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教育更应培养民族危机感一辩稿

合集下载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一辩稿谢谢主席,谢谢大家。

今天的辩题是: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自豪感还是民族危机感。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教育在辞海中的定义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学校教育。

民族自豪感是指人们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悠久的历史、光荣传统、优良品质及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而感到光荣的情感。

而民族危机感是人们对民族存在的问题、不足感到担心、对民族的发展感到忧虑的一种忧患意识。

我方并不否认民族自豪感的积极作用,但民族危机感对我国未来发展起推进作用却来源不正当,因此需要正规正当的教育来更好的培养民族危机感。

基于当今中国的国内外形势,我方认为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

下面我方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民族危机感是一种基于当下对未来可能出现危机的合理预测,即时发现隐患并产生积极的动作。

我们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当然我方并不否认民族自豪感能为民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同时也是一种民族发展的推动力,但基于当前国内外形势,我们更加急切地需要利用教育来培养民族危机感。

我方认为民族危机感意味着能够即时发现繁荣与和平背后的潜在隐患,能够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我国GDP总量全球第二,但是人均GDP仅排全球第69名;虽然经济增速遥遥领先,但是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这段路上,我们需要民族危机感来鞭策我们前进。

第二,民族危机感相比民族自豪感缺乏正规的来源。

因而更需要正规的教育来让人民认识民族危机感。

对于当今中国而言,民族自豪感的来源是课本、央视宣传片等,但是民族危机感的来源是重大事件的惨痛教训、是社会舆论的难以控制的导向。

而这种危机感注定了不会长久、不会有效的。

请问在座的老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钓鱼岛事件引发的打砸抢烧吗?这是不理智且偏激的,因此更加需要教育的正确导向来告诉人民在这种时刻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一辩稿:民族危机感更重要

一辩稿:民族危机感更重要

一辩稿: 民族危机感更重要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非常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词(),但请让我为大家明确几个概念。

习主席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说: 中国梦, 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民族自豪感是以本民族辉煌的历史, 灿烂的现实为素材的民族期许, 而民族危机感则是建立在深入剖析民族走过的弯路, 理性分析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矛盾和不足的基础上的忧虑意识。

两者都是出于对国家的爱而产生的民族情感。

我们不能偏废其一, 但立足于当下, 用比较的眼光去看待, 民族危机感更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下面,我将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我方观点。

首先, 民族危机感能加强国人的忧患意识, 使国人客观而正确的认识目前中国繁荣阴影下的隐患和问题, 做到见微知著, 防微杜渐。

就目前中国的经济趋势来看, 国民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 但是人均GDP 却排名第90位, 在如今经济繁荣未平等分享, 导致贫富差距两极化的现实下, 人民的利益如若没有得到保障, 这将使我们离中国梦的宗旨越来越远。

因而, 我们必须要对目前社会的各类问题保持一种忧虑的态度, 看到并重视其暴露出的危险与威胁, 及时的纠正并解决其可能出现的问题。

其次, 民族危机感对历史的批判能使我们避免重犯错误, 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

中华民族确实拥有辉煌的历史, 取得过骄人的成绩, 但我们的民族也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走过许多弯路, 甚至犯过许多错误。

而民族危机感正能使我们审视过去的错误, 寻找到一条更好的道路。

毛主席进京时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绝不当李自成, 正是这样一种危机意识, 使得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更加的顺畅, 更加的快速。

实现中国梦, 任重而道远, 这就要求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冷静、清醒的面对问题, 使中国梦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更快更好的发展方向上去。

最后, 民族危机感有利于国家建立一个能长远发展的社会。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以及对方辩友。

首先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词,但其中几个漏洞我不得不指出·····,接下来,我们来明确两个定义:民族自豪感是以本民族辉煌历史,灿烂的现实充满希望的未来为素材的民族情感。

民族危机感是以深入剖析本民族走过的弯路,理性分析现在和未来发展的不足为基础的忧患意识。

教育的目的是使个人发展以保障国家的发展。

不可否认,当今中国教育,两者皆应培养。

所以我方判断当今中国更应该培养民族自豪感还是民族危机感的标准是,何者更能保障国家的发展。

首先,从经济层面看,中国经济面临着重重危险。

现在中国经济给以人们一个现象,中国GDP总量居世界第二,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但很多人不知道真正的中国经济现在有多麽萧条!2011年中国GDP增幅下滑到9.24%,中国人均GDP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国家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制造业因为产权问题每年盈利的一半以上是外国的。

表面是在涨,实际却是在衰退。

这时候如果不着重培养国民的民族危机感,不教育国民理性分析经济发展上的不足?难道中国经济的发展就仅靠国家的宏观调控吗?其次,从文化层次来看。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一度为世界政治经济中心,我们应该教育让国民都知道中华民族的辉煌。

但,对方辩友,你知道韩国抢先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端午节申遗成功了吗?你知道《大长今》中许多中国菜都被冠以头衔称是韩国发明的吗?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我们身边这个国家开始有计划的篡取我们的文化来证明自己的伟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难道不应该提高民族危机感来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吗?这时候难道不是更需要保护自己的文化吗?最后,从国防军事层次来看。

对方辩友你知道驻南大使馆被炸事件吗?你知道南海撞机事件吗?你知道汶川救灾的时候美国借口关闭了一扇GPS扫描区吗?为什么中国只有抗议的声音,因为美国远远比我们强大。

世界局势风起云涌,美国甚至又提出了重返亚太的情况下,树立起国家忧患意识是不是比强调民族自豪感更具有行动力,更具有预见性呢?危机感并不是杞人忧天,和自豪感一样都是为了国家更好的建设啊。

国情教育更应培养民族危机感一辩稿

国情教育更应培养民族危机感一辩稿

国情教育更应培养民族危机感⼀辩稿定义:(这个不说,只是⼤家确认下)⾃豪感:对民族既有成就的赞美,对民族未来的信⼼危机感:对民族现有危机的发现,希望解决危机的态度谢谢主席。

⾸先纠正对⽅辩友⽴论中的⼏点误区(看定义有⽆不同,或者论点中是否有太多反常识的东西)。

开宗明义,国情教育是以教化为⽬的,了解国情为⼿段,激励国民更好的建设祖国的教育。

更注重培养⾃豪感和危机感有不同的表现,前者更多的宣传我们国家已有的成果,引发我们的肯定;⽽后者更多的分析已有或潜在的问题,引导我们去解决。

今天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必定要⽴⾜现状,放眼未来。

今天的中国,是⼀头正在苏醒的雄狮,然⽽,深化改⾰寻求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盾复杂,⽂化传承挑战严峻,公民对于⼤多数当前我国存在的问题处于不了解或认识有偏差的状态。

因⽽,正确理解国情,增强民族认同感,进⽽众志成城为中国稳步向前奋⽃,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下⾯,我⽅将从三个⽅⾯来论述为何国情教育更应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

1. 从正确全⾯认识国情来看,危机感教育缺失更为严重。

在我们的教育中,我国历史的悠久、⽂化的璀璨、科技的进步,都被⼀次⼜⼀次的提及。

⽽对于我们当前的不⾜却难以得到官⽅确凿的资料。

国民对现状的不满,与政府遮遮掩掩的态度,产⽣了严重的⽭盾,⼀些⽹络上为搏⼈眼球的虚假⾔论或者外媒居⼼叵测的挑拨就极易被⼈们认为是事实。

⾯对“南海已完全被菲律宾占领”的谣⾔,我们固然要宣传⾃古以来就是中国领⼟的观点,但更加清晰的引导国民认识我们在南海问题上的现状与困境,培养民众的危机意识,才能让我们抵御谣⾔,有真正清醒的认识。

(类似例⼦,⽹络上55%的谣⾔是关于贪腐的)2.从国情教育过程来看,危机感教育更需要深度和时间,需要更加注重。

如前所述,⾃豪感⽣发于已有成果,危机感体现于隐忧与未知。

长城的雄壮我们⽿闻⽬睹可以领会,但是⼋达岭之外断壁残垣却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关注。

⽽这种关切之⼼与忧思之情需要长时间培养,需要启发出我们深刻的思考。

一辩稿

一辩稿

一辩陈词: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大家上午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很高兴在这里与对方辩友讨论当今教育问题。

我方的观点是:当今教育应该培养民族自豪感。

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辩题立论,当今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危机感都是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多种数据均表明,我国两者都有所缺失。

所以,我方在比较何者更适合作为教育培养对象的标准是何者更有利于中国人才的培养。

开宗明义,定义为先。

所谓名族自豪感是指作为本民族的一员对本民族感到光荣的情感。

民族危机感则是指对民族未来发生危机的预感。

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进行长期的教育和训练。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我方观点。

一,我方承认民族危机感与民族自豪感都是促进民族发展的动力,二者在当今中国崛起进程中缺一不可。

但是就二者产生条件而言,人更容易主观产生民族危机感,却很难产生民族自豪感。

人在选择的面前,都会自主产生一种对于危机的预见,本能的使我们建立一种感知,从而生出危机感,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

而对于民族危机感则更难获得,更需要借助宣扬民族文化历史,使民族精神深深烙印在我们身上,从而培养民族自豪感。

腾讯新闻对五万网友的调查显示82%的人认为我国所取得的成就没什么大不了,这种随处可见的漠视不正需要突出强调教育应该抓紧培养民族自豪么?!二,我们今天讨论的两者关系并非对立,但却是一种从属关系。

我方认为,民族自豪感是民族危机感作用的基础。

我方并不否认民族危机感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人进步起到促进作用。

但是,在自豪感不足的情况下,个人的进步的东西,培养的人才并不能为国家所用!因而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我国科研在很多领域都位列前沿,高精尖人才的流失却异常严重,自改革开放以来海归的人才数量也只占留学生总数的26%。

但是当你认同你的国家你的民族,才能真正发现它所面临的问题,预感到危机的存在,你会努力去改变.是什么驱动你去为你的国家你的民族作出改变呢,还是你对民族的自豪感使然!三,民族自豪感更有利于文化的延续,民族的发展。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危机感开篇立论2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危机感开篇立论2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开篇立论谢谢主席,尊敬的老师,在场观众,大家晚上好。

很高兴由我来开宗明义。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

主语“教育”,指当今教育,因此教育现状、目的和意义便是辩题基础。

宾语“危机感”,辩题核心。

但是危机感前面的定语,限制了核心的辩论方向:民族!首先强调三个概念:1.民族,我们说中华民族,德意志民族,马克思定义;具有共同语言、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特点、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由定义可知:民族本质和表现形式就是文化,也就是说:讨论民族既在讨论文化!2.《日知录》卷十三“正始”一条说:有亡国,有亡天下。

换言之,民族还在,国家灭亡还可以重建,可民族灭亡了,那就不在了,国家失去内核动力,一盘散沙!中国的发展归根究底是中华民族的发展。

3.危机感和民族危机感,两字之差,含义天壤之别,一个是综合的国家危机感,即忧患意识,一个是民族危机感!国家的各类危机终归是表象,其本质,就是民族危机。

这也是辩题精髓所在。

其次我们都有疑问:主语“教育”和定语“民族”联系何在? 两个方面:一、教育意义: 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发展,有了我们中华民族,教育的意义是民族的传承和发展,教育传承没做好,发展更无从谈起。

二、国情和民族:当今国情的很大部分危机和成就是国人的民族劣根性和优越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如果我们能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认清我们民族的劣根性和优越性,也就能更好的看清当前现状和潜在隐患。

由国情看清并认知我们的民族,由民族特性出发并指导国家发展,这是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意义,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那么大家又有困惑了,危机感才是核心!危机感在哪里请大家自问一下,教育达到其目的和意义了吗?我们传承了吗?当孔子学院在西方广受流行,今天我们有多少人能背出论语十则。

我们都说要向西方学习,可我们连自己都没有学习看清,又该如何认识当前国情现状的本质原因和未来隐藏的隐患。

【7A文】当今中国国情应注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的一、二、四辩稿

【7A文】当今中国国情应注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的一、二、四辩稿
请问对方辩友您认为成就更容易配培养民族自信还是问题更容易培养民族自信呢?
显然是成就更容易培养民族自信心,当今中国我们的确面临着一些国内外的民族危机,可是,光有危机感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些危机,而要解决这些危机我们就必须要对民族的未来充满自信而这种自信正式建立在我们民族在自豪感的基础上的。
我再请问对方辩友,当今中国面临房价高涨,道德和环境方面的一些问题,如果我们没有民族自豪感的所带来的民族自信心,您认为我们可能战胜这些问题么?
显然是不能的,我们看到生活中正是由于许多人失去了民族自豪感与民自信心,当国家面临一些问题时,他们只知道发泄,不满却不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变成了所谓的愤青,您认为这样的是我们丧失民族自信心的国情教育是合适的么?
谢谢主席,从刚才的一轮盘问中,我们首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国情教育中民族自豪感的培养更注重于告诉我们的青少年,我们国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及灿烂的文化。而培养民族危机感则更侧重于告诉青少年我们的国家被侵略奴役的历史,以及我们国家现阶段所面临的重重危机。徐特立先生说过:“教育的核心应当是培养自信心。”而国情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正是培养我们对于国家的自信心。那么显然国家成就,也就是培养民族自豪感的教育更有利于我们培养对国家的自信心。如果在国情教育中注重于民族危机感的培养,很容易让人们失去战胜这些危机的信心与勇气,这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正方一辩稿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民族自豪感的培养(谢谢主席,在座各位,大家下午好!)首先让我来给大家明确几个概念:所谓国情教育是基于国家现状,在全面认知国情的基础上,让国民能够知国、爱国、报效国家的一种教育。民族危机感是指人们对本民族存在的问题、不足甚至缺陷感到担心和忧虑。民族自豪感则是指基于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现实状况、未来走向表示高度认同、充满信心,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辩论手册》当代青年更应该注重培养自豪感危机感

《辩论手册》当代青年更应该注重培养自豪感危机感

山东省第二届(济南)辩论赛郓城一中辩论队辩论手册正方:当代青年更应该注重培养自豪感反方:当代青年更应该注重培养危机感2019年8月正方:当代青年更应该注重培养自豪感正方一辩稿:(一)谢谢主席,大家好!开宗先明义,所谓民族自豪感指一个民族由于本民族的存在,以及个人作为该民族的成员而表现出的一种荣誉感。

这种荣誉感的产生,是基于该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以及军事方面已经取得或将要取得的伟大成就,基于该民族对人类文明已经作出或将要作出的贡献。

而民族危机感,是指一种当本民族受到外界威胁或发现本民族劣势时而产生的时刻警醒的感受。

我方认为:当代社会中国人更应培养民族自豪感。

第一、民族自豪感对于一个民族是极其重要的,而当今社会正缺乏民族自豪感。

民族自豪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有助于培养民族自信心。

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对民族的信心,21世纪的今天,中国人吃得营养了、穿得洋气了、住得也相对宽敞了,却似乎很难找着那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魄和感觉。

相反,我们总是潜意识的放大民族的问题,舆论媒体过多的批判性导向,让国民对民族感到失望,对民族的未来失去信心,超敏感与低自信并存,这样怎么能够去建设美好明天呢?同时,由于民族自豪感的缺失,我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的归属感,认同感也日益渐微。

我们不在以中国文化为荣,而是在各种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动摇了立场。

民族的精神需要传递,民族的历史不能忘记,民族的文化不能随意,这是我们作为一个民族的存在基础,就像陈寅恪先生所指出的,一个民族的确立不在血统、人种,而是文化的认同。

丢弃了传统,也就丢弃了我们的民族性,我们那什么来确认自己?从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性和匮乏来看,当今社会中国人更需要培养民族自豪感。

第二、“我以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而自豪,我以身为中国人而骄傲”,不是说对所有的传统都要毫无选择地保留、保护,消亡实际是文化的一种常态,但是,民族的精神需要传递,民族的历史不能忘记,民族的文化不能随意,这是我们作为一个民族的存在基础,就像陈寅恪先生所指出的,一个民族的确立不在血统、人种,而是文化的认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这个不说,只是大家确认下)
自豪感:对民族既有成就的赞美,对民族未来的信心
危机感:对民族现有危机的发现,希望解决危机的态度
谢谢主席。

首先纠正对方辩友立论中的几点误区(看定义有无不同,或者论点中是否有太多反常识的东西)。

开宗明义,国情教育是以教化为目的,了解国情为手段,激励国民更好的建设祖国的教育。

更注重培养自豪感和危机感有不同的表现,前者更多的宣传我们国家已有的成果,引发我们的肯定;而后者更多的分析已有或潜在的问题,引导我们去解决。

今天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必定要立足现状,放眼未来。

今天的中国,是一头正在苏醒的雄狮,然而,深化改革寻求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矛盾复杂,文化传承挑战严峻,公民对于大多数当前我国存在的问题处于不了解或认识有偏差的状态。

因而,正确理解国情,增强民族认同感,进而众志成城为中国稳步向前奋斗,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下面,我方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为何国情教育更应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

1. 从正确全面认识国情来看,危机感教育缺失更为严重。

在我们的教育中,我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璀璨、科技的进步,都被一次又一次的提及。

而对于我们当前的不足却难以得到官方确凿的资料。

国民对现状的不满,与政府遮遮掩掩的态度,产生了严重的矛盾,一些网络上为搏人眼球的虚假言论或者外媒居心叵测的挑拨就极易被人们认为是事实。

面对“南海已完全被菲律宾占领”的谣言,我们固然要宣传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观点,但更加清晰的引导国民认识我们在南海问题上的现状与困境,培养民众的危机意识,才能让我们抵御谣言,有真正清醒的认识。

(类似例子,网络上55%的谣言是关于贪腐的)
2.从国情教育过程来看,危机感教育更需要深度和时间,需要更加注重。

如前所述,自豪感生发于已有成果,危机感体现于隐忧与未知。

长城的雄壮我们耳闻目睹可以领会,但是八达岭之外断壁残垣却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关注。

而这种关切之心与忧思之情需要长时间培养,需要启发出我们深刻的思考。

相较于看到奥运健儿摘金夺银的精彩表现而油然而生出的民族自豪感,看到一些环境、贪腐等负面问题时,人们往往只是抱怨,而只有进行教育和引导,我们才能从问题中感受到危机,希望去解决。

因此,危机感的培养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更加重视。

(具体例子:刚开始实行限塑令的时候,由于国民没有受到关于环保问题的教育,因而阻力巨大)
3.从产生的效用来看,危机感更有利于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对社会推动更大。

对于一件事,我们不否认自豪感和危机感都能激发人们对其保护和重视,然而针对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国粹昆曲急需保护,如果仅仅是对于昆曲的自豪感,我们会燃起保护昆曲的熊熊斗志;但如果我们对问题分析深入,意识到昆曲现在面临着艺人流失过快的现状,产生了这样一种危机感,就更容易将目标具体化,问题明确化,对高效解决问题提供有力思维武器。

同时,危机感更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责任心,体会到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因而在问题解决上源动力更强。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我们更注重危机感的培养,并不是要否认自豪感带来的对国家民族的爱,而是去追求一种更加深沉的爱,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改深爱一如往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