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开发方法和当前发展趋势

系统开发方法和当前发展趋势
系统开发方法和当前发展趋势

系统开发方法和当前发展趋势朱晓铭103789103780239 情报学所谓系统开发方法,就是提供完成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每一步的详细指导,包括具体的模型、工具和技术。按时间过程来分,开发方法分为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实际上还有许多处于中间状态的方法。原型法又按照对原型结果的处理方式分为试验原型法和演进原型法。试验原型法只把原型当成试验工具,试了以后就抛掉,根据试验的结论做出新的系统。演进原型法则把试好的结果保留,成为最终系统的一部分。按照系统的分析要素,可以把开发方法分为三类:

①面向处理方法(Processing Oriented,简称PO)。

②面向数据方法(Data Oriented,简称DO)。

③面向对象的方法(Object Oriented ,简称OO)。

PO 就是指系统分析的出发点在于搞清系统要进行怎样的处理,分为两种:一种是面向功能,

由企业的职能出发;一种是面向过程,由企业运营流程出发,划分成一些过程进行处理分析。而DO 首先分析企业的信息需求,建立企业的信息模型,然后建立全企业共享的数据库。OO是先分析企业的一些对象,把描述对象的数据和对对象的操作放在一起,如果多个对象共享某些数据和操作,共享的数据和操作就构成了对象类。现在十分流行的面向过

程的系统分析方法,在概念上它是把功能与数据结合,从本质上可以认为是面向对象的方法。如果把面向对象的方法和面向过程的系统分析结合,将会对系统开发的方法注入新的活力。

一、常用系统开发方法

1. 基于自顶向下、结构化、生命周期思想的开发方法

所谓结构化的设计技术,就是使用结构化的编程,结构化分析和结构化设计技术的系统开发方法。它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传统软件开发方法,以数据流为中心构建软件的分析模型和设计模型。

结构化系统开发的主要思想是功能分解并逐步求精,当一些任务十分复杂以至无法描述

时,可以将它拆分为一系列较小的功能部件,直到这些自完备的子任务小到易于理解的程度。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的方法,是强调开发方法的结构合理性以及

所开发软件的结梅合理性的软件开发方法。结构是指系统内各个组成要素之同的相董联系、相互作用的框架。结构化开发方法提出了一组提高软件结构合理性的准则,如分解与抽象、模块独立性、信息隐蔽等。针对软件生存周期各个不同的阶段,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最先提出了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划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 3 个阶段。

1)系统分析

旧的系统(手工或计算机系统)如果不再适应发展变化的环境,就可能提出开发新系统的要求。并做出新系统的开发规划。系统分析是开发工作的第一个阶段,它以开发规划中提出的目标为出发点,包括进行初步的系统调查(包括对开发新系统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和详细的系统调查,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建立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系统分析阶段应写系统分析报告作为下一开发阶段的工作基础。

2)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阶段是为了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设计系统的物理模型,其主要包括:代码设计、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数据库设计、处理流程圈设计和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

3)系统实施

在系统设计阶段建立了系统的物理模型之后,就进入到了系统的实施阶段.在系统实施

阶段中主要包括程序设计及调试、系统转换及系统运行与评估等环节。这一阶段的成果除了最终实现的管理信息系统外,还包括有关的技术文档(如程序说明书、使用说明书等。这样

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就基本完成。

目前的结构化设计方法主要有:

1)结构化分析设计技术(structured analysis design technique );

2)约当(E. Yourdon)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3)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4)詹姆斯.马丁(James Martin)提出的战略数据规划法;

5)我国专家提出的映射模型设计法(RMDM)和信息系统设计工程综合分析法(IDEA);

6)杰克逊提出的JSP(Jackson structured program )和JSD(Jackson system development);

7)哈兰.米尔斯(Harlan D. Mills)提出的系统开发的黑箱(black box)理论及其相应的分析设计方法等。

结构化法是基于系统的思想,系统工程的方法,以用户至上为原则,采用结构化、模块

化等手段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对应于系统开发的一般过程

(见图1),主要应用的结构化设计方法有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结构化设计(Structured Design ),结构化编程(Structured Program )。

结构化分析(SA,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采用结构化分析解决问题主要通过

“分解”和“抽象”两种方式。在这一阶段采用了诸如数据流程图(DFD)、数据字典(DD)、

处理逻辑表达(PL)、数据存储规范化(NF)及数据立即存取图(DIAD)等工具或理论。通过SA

过程就能得到一个系统的抽象的逻辑模型。

结构化设计(SD)是对SA阶段提出的逻辑模型进行计划性的设计。通过SD工作过程,

尽可能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可变性、可控性和工作质量。SD 的工作主要包括代码设计、

文件/数据库设计、I/O设计、模块功能设计和处理过程设计。SD提供了一整套设计工具、

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采用影射思想由DFD图得到SC图。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可实施的系统

的逻辑模型。

结构化程序设计(SP)是采用一些基本的控制结构(IF…ELSE…ENDIF、DO WHILE…ENDDO DO CASE- CASE…ENDDO等)工具,采用自顶向下地扩展、模块化、逐步求精原则从事

程序代码设计,以得到一个现实的物理模型。

2.原型法

原型法基于新一代的系统开发工具和快速开发方法, 主要包括:

1 )原型方法及其分支(如瀑布型和快速型方法);

2)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方法);

3)为建立专用的信息系统开发生成工具的环境,用于定义和生成实际系统的方法。

传统的生命周期法(Life Cycle, LC)是指: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时,将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系

统请求、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首尾相连,形成系统的一个生命周期。

而原型法按过程而言分为以下两种:

演进原型法(Evolution ,EV):从一个初型系统不断改进,最后成为一个最终的应用系

统。

实验原型法(Expriment Prototyping, EP ):建立真实系统的模型,由局部模型不断实验改进,最后得到整个系统的模型。

原型法与传统的生命周期法LC相比摈弃了一步步周密细致地调查、分析、整理文档、

再进行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等繁琐过程而快速构造系统的物理原型。但是,并不能说开发人员用

原型法就没有一个分析、设计、实施的过程。实际上开发人员在运用原型法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系统进行了一个分析、设计、比较的过程,才能快速构造一个原型系统,这个原型系统蕴含着开发人员分析、设计、比较的思路,只不过开发人员直接用物理模型表达了对系统的理解,而省却了结构化法中的大量的文档资料。

3. 面向对象法的系统开发方法

面向对象法(00)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开发方法,它与原型方法的设计与实

现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不同的是,面向对象法是一种从系统调查分析之后就开始面向对象进行分析的开发方法。它强调系统设计之前的系统分析,强调以系统中的数据或信息为主线,全面、系统、详尽地描述系统的信息,建立系统的信息模型,指导系统的设计。面向对象法按系统开发的一般过程分为面向对象分析(00A)、面向对象设计(00D)、面向对象编程

(00P)。

00A试图利用对象(Object)概念,来描述系统做什么;00D则试图描述怎么做。在

00A 和00D 中主要采用了类图/模板(Class_Chart/Template)、对象图(0bject_Chart )、对象状态图(0bject_Status_Chart)三种工具。00P利用类(ClasS)、对象(Object)、数据圭寸装(Data Encapsulation )等概念及面向对象语言的继承性、多态性等特性进行程序的编制和调试。

二.系统开发的发展趋势

1. 传统的结构化方法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软件设计方法往往是用于解决面向过程语言系统的设计问题,主要是基于功能分

解或数据分析基础上的结构化方法。这种设计下的系统在70 年代或80 年代早期还可以适应,但在越来越复杂的非数值计算型的软件开发中,在广泛应用图形界面的交互式应用中,在控制要求非常突出的系统中,需求经常适应变动的条件下,传统的软件设计方法往往暴露出了严重的不适应性。例如:和人的自然思维不一致:修改困难;在系统中模块之间的控制

作用有重要影响时,容易造成信息传递路径过长,效率低,易受干扰,甚至出错;系统难以维护等。

2. 面向对象的开发是当前的主流方法

自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Smalltalk 一80问世以来,己经成为当今软件开发的主流方法。它是一种新的软件工程方法,新的程序设计范型,其基本技术是使用对象、类、继承、圭装和消息等基本概念进行程序设计和实现,基本思想是尽可能地运用人类的自然思维方式来构造软件系统,基本观点是客观世界是由对象组成的。任何客观的事物或实体都是对象,复杂的对象可以由简单的对象组成;具有相同数据和相同操作的对象可以归并为一个类,对象是对象类的一个实例。从一个对象类可以产生许多对象,类可以派生出子类,子类继承父类的全部特性(数据和操作),又可以有自己的新特性。子类和父类之间形成类的层次结构;对象之间通过消息传递相互联系。类具有圭装性,它的数据与操作等对于外界是不可见,外界只能通过消息请求进行某些操作,提供所需要的服务。

因此,软件工程学家Coad和Yourdon认为:面向对象=对象+类+继承+通信。面向对象方法的主要优点:

(1)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

面向对象方法以对象为核心,是按照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建立问题域的模型,这样就能够开发出尽可能直观、自然的表现求解方法的软件系统。

(2)稳定性好。

面向对象的软件系统的结构是根据问题领域的模型建立起来的,当对系统的功能需求变化时并不会引起软件结构的整体变化,仅需要作一些局部性的变化。

(3) 可重用性好。

由于面向对象方法中的对象所固有的封装性和信息隐藏等机理,使得对象内部的实现与外界隔离,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此,对象类提供了比较理想的模块化机制和比较理想的可重用的软件成分。

(4) 可维护性好。

面向对象的软件系统稳定性比较好,也比较容易理解和修改,而且对面向对象的软件系统进行维护,主要通过从已有类派生出一些新类来实现,所以面向对象的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是比较好的。

3.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发展趋势

1) 系统开发的自动化信息系统开发时间长、维护工作量大,在开发时可以选用第四代语言,目前的发展方向是采用CASE开发工具。

2) 系统开发的商品化

近年来,软件系统自我开发的工作正在逐步减少,软件系统专业化、商品化的趋势在增加。应当尽量采用成熟的商品化软件,例如采用有关的应用软件、工具软件等,如Oracle 公司的Develop/2000、Powersoft 的PowerBuilder 等。

3) 混合方法的应用

混合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改善各类工具和技术使其融合在一起。把新思想、方法、工具扩展到其他应用成功的系统中,并不断改进,使其成为一种通用的方法。

4) 数据库系统将向分布式的方向发展

目前使用的数据库大多为集中式,它们终将被用户界面更友好,引入人工智能,采用启发式、自动推理等功能的分布式DB 所代替。

三.结束语

首先,从整体架构上来说,人们形象地把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比喻为“瀑布模型”是因为它的不可逆性,系统开发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在上一个阶段真正完成的基础上才开始下一个阶段的开发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不能违背这个原则,否则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是系统开发无法顺利地完成。而针对面向对象系统开发方法,玻姆(Boehm)在1988年提出了

螺旋开发模型,它正是在“瀑布模型”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螺旋开发模型是一个结合了宏观和微观视角(macro & microview)的模型?从宏观包括3个阶段:一是分析一一发现和识别对象;二是设计——发明和设计对象;三是实施——创建和实现对象。而每个宏观阶段都包含一些微观迭代活动。从问题模型开始,然后是识别对象、不断细化的过程。它从本质上就是迭代的和渐增的,快速原型和反馈环路是必需的标准结构,开发过程就是一次次的迭代反复过程,随着迭代的进行,系统的功能不断完善。

其次,从不同的思想方法来构建系统,面向对象系统开发方法相对于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有了更符合人类认知的发展,由原来的从过程的模块化角度出发转向从对象也就是客观实体关系的角度出发来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人们开始认识世界时,眼里落入的就是各式各样的实体,而我们区分它们主要依靠就是事物各式各样的特征,包括事物不同的结构和特定的行为,而结构化设计方法试图通过信息流及其转换来认识系统,这天生造成了某种障碍。相比

之下,面向对象方法则和我们所熟悉的认识世界的方式相吻合,更加的自然。

在结构化设计中模块和模块之间的关系,被紧紧局限于信息流,这限制了对模块之间众

多关系的表达,也无法体现模块和模块之间其他的众多关系,包含各种各样的结构、行为、依赖、包含(在结构化设计巾这种关系隐含在分层中)、继承、关联关系等。它仅仅解决了模

块在封装和信息隐藏方面的问题。而面向对象设计方法。充分挖掘了“关系”的表达方式,可以尽可能地将事物之间复杂的关系予以体现,而这些关系是实现设计的关键。

再次,虽然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是一种实用有效的系统开发方法,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结构化方法依然有其可取之处,功能分解在把握系统整体一局部功能中是其他方法无可代替的,因此应有效吸取传统方法之长处,弥补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之短处,使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更合理、更完善,更好地应用于系统开发之中。

参考文献:

【1】缪淮扣,高晓冒,李刚.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和形式方法的比较与结合[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1999,21(4)

【2】李剐,朱关铬,童颊?形式方法与面向对象方法的结合探讨[J].计算机工程:1998,24(1)

【3】王博,晓龙.面向对象的建模设计拉术与方法[M]. 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

【4】[美]lvar Jacobson,Grady BoochJames Rumbaugh著.周伯生,冯学民,樊东平译.统一软件开发过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张莉,周伯庄,葛科,杨顺样,王云.标准建模语言UML及其支持环境.北京航空航天人学软件工程研究所,2000

【6】张维明.信息系统原理与工程[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7】(印度)Jibitesh Mishra 等.现代信息系统设计方法[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IT软件系统开发具体方案

软件系统 开发方案 一、软件项目实施方案概述 软件产品用户购买软件产品之后,不能立即进行使用,需要软件公司地技术人员在软件技术、软件功能、软件操作等方面进行系统调试、软件功能实现、人员培训、软件上线使用、后期维护等一系列地工作,我们将这一系列地工作称为软件项目实施.大量地软件公司项目实施案例证明,软件项目是否成功、用户地软件使用情况是否顺利、是否提高了用户地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软件产品本身地质量,软件项目实施地质量效果也对后期用户应用地情况起到非常重要地影响. 项目实施规范主要包括项目启动阶段、需求调研确认阶段、软件功能实现确认阶段、数据标准化初装阶段、系统培训阶段、系统安装测试及试运行阶段、总体验收阶段、系统交接阶段等八个阶段工作内容.下面将分别介绍每个项目实施阶段. 二、软件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启动阶段 此阶段处于整个项目实施工作地最前期,由成立项目组、前期调研、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启动会四个阶段组成. 阶段主任务

、成立项目组: 部门经理接到实施申请后,任命项目经理,指定项目目标,由部门经理及项目经理一起指定项目组成员及成员任务,并报总经理签署《项目任务书》. 、前期调研: 项目经理及项目组成员,在商务人员配合下,建立与用户地联系,对合同、用户进行调研.填写《用户及合同信息表》.在项目商务谈判中,商务经理积累了大量地信息,项目组首先应收集商务和合同信息,并与商务经理一起识别哪些个体和组织是项目地干系人,确定他们地需求和期望,以确保项目开发顺利. 、编制《项目总体计划》: 《项目总体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项目描述,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等. 、启动会: 项目组与用户共同召开地宣布项目实施正式开始地会议.会程安排如下: 共同组建项目实施组织,实施组织地权利和职责;双方签署《项目实施协议》; 项目组介绍《项目总体计划》和《项目实施协议》,包括以下内容: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及计划地职责分配(包括用户地); 项目实施中项目管理地必要性和如何进行项目管理,项目地质量如何控制; 项目实施中用户地参与和领导地支持地重要作用; 阶段验收、技术交接和项目结束后如何对用户提供后续服务. (二)需求调研确认阶段 此阶段地主要工作是软件公司地项目实施人员向用户调查用户对系统地需求,包括管理流程调研、功能需求调研、报表要求调研、查询需求调研等,实施人员调研完成后,会编写《需求调研分析手册》,并交付用户进行确认,待用户对《需求调研分析手册》上所提到地需求确认完毕后,项目实施人员将以此为依据进行软件功能地实现.如果用户又提出新地需求,实施人员将分析需求地难度

软件系统开发方案

管理系统开发方案 为方案表述方便,暂定xx为甲方,供货方为乙方。 一、业务流程: 甲乙双方签订处置合同-》甲方负责运输危险废物到甲方公司-》过磅生成磅单-》办理入库-》甲方开具发票-》乙方付款-》出库集中处置。 二、重点部分: 根据磅单及合同确定危险废物的实际结算的单价及数量。 三、相关功能模块: 1、系统管理: 系统操作员账号/密码/权限、危险废品编码、客户资料维护、系统初始数据、单价底线设置、操作日志等。 2、合同档案管理: 对所有的合同进行归档处理,涉及的表单内容:合同编号、供货单位、签约地点、签约时间、危废名称、代码、形态、处置量(吨/年)、处置价格(元/吨)、运输价格(甲方负责)、包装规则、合同总额(以实际处置量结算):实际过磅据实结算等。特别是处置价格,为方便进行结算开票提供参考。本系统提供合同文本的扫描上传功能。 3、过磅入库管理:

提供磅单入库的流水记录输入,通过流水表,自动按客户编码及危险废品进行汇总统计。过磅办理入库后,危险废品进入甲方库存,形成库存数据,这时理论上与客户无关联关系。磅单涉及数据表单:日期、磅单编号、收货单位、供货单位、运输单位、车牌号、车型、物料名称、毛重、皮重、净重、扣重、备注等。 4、业务结算管理: 根据合同及实际过磅吨位,按照单价及数量的规则进行开票情况的确定,记录客户开票流水记录;根据客户付款情况进行流水登记,合同、开票、付款自动进行比对,并详细记录业务的单价及数量情况。 5、出库处置管理: 车间根据库存实际情况办理出库处置,形成流水记录,更新库存。 6、查询统计管理: 6.1合同查询 6.2磅单入库流水查询 6.3仓库统计(入库、出库、库存) 6.3开票查询 6.4收款查询 6.5磅单开票收款统计 系统可以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定制统计表格,并提供数据导出功能,生成excel表格方便本地操作。 7、业务预警管理: 通过系统数据的采集,对客户开票未收款、危险废品的单价、优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摘要】:一个信息系统开发的成败与采用的开发方法有直接的关系,已有多种开发方法,而目前常用的几种方法有: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和CASE方法。对一个具体的信息系统而言,不是所有方法都适合该系统的开发,也不是一个系统只能用到一个方法,对这些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找到合适的方法,同时提出几种方法的结合,发挥各自的优点,作为新的开发方法。 【关键词】:信息系统;结构化;方法;原型法 一、信息系统的概念及方法概述 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是指在信息系统开发中的指导思想、逻辑、途径以及工具等的组合。它涉及的知识面广,至今没有一种统一完备的开发方法,常见的方法主要有: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和CASE方法。 (一)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方法是在70年代末,为解决当时的“软件危机”而产生的一种面向数据流的系统开发方法。它以用户至上为原则,采用自顶向下的整体分析和设计和自底向上的逐步实施。其开发过程(一个生命周期)为: (1)系统规划:初步调查,确定系统目标和总体结构及实施进度,进行可行性研究; (2)系统分析:分析业务流程、数据与数据流程、功能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提出分析处理方式和新系统方案; (3)系统设计:进行总体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模块功能设计,给出设计方案; (4)系统实施:进行编程和人员培训及数据准备; (5)系统运行与维护:进行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及局部调整,出问题时提出开发新系统的请求。 (二)原型法 原型法是80年代在关系数据库系统(RDBS)、第4代程序生成语言(4GL)和各种系统开发生成环境产生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系统开发方法。它凭借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要求的理解,在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下,给出一个实实在

软件项目技术开发合同

合同登记编号: 技术合同开发 项目名称: 委托人(甲方): 研究开发人(乙方): 签订地点:xxxxxx 签订时间:xxxx年xx月xx日 有效期限: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月xx日 xxx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双方就xxxxx系统项目的技术开发,经协商一致,签定本合同。 一、标的技术的内容、范围及要求: 根据甲方的要求,乙方完成西安火车站售票系统的研制开发。 1.根据甲方要求进行系统方案设计,要求建立B/S结构的,基于的Sqlserver数据库、NT 服务器和J2EE技术的三层架构体系的综合服务软件系统。 2.配合甲方,在于整体系统相融合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建立的软硬件环境。 3.具体需求见SOW 二、应达到的技术指标和参数 1.系统应满足并行登陆,并行查询的速度要求。其中主要内容包括(1)保证xx人以上可以同时登陆系统(2)所有查询速度应在xx秒之内(3)保证数据的每周备份(4)工作日期间不能当机(5)出现问题应在xx分钟内恢复。 2.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双方认可的需求规格,不可以随意改动。 三、研究开发计划 1.第一间断:乙方在合同签订后xx个工作日内,完成合同内容的系统设计方案。 2.第二阶段:完成第一阶段的系统设计方案之后,乙方于xx个工作日内完成系统基本功能的开发。 3.第三阶段:完成第一和第二阶段的任务之后,由甲方配合乙方于xx个工作日内完成系统在西安火车站信息中心的调试、集成。 四、研究开发经费、报酬及其支付或结算方式 1.研究开发经费是指完成本项目研究开发工作所需的成本。报酬指本项目开发成果的使 用费和研究开发人员的研究补贴。 2.部项目研究开发经费和报酬(人民币大写):xxx元整。 3.支付方式:分期支付。 本合同签订之日起生效,甲方在五个工作日内应支付乙方合同总金额的xx%,计人民币xxx元(人民币大写xxx元整),验收后加分那个在五个工作日内付清全部合同余款,计人民币xxx元(人民币大写柒万伍千元整)。 五、利用研究开发经费购置的设备、器材、资料的财产权属: 本合同签订之日起,在项目结束之时,凡是关于本项目开发所购置的设备、器材在合同结束后归乙方所有,但是项目所涉及的资料归甲方所有,知识产权归甲方。 六、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 本合同自xxx年x月x日至xxxx年xx月xx日在西安履行。 本合同的履行方式: 甲方责任 1.甲方权利协助乙方完成合同内容。 2.合同期内甲方为乙方提供专业性接口技术支持。 乙方责任: 1.乙方按甲方要求完成合同内容。 2.乙方愿提供在实现功能的前提下,进一步予以完善。 3.乙方在合同商定的时间内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4.乙方在项目验收后提供一年免费维护。 5.未经甲方同意,乙方在两年内不得向第三方提供本系统中涉及专业的技术内容和所有的系统数据。 七、技术情报和资料的保密

系统开发方法学

系统开发方法学 系统开发方法学的目标 开发一个计算机信息系统,不管它是联机航空公司订票系统。还是库存控制系统,其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每一过程都由一些基本的活动组成。这些活动是每一个信息服务人员都应掌握的。但是由于各人对该过程的解释不同,所以很多公司采用了标准的系统开发方法。这些方法(与软件一样)可以在市场上买到或者内部设计。 系统开发方法学指出了要进行的活动、这些活动之间的关系和顺序在及关键的评价和判定的阶段标志。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完成功能说明书是典型方法学中的两个重要的阶段标志。 系统开发方法学的好处 1.资料 长期以来,在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中,资料总是一个问题。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以下简称方法学)鼓励项目组成员将资料作为设计的副产品产生出来。因此,在信息系统实现时,资料总是最新的,而且是完整的。在方法学中包含了变换控制机构以保证资料总是最新的版本。不采用方法学的计算中心依靠各人的自觉性来更新他们职责范围内的资料和程序。这种工作方式会导致失败及不必要的人力浪费。当某个人离开,而留下没有资料的系统和程序时,必须花费大量的人时来弄清楚已经做了些什么。 2.项目管理 由于对开发任务(活动)进行了判别和排出了先后顺序,所以可以形成实现一个项目管理系统所必要的输入。如果没有标准的系统开发方法学,在信息服务环境中要实现项目的计划和控制几乎是不可能的。 3.资金上的节省 方法学具有节省相当大的财力和人力的潜力。最大的节省可以说是由于取消了进三步退两步的系统开发方法学而得到的。方法学对于系统开发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提供了方向和保证。例如,一个好的方法学将要求在进行系统设计之前标列出成本、进度、安排、软件、操作以及设备等约束条件。有关的用户和信息服务经理将就这些书面的约束条件签定协议。如果没有这些指导准则,项目组经常是在一个方向推进(进三步)后,结果却发现由于违反了设计要求,有许多工作必须重做(退两步)。 当项目组遵循一个描述清楚的系统开发方法学的指导准则时,开发一个满足用户要求的高质量的系统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有时用户和信息服务管理人员仅仅看到开发成本,但是估计系统的成本时应该包括整个系统的寿命期(包括生产年限)。尽管利用方法学开发一个系统在前期要求较多的人力,但是最终的设计将是高质量的,从而将减少对系统的修改要求。而且由于有完善的资料,这种修改也更容易实现。另一方面,根据个人所好而没有借助于系统开发方法学所设计的系统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质量低和相当可观的维护成本。一个设计很差的系统的整个设计组被指派去以全部时间维护系统的情况并不少见。 美文欣赏 1、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秋天,虽没有玫瑰的芳香,却有秋菊的淡雅,没有繁花似锦,却有硕果累累。秋天,没有夏日的激情,却有浪漫的温情,没有春的奔放,却有收获的喜悦。清风落叶舞秋韵,枝头硕果醉秋容。秋天是甘美的酒,秋天是壮丽的诗,秋天是动人的歌。 2、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储存了希望;在耕耘的时候储存了一粒种子;在旅行的时候储存了风景;在微笑的时候储存了快乐。聪明的

某软件开发实施设计方案

某软件开发实施设计方案 1 软件开发实施方案 系统开发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组织,系统的开发过程按照需求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要求、系统编码、系统测试几个过程有序推进。下表所示系统开发流程图,采用原型及迭代方式开发,根据用户需求持续改进,直到最终用户确认满意。 1.1 开发流程总述 如下图示流程定义了我公司内部的软件开发过程,以指导和规范软件项目中开发过程的定义和相应的实施。 该过程可划分为一系列子过程,包括:软件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验收、维护,每个子过程又由一系列任务和活动组成,如设计过程又可分为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但是在实际开发项目中,情况仍然会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我们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执行一个僵化的工作流程,我们的原则是在一个规范流程的指导和约束下,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实际要求,为每一个项目评估并制定真正能够最好的满足该项目要求的开发流程。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初稿) 《系统测试计划》《系统测试案例》 (初稿) 《用户手册》 《追溯表一》 (概 要)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系统测试计划》《系统测试案例》 尸《个人评审记录》 《评审报告》 《结构设计说明书》(初稿) 《集成测试计划》《集成测试案例》 (初稿) 《用户手册》(初稿) 《追溯表一》 《结构设计说明书》 《集成测试计划》《集成测试案例》 ""*■《个人评审记录》 《评审报告》 《详细设计说明书》(初稿) Y 《单元测试计划》《单元测试案例》 (初稿) 《用户手册》(修改稿) 《追溯表一》 《详细设计说明书》 《单元测试计划》《单元测试案例》 《用户手册》(修改稿) 《个人评审记录》 《评审报告》 源代码、源代码文件清单 《单元测试报告》(经过审批) 《软件问题状态登记表》 《软件问题报告单》 《集成工作单》 《集成测试工作单》 《集成测试报告》(经过审批) 《软件问题状态登记表》 《软件问题报告单》 集成的软件系统 《系统测试报告》(经过审批) 《软件问题状态登记表》 《软件问题报告单》 《系统管理员使用说明书》(经过审批) 《安装手册》(经过审批) 《用户手册》(经过审批 软件系统(系统测试通过) 验收测试报告 《软件问题报告单》 《软件问题状态登记表》 验收报告可 交付产品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升级版) 《客户需求登记表》 《客户需求统计表》 《设计说明书》(升级版) 《软件问题报告单》 《软件问题状态登记表》 《软件维护实施计划》维 护后的软件系统 图1.1-1软件开发流程总图

大型软件项目的组织设计

大型软件项目的组织设计 项目组织类型选择完了以后,只能说是从理论上选定了一个组织的方向,但并不能马上生硬的运用到项目中。这里就需要对项目组织进行合理的设计了。特别对于参与人数和参与方都比较多的项目,项目组织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进度、费用和质量。乃至项目的成功与否。 在大型软件项目组织设计中,例如,在湖北移动BI项目组织设计中,我们充分结合了该项目的管理特点(详见附件二)。基于此我们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1、组织结构扁平化原则,以利于项目组内的相互沟通; 2、组织划分要专业化原则,以利于技术问题的解决; 3、组织设计灵活性原则,以利于人员的正常流动; 3、整体组织与内部组织相结合原则,以利于统筹兼顾。 在大型应用软件开发项目组织设计中,我们首先要从整体考虑项目组织的组成,然后再重点考虑项目内部组织的结构。从整体上考虑,可分分为若干个按项目小组,如:用户代表组,管理组、开发组、质量保证组、支持组等。如下图所示: *用户组中一般包括:用户方的项目经理、用户方技术工程师、最终使用用户、咨询顾问等。如下图所示: 图四:用户组角色组成图 说明:在较大型的软件开发项目中,用户一般都会聘请一些有经验的咨询顾问,以提供项目指导。咨询顾问包括技术顾问和管理顾问。如在2002年福建移动和江苏移动的BOSS项目中,就请了HP作为该项目的咨询顾问。 * 管理组中一般包括:高层经理(或项目总监)、项目经理、项目管理人员等。如下图如示: 例如:2003年,中国移动公司的BI项目中,开发组中的小组设置就是在架构师的统一规划下,编码实现分为四个开发小组:数据仓库小组、联机分析小组、数据挖掘小组、元数据开发小组。 * 质量保证组一般包括:测试经理、QA经理、测试员等。如下图如示: 那么,从项目实际运作的角度来考虑,项目组织更多指项目实施方的组织,在项目实施方组织结构必需包含项目组内部的管理层次和工作的汇报关系等信息,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项目内部组织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图九:项目内部组织结构图

几种常见软件开发方法的研究与比较

几种常见软件开发方法的研究与比较 摘要:本文介绍四种常见软件开发方法的过程、特点、优缺点及如何对软件开发方法进行评价与选择。 关键词:软件软件开发 1 引言 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软件开发方法是关系到软件开发成败的重要因素。软件开发方法就是软件开发所遵循的办法和步骤,以保证所得到的运行系统和支持的文档满足质量要求。在软件开发实践中,有很多方法可供软件开发人员选择。 2 常见的软件开发方法 2.1 结构化开发方法 结构指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框架。结构化开发方法强调系统结构的合理性以及所开发的软件的结构的合理性,主要是面向数据流的,因此也被称为面向功能的软件开发方法或面向数据流的软件开发方法。结构化技术包括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和结构化程序设计三方面内容。 2.1.1 结构化分析的步骤 结构化分析是一种模型的确立活动,就是使用独有的符号,来确立描绘信息(数据和控制)流和内容的模型,划分系统的功能和行为,以及其他为确立模型不可缺少的描述。其基本步骤是:(1)构造数据流模型:根据用户当前需求,在创建实体—关系图的基础上,依据数据流图构造数据流模型。(2)构建控制流模型:一些应用系统除了要求用数据流建模外,通过构造控制流图(CFD),构建控制流模型。(3)生成数据字典:对所有数据元素的输入、输出、存储结构,甚至是中间计算结果进行有组织的列表。目前一般采用CASE的“结构化分析和设计工具”来完成。(4)生成可选方案,建立需求规约:确定各种方案的成本和风险等级,据此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然后从中选择一种方案,建立完整的需求规约。 2.1.2 结构化设计步骤 结构化设计是采用最佳的可能方法设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各成分之间的内部联系的技术,目的在于提出满足系统需求的最佳软件的结构,完成软件层次图或软件结构图。其基本步骤如下:

软件开发技术

病案无纸化管理系统 目录: 一、系统简介 二、组织框架 三、物流与功能流程 一、系统简介

二、组织框架 1.机构 、层次 共分三级:公司级、分店部门级和班组织。如图1-1 、现有机构组成

公司级:总经理室; 部门级:分布在具体地区的连锁店(加盟店、特许店),公司各职能部门(人事行政部,财务部、信息管理部、市场营销采购部、企划管理部等)、配送中心班组级:分店和配送中心的管理班组; 、职能与权限 下面我只对与系统开发有关的机构职能进行阐述(按层次说明): 公司级: 、总经理室 、制定公司整体发展策略; 、批准销售计划;协调公司内各部门的工作; 、管理监督和指导下属各分店(部门)的工作; 、决定公司高层人事的变动; 、分析公司的销售、库存、采购、付款等情况; 、批准各分店和配送中心的盘点、损益报告及价格政策 公司部门级: 、人事行政部

、负责人员的工资考勤、招聘、培训、建档、考核、晋级、定级、奖惩和解聘; 、管理全公司的固定资产以及办公用品 、财务部 、处理公司日常财务事宜; 、根据销售数据和总经理室或市场营销采购部的要求支付货款,并记录货款流水; 、根据合同(协议)制定出财务付款计划;对进出发票进行管理; 、根据分店和配送中心提供的销售、进货、配送、退货、退厂、调价、优惠、损益、报残、盘点数据,对公司进、销、存按进价和售价进行核算; 、财务部市场营销采购部 、实施商品的引进、退货、更新、定位和淘汰; 、制定价格政策(调价和优惠)和促销计划(方案)并付诸实施; 、为总经理室和其他部门提供相关报表和数据; 、制定付款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交财务部实施; 、处理大宗销售合同(批发销售)

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方案

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方 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方案 架构的定义 定义架构的最短形式是:“架构是一种结构”,这是一种正确的理解,但世界还没太平。若做一个比喻,架构就像一个操作系统,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关切者有各自的着重点,多视点的不同理解都是架构需要的,也只有通过多视点来考察才能演化出一个有效的架构。 从静态的角度,架构要回答一个系统在技术上如何组织;从变化的角度,架构要回答如何支持系统不断产生的新功能、新变化以及适时的重构;从服务质量的角度,架构要平衡各种和用户体验有关的指标;从运维的角度,架构要回答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或网络资源及其扩展策略;从经济的角度,架构要回答如何在可行的基础上降低实现成本等等 软件系统架构(SoftwareArchitecture)是关于软件系统的结构、行为、属性、组成要素及其之间交互关系的高级抽象。任何软件开发项目,都会经历需求获取、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编码研发、系统运维等常规阶段,软件系统架构设计就位于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之间。做好软件系统架构,可以为软件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体系结构支撑平台,还可以支持最大粒度的软件复用,降低开发运维成本。如何做好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呢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方法步骤 基于体系架构的软件设计模型把软件过程划分为体系架构需求、设计、文档化、复审、实现和演化6个子过程,现逐一简要概述如下。

体系架构需求:即将用户对软件系统功能、性能、界面、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即“需求”)进行获取、分析、加工,并将每一个需求项目抽象定义为构件(类的集合)。 体系架构设计:即采用迭代的方法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软件体系架构风格(如C/S、B/S、N层、管道过滤器风格、C2风格等)作为架构模型,然后将需求阶段标识的构件映射到模型中,分析构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形成量身订做的软件体系架构。 体系架构文档化:即生成用户和研发人员能够阅读的体系架构规格说明书和体系架构设计说明书。 体系架构复审:即及早发现体系架构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错误,及时予以标记和排除。 体系架构实现:即设计人员开发出系统构件,按照体系架构设计规格说明书进行构件的关联、合成、组装和测试。 体系架构演化:如果用户需求发生了变化,则需相应地修改完善优化、调整软件体系结构,以适应新的变化了的软件需求。 以上6个子过程是软件系统架构设计的通用方法步骤。但由于软件需求、现实情况的变化是难以预测的,这6个子过程往往是螺旋式向前推进。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常用模式

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任务和特点;懂得系统开发的原则、系统开发的方式、开发的策略、开发的组织工作与项目管理的内容;掌握结构化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的基本思想、开发过程和各自的优缺点;理解面向对象法和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基本内容 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1.系统开发的任务:系统开发的任务是根据企业管理的战略目标、规模、性质等具体情况,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系统发展的规律,为企业建立起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其中核心是设计出一套适合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系统。 2.系统开发的特点:复杂性、基于原系统、高于原系统、一把手工程、产品是无形的。 3.系统开发的基本原则:面向用户原则、系统性原则、符合软件工程规范的原则、逐步规范发展的原则。 4.系统开发的主要风险:投入超计划、系统性能比预期差、没获得预期收益,有的甚至导致完全失败。 二、系统开发方法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遵照用户至上的原则,从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提出建立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到系统完全建成的生命周期划分为5个阶段,这5个阶段是: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与评价。按照规定的步骤和任务要求,使用图表工具完成规定的文档,采用自顶向下整体分析和设计,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 优点: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严格区分工作区间、设计方法结构化、文件标准化和文献化。 缺点:开发周期长、繁琐,使用工具落后、不能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变化、不直观,用户最后才能看到真实模型。 2.原型法 原型法:是指系统开发人员在初步了解用户的基础上,借助功能强大的辅助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开发一个原型,并将其演示给用户,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意见和评价对这个原型进行修改,如此反复,逐步完善,直到用户完全满意为止。 原型法的类型:丢弃式原型法、演化式原型法、递增式原型法。 优点:减少开发时间,提高系统开发效率、改进用户与系统开发人员的信息交流方式、用户满意程度高、应变能力强。 缺点:开发工具要求高、对大型系统或复杂性高的系统不适用、管理水平要求高。 3.面向对象法 面向对象法:面向对象方法的技术把对象的属性(数据)和处理(方法)封装在一起,通过子类对父类的继承,使得软件便于维护和扩充,提高了软件的可复用性。 面向对象法的术语:对象、类、消息、继承、封装。 优点:以对象为基础,利用特定的软件工具直接完成对象客体的描述与软件结构之间的转换,解决了传统结构化开发方法中客观世界描述工具与软件结构不一致的问题,缩短了开发周期,解决了从分析和设计到软件模块多次转换的繁杂过程。 缺点:需要有一定的软件基础支持才可以应用,对大型的系统可能会造成系统结构不合

软件系统开发合同范本

软件系统开发合同本 甲方(委托人): 乙方(受托人): 经协商,现由甲方委托乙方开发**软件系统,并由乙方为甲方提供该系统的实施和使用中的相关技术支持服务。为了规双方在此项目上的权利和义务,在《中华人民国合同法》的原则指导下,订立本协议,由双方共同遵守。 第一条开发和技术支持服务的容和围 1. 乙方负责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说明)。 2. 《系统需求说明书》将作为系统开发和验收的依据,定义了系统开发的要求(包括软件功能和性能方面的要求)。 3. 如在开发或技术支持服务过程中,甲方提出《系统需求说明书》中未作规定的新需求或修改原有需求定义,乙方应客观地评估该变化,告知甲方该变化所引起的技术可行性及工作量(并告知评估方式和依据)。对于技术上可行且甲方要现的变化,其费用及时间由双方另行协商。对于后续开发费用的计算标准,乙方承诺不高于目前市场平均标准每人月2万元。在本协议之外的需求变更不影响本协议的执行。 4.在开发完成后,乙方负责综合办公系统的应用软件安装、调试和培训。安装、调试系统所需的网络、设备和系统软件环境由甲方负责提供,培训对象由甲方根据乙方上线功能要求的角色来选定,培训容为综合办公系统的操作与管理技能,培训方式为在甲方指定地点集中培训,具体培训场地、人员和时间由双方协商。 5.乙方在免费服务期提供5×8小时(国家法定假日除外)的技术支持服务,服务容包括:乙方负责开发的软件系统的技术咨询、软件系统恢复、软件系统功能故障处理。 6.软件系统所使用的甲方自购设备,其维护不包含在乙方提供的免费技术支持中,如:服务器硬件维护、服务器操作系统维护、用户计算机终端维护、数据库备份和恢复。 7.乙方负责将甲方按乙方标准备份的数据恢复。乙方在培训阶段对甲方系统管理员进行数据备份操作培训,并提供操作说明。 8. 在本系统正式上线后,如甲方要求,乙方可制作一套英文版提供给甲方使用。该版本与中文版本共享数据,可供国外用户与国用户协同办公。具体开发要求、使用围、用户培训方式、翻译方式、工期和费用在实施前协商,协商后另行签订协议。

软件开发技术标准

系统中涉及的所有规范、标准或材料规格(包括一切有效的补充或附录)均采用最新版本,即以招标方与投标方签订供货合同之日作为采用最新版本的截止日期。若发现本规范书与参照的文献之间有不一致之处,我方向贵方书面指明,并由贵方确定采用哪一个规范。 我方所有设备的设计,制造,检查,试验及特性除木规范中规定的特别标准外,都遵照适用的最新版中国国家标准(GB)以及国际单位制(SI) O 我方提出的等同标准应不低于贵方要求的标准并征得贵方的认可,我方应遵循的标准至少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GB2887-89 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 GB/T 9361-1988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4943 —90 信息技术设备(包扌舌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 GB/T -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条例 GB18030-2000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 GB1526-89信息处理一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字编制符及约定

GB8566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9385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 GB9386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 GB/T13502信息处理、程序构造及其表示法的约定 GB/T14085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系统配置图符号及约定GB10112确立术语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GB/T13725确立术语数据库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SJ/T11293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GB/T12504-90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GB/T13702-92计算机软件分类与代码 GB/T14079-93软件工程术语 GB/T15532-1995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 GB/T 14394-1993《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规范》GB/T 2887-1989《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规范》 GB/T 8566-2000《信息技术软件生成期过程》

IT软件系统开发方案说明

IT软件系统开发方案

一、软件项目实施方案概述 软件产品用户购买软件产品之后,不能立即进行使用,需要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在软件技术、软件功能、软件操作等方面进行系统调试、软件功能实现、人员培训、软件上线使用、后期维护等一系列的工作,我们将这一系列的工作称为软件项目实施。大量的软件公司项目实施案例证明,软件项目是否成功、用户的软件使用情况是否顺利、是否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软件产品本身的质量,软件项目实施的质量效果也对后期用户应用的情况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项目实施规范主要包括项目启动阶段、需求调研确认阶段、软件功能实现确认阶段、数据标准化初装阶段、系统培训阶段、系统安装测试及试运行阶段、总体验收阶段、系统交接阶段等八个阶段工作内容。下面将分别介绍每个项目实施阶段。 二、软件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启动阶段 此阶段处于整个项目实施工作的最前期,由成立项目组、前期调研、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启动会四个阶段组成。 阶段主任务 1、成立项目组:

部门经理接到实施申请后,任命项目经理,指定项目目标,由部门经理及项目经理一起指定项目组成员及成员任务,并报总经理签署《项目任务书》。 2、前期调研: 项目经理及项目组成员,在商务人员配合下,建立与用户的联系,对合同、用户进行调研。填写《用户及合同信息表》。在项目商务谈判中,商务经理积累了大量的信息,项目组首先应收集商务和合同信息,并与商务经理一起识别哪些个体和组织是项目的干系人,确定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以确保项目开发顺利。 3、编制《项目总体计划》: 《项目总体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项目描述,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等。 4、启动会: 项目组与用户共同召开的宣布项目实施正式开始的会议。会程安排如下: ?共同组建项目实施组织,实施组织的权利和职责;双方签署《项目实施协议》;?项目组介绍《项目总体计划》和《项目实施协议》,包括以下内容: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及计划的职责分配(包括用户的); ?项目实施中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和如何进行项目管理,项目的质量如何控制;?项目实施中用户的参与和领导的支持的重要作用; ?阶段验收、技术交接和项目结束后如何对用户提供后续服务。 (二)需求调研确认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软件公司的项目实施人员向用户调查用户对系统的需求,包括管理流程调研、功能需求调研、报表要求调研、查询需求调研等,实施人员调研完成后,会编写《需求调研分析手册》,并交付用户进行确认,待用户对《需求调研分析手册》上所提到的需求确认完毕后,项目实施人员将以此为依据进行软件功能的实现。如果用户又提出新的需求,实施人员将分析需求的难度及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程度来确定是否给予实现。 需求调研阶段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进行需求调研准备 2、编制《需求调研计划》

软件开发项目报价书

软件开发项目报价书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项目管理系统应用升级 软件报价书 XXX科技有限公司 201X年10月

目录 1.概述 此报价书是由XXXX科技有限公司为XXXX设计研究所实施项目管理系统(以下简称PMS)应用升级项目的报价。 2.项目概况 在XXXX所推行现代项目管理制度以来,各项制度逐步健全,已形成了整体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但也存在着全面应用PMS用户数太多和较多人员不太适应PMS软件操作专业化的问题,为此本着健全项目管理体系、提高项目管理成熟度、深化PMS软件应用的目的而进行了PMS管理系统的研发。 该系统从201X年11月起已经在全所全面使用,XXX、XXX、XXX 层次的不同用户在系统中进行了项目计划编制、项目执行反馈、项目计划调整、计划查询监控、统计分析。 但是由于用户前期需求的提出过于理想化,使得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流程过于繁琐,影响了PMS应用的效率。这都需要对原系统进行优化,以及随着项目管理应用的深入,需在此系统基础上进行功能扩充、与其他系统的应用集成等。由此XX所启动了项目管理系统应用升级项目。

3.关于公司 XX公司是企业级项目管理整体解决方案专业提供商。XX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项目管理及其相关事业:主要从事于提供企业项目管理整体解决方案(SuperEPIP)、国外系列项目管理软件应用及推广、PMI项目管理咨询服务、PMP考前培训、IPMP认证及企业内训服务。其中企业项目管理整体解决方案(SuperEPIP)获得国内项目管理领域多项大奖。 XX公司始终围绕项目管理进行软件系统的研发,在参与众多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凝结多年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研发经验,融汇当今国际最先进项目管理思想,结合中国管理实际,并在国家项目管理软件创新基金的扶持下,成功开发出了项目管理信息门户(SuperEPIP),并申请了计算机软件着作权专利,获得了专有证书,SuperEPIP功能涵盖了项目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同时该系统根据企业现代项目管理的要求,通过企业项目分解结构(EPS) +PROJECT+WBS建立统一的项目体系。为项目各种信息的汇总统计、组合分析、责任落实、企业项目管理目标的分解提供了便利。这样既便于项目单位对项目的管理,又便于整个集团公司对项目的统一管理。目前SuperEPIP已被成功应用于装备制造、核电 & 火电建设、航空航天、建筑业、石油石化、制造业、设计院EPC等多行业的项目管理领域。 XX公司自创立以来精心耕耘,以务实、创新、致用为企业的精神,建立了一支富有工程实践经验、精通计算机软件技术、熟悉国际项目管理的专业队,在核电&火电建设、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石油石化、交通、城市建设、设计院EPC等多行业成功的实施了项目管理咨询及软件推广应用。专业有效的实施方案和诚信优质的服务态度博得了广大企业和相关协会的好评。

软件系统开发技术-ABC卷

《软件系统开发技术》A卷 一、术语解释题: 1、软件:软件是由计算机程序、数据和文档组成的。 2、软件开发模型:是指软件开发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 3、数据流图: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以图形的方式刻画数据流从输入到输出的移动变换过程。 4、模块内聚:一个模块内部各成分之间相互关联程度的度量。 5、模块的控制域:是指模块本身及其直接或间接调用的模块。 6、对象:对象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它是构成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由一组属性和对这组属性进行操作的一组服务组成。 二、简答题 1、简述软件工程的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软件工程包括过程、方法、工具三要素,方法支撑过程和工具,过程和工具又促进方法学的研究。 2、软件工程主要包括哪些活动,各项活动的任务是什么? 答:软件工程过程的基本过程活动有4步: P (Plan) :软件规格说明。规定软件的功能及其运行的限制; D (Do) : 软件开发。产生满足规格说明的软件; C (Check) : 软件确认。确认软件能够完成客户提出的要求; A (Action) : 软件演进。为满足客户的变更要求,软件必须在使用的过程中演进。 3、什么是软件开发模型?简述软件开发模型中的演化模型,说明该模型的特点。 答:软件开发模型是指软件开发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 演化模型主要针对事先不能完整定义需求的软件开发.用户可以给出待开发系统的核心需求,并且当看到核心需求实现后,能够有效地提出反馈,以支持系统的最终设计和实现.软件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需求,首先开发核心系统.当该核心系统投入运行后,用户试用之,完成他们的工作,并提出精化系统、增强系统能力的需求.软件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反馈,实施开发的迭代过程.第一迭代过程均由需求、设计、编码、测试、集成等阶段组成,为整个系统增加一个可定义的、可管理的子集。 在开发模式上采取分批循环开发的办法,每循环开发一部分的功能,它们成为这个产品的原型的新增功能.于是,设计就不断地演化出新的系统. 实际上,这个模型可看作是重复执行的多个“瀑布模型”。 4、以结构化分析方法建立的系统模型有哪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答:组成部分: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数据源和数据潭。作用:数据流:用于表达在分析中所使用的、用于表达“客体”的信号。加工:用于表达在分析中所使用的、用于表达“处理”的信号。数据存储:用于表达在分析中所使用的、用于表达“结构化客体”的信号。数据源和数据潭:表示系统的环境,可以使用它们和相关数据流来定义系统的边界,表达系统/产品“边界”的信息。 5、将一个系统的数据流图(DFD),转换为系统的模块结构图(MSD)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结构化设计方法在分类DFD的基础上,基于自顶向下、功能分解的设计原则,定义了两种不同的“映射”,即变换设计和事务设计。其基本步骤是,首先将系统的DFD图首先转化为初始的模块结构图,再基于“高内聚低耦合”这一软件设计原理,通过模块化,将初始的模块结构图转化为最终的、可供详细设计使用的模块结

软件系统开发技术答案

软件系统开发技术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设计软件结构一般不.确定(D ) A. 模块之间的接口 B.模块间的调用关系 C.模块的功能 D.模块内的局部数据 2. 软件结构化设计中,好的软件结构应该力求做到(B ) A. 顶层扇出较少,中间扇出较高,底层模块低扇入 B. 顶层扇出较高,中间扇出较少,底层模块高扇入 C. 顶层扇入较少,中间扇出较高,底层模块高扇入 D. 顶层扇入较少,中间扇入较高,底层模块低扇入 3. 两个模块都使用同一张数据表,模块间的这种耦合称为(A ) A. 公共耦合 B.内容耦合 C.数据耦合 D.控制耦合 4. 划分模块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 作用范围应在其控制范围之内 B. 控制范围应在其作用范围之内 C. 作用范围与控制范围互不包含 D. 作用范围与控制范围不受限制 5. 重用率高的模块在软件结构图中的特征是(B ) A.扇出数大 B.扇入数大 C.扇出数小 D.内聚性高 6. 面向对象建模得到的三个模型,其中核心的模型是(A ) A.对象模型 B.功能模型 C.逻辑模型 D.动态模型 7. 从结构化的瀑布模型看,在软件生存周期的几个阶段中,对软件的影响最大是(C ) A.详细设计阶段 B.概要设计阶段 C.需求分析阶段 D.测试和运行阶段 &对UML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 A. UML统一了Booch方法、OMT方法、OOSE方法的表示方法。 B. UML是—种定义良好、易于表达、功能强大且普遍适用的建模语言。 C. UML融入了软件工程领域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 D. UML仅限于支持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不支持其它的软件开发过程。 9?以下哪个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是一种风险驱动的模型( C ) A.瀑布模型 B.增量模型 C.螺旋模型 D.喷泉模型 10.以下哪一项对模块耦合性没有..影响(D ) A. 模块间接口的复杂程度 B. 调用模块的方式 C. 通过接口的信息 D. 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之间的紧密结合程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开发方式

信息系统开发方式 一、各类开发方式 (一)自行开发 优点:可以得到适合本单位的满意的系统,通过系统开发培养自己的力量。 缺点:往往开发周期较长。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有足够的技术力量,需要进行一定的咨询。 (二)委托开发 优点:比较省事(从用户角度)。 缺点:必须配备精通业务的人员参加,经常检查、协调。开发费用较高,系统维护困难。 (三)购买现成软件包 优点:最省事(从用户角度)。 缺点:要买到完全适合本单位的、满意的系统不太容易。需要有较强的鉴别能力,谈不上系统维护。 (四)联合开发 优点:对于培养自己的技术力量最为有利,系统维护比较方便。 缺点:双方要精诚合作,自己有一定系统分析和设计力量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一、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一)基本思想 自行开发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即先将整个开发过程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分析、设计、实施),在前二个阶段坚持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结构化划分、设计,在系统实施阶段则应坚持自底向上地逐步实施。 (二)特点: 1.自顶向下整体性的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地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 2.用户至上 3.深入调查研究 4.严格区分工作阶段 5.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变化 6.开发过程工程化 (四)优缺点: 1.优点: (1)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强调在整体化的前提下来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即自顶向下的观点。 (2)强调严格地区分开发阶段,强调一步一步地严格地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每一步工作都及时地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地反馈和纠正,从而避免了开发过程的混乱状态。2.缺点: (1)起点太低,所用的工具落后,致使系统开发周期过长,会带来许多问题。 (2)要求开发者在调查中就充分掌握用户需求、管理状况以及可能发生的变化,这不太符合人们循序渐进地认识事物的规律性,在实际工作中实施有一定的困难。 二、原型化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