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试验方法

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试验方法
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试验方法

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试验方法(GB/T14229-93)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渐开线圆柱齿轮接触疲劳强度的试验方法,以确定齿轮接触承载能力所需的基础数据。

本标准适用于钢、铸铁制造的渐开线圆柱齿轮由齿面点蚀损伤而失效的试验。其它金属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试验可参照使用。

4试验方法

确定齿轮接触疲劳强度应在齿轮试验机上进行试验齿轮的负荷运转试验。当齿面出现接触疲劳失效或齿面应力循环次数达到规定的循环基数N。而未失效时(以下简称“越出”),试验终止并获得齿面在试验应力下的一个寿命数据。当试验齿轮及试验过程均无异常时,通常将该数据称为“试验点”。根据不同的试验目的,选择小列不同的试验点的组合,经试验数据的统计处理,确定试验齿轮的接触疲劳特性曲线及接触疲劳极限应力。

4.1常规成组法

常规成组法用于测定试验齿轮的可靠度-应力-寿命曲线(即R-S-N曲线),求出试验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应力。

试验时取4~5个应力级,每个应力级不少于5个试验点(不包括越出点)。最高应力有中的各试验点的齿面应力循环次数不少于1×106。最高应力级与次高应力级的应力间隔为总试验应力范围的40%~50%,随着应力的降低,应力间隔逐渐减少。最低应力级至少有一个试验点越出。

4.2少试验点组合法

少试验点组合法通常用于测定S-N曲线或仅测定极限应力。

试验时试验点总数为7~16个。测定S-N曲线时,应力级为4~10个,每个应力级取1~4个试验点。

测定极限应力时可采用升降法。

采用正交法进行对比试验时,每个对比因素至少有3个试验点。

5试验条件及试验齿轮

5.1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试验按下述规定的试验条件和试验齿轮进行(对比试验的研究对象除外),上此可确定试验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应力σHlim。

5.1.1试验条件

5.1.1.1试验机

试验应使用功率流封闭式结构的齿轮试验机,试验机的性能校核见表A(补充件)。试验机的中心距一般为90~150mm,试验齿轮线速度为8~16m/s。试验机的精度应不低于试验齿轮所要求的精度,试验机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a.齿轮断齿时自动停机;

b.有保证齿轮良好润滑的循环喷油润滑系统;

c.有润滑油油墨度控制装置,回油温度控制在60℃以下;

d.有循环次数记录装置,其记录误差不大于±0.1%。

5.1.1.2润滑油

按ZB J17 003进行润滑油的选择的保养。一般情况下试验机连续运转三个月应进行润滑油的取样检查。

5.1.2试验齿轮

试验齿轮模数的选择应保证在试验中不出现弯曲疲劳断齿,通常取m=3~8mm。螺旋角β=0°,齿数比u=1.2~1.5(小齿轮为主动轮),试验齿轮副材料相同,工作齿宽b>0.05a(中心距,mm),表面粗糙度RZ=2~5μm,精度为GB10095的4~6级,基本齿廓应符合GB1356的规定。

试验齿轮的材料、热处理及加工检测见附录B(补充件)。

5.2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试验也可在试验条件和试验齿轮参数与产品齿轮工况和参数一致或相近的条件下进行。

6接触疲劳失效判据

6.1失效判别方法

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试验是以齿面点蚀损伤程度作为接触疲劳失效的判据。判别方法有以下两种:

a.单齿点蚀面积率

RS=AS/ASW (1)

式中:RS——单齿点蚀面积率,%;

AS——试验齿轮单个齿面上点蚀面积之和,mm2;

ASW——试验齿轮单个齿面的工作表面积,mm2。

b.齿轮副点蚀面积率

RT=A1T/A1TW+A2T/A2TW (2)

式中:RT——齿轮副点蚀面积率,%;

A1T——试验齿轮副主动轮全部点蚀面积之和,mm2;

A2T——试验齿轮副被动轮全部点蚀面积之和,mm2;

A1TW——试验齿轮副主动轮各齿工作表面积之和,mm2;

A2TW——试验齿轮副被动轮各齿工作表面积之和,mm2.

6.2失效判别准则

6.2.1非表面硬化齿轮,点蚀一般总是在所有齿面上出现。当试验齿轮副的硬度相等或相近时,它们的点蚀损伤极限为:

RT=2% (3)

当试验齿轮齿轮副点蚀面积率达到式(3)的点蚀损伤极限时,即判定该齿面失效。

6.2.2表面硬化齿轮,包括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火焰或感应淬火的齿轮,点蚀一般在少数齿上出现。它们的点蚀损伤极限为:

RS=4% (4)

RT=0.5% (5)

当试验齿轮点蚀面积率达到式(4)或式(5)的点蚀损伤极限时,即判定该齿面失效。

6.2.3非表面硬化的试验齿轮循环基数N0=5×107。表面硬化的试验齿轮循环基数N0≥5×107。当齿面应力循环次数达到循环基数N0,而齿面点蚀损伤速度未达到点蚀损伤极限时,试验停止,判定该试验点越出。

齿轮疲劳点蚀的特征及案例分析

齿轮疲劳点蚀的特征及相应案例分析 1 疲劳点蚀的定义及特征 点蚀又称接触疲劳磨损,是润滑良好的闭式传动的常见失效形式之一。齿轮在啮合过程中,相互接触的齿面受到周期性变化的接触应力的作用。若齿面接触应力超出材料的接触疲劳极限时,在载荷的多次重复作用下,齿面会产生细微的疲劳裂纹;封闭在裂纹中的润滑油的挤压作用使裂纹扩大,最后导致表层小片状剥落而形成麻点,这种疲劳磨损现象,齿轮传动中称为点蚀。节线靠近齿根的部位最先产生点蚀。润滑油的粘度对点蚀的扩展影响很大,点蚀将影响传动的平稳性并产生冲击、振动和噪音,引起传动失效。 点蚀又分为收敛性点蚀和扩展性点蚀。收敛性点蚀指新齿轮在短期工作后出现点蚀痕迹,继续工作后不再发展或反而消失的点蚀现象。收敛性点蚀只发生在软齿面上,一般对齿轮工作影响不大。扩展性点蚀指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而继续扩展的点蚀现象,常在软齿面轮齿经跑合后,接触应力高于接触疲劳极限时发生。硬齿面齿轮由于材料的脆性,凹坑边缘不易被碾平,而是继续碎裂成为大凹坑,所以只发生扩展性点蚀。严重的扩展性点蚀能使齿轮在很短的时间内报废[1]。 2 疲劳点蚀的实例 某重型车辆侧减速器主动齿轮发生了早期失效,失效齿轮与行星转向机相连,将全车动力传递到行动部分,是全车受载最大的齿轮,始终在大载荷、高转速、多冲击的复杂苛刻环境下工作。齿设计上采用整编为齿轮,传动比为5.9,润滑方式为油池飞溅润滑。实效齿轮材料为18Cr2Ni4W A钢。采用渗碳+淬火+低温回火热处理工艺。 失效齿轮发生严重的接触疲劳失效,使用寿命未达到规定时间。采用断口分析、金相分析、硬度测试及有限元接触应力分析等方法对齿轮进行失效分析,查找该齿轮实效的原因(由于篇幅有限以及结合自身知识面,仅列举出端口分析和金相分析两项结果)。 2.1 断口分析 通过对失效齿轮宏观观察发现.在啮合受力齿面的节线附近靠近齿根一侧,沿齿宽方向分布许多

机械设计习题齿轮

一、选择题 1、一般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_C_。 A、齿面胶合 B、齿面疲劳点蚀 C、齿面磨损或轮齿疲劳折断 D、轮齿塑性变形 2、高速重载齿轮传动,当润滑不良时,最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是_A_。 A、齿面胶合 B、齿面疲劳点蚀 C、齿面磨损 D、轮齿疲劳折断 3、45号钢齿轮,经调质处理后其硬度值约为_B_。 A、HRC=45~50 B、HBS=220~270 C、HBS=160~180 D、HBS=320~350 4、齿面硬度为56~62HRC的合金钢齿轮的加工工艺过程为_C_。 A、齿坏加工、淬火、磨齿、滚齿 B、齿坏加工、淬火、滚齿、磨齿 C、齿坏加工、滚齿、渗碳淬火、磨齿 D、齿坏加工、滚齿、磨齿、淬火 5、齿轮采用渗碳淬火的热处理方法,则齿轮材料只可能是_D_。 A、45号钢 B、ZG340~640 C、20Cr D、20CrMnTi 6、齿轮传动中齿面的非扩展性点蚀一般出现在_A_。 A、跑合阶段 B、稳定性磨损阶段 C、剧烈磨损阶段 D、齿面磨料磨损阶段 7、对于开式齿轮传动,在工程设计中,一般_D_。 A、按接触强度设计齿轮尺寸,再校核弯曲强度 B、按弯曲强度设计齿轮尺寸,再校核接触强度 C、只需按接触强度设计 D、只需按弯曲强度设计 8、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已知z1=18,a2=72,则这对齿轮的弯曲应力_A_。 A、sF1>sF2 B、sF1

齿轮接触强度与弯曲强度

1. 齿轮接触强度计算 1.1齿轮接触的计算应力 βανεννπσK K K K u u bd F Z Z Z MPa E E R L F H A t E H red H 1)(11112 2 2121±?=-+-= 式中: A K —工况系数; νK —动载系数; αH K —接触强度的端面载荷分配系数; βK —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H Z —节点域系数; E Z —弹性系数; εZ 一重合度系数; 1.1.1 工况系数A K 由于齿轮的载荷特性为工作稳定状况下,故取工况系数为A K =1.0. 1.1.2 动载系数νK 由于 =15.96m/s 齿轮重合度 再根据《机械设计手册》图8-32与8.33得;

)=1.48-0.44(1.48-1.22)=1.36 1.1.3 端面载荷分配系数αH K 查表8-120得 21εαZ C K H H ? = 其中H C 查图8-34为0.865. 1.1.4 齿向载荷分布系数βK 查图8.35可得βK =1.13. 1.1.5 节点域系数H Z 式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端面分度圆压力角;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基圆螺旋角;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端面啮合角; 经计算最后得到H Z =2.254 1.1.6 弹性系数E Z 带入各值后,得E Z =189.87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1.7 重合度系数εZ 与1.13的分母约去,不需考虑。

最后得到理论接触应力为: MPa Z mm mm N Z MPa H 67.124413 .11 865.036.11208.2208.3776.1572.7627.5265287.189254.2=???????? ??=ε εσ 1.2 接触疲劳极限lim H σ' W R V L N H H Z Z Z Z Z lim lim σσ=' 式中: 'H l i m σ表示计算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 Hlim σ表示试验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 N Z 表示接触强度的寿命系数; L Z 表示润滑剂系数; V Z 表示速度系数; R Z 表示光洁度系数; W Z 表示工作硬化系数。 1.2.1 试验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lim 1H σ 由手册中图8-38d 查得lim 2lim 1H H σσ==1690MPa 。 1.2.2 接触强度的寿命系数N Z 查表8-123得6 0102?=N , nt N e γ60= 0N N e >,取121==N N Z Z 。 1.2.3 润滑剂系数L Z 取10050=υ,由图8-40查得21L L Z Z ==1. 1.2.4 速度系数V Z 由图8-41,按V=1米/秒和MPa H 1200lim >σ查得95.021==V V Z Z 。

Newcatle圆柱齿轮接触疲劳试验器

秘密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YLINDRICAL GEAR CONTACT FATIGUE TEST RIG (160mm CENTER DISTANCE) 圆柱齿轮接触疲劳试验器(160mm中心距) 技术规格书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制造工程研究所 2012-11

FOREWORD 前言 Since the complexity of the gear shape, the raw material property tested by bars can’t represent the material property of gears. The way of manufacturing of gear such as cutting, heat treatment and final process which affect gear surface, the lubrication oil used for the gears etc. make a great difference to the gear material properties. As result, it has become common practice that the gear fatigue life are tested through specifically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gears together with the actual oil on specific test rigs following specific procedures. It is used to evaluate gear manufacturing process by testing gears manufactured by different way. 由于齿轮形状的复杂性,原材料试棒的试验性能并不能代表齿轮的材料特性。齿轮加工工艺不同和使用条件的不同,对齿轮的强度和寿命的影响很大。不同的机加工工艺、不同的热处理条件、使用不同的润滑油,都会使得齿轮的材料特性产生很大的差异。因此,对专门设计和制造的齿轮,使用实际的润滑油,在专用的试验台架上按规定的流程进行齿轮强度和寿命测试,得到普遍的应用。通过对不同加工工艺制造完成的齿轮进行疲劳强度测试,可以评价齿轮加工工艺的优劣和工艺参数的合理性。 1 TECHNICAL DESCRIPTION技术描述 1.1 Background 背景 Test rigs designed by Design Unit of The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upon Tyne have been developed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in order to carry out research into contact fatigue and bending fatigue strength of gears. The rigs were designed to remedy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est rigs which were at that tim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Over the years the test rigs have been improved based on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ir use.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齿轮技术中心设计的试验器是在过去的20年间开发出来的,用以研究齿轮接触疲劳和弯曲疲劳强度。此试验器可以弥补商业化试验器的不足。经过这么多年,在长期使用经验基础上,试验器不断完善。 1.2 General Description of Gear Contact Fatigue S-N Curve Test Rig (160mm center distance) The cylindrical gear contact fatigue test rigs (160mm center distance) operated with back to back (power re-circulating) are high performance gear test rigs capable of operating at high speed and torque with high test power (‘re-circulating’power). They are used for contact fatigue testing (pitting and micropitting), for bending fatigue and scuffing tests. They have been designed for good reliability and long life and continuous, 24 hour per day unattended operation.

直齿圆柱齿轮强度计算

4.5 直齿圆柱齿轮强度计算 一、轮齿的失效 齿轮传动就装置形式来说,有开式、半开式及闭式之分;就使用情况来说有低速、高速及轻载、重载之别;就齿轮材料的性能及热处理工艺的不同,轮齿有较脆(如经整体淬火、齿面硬度较高的钢齿轮或铸铁齿轮)或较韧(如经调质、常化的优质钢材及合金钢齿轮),齿面有较硬(轮齿工作面的硬度大于350HBS或38HRC,并称为硬齿面齿轮)或较软(轮齿工作面的硬度小于或等于350HBS或38HRC,并称为软齿面齿轮)的差别等。由于上述条件的不同,齿轮传动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失效形式。一般地说,齿轮传动的失效主要是轮齿的失效,而轮齿的失效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只就较为常见的轮齿折断和工作面磨损、点蚀,胶合及塑性变形等略作介绍,其余的轮齿失效形式请参看有关标准。至于齿轮的其它部分(如齿圈、轮辐、轮毂等),除了对齿轮的质量大小需加严格限制外,通常只需按经验设计,所定的尺寸对强度及刚度均较富裕,实践中也极少失效。 轮齿折断

轮齿折断有多种形式,在正常情况下,主要是齿根弯曲疲劳折断,因为在轮齿受载时,齿根处产生的弯曲应力最大,再加上齿根过渡部分的截面突变及加工刀痕等引起的应力集中作用,当轮齿重复受载后,齿根处就会产生疲劳裂纹,并逐步扩展,致使轮齿疲劳折断(见图1 图2 图3)。此外,在轮齿受到突然过载时,也可能出现过载折断或剪断;在轮齿受到严重磨损后齿厚过分减薄时,也会在正常载荷作用下发生折断。在斜齿圆柱齿轮(简称斜齿轮)传动中,轮齿工作面上的接触线为一斜线(参看),轮齿受载后,如有载荷集中时,就会发生局部折断。 若制造或安装不良或轴的弯曲变形过大,轮齿局部受载过大时,即使是直齿圆柱齿轮(简称直齿轮),也会发生局部折断。 为了提高齿轮的抗折断能力,可采取下列措施:1)用增加齿根过渡圆角半径及消除加工刀痕的方法来减小齿根应力集中;2)增大轴及支承的刚性,使轮齿接触线上受载较为均匀;3)采用合适的热处理方法使齿芯材料具有足够的韧性;4)采用喷丸、滚压等工艺措施对齿根表层进行强化处理。 齿面磨损 在齿轮传动中,齿面随着工作条件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磨损形式。例如当啮合齿面间落入磨料性物质(如砂粒、铁屑等)时,齿面即被逐渐磨损而至报废。这种磨损称为磨粒磨损(见图4、图5、图6)。它

(完整版)齿轮传动习题含答案

齿轮传动 一、选择题 7-1.对于软齿面的闭式齿轮传动,其主要失效形式为________。 A .轮齿疲劳折断 B .齿面磨损 C .齿面疲劳点蚀 D .齿面胶合 7-2.一般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________。 A .轮齿疲劳折断 B .齿面磨损 C .齿面疲劳点蚀 D .齿面胶合 7-3.高速重载齿轮传动,当润滑不良时,最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为________。 A .轮齿疲劳折断 B .齿面磨损 C .齿面疲劳点蚀 D .齿面胶合 7-4.齿轮的齿面疲劳点蚀经常发生在________。 A .靠近齿顶处 B .靠近齿根处 C .节线附近的齿顶一侧 D .节线附近的齿根一侧 7-5.一对45钢调质齿轮,过早的发生了齿面点蚀,更换时可用________的齿轮代替。 A .40Cr 调质 B .适当增大模数m C .45钢齿面高频淬火 D .铸钢ZG310-570 7-6.设计一对软齿面减速齿轮传动,从等强度要求出发,选择硬度时应使________。 A .大、小齿轮的硬度相等 B .小齿轮硬度高于大齿轮硬度 C .大齿轮硬度高于小齿轮硬度 D .小齿轮用硬齿面,大齿轮用软齿面 7-7.一对齿轮传动,小轮材为40Cr ;大轮材料为45钢,则它们的接触应力________。 A .1H σ=2H σ B. 1H σ<2H σ C .1H σ>2H σ D .1H σ≤2H σ 7-8.其他条件不变,将齿轮传动的载荷增为原来的4倍,其齿面接触应力________。 A .不变 B .增为原应力的2倍 C .增为原应力的4倍 D .增为原应力的16倍 7-9.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z l = 21,z 2 = 63,则这对齿轮的弯曲应力________。 A. 1F σ>2F σ B. 1F σ<2F σ C. 1F σ =2F σ D. 1F σ≤2F σ 7-10.对于开式齿轮传动,在工程设计中,一般________。 A .先按接触强度设计,再校核弯曲强度 B .只需按接触强度设计 C .先按弯曲强度设计,再校核接触强度 D .只需按弯曲强度设计。 7-7.设计闭式软齿面直齿轮传动时,选择小齿轮齿数z 1的原则是________。

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试验方法

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试验方法(GB/T14229-93)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渐开线圆柱齿轮接触疲劳强度的试验方法,以确定齿轮接触承载能力所需的基础数据。 本标准适用于钢、铸铁制造的渐开线圆柱齿轮由齿面点蚀损伤而失效的试验。其它金属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试验可参照使用。 4试验方法 确定齿轮接触疲劳强度应在齿轮试验机上进行试验齿轮的负荷运转试验。当齿面出现接触疲劳失效或齿面应力循环次数达到规定的循环基数N。而未失效时(以下简称“越出”),试验终止并获得齿面在试验应力下的一个寿命数据。当试验齿轮及试验过程均无异常时,通常将该数据称为“试验点”。根据不同的试验目的,选择小列不同的试验点的组合,经试验数据的统计处理,确定试验齿轮的接触疲劳特性曲线及接触疲劳极限应力。 4.1常规成组法 常规成组法用于测定试验齿轮的可靠度-应力-寿命曲线(即R-S-N曲线),求出试验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应力。 试验时取4~5个应力级,每个应力级不少于5个试验点(不包括越出点)。最高应力有中的各试验点的齿面应力循环次数不少于1×106。最高应力级与次高应力级的应力间隔为总试验应力范围的40%~50%,随着应力的降低,应力间隔逐渐减少。最低应力级至少有一个试验点越出。 4.2少试验点组合法 少试验点组合法通常用于测定S-N曲线或仅测定极限应力。 试验时试验点总数为7~16个。测定S-N曲线时,应力级为4~10个,每个应力级取1~4个试验点。 测定极限应力时可采用升降法。 采用正交法进行对比试验时,每个对比因素至少有3个试验点。 5试验条件及试验齿轮 5.1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试验按下述规定的试验条件和试验齿轮进行(对比试验的研究对象除外),上此可确定试验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应力σHlim。

塑料齿轮疲劳寿命分析

1 的疲劳破坏 疲劳是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当材料或结构受到多次重复变化的载荷作用后,应力值虽然始终没有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甚至比屈服极限还低的情况下就可能发生破坏,这种在交变载荷重复作用下材料或结构的破坏现象就叫做疲劳破坏。 如图1所示,F表示齿轮啮合时作用于齿轮上的力。齿轮每旋转一周,轮齿啮合一次。啮合时,F由零迅速增加到最大值,然后又减小为零。因此,齿根处的弯曲应力or也由零迅速增加到某一最大值再减小为零。此过程随着齿轮的转动也不停的重复。应力or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图1 齿轮啮合时受力情况 图2 齿根应力随时间变化曲线 在现代工业中,很多零件和构件都是承受着交变载荷作用,工程塑料齿轮就是其中的典型零件。工程塑料齿轮因其质量小、自润滑、吸振好、噪声低等优点在纺织、印染、造纸和食品等传动载荷适中的轻工机械中应用很广。

疲劳破坏与传统的静力破坏有着许多明显的本质差别: 1)静力破坏是一次最大载荷作用下的破坏;疲劳被坏是多次反复载荷作用下产生的破坏,它不是短期内发生的,而是要经历一定的时间。 2)当静应力小于屈服极限或强度极限时,不会发生静力破坏;而交变应力在远小于静强度极限,甚至小于屈服极限的情况下,疲劳破坏就可能发生。 3)静力破坏通常有明显的塑性变形产生;疲劳破坏通常没有外在宏观的显着塑性变形迹象,事先不易觉察出来,这就表明疲劳破坏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工程塑料齿轮的疲劳寿命,是设计人员十分关注的课题,也是与实际生产紧密相关的问题。然而,在疲劳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寿命计算十分复杂。因为要计算疲劳寿命,必须有精确的载荷谱,材料特性或构件的S-N曲线,合适的累积损伤理论,合适的裂纹扩展理论等。本文对工程塑料齿轮疲劳分析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确定其在各种质量情况下的疲劳寿命。通过利用有限元方法和CAE软件对工程塑料齿轮的疲劳寿命进行分析研究有一定工程价值。 2 工程塑料齿轮材料的确定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热塑性工程塑料,它的分子结构与普通聚乙烯(PE)完全相同,但相对分子质量可达(1~4)×106。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幅度升高,UHMWPE表现出普通PE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如耐磨性、耐冲击性、低摩擦系数、耐化学性和消音性等。 UHMWPE耐磨性居工程塑料之首,比尼龙66(PA66)高4倍,是碳钢、不锈钢的7—8倍。摩擦因数仅为~,具有自润滑性,不粘附性。因此,本文选用UHMWPE 作为工程塑料齿轮材料进行研究。UHMWPE性能见表1。 由于UHMWPE导热性能较差,所以与其啮合的齿轮选用钢材料。这样导热性好、摩损小,并能弥补工程塑料齿轮精度不高的缺点。2啮合齿轮均为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参数为:UHMWPE齿轮齿数30,钢齿轮齿数20,模数4mm,齿宽20mm,压力角取为20°。

齿轮强度计算公式

第7节 标准斜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 一.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1. 斜齿轮接触方式 2. 计算公式 校核式: 设计式: 3. 参数取值说明 1) Z E ---弹性系数 2) Z H ---节点区域系数 3) εα---斜齿轮端面重合度 4) β---螺旋角。斜齿轮:β=80~250;人字齿轮β=200~350 5) 许用应力:[σH ]=([σH1]+[σH2])/2≤1.23[σH2] 6) 分度圆直径的初步计算 在设计式中,K 等与齿轮尺寸参数有关,故需初步估算: a) 初取K=K t b) 计算d t c) 修正d t 二.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1. 轮齿断裂 2. 计算公式校核式: 设计式: 3. 参数取值说明 1) Y F a 、Y Sa ---齿形系数和应力修正系数。Z v =Z/cos 3β→Y Fa 、Y Fa 2) Y β---螺旋角系数。 3) 初步设计计算 在设计式中,K 等与齿轮尺寸参数有关,故需初步估算: d) 初取K=K t e) 计算m nt f) 修正m n [] H t H E H u u bd KF Z Z σεσα≤±=1 1[] 3 2 1112??? ? ??±≥H H E d Z Z u u KT d σεψα[]3 2 1112 ??? ? ??±≥H H E d t t Z Z u u T K d σψ311t t K K d d ≥[]F n sa Fa t F bm Y Y Y KF σεσα β ≤=[]3 2121cos 2F sa Fa d n Y Y z Y KT m σεψβα β≥3t t n n K K m m ≥[] 3 2121cos 2F sa Fa d t nt Y Y z Y T K m σεψβα β≥

11齿轮习题与参考答案

习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给出的A、B、C、D中选一个答案) 1 ★一般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A. 齿面胶合 B. 齿面疲劳点蚀 C. 齿面磨损或轮齿疲劳折断 D. 轮齿塑性变形 2 ★高速重载齿轮传动,当润滑不良时,最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是。 A. 齿面胶合 B. 齿面疲劳点蚀 C. 齿面磨损 D. 轮齿疲劳折断 3 45钢齿轮,经调质处理后其硬度值约为。 A. 45~50 HRC B. 220~270 HBS C. 160~180 HBS D. 320~350 HBS 4 齿面硬度为56~62HRC的合金钢齿轮的加工工艺过程为。 A. 齿坯加工→淬火→磨齿→滚齿 B. 齿坯加工→淬火→滚齿→磨齿 C. 齿坯加工→滚齿→渗碳淬火→磨齿 D. 齿坯加工→滚齿→磨齿→淬火 5 齿轮采用渗碳淬火的热处理方法,则齿轮材料只可能是。 A. 45钢 B. ZG340-640 C. 20Cr D. 20CrMnTi 6 齿轮传动中齿面的非扩展性点蚀一般出现在。 A. 跑合阶段 B. 稳定性磨损阶段 C. 剧烈磨损阶段 D. 齿面磨料磨损阶段 7 对于开式齿轮传动,在工程设计中,一般。 A. 按接触强度设计齿轮尺寸,再校核弯曲强度 B. 按弯曲强度设计齿轮尺寸,再校核接触强度 C. 只需按接触强度设计 D. 只需按弯曲强度设计 8 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若z1=18,z2=72,则这对齿轮的弯曲应力。 A. σF1>σF2 B. σF1<σF2 C. σF1=σF2 D. σF1≤σF2 9 ★对于齿面硬度≤350HBS的闭式钢制齿轮传动,其主要失效形式为。 A. 轮齿疲劳折断 B. 齿面磨损 C. 齿面疲劳点蚀 D. 齿面胶合 10 ★一减速齿轮传动,小齿轮1选用45钢调质;大齿轮选用45钢正火,它们的齿面接触应力。 A. σH1>σH2 B. σH1<σH2 C. σH1=σH2 D. σH1≤σH2 11 ★对于硬度≤350HBS的闭式齿轮传动,设计时一般。 A. 先按接触强度计算 B. 先按弯曲强度计算 C. 先按磨损条件计算 D. 先按胶合条件计算 12 设计一对减速软齿面齿轮传动时,从等强度要求出发,大、小齿轮的硬度选择时,应使。 A. 两者硬度相等 B. 小齿轮硬度高于大齿轮硬度

齿轮强度计算公式

第7节 标准斜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 一. 令狐采学 二.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1. 斜齿轮接触方式 2. 计算公式 校核式: 设计式: 3. 参数取值说明 1) Z E---弹性系数 2) Z H---节点区域系数 3) ---斜齿轮端面重合度 4) ---螺旋角。斜齿轮:=80~250;人字齿轮=200~350 5) 许用应力:[H]=([H1]+[H2])/2 1.23[H2] 6) 分度圆直径的初步计算 在设计式中,K 等与齿轮尺寸参数有关,故需初步估算: a) 初取K=Kt b) 计算dt c) 修正dt 三.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1. 轮齿断裂 2. 计算公式校核式: 设计式: 3. 参数取值说明 1) Y Fa 、YSa---齿形系数和应力修正系数。Zv=Z/cos3YFa 、YFa 2) Y ---螺旋角系数。 3) 初步设计计算 在设计式中,K 等与齿轮尺寸参数有关,故需初步估算: d) 初取K=Kt e) 计算mnt [] H t H E H u u bd KF Z Z σεσα≤±=1 1[]32 1112 ??? ? ??±≥H H E d t t Z Z u u T K d σψ[]3 2121cos 2F sa Fa d n Y Y z Y KT m σεψβα β≥[] 32 121cos 2F sa Fa d t nt Y Y z Y T K m σεψβα β≥

f) 修正mn 第8节 标准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一. 作用:用于传递相交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 二. 几何计算 1. 锥齿轮设计计算简化 2. 锥距 3. 齿数比: u=Z2/Z1=d2/d1=tan 2=cot 1 4. 齿宽中点分度圆直径 dm/d=(R-0.5b)/R=1-0.5b/R 记R=b/R---齿宽系数R=0.25~0.3 dm=(1-0.5R)d 5. 齿宽中点模数 mn=m(1-0.5R) 三. 受力分析 大小: Ft1=2T1/dm1(=Ft2) Fr1=Ft1tan cos Fa2) Fa1=Ft1tan sin 1(=Fr2) 方向: 四. 强度计算 1.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1)计算公式: 按齿宽中点当量直齿圆柱齿轮计算,并取齿宽为0.85b ,则: 以齿轮大端参数代替齿宽中点当量直齿圆柱齿轮参数,代入 n 1 n 2 相交轴 n 2 两轴夹角900 n 1 2 2 2122212 21Z Z m d d R +=+= d 1 d m b R d m2 d 2 δ1 δ2 O C 2 C 1 A 2 A 1 q Fr α δ Fa Fn Ft Fa1 Fr 2 2 1 n 1 Fa2 Fr 1 Ft 1 Ft 2 []H v v v v H E H u u bd KT Z Z σσ≤+=1 85.023 1 1

塑料齿轮疲劳寿命分析报告

1 齿轮的疲劳破坏 疲劳是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当材料或结构受到多次重复变化的载荷作用后,应力值虽然始终没有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甚至比屈服极限还低的情况下就可能发生破坏,这种在交变载荷重复作用下材料或结构的破坏现象就叫做疲劳破坏。 如图1所示,F表示齿轮啮合时作用于齿轮上的力。齿轮每旋转一周,轮齿啮合一次。啮合时,F由零迅速增加到最大值,然后又减小为零。因此,齿根处的弯曲应力or也由零迅速增加到某一最大值再减小为零。此过程随着齿轮的转动也不停的重复。应力or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图1 齿轮啮合时受力情况 图2 齿根应力随时间变化曲线 在现代工业中,很多零件和构件都是承受着交变载荷作用,工程塑料齿轮就是其中的典型零件。工程塑料齿轮因其质量小、自润滑、吸振好、噪声低等优点在纺织、印染、造纸和食品等传动载荷适中的轻工机械中应用很广。 疲劳破坏与传统的静力破坏有着许多明显的本质差别: 1)静力破坏是一次最大载荷作用下的破坏;疲劳被坏是多次反复载荷作用下产生的破坏,它不是短期内发生的,而是要经历一定的时间。 2)当静应力小于屈服极限或强度极限时,不会发生静力破坏;而交变应力在远小于静强度极限,甚至小于屈服极限的情况下,疲劳破坏就可能发生。 3)静力破坏通常有明显的塑性变形产生;疲劳破坏通常没有外在宏观的显著塑性变形迹象,事先不易觉察出来,这就表明疲劳破坏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工程塑料齿轮的疲劳寿命,是设计人员十分关注的课题,也是与实际生产紧密相关的问题。然而,在疲劳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寿命计算十分复杂。因为要计算疲劳寿命,必须有精确的载荷谱,材料特性或构件的S-N曲线,合适的累积损伤理论,合适的裂纹扩展理论等。本文

齿轮传动的强度设计计算

1.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计算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计算中,由于赫兹应力是齿面间应力的主要指标,故把赫兹应力作为齿面接触应力的计算基础,并用来评价接触强度。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核算时,根据设计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公式。用于总体设计和非重要齿轮计算时,可采用简化计算方法;重要齿轮校核时可采用精确计算方法。 分析计算表明,大、小齿轮的接触应力总是相等的。齿面最大接触应力一般出现在小轮单对齿啮合区内界点、节点和大轮单对齿啮合区内界点三个特征点之一。实际使用和实验也证明了这一规律的正确。因此,在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计算中,常采用节点的接触应力分析齿轮的接触强度。强度条件为:大、小齿轮在节点处的计算接触应力均不大于其相应的许用接触应力,即: ⑴圆柱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1)两圆柱体接触时的接触应力 在载荷作用下,两曲面零件表面理论上为线接触或点接触,考虑到弹性变形,实际为很小的面接触。两圆柱体接触时的接触面尺寸和接触应力可按赫兹公式计算。 两圆柱体接触,接触面为矩形(2axb),最大接触应力σHmax位于接触面宽中线处。计算公式为: 接触面半宽:

最大接触应力: ?F——接触面所受到的载荷

?ρ——综合曲率半径,(正号用于外接触,负号用于内接触) ?E1、E2——两接触体材料的弹性模量 ?μ1、μ2——两接触体材料的泊松比 2)齿轮啮合时的接触应力 两渐开线圆柱齿轮在任意一处啮合点时接触应力状况,都可以转化为以啮合点处的曲率半径ρ1、ρ2为半径的两圆柱体的接触应力。在整个啮合过程中的最大接触应力即为各啮合点接触应力的最大值。节点附近处的ρ虽然不是最小值,但节点处一般只有一对轮齿啮合,点蚀也往往先在节点附近的齿根表面出现,因此,接触疲劳强度计算通常以节点为最大接触应力计算点。 参数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 节点处的载荷为

标准齿轮模数齿数计算公式

齿轮的直径计算方法: 齿顶圆直径=(齿数+2)*模数 分度圆直径=齿数*模数 齿根圆直径=齿顶圆直径-(4.5×模数) 比如:M4 32齿34*3.5 齿顶圆直径=(32+2)*4=136 分度圆直径=32*4=128 齿根圆直径=136-4.5*4=118 7M 12齿 中心距(分度圆直径1+分度圆直径2)/2 就是(12+2)*7=98 这种计算方法针对所有的模数齿轮(不包括变位齿轮)。 模数表示齿轮牙的大小。 齿轮模数=分度圆直径÷齿数 =齿轮外径÷(齿数-2) 齿轮模数是有国家标准的(1357-78) 模数标准系列(优先选用)1、1.25、1.5、2、2.5、3、4、5、6、8、10、12、14、16、20、25、32、40、50 模数标准系列(可以选用)1.75,2.25,2.75,3.5,4.5,5.5,7,9,14,18,22,28,36,45 模数标准系列(尽可能不用)3.25,3.75,6.5,11,30

上面数值以外为非标准齿轮,不要采用! 塑胶齿轮注塑后要不要入水除应力 精确测定斜齿轮螺旋角的新方法 ()周节 齿轮分度圆直径d的大小可以用模数(m)、径节()或周节()与齿数(z)表示 径节P()是指按齿轮分度圆直径(以英寸计算)每英寸上所占有的齿数而言

径节与模数有这样的关系: 25.4 1/8模=25.48=3.175 3.175/3.1416(π)=1.0106模 1) 什么是「模数」? 模数表示轮齿的大小。 R模数是分度圆齿距与圆周率(π)之比,单位为毫米()。 除模数外,表示轮齿大小的还有CP(周节:)与DP(径节:)。【参考】齿距是相邻两齿上相当点间的分度圆弧长。 2) 什么是「分度圆直径」? 分度圆直径是齿轮的基准直径。 决定齿轮大小的两大要素是模数和齿数、 分度圆直径等于齿数与模数(端面)的乘积。 过去,分度圆直径被称为基准节径。最近,按标准,统一称为分度圆直径。 3) 什么是「压力角」? 齿形与分度圆交点的径向线与该点的齿形切线所夹的锐角被称为分度圆压力角。一般所说的压力角,都是指分度圆压力角。 最为普遍地使用的压力角为20°,但是,也有使用14.5°、15°、17.5°、22.5°压力角的齿轮。 4) 单头与双头蜗杆的不同是什么? 蜗杆的螺旋齿数被称为「头数」,相当于齿轮的轮齿数。

SolidWorks导入ansys齿轮接触分析

原料:SolidWorks,ansys, 1、SolidWorks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如图1所示,要保证实体没有干涉。保存为***.X_T格式,注意用文件名不能出现中文字符。 2、打开ansys软件,设定储存目录,然后preference,勾选structural,点击OK。如图2. 3、添加两种单元类型,mass21和solid185.选中solid185,点options,将 K2改为Reduced integration。如图3。

4、点real constant 选中solid185,将下面的框键入4. 设置材料属性.弹性模量2.1E11,泊松比0.3. 摩擦系数设置为0.1. 5、file-import-PARA,找到***.X-T文件,打开。只有线框。点击plotCtrl-style-solid model face –normal faceing ,点plot-replot,即可出现三维

实体。如图6. 6、在两个齿轮的中心分别建立两个关键点,如图7.1所示,在两个齿轮的旋转中心分别点击鼠标,点OK,即可建立两个keypoint. 7、划分网格,用meshtool,如图8.1.然后给两个关键点划分网格。如图8.2.

8、设定接触, 8.1点击图标,然后点击图标,点pick target,选取小齿轮上的可能与大齿轮接触的齿面,——OK,

8.2 点击next,点击pick contact,选取大齿轮上可能与小齿轮接触的齿面,——OK,——next——create。_finish.

9、建立刚性区域 9.1 打开select entities ——OK,选择小齿轮侧的关键点,——OK, 9.2 建立一个主节点,name 设为为M1.

基于ANSYS软件的齿轮接触强度分析

10.16638/https://www.360docs.net/doc/5818486077.html,ki.1671-7988.2018.08.013 基于ANSYS软件的齿轮接触强度分析 季景方1,黎遗铃2 (1.汽车动力传动与电子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十堰442002; 2.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齿轮传动是汽车传动的主要形式,其强度不足导致的失效问题给汽车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文章基于ANSYS软件对齿轮接触强度进行分析。首先使用CATIA软件建立了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三维模型,并将三维模型导入ANSYS软件中进行了齿轮强度接触分析,得到了齿面、齿根等处的应力分布规律。论文的研究为齿轮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齿轮;接触强度;有限元 中图分类号:U4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988(2018)08-36-03 Contact strength analysis of gear based on ANSYS Ji Jingfang1, Li Yiling2 ( 1.Key Laboratory of Automotive Power Train and Electronics (Hubei University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Hubei Shiyan, 442002; 2.BYD Automotive Industry Limited Company. Guangdong Shenzhen 518000 ) Abstract: The gear transmission is the main form of automobile transmission and the failure of gear causes great economic loss for automobile enterprise. Contact strength analysis of gear is researched based on ANSYS in this paper. The three- dimensional model of a pair of involutes spur gear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CATIA and the three dimensional model is introduced into the ANSYS to carry out contact strength analysis, and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law of the tooth surface and the tooth root is obtained.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gear design in this paper. Keywords: gear; contact strength; finite element CLC NO.: U467 Document Code: B Article ID: 1671-7988(2018)08-36-03 前言 齿轮传动以其工作可靠、寿命长等特点在汽车传动系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其齿轮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品质。齿轮在实际工作中要适应复杂的载荷工况,因强度不足导致的轮齿折断、齿面磨损等工作失效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基于ANSYS软件对齿轮的接触强度进行分析,为齿轮的科学化设计提供参考。1 直齿轮参数化建模 1.1 渐开线方程 根据几何关系,渐开线的极坐标方程式为: (1)其中r k为向径,r b为基圆半径,θk为展角,αk为压力角。 运用CATIA建模时,函数方程使用的坐标系为直角坐标系,需要将极坐标系方程式转化为直角坐标系方程式,即 (2) 作者简介:季景方,(1986-),男,汉族,河南濮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汽车零部件设计和力学分析。项目基金:汽车动力传动与电子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创新基金项目(2015XTZX0430)。 36

齿轮强度校核的新方法(图文)

齿轮强度校核的新方法(图文)论文导读: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齿轮进行强度分析,可对齿轮的强度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实现变速器齿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加快设计进程、缩短研制周期、提高设计质量。本文应用了APDL,即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NSYSParametricDesignLanguage),设计直齿圆柱齿轮模块以及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方面,做一些初步的探索。关键词:ANSYS,直齿圆柱齿轮,接触应力,齿根弯曲应力 0引言 齿轮作为在机械结构中经常用到的重要的传动零件,其强度直接影响到整个机械结构的工作性能和寿命,然而在传统齿轮设计中,齿轮的强度校核过程和设计过程主要是通过人工设计完成,计算繁琐,设计周期长且难以实现优化设计。 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渐开线标准圆柱直齿轮进行接触应力和齿根弯曲应力进行分析计算。并且在有限元分析中,对AYSYS[1]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即应用了APDL[2]语言,自动实现了齿轮的参数精确建模,自适应网格划分和有限元强度分析。 最后和传统经典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了本方法的准确性。具有实际操作性和推广价值。论文发表。 1.齿轮强度分析的基本要求 在机械专业中,减速机是主要的重要的传动机构,而齿轮传动是其中最常见的实现方式。论文发表。因此齿轮零件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齿轮应力强度校核是齿轮结构设计的前提,只有相互啮合的齿轮通过了接触和弯曲强度校核计算,才能进行齿轮结构设计。当然相互啮合的齿轮种类十分繁杂。这里我们为方便起见,只考虑渐开线标准圆柱直齿轮的问题。 传统的应力强度校核计算十分烦琐,需要查阅机械设计手册中大量的数据(包括图形和图表)。而传动机构中往往是多对齿轮啮合,其中有一对不符合要求,整个计算就得重来,耗费了设计者大量的精力。因此借助计算机及相应软件完成对齿轮的优化设计十分必要。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齿轮进行强度分析,可对齿轮的强度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实现变速器齿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加快设计进程、缩短研制周期、提高设计质量。 本文应用了APDL,即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设计直齿圆柱齿轮模块以及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方面,做一些初步的探索。 2.问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实例 本文以ANSYS软件为平台,以直齿圆柱齿轮为实例,研究了在ANSYS 环境下实现直齿轮精确建模和应力分析的方法,并与弹性力学和机械手册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2.1ANSYS软件介绍 ANSYS是一个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在机械结构系统中.主要在于分析机械结构系统受到负载后产生的力学效应.如位移、应力、变形等.根据该结果判断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