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如何保证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关于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关于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一)信度1 、信度的含义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性 , 是指同一个测验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或多次 , 所得结果一致形程度。
一个好的测验必须是稳定可靠的 , 多次使用所获得的结果是前后一致的。
例如 , 用直尺测量长度 , 其结果是稳定可靠的 ; 用橡皮筋测长度则是不可靠的 , 前后测量结果缺乏一致性。
在测量理论中 , 信度被定义为 : 某次测验分数的真变异数与总变异数( 即实测分数 ) 之比 :22S R xxx ST = 式中 Rxx 表示测量的信度 ,ST 2 代表真分数的变异数 ( 方差 ),Sx 2 表示实得分数的变异数 ( 方差 ) 。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从上式可看出 , ( 1 )信度是指实测值和真值相差的程度 , 实测值是指对某物实际进行测量时所获得值 , 也称实测分数 (X); 真值是指被测事物的真实规模取值 , 也称真分数(T) 。
由于各种原因 , 实得分数常不等于真分数 , 两者之差称为测量误差或误差分数(E) 。
从理论上看 , 实得分数由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两部分组成即 :X=T+ERxx 就是对一组测验数据的实测分数与真分数相差程度的最好估计。
( 2 )信度又是指相同的测验对相同的被试再次测量时引起的同样反应的程度。
如果两次测验中 , 受测者所得分数或所处等级前后一致 , 则说明测验结果的信度较高 ; 反之 , 两次测验结果一致性低 , 说明测验结果的信度低。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信度是任何一种测量的必要条件 ( 但不是唯一条件 ), 只有测量值接近或等于真值 , 用同一工具多次测量同一特性获得相同或相近的结果 , 才能认为这个测量结果是可靠的。
信度和效度

信度和效度社会学系02研王丽云当我们建构和评估测量时,我们通常使用信度和效度这两个技术性指标。
简单地说信度就是指测量数据和结论的可靠性程度,也就是说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要测量的事项的程度。
我们可以举例说明信度的问题:如果想知道某人的体重,我们可以叫两个人来估计,一个人的估计为150镑,另一个人的估计为300镑,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叫别人来估计体重是非常不可信的方法。
如果用磅秤,连续测量两次的结果都是相同的,因而我们可以说,在测量体重方面,用磅秤的方法要比叫人来估计更可信。
我们可以用信度系数来表示信度的大小。
我们知道在进行测量时,误差是难免的,这就使得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是不可能完全一致。
我们可以这样来表示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的关系。
X=T+B+ET表示真实值,B表示偏差即系统误差,E表示测量误差即随机误差。
由于系统误差很难分解,因而有些书中的分解式将系统误差包括在真实值之中,因而X可以简单地概括为X=T+E对于测量误差E,一般假定他的期望值是0,却与真实值相独立,在此假定下,可以证明:E(x)=E(T)实得分数和真分数的总体均值相等。
σ2x=σ2T+σ2E实得分的方差等于真分数的方差与误差方差之和。
信度一般规定是真分数的方差在总体方差中所占的比例,即:信度系数Rxx=σ2T/σ2X=1-(σ2E/σ2X)信度系数越大,表明测量的可信程度越大。
在实际应用中,信度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 重测信度这种方法通常是重复同样的测量来检验信度信度系数可以用相关系数来表示。
假如我们第一次测量时的观测值是X,第二次的观测值是Y,那么重测信度就等于X与Y的相关系数。
但重复测量时,我们要注意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要恰当。
如果时间间隔太久,可能会发生一些变故,影响到被调查者的态度,那么前后的测量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二)复本信度复本是针对原本而言的,它使原本的复制品。
对一项调查的问题,让被调查者接受问卷测量,并同时接受调查问卷的副本的调查,然后根据结果计算原本和复本的相关系数,就得到复本信度。
小学教育测试如何提高效度、信度和区分度

测试如何提高效度、信度和区分度?教学测试的指标是衡量检测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作为教育工作者自身而言,需要理解与区分指标的含义和差异性,才能够真正把握测试本身对于被测者的检验程度。
教学测试中的信度、效度、区分度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下面将着重解释效度、信度与区分度的关系。
所谓效度,强调的是测试能够测查到被测试者的测验程度,可以理解为被测试者是否能够通过测试试卷将自身被测的内容检测出来,如果被测试者的自身要素可以通过测试的方式测查出来则表示效度高,反之效度低。
测试中效度的指标是测试者需要首次考虑的测试指标,如果一份测试卷没有效度的话,则很难保证其有信度,所以需要充分考虑测评要素,全面衡量测评内容,才能够真正得出想要的测查结果。
例如:四年级的四(3)班与其它几个班所用的测试卷是不同的,如果测试卷偏难其他几个班的效度就低了,如果测试卷偏简单四(3)班的效度就低了,因此,四年级的老师在测试卷的选择上是不同的、是有针对性的。
怎样提高效度呢?(1)、精心编制测试量表,避免出现较大的系统误差,(2)、妥善组织测试控制随机误差,(3)、创设标准的应试情境,让每个被测试者都发挥出正常水平,(4)、选好正确的效标,定好恰当的效标测量,正确使用有关公式。
所谓信度,强调的是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对于测试而言,是对被测者实施多次测试,而每一次测试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存在相同的情况,则:可释义为信度高,反之则信度低。
信度的指标是测试者需要把握每一次测试题目本身的难度相当,如果两次测验难度不同的话,则会必然影响信度的高低问题。
因此,把握信度的关键点在于测试结果是不是一样或者相同。
例如;四(2)班的高晨雨同学成绩不稳定,他有时90多分,有时不级格。
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帮助他找缺补漏,他的数学成绩终于有了提高。
怎样提高信度呢?(1)、适当增加测试长度,(2)、使测试中所有的试题的难度接近正态分布,并控制在中等水平,只有这样对大多数被测者才是公平的。
信度和效度的关系口诀

1、信度即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指用同一种方法对同一个对象进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与之前测量结果相一致的程度,即测试方法不受随机误差干扰的程度。
包括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复本信度、重测信度、评分者信度等。
2、效度即准确性和真实性,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
例如,某问卷调查医生的工作负荷,则效度指该问卷能否准确地、真实地调查出医生的工作负荷。
效度和研究目标有关。
包括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结构效度等。
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信度与效度见的关系并非对称的,其中信度是效度的前提和基础,效度是信度的目的和归宿。
任何测量,只有做到两者的辩证统一才会具有科学性。
信度是效度的基础。
测量要有效度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没有效度。
一项测量如果信度低,则效度也低,因为若测量不能稳定地测量所需测量的对象,就不能有效地说明测量对象;如果信度高,效度可能高也可能低。
一项测量如果效度高,则信度一定高;但是,如果效度低,信度可能高也可能低。
值得注意的是,信度与效度二者缺一则测量无效。
效度和信度如何区分

信度与效度的区分1.效度:指的是一个测验能否真实准确地反应所要测量事物的程度,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某测验测量准确与否的问题,因此也是衡量一个测验优劣的最重要的指标。
效度的内涵及其地位考试中也常以内涵型或地位型单选题、判断题形式考察,需要大家能够理解识记。
2.信度:同一测验多次测量,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与可靠性程度,这一概念内涵尤其是其中的可靠性,考试中常被归为效度以判断形式考察,需要重点掌握。
同时,考试中经常考察测验长度(即测验题量的多少)对测验信度的影响,因此二者关系也需要大家掌握。
一般来说,增加同类题目的测验长度,增加题目的代表性,是提高信度的一个有效办法,当然也要避免过犹不及的现象,测验题目过长反而会干扰测验信度。
效度vs信度关于效度和信度的关系,也是常考的一个难点:信度高的,效度不一定高;效度高,信度一定高。
下面将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帮助考生理解。
小明用一个坏了的体重计测体重,多次测量得到的结果都是20公斤,而小明的实际体重应该是60公斤。
测量得到的结果一致性很高,说明这个测验的信度高。
但这个体重计却并没有准确地测出小明的真实体重,说明这个测验的效度低。
总结一下就是,当一个测验信度高的时候,效度不一定高。
如果小明用一个正常的体重计,多次测量得到的结果都是60公斤,也就是小明真实的体重。
这次测验准确测出了小明的体重,且结果保持一致,也就是说效度高、信度也高。
在一定时间内,真实结果一般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因而只要能测出真实结果,多次施测结果就会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即效度高、信度一定高。
理解了信度和效度的内涵,大家就可以去推断二者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高效度一定高信度——测量准确即可八正测量结果的稳定和可靠2.高信度不一定高效度——测量结果稳定并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如拿高三数学卷子测试小学三年级孩子的数学水平,测试多次结果均为0.信度高,但并不能说小学三年级孩子没有数学能力。
3.低效度不一定低信度——道理与高信度不一定高效度一致。
心理测验必须具备的几个技术指标

心理测验必须具备的几个技术指标心理测验是一种科学的测试方法,用于评估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
在现代社会中,心理测验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
然而,一个好的心理测验必须具备多个技术指标才能保证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理测验必须具备的几个技术指标。
一、信度信度是指测验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下所得到的结果是否一致。
一个好的心理测验必须具备高信度,这意味着在不同情况下得到的结果应该是相似甚至相同的。
为了评估一个测验的信度,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如测试-重测法、平行测试法、内部一致性等。
二、效度效度是指测验是否能够准确地反映出被测试者所拥有的特征或能力。
一个好的心理测验必须具备高效度,这意味着其结果应该与被测试者实际表现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
为了评估一个测验的效度,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如内容效度、构效度、判别效度等。
三、标准化标准化是指将测验应用于一定数量的人群,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参照系。
一个好的心理测验必须具备高标准化,这意味着其结果应该是基于大量样本数据得出的,并且能够被广泛应用于不同人群之间的比较。
为了评估一个测验的标准化程度,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如均数、标准差、百分位数等。
四、规范化规范化是指对测验进行统一管理和使用,并确保其应用过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一个好的心理测验必须具备高规范化,这意味着其应用过程应该是透明、公正且合法的。
为了评估一个测验的规范化程度,可以考虑其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并是否有专业机构或组织对其进行认证和监管。
五、可靠性可靠性是指测验在不同情况下所得到的结果是否稳定和可重复。
一个好的心理测验必须具备高可靠性,这意味着在不同情况下得到的结果应该是相似甚至相同的。
为了评估一个测验的可靠性,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如测试-重测法、平行测试法、内部一致性等。
六、合理性合理性是指测验是否符合被测试者的实际需求和特点。
统计学中的信度与效度

统计学中的信度与效度在统计学中,信度与效度是涉及测量工具的两个重要却又常常相互关联的概念。
它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来评估测量工具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科学研究、心理测量以及社会调查等领域,理解和掌握信度与效度的概念,对于研究结果的解释和应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信度与效度的定义、类型、影响因素及其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
一、信度信度指的是测量工具在多次测量中所获得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使用同样的测量工具对同一对象多次进行测量,理论上应该得到相似或相同的结果。
如果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较高,则说明该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
1. 信度的类型信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重测信度重测信度是通过对同一组受试者在不同时间点使用同一测量工具进行测试,以评估其一致性。
若两次测量结果高度相关,说明该工具具有较高的重测信度。
内部一致性内部一致性评估的是测量工具内各个项目之间的一致性。
例如,在问卷调查中,针对某一特定特质的多个问题,若回答之间存在高度相关,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常用的评估方法是计算克朗巴赫α系数。
评分者间信度评分者间信度用于比较不同评分者对同一现象或对象进行评价时所给出的结果一致性。
当多个评分者对同一个被试进行评分时,如果他们的评分高度一致,则表明该测量工具具备良好的评分者间信度。
2. 信度的重要性信度在统计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首先,高信度意味着研究结果稳定可靠,能够有效反映所要研究的对象特征。
同时,低信度可能导致统计分析结果的不准确,使得结论失去可信性。
因此,在设计研究时,确保所使用的测量工具具备较高的信度,是任何研究者必须关注的重要环节。
二、效度效度则是指测量工具是否能够准确地测量其所声称要测量的内容或特质。
简单来说,一个具备效度的测试应该能够区分出不同被试之间真实存在的差异,而不仅仅是能重复地得到相同结果。
1. 效度的类型效度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内容效度内容效度指的是测量工具所包含内容是否全面代表了待测特质。
请各位老师回答什么是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如何保证测试的信

请各位老师回答什么是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如何保证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并编写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读写测试题,并在试题前附上该试题内容与目标的双向细目表。
答:1.测试的信度是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
学生学得好,测试结果不理想;学生实际水平低,测试成绩很好。
或同样的测试两次成绩相差很大,则测试不可信。
2.信度是测量的必要条件(不是唯一条件)。
其目的在于正确评价被测对象,只有可信的测试结果才能为客观评价提供可靠的信息,注意使用信度高的测试进行测量。
3.(1)英语读写能力测试不脱离课标要求,才能坚持测试的目的有效。
内容、形式与命题技术直接关系测试的效度。
所以,测试的内容、形式等都应该是有效的。
为保证测试结果正确,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
测试目标的内容依据,即课程标准目标总体描述中读写能力的描述。
目标总体描述:一级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书写字母和单词。
二级能在图片帮助下读懂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
还要参照课程标准关于小学生语言知识(P19)描述,才能在测试中体现,结合教材选取并权重测试内容,及应达到的掌握程度,从而保证测试预设目标的实现。
语言技能目标描述级别技能目标描述一级读写1.能看图识字;2.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3.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4.能正确书写字母和单词。
二级读1.能认读所学词语; 2.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和指令; 4.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 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故事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写1.能模仿范例写句子; 2.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 3.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 4.能基本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
要保证测试目标能够实现、可测量。
测试前可以编制测试双向细目表。
(2)编制双向细目表的具体步骤:①开列教材内容细目: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内容、相对重要性和应实现的目标,使测试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如何保证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棋盘中小张倩倩
在教育研究中,信度与效度是很常见的两个概念。
但每次看到或听到这两个名词,我的脑袋老反应不过来,看来基础就是不扎实。
我在这里就谈谈我浅显的认识。
一、信度
所谓的信度,是指使用相同指标或测量工具重复测量相同事物时,得到相同结果的可能性。
如果说某个指标或测量工具的信度高,那它提供的测量结果就不会因为指标、测量工具或测量设计本身的特性而发生变化;反之亦然。
根据测量过程中不同的误差来源,可分为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折半信度。
再测信度,是用同一测量工具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群受试者前后测量两次,然后计算两次测量分数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越大说明两次测量的一致性越高。
相隔的时间不应该太长。
复本信度,是用两个完全等值的(平行的)复本对同一群受试者进行测试,计算两种复本测量分数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越大说明两个复本构成带来的变异越小。
如考试中使用的A、B卷
折半信度,只用一个测量工具对同一群受试者实施一次测量,但将奇数题和偶数题分开计分,再计算奇数试题和偶数试题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
二、效度
所谓的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的正确性程
度。
效度越高,即表示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
如果说根据某项特征能够区分人、物或事件,那么说某个测量该特征的测量工具是有效的,就是指它的测量结果能把具有不同特征的人、物或事件进行有效的区分。
常用的有变面效度、内容效度和效标效度。
表面效度是指测量效果和人们头脑中的印象或学术界形成的共识之间的吻和程度,吻合程度高,表面效度就高。
内容效度是指测量在多大程度上涵盖了被测量概念的全部内涵,测量工具代表概念定义的内容越多,内容效度就越高。
效标效度是指测量结果与一些标准之间的一致性程度,这些标准能够精确表示被测概念。
三、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没有效度;但是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
因为如果测量的数据不准确,也并不能有效地说明所研究的对象。
信度高,效度未必高。
例如,如果我们准确地测量出某人的经济收入,也未必能够说明他的消费水平。
效度低,信度很可能高。
例如,即是一项研究未能说明社会流动的原因,但它很有可能很精确很可靠地调查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人的流动数量。
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
试题内容与目标的双向细目表
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读写测试题
一、找出不同类的单词
( )1. A. actor B. father C. teacher D. cleaner
( )2. A. cloud B. rain C. su
n D. seed
( )3. A. classroom B. bookstore C. super man D. shoe store
( ) 4 A. bus B. foot C. plan
e D. subway
( ) 5 A. east B. west C. straigh
t D. south
二、用下列所给单词填空
When Where What Who Why How
1) ________ can I get to the zoo? You can go by bus.
2) ________ do you go to school on foot? Because m y home is near.
3) ________are you going after lunch? I am goi ng to the bookstore.
4) ________are you going? I am going at 4 o’clock.
5) ________are you going to do? I am g oing to play football
三、选择
1.Remember the traffic rules._____ at a yellow light.
A. Stop
B. Wait
C. Go
D. Run
2. I have a sister. She ______ TV every day.
A. watches
B. reads
C. looks
D. sees
3. My father writes stories. He is a ______.
A. singer
B. actor
C. cleaner
D. writer
4. Mary’s uncle is _____ doctor, her aunt is _____art ist.
A. a, a
B. an, a
C. a, a
n D. an, an
5. Please come to my _____birthday party.
A .twelve B. twelfth C. twelveth D. twelvety
6.--_____does your father work?
--In a post office.
A. Where
B. What
C. How
D. When
7. — When does she go to school?
--_______.
A. She go to school at 8:00
B. She goes to school at 8:00
C. Yes, she does.
D. No. she doesn’t.
8.—Does Liu Yun go to work by subway?
--_______.
A. No, she doesn’t.
B. No, he doesn’t
C. Yes, on foot
D. Yes, he is
9.Turn right ____the bank, then look ____ me near the school gate.
A. on, for
B. at, on
C. at, for
D. on, at
10. ______ at a red light.
A. Stop
B. Wait
C. Go
D. Straight
四、把下列单词按要求进行变化
e (现在分词)
2.do(第三人称单数)
3.policeman(复数)
4.dive(现在分词)
5.family(复数)
6.teach(第三人称单数)
7.sing (名词 )
8.write (名词)
9.teach (名词)
10.watch (第三人称单数)
11.go (第三人称单数)
12.live(第三人称单数)
13.ride(ing 形式 )
14.dive(ing形式)
15.play(ing形式)
16.make (ing形式)
五、问答句配对.
1、()How do you go to school?
A、I go to school by bike. B、He is a te acher.
2. ( ) Where is the bookstore?
A、She works in a company. B、It’s next to t he hospital.
3. ( )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I’m going to buy a book. B、I am goi ng at 3:00.
4. ( ) What is your hobby?
A、She is a farmer. B、I l ike diving.
5. ( ) What does she d
o?
A、She works in a hospital. B、She is a si nger.
六、阅读理解
Alice is my new friend. She lives Australia. Her fa ther works in a school. He is a teacher. He goes to wo rk by bus. Her mother is a nurse. She works in a hospi tal. She goes to work by car. Alice has a sister. They are twins. They are students.
( ) 1.Alice is my____
A. sister
B. teacher
C. friend
D. aunt ( ) 2.When does Alice live?
A. In China
B. In Australia
C. In Amer ica
D. In Canada
( ) 3.Who works in a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