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河北邢台市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河北邢台市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1.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
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社会经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B.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C.纺织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D.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明显错误,与材料中的前两者的现象不符合。
CD两项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史实不符合,中国古代的主要经济部门是小农经济,不是纺织业也不是商品经济,所以排除CD两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发展的特点2.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内容是土地兼并造成了富者有田无力耕,而有力气的农民却无田可耕的现象,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故答案选择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土地兼并的影响3.长期以来,我国古代冶炼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
南北朝时期,我国冶炼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 ( )A.高炉炼铁 B.淬火工艺C.发明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D.灌钢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是近现近现的炼铁方法,所以排除A项。
淬火工艺至迟出现在春秋晚期,所以排除B项。
C发明水利鼓风冶铁是在汉代,不是南北朝时期。
故答案选择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冶铁业的发展4.明万历年问“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 B.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表明流动人口众多。
3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4)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嵊泗中学第二次月考高一(1~3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个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新航路开辟后所出现的“价格革命”最重要的作用是()A、导致了世界贸易路线和中心发生变化B、增进了各地区和各民族间的经济交往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D、造成物价不稳,人民生活困难2、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16世纪欧洲的市民()①你会发现市场上出现了花生、玉米、甘薯等农产品②如果你有机会去做生意,一般会获得较好的利润③如果你去美洲,可能会遇到一些装满了黑奴的船只④在陆地上,你可以坐火车;在海洋上,你可以乘汽船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索C.西方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受新事物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4、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
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5、垄断组织产生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B、资产阶级走向反动C、资本主义统治世界的需要D、资本主义的本质发生改变6、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纽约股市暴跌B、市场和消费的矛盾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世界市场的形成7、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图所示。
广东省云浮市云浮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云浮市云浮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5月月考(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均为单选题)31.灌溉工具的改进是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与图1相比,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A.促进了水资的合理利用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C.灌溉受水的限制D.以自然力取代人力32.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这句话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祥和的生产状态②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3.中国古代手工业包括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三种类型,其中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它的特点是( )①生产规模大,分工细致②占据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③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同时也会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④有时会导致资浪费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34.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手工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国原始瓷器最早出现于商代B.南北朝时中国瓷器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C.明清瓷器种类丰富,有彩瓷,珐琅彩等D.江西景德镇在明朝时已是著名瓷都.35.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繁荣的原因有()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②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③大运河的开通④柜坊、飞钱和纸币的相继问世⑤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④⑤C. 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⑤36.下列关于西汉都城长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城里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域——市。
B官府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市。
C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成为了当时重要的政治中心。
D当时的市区与住宅区严格分开,实行坊市制度。
37.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B.东汉桓谭主张重本抑末,加强对富商大贾的税收C.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D.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本抑末38.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本卷共24道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学者的整理,牛耕主要有七种起源说:神农氏说、夏初叔均说、西汉赵过说、西晋说、春秋说、战国说、殷商说。
目前主要论点集中在后三种起源说。
这反映出A. 历史研究很难达成一致的结论B. 后期学者的研究比传统观点更可信C. 年代越久远的历史记载越可信D. 因研究视角不同历史结论产生差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关于古代牛耕的起源出现七种结论,最终主要论点集中于后三种,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研究视角不同,选项D正确;结论最后集中于三种,可见历史研究可以达成较为一致的结论,选项A排除;选项B、C表述绝对,排除。
【点睛】此题考查历史研究,解题关键在于对历史研究要有较为客观的认识,即历史研究因为视角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不能因为历史研究结论不同就认为历史研究不客观。
2.《国语周语中》中说:“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意思是说公田埋没在杂草丛中,庄稼熟了也无人收割。
究其根源在于:A. 生产力的巨大进步B. 劳动者更关注私田C. 井田制度日趋衰落D. 国君权威一落千丈【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的信息表明,井田制瓦解,究其根源在于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进步,A 正确;材料强调是井田制瓦解的根源,而劳动者更关注私田的原因也是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进步导致,因此B 错误;井田制度日趋衰落不是根源,是表现,C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井田制的瓦解,没有说到国君权威问题,D 错误。
3.《史记·平准书》记载:“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2022至2023年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免费试卷(河北省安平中学)

选择题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A. 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B. 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 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D. 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答案】C【解析】唐宋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是出于保障农业生产的考虑,法律严酷性只是表面现象,故A错误;材料与奖励作战无关,故B错误;上述规定保障农业生产需要的畜力,体现出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小农经济在天灾人祸面前的脆弱性,故D错误。
选择题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
其原因是A.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B. 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C. 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D. 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答案】B【解析】试题本题考查对土地兼并根源的认识。
封建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导致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B项符合题意。
A项不符合史实;C项反映了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D项反映了封建王朝的压迫、剥削,但不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故排除。
选择题汉武帝接受桑弘羊的建议:“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置均输、盐铁官。
”这一措施()A. 旨在推行郡国并行制B. 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C. 抑制了地方经济独立D. 不利于官营手工业发展【答案】C【解析】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将盐铁的经营权收归中央,对于地方经济的独立起到了抑制作用,故C项正确。
推行郡国并行制始于汉高祖时期,不是汉武帝时期,且题干材料主要涉及经济层面,与政治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实行盐铁官营与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无关,故B项错误;盐铁官营本身是官营手工业的具体表现,故D项错误。
选择题宋以后散市制代替坊市制,工商业活动从特定区域的“市”区扩散到全城区,“市人”(指在比较固定的市场中谋生的人群)与一般城市居民混居,以“市”字命名的人群,也从“市区”活动者扩展到全城居民。
高一历史必修2月考试卷(1-3单元,含答题卡与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月考试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00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请将答案在答题卡上)1.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B.都江堰C.漕渠D.白渠2.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3.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A. 铁农具B.牛耕C.曲辕犁D.筒车4.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础生产模式②不承担国家赋税徭役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A. ①②B. ①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5.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水利技术的进步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6.孔子审订的《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
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 )A.均田制 B.井田制 C.屯田制 D.授田制7.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8.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制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面各组分类正确的是()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C.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丝织品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9.隋唐时期,促进商业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农业经济的发展B.手工业的发展C.大运河的开通D.纸币的发行10.唐代长安城设立市坊制度,宋代东京城打破市坊界限,这种变化主要有利于( ) A.市民的生活 B.文化的交流C.家对人民的统治D.商业的发展11.关于民间手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②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②民间手工业在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④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2.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A.地中海转移到了非洲东海岸B.地中海转移到了太平洋沿岸C.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D.波罗的海转移到地中海地区13.下列航海家开拓新航路的先后顺序是()①迪亚士②达•伽马③哥伦布④麦哲伦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14.经过两个世纪的争夺,英国最终战胜了法国,在18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这场争夺从实质上反映了()A.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的胜利B.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C.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胜利D.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15.在1876年世博会上,日本馆大于中国馆,且展品较为丰富,但日本仍从世博会上订购了大量机器产品,其直接目的是()A. 满足本国封建统治者的生活需要B.适应工业革命的进行C. 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D.发展军事工业,加快对外扩张步伐16.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开始于英国,而后推广到其他国家B.英国由此变成“世界工厂”C.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D.内燃机技术应用到交通业,促进了交通业的发展17.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湖南省常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第二次月考试题

湖南省常德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第二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王夫之在论述古代两种政治制度的利弊得失时说:“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
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文中的“封建”这一制度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个朝代A.商 B.西周 C.秦 D.西汉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 B.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宗法制 D.宗法制和郡县制3、《汉书》记载:“中朝官也,亦谓之内臣。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郡国并行制的缺陷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察举制的弊端 D.刺史制度流于形式4、《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这表明,内阁A.在太祖时期正式建立 B.在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成为朝廷的法定中央机构 D.六部百司为大学士属官5、下图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种制度确立的意义有①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②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③官僚政治由此取代贵族政治④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6、《唐书》记载的唐朝830名进士的分布来源见图示(注:士族指的是世家大族或豪门望族:寒门即庶族指的是一般的中小地主;小姓指的是二者之间的阶层),由此图示可知A.唐朝依然延续了隋唐之前的选官制度B.唐朝时所有的人都可以参加进士考试C.士族小姓寒门子弟中进士人数一样多D.唐朝科举考试进士分布来源很不平衡7、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
怀仁市第一中学校云东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怀仁市第一中学校云东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某古代文明具有如下典型特征:①有自己的文字体系;②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经济;③有现存世界上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④在文学方面成就突出。
该文明是( )A.古埃及文明B.古印度文明C.古希腊文明D.两河流域文明2、为了提高罗马军团的机动性,古罗马在高卢省建设的公路就长达1.3万里,即使在偏远的不列颠地区,其建设的公路也长达500里,故有“条条大路通罗马”之说。
公路的建设( )A.弥合了公民与非公民间的距高B.有利于维护帝国的稳定与统一C.阻碍帝国商业繁荣与市场运转D.意在加强民间人员往来与交流3、一般来说,封臣的义务就是侍奉,而封君的义务则是保护。
封臣必须随时准备跟随封君进行军事远征,如果封君没了马骑,封臣必须把自己的坐骑让给他;如果封君被囚禁,封臣必须把自己作为人质以换取他的获释。
这表明( )A.封臣是封君的私有财产B.军事远征是封君封臣制度的前提C.封臣没有任何人身自由D.封君和封臣有严格的权力与义务4、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5、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阅读下表,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C.美洲文明都有完善的国家治理D.自然环境决定美洲文明的独特性6、有人就新航路的开辟问题画了以下四幅漫画,对下列漫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①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B.图②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了本国的资本原始积累C.图③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D.图④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7、西班牙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物价平均上涨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两倍到两倍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下)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上作
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I(共25题,每题3分,共计75分)
1.唐代杜甫在《石壕吏》中写道:“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这一现象直接反映了( )
A.农民徭役负担沉重
B.均田制遭到破坏
C.地主残酷剥削农民
D.赋税征收巧立名目
2.当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技术耕作的场景时,我们知道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
A.神话传说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3.右图内容反映出我国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C.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集体劳动
D.手工业与商业相结合
4.商鞅变法规定: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
此规定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
A海禁政策 B 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土地国有
5.右图反映了我国1956年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状况,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大跃进”运动的推进
6.改革开放以来,破除“计划经济崇拜”,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7.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
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A.西装
B.长袍马褂
C.旗袍
D.中山装
8.下列哪一种言论可反映新中国成立后的婚姻特点( )
A.“我要自己找婆家呀”
B.“我是指腹为婚的产儿”
C.“孩儿无知,婚嫁大事全凭父母大人做主”
D.“无媒无凭,就想结婚,甭做梦”
9.徐志摩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
A.公共汽车B.飞机 C.火车 D.轮船
10. 互联网的发展和日趋普及,在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
其“负面影响”不包括( )
A.为人们提供了足不出户、遨游天下的机会
B.形形色色的网络犯罪活动日趋严重
C.部分人沉迷于网络虚拟社会而不能自拔
D.垃圾信息、色情信息、反动言论泛滥
11.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A.辛亥革命后,中山装的流行 B.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D.辛亥革命后,国人办报再掀高潮
12.1497年,一位航海家率船队从里斯本出发,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达印度。
这位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迦马 C哥伦布 D 麦哲伦
1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即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又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发展的重大发明是
A珍妮机 B蒸汽机 C骡机 D内燃机
1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唐朝“飞钱” B.北宋“交子 C.南宋“会子” D.明朝“银票”15.17世纪典型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海上马车夫”是()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16.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使得工业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这主要是由于()
A.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 C.光荣革命的影响 D.工业革命的影响17.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
A.地中海转移到了非洲东海岸B.地中海转移到了太平洋沿岸
C.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D.波罗的海转移到地中海地区
18.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那个国家?()
A美国 B中国 C法国 D英国
19. “航行半年后,船队突然遭遇了一次罕见的风暴,在被风暴裹挟、被动地
向东南方漂泊了13个昼夜之后,他意外地发现:船队已经绕过了非洲的最南端,为纪念这次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他给这个海角取名‘风暴角’。
”文中的“他”是指( )
A.哥伦布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
20.瓦特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
他的杰出贡献是( ) A发明电灯 B发明汽车 C发明飞机 D改良蒸汽机
21.香港歌星张明敏以歌曲《我的中国心》红遍大江南北,歌中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洋装”开始传入中国是在()
A.鸦片战争后B.洋务运动后
C.民国建立后 D.国民革命后
22.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下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
这说明( )
A.贝用于占卜 B.贝用于祭祀 C.贝是装饰品 D.贝是货币
23.“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从《国语·齐语》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 )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
24.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写到:“这又一次生动地证明:“人有多大
胆,地有多大产”,解放了的人民可以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奇迹来······”。
对这段社论认识不正确的是21教育( )
A 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B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带有主观臆断性
D重视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25.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 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
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二、非选择题(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材料二(清前期
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摘自《永禁机匠叫歇碑》材料三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清王朝),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4分)
(2)材料三中的“时势”是指什么?“安于现状”和“人为地隔绝于世”反映了当
时清政府怎样的经济政策?(4分)
(3)依据上述材料,指出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对中西方关系的影响。
(5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蒸汽动力在希腊化时代的埃及已为人们所知道,却仅被用于开关庙宇的大门。
不过,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
这种需要引起了一系列发明和改进……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蒸汽机能够提供巨大的动力,资本家可以用一台蒸汽机推动许多台机器,雇用更多的工人,组织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工厂制度兴起,工业城市也开始逐渐形成。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请回答:
(1)工业革命时期,对蒸汽机的改良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是谁?(2分)
(2)材料一所述的以蒸汽为动力的“一系列发明和改进”中,有哪些新的交
通工具(请举两例)?(4分)
(3)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
影响。
(6分)
高一(下)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
31. 答案:
(1)特点: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存在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4)
(2)时势:西方进入工业文明时代(2分)。
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海
禁闭关(闭关锁国)政策。
(2分,写出一点即可2分)
(3)影响:中国经济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3分)
32. (1)贡献:瓦特(2分)
(2)工具:火车(或蒸汽机车,2分);轮船(或汽船,2分)
(3)影响: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工厂制度
兴起;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等。
(答出任意写出两点记4分。
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记分,但总分不能超过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