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靳三针疗法
靳三针特效疗法(精华篇)

靳三针特效疗法腰三针:肾俞,大肠俞,委中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肠俞: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委中:在国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坐骨针:坐骨点,委中,昆仑.坐骨点:在臀沟尽头水平、离开正中线旁开约3寸处。
委中: 在国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昆仑: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膝三针:双膝眼,血海,梁丘双膝眼: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梁丘: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踝三针:解溪,昆仑,太溪解溪: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昆仑: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足智针: 涌泉,泉中,泉中内涌泉: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泉中:涌泉同足根连线中点。
泉中内:泉中穴内旁开1寸。
胃三针:中脘,内关,足三里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肠三针:天枢,关元,上巨虚天枢:在腹中部,当脐中下1寸.关元: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上巨虚: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尿三针:关元,中极,三阴交关元: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中极: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4寸.三阴交:以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脂三针: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足三里: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三阴交:以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肥三针:中脘,带脉,足三里中脘: 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带脉: 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足三里: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鼻三针:迎香,上迎香,印堂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上迎香: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处鼻唇沟上端处.印堂:在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耳三针:听宫,听会,完骨听宫: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踝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听会: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完骨: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舌三针:以拇指横纹压住下颌骨往后推后,指下就是舌1针,(也就是上廉泉穴),舌1针左右各旁开0。
靳三针疗法介绍

04
耳三针治疗详解
耳三针穴位定位及功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穴位定位
耳三针是指听宫、听会、完骨三个穴位,均位于耳部附近。 听宫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 陷处;听会位于耳屏间切迹与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之间;完 骨位于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靳三针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脊柱相关疾病等。同时,它也可用于 保健养生和预防疾病。
禁忌症
虽然靳三针疗法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接受该治疗。例如,孕妇、严重心脏病患者、凝血功 能障碍患者等应谨慎选择或避免接受靳三针疗法。此外,对于某些特殊穴位或敏感部位,也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 导下进行操作。
02
鼻三针治疗详解
鼻三针穴位定位及功能
01
迎香穴
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此穴为治疗鼻炎、鼻塞等重要穴
位,具有疏散风热、通利鼻窍的功效。
02 03
上迎香穴
位于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此穴可治疗 过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具有清热散风、宣通鼻窍的 作用。
VS
注意事项
严格消毒,防止感染;患者过于饥饿、疲 劳、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有 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 宜针刺;孕妇慎用;针刺过程中,患者如 出现晕针、滞针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 操作,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耳三针组方与主治
三棱针法新版

措施 操作部位 刺络 曲泽、委中 刺络 委中、腰部阿是穴 散刺 阿是穴 散刺 阿是穴 (拔罐)
治疗疾病 中暑 急性腰扭伤 神经性皮炎 外伤瘀血肿痛
(三)注意事项
1.对患者做好必要旳解释工作,以消除思 想顾虑。
2.无菌操作、严防感染。
3.操作手法要轻、稳、准、快,一针见血; 不可用力过猛,预防刺入过深,创伤过大, 损害其他组织。一般出血不宜过多,切勿 伤及动脉,一般每次出血量以数滴至3~ 5ml为宜。如误伤动脉出血,用棉球按压止 血,或配合其他止血措施。
4.皮肤有溃疡、感染、瘢痕、肿瘤处应禁 刺;对虚证、年老体弱、贫血、低血压、 妇女怀孕和产后等,均要谨慎使用。凡有 糖尿病、出血倾向和血管瘤旳患者,不宜 使用本法。
5.一般下肢静脉曲张者,应选用边沿较小 旳静脉,注意控制出血。对于重度下肢静 脉曲张者,不宜使用
6.点刺、散刺法宜每日或隔日1次;挑刺、 刺络法宜5~7日1次。
挑刺点能够是穴位或阳性反应点(痛点、 敏感点、丘疹、条索状物),但应与痣、 毛囊炎、色素斑相鉴别。
(1)常规消毒后,先用左手按压施术部位 旳两侧,使其皮肤固定,将针横向迅速刺 入腧穴或反应点皮肤,随即挑破皮肤2~ 3mm。
(2)再将针进一步皮下,挑断皮下部分白 色纤维组织,挑尽为止;或使之出少许血 液或少许粘液。
挑刺法常用于目赤肿痛、丹毒、痔疮、疳 疾、血管神经性头痛、肩周炎、支气管哮 喘等(腰骶部、肩胛区);
刺络法多用于中暑、发痧(委中、曲泽);
措施 点刺 点刺 点刺 点刺 挑刺 挑刺
操作部位 耳尖、隆压沟 耳尖、十宣、井穴 十二井、十宣 太阳、耳尖、行间 肝俞、肩胛区 八髎、腰骶区痔点
治疗疾病 高血压 高热 昏迷昏厥 目赤肿痛 丘疹麦粒肿 痔疮
《靳三针针灸教学》课件

详细描述
在制定针灸方案时,医生需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选择适当 的穴位和刺激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疗效评估与总结
总结词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治疗效果 ,对针灸方案进行评估和总结。
详细描述
在完成针灸治疗后,医生需对患者进 行跟踪观察,评估治疗效果,总结针 灸方案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治疗提 供参考和改进意见。
针具需消毒,防止感染。
PART 04
靳三针临床应用
常见病症治疗
总结词
针对常见病症,如感冒、咳嗽、头痛等,靳三针提供了有效 的针灸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在临床应用中,靳三针针对常见病症如感冒、咳嗽、头痛等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气血,从而达到缓解或治 愈病症的效果。
针灸方案制定
总结词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针灸治疗方案。
PART 05
靳三针教学与实践
教学方法与手段
01
02
03
04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课件展示靳三针的理 论基础、操作技巧和临床应用 ,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案例分析法
结合典型病例,深入剖析靳三 针的治疗思路和效果,帮助学
生理解理论知识。
互动式教学
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通过课 堂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
临床实习安排
组织学生到医疗机构进行临床 实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
合,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选择
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临床案例,涵盖不 同病症和治疗方法,以便学生全面了 解靳三针的应用范围。
案例分析讲解
结合PPT课件对案例进行分析讲解, 重点讲解治疗思路、取穴原则和操作 技巧等方面。
靳三针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Vol.11 No.3 February 202163靳三针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季殿钧1△ 陈方民1▲ 付 冠21.滨州医学院康复医学院,山东滨州 256603;2.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滨州 256603[摘要] 脑卒中在各类脑血管疾病中临床死亡率和致残率均相对较高,且多遗留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功能障碍。
靳三针疗法是全国名老中医靳瑞教授及其弟子总结创造出来的一套独特针灸疗法,近年来广泛运用于脑卒中后偏瘫、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卒中后抑郁等方面的临床治疗。
文章通过整理分析回顾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对靳三针在脑卒中康复中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和总结,旨在更好地明确靳三针对脑卒中康复的积极疗效。
[关键词] 靳三针;脑卒中康复;肩手综合征;痉挛性偏瘫;吞咽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抑郁[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1)03-0063-04Application of Jin-three needles in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JI Dianjun 1 CHEN Fangmin 1 FU Guan21.Rehabilitation Medical College,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Shandong, Binzhou 256603, China;2. Rehabilitation Medical College,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Shandong, Binzhou 256603, China[Abstract] The clinical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rates of stroke in variou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re relatively high, and stroke commonly leads to leftover dysfunction of different degrees and types. Jin-three needles therapy is a serious of unique therapies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summarized and created by Professor JIN Rui and his disciples.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speech dysfunction, swallowing dysfunction, cognitive dysfunction and post-stroke depression, etc. Through reviews and analyses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 the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Jin-three needles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 was expounded and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so as to better clarify the positive efficacy of Jin-three needles on stroke rehabilitation.[Key words] Jin-three needles; Stroke rehabilitation; Shoulder-hand syndrome; Spastic hemiplegia; Swallow dysfunction; Speech dysfunction; Cognitive dysfunction; Depression脑卒中是一类高发的脑血管疾病,虽然目前脑卒中的致死率得到了显著控制,但患者多在病后遗留有多种永久性的功能障碍[1]。
靳三针疗法PPT课件

-
12
1、面瘫针:第一组:阳白、四白、太阳
;第二组:翳风、地仓透颊车、迎香。
• 部位:阳白、太阳、四白,地 仓迎香见晕痛针、面肌针、鼻 三针。翳风:在耳垂后凹陷中。 人中: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 点。
-
22
2.手三针:曲池、外关、合谷。
• 部位:合谷,在手背、第 一、二掌握骨之间,平第二 掌骨中点陷中。曲池,在肘 部、屈肘成直角时,肘横纹 头与胧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外关,在腕背横纹上二寸, 桡骨与尺骨之间。
• 主治:上肢瘫痪、麻痹、疼 痛、感觉障碍。
• 针法:合谷、外关均直针 0.8-1.2寸深。曲池直针1-1.2 寸深。
• 主治:坐骨神经痛。 • 针法:坐骨点:用挟持进针法,以酒
精棉球包裹3-4寸长针的针体下段,露 出针尖,垂直插入皮肤,过皮后,以 左手指挟棉球、扶针体,左手捻针柄, 边捻边进约2寸深自有麻痹感向足趾传 导时可停止进针。委中、昆仑直针0.81.2寸。用电针接连坐骨点与委中,连 续波,以病者能耐受强度爲准,留针 30分锺,每5~10分锺调大电针强度一 次,可调2-3次。
-
24
三、下肢部常用组穴
• 1.坐骨针
•
组穴:坐骨点、委中、昆仑。
•
主治:坐骨神Βιβλιοθήκη 痛。• 2.足三针•
组穴: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
主治:下肢感觉或运动障碍。
• 3.足智针
•
组穴:涌泉为第一针,趾端至跟后缘连线中点为第二针,平第二针向外旁
开一指为第三针。
靳三针

1.四神针组穴:百会穴前、后、左、右旁开1.5寸各一针。
主治:智力低下、神志障碍、头痛、头晕、中风偏瘫、五官疾病等。
2.智三针组穴: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神穴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前头痛等。
3.颞三针组穴: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面瘫后遗症、耳鸣耳聋、偏头痛、肢体感觉异常等。
4.脑三针组穴:脑户、左右脑空。
主治:平衡功能失调、眼底病。
5.晕痛针组穴:四神针、印堂、太阳。
主治:头晕、头痛、神经衰弱。
6.定神针组穴:定神Ⅰ针:印堂上5分。
定神Ⅱ、Ⅲ针:阳白上5分。
主治:多动症、眩晕、眼球震颤、斜视、视力低下、前额痛、其它病种兼见双目无神者。
7.面瘫针组穴:第一组:阳白、四白、太阳;第二组:翳风、地仓透颊车、迎香。
主治:面瘫。
8.面肌针组穴:眼肌组:四白、下眼睑阿是穴;口肌组:地仓透颊车、禾髎、迎香。
主治:面肌痉挛。
9.叉三针组穴:太阳、下关、阿是穴。
主治:三叉神经痛。
10.舌三针组穴:上廉泉穴为第一针,上廉泉穴左右旁开0.8寸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流涎、中风舌强不语、语言不清、语言发育迟缓。
11.眼三针组穴:眼Ⅰ针:睛明穴上2分;眼Ⅱ针:下眼眶上缘,正对瞳孔;眼Ⅲ针:上眼眶的下缘,正对瞳孔。
主治:视神经萎缩、黄斑色素变性等内眼疾病。
12.鼻三针组穴:迎香、鼻通(上迎香)、攒竹(或印堂)。
主治: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衄。
13.耳三针组穴:听宫、听会、完骨。
主治:耳聋、耳鸣。
14.褐三针组穴:顴髎、太阳、下关。
主治:褐斑、黄斑、黑斑。
1.肩三针组穴:肩Ⅰ针:正对肩峰下凹陷处;肩Ⅱ针:肩Ⅰ针前约2寸凹陷处;肩Ⅲ针:肩Ⅰ针后约2寸凹陷处。
主治:肩周炎、上肢瘫痪、肩不能举。
2.手三针组穴:曲池、外关、合谷。
主治:上肢运动障碍。
3.手智针组穴:内关、神门、劳宫。
主治:弱智、多动症、失眠、癫痫、上1.坐骨针组穴:坐骨点、委中、昆仑。
靳瑞教授倡导“三针”的特点及其应用举要

靳瑞教授倡导“三针”的特点及其应用举要靳瑞,男,生于1932年1月。
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著名针灸专家,岭南针灸新学派“靳三针疗法”创始人,治疗儿童弱智症首席教授。
靳瑞教授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国际针灸考试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协会文献研究会理事长,广东针灸学会副会长,广州中医针灸研究会会长,广州中医学院针灸系主任,针灸研究所所长。
靳瑞教授在任教的47年中,从未间断过临床和科学研究,先后发表百余篇论文,并出版30多部专著。
靳老对脑病研究颇有心得,“文革”前每年都受卫生厅的指派,到东江各地救治乙型脑炎患者。
“文革”期间在海南、广西、云南开展救治脑性疟疾研究,1982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文革”后进行三针治疗弱智儿童、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视神经萎缩、老年性痴呆等脑神经病的研究。
他以临床疗效为主,以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电生理、细胞学等先进科学为指标,使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九五”期间他主持的《针灸治疗I型变态反应疾病与实验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针刺颞部穴位(颞三针)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1998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靳三针疗法”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为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并设立了“广州中医药大学靳瑞博士优秀论文奖学金”。
目前,靳瑞教授正带领其博士研究生在脑病方面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
“靳三针”疗法是靳瑞教授集历代针灸名家临证经验之精华,结合40余年临床实践首创和总结的最新研究成果,后又经40多位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实验和研究而成为现代一种新的针灸学派。
“靳三针”顾名思义是三个穴位治疗各种疾病,其取穴之少令人一目了然,而配穴之精当从临床效验上可窥一斑。
三针疗法涉及的范围很广,从选穴到刺灸法,乃至各种辅助治法。
临床上的每一种针灸适应症,都可在此找到相应治疗方法。
其有效性都已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找到了理论依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靳三针疗法一、四神针位置: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针法:针尖向外方斜刺0.8—1寸。
二、智三针穴组: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部位: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针法:针尖向下或向上平刺0.8—1寸深,捻转针法。
三、脑三针穴组:脑户穴和左右脑空穴共三穴。
位置:脑户穴在后头部,当枕外粗隆上凹陷处。
脑空:在脑户穴左右各旁1.5寸处。
主治:肢体活动障碍,躯体不平衡,后头痛。
针法:针尖向下沿皮刺0.8—1寸。
四、舌三针位置: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
流涎、吞咽障碍。
五、颞三针位置: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
老年性痴呆。
针法:针尖向下沿皮下平刺1.2—1.5寸。
六、定神针穴组: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位置:印堂,两眉间中点。
阳白,眉上1寸直对瞳孔。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七、晕痛针穴组:四神针、印堂、太阳。
位置:太阳在颞侧,瞳子髎穴外0.8寸凹陷中。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针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
八、面肌针位置:1、眼睑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2、口肌痉摩:地仓、禾髎、迎香。
部位:四白,眼正视,瞳孔下约一寸之眶下孔中。
下眼睑阿是穴,穴在下眼睑中间之皮下,针尖向鼻方向沿皮下。
地仓,口角旁0.4寸。
禾髎,在人中穴旁开0.5寸。
迎香,(见鼻三针)主治:眼肌痉挛、口肌痉亦挛。
针法:四白直刺或斜刺0.5—0.8寸。
下眼睑阿是穴向鼻沿皮下平刺0.5寸。
地仓、向颊车平刺0.5—0.8寸。
禾髎向下关平刺0.8寸,进针后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稍密。
强度大至眼肌或口肌痉挛抽紧为度,但要病者只有肌肉抽紧而不痛为度,留针30-40分钟。
凡用电针必需电后5-10分钟调大一些,因通电后不再调大,此时病者已经适应而无效了。
九、叉三针穴组:太阳、下关、阿是穴。
部位:下关:颧骨弓下凹陷中。
阿是穴指三叉神经痛的局部。
太阳(见晕痛针)主治:三叉神经痛。
针法:各穴均直刺0.5—0.8寸深。
可加电针连续波,留针30—40分钟。
十、面瘫针穴组:1、额睑瘫:阳白、太阳、四白。
2、口面瘫:翳风、迎香、地仓颊车互透、人中。
部位:阳白、太阳、四白,地仓迎香见晕痛针、面肌针、鼻三针。
翳风:在耳垂后凹陷中。
人中: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点。
主治:面神经瘫痪,中风口眼歪斜。
针法:翳风耳后凹陷中央向前直刺0.8—1寸。
人中向上斜刺0.5寸深。
余穴均按各针法针刺,针刺后每5—10分钟,捻针一次,留针30—40分钟。
十一、突三针穴组:水突、扶突、天突。
部位:水突:在喉结旁开与胸锁乳突肌前缘。
之交点。
扶突:喉结旁开3寸、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之间。
天突:在胸骨上的正中。
主治: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囊肿。
针法:水突沿皮向气管斜刺0.5—0.7寸..扶突:沿皮向气管斜刺0.5—0.7寸.天突:先进刺0.3寸,再将针柄提高向胸骨后斜刺0.3寸。
诸突进行后不提插,只有捻针、或刮针留针30分钟。
十二、眼三针位置:眼Ⅰ在晴明穴上一分。
眼Ⅱ在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
眼Ⅲ,目正视,瞳孔直上,当眶上缘与眼球之间。
主治: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黄斑变性,弱视等内眼疾病。
针法:凡刺眼三针均嘱患者闭目,医者以左手轻固定眼球,右手持针,缓慢捻转进针。
进针后不作捻转,提插,可用拇指甲轻刮针柄。
出针时用干棉球轻压****片刻,以防出血。
针眼Ⅰ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缓慢垂直进针1—1.2寸。
针眼Ⅱ轻推眼球向上方固定,紧靠眼眶下缘缓慢直针1—1.2寸。
针尖可向上斜进。
针眼Ⅲ,轻推眼球向下固定,紧靠眼眶上缘缓慢直刺1—1.2寸。
针尖可先向上微斜进,再向后斜进。
十三、鼻三针穴组:迎香鼻通(上迎香)印堂或攒竹。
部位: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攒竹,在面部。
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适宜慢性鼻炎。
印堂,在额部,当两眉头中间。
鼻通,在鼻部,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沟上端尽处。
主治: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炎、鼻窦炎、鼻衄、嗅觉障碍。
针法:迎香,针尖向鼻翼平刺5—8分,鼻通针尖向下平刺5分深,攒行、印堂、向下平刺3—5分。
十四、耳三针穴组:听宫听会完骨。
部位:听宫,在面部,耳屏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听会,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完骨,在后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耳聋耳鸣。
针法:听宫、听会张口取穴、直刺1—1.5寸深。
完骨穴向前上方直刺1—1.5寸深,耳三针针后均不提插,可用拇指刮针柄法或轻捻转法。
十五、手三针穴组:合谷、曲池、外关。
部位: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握骨之间,平第二掌骨中点陷中。
曲池,在肘部、屈肘成直角时,肘横纹头与胧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外关,在腕背横纹上二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上肢瘫痪、麻痹、疼痛、感觉障碍。
针法:合谷、外关均直针0.8—1.2寸深。
曲池直针1—1.2寸深。
十六、足三针穴组: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部位: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跖骨间隙凹陷处。
主治:下肢感觉或运动障碍,下肢瘫痪、疼痛。
针法:足三里三阴交直针1—1.5寸,太冲直针5—8分深。
十七、手智针穴组:内关神门劳宫。
部位:神门,在脘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屈腕肌腱桡凹陷处。
劳宫,在手掌心,当第二、三掌骨之间,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内关,在掌侧,腕横纹上二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
主治:弱智儿童多动症,动多静少、癫痫、失眠。
针法:三穴均直针0.5—0.8分深。
十八、足智针位置:涌泉穴为第一针,趾蹠关节横纹至足跟后缘联线中点为第二针(泉中),平第二针向内旁开一指为第三针(泉中内)。
主治:弱智儿童的自闭症,多静少动,哑不能言。
针法:均直针:0.5—0.8寸深。
十九、肩三针位置:肩髃穴为第一针,同水平前方二寸为第二针,同水平后方二寸为第三针。
主治:肩周炎,肩关节炎,上肢瘫痪,肩不能举。
针法:针尖与穴位成90°角、直刺0.8—1寸。
注意不要过深以免刺中胸腔。
二十、膝三针穴组:膝眼梁丘血海。
部位:膝眼,屈膝、膑韧带两侧凹陷中。
梁丘,屈膝,在膑骨外上方二寸。
血海,屈膝,在膑骨内缘上方二寸处,当股四头肌肉侧头的隆起处。
主治:膝关节肿痛或无力、膝骨质增生。
针法:直刺0.8—1.2寸。
可加电针连续波,红外线,多罐法。
二十一、腰三针穴组:肾俞、大肠俞、委中。
部位: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
大肠俞,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
委中,在腘窝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腰痛、腰椎增生、腰肌劳损、性功能障碍、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针法:均直刺1.2—1.5寸深。
(余同膝三针)二十二、颈三针穴组:天柱、百劳、大杼。
部位:天柱,在颈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百劳,在大椎直上二寸左右各旁开1寸。
大杼,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颈椎病、颈项强痛。
针法:三穴均直针0.8—1寸深。
不宜过深免伤内脏。
余同膝三针。
二十三、背三针穴组:大杼、风门、肺俞。
位置:大杼,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
风门,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背痛。
针法:向脊柱方向斜刺0.5—0.7寸。
不能深刺,防伤内脏。
二十四、踝三针穴组:解溪、太溪、昆仑。
部位:解溪,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昆仑,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踝关节肿痛、活动障碍、足跟痛。
针法:均直刺0.8—1寸深二十五、坐骨针穴组:坐骨点、委中、昆仑。
部位:坐骨点俯卧位,在病者臀沟尽头部,以2、3、4、5指拼拢平放,在小指旁与臀沟尽头平高是穴。
委中,在腘窝横纹中点。
昆仑,在外踝尖与跟腱之中间凹陷中。
主治:坐骨神经痛。
针法:坐骨点:用挟持进针法,以酒精棉球包裹3—4寸长针的针体下段,露出针尖,垂直插入皮肤,过皮后,以左手指挟棉球、扶针体,左手捻针柄,边捻边进约2寸深自有麻痹感向足趾传导时可停止进针。
委中、昆仑直针0.8—1.2寸。
用电针接连坐骨点与委中,连续波,以病者能耐受强度为准,留针30分钟,每5~10分钟调大电针强度一次,可调2—3次。
二十六、痿三针穴组:上肢痿:曲池、合谷、尺泽。
下肢痿: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部位:曲池、合谷:(见手三针)尺泽:上肢腕侧,肘横纹桡侧与肱二头肌腱交点处。
足三里、三阴交:(见足三针)。
太溪:内踝尖与跟腱联线中点陷中。
主治:痿症:(肢体肌肉痿弱,无力、活动障碍)。
针法:诸穴均直针0.8—1.2寸,用补法,慢入快出,以针下热为准,每次留针40分钟,行补法5次以上,亦可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细疏,以中等强度病者要用舒适感觉为度。
30次为一疗程。
二十七、脂三针穴组:内关、足三里、三阴交部位:内关(见胃三针)足三针、三阴交(见足三针)。
主治:胆固醇增高,高血脂症、动脉硬化、冠心病、中风后遗证。
针法:内关直刺0.5—0.8寸深,足三里,三阴交均直针1—1.5寸。
二十八、胃三针穴组:中脘、内关、足三里部位: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脘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
足三里,见足三针。
主治:胃脘痛、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针法:中脘、内关直针5—8分,足三里直针1—1.5寸。
二十九、肠三针穴组:天枢、关元、上巨墟部位:天枢,在腹中部,平脐左右各旁开2寸关元,在腹部,当脐中下3寸。
上巨墟,在小腿前外侧,当膝下6寸,距胫骨前嵴外开一横指(中指)。
主治:腹痛、肠炎、痢疾、便秘。
针法:开枢、关元直针0.8—1寸,上巨墟直针1—1.5深。
三十、胆三针穴组:日月、期门、阳陵泉部位:日月,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与第七肋间隙的交点,任脉旁开4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