择逃避现实,通过网络来获得情感安慰和满足感。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 产生孤独感:网络成瘾使大学生过度依赖虚拟社交,减少与现实社交的机会,陷入孤独的状态。

长期孤独感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 影响学业表现:网络成瘾者常常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时间,导致学习时间被浪费,无法集中精力完成学业任务。

这将使其学业成绩下降,增加学习压力,加剧心理负担。

3. 建立虚幻自我:网络成瘾者在虚拟世界中往往塑造一个与现实自我不一样的虚幻形象,失去了真实与自我认同的建立。

这种虚幻自我会导致自尊心受损,进而影响心理健康。

4. 诱发抑郁情绪:大学生网络成瘾常常难以自拔,一旦无法上网,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焦虑等症状,甚至会导致抑郁情绪的出现。

长期抑郁会损害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三、改善1. 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大学生应该学会自我管理,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控制上网时间,避免过度依赖网络。

2. 增加现实社交活动: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拓展社交圈子,增加与他人的互动,减少孤独感的产生。

3. 寻求心理辅导:对于严重网络成瘾问题,大学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帮助。

心理咨询师能够帮助他们了解网络成瘾背后的心理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4. 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大学生应该培养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如运动、读书、绘画等,以减少对网络的依赖,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大学生要重视并正确认识网络成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加强自我调控,寻求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大学生心理学之网络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学之网络与心理健康

网络迷恋心理 障碍类型
网络色情迷恋 网络交际迷恋 网络游戏迷恋 网络恋情迷恋 网络信息收集成瘾
强迫性从网上收集无关紧要的 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堆积 和传播这些信息
网络制作迷恋
下载使用各种软件,以追求网 页制作的完美性和编辑多种程 序为嗜好
小张说,他发生网恋的时间已经4个 月了,他与网络情人在网上互相倾 诉糊口和工作的烦恼,互相安慰互 相鼓励,缠缠绵绵,情感有了寄托。 即使这样,他也不打算与对方见面, 之所以如斯,是因为他固然对自己 的婚姻不满足,但还不愿意结束婚 姻,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便成了他 发泄情感、寻求知足的渠道。
网络成瘾
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 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 网络的再度使用产生强烈欲望, 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时出现戒断 反应,同时可伴有精神及躯体症 状。
不久,小方决心要约她的“网上情人” 见面。那天,她等了好几个小时,网友 却迟迟不露面。起初激动而羞涩的心情 逐渐变得绝望,她总觉得来来往往的人 都在嘲笑自己,最后简直不知道自己是 怎样回到学校的。那真是个黑色的日子。
从那天起小方的情绪便有些失常。想来 想去,她竟然认定这是同班的一位男生 在网上化名同自己开玩笑,就前去质问。 男生莫名其妙,极力否认。但小方执意 认为是对方在“考验”自己,始终纠缠 不休。
网络对心理需求的满足
好奇与娱乐心理 逃避与宣泄心理 交往与归属心理 寻求自我价值心理
网络对心理健康消极影响
人际交往萎缩,交往能力下降 易产生不良的情绪体验,情感趋
于冷漠 沉溺网络,导致心理自我分裂
小方,女,20岁,某大学二年级学生。 几个月前她在网上认识了一位“情投意 合”的网友,便情不自禁地陷入了“网 恋”之中。从此,她经常在网上沉迷到 深更半夜,与对方“情话绵绵”,学习 成绩很快便直线下降。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已成为一种常态。

然而,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

大学生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不仅对他们的学业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到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问题,并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法。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表现和原因1. 表现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频繁使用互联网,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2)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欲望,一旦断网或停电就会产生不安和焦虑感;(3)在学习和正常社交活动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仍无法自控;(4)出现身体不适,如头痛、眼疲劳等。

2. 原因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逃避现实问题:在网络世界中,大学生可以暂时忘记学业上的困扰和社交压力。

(2)孤独和寂寞感:大学生在异地求学或与同学之间存在沟通障碍时,网络成为他们寻找安慰和交流的渠道。

(3)无法抵御诱惑:网络世界虚拟而充满刺激,大学生往往无法抵御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体带来的诱惑。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系1. 对学业的影响网络成瘾使大学生无法专注于学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学习效果。

长时间的网络使用会导致学习时间的浪费和学习兴趣的降低,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发展。

2. 对社交能力的影响网络成瘾使大学生更喜欢与虚拟世界中的朋友交流,而忽视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他们缺乏面对面的交流经验,导致社交能力的下降,使他们在与人相处时产生困惑和不适应。

3. 对心理健康的冲击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长期沉迷于网络世界会导致大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并维护心理健康的措施1. 提高自我意识大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是否存在网络成瘾问题,意识到网络成瘾对自身学业和生活的负面影响,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意识。

网络与心理健康精品PPT课件

网络与心理健康精品PPT课件

三、大学生网络心理特点
v认知方面 1. 尝试心理 2. 猎奇心理 3. 信息搜集 v情感方面 1. 减压心理:大学生在就业、升学或自身状
况上体会到的压力 2. 娱乐心理:游戏、聊天、听音乐、看电影
、阅读等 3. 价值体现心理:大学生对自我价值感的追
v 人际方面
• 1. 沟通心理:大学生内心的想法和情感需 要倾诉,他们需要一个倾诉的平台和对象。
v 网络与认知
网络文化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 活和学习方式,同时也在深刻的影响并潜 移默化的改编者人们对自己和对社会的认 知。
v 网络与情感
积极因素:成为人们自由阐述观点抒发情 绪、传递情感的平台
消极因素:上网交友导致社会孤立和社会 焦虑;过多使用网络会导致孤独和抑郁的 增加,总之过度使用网络会导致社会卷入 的减少与心理幸福感的降低。
• 逃避与宣泄心理 :把对现实的不满和抱怨 以网络上不同的方式宣泄出来。
• 交往与归属心理 :把在社会或家庭中得不 到的归属感寄托在网络上。
• 寻求自我价值心理:网络上的很多游戏和 软件,对于许多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自我 价值的人是个很大的诱惑。
第二节 网络与大学生心理健 康的关系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 对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影响 (1)积极影响 • 有利于大学生更广泛、更快捷的人际交往。 • 增进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平等意识。 • 促进了大学生角色实践和角色重建。
➢网络引发的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 响
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影响 对大学生情绪健康的影响 对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影响 对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影响
1. 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影响 • 自我同一性: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

具体来说,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信息过载:随着网络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大学生面临着信息过载的问题,容易造成精神疲惫。

沉迷网络:大学生容易沉溺于网络,导致对现实生活的疏远,影响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虚假信息: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容易误导大学生,对他们的价值观和观念产生不良影响。

网络陋习:大学生容易沉溺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陋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精神健康受损。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以下几种对策:
加强自我管理:大学生需要学会如何科学地使用网络,避免沉溺其中。

定期休息:大学生应该定期暂时离开网络,以放松心情和身体。

多元化活动:大学生应该参加多元化的线下活动,增强现实生活的体验。

注意信息的真实性:大学生需要学会判断网络信息的真实性,以防被虚假信息误导。

提高社交能力:大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交流,增强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寻求心理健康支持:如果大学生感到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支持。

总的来说,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大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平衡网络使用和现实生活,以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ppt课件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ppt课件

3、影响网络依赖的因素
在校园里,网络依赖的群体比例较大, 这是由学校的外部环境及网络使用者的内在 因素综合决定的:首先,在校学生上网条件 便利,无需花费过多,课业需求也引导学生 将网络视为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其次, 当学业竞争压力过大、人际关系不和谐或生 活不顺利时,学生常会利用网络作为发泄、 放松或逃避的方式,而越沉溺在网络上。
8.2.2 网络依赖
1、网络依赖的内涵 网络依赖是指未达到成瘾程度而对网络
有依赖行为,也可称之为网络成瘾的边缘状 态。
2、网络依赖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网络依赖并不等同于网络成瘾,网络依
赖者没有表现出典型的成瘾症状,只是精神 上对网络的依赖。但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刺激 下,网络依赖者还有可能发展成为网络成瘾 者。
8.3 培养健康的网络心理素质
8.3.1 科学的网络认知能力
网络认知能力是指网络主体对网络与人, 网络与社会关系的认知能力和水平。网络认知 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几个因素:一是网络主 体的普遍认知能力。二是网络本身的技术含量 和文化内涵。三是网络、人及社会关系的复杂 程度。
大学生应从两个方面加强网络认知能力的 培养。一要用全面、辩证的认识观来剖析和认 识网络。二要全面学习网络知识和技术。
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不仅体现了良好 的心理习惯,也体现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 德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是指大学生的上 网时间、频率以及各种安排应当遵循合理的 规律,并做到既乐于上网,又有所约束和节 制;既满足心理的需要,也要保持充沛的精 力和体力;既充分地发挥个性尽情娱乐,也 要体现大学生较高的文明层次。
8.2.3 网络成瘾、网络依赖的干预方法
(一)网络成瘾、网络依赖的个体干预 1.在现实生活中发展优越感 2.设定目标 3.限定时间 4.提醒卡片 5.私人清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对心理需求的满足
好奇与娱乐心理 逃避与宣泄心理 交往与归属心理 寻求自我价值心理
网络对心理健康消极影响
人际交往萎缩,交往能力下降 易产生不良的情绪体验,情感趋
于冷漠 沉溺网络,导致心理自我分裂
小方,女,20岁,某大学二年级学生。 几个月前她在网上认识了一位“情投意 合”的网友,便情不自禁地陷入了“网 恋”之中。从此,她经常在网上沉迷到 深更半夜,与对方“情话绵绵”,学习 成绩很快便直线下降。
1960年,行为心理学博士利克里 德尔预测:在不远的将来,“人 通过机器的交流将比人们面对面 的交流更有效。”
互联网的特征及影响
开放性 虚拟性 平等性
新华网(北京5月1日):目前,中 国网民人数达到4.04亿;互联网普 及率达到28.9%,超过世界平均水 平,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2.33 亿人。我国网民上网方式已从最初 拨号上网为主,发展到以宽带和手 机上网为主。我国互联网发展与普 及水平居发展中国家前列。我国网 站达323万个,使用宽带上网的网民 达到3.46亿人,使用手机上网的网 民达到2.33亿人。
最近一年的时间,至今单身的深圳某公司李小姐业余时 间几乎都耗在网上了,放工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 脑上网,天天呆在网上的时间超过7个小时,节假日更 是长达十多个小时。因为上网熬夜,白天上班打瞌睡儿, 整天腰酸背疼、垂头丧气,多少次下决心不上网了,可 是一回到家仍是情不自禁地把手伸向电脑,而且一上网 当即精神奕奕。李小姐自己也知道,这是典型的“因特 网中毒”症状,症状还有“常因担心电子邮件是否已投 递而睡不着觉”等。李小姐一上网就废寝忘食,可就是 “戒”不掉。网络的出色世界,吸引很多网民像李小姐 一样,上网时间不断延长,徐徐地对网络产生身心依靠, 若因故不能上网,就会泛起与吸毒成瘾相仿的戒断症状: 情绪低落、头昏目眩、双手颤动、疲乏无力、食欲不振 等症状,并且非上网不可。而上网时间过长,会导致手 腕关节不适、腰酸背痛、视力下降及留意力不集中、紧 张、焦急、失眠、心情抑郁等症状,专业人士称之为 “网络综合症”,这是目前网民当中最轻易泛起的心理 障碍。
网络心理障碍
是指无节制地上网导致行为异常、 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失调。
其表现症状为:开始时精神上的依 赖,渴望上网;随后发展为身体上 的依赖,不上网则情绪低落、疲乏 无力、外表憔悴、茫然失措,只有 上网后精神才能络孤独 网络自我迷失和
自我认同混乱 网络沉溺综合症
几个月后,小方被送进精神病医院时, 已是思维破裂、语无伦次,一时情绪激 奋,一时心灰意冷。经医生诊断确认, 她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包括小方在内, 该医生已接诊了三位因“网恋”失败导 致精神失常的大学生。
研究表明,长时间在网上聊天或者玩网络游戏, 容易导致持续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家贝尔特·维 尔特报告说:“如今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地 与虚拟的数字生活结合在一起。这带来的一个危 险因素是,人们常常会被越来越多地拉出现实世 界。”“如果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区别太大的 话,就容易给人带来压力。”维尔特认为,那些 长期进行在线聊天,或者沉迷于网络游戏并满足 于在游戏中扮演英雄形象的人,更容易出现心理 问题。“回到现实将会变得非常苦涩,让人感到 失望,产生心理压力。某些人可能由于这些压力 而变得易怒或者富有攻击性,最终出现极端行 为。”他说,网络提供了匿名登录以及扮演另外 角色的可能,这也可能带来长期的人格干扰。” 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将会导致人们具有不同的性 格特点。”如果这些不同的性格特点之间差异很 大,将可能给人们带来长期的心理问题。
不久,小方决心要约她的“网上情人” 见面。那天,她等了好几个小时,网友 却迟迟不露面。起初激动而羞涩的心情 逐渐变得绝望,她总觉得来来往往的人 都在嘲笑自己,最后简直不知道自己是 怎样回到学校的。那真是个黑色的日子。
从那天起小方的情绪便有些失常。想来 想去,她竟然认定这是同班的一位男生 在网上化名同自己开玩笑,就前去质问。 男生莫名其妙,极力否认。但小方执意 认为是对方在“考验”自己,始终纠缠 不休。
研究表明,当网民坐在网络终端之前,通过缺 乏真实社会交往的媒体与匿名的陌生人交流时, 他们会变得与社会孤立,与现实的人际关系切 断。研究发现互联网会使网民的社会卷入减少, 心理幸福感降低,表现出孤独感和抑郁感的增 加。Kraut将心理幸福感降低的原因,解释为社 会活动的替代和密切关系的替代。所谓社会活 动的替代,简单来说就是网民用上网的时间取 代了本来应该用来进行面对面交流的社会活动 时间,从而导致社会卷入的降低。互联网就像 看电视、阅读、听音乐等非社会性的娱乐活动 一样,会减少社交活动并导致心理幸福感的降 低。所谓密切关系的替代,就是指网民用低质 量的网络人际关系取代了高质量的现实人际关 系,这同样会导致幸福感的降低和孤独感、抑 郁感的增加。
网络依赖
长时间地沉溺于网络游戏,上网 聊天,安装各种软件,下载使用 文件,制作网页,醉心于网上信 息、网上猎奇,造成对网络的过 度依赖和依恋,导致个人心理受 损,正常地学习、工作、生活及 社会交往受到严重影响。
患有网络依赖症的人,他们的 不踏实感来自于什么呢?
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被认可、 被尊重,没有得到爱。所以去网 络上寻求这些,以满足心理精神 需要,一旦脱离网络就感觉很烦 燥。
大学生上网情况分析
信息查询 收发邮件 网上聊天 网上游戏
2006年1月,沈阳航空工业学院一次性 对78名大学生作出了退学处理,这起被 一些媒体称为“目前为止全国高校最大 规模的一起退学事件”引起媒体的广泛 关注。这些学生被劝退源于一个共同的 理由——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修完规定 的最低学分。据了解,在被劝退学学生 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网虫”。安全 学校三年级学生小张说,自己班上一名 被退学的同学,每天都躲在寝室里上网 玩游戏、聊天,基本不去上课,一年下 来六科不及格,成为这次退学的对象之 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