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系统开发方法的比较

三种系统开发方法的比较
三种系统开发方法的比较

三种系统开发方法的比较

【摘要】信息系统的建设是现代信息工程发展的一个庞大课题,而完备高效的系统开发方法一直以来是各国系统开发组织和开发人员长期探究却无定论的话题。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介绍了系统开发过程中结构化开发、原型开发、面向对象开发三种目前应用较广的开发方法,并对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开发方法和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开发过程、方法特点及适用范围,在系统中的开发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和说明。并根据这三种开发方法各自的基本思想、原理、开发阶段划分、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的不同,做了比较、分析和总结,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简要分析了未来系统开发中开发方法的应用趋势,并对这三种开发方法的应用做了浅要的总结。

【关键字】系统开发结构化法原型化法面向对象法

引言

随着我国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轨,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的办公及管理都将朝着高效、快速、无纸化的方向发展。而在这其中,信息系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组织的内部结构、管理模式、生产加工、经营管理过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过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管理与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等各个方面。这就增大了开发一个信息系统的工程规模和难度,需要研究出科学的开发方法和过程化的开发步骤,以确保整个开发过程能够顺利进行。但是,至今还没有一种统一完备的开发方法。

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主要是生命周期法,它将软件开发过程大致划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测试等阶段,每一阶段的任务相对独立,对软件开发工作实施工程化管理。虽然生命周期法提高了开发工作的效率,但它也存在缺点,例如在前期进行系统设计时就要进行比较全面的整体设计,这导致系统开发周期变长,耗费变大。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又引入了原型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等。原型化方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系统开发方法,它首先构造一个功能简单的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对原型系统逐步求精,不断扩充完善得到最终的软件系统。原型就是模型,而原型系统就是应用系统的模型。它是待构筑的实际系统的缩小比例模型,但是保留了实际系统的大部分性能。这个模型可在运行中被检查、测试、修改,直到它的性能达到用户需求为止。但是,原型开发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譬如,有的原模型在完成后,可能要被抛弃,这无疑使增加了系统开发成本。结合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引入类和对象的概念,产生了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在进行系统开发时,由于贴近现实世界,简化了系统设计,缩短了系统的开发周期,降低了系统在以后的维护难度。但是,在进行大系统开发时,这种方法由于没有较为全面的系统体系结构,使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严重降低了系统的质量。

综上,在进行系统开发时,需要结合各种方法自身的特点优势,因此,寻求合适、高效的的开发方法就变得尤为重要。

理论回顾

1.结构化开发方法

“结构化”一词出自结构化程序设计,人们正是从结构化程序设计中得到了启发,将模块化的思想引入到系统开发设计中来。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想是: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上而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自下而上实现的开发方法。

结构化方法是强调开发方法的结构合理性以及所开发软件的结构合理性的软件开发方法。结构是指系统内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框架。结构化开发方法提出了一组提高软件结构合理性的准则,如分解与抽象、模块独立性、信息隐蔽等。针对软件生存周期各个不同的阶段, 它有结构化分析(SA)、结构化设计(SD)和结构化程序设计(SP)等方法。

结构化开发方法的本质是功能的分解,将系统按功能分解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是实现系统某一功能的程序单元,每一个模块都具有输入、输出和过程等基本特性。输入和输出分别是模块需要的和产生的数据,过程则是对模块具体处理细节的描述和表示。数据则在功能模块间流动。功能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数据是受功能影响的信息载体。因而它的编程模型被理解为作用于数据的代码。

从编程技术和程序设计的角度来说,结构化分析方法在进行程序设计时,描述任何实体的操作序列只需采用“顺序、选择、重复”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整个程序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要具有一种以上的特定功能,并且每个模块只能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这种程序设计采用自顶向下,逐步细分的方法展开,在一定的数据结构之下来设计对应的算法,然后分别实现数据结构设计和算法设计,因此,N.Wirth总结出:程序=算法+数据结构的形式。结构化程序设计中,问题被看作一系列需要完成的任务,函数(function)是用于完成这些任务的。所以说,最终解决问题的焦点集中于函数,而数据则在功能模块间流动。

(1)方法基本思想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结构与控制加人到项目中,以便使项目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是组织、管理和控制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一种基本框架。

具体地说,就是先将整个系统的开发划分成若干个相对比较独立的阶段,如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在前三个阶段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对系统进行结构化划分,即从组织管理金字塔结构的最顶层人手,层层分解逐步深人至最基层;先考虑系统整体的优化,然后再考虑局部的优化。在系统实施阶段,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逐步实施,即按照前几个阶段设计的模块组织人员从最基层的模块做起,然后按照系统设计的结构,将模块一个个拼接到一起进行调试,自底向上,逐渐地构成整体系统。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由管理策略和开发策略两个部分组成:

管理策略

强调系统开发的规划、进程安排、评估、监控和反馈。

开发策略

任务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简称WBS)。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支持。

WBS优先级结构。即系统开发所遵循的基本模式,如瀑布模型(Waterfall)、阶梯模型(Stair step)、螺旋模型(Spiral)、迭代模型(Iterative)等。

开发经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过程,因此,开发经验是非常宝贵的一种系统开发资源,如何充分地利用开发人员丰富的开发经验也应该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研究的内容之一。

开发标准。系统开发标准通常包括活动、职责、文档、质量检验四个方面的标准。

(2)方法基本原理

用户的积极参与。用户积极参与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全过程,是信息系统开发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的、绝对必要的因素。

严格按划分的阶段和活动进行系统开发。运用系统处理方法,将系统开发的全过程采取“分而治之(Divide and conquer)的策略,将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分为一系列“阶段(Phases)”,然后再将阶段分为一系列的“活动(Activities)”,将活动划分为更小的、更易于管理和控制的“作业(Task)”。

设立检查点(Check point)。在系统开发的每一个阶段均设立检查点,来评估所开发系统的可行性,避免由于系统开发的失败造成更大的损失。

文档的标准化。文档标准化是进行良好通信的基础,是提高软件可重用性的有效的手段。(3)开发阶段划分

任何一个系统都有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生命周期,其使用的方法称为生命周期法。从提出要建立一个系统开始,到完全建成的全过程,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即一个阶段的完成就是下一个阶段的开始,这个过程称为系统的开发生命周期(System Development Life Cycle,SDLC)。

一个系统的生命周期,也即开发过程通常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系统规划阶段

系统规划是根据企业或个人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待建系统的发展战略,明确企业或个人总的需求,在进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

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分析是通过调查、分析,通过一系列工具,构造出新系统逻辑模型。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系统将要“做什么”的问题。

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设计是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对新系统的物理模型进行设计,包括总体结构设计、代码设计、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模块结构与功能设计、网络设计,也就是解决新系统具体“怎么做”的问题。最后提出实施方案。

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的实施是按照系统设计提出的物理模型以及实施方案来进行程序设计与调试、业务人员培训以及系统测试与部署等工作。该阶段的实质是要将系统设计的物理模型转换为能够实际运行的系统。

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

新系统投入运行以后,此阶段的任务是进行系统的日常管理、评价和监督审计。并对出现的一些问题。需求变化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和维护,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4)方法特点

结构化方法归纳起来有如下特点。

首先,强调面向用户的原则,使系统开发人员和用户密切联系。及时交流信息,从而有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系统开发质量。

其次,严格按照阶段顺序进行。在运用结构化方法进行系统开发时,每个阶段都是以前一阶段的结果为依据,因此基础扎实、不易返工,有利于对整个开发工作实现工程化的项目管理。

再次,自上而下地分析。是将复杂的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和重点所在,同时找出技术难点来;然后用精确的思维定性、定量地描述问题。问题的核心是“分解”。

然后,模块化处理。模块化就是把程序划分成若干个模块。而每个模块完成一个子功能,把这些模块汇总起来构成一个有机体,即可完成指定的功能。模块化的目的是为了降

低软件复杂度。使软件设计、调试和维护等操作变得简易。

最后,工作文档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阶段性的成果采用规范化、标准化的格式和术语、图表等形式组织文档,便于开发人员和用户的交流。

但是,结构化方法也存在以下缺点。

第一,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系统开发周期过长,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在这段漫长的开发周期中,原来所了解的情况可能发生较多的变化等)。

第二,这种方法要求系统开发者在开发初期就全面认识系统的各方面的需求、管理状况以及预见可能发生的变化,这不大符合人们循序渐进地认识事物的规律性。

第三,结构化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术上要求高,开发周期长,费用较高,以及由于用户的需求事先就已经严格确定,容易与新系统的实际成果产生较大差距等。

第四,结构化分析方法作为软件开发的主流方法,曾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软件项目的开发,它的研究和发展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了软件开发的本质,并成功地支持了一些大型项目的开发,对软件危机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远未充分解决软件危机。具体原因如下:首先,以功能为主的系统结构不能适应系统需求的变化,当外部功能发生变化时,由于对实体的属性和服务未能封装,造成修改的系统波动效应,系统不易扩充、维护。

其次,传统的手工作业软件编程方法和面向过程的软件结构,已无法适应现代日益复杂的软件开发要求,由于其分析、设计、编码采用不同的模型表示,后一阶段很难使用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从数据流图到模块结构图存在着一条转换的鸿沟,从而不可避免地引起映射误差。

再次,面向过程的结构化软件不能很好地支持开放技术,由于缺乏可重用性,致使开发成本加大、开发周期延长,不能适应大型、复杂系统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要求。

最后,最主要的一点是,用冯·诺依曼机所求解的问题空间结构与方法空间结构是不一致的,该方法不是从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方法出发,而是从软件开发人员的立场出发确定的,因而存在着先天不足,从问题域到分析阶段有着映射误差。

(5)方法适用范围

该方法适用于一些组织相对稳定、业务处理过程规范、需求明确且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的大型复杂系统的开发。主要适用于规模较大、结构化程度较高的系统的开发。

2.原型开发方法

运用结构化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的前提条件是要求用户在项目开始初期就非常明确地陈述其需求,需求陈述出现错误,对信息系统开发的影响尤为严重,因此,这种方法不允许失败。事实上这种要求又难以做到。人们设想,有一种方法,能够迅速发现需求错误。当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 GUI)出现后,自80年代中期以来,原型法逐步被接受,并成为一种流行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方法基本思想与原理

原型法的提出,旨在改进生命周期法缺点的一种系统开发的方法。它是开发者在初步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构造、设计和开发一个系统初始模型,该模型称为原型或骨架(一个可以实现的系统应用模型)。开发人员和用户在此基础上共同探讨、改进和完善方案,开发人员再根据方案对原型进行修改得到新的模型,再征求用户意见,如此反复,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2)开发阶段划分

原型法的开发过程可以归纳为五个步骤:

确定系统的基本需求和功能

用户向开发者提出对系统的基本需求,开发者据此确定系统的范围和应用具有的基本功能,人机界面等,得到一个简单的模型。

构建初始快速原型

系统开发人员在明确了系统基本需求和功能的基础上,依据模型,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和使用强有力的开发工具来构建一个初始模型。

运行、评价初始原型

初始模型建成后,就要立即投入试运行,各类人员对其进行试用、评价、分析效果。修改与完善

由于构造模型时强调的是快速,省略了许多细节,一定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所以,在试用中开发者和用户之间要充分地进行沟通,对用户提出的不满意的地方要进行认真修改与完善,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建成系统模型

如果开发者和用户对原型比较满意,双方还应在原型基础上,将为了快速开发而在开发初始原型过程中省略了的许多细节补充到系统中,进一步进行各方面的完善,使其最后形成一个适用的系统。

原型法的关键是通过迭代,逐步逼近用户的需求目标。

(3)方法特点

首先,原型法的开发周期短、费用相对较少。

其次,由于原型法强调用户的参与,系统的开发容易符合用户的实际需要,,所以系统开发的成功率高,容易被用户接受。

再次,由于用户参与了系统开发的全部过程,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有更充分的了解,有利于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

但是由于原型法开发系统中的随意性大,所以它还有以下缺点。

然后,对于大型系统或复杂的系统,没有充分的整体规划和系统分析,很难构造出原型。

最后,对于大量运算的、逻辑性较强的程序模块很难构造出模型供人评价。

(4)方法适用范围

原型法的适用范围是比较有限的,适用于小型、简单、处理过程比较明确、没有大量运算和逻辑处理过程的小型系统。

不适合于:大型、复杂系统,难以模拟;存在大量运算、逻辑性强的处理系统;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处理过程不规范;大量批处理系统。

3.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随着计算机及其用户越来越复杂,程序员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所以,与其相关的编写代码的时间也就越来越长了。接下来发生了有趣的事情,程序达到一定大小以后,为其编写代码所需的时间比预期的要长的多。事实是当程序达到一定大小时,人脑就不能跟踪所有的复杂性了。复杂性完全是产生事故的原因,战胜复杂性的方法就是编写一些小的“无错”程序,并把它们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无错”程序,这就是衍生出了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以前的开发方法,只是单纯地反映管理功能的结构状况,或者只是侧重反映事物的信息特征和信息流程。面向对象的方法把数据和过程包装成为对象,以对象为基础对系统进

行分析与设计,为认识事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办法,是一种综合性的开发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把面向对象的思想应用于软件开发过程中,指导开发活动的系统方法,简称OO方法,是建立在“对象”概念基础上的方法学。该方法主要包括面向对象分析OOA、面向对象设计OOD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三部分构成。对象是由数据和容许的操作组成的封装体,与客观实体有直接对应关系,一个对象类定义了具有相似性质的一组对象。而每继承性是对具有层次关系的类的属性和操作进行共享的一种方式。所谓面向对象就是基于对象概念,以对象为中心,以类和继承为构造机制,来认识、理解、刻画客观世界和设计、构建相应的软件系统。

(1)方法基本思想

客观世界由各种“对象”(Object)组成,任何客观事物都是对象,对象是在原事物基础上抽象的结果。任何复杂的事物都可以通过对象的某种组合结构构成。对象可由相对比较简单的对象以某种方式组成;

对象由属性和方法组成。属性(Attribute)反映了对象的信息特征,如特点、值、状态等等.而方法(Method)则是用来定义改变属性状态的各种操作;

对象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传递消息(Message)来实现的,而传递的方式是通过消息模式(Message pattern)和方法所定义的操作过程来完成的;

对象可按其属性进行归类(Class)。类有一定的结构,类上可以由超类(Superclass),类下可以有子类(Subclass)。对象或类之间的层次结构是靠继承关系(Inheritance)维系的;

对象是一个被严各模块化了的实体,称之为封装(Encapsulation)。这种封装了的对象满足软件工程的一切要求,而且可以直接被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所接受。

(2)方法基本原理

面向对象方法(Object Oriented Method,OOM)是在各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软件开发方法。它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系统分析思想和方法。面向对象方法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是模拟人类日常生活的逻辑思维方式。在开发一个系统时,使描述问题的问题空间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空间在结构上尽可能一致。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基于类和对象的概念,把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看成是由各种不同的对象组成,每个对象都有各自内部的状态、机制和规律;按照对象的不同特性,可以组成不同的类。不同的对象和类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就构成了客观世界中不同的事物和系统。

面向对象方法有以下要点。

第一,把客观事物看成是由对象组成的,对象是事物抽象的结果。复杂的对象可以由简单的对象组成。系统中的任何元素都是对象。

第二,对象则有属性和操作组成,其属性反映了对象的数据信息特征,而操作则用来定义对象的行为。

第三,对象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消息传递机制来实现的。

第四,对象可以按其属性来归类,一个类的上层可以有父类,下层可以有子类,形成类的层次结构,子类可以通过继承机制获得其父类的特性。

(3)开发阶段划分

采用面向对象法,首先要进行系统调查和系统分析,作为今后系统开发的依据。然后,按照前期进行系统调查和系统分析的结果,进行一下阶段的工作。

面向对象分析阶段

面向对象分析阶段是一个抽取和整理用户需求,并建立问题域精确模型的过程。此阶段的关键是利用信息模型技术识别问题域中的对象实体,标识对象之间的关系,确定对象

的属性和操作,建立系统的对象模型。一般称之为面向对象的分析,即OOA。

面向对象设计阶段

对系统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抽象、归类和整理,确定系统的物理模型形式。一般称之为面向对象的设计,即OOD。

面向对象实现阶段

根据面向对象设计的结果,利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编程。一般称之为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即OOP。

面向对象测试阶段

运用面向对象的技术进行软件或系统的测试和调试。

(4)方法特点

与人类的思维方式一致。

面向对象方法使系统的描述及信息模型的表示与客观实体相对应,,与人类使用现实世界的概念抽象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相一致。

稳定性好

面向对象的系统是基于问题域的模型,而不是以算法和应完成的功能分解而建立起来的,所以当对系统的功能需求发生变化时,并不会引起系统结构的整体变化。只要现实世界的实体是相对稳定的,以对象构造的系统也就是比较稳定的。

可重用性好

把对象的属性和操作捆绑在一起,可提高对象的内聚性,并减少与其他对象的耦合。对象所固有的封装性和信息隐蔽机理,使得对象的内部实现与外部隔离,而由此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这为对象复用提供了可能性和方便性。在继承结构中,子类对父类的继承,其本身就是对父类的属性和操作的复用。

可维护性好

由于面向对象的系统稳定性比较好,对象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面向对象的软件技术与人类的思维方式相符,因此面向对象的系统比较容易理解,容易修改,也易于测试和调试。

但是,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首先,必须依靠一定的软件技术支持;其次,在大型项目的开发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以结构化方法的自顶向下的整体性系统调查和分析作为基础,否则,同样会存在系统结构不合理、关系不协调的问题。(5)方法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中小型系统,但不易于大型系统的开发。

分析比较

原型法适用于用户没有确定其需求的明确内容的时候。他先是根据已给的和分析的需求,建立一个原始模型,这是一个可以修改的模型(在声明周期法中,需求分析一般不再多修改)。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都把有关信息相互反馈,直至模型的修改,使模型趋于完善。在各个过程中,用户的参与和决策加强了,最终的结果更适合用户的要求。这种原型技术有分为三类:抛弃式、演化式和递增式。原型法成败的关键及效率的高低关键在于模型的建立和建模的速度。在客户确认了需求之后,抛弃式原型就作废了;而非抛弃式原型是以后继续开发的基础(非抛弃模型可以理解为螺旋模型的一次周期)。开发非抛弃原形要比开发抛弃原形成本高,因为非抛弃原形在设计和实现时必须考虑质量特性,而抛弃原形则不必。所以在进行系统开发时,更多的是将原型法和其他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而非只用原型法一种开发方法进行系统开发。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与结构化软件开发方法的最基本的区别:表现在它们对功

能和数据的不同处理上。结构化软件开发方法是围绕实现处理功能的“过程”来构造系统的。它几乎都是将功能和数据分开考虑的。它遵循面向过程的问题求解方法,是用计算机能够理解的逻辑来描述和表达待解决的问题及其具体的解决流程。数据结构和算法是它的核心所在。用户需求的变化大部分是针对功能的,在开发需求模糊或需求动态变化的系统时,所开发出的软件系统往往不能真正满足用户的需要,可能会引起软件成本增长失控、软件质量得不到保证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因此,用结构化方法开发的软件,其稳定性、可修改性和可重用性都比较差。

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则是在解空间引入了“对象”的概念,逼真地描述解空间的客观实体,从而使客观描述符合人类的思维习惯。通过识别问题域的对象,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利用面向对象观点建立求解域模型的过程。它的核心概念主要是对象、类、继承和消息。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的特点是数据控制代码的访问,其中类的继承和多态性是处理复杂软件的有效技术。运用这种方法开发出来的系统稳定性、可重用性及可维护性好。

结构化方法是强调开发方法的结构合理性以及所开发软件的结构合理性的软件开发方法。结构化分析方法给出一组帮助系统分析人员产生功能规约的原理与技术。它一般利用图形表达用户需求,使用的手段主要有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结构化语言、判定表以及判定树等。结构化语言就是将自然语言加上程序设计语言的控制结构就成了结构化语言,专门用来描述加工逻辑。所以,它既有自然语言灵活性强、表达丰富的特点,又有结构化程序的清晰易读和逻辑严密的特点。结构化语言的显著特征是代码和数据的分离。这种语言能够把执行某个特殊任务的指令和数据从程序的其余部分分离出去、隐藏起来。获得隔离的一个方法是调用使用局部变量的子程序。通过使用局部变量,我们能够写出对程序其它部分没有副作用的子程序。这使得编写共享代码段的程序变得十分简单。如果开发了一些分离很好的函数,在引用时我们仅需要知道函数做什么,不必知道它如何做。切记:过度使用全局变量会由于意外的副作用而在程序中引入错误。结构化语言比非结构化语言更易于程序设计,用结构化语言编写的程序的清晰性使得它们更易于维护。这已是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了。比如作为结构化语言的C语言主要结构成分是函数C的独立子程序。在C语言中,函数是一种构件(程序块),是完成程序功能的基本构件。函数允许一个程序的诸任务被分别定义和编码,使程序模块化。可以确信,一个好的函数不仅能正确工作且不会对程序的其它部分产生副作用。PASCAL是世界上第一个结构化语言,曾被认为是计算机专业理想的教学语言,在数据结构等课程中一般用PASCAL语言举例。Access数据库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所有的关系型数据库都是基于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的。Visual FoxPro不但仍然支持标准的Xbase结构化程序设计,而且在语言上还有进行了扩展,提供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强大功能和更大灵活性。

四、未来趋势

经过前面的比较分析之后,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在系统开发实际工作中,更多的时候往往需要根据需求将多种方法进行组合应用,最终完成系统开发烦人全部任务。具体的组合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结构化方法与原型法的组合

当系统规模较大时,往往采用两者结合的形式进行系统开发,在系统规划和系统分析阶段,采用结构化开发思想,自顶向下,从总体到部分,合理划分系统结构,设计模型;在开发具体模块时,采用原型法,加速开发进程,并让用户较早参与系统开发中去。

结构化方法与面向对象方法的组合

对于大型系统开发项目,借助结构化方法的整体性系统规划和分析的特长,可以把握系统开发中的整体结构和关键因素;而具体开发过程中,采用面向对象方法能够实现各开发阶段的平稳过渡,减少中间环节和结果,缩短开发周期。

原型法与面向对象方法的组合。

最后,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方法本来就是相互关联的两种方法,从面向对象思想出发,系统开发以对象表示现实世界的各个实体,由此进行系统的各项开发工作;而各项具体的开发任务可以利用原型法的特点,尽快构造出原型并不断修改和完善。因此,原型法必定是采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系统开发过程中开发具体模块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面向对象方法在软件开发方面符合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系统的稳定性比较好,软件的可维护性与可重用性比较好。但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概念都很抽象,可供软件开发人员使用的类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如果没有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编程思想,对于直接学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初学者,在代码编程部分涉及结构化编程思想时,反而困难会很大。事实上,这两种方法在并不是相互排斥的,相反,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不论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开发软件,都必须完成一系列性质各异的任务,这些必须完成的任务要素是:确定“做什么”,确定“怎样做”,如何“实现和完善”。因此,没有绝对的一种软件开发方法称得上是“最好”的,软件开发人员应该根据所要开发的软件的特点,选择最适宜的开发方法。

<文章来源:甘肃电子商务学习网>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吴必尊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一)设计过程具体包括: 1.分析学习需求; 2.确定教学目标; 3.设计解决方法; 4.就解决方法进行实施、反馈、调整方案,再行实施直至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二)设计要素具体包含: 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 (三)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信息传播学、教育技术学和系统科学方法。 (四)教学设计与写教案的关系: 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五)提倡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 1.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 3.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深化。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现代教学观; 教学观通常是指教育工作者对一些重大的教育现象、问题或事件的比较稳定的看法,它集中反映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价值取向。 当代的教育改革都是以教学观念的变革为先导的,故此,转变教学观念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首要问题。 当前必须树立的教学观念有: 1.素质教育观 ①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从三个方面七项基本素质构建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三个方面是:身体、心理、文化科学; 七项基本素质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交往素质; 七项基本素质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身体素质;

第二层次:心理素质; 第三层次: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 第四层次:劳动素质、交往素质。 ②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同的,因此,人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要求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③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④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 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2.系统方法观 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科学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或要素)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考察和处理研究对象,实现整体优化,以求系统获得最大功能的一种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系统,组成要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 系统方法应用于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①整体性: 即教学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是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的。因此,要求教学系统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必须匹配、相容,且达到最优组合,使产生最大功能的“整体效应”,这样,才能使教学系统达到最佳的预期目标。 因此,教学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分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协调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组合,使系统功能得到最佳发挥。故此,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将系统各要素按照它们的内在联系的规律,加以配置、组合的过程。 ②有序性: 教学系统有序性是指教学要结合学科内容的逻辑结构和学生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进行,以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土壤消解的原理

土壤消解-重金属全量测定的原理 土壤一般由无机物(已经风化成沙、淤泥、黏土的小颗粒岩石)、有机物(分解的植物、动物遗体和肥料统称为腐殖质)、水和空气组成。用于检测的土壤样品一般只含有无机和有机成分。国标采用的消解方法就是用各种酸在高温环境下破坏复杂的土壤结构,溶出土壤重金属,最后制成适于仪器检测的溶液。 一般来说,通过混合酸对土壤样品进行一次消解,主要目的是破坏土壤晶格结构和土壤中的有机质成分,溶出土壤中的重金属。例如加入HF破坏土壤硅酸盐的晶格结构:SiO2(s)+4HF(aq)→SiF4(g) + 2H2O(l)。依据混酸中不同酸沸点的不同,在加热蒸至近干的过程中,低沸点酸在挥发过程中促使样品中的挥发分分离,并使溶出的重金属处于稳定的氧化态。 通常混酸消解体系使用的主要是:硝酸-氢氟酸-浓硫酸、王水+高氯酸、盐酸-硝酸-高氯酸、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需要指出的是:需根据不同的土壤性质和测定的重金属而选择不同的加酸方式以达到较好的消解目的。例如:硝酸-氢氟酸-浓硫酸消解法:当三酸相继加入后会发生反应:HNO3+HClO4---->NO2+(硝基正离子)+H2O+ClO4-,硝酸在高氯酸中得到质子而显示碱性,会降低硝酸消解的作用。其次,高氯酸与硝酸中含有的低价态氮氧化物反应,降低了高氯酸的消解效果。在实验中,我们经常会因为硝酸驱赶不尽而加入高氯酸,生成大量的棕黄色烟雾,即NO2气体。所以,加入高氯酸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在硝酸加入后消解约10~20分钟后,待硝酸烟雾挥发殆尽。 常用的消解方法主要有:电热板、高压罐、微波消解法。传统的消化方法耗时长、步骤繁琐、效率低、空白高、分析人员劳动强度大,而且开放系统的加热消解过程安全性差。微波消解具有消解速度快,分解完全;试剂用量少,从而污染小,空白值低;操作简单,安全可控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易挥发元素的测定。 通常,完成土壤消解后,加入适应浓度的硝酸,它可以将许多样品中的痕量元素释放出来,形成溶解度很高的硝酸盐,使溶出的重金属处于稳定价态的液体溶液中,达到平衡,用以测定。 植物样重金属的测定 经过干燥磨碎的植物样品组织构造通常含有木栓、木栓石细胞、分泌组织(如油细胞、油室、油管、树脂道)等,多数细胞后含物随处可见,其中含有淀粉粒、

软件开发方案参考模板

都市圈圈网站开发 项 目 建 设 总 体 / 方 案 ^

南京彩清科技有限公 司 二○一二年十一月 一、项目的需求分析与可行性分析 (一)、网站开发背景与需求分析 在“构建完美门户网站”的大主旋律下,都市圈圈网站为给网友提供更好的交友平台,更完美的婚恋场所。如何使网站更现代化,思维更灵活化,需求最新化这就成为当前领导决策层最需解决的问题,交友网和婚恋网能够让网友通过沟通网友之间的情感,促进网友之间的和谐发展,使网站更具现代话特色。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 1、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门户网站联网的建成,在网络的承载能力、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服务质量保证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达到了较高的水准,能够满足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网友之间情感发展的需要; 2、绝大多数网友对交友及婚恋网站的依恋程度已大大超过了现实之中朋友的交往。 3、广大网友对情感交流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基于以上几点,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发交友网站和婚恋网及管理系统,对现行门户网站已成为必要和可能。 二、系统的设计目标和原则 为加大对网友之间情感交流的深度,根据都市圈圈的业务需求,本网站系统设计开发的目的是向广大用户展示出完美的沟通平台。

基于上述目标,系统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合法性原则 — 不利用网站违法操作。 2、安全性原则 系统运行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确保数据收集的安全、可靠与保密。 (1)、网站内在网友可以凭借都市圈圈红娘的身份登录本系统,谢绝外来人员的参观和调阅。 (2)、系统的所有程序文件不允许从外部链接地址访问,必须登录后,方可出现相应的管理界面。 3、先进性原则 系统的开发工具、设计方法、运行模式等充分利用当今计算机信息的先进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设备,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的投资。 ' 4、灵活性原则 系统应充分考虑到业务不断变化的需要,对用户权限和栏目等参数能进行自定义设置,并可随时调整。 5、扩展性原则 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门户网站和交友平台计算机发展的需要,便于系统的扩充,并提供与其他业务系统的应用连接和数据接口。 6、易用性原则 系统应使用参数化设计,界面友好,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摘要】:一个信息系统开发的成败与采用的开发方法有直接的关系,已有多种开发方法,而目前常用的几种方法有: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和CASE方法。对一个具体的信息系统而言,不是所有方法都适合该系统的开发,也不是一个系统只能用到一个方法,对这些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找到合适的方法,同时提出几种方法的结合,发挥各自的优点,作为新的开发方法。 【关键词】:信息系统;结构化;方法;原型法 一、信息系统的概念及方法概述 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是指在信息系统开发中的指导思想、逻辑、途径以及工具等的组合。它涉及的知识面广,至今没有一种统一完备的开发方法,常见的方法主要有: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和CASE方法。 (一)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方法是在70年代末,为解决当时的“软件危机”而产生的一种面向数据流的系统开发方法。它以用户至上为原则,采用自顶向下的整体分析和设计和自底向上的逐步实施。其开发过程(一个生命周期)为: (1)系统规划:初步调查,确定系统目标和总体结构及实施进度,进行可行性研究; (2)系统分析:分析业务流程、数据与数据流程、功能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提出分析处理方式和新系统方案; (3)系统设计:进行总体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模块功能设计,给出设计方案; (4)系统实施:进行编程和人员培训及数据准备; (5)系统运行与维护:进行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及局部调整,出问题时提出开发新系统的请求。 (二)原型法 原型法是80年代在关系数据库系统(RDBS)、第4代程序生成语言(4GL)和各种系统开发生成环境产生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系统开发方法。它凭借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要求的理解,在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下,给出一个实实在

(标准抽样检验)三种抽样方法的概念和一般步骤

(标准抽样检验)三种抽样方法的概念和一般

步骤

本节授课核心:三种抽样方法的概念和一般步骤 一:情景引入 1.要考察某公司生产的500袋装牛奶的质量是否达标,现从中抽取60袋进行检验,则总体是?总体个数N是?样本是?样本个数n ? 2.如何判断一锅汤的味道的好坏? A全部喝完 B舀上面油多的一勺汤品尝 C舀下面味道重的一勺汤品尝 D搅拌均匀后再随机舀一勺汤品尝 思考:要获取一个有代表性的好的样本,关键是。 二、新课: (一)简单随机抽样 1.思考: 例1.要在我们班选出五个人去参加劳动,怎样选才是最公平的呢? 2.简单随机数法的概念:P58 3.简单随机抽样必须具备下列特点: (1)总体个数N是限的。

(2)样本个数n 总体的个数N。 (3)放回的抽样。 (4)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 . 4.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有和 5.既学即练: (1)下列抽样的方式是否属于简单随机抽样?为什么? A.从无限多个个体中抽取50个个体作为样本. B.箱子里共有100个零件,从中选出10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在抽样操作中,从中任意取出一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后,再把它放回箱子. (2)为了了解全校240名学生的身高情况,从中抽取40名学生进行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是240 B、个体是每一个学生 C、样本是40名学生

D、样本容量是40 (3)从3名男生、2名女生中随机抽取2人,检查数学成绩,则抽到的均为女生的可能性是。 (二)系统抽样 1.思考: 例2.我校为了了解高一年级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打算从高一年级的500名学生中抽取50名进行调查.你怎样进行操作呢?P60 2.系统抽样概念:P60 3.进行系统抽样的步骤: ,,和P60 4.既学即练: (1)下列抽样中不是系统抽样的是() A、从标有1~15号的15号的15个小球中任选3个作为 样本,按从小号到 大号排序,随机确定起点i,以后为i+5,i+10(超过15则从1再数起)号入样

系统开发方法学

系统开发方法学 系统开发方法学的目标 开发一个计算机信息系统,不管它是联机航空公司订票系统。还是库存控制系统,其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每一过程都由一些基本的活动组成。这些活动是每一个信息服务人员都应掌握的。但是由于各人对该过程的解释不同,所以很多公司采用了标准的系统开发方法。这些方法(与软件一样)可以在市场上买到或者内部设计。 系统开发方法学指出了要进行的活动、这些活动之间的关系和顺序在及关键的评价和判定的阶段标志。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完成功能说明书是典型方法学中的两个重要的阶段标志。 系统开发方法学的好处 1.资料 长期以来,在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中,资料总是一个问题。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以下简称方法学)鼓励项目组成员将资料作为设计的副产品产生出来。因此,在信息系统实现时,资料总是最新的,而且是完整的。在方法学中包含了变换控制机构以保证资料总是最新的版本。不采用方法学的计算中心依靠各人的自觉性来更新他们职责范围内的资料和程序。这种工作方式会导致失败及不必要的人力浪费。当某个人离开,而留下没有资料的系统和程序时,必须花费大量的人时来弄清楚已经做了些什么。 2.项目管理 由于对开发任务(活动)进行了判别和排出了先后顺序,所以可以形成实现一个项目管理系统所必要的输入。如果没有标准的系统开发方法学,在信息服务环境中要实现项目的计划和控制几乎是不可能的。 3.资金上的节省 方法学具有节省相当大的财力和人力的潜力。最大的节省可以说是由于取消了进三步退两步的系统开发方法学而得到的。方法学对于系统开发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提供了方向和保证。例如,一个好的方法学将要求在进行系统设计之前标列出成本、进度、安排、软件、操作以及设备等约束条件。有关的用户和信息服务经理将就这些书面的约束条件签定协议。如果没有这些指导准则,项目组经常是在一个方向推进(进三步)后,结果却发现由于违反了设计要求,有许多工作必须重做(退两步)。 当项目组遵循一个描述清楚的系统开发方法学的指导准则时,开发一个满足用户要求的高质量的系统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有时用户和信息服务管理人员仅仅看到开发成本,但是估计系统的成本时应该包括整个系统的寿命期(包括生产年限)。尽管利用方法学开发一个系统在前期要求较多的人力,但是最终的设计将是高质量的,从而将减少对系统的修改要求。而且由于有完善的资料,这种修改也更容易实现。另一方面,根据个人所好而没有借助于系统开发方法学所设计的系统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质量低和相当可观的维护成本。一个设计很差的系统的整个设计组被指派去以全部时间维护系统的情况并不少见。 美文欣赏 1、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秋天,虽没有玫瑰的芳香,却有秋菊的淡雅,没有繁花似锦,却有硕果累累。秋天,没有夏日的激情,却有浪漫的温情,没有春的奔放,却有收获的喜悦。清风落叶舞秋韵,枝头硕果醉秋容。秋天是甘美的酒,秋天是壮丽的诗,秋天是动人的歌。 2、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储存了希望;在耕耘的时候储存了一粒种子;在旅行的时候储存了风景;在微笑的时候储存了快乐。聪明的

土壤六价铬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消解法

GB 5085.3 200 170 T Solid wastes – Sample Preparation for Analyze of Cr – Alkaline Degestion 1 pH ORP TOC COD BOD Cr(VI) Cr(VI) 2 Na2CO3/NaOH Cr(VI) Cr(III)Mg2+ 3 3.1 HNO3 5.0mol/L20-25 NO3-NO2Cr(VI) 3.2 Na2CO320-25 3.3 NaOH20-25 3.4 MgCl2400mg MgCl2100mg Mg2+20-25 3.5 3.5.1 K2HPO4 3.5.2 KH2PO4 3.5.3 0.5mol/L K2HPO4/0.5mol/L KH2PO4pH=787.09g K2HPO468.04g KH2PO4700ml 1L 3.6 PbCrO410-20mg PbCrO420-25 3.7 20.00.05gNaOH30.00.05gNa2CO31L20-25 pH11.5 3.8 K2Cr2O71000mg/LCr(VI) 2.829g105K2Cr2O7 1L1000mg/L Cr(VI)20-25

6 3.9 100mg/LCr(VI)10ml1000mg/L K2Cr2O7 3.8100ml 3.10 Cr(VI) 4 4.1 250ml 4.2 100ml 4.3 1000ml100ml 4.4 4.5 0.45m 4.6 90-95 4.7 4.8 pH 4.9 4.10 NIST100 5 5.1 4±2 5.2 30168 5.3 C Cr(VI)Cr(III) 6 6.1 50ml250ml 90-95 6.2 2.50.10g250ml 6.3 501ml 400mg MgCl20.5ml 1.0mol/L 171

几种常见软件开发方法的研究与比较

几种常见软件开发方法的研究与比较 摘要:本文介绍四种常见软件开发方法的过程、特点、优缺点及如何对软件开发方法进行评价与选择。 关键词:软件软件开发 1 引言 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软件开发方法是关系到软件开发成败的重要因素。软件开发方法就是软件开发所遵循的办法和步骤,以保证所得到的运行系统和支持的文档满足质量要求。在软件开发实践中,有很多方法可供软件开发人员选择。 2 常见的软件开发方法 2.1 结构化开发方法 结构指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框架。结构化开发方法强调系统结构的合理性以及所开发的软件的结构的合理性,主要是面向数据流的,因此也被称为面向功能的软件开发方法或面向数据流的软件开发方法。结构化技术包括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和结构化程序设计三方面内容。 2.1.1 结构化分析的步骤 结构化分析是一种模型的确立活动,就是使用独有的符号,来确立描绘信息(数据和控制)流和内容的模型,划分系统的功能和行为,以及其他为确立模型不可缺少的描述。其基本步骤是:(1)构造数据流模型:根据用户当前需求,在创建实体—关系图的基础上,依据数据流图构造数据流模型。(2)构建控制流模型:一些应用系统除了要求用数据流建模外,通过构造控制流图(CFD),构建控制流模型。(3)生成数据字典:对所有数据元素的输入、输出、存储结构,甚至是中间计算结果进行有组织的列表。目前一般采用CASE的“结构化分析和设计工具”来完成。(4)生成可选方案,建立需求规约:确定各种方案的成本和风险等级,据此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然后从中选择一种方案,建立完整的需求规约。 2.1.2 结构化设计步骤 结构化设计是采用最佳的可能方法设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各成分之间的内部联系的技术,目的在于提出满足系统需求的最佳软件的结构,完成软件层次图或软件结构图。其基本步骤如下:

IT软件系统开发方案说明

IT软件系统开发方案

一、软件项目实施方案概述 软件产品用户购买软件产品之后,不能立即进行使用,需要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在软件技术、软件功能、软件操作等方面进行系统调试、软件功能实现、人员培训、软件上线使用、后期维护等一系列的工作,我们将这一系列的工作称为软件项目实施。大量的软件公司项目实施案例证明,软件项目是否成功、用户的软件使用情况是否顺利、是否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软件产品本身的质量,软件项目实施的质量效果也对后期用户应用的情况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项目实施规范主要包括项目启动阶段、需求调研确认阶段、软件功能实现确认阶段、数据标准化初装阶段、系统培训阶段、系统安装测试及试运行阶段、总体验收阶段、系统交接阶段等八个阶段工作内容。下面将分别介绍每个项目实施阶段。 二、软件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启动阶段 此阶段处于整个项目实施工作的最前期,由成立项目组、前期调研、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启动会四个阶段组成。 阶段主任务 1、成立项目组:

部门经理接到实施申请后,任命项目经理,指定项目目标,由部门经理及项目经理一起指定项目组成员及成员任务,并报总经理签署《项目任务书》。 2、前期调研: 项目经理及项目组成员,在商务人员配合下,建立与用户的联系,对合同、用户进行调研。填写《用户及合同信息表》。在项目商务谈判中,商务经理积累了大量的信息,项目组首先应收集商务和合同信息,并与商务经理一起识别哪些个体和组织是项目的干系人,确定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以确保项目开发顺利。 3、编制《项目总体计划》: 《项目总体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项目描述,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等。 4、启动会: 项目组与用户共同召开的宣布项目实施正式开始的会议。会程安排如下: ?共同组建项目实施组织,实施组织的权利和职责;双方签署《项目实施协议》;?项目组介绍《项目总体计划》和《项目实施协议》,包括以下内容: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及计划的职责分配(包括用户的); ?项目实施中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和如何进行项目管理,项目的质量如何控制;?项目实施中用户的参与和领导的支持的重要作用; ?阶段验收、技术交接和项目结束后如何对用户提供后续服务。 (二)需求调研确认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软件公司的项目实施人员向用户调查用户对系统的需求,包括管理流程调研、功能需求调研、报表要求调研、查询需求调研等,实施人员调研完成后,会编写《需求调研分析手册》,并交付用户进行确认,待用户对《需求调研分析手册》上所提到的需求确认完毕后,项目实施人员将以此为依据进行软件功能的实现。如果用户又提出新的需求,实施人员将分析需求的难度及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程度来确定是否给予实现。 需求调研阶段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进行需求调研准备 2、编制《需求调研计划》

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任务和特点;懂得系统开发的原则、系统开发的方式、开发的策略、开发的组织工作与项目管理的内容;掌握结构化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的基本思想、开发过程和各自的优缺点;理解面向对象法和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基本内容 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1.系统开发的任务:系统开发的任务是根据企业管理的战略目标、规模、性质等具体情况,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系统发展的规律,为企业建立起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其中核心是设计出一套适合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系统。 2.系统开发的特点:复杂性、基于原系统、高于原系统、一把手工程、产品是无形的。 3.系统开发的基本原则:面向用户原则、系统性原则、符合软件工程规范的原则、逐步规范发展的原则。 4.系统开发的主要风险:投入超计划、系统性能比预期差、没获得预期收益,有的甚至导致完全失败。 二、系统开发方法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遵照用户至上的原则,从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提出建立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到系统完全建成的生命周期划分为5个阶段,这5个阶段是: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与评价。按照规定的步骤和任务要求,使用图表工具完成规定的文档,采用自顶向下整体分析和设计,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 优点: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严格区分工作区间、设计方法结构化、文件标准化和文献化。 缺点:开发周期长、繁琐,使用工具落后、不能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变化、不直观,用户最后才能看到真实模型。 2.原型法 原型法:是指系统开发人员在初步了解用户的基础上,借助功能强大的辅助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开发一个原型,并将其演示给用户,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意见和评价对这个原型进行修改,如此反复,逐步完善,直到用户完全满意为止。 原型法的类型:丢弃式原型法、演化式原型法、递增式原型法。 优点:减少开发时间,提高系统开发效率、改进用户与系统开发人员的信息交流方式、用户满意程度高、应变能力强。 缺点:开发工具要求高、对大型系统或复杂性高的系统不适用、管理水平要求高。 3.面向对象法 面向对象法:面向对象方法的技术把对象的属性(数据)和处理(方法)封装在一起,通过子类对父类的继承,使得软件便于维护和扩充,提高了软件的可复用性。 面向对象法的术语:对象、类、消息、继承、封装。 优点:以对象为基础,利用特定的软件工具直接完成对象客体的描述与软件结构之间的转换,解决了传统结构化开发方法中客观世界描述工具与软件结构不一致的问题,缩短了开发周期,解决了从分析和设计到软件模块多次转换的繁杂过程。 缺点:需要有一定的软件基础支持才可以应用,对大型的系统可能会造成系统结构不合

三种抽样

§2.1 随机抽样 §2.1.1 简单随机抽样 【课标定向】 学习目标 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 提示与建议 体会简单随机抽样的作用和实用价值,提高学习统计知识的兴趣.通过实际问题的抽样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互动探究】 自主探究 1.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从元素个数为N的总体中________地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如果每一次抽取时总体中的各个个体有相同的________被抽到,这种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2.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_________和________. 3.抽签法:先将总体的所有个体________,并把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号签可以用小球、卡片、纸条、竹块等制作),然后将这些号签放在同一个容器里,进行________,抽签时,每次从中抽出1个号签,连续抽取________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________的样本. 4.随机数表法:是由______________这10个数字组成的数表,并且表中的每一位置出现各个数字的________. 5.对在简单随机抽样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是() A.不同的 B.可能相同 C.相同的 D.以上都不对 剖例探法 ★讲解点一利用抽签法抽取样本 一般地,用抽签法从容量为N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的步骤为: ⑴给总体中的所有个体编号(号码可以从1到N); ⑵将1~N这N个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号签可以用小球、卡片、纸条等制作); ⑶将号签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中,搅拌均匀; ⑷从容器中每次抽取一个号签,并记录其编号,连续抽取n次; ⑸从总体中将与抽到的签的编号相一致的个 体取出作为样本. 例题1某大学为了支援西部教育事业,现从报名的18名志愿者中选取6人组成志愿小组,请用抽签法设计抽样方案. 【思维切入】可以按照抽签法的一般步骤设计.【解析】方案如下: 第一步,将18名志愿者编号,号码是1,2, (18) 第二步,将号码分别写在一张纸条上,揉成团,制成号签; 第三步,将得到的号签放入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并充分搅匀; 第四步,从袋子中依次抽取6个号签,并记录上面的编号; 第五步,所得号码对应的志愿者就是志愿小组的成员. 【规律技巧总结】设计方案时,须保证其满足简单随机抽样的四个特点. ★讲解点二利用随机数表法抽取样本 用抽签法抽取样本时,编号的过程有时可以省略(如用已有编号),但制签的过程就难以省去了,而且,制签也比较麻烦,简化制签过程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制作一个表,其中的每个数都是用随机方法产生的,这样的表称为随机数表,于是,我们只需按一定的规则到随机数表中选取号码就可以了,这种抽样方法叫随机数表法. 用随机数表法抽取样本的步骤: ⑴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编号(每个号码位数一致); ⑵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个数作为开始; ⑶从选定的数开始按一定的方向读下去,得到的数码若不在编号中,则跳过;若在编号中则取出,得到的数码若在前面已经取出,也跳过;如此进行下去,直到取满为止; ⑷根据选定的号码抽取样本. 例题2要从10架钢琴中抽取4架进行质量检验,写出用随机数表法抽样的过程. 【思维切入】本题考查随机数表法的抽样过程.

三种土壤样品消解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录 中文摘要 (2) 英文摘要 (3) 一、土壤污染 (5) (一)土壤污染概述 (5) (二)土壤污染的现状 (5) (三)土壤污染的危害 (5) (四)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 (6) 二、土壤消解 (7) (一)研究进展 (8) (二)消解原理 (8)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10) (四)电热板消解法 (10) (五)全自动消解法 (11) (六)微波消解法 (12) (七)元素测定阶段 (12) 三、综述 (13) 参考文献 (15)

摘要 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工业生产中矿山的开采冶炼、造纸、汽车尾气的排放,以及农业生产活动中含重金属污水灌溉农田、污泥的农业利用、肥料的土壤施用都给环境带来了污染。个别农药在其组成中含有Hg、As、Cu、Zn等金属。磷肥中含较多的重金属,使地球上的许多土壤被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元素不仅以单一元素污染土壤,同时多种重金属在土壤中共存时,它们之间还存在协同、拮抗作用,而且随着农药、化肥、污泥的大量施用,进一步加剧了土壤的复合污染。目前我国受Pb、Cu、Cd、As、Cr、Zn等重金对土壤污染和水污染的种类和数量随着工业的发展而越来越多,许多研究表明,重金属Cd2+可使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含量明显降低,Cd2+,Pb2+和Zn2+等重金属离子对高等植物叶绿体的光合电子传递也有抑制作用,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而且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酶活性有一定质量影响。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加重,己远远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因而,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保护有限的天然土壤资源,己成为突出的全球性问题。由于土壤类型种类的繁多,不同地区土壤差异很大,为了及时了解土壤中重金属的成分及含量,对土壤进行消解是测量土壤内重金属含量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采用电热板消解,全自动消解和微波消解三种方式,分别选用常用的酸体系对三种类型的土壤进行消解,重点对铜(Cu)、锌(Zn)、铅(Pb)、镉(Cd)、铬(Cr)5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土壤消解;电热板消解;全自动消解;微波消解

4.2软件开发管理办法

软件开发管理办法 修订记录 版本编号修订日期主要修订摘要 审核记录 审核人员属于部门审核日期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的开发管理流程,使各开发项目的管理进行标准化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详细规定软件开发程的各个阶段及每一阶段的任务、要求、交付文件,使整个软件开发过程阶段清晰、要求明确、任务具体,实现软件开发过程的标准化。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计算机的自主软件开发项目。适用对象:软件开发管理人员,软件开发人员,软件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软件开发管理人员职责: 第五条软件开发人员职责: 第六条软件维护人员职责: 第七条系统管理人员职责: 第三章软件开发环境管理 第八条软件建设环境根据项目不同的时期,需要搭建生产运行环境、系统测试环境、系统开发环境三种不同的软硬件网络环境,便于生产、开发、测试等工作的安全、顺畅的进行。 第九条生产环境为系统维护管理人间管理的范畴,是系统正式运行,提交给各业务科室的正式环境,包括系统运行的硬件、网络等设备和进行集群处理的软件系统。 第十条测试环境为测试人员提供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的运行环境,包括运行环境模拟、测试工具服务器、测试工具客户端。 第十一条开发环境为系统开发人员提供系统开发需要的软件硬件环境,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开发工具客户端。 第十二条生产环境、测试环境、开发环境都存在自己独立的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客户端。在开发环境完成内部测试后,提交发布版本到测试环境中,由专门的测试人

员进行集成测试和功能测试。并进行一定的压力性能测试。在测试环境通过的版本在发布到生产环境。 第十三条生产环境与测试环境、开发环境需要物理隔离,保障生产环境的安全。 第四章开发过程管理 第十四条项目开发流程根据软件工程的流程,分为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需求分析、总计设计、详细设计、代码开发、系统测试五个阶段。 第十五条可行性研究与计划 1实施要求 1.软件开发部分析人员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确认软件的市场需求 2.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可行性研究,写出可行性报告 3.评审和审批,决定项目取消或继续 4.若项目可行,制订初步的软件开发计划,建立项目日志 5.根据市场环境、公司软硬件情况预测十大风险因素 2交付文档 1.可行性研究报告* 2.初步的软件开发计划 3.十大风险列表* 4.软件项目日志* 第十六条需求分析 1实施要求 1.调查被开发软件的环境 2.软件开发提出的需求进行分析并给出详细的功能定义 3.做出简单的用户原型,与用户共同研究,直到用户满意 4.对可利用的资源(计算机硬件、软件、人力等)进行估计,制定项目进度计划(可 有相应的缓冲时间) 5.制定详细的软件开发计划 6.测试人员制订质量控制计划和测试计划 7.编写初步的用户手册 8.进行需求方案评审 2交付文档 1.软件需求说明书 2.更新后的软件开发计划 3.项目进度计划 4.计划

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 一、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电子电路设计最基本的原则应该使用最经济的资源实现最好的电路功能。具体如下: 1、整体性原则 在设计电子系统时,应当从整体出发,从分析电子电路整体内部各组成元件的关系以及电路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入手,去揭示与掌握电子系统整体性质,判断电子系统类型,明确所要设计的电子系统应具有哪些功能、相互信号与控制关系如何、参数指标在那个功能模块实现等,从而确定总体设计方案。 整体原则强调以综合为基础,在综合的控制与指导下,进行分析,并且对分析的结果进行恰当的综合。基本的要点是:(1)电子系统分析必须以综合为目的,以综合为前提。离开了综合的分析是盲目的,不全面的。(2)在以分析为主的过程中往往包含着小的综合。即在对电子系统各部分进行分别考察的过程中,往往也需要又电子局部的综合。(3)综合不许以分析为基础。只有对电子系统的分析了解打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进行综合。没有详尽以分析电子系统作基础,综合就是匆忙的、不坚定的,往往带有某种主管臆测的成分。 2、最优化原则 最优化原则是一个基本达到设计性能指标的电子系统而言的,由于元件自身或相互配合、功能模块的相互配合或耦合还存在一些缺陷,使电子系统对信号的传送、处理等方面不尽完美,需要在约束条件的限制下,从电路中每个待调整的原器件或功能模块入手,进行参数分析,分别计算每个优化指标,并根据有忽而

指标的要求,调整元器件或功能模块的参数,知道目标参数满足最优化目标值的要求,完成这个系统的最优化设计。 3、功能性原则 任何一个复杂的电子系统都可以逐步划分成不同层次的较小的电子子系统。仙子系统设计一般先将大电子系统分为若干个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部分,并将其作为独立电子系统更能模块;再全面分析各模块功能类型及功能要求,考虑如何实现这些技术功能,即采用那些电路来完成它;然后选用具体的实际电路,选择出合适的元器件,计算元器件参数并设计个单元电路。 4、可靠性与稳定性原则 电子电路是各种电气设备的心脏,它决定着电气设备的功能和用途,尤其是电气设备性能的可靠性更是由其电子电路的可靠性来决定的。电路形式及元器件选型等设计工作,设计方案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决定可靠性,在电子电路设计时应遵循如下原则:只要能满足系统的性能和功能指标就尽可能的简化电子电路结构;避免片面追求高性能指标和过多的功能;合理划分软硬件功能,贯彻以软代硬的原则,使软件和硬件相辅相成;尽可能用数字电路代替模拟电路。影响电子电路可靠性的因素很多,在发生的时间和程度上的随机性也很大,在设计时,对易遭受不可靠因素干扰的薄弱环节应主动地采取可靠性保障措施,使电子电路遭受不可靠因素干扰时能保持稳定。抗干扰技术和容错设计是变被动为主动的两个重要手段。 5、性能与价格比原则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产品必须具有较短的开发设计周期,以及出色的性能和可靠性。为了占领市场,提高竞争力,所设计的产品应当成本低、性能好、

土壤湿法消解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土壤湿法消解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1 前言 由于土壤结构的复杂性,要检测土壤的成分,特别是其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必须进行消解。目前常用的消解方法有湿法、干灰化法和微波消解三种。国家标准(GB/T17138~17141-1997)(下文简称国标方法)使用的方法是湿法消解,主要用于测定土壤中Cu、Pb、Zn、Cd、Ni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下面针对国标方法采用的湿法消解土壤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影响检测质量、操作安全等细节问题,提出个人的观点,希望和同行交流经验。 2 土壤成分与加酸的目的 土壤一般由无机物(已经风化成沙、淤泥、黏土的小颗粒岩石)、有机物(分解的植物、动物遗体和肥料统称为腐殖质)、水和空气组成。用于检测的土壤样品一般只含有无机和有机成分。国标采用的消解方法就是用各种酸在高温环境下破坏复杂的土壤结构,最后制成澄清、透明、适于仪器检测的水溶液。首先加“王水”(盐酸和硝酸按照3:1的比例配制)和氢氟酸破坏土壤的晶格结构,使嵌在其中的重金属元素析出。氢氟酸的作用主要是破坏氧化硅的晶格结构,发生化学反应:SiO2(s) + 4 HF(aq) →SiF4(g) + 2 H2O(l),反应生成的SiF4有毒,具有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然后加高氯酸,破坏土壤中的有机质成分,使原本富集于动植物体内后形成的土壤腐殖质中的重金属元素析出。 3 加酸的时间控制 国标方法中提到“用水湿润后加入10ml盐酸,于通风橱内的电热板上低温加热,使样品初步分解,当蒸发至约剩3ml时,取下稍冷,然后加入5ml硝酸、5ml氢氟酸、3ml高氯酸,加盖后于电热板上中温加热1h左右,然后开盖,继续加热除硅。用水冲洗坩埚盖和内壁,并加入1m l硝酸溶液温热溶解残渣。将溶液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冷却后定容,摇匀备测。” 有的技术文献提到用“王水”消解,即先用盐酸和硝酸按照比例配制“王水”,然后一次性加入;或者先加入盐酸,紧接着按照比例加入硝酸。笔者认为后一方法加酸时间控制消解效果更好。 国标方法中加入硝酸后,紧接着加入氢氟酸和高氯酸,笔者认为不妥。首先,三酸相继加入会发生反应:HNO3+HClO4---->NO2+(硝基正离子)+H2O+ClO4-,硝酸在高氯酸中得到质子而显示碱性,会降低硝酸消解的作用。其次,高氯酸与硝酸中含有的低价态氮氧化物反应,降低了高氯酸的消解效果。在实验中,我们经常会因为硝酸驱赶不尽而加入高氯酸,生成大量的棕黄色烟雾,即NO2气体。所以,加入高氯酸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在硝酸加入后消解约10~20分钟后,硝酸烟雾挥发殆尽。

软件开发实施方案

1软件开发实施方案 系统开发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组织,系统的开发过程按照需求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要求、系统编码、系统测试几个过程有序推进。下表所示系统开发流程图,采用原型及迭代方式开发,根据用户需求持续改进,直到最终用户确认满意。 1.1开发流程总述 如下图示流程定义了我公司内部的软件开发过程,以指导和规范软件项目中开发过程的定义和相应的实施。 该过程可划分为一系列子过程,包括:软件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验收、维护,每个子过程又由一系列任务和活动组成,如设计过程又可分为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但是在实际开发项目中,情况仍然会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我们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执行一个僵化的工作流程,我们的原则是在一个规范流程的指导和约束下,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实际要求,为每一个项目评估并制定真正能够最好的满足该项目要求的开发流程。

图 1.1-1 软件开发流程总图

在应用系统软件开发项目中,我们仍将遵循这一思想,这一点将在随后的项目开发实施计划部分有具体的体现,在这里和下面的相关章节中,我们仍将围绕着这个完整的开发流程来分析说明,以此来阐明我们对项目开发的完整过程管理思想和相关实践。下面我们对这个软件开发工作流程进行简要地分解说明。 1.2 软件需求分析 (1)概述 由于应用系统与众多相关应用软件需要进行交互,因此需要先对这些应用系统进行分别梳理,充分做好需求调研工作,编写经项目单位认可并评审通过的《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软件需求分析是按照项目定义的软件开发过程,根据系统分配给软件的需求(见《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软件质量特性规格说明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一步明确软件运行环境,明确对软件的功能、性能和数据要求,以及软件与硬件、软件与软件之间的接口要求等,并对软件需求进行验证和文档化,即完成对软件需求的分析与规格定义。 本元素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图示:软件需求分析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位置 (2)入口准则和出口准则 软件需求分析 结构设计 系统分配给软 件的需求

谈谈几种典型的抽样方法(案例)

谈谈几种典型的抽样方法(案例) 学院:经济学院 班级: 08经41 学号: 08084004 姓名:毛雪晨 日期: 2011年10月20日

摘要:本文以抽样方法为中心,主要阐述几种常见的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以及配额抽样,探讨了各种抽样方法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以及各自的优缺点等。 关键词:抽样调查,应用,缺点。

导语: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显然,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调查,但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因而,也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 抽样调查是建立在随机原则基础上,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概率估计原理,应用所的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例如,从某地区全部职工当中随机抽取部分职工,以家庭为单位按月调查取得有关收入、支出等方面的资料,并依据这些资料推断出全区职工的收支情况,这就是一种抽样调查。从调查方法上来看,它是属于一种非全面调查。但又与一般调查不同,它不只停留于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而且还要对资料进行分析,并据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从而提高统计的认识能力。因此,抽样调查的理论和方法在统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下面介绍一下常用的抽样方法: 一. 简单随机抽样 一般,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的具体作法有:直接抽选法,抽签法,随机数法。 直接抽选法例如某项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某市职工收入状况进行研究,该市有职工56,000名,抽取5,000名职工进行调查,他们的年平均收入为10,000元,据此推断全市职工年收入为8,000--12,000元之间。 抽签法又称“抓阄法”。它是先将调查总体的每个单位编号,然后采用随机的方法任意抽取号码,直到抽足样本。在这里选取一个案例说明,如要在10个人中选取3个人作为代表,先把总体中的10个个体编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3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3的样本。这就是抽签法,与直接抽样法类似。 另一个经常被采用的方法是随机数法,即利用随机数表、随机数骰子或计算

通用技术-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教案

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和基本原则;2.初步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系统设计。 情感目标:1.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2.渗透人性化设计理念; 教学重难点: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初步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习的难点是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基本步骤。 教学方法:探究式;任务型教学法;案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 我市希望小学要建一间简易教室,如果你就是一位系统设计师,你将怎样做?(阅读课本P95-P98) 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讨论交流: 1.从系统论的角度考虑如果建一间教室要考虑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最重要和紧迫的,哪些是属于改善和优化的环节? 2.教室平面设计的分析。教室的面积怎样预估? 怎样确定? 3.教室的保温设计。平房耗散热量的规律是什么?保温隔热的方法有哪些?从保温的角度对室体有哪些设计要求?从保温的角度对门窗有哪些设计要求? 4.如果在东北建教室还要考虑哪些问题? 小组展示,教师点评 【感悟提升】 在教室平面设计中 1.教室平面图的形状为什么采用长方形? 2.教室为什么选取坐北朝南的朝向? 3.为什么设计的窗户南面的宽、北面的窄? 4.门为什么安装在教室的一头? 5.教室平面图的长与宽应怎样确定?根据是什么? 6.如果考虑学生实际人数可能超出了原先估计的最大人数这一因素,你认为应怎样改动设计图纸?改动过程应该如何进行? 7.在教室保温设计中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起到保温和隔热作用?如果有,可在教材图3-15中作出标记。 8.除了保温之外,对于教室的其他性能,如采光、通风安全等,你还有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