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零件课程设计汇总.
机械课程设计自我总结6篇

机械课程设计自我总结6篇第1篇示例:在这学期的机械课程设计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技能,也收获了很多成长,现在我来进行一下自我总结。
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机械设计软件进行模型的绘制和仿真。
在课程中,我学习了SolidWorks等软件的基本操作及常用功能,并通过实践绘制了各种机械零件的三维模型和装配。
通过这些练习,我提高了自己的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在不断实践中逐渐熟练掌握了软件的操作技巧。
我在课程设计中学会了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团队合作的项目中,我和队友们共同分工合作,各自负责不同部分的设计和制作工作,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最终顺利完成了设计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团队协作是实现项目目标的关键,只有团结一致、互相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我还学到了如何进行机械装配及调试,以及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深刻体会到了设计和实践相互促进、相互验证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进行实践,才能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这学期的机械课程设计让我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收获了团队合作和实践经验。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学习、实践,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在这段时间里的帮助和支持,让我有机会参加这个课程设计,收获了这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学习,我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广阔的未来!第2篇示例:在机械课程设计的学习过程中,我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里,我将对自己的学习经历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在进行机械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对CAD软件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绘制零部件的图纸和装配图,我不仅掌握了CAD软件的基本操作,还提高了自己的设计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设计要求绘制准确的图纸,保证零部件的装配精度,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小结范文(三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小结范文(三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小结一、小结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机械设计基本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系统学习和实践操作,使我们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
在设计小结中,主要总结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三个重要方面:零件图绘制、装配图绘制、工程图规范。
二、零件图绘制零件图绘制是机械设计的基础,我们首先学习了零件图的绘制方法和基本规范,包括了线条的粗细、线型的选择以及标注的设置等。
通过课堂上的实例操作和作业练习,我们掌握了零件图的基本绘制技能。
对于常见的零件图标注,如公差标注、尺寸标注等,我们也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提高了实际操作的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零件图的设计原则和规范,使我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和绘制零件图。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独立完成了几个不同类型的零件图绘制设计,综合应用了所学的绘制技能和规范要求。
三、装配图绘制在实际设计中,我们还学习了装配图设计的一些特殊技巧和实用方法,如轴依赖关系的处理、公差要求的设置等。
这些技能和方法使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更加熟练和高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设计质量。
四、工程图规范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我们还学习了工程图的规范要求。
通过学习工程图的相关知识和规范要求,我们清楚了工程图的标准化要求和设计原则。
在课堂作业和实践操作中,我们着重学习了工程图的标准符号、尺寸标注、公差标注等规范要求。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工程图的规范要求,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读性。
通过对工程图规范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做到了合理设置视图、标注尺寸和标注公差,使得设计图纸更加规范和便于操作。
第二篇示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小结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机械设计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机械设计问题。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一、题目A 设计带式运输机的传动装置传动装置简图如右图所示(电动机的位置自己确定)。
1.运输机的数据:运输带的工作拉力F=1300 (N)运输带的工作速度V=1.45 (m/s)运输带的滚筒直径D=280 (mm)滚筒轮中心高度H=300 (mm)(附:运输带绕过滚筒的缺失用效率计,取效率 =0.97)。
2.工作条件:锅炉房运煤:三班制,每班工作四小时:空载启动、连续、单向运转、载荷平稳。
3.使用期限及检修期间隔:工作期限为十年,每年工作三百日;检修期间隔为三年。
4.生产批量及生产条件:只生产几台,无铸钢设备。
二、设计任务1.选出电动机型号;2.确定带传动的要紧参数及尺寸;3.设计该减速器;4.选出联接减速器输出轴与运输机轴的联轴器。
三、具体作业1.减速器装配图一张;2.零件工作图两张(大齿轮、输出轴);3.说明书一份。
1—电动机;2—V带传动; 3—减速器(斜齿);4—联轴器;5—带式运输机;目录一、传动方案的确定 (2)二、电动机的选择、传动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3)1.电动机的选择 (3)2.传动比分配 (3)3.各级传动的动力参数运算 (4)4.将运动和动力参数运算结果列表 (4)三、传动零件的设计、运算 (5)1.V带传动的设计 (5)2.带的参数尺寸列表 (6)3.减速器齿轮设计 (7)四、轴的设计与校核 (11)1.轴的初步设计 (11)2.I轴的校核 (12)3.II轴的校核 (14)五、键联接的选择与校核 (15)1.I轴外伸端处键联接 (16)2.II轴外伸端处键联接 (16)3.II轴与大齿轮配合处键联接 (16)六、轴承寿命校核 (16)1.I轴轴承7206AC校核 (16)2.II轴轴承7209AC校核 (17)七、联轴器的选择与校核 (18)八、润滑与密封形式,润滑油牌号及用量说明 (19)九、箱体结构相关尺寸 (19)十、减速器附件列表 (20)十一、参考资料 (20)第 2 页第7 页第8 页第9 页中心距a/mm 模数m n/mm 螺旋角β端面压力角αt 145 2.5 18.51° 20.998° 齿数齿宽/mm 分度圆直径/mmz1z2b1b2d1d219 91 45 40 50.091 239.991齿高/mm 齿顶圆/mm齿圆/mmh a h f d a1d a2d f1d f22.53.125 55.091 244.911 43.841 233.661第10 页运算项目运算内容运算结果(5)大齿轮结构简图(6)大齿轮结构尺寸参数列表第11 页第 12 页运算项目 运算内容 运算结果2.I 轴的校核 小齿轮受力切向力N d T F It 6.166221== 径向力N F F nt r 1.638cos tan ==βα轴向力N F F t a 6.556tan ==βN F t 6.1662=N F r 1.638= N F a 6.556=简化为简支梁垂直面支撑反力垂直面弯矩图水平面支撑反力水平面弯矩图合成弯矩运算传递扭矩图第13 页运算项目运算内容运算结果第14 页3.II 轴的校核 大齿轮受力切向力N d T F I t 6.166221==径向力N F F nt r 1.638cos tan ==βα轴向力N F F t a 6.556tan ==βN F t 6.1662=N F r 1.638= N F a 6.556=简化为简支梁垂直面支撑反力垂直面弯矩图水平面支撑反力水平面弯矩图合成弯矩运算传递扭矩图第 15 页键的校核][14.99146201064.414431p I p MPa hld T σσ<=⨯⨯⨯⨯==键选取合适2.II 轴外伸端处键联接键的选择 选用圆头一般平键(GB1096-79) 依照d II =35mm 及外伸端长度,选择键10×70,其中b=10mm ,h=8mm ,L=70mm ,t=5mm ,t 1=3.3mm键10×70键的校核][978.45608351011.1934431p I IIp MPa hl d T σσ<=⨯⨯⨯⨯==键选取合适3.II 轴与大齿轮配合处键联接键的选择 选用圆头一般平键(GB1096-79) 依照轴径d=50mm 及台阶长度,选择键14×36,其中b=14mm ,h=9mm ,L=36mm ,t=5.5mm ,t 1=3.8mm键14×36键的校核][3.107)1436(9501011.193443p IIp MPa dhl T σσ<=-⨯⨯⨯⨯==键选取合适六、轴承寿命校核1.I 轴轴承7206AC(GB/T292-94) 轴承担力图径向载荷F rN F F F H V r 8.108121211=+= NF F F H V r 4.108222222=+= N F r 8.10811=N F r 4.10822=F r1F r2F 2’F 1’ F aN F F r 73668.0'22==N F 736'2= 确定压紧端由'6.12926.556736'12F N F F a >=+=+ 故轴承1压紧。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了解不同零件在实际机械结构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零件的常见参数、性能指标及其对机械系统性能的影响。
3. 帮助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选用原则和设计方法,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与绘图的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机械零件设计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和修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零件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机械零件设计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设计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零件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对机械零件设计尚缺乏系统认识。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采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加强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零件概述:介绍机械零件的定义、分类、功能及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结合教材第一章内容。
- 零件的分类与功能- 零件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2.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讲解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原理、性能指标及选用原则,涉及教材第二章内容。
- 设计原理与方法- 性能指标及其影响- 零件选用原则3. 常见机械零件设计:针对轴、齿轮、轴承、联轴器等常见零件的设计方法进行详细讲解,结合教材第三章至第六章内容。
- 轴的设计- 齿轮的设计- 轴承的设计- 联轴器的设计4. 机械零件的CAD设计:教授如何利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与绘图,参考教材第七章内容。
机械零件手册课程设计

机械零件手册课程设计一、前言机械零件是机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机械工程师来说是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之一。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
本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和解决机械零件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熟悉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学会解决机械零件实际问题•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三、课程设计大纲本课程设计共分为五个部分:3.1 第一部分:机械零件概述•机械零件的定义和分类•机械零件的基本形状和尺寸•机械零件的技术要求3.2 第二部分:机械零件的设计•机械零件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机械零件的结构和功能设计•机械零件的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3.3 第三部分:机械零件的组装•机械零件的安装和拆卸•机械零件的定位和配合•机械零件的调试和检测3.4 第四部分:机械零件的维护与保养•机械零件的维护方法和周期•机械零件的故障诊断和处理•机械零件的修理和更换3.5 第五部分:机械零件的实验•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和原理•机械零件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机械零件的实验结果和分析四、课程设计要求4.1 参考书目•《机械设计手册》(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工程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4.2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自选一个机械零件进行设计,并完成设计报告•学生按照课程设计大纲完成相关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4.3 课程设计评分办法•设计报告成绩占70%•实验报告成绩占30%•评分标准:–设计报告:设计思路、结构合理性、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图纸规范性、文字表述清晰度等方面评分–实验报告: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规范性、数据分析和处理、实验结论等方面评分五、结语本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设计水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验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取得优异的成绩。
机械课程设计总结(精选4篇)

机械课程设计总结(精选4篇)机械课程设计总结篇1经过紧张而辛苦的四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看着自己的设计。
即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自己的设计终于完成啦,担忧的是自己的设计存在很多的不足。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的真正含义。
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课程设计题目是:设计胶带输送机的传动装置工作年限是20xx年;工作环境多飞尘;滚筒圆周力F是1500牛;带速v是1.6米每秒;滚筒直径D是250毫米;滚筒长度L是600毫米;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貌分为了8个阶段:1、设计准备工作2、总体设计3、传动件的设计计算4、装配图草图的绘制5、装配图的绘制6、零件工作图的绘制7、编写设计8、答辩在前几周的计算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大的麻烦,首先是在电机的选择过程中,在把一些该算的数据算完后,在选择什么电机类型时不知道该怎么选择,虽然课本后面附带有表格及各种电机的一些参数我还是选错了,不得不重新选择。
在电机的选择中我们应该考虑电机的价格、功率及在设计时所要用到的传动比来进行选择,特别要注意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成本。
在传动比分配的过程中,我一开始分配的很不合理,把减速机的传动比分成了4,最后导致在计算齿轮时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不得不从头开始,重新分配。
我们再分配传动比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以后的齿轮计算,使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合理。
在把电机的选择、传动比选定后就开始进入我们这次课程设计的重点了:传动设计计算。
在一开始的时候我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在x 老师和x老师的热心讲解和指导下,明白了传动设计中齿轮的算法和选择。
在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时,我们一定得按照书上的计算思路逐步细心地完成,特别一些数据的选择和计算一定要合理。
当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选择完成时,在分别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和按齿根弯曲强度计算,最后通过这两个计算的对比确定分度圆直径、齿轮齿数。
机械设计基础-常用零部件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常用零部件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常用零部件的设计,掌握机械零部件的基本设计思想和方法,为学生将来的机械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基础知识本部分主要介绍机械设计中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包括零部件的分类、工作原理、材料选择以及制造工艺等。
2、零部件设计本部分是课程的重点,其中包括常用的轴、轴承、齿轮、联轴器、弹簧、紧固件等零部件的设计原理、计算方法、CAD绘图和工程图设计等知识点。
3、零部件加工工艺本部分介绍常用的零部件加工工艺和方法,包括车、铣、磨、切削等各种机加工工艺的特点、应用范围以及加工精度等方面的知识。
4、装配和测试本部分讲解零部件之间如何正确装配以及如何进行测试和检验。
同时还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测试设备和测量测试方法。
三、课程大纲1、基础知识•机械零部件的分类•材料的选择和性能要求•制造工艺和加工精度2、零部件设计1)轴和轴承设计•轴和轴承的基本概念•轴承的种类和选择•轴承的摩擦知识2)齿轮和传动设计•齿轮传动的基本概念•常见齿轮的型式和材料•齿轮传动的计算和CAD绘图3)联轴器和弹簧设计•联轴器的分类和工作原理•弹簧的分类和设计原理•联轴器和弹簧的计算和CAD绘图4)紧固件设计•常见紧固件的种类和用途•紧固件的计算和CAD绘图3、零部件加工工艺1)车、铣和磨工艺•机床和工具的选择•切削速度和进给量•车、铣和磨的加工精度和误差2)切削用量和加工精度•切削液的种类和应用•精度的测量和调整4、装配和测试1)装配•零部件的拆卸、清洗和检查•零部件的正确装配流程2)测试•测试设备和测量方法的介绍•测试结果的分析和处理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实践和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其中,讲授环节主要讲解相关知识点和技术要点,实践环节则是通过练习案例和课程设计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自学环节则是通过指导教材和课程在线学习来自主学习。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评估以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实践技能为主要考核内容。
机械专业课程设计小结(3篇)_专业课工作总结

机械专业课程设计小结(3篇)_专业课工作总结机械专业是一门以机械制造、设计及研究为主的学科,其专业性较强,对学生来说难度也较大。
在学习期间,课程设计是不可避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下面将就我所参与的三个机械课程设计进行总结。
1.《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这门课的课程设计是以汽车仪表盘为模型,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适合的模具。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入学习了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流程和方法。
此外,我还学习了如何应用3D建模和CAM软件进行设计与制造。
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
例如,在设计模型时,我需要了解汽车仪表盘的外观尺寸和几何形状;也需要考虑模具材料的选择、加工精度、模具寿命等问题。
针对这些困难,我通过大量的查阅资料和请教老师及同学解决了。
最终,我成功地完成了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并提交了设计报告。
在课程设计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基础的机械知识,还获得了更多的设计思考和经验,并更加深入了对于机械工程的理解和认识。
本门课程设计要求我们根据给定的机械零件图,完成机械设计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完整的机械零件。
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对机械设计的全面了解,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加深了对机械设计中的原理的认识。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机械设计的难点及其解决方案。
例如,在零件设计时,我需要考虑到材料的选型、强度、寿命等因素,并在实践中运用先进的设计软件,将设计思路按照要求转化为机械图纸。
在制造过程中,我理解了机械零件制造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工艺、材料、精度、切削工具等方面。
在测试及验证阶段,我采用精密测量仪器对零件进行了测试,并从实验结果中分析了机械零件的缺陷及解决方法。
这门课程设计通过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机械设计的工作流程,并对机械设计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要求我们根据给定的机械系统要求,通过系统分析、选型、设计和分析,完成一个完整的机械系统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系统设计包括了机械、电气、液压等内容,也更加深入了解了整个机械系统的工作流程及其各部件的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参考资料
2、设计论文(说明书)一份,不少于20页。
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图册 机械设计手册(含齿轮、带、轴、轴承、键的内容) 机械设计(教材)
五、设计步骤
1、选择电动机 2、传动比分配 3、计算各轴的 n,P,T 4、带传动设计 5、齿轮传动设计 6、验算系统误差 7、计算轴类零件
ni
注意:电机的额定功率为4kw,
而工作时输出的功率为3.95kw, 则在计算转矩时应按3.95kw。
将以上计算得到的运动和动力参数列表备用。
4、带传动设计
已知:P、 n、 T、 i
设计步骤:参照课本或设计手册进行,
可选择普通V带。
应注意的问题:
1、选定大、小带轮后,i 同,应采用新值。
带可能与分配值不
注意:
1)选用中碳钢,传动用模数m≥1.5-2mm; 2) β角方向确定应使中间轴的轴向力有所抵消; 3)β=8~15°,Z1=20-40(软齿面)或Z1=17-20 (硬齿面),Z2=iZ1求出后圆整; 4)因圆整Z2时i变化了故须验算传动比误差: Δi=[(i-Z2/Z1)/i]100%≤±5% 5)为使图面匀称,中心距:a高≤ 120, a低≤ 140, 6)检查浸油深度,当高速级大齿轮浸油1个齿高 时,低速级大齿轮浸油深度小于其分度圆半径的 六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以降低搅油功耗。
2、传动比分配
1.确定总传动i总
i总
2.分配各级传动比
nm nw
i总 i带 i齿轮
分配原则:
各级传动比应在合理的范围内:
i带 2 ~ 4
i齿轮 3 ~ 5
各级传动尺寸协调,传动比应满足:
目的:(1)尺寸协调、互不干涉
(2)尺寸紧凑、便于润滑
3、计算各轴的n,P,T
1)各轴转速
8、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
1、选择电动机
选择电动机依据:功率P,转速n
1)电动机功率计算P
工作机功率 :P w= FV/1000 ( kw) 其 中 已 知: F——输送带拉力 (N)
V——输送带速度 (m/s)
电动机需要功率: Pd= P w /η (kw) 总 效 率 : η=η1. η2. η3…… ηn
二、课程设计任务书
传动系统简图 原始数据 名称: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一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 要求:胶带输送机两班连续单向运转(每班8小时),载荷 平稳,空载启动,室内工作, 使用期限10年,大修期3年。该 机动力来源为三相交流电,小批量生产。每年按300天计, 输送带速度允许误差为±5% 。
三、设计任务量
1 选择材料、热处理、精度等级、决定齿面硬度、 表面粗糙度。
2 3 4 按齿面接触(或轮齿弯曲)强度设计 校核轮齿弯曲 (或齿面接触) 强度 两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两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A) 齿顶圆直径 B) 齿根圆直径 C) 分度圆直径 D) 基圆直径 E) 齿顶高、齿根高、齿全高 F) 齿顶径向间隙 G) 齿厚、齿槽宽、齿距 H) 两齿轮的中心距 I) 齿顶圆的压力角 J) 计算重合度
η1_________带传动效率 η3_________齿轮啮合效率 η2_________高速轴轴承效率 η4__________低速轴轴承效率
η5_________低速级联轴器效率
(效率值查设计手册)
2)电动机转速计算n
工作机转速nw :
因:V= (π Dn)/60*1000 (m/s) 故:nw=(V*60*1000)/ π D(rpm) 其中:V——输送机带速 (m/s) D——卷筒直径 (mm) 电动机转速: nd= nwi总=(6~20) nw(rpm) 其中:i总= i带i齿轮= 6~20 i带—— (2~4) i齿轮——(3~5)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第一次布置)
一、设计目的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本 科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机械设计训练,也是机 械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其目的是: 1、综合运用先修课理论,培养分析和解决工 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习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原理和过程。
3、进行机械设计基本技能训练。(计算、绘 图、使用技术资料)
2、带轮的中心距在400~500之间选取。
3、带的根数可以向上圆整,或向下圆整,但 保证误差在5%以内。
V型带的设计
1)传动比i1= 2) 工作情况系数 3)计算功率 4)选V型带型号 5)小带轮直径 6)大带轮直径 7)验算V带速度 8)初定中心距 9)初算V带长度 10)确定V带长度 11)确定中心距 12)计算小带轮包角 13)查包角修正系数 14)查带长修正系数 15)单根传递功率P 16)单根带传递功率增量 17)计算V带根数 Z 18)计算V带对轴的拉力F0
I轴
n I= n II=
nm电动机 i带
注意: II轴设计输出
转速与所要求的转速不 符,但误差在5%以内 即可满足工程要求。
II轴
nm电动机 i带 i齿轮
2)各轴的功率、转矩
各轴功率: PI=
pd 带 PII= pd 带 轴承 齿轮
Nm
转矩计算公式: Ti 9550 pi
3)选定电动机
根据求出的P、n查手册。 转速n:建议选用同步转速为1000\1500(rpm) 功率P:为使传动可靠,额定功率应大于计算功 率即 P额>Pd=PW/ŋ总
选定电动机:型号: 常用: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 同步转速n、满载转速nm、 额定功率P额、轴的中心高、 电动机轴径、 起动转矩/额定转矩的比值。 记下备用
6、验算传动系统速度误差
输送带速实际V实在求解过程中与理论 V理发生了变化,故应验算系统误差。
v
v理 v实 v理
≤ 5%
若不满足应重新计算。
7、计算轴类零件
1)高速轴的概略设计
A. 材料、热处理、
B. 按扭转计算最小直径 C. 装V带轮处长度、外伸端直径与长度、 D. 装两轴承和两轴承盖处的直径和长度(试选轴承 与轴承盖)
2. 计算两带轮的宽度B
5、齿轮传动设计
已知: 传递功率 P ,小齿轮转速 n ,传动
比 i ;载荷平稳,工作时间,闭式传动。
设计确定:
齿轮的精度、Z1 、 Z2 、 a 、m、 d1 、 d1 、 da1 、 df 1 、 df 2 、 b1 、 b2 。 da2 、
设计步骤:参照课本或设计手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