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国情应注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的一二四辩稿完整版
国情教育更应培养民族危机感一辩稿

国情教育更应培养民族危机感⼀辩稿定义:(这个不说,只是⼤家确认下)⾃豪感:对民族既有成就的赞美,对民族未来的信⼼危机感:对民族现有危机的发现,希望解决危机的态度谢谢主席。
⾸先纠正对⽅辩友⽴论中的⼏点误区(看定义有⽆不同,或者论点中是否有太多反常识的东西)。
开宗明义,国情教育是以教化为⽬的,了解国情为⼿段,激励国民更好的建设祖国的教育。
更注重培养⾃豪感和危机感有不同的表现,前者更多的宣传我们国家已有的成果,引发我们的肯定;⽽后者更多的分析已有或潜在的问题,引导我们去解决。
今天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必定要⽴⾜现状,放眼未来。
今天的中国,是⼀头正在苏醒的雄狮,然⽽,深化改⾰寻求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盾复杂,⽂化传承挑战严峻,公民对于⼤多数当前我国存在的问题处于不了解或认识有偏差的状态。
因⽽,正确理解国情,增强民族认同感,进⽽众志成城为中国稳步向前奋⽃,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下⾯,我⽅将从三个⽅⾯来论述为何国情教育更应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
1. 从正确全⾯认识国情来看,危机感教育缺失更为严重。
在我们的教育中,我国历史的悠久、⽂化的璀璨、科技的进步,都被⼀次⼜⼀次的提及。
⽽对于我们当前的不⾜却难以得到官⽅确凿的资料。
国民对现状的不满,与政府遮遮掩掩的态度,产⽣了严重的⽭盾,⼀些⽹络上为搏⼈眼球的虚假⾔论或者外媒居⼼叵测的挑拨就极易被⼈们认为是事实。
⾯对“南海已完全被菲律宾占领”的谣⾔,我们固然要宣传⾃古以来就是中国领⼟的观点,但更加清晰的引导国民认识我们在南海问题上的现状与困境,培养民众的危机意识,才能让我们抵御谣⾔,有真正清醒的认识。
(类似例⼦,⽹络上55%的谣⾔是关于贪腐的)2.从国情教育过程来看,危机感教育更需要深度和时间,需要更加注重。
如前所述,⾃豪感⽣发于已有成果,危机感体现于隐忧与未知。
长城的雄壮我们⽿闻⽬睹可以领会,但是⼋达岭之外断壁残垣却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关注。
⽽这种关切之⼼与忧思之情需要长时间培养,需要启发出我们深刻的思考。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VS民族危机感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VS民族危机感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反方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们认为,在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而不是民族危机感。
首先,民族自豪感是国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让年轻一代了解自己的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和贡献,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身份和荣誉。
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自信和勇气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其次,过分强调民族危机感会给年轻人带来过度的焦虑和压力。
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我们需要让年轻人保持理智、冷静的头脑,而不是让他们陷入恐慌和绝望之中。
更何况,民族危机感往往容易被一些人利用,导致社会不稳定。
最后,我们认为,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并不意味着忽视民族危机感。
我们需要让年轻人了解国家和民族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让他们陷入绝望和无助之中。
相反,我们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改革,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反方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们认为,在当今中国,国情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而不是民族危机感。
首先,民族自豪感是建立在对国家、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之上的。
只有让年轻人了解和认同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引起他们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这样的教育不仅有益于年轻人的心理健康,更有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其次,我们认为,过分强调民族危机感会导致民族情绪的波动和不稳定。
我们需要让年轻人保持理智和冷静的头脑,去面对和解决国家和民族面临的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我们认为,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并不意味着忽视民族危机感。
我们需要让年轻人了解国家和民族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让他们陷入绝望和无助之中。
相反,我们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改革,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反方三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们认为,在当今中国,国情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而不是民族危机感。
【7A文】当今中国国情应注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的一、二、四辩稿

显然是成就更容易培养民族自信心,当今中国我们的确面临着一些国内外的民族危机,可是,光有危机感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些危机,而要解决这些危机我们就必须要对民族的未来充满自信而这种自信正式建立在我们民族在自豪感的基础上的。
我再请问对方辩友,当今中国面临房价高涨,道德和环境方面的一些问题,如果我们没有民族自豪感的所带来的民族自信心,您认为我们可能战胜这些问题么?
显然是不能的,我们看到生活中正是由于许多人失去了民族自豪感与民自信心,当国家面临一些问题时,他们只知道发泄,不满却不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变成了所谓的愤青,您认为这样的是我们丧失民族自信心的国情教育是合适的么?
谢谢主席,从刚才的一轮盘问中,我们首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国情教育中民族自豪感的培养更注重于告诉我们的青少年,我们国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及灿烂的文化。而培养民族危机感则更侧重于告诉青少年我们的国家被侵略奴役的历史,以及我们国家现阶段所面临的重重危机。徐特立先生说过:“教育的核心应当是培养自信心。”而国情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正是培养我们对于国家的自信心。那么显然国家成就,也就是培养民族自豪感的教育更有利于我们培养对国家的自信心。如果在国情教育中注重于民族危机感的培养,很容易让人们失去战胜这些危机的信心与勇气,这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正方一辩稿
一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民族自豪感的培养(谢谢主席,在座各位,大家下午好!)首先让我来给大家明确几个概念:所谓国情教育是基于国家现状,在全面认知国情的基础上,让国民能够知国、爱国、报效国家的一种教育。民族危机感是指人们对本民族存在的问题、不足甚至缺陷感到担心和忧虑。民族自豪感则是指基于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现实状况、未来走向表示高度认同、充满信心,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国情教育更应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立论)

国情教育更应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立论)谢谢主席,在座各位,晚上好!如今的中国正在不断地发展之中,在此期间取得了很多辉煌的成就,同时也留下了一些遗憾。
此时就需要国情教育来调整国民心态,使得人民更能知国、爱国,最终报效祖国。
基于现状考虑,我方认为国情教育更应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
所谓国情教育,是指根据社会要求和按照国家发展的目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关于国家基本情况的教育。
而民族危机感则是指基于国情现状,面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而产生的危机感受。
当下的社会,媒体行业极其发达,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我们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及时的新闻和广泛的消息。
这其中自然包括了国家和地方的喜忧。
也许各方对于同一事件的报道方向不同、内容不同,但是甄别之后,我们依然可以得到可靠的信息。
如此一来,我们对于危机的感受更加直接全面,进而产生的民族危机感,正可以达到知国的目的。
而反观民族自豪感,这种基于民族历史、现状和未来的自豪感受似乎很容易培养,但是,我们从当下国民的表现中却正可以察觉到个人内心真实的自豪感尚有不足。
首先,国家成就对民族自豪感无法起到推动作用。
例举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神九升天。
这本是一件足以令全国人民再次为国家自豪的事件,但事实情况是,各方的宣传已经到位,民众的关注程度却没有提高,甚至更多的人表现十分淡定,与自己毫无关系。
这种事不关己的心态显然难以提升民族自豪感。
其次,面对国际事件时民族自尊心没有得到体现。
当我们面临菲律宾对我国南海群岛造成威胁的时候,并没有多少真正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而只是简单的表达情绪,大家表现的或是激愤地大骂菲律宾的挑衅,抑或消沉地抱怨政府软弱的态度,此时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又体现在哪里呢?从以上的种种现实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表面上所存在的自豪感,实际中却是脆弱渺小。
当这种现象日益明显的时候,我们就更应该采取冷静的态度面对,以民族自豪感来支持我们的心灵,凝聚每个人的爱国情怀和改变现状的力量。
我们为何不能为国家经济的发展而感到自豪?又为何不能为国家科技的振兴感到骄傲?抛开冷漠和自卑,保持爱国的热情,继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才是我们应当肩负起的使命与责任!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辩论: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自豪感②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谢谢主席、评委,各位观众大家下午好:当今中国正处于转型期,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价值冲突日益激烈。
民众迫切想要从民族精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使得我们今天讨论这个辩题更有意义。
探究这个辩题我们发现民族自豪感与民族危机感并不完全对立,不存在有你无我的关系,然而培养两者的方式却完全对立。
积极乐观的方式更能培养人们的自豪感,而消极忧虑的方式则更能使人对危机感同身受。
所以积极和消极这两种方式上的矛盾,在面对教育之时,就有了高低之分。
所以回归辩题我们发现只有通过对教育主客体的特性进行比较才能得出结论。
一教育更需要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
民族危机感来源于内忧外患。
对于外患,08年环球时报一项调查显示81.6%的中国人认为帝国主义余心不改。
一出现钓鱼岛问题,国内就有游行示威活动。
危机意识不可谓不强。
而对于内忧,我方认为在课堂上强调一千遍贫富差距大不如亲眼看到富人珍馐银盘穷人忍冻挨饿来的直接有效。
而民族自豪感根本来源于对本民族共同价值观的认同。
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则需要长时间的文化熏陶。
而这恰恰只有教育能提供。
对于其他来源,同样是环球时报的调查,尽管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有86.9%的中国人认为中国不是强国。
可见,在科技、经济上的成就由于不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而往往难以让人感同身受。
二从教育的客体来分析。
教育的客体主要是在校学生。
阳光、积极、理想、浪漫应当是学生的精神风貌,然而我们发现当今中国世故、圆滑、现实慢慢走进了学校。
探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学生们仍处在思想、性格、人生态度的塑成期,尚缺乏伟岸的人格和博大的胸怀来承受现实的深刻。
若承受不了,就会丧失对本民族的信赖。
鲁迅不建议青年人阅读自己的作品不也是有相同的顾虑么。
我方承认民族危机感是需要的,然而一旦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这种消极忧虑的方式必会影响青少年合理阳光的发展。
所以在教育中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是不太恰当的。
三从教育的主体来看,政府是教育的主导者。
当今国情应注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的一二四辩稿修订稿

当今国情应注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的一二四辩稿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正方一辩稿一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民族自豪感的培养(谢谢主席,在座各位,大家下午好!)首先让我来给大家明确几个概念:所谓国情教育是基于国家现状,在全面认知国情的基础上,让国民能够知国、爱国、报效国家的一种教育。
民族危机感是指人们对本民族存在的问题、不足甚至缺陷感到担心和忧虑。
民族自豪感则是指基于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现实状况、未来走向表示高度认同、充满信心,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今天我们探讨的辩题是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还是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
二者都是爱国的体现,我方认为更注重三字体现的是一种迫切性,所以我方认为国情教育在两者不可偏废的情况下,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当今中国的民族自豪感严重缺失。
我国国民对重大成就的不关心与漠视是随处可见,我们都知道日本在争夺我国的钓鱼岛,也知道菲律宾在抢夺我国的南海黄岩岛,但我们有多少人知道中国的激光能力已经超越美国,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国的超级电脑“天河一号”排名全球第五呢?现在我们许多人只知道在网上发布一些消极的言论,宣泄着自己对中国的各种不满,觉得中国没救了,甚至想尽办法要搬到外国去。
由此可见,我国国民的民族自豪感确实缺失严重。
第二民族自豪感是民资危机感的源泉。
如今,有许多不良商贩只顾自己利益,不惜将各种污染物排放到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之中,造成了水质的巨大污染。
也许您会说,这是因为他们缺乏民族危机感不知道黄河被破坏后会带来严重后果。
可是他们缺乏民族自豪感,根本就不爱国,黄河被破坏了,又不关他们的事,大不了他搬到外国去就好了。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不爱,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砍伐树木,因为不爱,所以可以毫无顾忌的丑化中国。
没有了民族自豪感何来民族危机感呢?第三民族自豪感是民族危机和问题的解决之道。
国情教育应当更侧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二辩盘问稿1

对方辩友您好:国情教育的主体是谁?我们知道,青少年是国情教育的主要接受着,(成年人极少收到系统正规的国情教育,而青少年,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才是国情教育的主要接受着)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您更愿意在国情教育中对青少年施以积极的引导,还是消极的引导呢?很显然,对青少年施以积极的引导更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知道,积极乐观的态度更有利于培养民族自豪感,而消极忧虑的态度更容易使人们对危机感同身受。
(那么我再请问对方辩友,您所谓的民族危机感应当如何在国情教育中培养呢?)举个例子,汶川地震后,您认为自国情教育中应当更多的告诉青少年地震中死了多少人,遭受了多少损失,还是应该告诉他们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好呢?青少年与成年人不同,他们极易受到各种负面思想的引导,从而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对于他们的教育应当更侧重于事物更积极的一面汶川地震中有那么多的优秀人物感人事迹,您为何非要把一些鲜血淋漓的东西摆在青少年面前呢?。
反过来说把,如果您不断的告诉青少年祖国这也,这有问题那有问题,您说青少年还会对祖国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么?而没有了这种归属感,当国家面对危机的时候还会有人挺身而出么?显然不会。
国情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
更注重本民族辉煌的历史、灿烂的现实、充满希望的未来点燃满腔的激情、从而激发出绵绵不绝的精神力量为祖国的发展奉献生命, 为国家实力的增强添砖加瓦;在自然国情方面,祖国有泰山、庐山、峨眉山、珠穆朗玛峰等名山奇峰,有长江、黄河等大河;有云南石林、川西黄龙的“石灰华”、九寨沟等名胜景观;有桂林山水、三峡壮丽景色。
在人文国情方面,我国近年经济总量从第四位提升到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远高于同期全球2.9%和新兴经济体5.5%的增速。
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通货膨胀率远低于其他新兴经济体。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还有许多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
国情教育更应该侧重培养民族危机感

谢谢主席,大家好!首先来明确一下辩题当中的几个关键概念。
民族自豪感是由本民族的辉煌成就而产生的光荣和骄傲的心理民族危机感则是对本民族当下所面临及未来可能面临的种种危机的紧迫和警惕的心理。
国情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目的和要求对民众进行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教育,主要通过媒体宣传、学校教育等手段开展,其受众是全体民众。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民众的教育增强民众的民族责任感,自下而上的推动国家竞争力的上升。
而我方今天的判断标准就在于,在当今中国所处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下,国情教育更注重培养何者更有利于实现国情教育的目标,达到国情教育的要求。
基于此,我方认为,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理由有二。
第一,民族危机感更能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当下中国所面临的的种种危机,进而面对危机,解决危机。
诚然,近年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诸如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神舟”系列接连发射成功等事件充分展示了我国日益上升的综合国力,但是这一系列的成就背后暗藏的危机却不容忽视。
国际层面,随时爆发新的经济危机的潜在危险、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渗透,以及钓鱼岛等主权问题的悬而未决,均是如鲠在喉。
国内层面,经济转型困难,政治改革问题重重,自身文化竞争力也难以取得质的提升,都成为阻碍我国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瓶颈。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通过国情教育对于民族危机感的偏重,可以使民众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光鲜背后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避免盲目自大的同时,也能使民众理性的面对危机,进而自下而上的帮助国家解决危机,提升竞争力。
而主要以过去辉煌成就为教育蓝本培养起来的民族自豪感尽管对提升民族自信心有其积极作用,但却不足以帮助我们发现当下存在及未来潜在的种种危机。
第二,民族危机感更能有效增强民众社会责任感,进而做到上下一心,共同推助民族腾飞。
不论是五四运动时期的青年意识觉醒,抑或抗战时期的同仇敌忾,无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危机面前,本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古训,民众往往更能有力的团结在一起,共同渡过难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国情应注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的一二四辩稿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正方一辩稿一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谢谢主席,在座各位,大家下午好!) 首先让我来给大家明确几个概念: 所谓国情教育是基于国家现状,在全面认知国情的基础上,让国民能够知国、爱国、报效国家的一种教育。
民族危机感是指人们对本民族存在的问题、不足甚至缺陷感到担心和忧虑。
民族自豪感则是指基于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现实状况、未来走向表示高度认同、充满信心,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今天我们探讨的辩题是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还是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
二者都是爱国的体现,我方认为更注重三字体现的是一种迫切性,所以我方认为国情教育在两者不可偏废的情况下,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当今中国的民族自豪感严重缺失。
我国国民对重大成就的不关心与漠视是随处可见,我们都知道日本在争夺我国的钓鱼岛,也知道菲律宾在抢夺我国的南海黄岩岛,但我们有多少人知道中国的激光能力已经超越美国,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国的超级电脑“天河一号”排名全球第五呢?现在我们许多人只知道在网上发布一些消极的言论,宣泄着自己对中国的各种不满,觉得中国没救了,甚至想尽办法要搬到外国去。
由此可见,我国国民的民族自豪感确实缺失严重。
第二民族自豪感是民资危机感的源泉。
如今,有许多不良商贩只顾自己利益,不惜将各种污染物排放到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之中,造成了水质的巨大污染。
也许您会说,这是因为他们缺乏民族危机感不知道黄河被破坏后会带来严重后果。
可是他们缺乏民族自豪感,根本就不爱国,黄河被破坏了,又不关他们的事,大不了他搬到外国去就好了。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不爱,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砍伐树木,因为不爱,所以可以毫无顾忌的丑化中国。
没有了民族自豪感何来民族危机感呢?第三民族自豪感是民族危机和问题的解决之道。
我们知道,危机感有利于发现问题,但我们更需要民族自豪感去解决问题。
也许我国现在的GDP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
是什么让我们得到这么大的提升呢?是民族自豪感,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国家,所以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国的大炮加坦克,我们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可以超越美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所以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谢谢主席,在座各位,晚上好!如今的中国正在不断地发展之中,在此期间取得了很多辉煌的成就,同时也留下了一些遗憾。
此时就需要国情教育来调整国民心态,使得人民更能知国、爱国,最终报效祖国。
基于现状考虑,我方认为国情教育更应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
所谓国情教育,是指根据社会要求和按照国家发展的目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关于国家基本情况的教育。
而民族危机感则是指基于国情现状,面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而产生的危机感受。
当下的社会,媒体行业极其发达,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我们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及时的新闻和广泛的消息。
这其中自然包括了国家和地方的喜忧。
也许各方对于同一事件的报道方向不同、内容不同,但是甄别之后,我们依然可以得到可靠的信息。
如此一来,我们对于危机的感受更加直接全面,进而产生的民族危机感,正可以达到知国的目的。
而反观民族自豪感,这种基于民族历史、现状和未来的自豪感受似乎很容易培养,但是,我们从当下国民的表现中却正可以察觉到个人内心真实的自豪感尚有不足。
首先,国家成就对民族自豪感无法起到推动作用。
例举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神九升天。
这本是一件足以令全国人民再次为国家自豪的事件,但事实情况是,各方的宣传已经到位,民众的关注程度却没有提高,甚至更多的人表现十分淡定,与自己毫无关系。
这种事不关己的心态显然难以提升民族自豪感。
其次,面对国际事件时民族自尊心没有得到体现。
当我们面临菲律宾对我国南海群岛造成威胁的时候,并没有多少真正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而只是简单的表达情绪,大家表现的或是激愤地大骂菲律宾的挑衅,抑或消沉地抱怨政府软弱的态度,此时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又体现在哪里呢?从以上的种种现实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表面上所存在的自豪感,实际中却是脆弱渺小。
当这种现象日益明显的时候,我们就更应该采取冷静的态度面对,以民族自豪感来支持我们的心灵,凝聚每个人的爱国情怀和改变现状的力量。
我们为何不能为国家经济的发展而感到自豪又为何不能为国家科技的振兴感到骄傲抛开冷漠和自卑,保持爱国的热情,继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才是我们应当肩负起的使命与责任!正方二辩一首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所谓国情教育中注重的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就是告诉大众我们国家更多成就),您所谓的民族危机感的培养就是告诉大众我们国家面临的众多危机,是这样么?很好,我国着名教育家徐特立先生说过一句话“教育的核心是培养自信”,国情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是否也承担着培养民族自信这一重要使命呢(对方辩友,我只是想告诉您民族国情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民族自信心)请问对方辩友您认为成就更容易配培养民族自信还是问题更容易培养民族自信呢?显然是成就更容易培养民族自信心,当今中国我们的确面临着一些国内外的民族危机,可是,光有危机感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些危机,而要解决这些危机我们就必须要对民族的未来充满自信而这种自信正式建立在我们民族在自豪感的基础上的。
我再请问对方辩友,当今中国面临房价高涨,道德和环境方面的一些问题,如果我们没有民族自豪感的所带来的民族自信心,您认为我们可能战胜这些问题么?显然是不能的,我们看到生活中正是由于许多人失去了民族自豪感与民自信心,当国家面临一些问题时,他们只知道发泄,不满却不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变成了所谓的愤青,您认为这样的是我们丧失民族自信心的国情教育是合适的么?谢谢主席,从刚才的一轮盘问中,我们首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国情教育中民族自豪感的培养更注重于告诉我们的青少年,我们国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及灿烂的文化。
而培养民族危机感则更侧重于告诉青少年我们的国家被侵略奴役的历史,以及我们国家现阶段所面临的重重危机。
徐特立先生说过:“教育的核心应当是培养自信心。
”而国情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正是培养我们对于国家的自信心。
那么显然国家成就,也就是培养民族自豪感的教育更有利于我们培养对国家的自信心。
如果在国情教育中注重于民族危机感的培养,很容易让人们失去战胜这些危机的信心与勇气,这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青少年而言,当我们在国情教育自豪感的培养中看到祖国发展的重大成就时,会油然而生对祖国未来命运强烈自信与期盼,会以更饱满的精神和斗志去为祖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自信能使人平添三分力量”这样的青年不是更有希望么当旧中国面临帝国主义日本的入侵时,广大青少年正是怀抱着对祖国未来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烈自信才奔赴战场最终取得了胜利,反之,许多人虽然认识到了危机感却对中国的未来失去了信心,这才有了汪精卫的所谓曲线救国。
危机固然可以激起责任意识,但危机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却可能使许多心智尚不成熟的青少年因压力而失去对国家民族的自信,从而变成只知抱怨国家却不能真正为祖国建设认真反思一群所谓的愤青,您真的认为这样教育方式是好的吗中华民族虽历经苦难也能铸造无数辉煌一路走到今天不仅仅是靠着危机意识更多的是依赖于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因此在国情教育中我们注重于民族自豪感的培养不是更符合教育的目的么二对方辩友您好国情教育的主体是谁我们知道青少年是国情教育的主要接受着成年人极少收到系统正规的国情教育而青少年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才是国情教育的主要接受着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您更愿意在国情教育中对青少年施以积极的引导还是消极的引导呢很显然对青少年施以积极的引导更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知道积极乐观的态度更有利于培养民族自豪感而消极忧虑的态度更容易使人们对危机感同身受。
那么我再请问对方辩友您所谓的民族危机感应当如何在国情教育中培养呢举个例子汶川地震后您认为自国情教育中应当更多的告诉青少年地震中死了多少人遭受了多少损失还是应该告诉他们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好呢青少年与成年人不同他们极易受到各种负面思想的引导从而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对于他们的教育应当更侧重于事物更积极的一面汶川地震中有那么多的优秀人物感人事迹您为何非要把一些鲜血淋漓的东西摆在青少年面前呢。
反过来说把如果您不断的告诉青少年祖国这也这有问题那有问题您说青少年还会对祖国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么而没有了这种归属感当国家面对危机的时候还会有人挺身而出么显然不会。
国情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
更注重本民族辉煌的历史、灿烂的现实、充满希望的未来点燃满腔的激情、从而激发出绵绵不绝的精神力量为祖国的发展奉献生命, 为国家实力的增强添砖加瓦;在自然国情方面祖国有泰山、庐山、峨眉山、珠穆朗玛峰等名山奇峰有长江、黄河等大河有云南石林、川西黄龙的“石灰华”、九寨沟等名胜景观有桂林山水、三峡壮丽景色。
在人文国情方面我国近年经济总量从第四位提升到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远高于同期全球2.9%和新兴经济体5.5%的增速。
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通货膨胀率远低于其他新兴经济体。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还有许多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
这些东西不该更多的向广大青少年们展示么正方四辩国情教育民族自豪感为主民族危机感为辅就好比一个男生打球很帅,因此我深深的喜欢,然后就开始关注他,了解他的各种信息,即使我的力量很微小,我也会尽可能做一些事情来关心他,保护他。
但如果让我侧重了解这个男生的毛病缺点,我想不会有女孩因为缺点和毛病而喜欢这个男孩,更谈不上深入了解和保护呢。
同理,民族自豪感的生成,可能仅仅就是国家的一个成就,因为为之自豪,为作为中国人而自豪,所以我们会更尽心去了解,关心,这个我引以为豪的国家,然后为之付出自己的力量,让国家更加强大。
而民族危机感不是我们爱国的原因,因为并非祖国处于水深火热,民族空前危机,我们才更加热爱祖国。
我们热爱祖国,是因为我们有种为祖国灿烂文化、美好未来而感到自豪的情感。
由此可知民族自豪感,更能激发爱国情怀,让人们主动了解国家,报效国家,从而达到国情教育爱国知国报国的目的。
诚然,一个民族缺乏民族危机感,就缺少一种手持长矛时刻警惕的精神,而纵观屈辱的近代历史,我们知道必须要用危机之棒打醒中华民族这个沉睡的雄狮,但从当今国情教育的目的出发,以民族自豪感为主民族危机感为辅的培养才是国情教育的主流。
在中国发展飞速,综合国力日益提升的今天,我仍然记得03年,当我在小学带着红领巾,听到老师大人新闻里讲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时候,仿佛也被周围的气氛感染,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继而中国的一系列瞩目成就,都深深让我身为中国人而自豪,而正是这种民族自豪,无论是汶川玉树等天灾面前,还是面对国家的外忧内患,我们中国人都血脉相承,团结一心,因为为之自豪,所以为之努力,哪怕前途遍地荆棘,也为心中之爱奋勇前行反方一辩(一)谢主席,各位观众、评委大家晚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