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专题
张爱玲PPT课件

•经典语录:
1.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 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
2.大考的早晨,那惨淡的心情大概只
有军队作战前的黎明可以比拟,像《斯
巴达克斯》里奴隶起义的叛军在晨雾中
遥望罗马大军摆阵,所有的战争片中最 恐怖的一幕,因为完全是等待。
-
10
•《倾城之恋》 •《小团圆》 •《红玫瑰与白玫瑰》
世。
-
3
•童年
• 张爱玲系出名门,但她的童年是黑暗
的,生母流浪欧洲,她和弟弟在父亲
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或许这是导致
张后来的作品充满悲观与势利的主要
原因。她笔下•童的年 女性是实实在在的:
自私、有城府,经得起时间考验。就
是这些符合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
了她文字里苍凉的味道,反复地提醒
着世人所有的文明终会消逝,只有人
性的弱点得以长存于人间。至于她本
人亦是斤斤计较的小女人:认为摸得
到、捉得住的物质远较抽象的理想重
要。
-
4
•
天才的成长
• 中学时期的张爱玲已被视为天才,并
且通过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试。后来战
乱逼使她放弃远赴伦敦的机会而选择
了香港大学。在那里她一直名列前茅,
无奈毕业前夕香港却沦陷了。关于她
的一切文件纪录尽数被烧毁。对于这
也就够了!” --贾平凹
张爱玲
风华是一指流砂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 上面爬满了虱子
-
1
简介
-
2
张爱玲,本名张煐。 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 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 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 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 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 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 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 张爱玲结识作家胡兰成与之交往。 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 年9月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
张爱玲的代表作有哪些

张爱玲的代表作有哪些张爱玲的代表作有哪些《张爱玲代表作》是1999年10月华夏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张爱玲。
该书主要收录了张爱玲的一些代表作品。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爱玲的代表作有哪些,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张爱玲外文名: Eileen Chang别名:张煐(父母取名)国籍:中国出生地:上海出生日期: 1920.09.30逝世日期: 1995.09.08毕业院校:香港大学(后因战争辍学)代表作品:《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小团圆》曾用笔名:梁京流派:海派作家原籍:河北丰润主要作品集: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丈夫:胡兰成、赖雅(美国)代表作:《半生缘》: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几个平凡的众生男女,把那一点点并不离奇的痴爱怨情,缠来绞去地在一张翻不出去的网里演了那么多年……《怨女》:张爱玲这部作品被誉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麻油西施”银娣在麻木、压抑的生活中,女人的变态心理被张爱玲描绘得入木三分。
《倾城之恋》:张爱玲的成名作与代表作。
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现实庸俗的男女,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红玫瑰与白玫瑰》:“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因为《红玫瑰与白玫瑰》,这句话成了脍炙人口的名言……《留情》:本书收录了张爱玲1945年以后创作的中短篇小说。
《情场如战场》:本书收录了张爱玲剧作《情场如战场》、《小儿女》、《魂归离恨天》等三种及小说增补。
《红楼梦魇》:本书是张爱玲十余年间对《红楼梦》的考据与研究。
《老照片:对照记》:搬家的次数太多,平时也就“丢三落四”的,一累了精神涣散,越是怕丢的东西越是要丢。
幸存的老照片就都收入全集内,借此保存。
张爱玲语录1、世上最凄绝的距离是两个人本来距离很远,互不相识,忽然有一天,他们相识,相爱,距离变得很近。
2、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
《张爱玲倾城之恋》课件

独特的第一人人公范柳原的视角展现故
事,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内心世界。
非线性叙事
02
作品采用倒叙、闪回等手法,打破线性叙事结构,增加故事的
层次感和悬念。
细腻的心理描写
03
张爱玲擅长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内心世界,使读者能更深入
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语言特色
华丽的文风
张爱玲的语言风格华丽而不失深 沉,她善于运用丰富的比喻、排 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具表现
力和感染力。
独特的方言运用
作品中融入了上海方言,既增加 了语言的趣味性,也反映了地域
文化的特色。
诗意的语言
张爱玲的语言充满诗意,她善于 将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相结合,
使作品更具文学美感。
象征手法
丰富的意象
文化研究
作品所反映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对于文化研究者来说 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深入探讨当时社会的文化和历史背 景。
心理学研究
作品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对于心理学研究者来说也有一定的 研究价值,可以深入探讨人类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06
相关文献与资料
研究著作
《张爱玲传》
本书详细介绍了张爱玲的生平经历, 包括她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文学 创作历程等,为研究《倾城之恋》提 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
故事情节
01
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相识
两人在一场舞会上相识,并对彼此产生了好感。
02
感情纠葛
两人开始了一段充满纠葛的爱情故事,期间经历了分离、重逢、家庭压
力等多种考验。
03
战争的影响
故事中穿插了战争的情节,对主人公的生活和感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终,在战争的背景下,白流苏和范柳原走到了一起,共同面对未来的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与影视改编PPT优秀课件

《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1
张爱玲评述
• 张爱玲(1920-1995)是世俗的,但世俗得如 此精致恐怕再无二人,张爱玲是才女无可 否认,但能够超脱于自我的才情的处世态 度恐怕也是少之又少,所以有人说张爱玲 是真正的矛盾体,她能够同时承受灿烂夺 目的喧嚣与极度陌生的孤寂。在这个极具 传奇性的女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世俗中挣 扎的世俗女性,简单却又深刻,普通却尽 显极致。
8
《不了情》(1947)
• 1947年正值抗战结束,中国电影重新起步之时, 当时的电影界有两大重要民营公司,分别是“昆 仑”与“文华”,“昆仑”公司主要拍摄一些主 流影片,反映了战后人民的生活状态,而“文华” 影业则拍摄一些非主流的影片,具有相当的文人 气质。张爱玲与电影的首次联姻便是由“文华” 旗下导演桑弧所执导的影片《不了情》,张爱玲 在此片中担任编剧一职。这部被称之为“中国版 的《简爱》”的影片一反当时的社会潮流,而是 很市民的关注着一名叫虞家茵普通女子的坚强选 择,非常具有自主精神。
《怨女》
• 改编自张爱玲同 名小说的《怨女》 中银娣这个人物 几乎是中国女性 最普遍的一种翻 版,年轻时的自 主与追求在岁月 的欺骗与磨炼中 被改造了,于是, 中国女性开始了 循环反复的一种 命运,悲惨的令 人叹惜,而所有 梦幻也只不过是 过眼的烟云。 15
《半生缘》
16
《半生缘》
• 张爱玲的这部小说又名《十八春》,讲述了一个 女人几乎毫无自由地被生活所操纵着羁绊着,当 终于有机会面前十八年前的恋人之时,事过境迁, 心已如死水。影片中同样表现出一个怨女的形象 曼桢,但更令人心惊的却是曼桢的姐姐曼露,如 果说曼桢是命运下的牺牲品,那么曼露则是那个 悲惨命运的守卫者。于是,《半生缘》中三个不 同程度的男权社会下怨女形象跃然银屏,心碎的 感觉恐怕是绝大多数中国女性都能体会得到的。
经典选读丨张爱玲:《太太万岁》题记

经典选读丨张爱玲:《太太万岁》题记导演: 桑弧编剧: 张爱玲主演: 韩非/蒋天流/张伐/石挥/路珊/上官云珠出品:文华影片公司上映日期: 1947-12-01片长: 107分钟《太太万岁》是关于一个普通人的太太。
上海的弄堂里,一幢房子里就可以有好几个她。
她的气息是我们最熟悉的,如同楼下人家炊烟的气味,淡淡的,午梦一般的,微微有一点窒息;从窗子里一阵阵地透进来,随即有炒菜下锅的沙沙的清而急的流水似的声音。
主妇自己大概并不动手做饭,但有时候娘姨忙不过来,她也会坐在客堂里的圆匾面前摘菜或剥辣椒。
翠绿的灯笼椒,一切两半,成为耳朵的式样,然后掏出每一瓣里面的籽与丝丝缕缕的棉花,耐心地,仿佛在给无数的小孩挖耳朵。
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然而她还得是一个安于寂寞的人。
没有可交谈的人,而她也不见得有什么好朋友。
她的顾忌太多了,对人难得有一句真心话。
不大出去,但是出去的时候也很像样;穿上“雨衣肩胛”的春大衣,手挽玻璃皮包,粉白脂红地笑着,替丈夫吹嘘,替娘家撑场面,替不及格的小孩子遮盖……她的生活情形有一种不幸的趋势,使人变成狭窄,小气,庸俗,以致于社会上一般人提起“太太”两个字往往都带着点嘲笑的意味。
现代中国对于太太们似乎没有多少期望,除贞操外也很少要求。
而有许多不称职的太太也就安然度过一生。
那些尽责的太太呢,如同这出戏里的陈思珍,在一个半大不小的家庭里周旋着,处处委屈自己,顾全大局,虽然也煞费苦心,但和旧时代的贤妻良母那种惨酷的牺牲精神比较起来,就成了小巫见大巫了。
陈思珍毕竟不是《列女传》上的人物。
她比她们少一些圣贤气,英雄气,因此看上去要平易近人得多。
然而实在是更不近人情的。
没有环境的压力,凭什么她要这样克己呢?这种心理似乎很费解。
如果她有任何伟大之点,我想这伟大倒在于她的行为都是自动的,我们不能把她算作一个制度下的牺牲者。
中国女人向来是一结婚立刻由少女变为中年人,跳掉了少妇这一阶段。
陈思珍就已经有中年人的气质了。
张爱玲的生平与创作历程中国知名作家个人生平介绍课件

3.1.1 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张爱玲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张爱玲的作品不仅在文学界,也 在电影、电视剧、戏剧等领域产 生了广泛的影响。她的作品被多 次改编为影视作品,并受到了观 众的热烈欢迎。例如,《红玫瑰 与白玫瑰》、《倾城之恋》等作 品被改编成电影后,成为了经典 的电影作品,深受观众喜爱。
1.2.1 早期作品及其风格
张爱玲
早期作品
独特风格
早期作品风 格独特
诗意和悲剧 色彩
女性内心 世界
相互影响 协同发展
张爱玲
早期作品
早期作品反映时 代背景
社会背景
时代特征
战争影响
1.2.2 中晚期作品及其风格转 变
张爱玲中晚期作品情感色彩明显变化 张爱玲中晚期作品情感色彩发生了明显变化。早期作品以悲情为主,而晚期作品则 更注重表现亲情、友情等情感。如《十八春》中,主人公面对家庭变故,依然坚定 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和亲情,情感表现真实而动人。 张爱玲中晚期作品创作风格多样 张爱玲中晚期作品的创作风格更加多样化。早期作品多以新文艺腔为主,而晚期作 品则融合了更多的现代主义元素,语言更加独特。如《小团圆》中,运用意识流、 内心独白等现代主义手法,展现出现代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思想。 张爱玲中晚期作品关注社会现实 张爱玲中晚期作品更加关注社会现实。早期作品主要关注个人命运和情感,而晚期 作品则更深入地剖析社会现象和问题。如《倾城之恋》中,通过对香港沦陷这一历 史事件的描绘,展现出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张爱玲中晚期作品自我认知增强 张爱玲中晚期作品的自我认知明显增强。早期作品还处于模仿阶段,而晚期作品则 更注重表现自我和个性。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通过对两位女性命运的对比, 表达出对自我认知和女性地位的思考。
女性文学第四讲张爱玲研究

女性文学第四讲张爱玲研究张爱玲(1920年6月30日-1995年9月8日),中国著名女性作家、翻译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现代诗人”。
张爱玲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她在上海读书期间,就展露出了非凡的文学才华。
在她的作品中,她善于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来展现女性内心的情感和挣扎,以及男女关系中的复杂和深刻的心理活动。
张爱玲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优美、典雅,富有音乐感和诗意。
她的小说主要以女性为主角,描绘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所遭遇的种种困境和挫折。
她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以及女性对于家庭、爱情和自我价值的思考和追求。
她的作品普遍被认为是对传统女性角色的颠覆和重新诠释,是对性别观念的冷静思考和深刻揭示。
张爱玲的作品多以中产阶级的生活为背景,描写了上海的都市生活和文化氛围。
她善于通过刻画人物的思想和情感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在世界。
她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短小精悍的叙述闻名于世,给读者以深刻和犀利的感受。
张爱玲的作品受到了许多国内外文学家的高度评价和研究。
她被誉为中国女性文学的先驱和代表,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广泛传播,也被翻译成多种外语在国际上出版发行。
她的作品探讨了女性角色在传统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对于当代女性的解放和意识形态转变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总之,张爱玲是中国女性文学的重要代表,她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笔触,刻画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男女关系中的复杂纠葛。
她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短小精悍的叙述闻名,表达了对生活和爱情的思考和追求。
她的作品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女性解放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张爱玲》专题介绍ppt课件

祖父张佩纶
张爱玲的祖父张 佩纶。据说张家的人 对他大多无好感,爱 玲的姑姑、母亲都不 喜爱他,说他相貌与 美丽的祖母不般配。
母亲黄逸梵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 梵。她是个西洋化 的美人,头发不太 黑,肤色不白。张 爱玲喜爱母亲身上 的西式生活的气氛 和情调,对母亲的 依恋倒在其次。
老了的胡兰成
胡兰成晚年回忆起 与张爱玲在一起的 无数美好时光,引 用了李商隐的两句 诗,表达了他的无 限后悔与感伤:星 沉海底当窗见,雨 过河源隔座看。
童年的张爱玲
童年虽然不幸,总 也还有快乐的时光。 这样的笑容,我们 此后再难在张爱玲 脸上见到。
同学时代的张爱玲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 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 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 存的目标。然而, 当童 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 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 的梦之外一无所有—— 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 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 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 原谅我。
去国时的张爱玲
中国人喜爱法律,也喜爱违法。 所谓违法,倒不一定是杀人越 货,而是小小的越轨举动,妙 在无目的。路旁竖着“靠右走 〞的木牌,偏要走到左边去。 《纺棉花》的犯规就是一 本这
种精神,它并不是关于平剧的 基本制度的抵抗,只是把人所 共仰的金科玉律佻地轻轻推搡 一下——这一类的反对其实即 是承认。
波士顿留影
1968年48岁时摄于波士顿 生活的艺术,有一部分我不是不 能领会。我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 听苏格兰兵吹b agpibe,享受 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 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 出 手摘树巅的绿叶。在没有人与人交接 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 我一天不能克服 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死生契阔,与子成悦;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 一首悲伤的诗,然而它的 人生态度又是何等肯定。 我不喜爱壮烈。我是喜爱 悲壮,更喜爱苍凉壮烈只 是力,没有美,似乎缺少 人性。悲伤则如大红大绿 的配色,是一种激烈的对 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却是一个纨绔子 弟。带着没落贵族的遗少气息,依靠 父亲遗产,过着那种放浪而腐败的生 活。摆贵族的架子,游手好闲,吸大 烟,逛妓院,朝花惹草。张爱玲的母 亲却是一个思想开放的时髦女性。学 钢琴,外语,裁服装,她自然不满丈 夫的做派,也不关心家事。所以两个 人矛盾很深。最后终于离婚。去了法 国。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2、婚姻爱情传奇 胡兰成、赖雅。在张爱玲成名之时,有一段传奇式的 爱情经历。这就是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这种爱情生活 也足以反映张爱玲的性格。胡兰成是当时汪精卫政府宣传 部副部长,《中华日报》总主笔。比张爱玲大 15 岁。他是 个多情才子,风流倜傥,颇有文才,被张爱玲看作是知音。 两个人谈诗论文,情谊绵绵。张爱玲用 ‚欲仙欲死‛ 四个 字来形容她们之间的爱情。爱得天翻地覆,死去活来。就 象言情小说中的那种才子佳人的爱情。期间,胡兰成是有 妇之夫,还和武汉的一个不到 20 岁的女孩相恋,但是,张 爱玲似乎并不在乎这些。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在与胡兰成分手的时候,张爱 玲说: ‚我将只是萎谢了。‛ 此后张爱玲作品数量减少,再 没有最初的那种汪洋恣肆的才 华了。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1952年张爱玲去香港,供职于美国新闻署的香港办事 机构。此后,张爱玲的名字在大陆文坛消失。60年代 以后,在台湾和其他华人文化圈中,张爱玲却影响日 益扩大,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张爱玲的读者。 初到香港,张爱玲奉命写了两部反共小说。《秧歌》 《赤地之恋》等。这两部作品张爱玲自己也不看好, 但也有人评价比较高。认为《秧歌》仍然是优秀作品。 1955年张爱玲移居美国。1956年张爱玲与赖雅结婚, 而赖雅却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一个戏剧家,1967年 赖雅去世。张爱玲对于他并没有爱情,只有感激。他 对于张爱玲融入美国社会有帮助,但是他的疾病也给 张爱玲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赖雅去世后,张爱玲过着大隐隐于市的孤寂生活。直 到1995年去世。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对于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悲剧,世人多谴 责胡兰成,为张爱玲惋惜。其实,这种爱情, 不宜用简单的道德尺度去衡量。胡兰成是汉 奸,只是政治问题,与爱情没有必然关系。 爱情是个人感情问题。晚清遗少的家庭使她 没有什么家国意识,她不在乎政治,而只在 乎人间情感,她缺乏爱,胡兰成似乎能给予 她爱,何况又是才子,是“知音”,这种才 子佳人式的情感大概也符合张爱玲的“审美 习惯”。胡兰成的那种情调和性格,是张爱 玲熟悉的、易于接受的。但是也预示着某种 没有结局的结局。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在中学的校刊上, 曾经发表散文、书 评,还有小说。小 说《牛》,《霸王 别姬》,这两篇作 品又完全是五四新 文学风格。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霸王别姬》现在看起来也是非常优秀的作品。根本 不象中学生作文。它的心理深度和女性意识,即使是 现在的那些畅销的美女作家也未必达到。作品不长, 写虞姬与项羽最后的诀别。在项羽被围困垓(音该) 下的时候,虞姬不想和项羽一起突围,拔剑自刎。关 键是虞姬在自刎前的心理活动,被张爱玲写得非常深 刻。既有她对项羽的爱恋,又有她做为一个女性自我 生命价值的反思和觉醒。她从来的都是爱着项羽的, 她不想和项羽一起突围,也是为项羽着想,不想给项 羽填累赘,让项羽无牵无挂的突围。但是,同时回首 自己与项羽的这种爱情生活时候,又感到一个女人的 巨大悲哀,她没有自我,总是依附于项羽,一切都为 着项羽,即使将来项羽成为皇帝,她的命运又会怎样 呢?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 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 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退色的时 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 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
黄翼升祖籍湖南,是正牌的湘军将领,曾与李鸿章一道在曾国藩麾 下效过力,而且,据说论起来,黄素琼还是李鸿章的远房外孙女。这 样,两家的联姻便是“亲上加亲”。黄素琼嫁过来,显是媒妁之言、 寡母包办,她本人并不情愿。 这位黄军门家的千金,就是张爱玲的母亲。 她后来成了张家族属里的一个异数。 这是一位很有个性的女子,气质上很有乃祖之风,“总是说湖南 人最勇敢”。她后来对自己命运的大胆选择,证明了这一点。 黄素琼虽然出生在大宅门,没上过新学校,还缠过脚,不过却受 到了较彻底的新文化熏陶。林译小说、五四风潮这些新事物,将她塑 造成了民国之初很时尚的“新女性”。 她拒绝陈腐,渴慕新潮,崇尚女子独立,不甘心依附于男人。张 爱玲在晚年谈到母亲时,说母亲是“踏着这双三寸金莲横跨两个时代” (《对照记》)。 由于黄素琼没上过学,所以反而是个“学校迷”,而上学的事, “在她纯是梦想和羡慕别人”。不过人生总有出人意料处,这个勇敢 者后来不仅圆了上学梦,1948年的时候还在马来亚侨校教过半年书, 算是大大过了一把“学校瘾”。 在上个世纪初民智开启的大波澜中,产生了她这样的独立的、自 由的同时也是自私的时髦女性。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我的天才梦》 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细节往往是和美畅快,引人入胜的,而主题永远悲观。一切对于人生 的笼统观察都指向虚无。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笑;哭,你便独自哭。——《花凋》
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语言,随身带着一种袖珍戏剧。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张爱玲的父亲,就是转型期典型的豪门二代。而张爱玲,则是那些 面容苍白的老宅孩子们之一。 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1896—1953),别号廷重。从廷重的生卒 年份来看,他恰是跨越了中国近现代巨变的一个人。时代在上演轰轰 烈烈的正剧,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个福音,而对旧官宦家族遗孑的张 廷重来说,却不折不扣是一场个人悲剧。 李菊耦在清末的十几年间,经历家国之变,心理上有一个强烈的反 激。昔日娘家的尊崇,夫婿的未展之志,都化为她望子成龙的心切。 这位通晓诗书的母亲,教子甚严,背不出书就打。但常规的仕途, 到此时已走不通了,清政府迫于舆论压力,于1905年废除了科举,张 廷重为做八股而学的一肚子学问,完全成了无用。 他的一生也就如失舵之舟,再也没能找到方向。 父亲张廷重种种不合时宜的举止,张爱玲在幼时便有很深印象— —那是一个神态沉郁的夫子,终日绕室吟哦,背诵如流,滔滔不绝, 一气到底,末了拖起长腔一唱三叹,算是作结。然后沉默踱步,走了 没两丈远,又起头吟诵另一篇。听不出那是古文、八股范文、还是奏 折,总之从不重复。 末世人物有他们割舍不了的精神寄托,但是就连小爱玲听着也觉 心酸,因为毫无用处。 他只能当遗少。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对人情世故的通达,使其产生了宽 容与悲悯——偶尔头顶出现一圈佛光。
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 不那么痛快。——《传奇再版序》 回忆总是让人惆怅,而美好的过去只会 让人感到一切都已完了,过去的烦恼只 会让人烦恼。——《倾城之恋》 这是一个热情的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 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 什么东西在。——《小团圆前言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总之,虞姬感到,她生命的唯一 的价值,就是反射项羽身上的光 辉。虞姬在自己的生命的最后深 刻,萌生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在这样一个古老的故事,容入了 非常现代的女性觉醒的内涵,思 想非常深刻。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1939 年,张爱玲以远东考区第一名的成 绩考入英国伦敦大学,但是,因为欧洲 地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改入香港 大学。 1940 年张爱玲发表散文《我的天 才梦》, 文章开头几句就可以反映张爱 玲的性格: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李鸿章
张佩纶 李菊耦
张志沂黄素琼 张爱玲 张茂渊
繁花凋落的家族,实际上是很可悲的。尽管物质生活上还有前 朝的富丽繁缛,却总像蒙了灰的铜饰,窗外的阳光再怎么照进来, 也反射不出一点有生机的光芒来。 从政治上退出主流地位,就意味着永久地走入灰色地带。 在民国初年,有成千上万这样的家庭,如百足之虫,死而不 僵。出身无用了,失却了上进之阶,家族的二代后裔靠祖产虽还 能锦衣玉食,但却是坐吃山空。 在角落里,他们或醉生梦死,或牢骚满腹,或惊恐不安。 很少有人能绝然奋起。 席卷中国的种种新潮流,在老屋子里看去,都是玻璃窗外的 风景——缤纷多彩那都是别人的。 最可怜是大宅门内第三代的孩子们,从小就看得见外面明丽 的天地,却冲不出、飞不走。 ——血缘的线,身世的索,牵住了他们。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3、文学传奇 才女的才华及其怪癖;
作为一种文学现象的传奇:几次大热大冷、祖师奶奶;
作家文学创作自身的传奇特质。 张爱玲很有才华,三岁背唐诗,7岁就开始写小说。十几岁读 《红楼梦》、《西游记》。小学就写三角恋爱小说,在同学中 以手抄本的方式流传。中学时候,就跃跃欲试进行正规的创作。 这个时候,她已经初步显露了她的文学个性。比如,她喜欢当 时的通俗小说,喜欢言情小说鸳鸯蝴蝶派的作品,喜欢张恨水 小说。她还尝试着创作了鸳鸯蝴蝶风格的小说《摩登红楼梦》, 作品一共五回,写秦钟儿与智能儿坐火车私奔杭州,自由恋爱 结婚,但是经济困难,非常悲伤,后来贾母带着宝玉等人到西 湖看水上运动会,吃冰淇淋。令人吃惊的是,小说的语言酷似 《红楼梦》,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二、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蕴
(1)虚无的末世情绪
(2)世俗欲望的挣扎 (3)人伦情感的消解 三、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张爱玲的小说集 叫《传奇》,而张 爱玲的人生经历, 爱情选择以及死亡 方式,都带有一定 的传奇色彩。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1、家世传奇: 张爱玲( 1921-1995 ) 1921 年,出生在一 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她是李鸿章的外曾 孙女。他的祖父张佩伦是进士,曾任督 察院左副部御史。在中法战争中,由于 马尾战事贻误战机,被革职充军。放归 以后,任李鸿章的幕僚。并与李鸿章的 女儿结婚。后因与李鸿章政见不合,告 老还乡,与少夫人吟诗对句,过着官场 失意的隐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