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第一章 感觉和知觉
医学心理学重点:感觉与知觉

医学心理学重点:感觉与知觉
医学心理学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要求理解性记忆较高的内容,其中感觉与知觉是常考的知识点之一。
帮助大家梳理相关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而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各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就是说,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感觉,对同一事物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就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整体的认识,也就是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知觉。
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它来自于感觉,但已不同于感觉。
知觉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
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相同的,但对它的知觉就会有差别,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物体的知觉越完善,越全面。
知觉虽然已经达到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比只能认识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更高级了,但知觉来源于感觉,而且二者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现象,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所以感觉和知觉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例如,看到了一个物体的视觉就包含了颜色、形状,乃至对这一物体其他外部特征的认识,所以,现实生活中很难有单独存在的感觉。
总之,知觉的产生以头脑中的感觉信息为前提,并且同感觉同时进行。
但知觉却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总和。
因为在知觉中除了包
含感觉之外,还包含记忆、思维和言语活动等等。
知觉属于高于感觉的感性认识阶段。
但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
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
3普通心理学——感觉和知觉

第五节 时空知觉
–图形的组成:
• • • • • • • • 邻近性:其它条件相同,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相似性: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对称性: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共同命运:某些成分按共同方向运动或变化时容易组成图形。 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线条方向:根据不同的方向容易组成图形。 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的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第二节 视觉与听觉
–共鸣理论:
• 人物:赫尔姆霍茨 • 观点: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 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象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对 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的频率高,短纤维发 生共鸣;声音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基底膜的 振动引起听觉细胞的兴奋,因而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 • 评价:横纤维的长短与频率的高低之间并不对应。
知觉特性:
A:接近性 B:相似性 C:连续性
D:封闭
E:良好图形
第五节 时空知觉
–眼动与形状知觉
• 微动:一开始对感知事物形状没有作用,但对其后维 持物体形状知觉的稳定性是有作用的。 • 跳动:眼睛从一个注视点到另一个注视点的单个移动。 眼跳的模式受到观察任务的影响。
第五节 时空知觉
• 二、大小知觉
第三节 其它感觉
• 一、皮肤感觉
–肤觉概述
• 内涵: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各种各样的感觉,叫~。 • 种类: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
–触压觉
• 内涵: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叫~。 • 种类:触觉(皮肤轻微变形)、压觉(皮肤明显变形)
–温度觉
• 温度引起的感觉是由刺激温度与皮肤表面温度的关系决定的。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知觉依赖于感觉提供的信 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组 织和解释。
感觉和知觉在个体和环境 互动中相互依存,共同发 展。
04
CATALOGUE
感觉与知觉的应用
在教育中的应用
感觉与知觉在教育中的应用广泛,它们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感知特点 ,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 多种方式呈现知识,以适应不同学生的感知需求。
研究感知觉的神经机制,探索大脑如何处理感觉信息,揭示感知 觉的生理和心理过程。
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
研究感知觉的人工智能模拟,探索机器如何模拟人类的感知和认知 过程,实现机器感知和智能。
心理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
研究感知觉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探索感知觉如何影响人类的社 会行为和文化发展。
感觉与知觉的神经科学研究
颜色知觉
是指个体对不同波长光线的感 知,能够分辨出不同的颜色。
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
选择性
恒常性
组织性
知觉具有将感觉信息整合成有 意义整体的能力,即使某些部 分缺失或模糊,也能通过整体 来感知事物的完整形态。
在多种感觉信息中,人们会优 先选择某些信致的。
神经元编码机制
研究单个神经元如何编码感觉信 息,揭示神经元放电的规律和感 知觉的内在联系。
大脑皮层的功能区
划
研究大脑皮层不同区域在感知觉 过程中的作用,解析不同功能区 的神经元活动和相互联系。
跨感官整合
研究不同感官之间的信息整合机 制,揭示大脑如何将来自不同感 官的信息整合成完整的感知觉。
感觉与知觉的人工智能模拟
[整理版]环境心理学目录
![[整理版]环境心理学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7dce8c3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78.png)
目录绪言第一章感觉、知觉与认知第一节感觉一、感觉的特点二、感觉刺激的重要性三、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四、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第二节知觉与认知一、感觉与知觉的关系二、知觉定势三、习惯化——适应四、对变化的知觉五、认知第三节多种感觉与环境设计一、视觉研究的深化二、其他感觉与环境体验三、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第二章环境知觉的理论第一节格式塔知觉理论一、格式塔心理学简介二、基本观点三、格式塔的组织原则第二节生态知觉理论--一、基本观点二、生态知觉与情感反应三、生态知觉与环境设计四、生态知觉与道德约束第三节概率知觉理论--一、基本观点和理论模型二、概率性的世界三、概率知觉与个人经验四、概率知觉与环境问题第三章认知地图和评价地图.第一节认知地图研究概述一、认知地图的研究方法二、认知地图的组成要素三、认知地图的性质四、认知地图的特点五、认知地图的功能六、个人认知成图能力的发展七、易识别环境的特征第二节城市公共意象研究实例——武汉市的公共意象一、城市公共意象图二、问卷资料的归纳和讨论三、城市环境总体评价第三节风景区认知地图研究实例一、被试者个人背景二、公共意象和认知结构三、风景质量评价四、讨论和建议第四节校园认知地图研究实例一、研究对象概述二、比较:范围、结构、同一性和意象元素三、讨论:识别、使用和理解第五节校园评价地图一、新的H校园认知地图二、情感评价地图三、审美评价地图四、校园环境总体评价第四章环境一行为关系的理论第一节唤醒理论一、唤醒与情绪二、环境刺激与情感评价三、唤醒与绩效第二节环境应激一、应激反应二、应激物的种类三、适应环境应激的意义和代价第三节环境负荷、适应水平和行为约束一、环境负荷理论二、适应水平理论三、行为约束理论四、各种理论观点的综合第四节行为场景理论一、场所的环境特征二、行为场景的人员配备·三、场所的生命四、研究行为场景的现实意义第五章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第一节噪声一、噪声的定义二、影响噪声评价的因素三、噪声对行为的影响四、减少噪声危害的措施第二节拥挤一、高密度对人类的影响二、影响拥挤感的其他因素三、对拥挤的理论解释四、减少拥挤感的措施第三节空气污染一、空气污染的来源二、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三、对空气污染的知觉及其对行为的影响四、空气污染对绩效的影响第六章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第一节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一、个人空间二、人际距离三、人际空问定位第二节私密性一、私密性的定义二、私密性的功能三、私密性与环境设计第三节领域性一、领域性和领域二、领域的类型三、领域的功能第七章城市环境的认知第一节城市意象的后续研究一、城市意象研究范围的扩大二、研究方法的改进三、研究内容的深化第二节空间定向一、满足基本需要的导航系统二、定向系统的文化差异三、自然环境特征对定向系统的影响四、环境具体因素对空间定向的影响五、环境改变对空间定向的影响第三节认知距离一、认知距离的概念二、影响认知距离的环境因素三、影响认知距离的文化和群体因素第八章城市环境的体验第一节城市环境体验的原理和特点一、环境信息的特点二、对“复杂性”的偏爱三、城市环境体验的特点第二节显著差异与城市环境体验一、显著差异的含义二、从环境知觉理论看显著差异三、可利用和开发的元素第三节与城市环境体验有关的若干问题一、形成显著差异元素二、城市设计美学——审美情感反应的理论模型三、综合性模拟研究四、寻求易识别性和复杂性的平衡第九章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第一节外部空间活动研究综述一、早期国外的研究二、近年的外部空间研究三、分析城市外部空间活动的通常方法第二节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一、动作性行为习性二、体验性行为习性三、行为习性的差异第三节城市外部空间研究实例一、洪山广场二、红楼广场三、滨江公园四、四美塘公园五、讨论和建议第四节基于行为的外部空间设计建议一、加强外部空间的生气感二、兼顾私密性活动三、形成私密性一公共性层次四、合理满足人的行为习性五、预防和减少破坏行为第十章城市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第一节城市环境影响的理论假设一、超载假设二、城市环境应激三、行为约束和人员过剩四、城市多场所分析概述第二节城市环境影响的研究例证一、应激与应对行为二、亲和与亲社会行为三、犯罪、犯罪率与恐惧感四、绩效和健康五、城市环境的积极影响六、大城市与小城市的比较第三节基于行为的城市环境问题对策一、重视社会因素二、旧城更新:研究例证与设计建议三、城市区域安全防卫研究第十一章建筑学中的一般应用第一节基于行为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一、反映建筑与行为关系的理论二、“适用”的现代术语三、基于行为的建筑设计过程第二节环境一行为信息概述一、不同尺度的场所和场景二、使用者群体三、环境~行为现象第三节基于行为的“功能”研究一、功能研究的扩大二、功能研究的深入:外显功能与潜在功能三、功能研究的细化:特定功能与行为第十二章特定建筑环境与行为第一节建筑意象与室内认知距离一、建筑的意象二、使用者的建筑综合意象三、建筑室内的认知距离第二节室内空间定向一、建筑易识别性研究概述二、建筑平面拓扑复杂性的影响三、加强室内空间定向的建议第三节建筑体验概述一、知觉理论与建筑体验二、建筑体验的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三、室内空间的体验第四节特定建筑类型与行为一、居住场所二、老年人福利设施三、其他建筑类型结语:走向更朴实和更开明的环境一行为研究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普通心理学-感觉和知觉

知觉的过程和特点
- 形成知觉的步骤:感觉信息被加工和整合,从而形成有意义的知觉。 - 知觉的主观性和可变性:知觉受个体的经验、态度和期望的影响,因此可能因人而异。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 感觉对知觉的影响:感觉提供了知觉所需的初始信息和原始材料。 - 知觉对感觉的补充和解释:知觉帮助我们理解感觉,将其解释为有意义的经验。
感觉知觉的误解
- 感觉的易被误解性:感觉受到注意力、情绪和预期的影响,可能导致感觉的 错误理解。
- 知觉的主观偏见:个体的知觉可以受到个人偏好、文化背景和社会因素的影 响。
感觉和知觉的应用
- 感觉和知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觉和知觉帮助我们认知世界,做出决策, 与他人交流,以及适应环境变化。
普通心理学-感觉和知觉
感觉和知觉是了解我们周围世界的重要过程。感觉是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 刺激,而知觉是将这些刺激转化为有意义的经验。
感觉和知觉的定义
感觉是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的过程,而知觉是将这些感觉整合、 解释和赋予意义的过程。
感觉的过程和组成部分
- 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力、触觉、味觉和嗅觉。 - 感觉传递到大脑的路径:感觉信号经过感觉神经通路传递到大脑,进而被加 工和解释。
认知心理学感觉和知觉

补充资料:色彩功能 • 红色:刺激和兴奋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和增强血液循环。
但接触红色过多时,会产生焦虑和身心受压的情绪,使易于疲劳 者感到筋疲力尽。所以,在寝室或书房应避免使用过多的红色。 • 橙色:产生活力,诱发食欲,有助于钙的吸收,利于恢复和保持 健康。此色适用于娱乐室、厨房等处,对寝室、书房则不宜。 • 黄色:可刺激神经和消化系统,加强逻辑思维,但金黄色的装饰 却易造成不稳定和任意行为。所以在寝室与活动场所,最好避免 使用金黄色的家具摆设。 • 绿色:有益消化,促进身体平衡,并能起到镇静作用,对好动或 身心受压抑者有益。自然的绿色对晕厥、疲劳与消极情绪均有一 定的克服作用。 • 蓝色:能调节体内平衡,在寝室使用蓝色,可消除紧张情绪,有 助于减轻头痛、发热、晕厥失眠。蓝色的的环境使人感到幽雅宁 静。 • 紫色:对运动神经、淋巴系统和心脏系统有压抑作用,可维持体 内钾的平衡,有促进安静和爱情及关心他人的感觉。 • 靛蓝色:可调和肌肉,能影响视觉、听觉和嗅觉,可减轻身体对 疼痛的敏感作用。该色不适于装饰,但若用于布料,可使人产生 安全感。
彩色负后象是刺激色的补色。红色——蓝绿 色;黄色——蓝色
三、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的现象。
视觉的明度、颜色存在对比,味觉、嗅觉和皮肤觉 都存在感觉对比。
四、联觉 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道也
产生了感觉的现象。 例如:红、橙、黄色使人觉得温暖—“暖色”;
量的变化,而对200克的物体,要增加6克才能感觉到 重量的改变。 K=?
不同感觉的韦伯系数
• 视觉(亮度) • 动觉(重量) • 痛觉(皮肤灼痛) • 听觉(音调) • 触觉(皮肤压力) • 嗅觉(天然橡胶气味) • 味觉(盐咸味)
心理学-感觉知觉与注意

感受性高——阈限值低;感受性低——阈限 值高
.
12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到最小 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
13
差别阈限——感觉上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之 间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
14
1.无意注意
——实现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 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强度、对比关系 、新异性、运动变化
(2)人本身的状态:需要和兴趣、已有的 知识经验、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
.
46
2. 有意注意 ——又称随意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 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有意注意的原因:
内脏感觉:是指由内脏的活动作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 产生的感觉。
这些感受器把内脏的活动传入中枢,产生饥渴、饱胀、
窒息、疲劳、便意、恶心、疼痛和性等感觉。内脏感觉
性质不确定,缺乏准确的定. 位。
10
(三)感觉一般特性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觉适应 感觉对比 联觉
.
11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
24
.
25
达利的作品:《贩卖奴隶市场与伏尔泰头像》
.
26
看到一对情侣了吗?
.
27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 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
例如,在下图中,我们的知觉系统把 视野中的个别成分综合成一个有组织 的整体结构。
.
28
图形的组. 织原则
29
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 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 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 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 的意义。
感觉和知觉普通心理学ppt文档

3.3 知觉
(3)理解性
知觉理解性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知觉理解性是以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为 前提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 知识与经验是知觉理解的基础,正如黎柏的 研究所表明的那样,不同的人,由于知识与 经验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知觉理解程度 也会有所差异,从而导致对该事物的不同知 觉。
4.明度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是指当照明条件改变时,人知觉到 的物体的相对明度保持不变的知觉特征。
如将黑、白两匹布,一半置于亮处,一半置于 暗处,虽然每匹布的两半部分亮度存在差异, 但个体仍把它知觉为是一匹黑布或一匹白布, 而不会知觉为是两段明暗不同的布料。
5.颜色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是指个体对熟悉的物体,当其颜色 由于照明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时,颜色知觉不 因色光改变而趋于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征。
在视觉范围内,知觉恒常性的种类有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方向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和亮度恒 常性等。
1.大小恒常性
Ames room
2.形状恒常性
3.方向恒常性
遇到自己不熟悉的、复杂的环境,像进入了茂密树 林中时,就不容易识别出方向。
在看一些不熟悉国家的地图时,可能不清楚其所处 的地理位置。如下图是歌手脸部颠倒的照片。
在平面上,相对大的物体看起来近,而相对 小的物体看起来远。人们可以据此来判断物 体的距离或辩识立体物体。
3.1 从刺激到感知
亲自实践:台灯亮度调节实验 感觉是根据刺激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而
不是根据刺激的绝对水平 3.1.4 信号检测理论 感觉不是一种简单的有或无、是或非的体验 3.1.4感觉适应 3.1.5 感觉对比
3.2 各种感觉
3.2.1 视觉 (1)可见光谱 波长-色彩(强度-亮度) (2)视觉的生理基础 视网膜、视杆细胞、视锥细胞、视网膜盲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感觉与知觉的意义
1 感知觉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开端。
人只有通过感知觉,才能认识物质世界的颜色、
声音、气味、滋味等属性,同时,才能了解自身 的运动、姿势、饥饱、干渴、和内脏器官工作是 否正常等。 2 感知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没有感知觉提供外界事物的各种信息,不仅不能 维持正常的心理活动,而且还会导致心理活动的 紊乱。 3、感知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4 视觉后象:当刺激停止后,视觉并不立即消失,刺激 的痕迹在头脑中仍保留短暂的时间的现象。 正后象: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 负后象: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彩色多为负后象。 5、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 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 视敏度: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二)听觉 仅次于视觉。尤在分辨言语声音中,听觉的作用是独有 的。 1 适宜刺激:听觉的刺激物是声波,每秒振动16— 20000次范围内的声波,都是听觉的适宜刺激。 2 听觉的产生:听觉的器官是听分析器,包括耳朵、传 入神经、皮下中枢及皮层的颞叶区。
三 感觉的种类 通常,根据感受器的部位和刺激物的来源,将感
觉分为: 外部感觉:感受器位于体表,接受外部刺激,有 视、听、嗅、味、触。 内部感觉:感受器位于各组织深处和内部器官表 面,接受机体内部刺激。有运动、平衡、机体等 感觉。 (一)视觉 1 可见光谱:人最重要的感觉。视觉的刺激物是 电磁波。人眼的可见光谱只占所有光谱的1/72, 既380毫微米—760毫微米的波长。这就是视觉 的适宜刺激。
你有第六感觉吗?
很多人把除了视、听、嗅、味、触五个基本感觉
外的一种神秘的对未来的预感称作第六感觉。 在生理学家看来,第六感觉并没有那么神秘,甚 至还有第七、第八感觉。即机体觉、平衡觉和运 动觉。 机体觉:即内脏感觉,是机体内部进行的各种过 程引起内感受器受到刺激时而产生的感觉。没有 专门的感受器,而是有内脏组织壁上的“感觉末 梢”的神经元发出,传至丘脑和中枢。但一般不 象机体表面感觉那样清晰,而带有模糊的性质, 缺乏准确的定位。在正常的胜利条件下,被外感 受器的工作所掩蔽,只有在强烈或经常不断刺激 下,才有明显的感觉。
五 错觉
凡是与客观事物不相符合的知觉,就是错觉。错
觉是常见的、很普遍的心理现象。有的错觉是在 相同的条件下人人都会产生的。错觉以视错觉为 最多。 “醉者越百步之沟以为跬步之浍也” “暝暝而行者,见寝石以为伏虎,见植林以为耸 人也。” “从山下望木,十韧之木若箸。” 常见的错觉有:图形错觉
温度、痛觉的总称。感受器遍布于全身。是重要的认识 器官。“生理零度”:不能引起冷热感的温度。 触点多分布于手掌、指头、嘴唇等。 温觉有冷点和热点,冷点比热点多。 触、压、温觉到一定强度就是痛觉,有安全意义。 (四)味觉和嗅觉。 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味觉的感受器是 分布在舌面各种乳突内的味蕾。基本的味觉有酸、甜、 苦、咸。甜在舌尖,苦在舌根,酸在两侧,咸在舌前部, 其他味觉是这四种感觉加触觉、温度觉综合的结果。 嗅觉是由各种气味的物质微粒作用于鼻腔上部的嗅细胞 所引起的。人的嗅觉不及动物灵敏,但不可缺少。
听分析器(外耳、中耳、 内耳)—听神经—颞叶 中枢。 3 听觉的特性:我们 听到的声音有两种: 乐音:比较和谐而有规 律的声音,既周期性的 声波振动。 噪音:杂乱不规则的声 音,非周期性的声波振 动。一般在80分贝以 上。两者都有浓厚的情 绪色彩。
(三)皮肤觉:皮肤受到刺激而产生的感觉。是触、压、
3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相同点: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与感官的产物, 都是对事物的直接认知,同属于感性认识过程。 区别:感觉和知觉是不同的心理过程。首先,它们认知的 具体内容不同;其次,二者赖以产生的因素不同;再 次,知觉要比感觉复杂得多。 联系: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脱离个别属性的空间整体是不 存在的,感觉越丰富、正确,知觉就越精确、完善。 知觉并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各种感觉的有 机结合。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 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四 知觉的分类 知觉由多种感官联合活动而产生的,故有多种分
类法。 按起主导作用的感官: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 等。 按知觉反映事物的特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 运动知觉。 空间处理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 时间知觉处理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 运动知觉处理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等 按知觉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正确的知觉,错误 的知觉(错觉)
2 视觉的产生: 角膜 折光系统 房水 晶状体 眼睛 玻璃体 感光系统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不同波长的刺激转化为神 经冲动,经视神经传至大 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便产生 视觉。
眼球结构
3
视觉的性质:是一种颜色感觉。 非彩色 :白 、黑、灰 颜色 彩色:非彩色以外的所有颜色 不同波长的光波,作用于人的视网膜,便产生不同的颜 色感觉。如:700毫微米引起红色的感觉;620毫微米 引起橙色;570毫微米引起黄色;510毫微米引起绿色; 470毫微米引起兰色;420毫微米引起紫色的感觉。 当视觉分析器出现某种障碍,人脑便不能正确反映光 波的波长了。 色盲:色觉不健全(男8%,女0.03%)分全色盲(全 部看成灰色)和部分色盲(红绿色盲)。 色弱: 分辨力差,尤其对红、绿。
错觉的种类
1 2 3 4 5 6 7
图形错觉 形重错觉 大小错觉 方位错觉 时间错觉 运人有各种感觉,各种感觉的发生、发展具有一
些共同的规律。
一 感受性极其变化 感受性:人的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其大小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测定和表示。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 激量。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呈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