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问阶段
辩论赛详细的计时规则

辩论赛详细的计时规则
辩论赛是有时间限制的,那么辩论赛如何计时呢?今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辩论赛中的计时规则。
辩论赛详细的计时规则
1.主席宣布比赛开始并提醒计时员准备计时。
2. 立论发言阶段,计时员分别对正方一辩,反方一辩计时,各自发言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
3. 盘问阶段,计时员对正方二辩计时,每个问题的盘问时间不得超过25秒,然后按照顺序,对反方四名辩手计时,反方辩手每人回答问题的时间不超过35秒,然后反方依据形式对正方盘问。
(注:如果超时,请计时员提醒主席时间到)
4.一对一攻辩阶段,首先由正方三辩选反方任意一名辩手进行攻辩,时间三分钟;然后反方依据此形式挑选正方任意一名辩手进行攻辩,时间三分钟。
(注:必须给对方发言时间,任何一方不得连续发问)
5. 自由辩论阶段,按照“哪方发言,时间算哪方的原则”累计计时,各方均有6分钟的发言时间。
(注:一方发问完毕后,即立刻开始计算对方时间,无论是否发言,均算对方发言时间)
6.总结陈词阶段,计时员分别对正方,反方四辩计时,每方发言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
记时员都是有软件的,辩手开始时点开始,差半分钟提醒一次,结束时提醒。
自由辩论是有个建,按了自动切换到对方。
[专题范文]辩论赛流程(通用10篇)
![[专题范文]辩论赛流程(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091204eefdc8d376ee3258.png)
[专题范文]辩论赛流程(通用10篇)辩论赛流程辩论赛流程参考(一):1、队员入场2、开场白,介绍参赛队员,介绍参赛队及其所持立场,介绍评委及其点评嘉宾3、比赛开始4、评判团入席,点评嘉宾评析赛事5、评判团交评分表后退席评议6、宣布比赛结果二、辩论程序1、陈词阶段正方一辩发言(五分钟)反方一辨发言(五分钟)2、盘问阶段(1)反方三辩提问(2)正方一辩回答、提问(3)反方一辩回答、提问(4)正方二辩回答、提问(5)反方二辩回答、提问(6)正方三辩回答、提问(7)反方三辩回答(每人30秒,共3分钟)3、盘问总结正方二辨(1分30秒)反方二辨(1分30秒)4、自由辩论阶段由正方首先发言,然后反方发言,正反方依次轮流发言。
(各五分钟)5、总结阶段正方四辩总结陈词(五分钟)反方四辩总结陈词(五分钟)时间1、陈词共6分钟(1)正、反方一辩发言各3分钟2、盘问阶段共6分钟(1)提问用时10秒,回答用时20秒(2)二辨陈词共3分钟,3、自由辩论阶段共用时8分钟,每方用时5分钟4、总结陈词阶段共用时8分钟,每方用时5分钟规则1、盘问规则(1)每个队员的发言应包括回答与提问两部分。
回答应简洁,提问应明了(每次提问只限一个问题)。
(2)对方提出问题时,被问一方务必回答,不得回避,也不得反驳。
2、自由辩论规则(1)自由辩论发言务必在两队之间交替进行,首先由正方一名队员发言,然后由反方一名队员发言,双方轮流,直到时间用完为止。
(2)各队耗时累计计算,当一方发言结束,即开始计算另一方用时。
(3)在总时间内,各队队员的发言次序、次数和用时不限。
(4)如果一队的时间已经用完,另一队能够放弃发言,也能够轮流发言,直到时间用完为止。
放弃发言不影响打分。
3、辩论中各方不得宣读事先准备的稿件或展示事先准备的图表,但能够出示所引用的书籍或报刊的摘要。
4、比赛中,辩手不得离开座位,不得打扰对方或本方辩手发言。
辩论赛流程参考(二):01主席致辞辩题相关背景资料;选手结合自己的辩题进行自我介绍;简单介绍比赛流程和规则。
中国刑事调查与侦查程序

中国刑事调查与侦查程序中国的刑事调查与侦查程序是指在刑事案件中,为了查明事实、确认证据,确定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和责任,并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安全而进行的一系列程序。
它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和打击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将对中国的刑事调查与侦查程序进行详细介绍。
一、立案阶段立案是刑事调查与侦查的起点。
一般情况下,刑事案件会经过以下程序:1. 报案:当一起犯罪案件发生时,受害人、目击者或相关机构会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案件的基本情况和证据。
2. 受理案件:公安机关会根据报案内容和相关法律规定,决定是否受理案件。
如果涉及到重大刑事案件,则必须受理。
3. 立案:公安机关在受理案件后,会依法立案,并发出立案通知书,正式确认案件进入刑事调查与侦查程序。
二、侦查阶段侦查是刑事调查与侦查的核心阶段。
在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收集、固定、鉴定、认定案件的证据。
下面是侦查阶段的主要程序和方式:1. 勘验:公安机关会对案发现场进行勘验,在现场收集相关物证和痕迹,并进行拍照、录像等记录工作。
2. 盘问:公安机关会对涉案人员进行盘问,征求他们对案件的陈述和意见,以获得更多线索和证据。
3. 搜查:在经过法定程序后,公安机关可以进行搜查,包括搜查涉案人员和相关场所,以及对涉案物品的搜查。
4. 抓获:如果有嫌疑人在逃,公安机关可以采取逮捕行动,将其带回协助调查或羁押起来。
5. 鉴定:对于一些需要科学技术证明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依法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工作,以提供专业意见。
三、结案阶段结案是刑事调查与侦查的最后阶段,也是一个判决是否给予被告的重要依据。
在结案阶段,公安机关会根据侦查取证情况等因素,形成结案意见,并将该意见移送给检察机关或法院。
1. 结案意见:公安机关会根据证据和相关法律法规,形成结案意见,对案件的犯罪事实和嫌疑人的罪责做出初步判断。
2. 移送检察机关或法院:公安机关会将案件材料、证据和结案意见移送给检察机关或法院,并依法配合后续程序进行审查和判决工作。
辩论赛流程(通用10篇)完美版

《辩论赛流程》辩论赛流程参考(一):1、队员入场2、开场白,介绍参赛队员,介绍参赛队及其所持立场,介绍评委及其点评嘉宾3、比赛开始4、评判团入席,点评嘉宾评析赛事5、评判团交评分表后退席评议6、宣布比赛结果(包括最佳辨手)二、辩论程序1、陈词阶段正方一辩发言(五分钟)反方一辨发言(五分钟)2、盘问阶段(1)反方三辩提问(2)正方一辩回答、提问(3)反方一辩回答、提问(4)正方二辩回答、提问(5)反方二辩回答、提问(6)正方三辩回答、提问(7)反方三辩回答(每人30秒,共3分钟)3、盘问总结正方二辨(1分30秒)反方二辨(1分30秒)4、自由辩论阶段由正方首先发言,然后反方发言,正反方依次轮流发言。
(各五分钟)5、总结阶段正方四辩总结陈词(五分钟)反方四辩总结陈词(五分钟)时间1、陈词共6分钟(1)正、反方一辩发言各3分钟2、盘问阶段共6分钟(1)提问用时10秒,回答用时20秒(2)二辨陈词共3分钟,3、自由辩论阶段共用时8分钟,每方用时5分钟4、总结陈词阶段共用时8分钟,每方用时5分钟规则1、盘问规则(1)每个队员的发言应包括回答与提问两部分。
回答应简洁,提问应明了(每次提问只限一个问题)。
(2)对方提出问题时,被问一方务必回答,不得回避,也不得反驳。
2、自由辩论规则(1)自由辩论发言务必在两队之间交替进行,首先由正方一名队员发言,然后由反方一名队员发言,双方轮流,直到时间用完为止。
(2)各队耗时累计计算,当一方发言结束,即开始计算另一方用时。
(3)在总时间内,各队队员的发言次序、次数和用时不限。
(4)如果一队的时间已经用完,另一队能够放弃发言,也能够轮流发言,直到时间用完为止。
放弃发言不影响打分。
3、辩论中各方不得宣读事先准备的稿件或展示事先准备的图表,但能够出示所引用的书籍或报刊的摘要。
4、比赛中,辩手不得离开座位,不得打扰对方或本方辩手发言。
辩论赛流程参考(二):01主席致辞辩题相关背景资料;选手结合自己的辩题进行自我介绍;简单介绍比赛流程和规则。
辩论赛规则最新7篇

辩论赛规则最新7篇辩论赛规则篇一一、总述本赛制参赛双方每方上场队员共四人,称为一辩、二辩、三辩和四辩。
本赛制设置了陈词、质询(I、II)、小结、自由辩论、总结陈词共计5个环节。
二、比赛流程(净比赛时间约38分钟)1、陈词阶段:(共7分钟)每方的陈词3.5分钟。
由一辩一次完成。
按正→反顺序进行。
每方用时还剩30秒时有铃声一次提示,时间用尽两次铃声提示,发言必须停止。
2、质询阶段:(共10分钟)质询设为两轮四次,为一对一质询。
第一轮质询由质询方二辩提问,第二轮质询由质询方三辩提问。
被质询方每轮可自行确定一位队员应对,两轮应由二位不同的队员应对,中途不得换人。
质询按正→反→正→反顺序进行。
每次质询时间为2.5分钟,2分钟时有铃声一次提示,2.5分钟有铃声二次,此轮质询必须停止。
质询者必须控制时间,得提出与题目有关之合理而清晰之问题,并且可以随时停止被质询者的回答,再询问其它相关问题,直到时间用尽。
被质询者没有固定的回答时间,质询者要求停止回答,被质询者就应该停止回答,让质询者再问下一个问题。
当质询方提问进入逻辑循环或悖论时,被质询方可以跳出逻辑循环或悖论来阐述观点。
3、小结阶段:(共5分钟)每方可任选一位辩手负责针对已经进行的质询进行小结。
小结由正方先开始,每方限时2.5分钟。
每方用时还剩30秒时有铃声一次提示,时间用尽两次铃声提示,发言必须停止。
4、自由辩论阶段:(共8分钟)正方先开始,此后正、反方自动轮流发言。
每位辩手在此期间至少发言一次,发言次数、时间及每方四位辩手的发言次序均无限制,但某一方辩手发言落座后,对方发言之前这一方任何一位辩手不得再次发言。
双方各有时间4分钟。
一方辩手发言落座时该方计时暂停,另一方计时开始。
每方用时还剩30秒时有铃声一次提示,时间用尽两次铃声提示,发言必须停止。
此时如对方尚有时间,可继续发言,也可向主席示意放弃剩余时间。
5、总结陈词阶段:(共8分钟)每方总结陈词由四辩进行,时间为4分钟,由反方先发言。
辩论流程

辩论流程:1、陈词阶段:(共6分钟)每方的陈词由一辩完成,各3分钟。
按先正方后反方的顺序进行。
时间还剩30秒时有哨声提示,时间用完时主席提示,发言必须停止。
2、盘问阶段:(共6分钟)(1)反方二辩对正方一辩进行盘问,正方一辩只准回答不准反问,每次提问不超过20秒,每次回答不超过30秒,时间3分钟,这一阶段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发言辩手落座视为发言结束,即为另一方发言开始的计时标志,另一方辩手必须紧接着发言;若有间隙,累计时间照常进行。
时间还剩30秒时有哨声提示,时间用完时主席提示,发言必须停止。
(2)正方二辩对反方一辩进行盘问,反方一辩只准回答不准反问,每次提问不超过20秒,每次回答不超过30秒,时间3分钟,这一阶段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发言辩手落座视为发言结束,即为另一方发言开始的计时标志,另一方辩手必须紧接着发言;若有间隙,累计时间照常进行。
时间还剩30秒时有哨声提示,时间用完时主席提示,发言必须停止。
3、攻辩阶段:(共4分钟)双方三辩选手进行对辩,发言每次不超过20秒,由反方先开始发言,双方各2分钟,时间4分钟。
这一阶段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发言辩手落座视为发言结束,即为另一方发言开始的计时标志,另一方辩手必须紧接着发言;若有间隙,累计时间照常进行。
时间还剩30秒时有哨声提示,时间用完时主席提示,发言必须停止。
4、驳论阶段:(共4分钟)(1)正方四辩选手对反方进行反驳,时间2分钟。
这一阶段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发言辩手落座视为发言结束,即为另一方发言开始的计时标志,另一方辩手必须紧接着发言;若有间隙,累计时间照常进行。
时间还剩30秒时有哨声提示,时间用完时主席提示,发言必须停止。
(2)反方四辩选手对正方进行反驳,时间2分钟。
这一阶段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发言辩手落座视为发言结束,即为另一方发言开始的计时标志,另一方辩手必须紧接着发言;若有间隙,累计时间照常进行。
时间还剩30秒时有哨声提示,时间用完时主席提示,发言必须停止。
怎样成为优秀的辩论手

初赛者了解了论辩赛的这些性质和特点,就不会在比赛中,在思想和方法上 与日常争辩相混淆。
二、核对准备
某队初次参加论辩赛,到正式临辩时,他们突然发现黑板上写的辩题为《当 今青年一代是否缺乏社会责任感》,而他们事行准备的辩题却是《当今青年 学生是否缺乏社会责任感》。某队经过初赛、复赛进入了决赛,在决赛开赛 前,突然听到比赛主持人宣布各方允许发言时间比初赛、复赛时增加一倍, 而他们事先却按初赛、复赛规定的时间准备辩词。更有甚者,进入赛场后, 双方才发现谁为正方谁为反方都未搞清楚。凡此种种,都是由于初赛者缺乏 经验,在事先准备过程中缺少仔细核对有关比赛事项这一环所造成的。
1990年第三届亚洲大专辩论会有一辩题为《儒家思想是亚洲四素》。 南京大学持反方。为了说明儒家思想不是主要推动因素,南大对"儒家思想 ""亚洲四小龙经济快速成长""主要""推动因素"四项词组进行了剖析,发现辩 论双方争论焦点肯定会在"主要因素有多个,儒家思想是其中之一。"于是, 南大把"主要因素"界定为必须是具有总揽全局功能这一点上。这样一来,南 大总论点的方向便明朗了:儒家思想只是四小龙取得经济快速成长的背景 条件,而并非是一个主要推动因素,推动四小龙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 因素是四小龙做得尤为突出的能总揽全局的正确而灵活的战略和政策。 能攻能守的总论点的确立是论辩赛准备的关键,但并不等于说在实际 论辩中就一定获胜。如何使这个总论点在实际的唇枪舌剑中充分发挥好, 还要有一定的战略战术与之配合。所谓战略,是指论辩中用以争取胜利的 带有全局性的总的论战方法;所谓战术,则是指论战中的一些具体的技术 方法。上面列举的南京大学一例,就是制定了"避实就虚"的战略和设计了一 些具体的战术,才保证了整个论辩赛的成功。
辩论赛注意事项

辩论赛注意事项(一)、辩手注意事项、要求赛场辩论时,双方辩手应该遵循辩论程序轮番发言,不应在对方申述观点和理由时打断其发言。
在盘问阶段,双方辩手应该把握好时间。
我们提倡并鼓励源于智慧的轻松、幽默的辩论风格。
辩手间不可进行人身攻击。
在辩论中,辩手可以使用道具、图表和物品作为辅助手段,以强化自己的陈词,但尺寸不能过大,以免遮挡。
可以引用名人名言,也可以用譬喻的方法。
在举例时,尽量避免敏感的政治人物和政治事件。
每场比赛,辩手的辩位不能变动,也不得中途替换辩手。
如有特殊情况,需替换辩手,须由领队(团支书或班长)书面提出申请,由组委会研究决定。
除辩论开始一辩必须说“主持人、评委、同学们好”(最后一场“主持人、评委嘉宾、同学们好”)外,其余皆可省略。
每支辩论队穿着统一服装上场辩论。
一方完全抄袭网络等媒体的辩论赛过程的内容,没有自己的观点,另一方可以指出对方抄袭。
辩论模式与评分标准1、辩论模式(参赛人数是4:4,共42分钟)陈词阶段:共14分钟,正反方一辩先后陈词,每方4分钟。
正反方二辩先后陈词,每方3分钟。
盘问阶段:分两个部分,共8分钟。
(1)反方三辩向正反一、二、三辩逐一提问;正方三辩向反方一、二、三辩逐一提问(提问时间不计,回答时间每方累计2分钟)。
(2)盘问小结:由反方三辩先小结,再由正方三辩小结(每方2分钟)自由辩论阶段:共12分钟,由正方辩手先发言,接着是反方辩手发言,双方交替发言,(每方累计4分钟)。
自由辩论结束后,先由评委团对辩手进行提问,每方各一个问题,再由观众向辩手提问,每方各两个问题。
(每方累计回答评委和观众问题时间不超过2分钟)。
总结陈词阶段:共8分钟,由反方四辩陈词,再正方四辩陈词。
每方各四分钟。
2、评分标准(包括个人与团体两部分)个人标准:满分(50分)。
其中语音、姿态、审题、论证、辩驳各10分。
团体评分标准:满分(100分)。
包含着装(10分)、审题(20分)、论证(25分)、辩驳(25分)、配合(2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问阶段
(正方三辩)2006年中国高校招生规模在去年基础上再增加5%,照此速度增长,就可在2020年以前实现100%的毛入学率,请问对方辩友如何理解这种趋势?
(反方二辩)招生规模的增长不等于宽进。
(正方三辩)很多大学生一直以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少一分交税为学习宗旨。
那么对方辩友对宽出造成的这种现象如何理解?
(反方一辩)这不是严进宽出惹的祸,这归功于个人素质。
对方辩友只看到社会的阴暗面,难道没看到呢们多人在努力学习吗?
(正方三辩)8月31日,武汉理工大学组织学生补考,人次多达8466人,如此大规模的补考对方辩友还认为高等教育应该宽出吗?
(反方一辩)个例这是不具代表性。
(正方三辩)如果100个人想上大学,但是因为实行严进而只有4~5个人接受高等教育,那么是不是其余的90多人都不适合接受高等教育,他们就都不是人才了呢?
(反方二辩)他们可能是人才,但他们不一定眼通过高等教育来提升自身,他们可以通过社会的淘沙来提高自己的素质。
(反方三辩)请问宽进的定义是什么?
(正方二辩)所谓宽进,是指扩大招生数量,降低学生接受教育的成本。
而且我方所说的宽进是有梯度的宽进,并不是毫无原则的把所有的学生都塞进一所大学。
(反方三辩)在我们国家,民办大学入学标准很低,可以所谓是宽进,而其中学生获得国家承认的学位证的人只有20%~31%,那我想请问,您为什么不选择那样宽进严出的大学而选择我们这个严进宽出的学校呢?
(正方二辩)因为社会需要不的仅仅是某一方面的人才,社会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我们所进的这个人才是社会需要化工方面的人才,而民办大学培养的人才是另一方面的人才,社会选拔人才是多方面的,所以我没有去民办大学。
(反方三辩)宽进如何严出?
(正方二辩)宽进为什么不能严出呢?宽进以后我们可以在大学四年的高等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高标准,严要求,使他们在各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样难道不能严出吗?
(反方三辩)为什么美国的学生没有全部进如哈佛,而是进入那些洲立学校,哈佛是个工科学校
(正方三辩)美国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是宽进严出么?刚刚你方也提出耶鲁也是宽进严出,而且宽进严出这种有利于更多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制度吗?
如果有人在大学中放松对自己的管理,那只能说明他不够理性,一个连自己都管不住的人,我们还要求他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呢?高等教育下的人才应该让社会大浪淘沙。
大学不是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法》告诉我们。
大学的任务是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
那么对方也就是说不同梯度的学生都可以进大学,那么对方用好坏混杂的钢筋石板,能建起一幢结实的大楼吗?
(正方四辩)高考制度是严进吗?
(反方三辩)是。
为什么要采取高考制度,就是因为符合中国现在的国情。
中国人数过多,而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
如果我们一味采用宽进,会导致大学质量下降,这样大学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而对方采用了宽进的话,就没有办法保证严出。
这只是目前的一个现状,因为我国目前还不具备这个经济实力水平,去建更多的大学。
扩招和我们的严也不违背,因为严也是有标准的,任何人达到这个标准的都可以进大学。
一、严进宽出打下了一个文化氛围浓厚,个人素质较高的基础环境。
世界人权26条《反对教育歧视公约》第四宽告诉我们,高等教育应依据成绩平等开放,这即是严进。
古语云:千里之行,积于跬步;万里江河,集源细流。
好比哈佛牛津亦或清华北大,高质量的严进更确保了高质量的严出
二、宽出较严出给社会提供了更全面,更广阔的筛选人才的机会。
经过大学的学习锻炼,多数人已经达到水平测试标准,有能力融入社会进一步的学习、成长。
为什么还要将他们用高高的门槛困在学校之中呢?
三、严进宽出更符合社会实情。
高等教育以公立高校为主。
资源、财力有限。
宽进,国家就要投入更多的资源财力有限,且不能确定这种投资是否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宽进了一些平庸之辈,泛泛之流,不但不会为国家做出贡献,反而会拉GDP增长的后退,对方辩友还能因此自豪和骄傲吗?
正因为宽进严出的不实际性,导致了对方辩友在今天的辩论中立论就站不住脚,逻辑混乱甚至出现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窘境,在立论环节中,对方辩友只大谈理论,却没有给大家一个具体的实例,举的事例也只是个例来做依据。
那么对方逻辑是构建在什么事实的基础上呢?这也恰恰说明对方的观点不切实际。
再次,对方看问题过于理想化,让尽可能多的人都能上大学这只是一个空洞的理想,也绝非是什么好事。
现在世界上经济发展需要更多技术工人,可现在教育模式却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比接受技术专业教育的人多的多,从我国现状看出,我国机关企业普遍不缺干部,特不缺没有知识的民工,而是缺乏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技术工人,其次,大多数的高级人才我们养不起,待遇低了,这些人才又会留学不归,即使归来也没有太多用武之地。
10多年来,中国一个的人才大量滞留海外,就证明了这一点。
今天,你方又谈到趋势,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切题的话题,而对高等教育这样一个象牙塔,我们在这里讨论是要不要上这个象牙塔的问题,而是怀着一颗让高等教育的更加美好的心情,来谈如何使我们的高等教育更加完美,更加更上一层楼!对方辩友今天把我们的目的和手段、把趋势和具体模式相混淆了,所以得出了错误结论。
朋友们,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路。
高等教育更是如此,今天,只有高等教育严进宽出才能为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