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

合集下载

元好问诗词全集节选

元好问诗词全集节选

元好问诗词全集节选元好问多作怀古词,形式以长调为主,奇慨遥深,如《木兰花慢》“渺涨江东下”。

田园词则往往表现出恬谈、闲适的情趣。

描绘山河壮丽、抒发爱国豪情,是遗山词一个重要内容,如遗山代表作《水调歇头·赋三门律》等。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元好问诗词全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南乡子·风雨送春忙词牌名:南乡子|朝代:元朝|:元好问风雨送春忙,烂醉花时得几场。

枝上桃花吹尽也,残芳一片春风一片香。

少日为花狂,老去逢春只自伤。

回首十年欢笑处,难忘。

一曲悲歌泪朝中措·夹衣晨起怯新霜词牌名:朝中措|朝代:元朝|:元好问夹衣晨起怯新霜。

归路楚山长。

只道佳期相误,梦魂夜夜谁行。

镜中鸾舞,芝间鹊转,未抵欢狂。

都把而今烦恼,见时别与论量。

昆阳朝代:元朝|:元好问古木荒烟集暮鸦,高城落日隐悲笳。

并州倦客初投迹,楚泽寒梅又过花。

满眼旌旗惊世路,闭门风雪羡山家。

忘忧只有清樽在,暂为红尘拂鬓华。

临江仙·内乡寄嵩前故人词牌名:临江仙|朝代:元朝|:元好问昨夜半山亭下醉,洼尊今日留题。

放船直到淅江西。

冰壶天上下,云锦树高低。

世上红尘争白日,山中太古熙熙。

外人初到故应迷。

桃花三百里,浑是武陵溪。

南歌子·原误作南乡子,兹据律改词牌名:南歌子|朝代:元朝|:元好问人日过三日,元宵便五宵。

共言今日好生朝。

皓月光辉,香动玉梅梢。

谢女工飞絮,周郎待小乔。

年年灯下醉金蕉。

鬓影苍球,金缕细鹅毛。

木兰花慢·赋召魂九辩词牌名:木兰花慢|朝代:元朝|:元好问赋召魂九辩,一尊酒,与谁同。

对零落栖迟,兴亡离合,此意何穷。

匆匆。

百年世事,意功名、多在黑头公。

乔木萧萧故国,孤鸿澹澹长空。

门前花柳又春风。

醉眼眩青红。

问造物何心,村箫社鼓,奔走儿童。

天东。

故人好在,莫生平、豪气减元龙。

梦到琅琊台上,依然湖海沈雄。

太常引·水光林影入凭阑词牌名:太常引|朝代:元朝|:元好问水光林影入凭阑。

花柳占春宽。

元好问最美的十首词

元好问最美的十首词

元好问最美的十首词导言元好问,字献之,号蜂贯斗。

他是明代的文学家、诗人,也是当时著名的编年体作家。

元好问的词作清丽豪放,意境独特,深受后人喜爱。

本文将介绍元好问最美的十首词,带你走进他的艺术世界。

一、《鹧鸪天·登高》1.前山叠翠金堂幽,别语犹依暮云留。

2.翅棱转急风引翠,影含迎去啸空秋。

3.风叶萦纡翻似雨,宿翼如伴墟沙鸥。

4.隔林久驻觞一曲,晓骑谁忧护不休。

二、《浣溪沙·卜算子》1.黄四娘家花满蹊,卜算子儿郎百事非。

2.先求田地后买坊,四年之内减租钱。

3.五十老翁心已乱,井中女儿争破颜。

4.看看雪里送炭翁,多少福星到门庭。

三、《生查子·乍繁萍上泛》1.乍繁萍上泛,初展一鳞霞。

2.怕人看诚是,更入秋花下。

3.懒洗罗衫著,新窥青轩跨。

4.阑炉走毡褥,溢日犹腻车。

四、《点绛唇·鸿雁在云鱼在水》1.鸿雁在云鱼在水,惯看秋月春风。

2.一壶酒一竿竹,世上安得两全法?3.杨柳岸晓风残月,露凝香雪浓于脂。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五、《声声慢·寻寻觅觅》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六、《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3.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七、《临江仙·月下忽闻鸣九皋》1.月下忽闻鸣九皋,人间何事更堪嗟。

2.我身似浮云东流,断织尘网碧天飘。

3.暗世浮沉多脱落,自从传旨泽民遥。

4.锦袍朱帻莫辞劳,活计当头亦自由。

八、《当时只道是寻常》1.当时只道是寻常,也不曾把将心病。

2.谁料春来怨楼梯,倚箫楼外听箫声。

3.满地寒香月寒纸,卧看星河尽带愁。

4.蚊儿欲语敲楚雁,都无心思。

何如?不过半生是诗人。

九、《鹧鸪天·世事一场大梦》1.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2.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元好问最出名的诗词

元好问最出名的诗词

元好问最出名的诗词元好问(1235年-1297年)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和医学家。

他以才识渊博和文学造诣深厚而闻名于世。

元好问的诗词广泛流传,被誉为元代的文学瑰宝之一。

下面将介绍元好问最出名的几首诗词。

1. 《摸鱼儿·雁丘词》摸鱼儿,古诗名篇之一,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元代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以下为节选部分:愁蓝蓝,万最没袖的遥寒。

细雨斜风秋色旦,郭楼高小。

酒旗招风不久,同惆怅。

一片明月几户寒,秋已了知,十年离乱。

记否来情共,夜月星泪纵横。

乡书何事岁无多。

老病零落,不堪忍泪调多。

金钗翠叶又关情,倦客马头。

”在这首词中,元好问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秋季的景观。

通过描写雨水、风雪和寂静的郭楼,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思乡之情。

他通过形容秋天的早晨以及明月的寂静,强调了岁月的流转和个人的离散。

整首词以真挚的感情和深情的描绘,给人以深刻的感触。

2.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临江仙》是元代元好问以描绘壮丽自然风光为特色的一首词作。

以下为节选部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以描绘长江奔腾不息的景色为主题,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巧妙地表达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起伏。

元好问通过描绘长江的巨大和宏伟,暗示了英雄的消失和历史的变迁。

他以青山长在、夕阳依旧红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最后几句歌颂了饮酒作乐和人生的轻松和悠闲,既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又展现了他的乐观主义思想。

3. 《破幽梦·春情》元好问的《破幽梦》是元好问通过个人的体验和情感描绘社会现象和历史变迁的代表作之一。

以下为《破幽梦·春情》的节选:花脸不相思,菱花欲泪,愁叶舞孤。

杏花零杂向闲行。

画堂忘羞,迎春字字春宵艳舞,还有谁笙箫并献欢音好。

楼,春水漾,夏云澹,自烟渺。

打扮开心自己不怨谁,又无奈梦断桃笙无寻处,眸底人掩成春深邃。

元好问最有名诗词10篇

元好问最有名诗词10篇
元好问最有名诗词10篇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元好问最有名诗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摸鱼儿·雁丘词
词牌名:摸鱼儿|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临江仙·荷叶荷花何处好
词牌名:临江仙|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
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祐诸人次第来。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论诗三十首·其二十六
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
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论诗三十首·其二十五
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
乱后玄都失故基,看花诗在只堪悲。
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春风怨兔葵。
词牌名:临江仙|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论诗三十首·其二十八
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
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

元好问

元好问

谢谢。。
三、文学创作: (一)诗歌创作: 1360余首,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二)特色 1、反映金元之际人民所受天灾人祸之苦,真实具 体,富有感染力。奠定了元好问在文学史上地位 2、写景诗生活气息浓郁,能表现祖国山川之美, 境界优美,脍炙人口
歧阳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 戎马暗秦京。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 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 何意照空城!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 蚩尤作五兵?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 诗家 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注:郑笺: 东汉郑玄<郑氏笺注>,谓义山诗,西昆体难解 如诗经,恨无注释之人耳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 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注:池塘 春草谢家春:谢灵运有北宋诗人陈师道, 作诗好闭门蒙头
摸鱼儿 【序】泰和五年乙丑岁, 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 “今日获一雁,杀之矣。 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 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 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 石而识,号曰雁丘。时同 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 《雁丘词》。旧所作无宫 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 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 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 雁丘处。
(二)词的创作: 1、反映了多方面的社会生活 (1)丧乱词;(2)写景词;(3)爱情词 (4)其他:咏怀、吊古、送别、咏物、射猎、 边塞词 2、特色: 元好问以苏、辛为典范,并吸取各家之长, 因而兼有婉约、豪放诸种风格。
(三)散曲: 今存9首 (四)文: 文有26卷,众体悉备,继承韩、欧传统,风格 清新雄健,语言平易自然。 (五)笔记小说: 《续夷坚志》为笔记小说集,所记皆金泰和、 贞祐间神怪故事

元好问的诗词有哪些

元好问的诗词有哪些

元好问的诗词有哪些元好问从十六岁起开始参加科举考试。

由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识免乡试”,他直接到并州参加府试,但榜上无名。

此后在泰和八年(1208年)十九岁时,他又到长安参加府试,但这次又未中。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元好问的诗词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雁门关外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四海于今正一家,生民何处不桑麻。

重关独居千寻岭,深夏犹飞六出花。

云暗白杨连马邑,天围青冢渺龙沙。

凭高吊古情无尽,空对西风数去鸦。

八月并州雁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八月并州雁,清汾照旅群。

一声惊晚笛,数点入秋云。

灭没楼中见,哀劳枕畔闻。

南来还北去,无计得随君。

缑山置酒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灵宫肃清晓,细柏含古春。

人言王子乔,鹤驭此上宾。

白云山苍苍,平田木欣欣。

登高览元化,浩荡融心神。

西望洛阳城,大路通平津。

行人细如蚁,扰扰争红尘。

蓬莱风涛深,鬓毛日夜新。

殷勤一杯酒,愧尔云间人。

出京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从宦非所堪,长告欣得请。

驱马出国门,白日触隆景。

半生无根著,飘转如断梗。

一昨随牒来,六月阻归省。

城居苦湫隘,群动日蛙黾。

惭愧山中人,团茅遂幽屏。

尘泥久相涴,梦寐见清颍。

矫首孤云飞,西南路何永。

刘曲龙潭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层冰积浩荡,陵谷低吞吐。

窈窕转幽壑,突兀开净宇。

回头山水县,亦复堕尘土。

孤云铁梁北,宇宙一仰俯。

风景初不殊,川途忽修阻。

寒潭海眼净,黕黑自太古。

蛰龙何年卧,万国待霖雨。

谁能裂苍崖,雷风看掀举。

湘夫人咏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木兰芙蓉满芳洲,白云飞来北渚游。

千秋万岁帝乡远,云来云去空悠悠。

秋风秋月沅江渡,波上寒烟引轻素。

九疑山高猿夜啼,竹枝无声堕残露。

浣溪沙·画出清明二月天词牌名:浣溪沙|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画出清明二月天。

山城三月只萧然。

闲门日日枕书眠。

川下杏花浑欲雪,山中杨柳不成烟。

春风回首又明年。

南乡子·梅雪弄芳馨词牌名:南乡子|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梅雪弄芳馨。

《送秦中诸人引》元好问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送秦中诸人引》元好问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送秦中诸人引》元好问文言文原文
注释翻译
关中之地,风土完厚,人民质朴直爽而崇尚道义,风气习俗慷慨激昂,仍保留着秦汉时期的遗风。

这里山川秀丽,景色迷人,游览胜地众多,天下无双。

因此,许多志在四方的人都喜欢在这里居住。

我在二十岁左右时,曾随父亲在略阳为官,因秋试之便留在长安八九个月。

那时的我,身上还带着纨绔子弟的习气,整天沉迷于酒色之中,虽知此处有许多美景,却无暇顾及。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与关中的朋友交往日益频繁,对这片土地的了解也越来越深。

每当听到他们谈论起周、汉时期的名都以及蓝田、鄠杜等地的风物人情,我都会露出向往的神情。

在座的各位大多是关中人,与我一起游历,我们志同道合,趣味相投。

我曾与各位约定,在靠近终南山的地方寻找一块土地,修建一座五亩大小的庄园,就像举子在夏季退居温习功课一般,收集各种书籍深入研读,时常酿造美酒以供享用,与宾客们一同游览,尽情畅谈,摆脱世事的纷扰,领略山川的壮丽。

我们还可以考证前代的遗迹,或许这样才能不辜负古人的期望。

然而,我家在嵩山之南,路途遥远,炎热的天气让我难以承受长途跋涉。

相较之下,你们在关中生活更加便利。

如今,秋风送爽,你们扬鞭启程,先行一步,我只能遥遥望着你们的背影,心中充满了羡慕。

当今社会,那些令人称心如意的事情,如品尝山珍海味、担任高官、拥有巨额财富、居住华丽宅邸等,都是众人梦寐以求而老天爷又吝于赐予的。

至于闲居的乐趣,或许平淡无奇,或许一无所获,但这正是那些超脱于世俗之外的人所孜孜以求的,一般人对此并无兴趣,老天爷又何必吝啬呢?
诸位,请踏上归程吧!期待来年春风和煦之时,我们在辋川再次相聚。

元好问《移山自题乐府引》原文及翻译译文

元好问《移山自题乐府引》原文及翻译译文

元好问《移山自题乐府引》原文及翻译译文1、元好问《移山自题乐府引》原文及翻译译文元好问《移山自题乐府引》原文及翻译元好问原文:东坡赤壁词殆戏以周郎自况也,词才百许字而江山人物无复余蕴,宜其为乐府绝唱。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

人有言,乐府本不能作,自东坡放笔后便难作。

此殆以工拙论,非知坡者。

自今观之,东坡圣处,非有意于文字之为工,不得不然之为工也。

坡以来,山谷、幼安诸公俱以歌词取称,吟咏情性,流连光景,清壮顿挫,能起人妙思。

亦有语意拙直,不自缘饰,因病成妍者,皆自东坡发之。

(元好问《移山自题乐府引》)译文:苏东坡赤壁词大约是戏言以周瑜自况,词和一百多字,但江山人物展现无遗漏,说它是词中的绝唱是应该的。

唐代歌曲的词大多是宫体,又都极力来写。

自从苏东坡一出现,“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片刻间九天龙马就在绢上显现,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的气象。

虽然有时会写宫体乐府,难道就可以用宫体来概括它吗?有人说乐府本来不难写,(但)自从苏东坡纵笔而写之后就很难创作了,这大概是根据优劣来评论,不算是了解苏东坡的人。

从当今来看,苏东坡过人之处在于,不是故意追求文字的精巧,而是不得不这样就成为精巧了。

苏东坡以来,黄山谷、辛幼安等人,都凭着擅写歌词而获得声望,他们歌咏性情,沉醉于美景,风格清新豪健,声调顿挫抑扬,能引发人的精妙构思。

也有语意拙朴率直,不加修饰,却因为缺点变成美好的一面,都从苏东坡这里产生的。

元好问《移山自题乐府引》2、元好问《市隐斋记》原文及翻译译文元好问《市隐斋记》原文及翻译元好问市隐斋记●元好问原文: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

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

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

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日:“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

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 “几回寒暑”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既有欢 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 分开。而“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安能独活! 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
◆过片以后,作者又借助周围景物衬托大雁殉情后的
“元诗四大家”中最优秀的诗人是虞集。他擅长律诗, 无论是五律还是七律,都写得格律严谨,隶事恰切而深微, 意境浑融,风格深沉。例如七律《挽文山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 诸葛宁知汉祚移。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不 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这是元诗中少见的名篇。诗人把深沉的历史感慨溶进 严整的艺术形式中,沉郁苍劲,感人至深。虞集虽然宦途 比较顺达,但仍然希望到江南故乡归老田园。他的《风入 松》词有“杏花春雨江南”的名句,这种意境也常出现在 他的诗中。
如《上京即事》:“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 乳酪甜。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又如《过嘉兴》中“芦芽短短穿碧沙,船头鲤鱼 吹浪花。吴姬荡桨入城去,细雨小寒生绿纱”几 句,都堪称清丽之作。萨都剌也善于写词,《满 江红· 金陵怀古》、《念奴娇· 石头城》二阙被广为 传诵。众多的少数民族诗人加入到汉文写作的队 伍中,并且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这是元代诗歌的 一大特点 。
◆元好问早年有志于经世治国,壮年时曾 自负“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 高节而抗浮云”。但长期怀才不遇和面对 黑暗之现实,其逐渐清醒,终而走向出仕 归隐之路。遗山涉足于诗、词、文、散曲 和笔记小说等文学各领域,尤以诗成就为 最高。
◆其诗,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其中反映 当时人民饱受天灾人祸之苦作品,真实具 体,富有感染力。
◆元末诗坛还出现了一批成就较高的少数民族诗人。由 于经过了几十年的民族融合,出身少数民族的诗人已经 深受汉文化的浸润熏陶,其中成就最高的则是回族诗人 萨都剌。 ◆萨都剌以写宫词、乐府诗著名,这些作品受晚唐温庭 筠、李商隐诗风的影响颇深,但在秾艳细腻中渗入自然 生动的清新气息,则是他自己的特色。此外,萨都剌描 写山水景物和地方风情的诗也比较出色。他一生遍历南 北各地,从塞北风沙到江南烟雨,从毡帐乳酪到芦芽莼 菜,他都以清新格调、深情的笔触予以描绘。
◆其词,则被誉为金朝一代之冠,以苏、辛为 典范,博采众长,兼有婉约、豪放等诸种风格。 后人评赞其词“乐章雅丽,情致幽婉”,“深 于用事,精于炼句”。 ◆其文艺评论代表作《论诗绝句三十首》流传 很广,强调诗歌内容,同时重视艺术成就和诗 人品德,看是否能从大处着眼而不流于褊急, 认为好诗应该真淳自然,推崇雄健豪迈风格, 反对绮靡纤丽诗风,对后世影响颇大,尤其是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之句十 分脍炙人口。《金史》本传称其诗“奇崛而绝 雕刿。巧缛而谢绮丽,五言高古沉郁,七言乐 府不用古题,特出新意”。
只君 欢 天 问 影应 乐 南 世 向有 趣 地 间 谁语 , 北 情 去, 离 双 是 。渺 别 飞 何 万苦客物 里,,, 层就老直 云中翅教 ,更几生 千有回死 山痴寒相 暮儿暑许 雪女。? ,。
元 好 问
摸 鱼 儿 雁 邱 词
-
这就是说,大雁殉情的事强烈的震撼了他,所以在 词的开篇,便陡发奇问,破空而来。作者本要咏雁,却从 “世间”落笔,以人拟雁,赋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义, 想象极为新奇。也为下文写雁的殉情预做张本;古人认为, 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 是何等极致的深情!
◆元好问的“丧乱诗”就艺术上的概括 力和情感上的真挚性,并且这些“丧乱 诗”又掀起了杜甫之后的现实主义诗风 的又一高潮。
◆比如《歧阳》之二:“百二关河草不 横,十年戎马暗秦京。歧阳西望无来信, 陇水东流闻哭声。野蔓有情萦战骨,残 阳何意照空城。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 蚩尤作五兵”
再比如《癸巳五月三日北渡》:“道傍僵 卧满累囚,过去旃车似水流。红粉哭随回 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随营木佛贱于 柴,大乐编钟满市排。虏掠几何君莫问, 大船浑载汴京来”“白骨纵横似乱麻,几 年桑梓变龙沙。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 烟却数家。”笔笔皆为血泪,字字饱含悲 愤。正如清代大文学家史学家赵翼在《题 遗山诗》中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 沧桑句便工。” 正是山河的破碎,诗人的 忧患,才造就了这些旷世之作。
“雅正”的文学思潮 “元诗四大家”
元代中期,社会逐渐稳定,民族矛盾有所缓和。在这种历 史背景下,诗歌创作十分繁盛,出现了为数众多的诗人。诗坛 上占主导地位的诗学观念是崇尚“雅正”。所谓“雅正”,有 两层内涵:一是诗风以温柔敦厚为皈依,二是题材以歌咏升平 为主导。“雅正”的观念在当时得到许多诗人的认同,后代也 有人把这看作元代中期诗歌兴盛的标志。其实,这种观念对诗 歌创作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正是在追求“雅正”的支配下, 此期的诗歌消解了对社会、政治的批判功能,也削弱了抒发真 情实感的抒情功能。诗坛上最流行的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和 赠答酬唱、题咏书画的题材,仅有少数诗人偶尔能突破这种风 气。所谓“元诗四大家”,正是在这种风气孕育下的产物 。 “元诗四大家”是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 。
凄苦。在孤雁长眠之处,当年汉武帝渡汾河祀汾阴的 时候,箫鼓喧闹,棹歌四起;而今平林漠漠,荒烟如 织,箫鼓声绝,一派萧索。古与今,人与雁,更加感 到鸿雁殉情的凄烈。但是死者不能复生,招魂无济于 事,山鬼也枉自悲鸣,在这里,作者把写景与写情融 为一体,更增加了悲剧气氛。 ◆词的最后,是作者对殉情鸿雁的礼赞,他说鸿雁之 死,其境界之高,上天也会嫉妒,虽不能说重于泰山, 也不能跟莺儿燕子之死一样同归黄土了事。它的美名 将“千秋万古”,被后来的骚人歌咏传颂。
大梁子
金元文 毫无起色。胡应麟说:元人“大概多模 往局,少创新规。视宋人藻绘有余,古 澹不足”(《诗薮》)。规模前人的结 果,无非只是增加了程式化的倾向而已。 ◆金代以李汾和元好问为代表。 ◆元初诗人以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为四大家。

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曾在遗山(今山西定襄县 城东北)读过书,因此自号遗山,金朝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 人,出身于一个官宦家庭,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他自幼聪明 过人,四岁读书,八岁就能作诗,十四岁拜陵川名儒郝天挺为 师。潜心学习六年,研究古代典籍,数年间精通百家,并具备 了较高的文学修养。 ◆元好问的文学成就以诗歌创作最为突出,并以“丧乱诗”奠 定了他在文学史上地位的。这些诗是在金朝灭亡前后写出的, 主要有《歧阳》三首、《壬辰十二月车驾车狩后即事》五首、 《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五首、《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 《续小娘歌》十首等。这些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国破家亡 的现实,具有诗史的意义 。
直问 教世 人间 生情 死是 相何 许物 ?,
这是一首咏物词。在词前有小序 说“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 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 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地死。’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 识,号曰雁邱。时同行者多为赋诗, 予亦有《雁邱词》。”
来千 天 楚横 访秋 也 。汾 雁万 妒 招路 邱古 , 魂, 处, 未 楚寂 。为 信 些寞 留 与 何当 待 , 嗟年 骚 莺 及箫 人 儿 ,鼓 , 燕 山, 狂 子 鬼荒 歌 俱 暗烟 痛 黄 啼依 饮 土 风旧 , 。 雨平 。
杨载的诗风劲健雄放,主要体现于七言歌行,其律诗则 以谐婉见长。范梈最长于歌行,诗风豪放超迈又流畅自如。 他的五律专学杜甫,颇有杜诗沉郁凝炼之风。如《京下思 归》: 黄落蓟门秋,飘飘在远游。不眠闻戍鼓,多病忆归舟。 甘雨从昏过,繁星达曙流。乡逢徐孺子,万口薄南州。 揭傒斯的诗以清婉流丽见长,有些作品则质朴无华, 别有寄托。如《秋雁》:“寒向江南暖,饥向江南饱。莫 道江南恶,须道江南好。”此诗暗讽蒙古统治者一面掠夺 南人的财富一面又歧视南人的行径,是元代中期罕见的讽 刺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