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 月考试卷
辽宁省葫芦岛市长江卫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长江卫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一上学期十月月考试卷历史(普高班)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夏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
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
由于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有关记载多为转手材料,有些具有传说性质,所以夏的传说引起学者的怀疑。
二里头遗址发现后,怀疑的看法逐渐减少。
以下原因中正确的是()A. 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有关夏的文献记载一一对应B. 该遗址的发现证明夏的传说有一定真实性C. 该遗址非常明确地证明了夏的存在D. 该遗址的考古发现属于第二手材料2.如表为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
这表明()地区成果两河流城邦治理、泥版文书、法典、学校以及帝国的实践域埃及国家治理、象形文字、金字塔、灌溉农业古罗马共和制、拉丁文、大竞技场、罗马法、地中海诸国的一统中国大一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科举制、四大发明A. 世界古代文明发展普遍缺乏连续性B. 文明优劣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 文明的发展以地区间的交流为前提D. 不同地区文明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3.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时注意到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东部二、三级阶梯的河谷平原适合发展农业,长江、潢河总流域面积大,两河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多样化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两河的中下游没有不可逾越的地理障碍。
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周初封康叔到殷墟,周公指示其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采用殷商原来的制度,按周法分配耕地)。
但是封唐叔到戎人居住的夏墟,却指示其“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说明()A.国家顶层政治设计受到忽视B.中央集权制度受到严重削弱C.统治者治国策略具有灵活性D.重视法律规范主张明德慎罚2.《后汉书?卷二十六?韦彪》载“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大学》中有“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这些说法本质上反映了()A.忠孝观念是统治者治国之本B.儒家思想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C.齐家治国是孝子的最高追求D.家国同构是古代社会显著特征3.王国维在评述古代中国某朝代一制度时说:“古人非不知官天下之名美于家天下,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敝将不可胜穷,而民将无时或息也。
”由此推论,这一朝代最终还是确定()A.嫡长子继承制B.分封诸侯制C.道家无为而治D.科举取仕制4.下表是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部分墓葬信息表。
它反映出当时()注:表示该数据是最小值;?表示没有相关信息A.等级秩序遭到破坏B,周王推崇薄葬C.贵族阶层开始没落D.墓葬制度完善5.宗法制造成西周“家天下”的局面和魏晋时代“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门阀政治,至明清之际,它为徽商提供血缘网络、商帮、会馆、人力、财力,是徽商成功的重要因素。
这表明宗法制()A.血缘关系逐渐被取代B.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D.具备丰富的政治、社会功能6.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变革围绕“国君通过对官员的任免和监督以加强权力的统一和集中,“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国君掌握兵权和军权以保障国君的权力和地位"等方面进行。
这说明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A.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行了多方准备B.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体制C,使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起来D.导致贵族分封体制开始走向崩溃7.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1. 在1947年12月举行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总路线,其中政治上要在中共领导下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据此推知,与毛泽东提出的经济路线相符合的是()A. 完成解放区的土地改革B. 废除土地私有制C. 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D. 保护民族工商业2. 明代海外诸国的朝贡物品由进贯方物、国王附进物和使臣自进物、附进物组成。
其中,附进物的数量最为巨大,在贡品中占大多数。
明朝对之采取政府付费的办法,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加上抽分的利润,获利十分巨大。
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 政府的财政收入得到了保障B. 朝贡贸易定程度上助推了商品经济发展C. 资本主义莉芽发展空间扩大D. 封建官府已经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3. 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才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
康有为的用意在于A. 认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B. 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 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D. 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4. 19世纪末,中国的近代化出现新内容,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体制创新”。
导致这种转变的内在原因是()A.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 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5. 1928年7月,美国首先同中国订立了《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
条约承认中国“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但又规定“缔约双方”在彼此领土内享受之待遇,应与其他国享受之待遇毫无区别,这意味着美国在中国仍享有最惠国待遇。
高一第一次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完整)

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这说明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A. 血缘B. 地域C.信仰D.出身2.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 西周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3. 《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礼乐制度④中央集权制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4. 秦朝开始使用的“始皇帝”称号和夏、商、西周的“王”称号相比,本质不同的是()A. 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B. 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C. 是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D. 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表现5. 秦朝修建咸阳,运用里天体观念。
把渭河比作天体的“天汉”,以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很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月、屏藩帝都的格局。
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 皇帝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B.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 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D. 神化皇权,万世一统6. 相权削弱,皇权加强,是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重要特点。
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A. 汉武帝平定七国之乱B. 隋唐设立三省六部制C. 北宋设立二府三司制D. 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7. 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仲”误写成“仲翁”,乾隆批以诗“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功夫。
如今不许为翰林,罚去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
诗中“判通”是“通判”的故意颠倒,“通判”一官职设置的时间和目的是()A. 宋朝监察、控制地方官B. 明朝巡查地方、监察政令贯彻情况C. 汉朝巡行郡国、监察诸侯国D. 唐朝代天子出巡、监察地方法纪8.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为发生类似的现象。
高一年级历史月考试卷

高一年级历史月考试卷(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年级历史月考试卷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年级历史月考试卷》,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篇一】1.我国最早使用牛耕技术是在A.夏商时期B.春秋战国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2.东汉时治理黄河取得重大效果的是A.李冰B.郑国C.王安石D.王景3.古代中国纺织原料最初使用的是①麻②葛③丝④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唐代晚期,首创釉下彩绘的是A.河北定窑B.河南钧窑C.长沙铜官窑D.浙江龙泉窑5.陆游《杂赋》诗写到:“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宋代A.开始出现草市B.夜市比较繁荣C.草市已具备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D.草市交易只在早上进行6.开始实行盐铁官营制度是在A.秦始皇时代B.汉高祖时代C.汉武帝时代D.唐太宗时代7.鸦片战争前,中国商人将经营利润用于买田置地,对近代经济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劳动力缺乏B.资金短缺C.购买力低下D.丧失国外市场8.鸦片战争后,“洋棉每百斤需洋三十三元,印度棉也在三十元以外,而华棉每百斤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5页,第Ⅱ卷5至6页。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约1万年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
目前,我国已经发觉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
这一现象A.反映了中华文明的最为古老 B.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C.昭示着阶级社会的全面来临 D.标记着早期国家的起先形成2.西周时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周人的势力范围在不断扩大 B.周天子授土授民给受封诸侯C.贵族集团内部等级结构严明 D.诸侯国必需承认周天子权威3.春秋时期,戎狄蛮夷与中原各国频繁往来和亲密联系,渐渐产生了华夏认同意识;进入战国之后,渐渐融入华夏族。
这反映了A.中原各国统治范围日渐扩大 B.华夏族的主体发生重大变更C.各族同源共祖观念得到发展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雏形出现4.《史记·商君列传》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主动意义在于A.限制和打击旧有奴隶制贵族 B.承认土地全部权归私人驾驭C.革除陈规陋俗以求变更民风 D.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5.秦朝郡县制“突破了政治治理中传统的血缘宗族因素……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
这说明郡县制A.完善了世卿世禄的宗法制度 B.形成了郡县与分封并行格局C.强化了中心对于地方的限制 D.促进了各民族交往沟通交融6.秦统一后,秦始皇大兴土木建立宫殿陵墓、花费巨额钱财求仙访药、大张旗鼓外出巡游封禅、实行严刑峻法强化统治,其共同影响是A.巩固了统一的中心集权国家 B.强化了专制集权的皇帝制度C.致使先秦文化遭遇空前劫难 D.导致社会阶级冲突严峻激化7.明末清初思想家陆世仪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
鞍山一中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鞍山一中27届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科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1. 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的良渚遗址、黄河中游的陶寺遗址中,发现了城址城壕、专用玉石兵器、有大量随葬品的显贵大墓及专用的贵族墓地,以及散见于遗址内的非正常死亡遗骸等,这些发现可以用来证明( )A. 阶级分化和斗争加速国家出现B. 城市是进入文明时期的标志C. 中国华北地区最早出现了国家D. 当时中国南北联系日益加强2. 原始社会时,有食即餐,无食挨饿,无所谓一天多少餐;到夏、商时,实行比较规范的两餐制:春秋时期,逐步向三餐制过渡。
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生产的发展B. 礼制的规训劝导C. 养生思想的流行D. 小农经济的形成3.“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能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
这一“制度”的实行( )A. 有利于贤德之人执政B. 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C. 扩大了周朝统治范围D. 确保皇帝对地方的控制4. 下列是西周相关制度的规定,其目的是 ( )身份列鼎制度乐舞规模天子九鼎64 人诸侯七鼎48人卿大夫五鼎32 人士三鼎(或一鼎)16人A. 提高乐舞水平B. 维护等级秩序C. 解决分裂隐患D. 巩固专制统治5. 下列组合与西周相关的是( )①钻燧取火②鲧禹决渎③盘庚迁殷④武王伐纣⑤内外服制⑥青铜文化⑦共和行政⑧三家分晋A. ①②③B. ③④⑤C. ④⑧⑦D. ⑥⑦⑧6. 鲁国是周礼之集大成者的诸侯国。
但《左传》中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分别出现了羽父弑魯桓公,庆父先后假手贼人弑公子般和鲁闵公,东门襄仲弑太子恶等弑君事件。
这说明,这一时期( )A.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 君主专制减弱C. 权力下移,礼崩乐坏D. 宗法观念消亡7. 春秋时代的战争,强调“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师出有名”,事先要下战书,对方不同意也不能开战。
这表明春秋时代( )A. 兼并战争日益剧烈B. 战争一定程度受到礼的约束C. 礼乐制度日益完备D. 传统的政治秩序彻底被破坏8.《吕氏春秋》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划,不得休息。
高一年级月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1.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A.分封爵位B.分封土地C.提供力役D.规定贡赋2.某次在央视二套《永乐汇》节目中,国际巨星成龙在回答一现场观众有关其子房祖名为何姓“房”却不随父姓这一问题时,解释说: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房”,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房”。
这一“改姓”现象的产生,可能源于古代中国的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察举制3.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在A.西周B.春秋战国C.秦朝D.西汉4.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攻战日作,*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A.攻打匈奴,修长城B.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县制D.实行行省制5.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通过中央集权管理,于是采用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A.中外朝制度B.刺史制度C.郡国并行制度D.郡县制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B.开创皇帝制度C.统一度量衡、货币D.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7.西晋初年,有大臣向司马炎建议:“今四海业已大定……宜开启土宇,使同姓必王,建久安于万代。
”该大臣主张实行A.宗法制B.分封制C.行省制D.郡县制8.隋文帝以“典吏久居其职,肆情为*”,下令“诸州县佐吏,三年一代,继任者不得重居之”。
隋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减轻人民负担C.分割宰相权力D.防止吏治*9.唐朝进一步完善了君主*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人曾用“事无不总”来形容三省六部中的某一部门的职权,这个部门是A.门下省B.中书省C.尚书省D.礼部和工部10.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翼城中学高一历史月考检测题一、选择题(单选,25个,每个2分,共50分)1.关于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B、是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之一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D、王位只能父子相传2.“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句话指的是A.分封制B.井田制C.郡县制D.行省制4.鼎在商周时期是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A、诸候争霸,胜者为王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C、尊王攘夷,号令诸候D、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5.嬴政统一全国后,实行“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以上材料说明A 嬴政功绩极大B 皇帝独尊C 嬴政决心效法先王D 嬴政开始实行最高权位世袭制6.下列关于秦朝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②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④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来,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曾长期延续,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一幕。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汉武帝和宋太祖的回答是A.强干弱枝B.内实京师,外销奸猾C.兵无常帅,帅无常师D.守内虚外8.下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没能有效地防止封建割据的是A.秦朝实行郡县制 B.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C.北宋设文臣知州 D.明朝实行三司分权9.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
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10.《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11.“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
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A.与皇帝“共治国事”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务12.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B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D 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13.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
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14.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A.全体奴隶主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15.今天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下列在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机构与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相似的是A.公民大会B.陪审法庭C.500人会议D.十将军委员会16.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7.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
这表明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18.罗马法制定与实施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私有财产B、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C、稳定社会秩序D、维护奴隶制度19.下列事件发生后,使得中国在政治文明的演进中明显落后于英国。
这个事件应该是A启蒙运动 B新航路的开辟C工业革命 D《权利法案》的颁布20.“国王是国家的人格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在19世纪末的下列国家中,符合这一特征的国家是A、法国B、英国C、美国D、中国21.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
这样频繁更换宪法反映了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22.以下关于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下院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B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由国王提名C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D内阁拥有控制下院立法程序等权力23.与英国首相相比,美国总统①由议会选举多数党领袖担任②不对国会负责③由选民间接选举④是国家元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4.下面对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确定了美国实行共和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B、使联邦政府建立在民主法制基础上,给美国带来了长期的稳定C、否定了奴隶制和种族歧视,与《独立宣言》的原则一致D、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统治25.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翼城中学高一历史月考检测题答卷纸二非选择题(共三题,26题19 分,27题10分,28题21分,共计50分)26、(19分)政治制度的变迁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
泰皇最贵。
”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秦皇。
命为制,今日诏,天子自称曰朕。
”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
”制曰:“可。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与上”。
————《史记》材料二: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
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时期已经建立了哪些具体制度(6分)你怎么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叙述,唐朝时要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有哪些?(3分)(3)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4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2分)27、(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第5表:死者的财产要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
不过,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需要偿付300阿司罚金;如果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结婚。
(1)该材料摘自古代罗马的哪部法律?它的诞生标志着什么?(4分)(2)第8表、第11表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2分)(3)第8表、第11表说明,罗马法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了吗?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加以说明。
(最好引用具体条文证明)(4分)29.(21分)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下,欧美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专制集权,争取民主法制的斗争,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方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材料三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大多数票选出。
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未满届的众议院。
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共和国总统宣布会议的闭会。
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
在会议闭会时期,如果每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共和国总统,非先得两院的同意,不得宣战。
──以上材料均摘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材料四 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1)据材料一分析,此内容出自英国的哪部法律文献?它对英国最大贡献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中,美国建立上图体制的法律文献是什么?体现出了哪些原则?(4分)(3)材料三、四表明,在19世纪70年代,法德两国分别确立了什么政体?(2分)(4)依据材料概述法国总统和德国皇帝的权力有何不同?(4分)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3分)(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4分)翼城中学高一历史月考检测题参考答案1-5 DAABB 6-10DABCD 11-15BBACA16-20CDBDB 21-25CBBCA26、(1)①皇帝制度的确立,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②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之下还有诸卿③郡县制的实行,中央政府一下最高级地方行政机构是郡,郡下设县。
积极影响: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2)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3)材料三反映了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材料四反映了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消极影响:极大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发展,中国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27(1)《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2)奴隶贵族制定罗马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自身利益。
(3)不能体现。
如第8表保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表明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和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利益。
28、(1)《权利法案》,贡献限制了国王权力,逐渐确立资本主义政体君主立宪制(2)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的原则(3)法国:民主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4)不同;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要对议会负责,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特殊会议,总统的权力受议会制约;德国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有权任命帝国宰相,有立法权,有召开议会或解散议会的权力等原因:两国建立政体面临的历史背景不同,建立的两国的政体不同,法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实行的是典型的民主共和制;德国通过王朝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实行的是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君主立宪制(5)代议制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避免了权力过分集中,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进步性,有利于调节资产阶级内部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长期稳定,适应并推动了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