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诗人元好问的诗句
古诗词:元好问《台山杂咏》原文注释

【导语】元好(hào)问(1190年8⽉10⽇—1257年10⽉12⽇[1]),字裕之,号遗⼭,世称遗⼭先⽣。
太原秀容(今⼭西忻州)⼈。
⾦末⾄⼤蒙古国时期⽂学家、历史学家。
下⾯是⽆忧考分享的古诗词:元好问《台⼭杂咏》原⽂注释。
欢迎阅读参考! 《台⼭杂咏》 ⾦朝:元好问 西北天低五顶⾼,茫茫松海露灵鳌。
太⾏直上犹千⾥,井底残⼭枉呼号。
万壑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功。
湍溪已作风雷恶,更在云⼭⽓象中。
⼭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万重。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在妙⾼峰? 【注释】 这句说站在五台⼭向北望去,天显得很低,⽽五台⼭的五个⼭顶却显得更⾼了。
灵鳌:神龟。
古代神话传说,渤海之东有⼤壑,下深⽆底,中有五仙⼭(瀛洲、蓬莱、⽅丈、员峤、岱舆),常随波漂流颠簸。
上帝使⼗五巨鳌举头顶之,五⼭遂屹⽴不动。
此句形容松涛海浪,⼭顶如鳌头,以五仙⼭喻五台。
井底残⼭:指诸⼭与五台相⽐,如在井底。
天巧:指天然形成的五台岩壑景象。
神功:⿁斧神功,⾮⼈⼒所能及。
湍溪:急流的河溪。
风雷恶:形容⽔流声巨响如雷。
翠微:青翠的⼭峦。
此句说云雾在青翠的⼭峦间飘荡出没。
妙⾼峰:佛教传说中的峰,这⾥代指五台⼭。
扩展阅读:主要成就之诗 元好问的⽂学成就以诗歌创作最为突出,并以“丧乱诗”奠定了他在⽂学地位的。
这些诗是在⾦朝灭亡前后写出的,主要有《歧阳》三⾸、《壬⾠⼗⼆⽉车驾车狩后即事》五⾸、《俳体雪⾹亭杂咏》⼗五⾸、《癸巳五⽉三⽇北渡》三⾸、《续⼩娘歌》⼗⾸等。
这些诗篇⼴泛⽽深刻地反映了国破家亡的现实,具有诗史的意义。
元好问的“丧乱诗”就艺术上的概括⼒和情感上的真挚性来说,是杜甫以后少有的。
但他不像杜甫那样对国家的复兴还抱有希望,他是既绝望⽽⼜不⽢⼼,郁结的感情爆发为悲歌,感染⼒是很强烈的,并且这些“丧乱诗”⼜掀起了杜甫之后的现实主义诗风的⼜⼀⾼潮。
⽐如《歧阳》之⼆“百⼆关河草不横,⼗年戎马暗秦京。
歧阳西望⽆来信,陇⽔东流闻哭声。
古诗词:元好问《台山杂咏》原文注释

古诗词:元好问《台山杂咏》原文注释《台山杂咏》金朝:元好问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
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号。
万壑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功。
湍溪已作风雷恶,更在云山气象中。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注释】这句说站在五台山向北望去,天显得很低,而五台山的五个山顶却显得更高了。
灵鳌:神龟。
古代神话传说,渤海之东有大壑,下深无底,中有五仙山(瀛洲、蓬莱、方丈、员峤、岱舆),常随波漂流颠簸。
上帝使十五巨鳌举头顶之,五山遂屹立不动。
此句形容松涛海浪,山顶如鳌头,以五仙山喻五台。
井底残山:指诸山与五台相比,如在井底。
天巧:指天然形成的五台岩壑景象。
神功:鬼斧神功,非人力所能及。
湍溪:急流的河溪。
风雷恶:形容水流声巨响如雷。
翠微:青翠的山峦。
此句说云雾在青翠的山峦间飘荡出没。
妙高峰:佛教传说中的峰,这里代指五台山。
扩展阅读:主要成就之诗元好问的文学成就以诗歌创作最为突出,并以“丧乱诗”奠定了他在文学地位的。
这些诗是在金朝灭亡前后写出的,主要有《歧阳》三首、《壬辰十二月车驾车狩后即事》五首、《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五首、《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续小娘歌》十首等。
这些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国破家亡的现实,具有诗史的意义。
元好问的“丧乱诗”就艺术上的概括力和情感上的真挚性来说,是杜甫以后少有的。
但他不像杜甫那样对国家的复兴还抱有希望,他是既绝望而又不甘心,郁结的感情爆发为悲歌,感染力是很强烈的,并且这些“丧乱诗”又掀起了杜甫之后的现实主义诗风的又一高潮。
比如《歧阳》之二“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歧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再比如《癸巳五月三日北渡》“道傍僵卧满累囚,过去旃车似水流。
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随营木佛贱于柴,大乐编钟满市排。
虏掠几何君莫问,大船浑载汴京来”“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
古典爱情诗英译: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汉译英

【引】摸鱼儿·雁丘词》是金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才挥笔写下了此词,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
其中首句“顺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成为讴歌生死至情的千古名句。
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年仅十六岁的青年诗人元好问,在赴并州应试途中,听一位捕雁者说,天空中一对比翼双飞的大雁,其中一只被捕杀后,另一只大雁从天上一头栽了下来,殉情而死。
年轻的诗人被这种生死至情所震撼,便买下这一对大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个小小的坟墓,叫“雁丘”,并写《雁丘》辞一阕,其后又加以修改,遂成这首著名的《摸鱼儿·雁丘词》。
(据百度词条)本译诗采用明白晓畅的现代英语翻译,格律为抑扬格,无韵。
译者在追求信、雅、达的基础上,较为注重文意的忠实、自然、顺畅和诗意的最大限度的保留。
之所以有格律而不用韵,也是考虑到如果刻意押韵的话,必然会因韵害义,一来可能会歪曲原义,二来会使文意不自然,不通畅,甚至显得拗口。
英文和中文毕竟有很大差别,为了套上一个韵脚,难免要作文意的变换,甚至不得不生搬硬套,牵凿附会。
这样就会舍弃最贴切、最合意的词语和句子,得不偿失。
对于诗歌来说,语言通顺、文意流畅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连语义都不通畅,即使押韵了,诗意也荡然无存。
诗歌是最美的语言,语言拗口的诗句,即使写得巧妙,也是无诗意的。
我的翻译讲究明白、通畅。
在追求诗意美的同时,力求浅白易懂。
因为诗歌语言精微独特,在用另一种语言翻译后容易变得艰涩不畅,特别是因讲究押韵而刻意雕词琢句的话,就容易使语句、文意不流畅。
我认为诗歌翻译应该做到“三畅”:语畅、意畅、情畅。
语畅是指语句通畅不拗口,意畅是指意思通畅不艰涩,情畅是指情思通畅不别扭。
本诗译者为本文档上传者,请尊重劳动成果,勿剽窃,引用时请注明译者:罗沐。
【Fish Catching】Dirge to the Goose GraveYuan Haowen罗沐译I ask this world: what is love on earthThat binds the lovers up in life and death?As such the coupled geese that plied south and northToughly bore successive heat and cold with wings aging.Joy was enjoyed, yet pain was the parting,Among the flock was the mate-loser languishingWho should have wailed:In heavy clouds that spread boundless,In evening snow that masked mountains numberless,Where should I go all alone?On the way crossing the Fen River ,None was heard of the old music on the flutes and drums,Yet gloomy mist was seen as ever in the flat wood.By singing Chu elegies I tried to call your spirits back,But only heard of mountain ghosts weeping to the sleet and wind.I believe not you two, though envied by God,Would vanish into loess with warblers and swallows dead,But firm remain, In endless ages to come, for the visits of poets Who’ll sing dirges sadly and drink wine deeplyTo the grave of the goose pair.【原文】摸鱼儿·雁丘词⑴乙丑岁⑵赴试并州⑶,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
祝福孩子快乐成长的古诗词

祝福孩子快乐成长的古诗词1. 祝孩子成长的经典诗词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作者: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译文: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
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2.《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南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3.《竹石》作者: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咬定了青山就毫不松懈,树根却在破碎的岩石之中。
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4.《劝学》作者: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5.《白鹿洞二首·其一》作者:唐王贞白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译文: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
并不是道人过来嘲笑,周公的精义孔子的思想教导投入钻研中。
拓展资料: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
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
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
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
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潜心著述。
金代诗人元好问的诗句

金代诗人元好问的诗句1.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2.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3.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4.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
——元好问《临江仙·荷叶荷花何处好》5.人生一枕春梦,辛苦趁蜂衙。
——元好问《水调歌头·长寿新齐》6.竹里蓝田山下,草阁百花潭上,千古烟霞。
——元好问《水调歌头·长寿新齐》7.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二十九》8.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十六》9.苍烟百年木,春雨一溪花。
——元好问《水调歌头·长寿新齐》10.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11.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12.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元好问《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13.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14.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扩展阅读:元好问的简介元好问(好hào,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
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历史学家。
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
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
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
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潜心著述。
元宪宗七年(1257年),元好问逝世,年六十八。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
《雁丘辞》沧桑元好问

《雁丘辞》沧桑元好问一、《雁丘词》展开的话题“走马黄河”一路,不断看到金元两代交替时期一代宗师元好问的诗词。
在山西代州南楼,看到元好问《辛丑代州南楼》;在山西浑源县龙山,看到元好问的《游龙山》;在山西平陆虞板道上,看到元好问的《虞板行》;在黄河三门峡,又看到他的《水调歌头·赋三门津》:“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以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人横溃,依旧一峰闲。
”……刘海兰在《金朝一代文冠元好问》一文中,有这样的记载:“由于编撰史书的需要,元好问常年奔走在黄河流域的中下流地带。
”看来,元好问数百年前,也曾像我们山西作家一样“走马黄河”,走一路写一路,留下许多锦绣诗篇。
万里黄河万卷书,有一位大诗人与我们同行做伴,真是何等幸哉!元好问无愧于诗词大家。
据郝经所撰《遗山先生墓志铭》记载,元好问的诗作“共千五百余篇”。
元好问留存下来的词有三百八十四首,合称为《遗山乐府》。
历代研究者对元好问的诗词备加推崇:金代诗文大家赵秉文说他的诗是“少陵以来无此作也”;郝晋卿称其诗“规模李杜,凌轹苏黄”;刘熙载称元好问的词是“集两宋之大成”,兼备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近代郭象升在《古文学家别集类案》中评价元好问:“遗山笔力奇伟,吸纳万流,遗集四十卷,与《金史》相为表里。
”历代评论家公认元好问为“一代宗工”。
元好问的诗词,满纸珠玑,多有名句流传后世。
我最早亲近这位文史大宗师,是因了他那句脍炙人口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十六岁时,元好问从陵川到太原应试,在汾水旁遇到了一个张网捕雁的农夫。
农夫告诉元好问一件奇事:今天早晨在河滩上网到两只大雁,农夫杀掉其中的一只后,另一只脱网逃走的大雁在空中悲鸣哀叫,始终不愿离去,最后竟然一头撞向地面殉情而死。
听完农夫的诉说,元好问唏嘘长叹,向农夫买下了这两只大雁,将它们埋葬在汾河岸边,用石块垒起一座坟丘,称之为“雁丘”。
与元好问同行的学子们纷纷赋诗,元好问于是也写下了那首《摸鱼儿·雁丘词》。
描写夜市繁华的诗句

描写夜市繁华的诗句1.形容夜景繁华的诗词1、《京都元夕》金代:元好问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译文:元宵节时,到处都能碰到女人们穿着盛装,化着美好的妆容来看灯;小孩子们则在街道上欢闹着。
我这个穿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
2、《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3、《生查子·元夕》宋代: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4、《女冠子·元夕》宋代:蒋捷蕙花香也。
雪晴池馆如画。
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而今灯漫挂。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
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
剔残红灺。
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
吴笺银粉砑。
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
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译文:蕙兰花散花出阵阵幽香,雪后的晴空,辉映着池沼馆阁犹如画景风光。
春风吹到精美的歌楼舞榭,到处是笙箫管乐齐鸣。
琉璃灯彩光四射,满城都是笑语欢声。
而今随随便便挂上几盏小灯,再不如昔日士女杂沓,彩灯映红了尘埃迷天漫地,车水马龙,万众欢腾。
钱珝《未展芭蕉》和元好问《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阅读答案及赏析

钱珝《未展芭蕉》和元好问《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试题]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1.还未展开芳心2.示例: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作者简介]钱珝,唐代诗人。
字瑞文,吴兴(今浙江吴兴县)人。
钱起曾孙。
公元879年(唐僖宗乾符六年)举进士,累迁尚书郎。
公元895年(唐昭宗乾宁二年),由宰相王抟举荐,擢为知制诰,又升任中书舍人。
公元900年(兴化三年),王抟被贬,钱珝亦受牵连而被贬官,出为抚州(今江西省抚州市)司马。
后不知所终。
《全唐诗》录存其诗一百零八首,编为一卷。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
汉族,山西秀容人。
兴定进士,历任内乡令、南阳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
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
其诗奇崛而绝雕琢,巧缛而不绮丽,形成河汾诗派。
晚年致力收集金君臣遗言往事,多为后人纂修金史所本。
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
他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注释]《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1.同儿辈赋句:和儿女们一起做关于还没开放的海棠花的诗。
2.一重重:一层又一层。
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
3.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4.芳心:指花的芬芳的花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代诗人元好问的诗句
1.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2.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3.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4.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
——元好问《临江仙·荷叶荷花何处好》
5.人生一枕春梦,辛苦趁蜂衙。
——元好问《水调歌头·长寿新齐》
6.竹里蓝田山下,草阁百花潭上,千古烟霞。
——元好问《水调歌头·长寿新齐》
7.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二十九》
8.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十六》
9.苍烟百年木,春雨一溪花。
——元好问《水调歌头·长寿新齐》
10.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11.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12.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元好问《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
13.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14.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扩展阅读:元好问的简介
元好问(好hào,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
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历史学家。
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
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
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
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潜心著述。
元宪宗七年(1257年),元好问逝世,年六十八。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
他擅作诗、文、词、曲。
其中以诗作成就,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扩展阅读:元好问的词成就
元好问留下词377首,是金代作品最多的词人。
元好问词的内容不及其诗内容广大,但在金词坛却是题材最丰富的一家,艺术上以苏轼、辛弃疾为典范,兼有豪放、婉约诸种风格。
抒怀、咏史、山水、田园、言情、咏物、赠别、酬答、吊古伤时,无历不控。
作为金词坛现实主义词人,他的词笔首先是面向现实的。
有“兵尘万里,家书三月,无言强首。
几许光阴,几回欢聚,长教分手。
料婆婆挂械多应笑我,慌仲队金城柳。
”
元好问多作怀古词,形式以长调为主,奇慨遥深,如《木兰花慢》“渺涨江东下”。
田园词则往往表现出恬谈、闲适的情趣。
描绘山河壮丽、抒发爱国豪情,是遗山词一个重要内容,如遗山代表作《水调歇头·赋三门律》等。
元好问的水词之所以能如笔下山水那样顶天立地,在于它不仅是雄浑的山水画眷更有寄慨、壮思、理想自画卷中选出。
即如此首下闻纯为感慨,词之内涵亦因此而深化。
在词文上,元好问的爱情词是别具一格的,如其的《雁丘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