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养生主》的美学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养生主》的美学思想

作者:李朦

来源:《商情》2020年第38期

【摘要】养生这一永恒主题一直都收到中国文化的关注。然而哲学家讲的养生比起世俗之人的养生,却有很大的不同。世俗之人的养生观更关注于肉体生命的护养;哲学家的养生,更关注于精神生命的护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关键词】养心;保身;尽年

一、养生超然的境界

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可以尽年”,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第二部分至“得养生焉”,以厨工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余下为第三部分,进一步说明听凭天命,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的生活态度。庄子思想的中心,一是无所依凭自由自在,一是反对人为顺其自然,本文字里行间虽是在谈论养生,实际上是在体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旨趣

《庄子·养生主》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关于“养生主”的理解,可以有两种理解方式:1.养生的主要原则;2.养护生命之主。但不管如何理解,都回避不了的一个问题是庄子笔下的养生的内涵。按照后代学者对于庄子所指的养生的研究,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主要是指养精神,另一种说法是养生命。

??该篇所透漏出的庄子所认为的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听凭天命,并顺应自然。本文字里行间虽是在谈论养生,实际上是在体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旨趣。

庄子以残缺了一只脚却神气旺盛的右师为例,告诉人们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是求得真正自由和健全人格的必要条件。即使形体残缺或者像《养生主》下文中关于老聃之死所述,只要精神上能够达到自由,形体残缺甚至是死亡都无所畏惧。庄子又以泽雉寓言来佐证:生活在大自然的野鸡没有充足的滋养,但比起生活在牢笼中没有自由的同类来说,不受牢笼之困,得以悠然闲适是多么的可贵。

透过这个片段,可以看出庄子的思想类似于陶渊明的思想:拔然超脱,不为名利束缚,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自在——颇有“久在樊笼里,负复得返自然”的自得。

庄子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并不是以放弃肉体上的自由为前提,也就是说,尽管庄子追求精神自由,但是是以肉体自由为前提的。在牢笼里也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像东方朔隐于朝,身体上的自由被世俗权力剥夺,但是还是能够达到精神上的超然,但是庄子认为“不善也”。在《逍遥游》中,庄子所说:“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明确表达了对身体自由的渴望。

这个片段除了表明精神和身体自由双重重要性之外,也可以换种角度理解:庄子向我们传递出一种弱者的生存哲学,其意在于说明如何对待人生中所遭遇的伤残与屈辱。将不幸归咎于天命,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对不幸选择释然和洒脱。退而说之,既然身体上不能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那就选择在精神上达到完美——两者必拥其一。

二、真正人生的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中,动作繁杂,但作者要言不烦地写出了解牛过程。“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手、肩、足、膝,触、倚、履,身体的四个部位,三个动作,扼要却生动地写出了解牛的大动作;“批大郤,导大髋”,批、捣,大郤、大髋,两个动作,两个牛体部位,进一步展示解牛的动作;有间的节、难解的族,前者运用刀刃,后者专注细心动刀。由大场面到小细节,解牛的过程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来了。

解牛的庖丁的形象也十分鲜明。由上述动作之分析,可看出庖丁解牛动作娴熟。解牛本来是残酷的杀戮,可是庖丁解牛过程中所有动作却“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这就不仅仅是技术了,这是艺术化的解牛了。再看庖丁的神态,整体“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细微处“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解完牛“为之而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庖丁的形象与一般的屠夫形象真是天壤之别,大手笔中有细致入微,细致入微的背后是整体观,庖丁何其潇洒、自得!收获感、成就感慢慢地。庖丁的论述也是很精彩,从事解牛这一职业过程的变化、具体的解牛过程、解牛前后的心理状态、明白的人生道理,庖丁一一道来,繁简得当,有条不紊,这哪里是屠夫,分明融音乐家、哲学家、演说家、文学家于一体的大家。庖丁真是超越技术,进入道的境界了

对比手法也很独到。开始解牛、三年之后,十九年之后,三个时间段,庖丁的对牛的认识、对解牛的认识在逐渐发生变化,在对比中庖丁的解牛技术日臻完善,庖丁在解牛的过程中走向了道的天堂。良庖、族庖和庖丁他们用到的方式形成对比,刀在他们手下命运不同,对比之中展示出,运用道事半功倍的大道理。借助刀的境遇,展现道的魅力,刀中有道!两种对比,让我们深刻明白方法的重要性!庄子的主旨可不在此,我的这种解读只能是断章取义。

韵味十足。庖丁解牛的过程,反复阅读,会收获不同的道理。“泽雉”,野鸡甘愿在自然中辛苦觅食,不愿被人喂养在樊笼之中,这是对自由的向往。文章的结尾,作者云:“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这“薪”“火”含义是什么呢?薪指作者的文字、故事、文章;火之其间蕴含的作者所要表达的道理,如此理解薪与火,那么这就话的含义就成了,文章有结束也有

限制,所要表达的道理却是丰富、无限的。《养生主》所述之养生,非养有限之生,而是“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外順乎天理,内依循人固有之性,安时处顺,薪尽火传,而人之生命于无限时空延续传承之生也。

“庖丁解牛者”即“率性之谓道”也。“率”之义为循,在《尚书》中率字用法即是“循”之义,和现代汉语里率领之率不同。“率性之为道”,即“循性之谓道”。中间“公文轩见右师”与“泽雉”之寓言,皆是“天命之谓性”之义,最後老聃死,可与论语中孔子之志向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对看。此处庄子所谓老聃(老丈、老翁),非世俗所谓周王室图书馆馆长之老聃,更非做道德经之老聃。其借老聃死所言者,即承前启後、继往开来,薪尽火传之义也。也即“修道之谓教”也。思想文化通过“教”来传递,个人之“生”亦由教从有涯延拓至无涯。更要知道如何追求知识,才能让生命更有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