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特征的教案

平行线的特征的教案
平行线的特征的教案

平行线的特征的教案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材分析]: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测量探索平行线特征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特征的探索及其有关计算等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线的特征,怎样区分特征和判定,并能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让学生复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由一些角的关系得出平行的结论

让学生从“对顶角相等”的倒述“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判断它们的正确性,从而引入课题。

二、问题情景

1、让学生去测量课桌、课本的同旁内角,看看结果怎样?并同同伴交流。

2、教室的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请看老师用三角尺去检验一对同位角和一对内错角,看看结果怎样?(让学生通过观察并思考加以总结)

. 3、让学生去完成课本70页的3个问题。

让学生通过观察并思考以上问题并加以总结平行线的特征

三、平行线的特征

(一)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让学生分清它的已知和结论,它与前面学过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1、做一做:

例如:如图,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1=

∠2, ∠3=∠4

(1) ∠1与∠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和∠4呢? ( AB∥DE→∠1=∠3 →∠2=∠4.)

(2)反射光线BC与EF也平行吗? ( ∠2=∠4 →BC∥EF.)

2、问题讨论:

我们已经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

如图,已知直线a//b,思考∠1与∠2、∠2与∠3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进行总结。得出结论:(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让学生分清它们的已知和结论,它与前面学过的“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3、归纳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三个判定

三个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三个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让学生分清它们的已知和结论,并能正确运用。

七年级数学下册 平行线的特征教案4 北师大版

平行线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需1课时讲授;这节是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第3节,学习完台球桌面上的角和探索直线平行条件后学习本节课。教师在教学时注意与直线平行条件区别、联系,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自己发现结论,并能应用、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记平行线的性质 2.运用这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的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培养其主动探索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由两直线平行得到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二)教学难点 平行线的特征与直线平行的条件的综合应用. 三、教具准备 电脑、投影片. 四、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 五、教学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师]前面两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直线平行的条件,哪位同学给大家叙述一下:直线平行的条件呢?

[生]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师]很好.大家来观察上面的三个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共同点是什么呢? [生]都是由已知角相等或角互补,推出两直线平行.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对,那反过来,如果有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直线平行的特征. Ⅱ.讲授新课 [师]我们来做一做 如图2-36,直线a与直线b平行. 图2-36 测量同位角∠1和∠5的大小,它们有什么关系?图中还有其他的同位角吗?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换另一组平行线试试,你能得到相同的结论吗? [师]大家先画一组平行线,画平行线时要注意准确性,然后进行测量,最后分组讨论. [生甲]我用量角器量得∠1的度数与∠5的度数相等,说明同位角相等. [生乙]我用剪刀剪下∠1(或∠5),把它贴在∠5(或∠1)的上面,观察到这两个角相等.也能说明同位角相等. [生丙]图中还有其他的同位角.如:∠2与∠6;∠3与∠7;∠4与∠8. 经过测量,我们知道这些同位角相等. [生丁]这样,我们能不能说:同位角相等. [生戊]不行.不是所有的同位角都相等. 如图2-37中的∠1与∠2是同位角,∠1是65°,∠2是50°,它们不相等.

《平行线的特征》参考教案1

2.3 平行线的特征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平行线的性质 2.运用这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的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培养其主动探索和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由两直线平行得到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教学难点 平行线的特征与直线平行的条件的综合应用.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最终得出平行线的特征. ●教具准备 制作电脑动画来说明平行线的特征. 投影片五张 第一张:P70的问题(1)(记作投影片§2.3 A) 第二张:P70的问题(2)、(3)、(4)(记作投影片§2.3 B) 第三张:平行线的特征(记作投影片§2.3 C) 第四张:做一做(记作投影片§2.3 D) 第五张:小华的思考(记作投影片§2.3 E) ●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师]前面两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直线平行的条件,哪位同学给大家叙

述一下:直线平行的条件呢? [生]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师]很好.大家来观察上面的三个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共同点是什么呢? [生]都是由已知角相等或角互补,推出两直线平行.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对,那反过来,如果有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直线平行的特征. Ⅱ.讲授新课 [师]我们来做一做(出示投影片§2.3 A) 如图2-36,直线a与直线b平行. 图2-36 测量同位角∠1和∠5的大小,它们有什么关系?图中还有其他的同位角吗?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换另一组平行线试试,你能得到相同的结论吗? [师]大家先画一组平行线,画平行线时要注意准确性,然后进行测量,最后分组讨论. [生甲]我用量角器量得∠1的度数与∠5的度数相等,说明同位角相等. [生乙]我用剪刀剪下∠1(或∠5),把它贴在∠5(或∠1)的上面,观察到这两个角相等.也能说明同位角相等. [生丙]图中还有其他的同位角.如:∠2与∠6;∠3与∠7;∠4与∠8. 经过测量,我们知道这些同位角相等. [生丁]这样,我们能不能说:同位角相等. [生戊]不行.不是所有的同位角都相等.

2.3探索平行线的特征

新课标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 作者: 梁炎芬 单位: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黄岐石门实验学校

§2.3平行线的特征 一、教材简析和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为新课标北京师范大学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学会结合具体图形运用平行线的有关特征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初步区分平行线的判定和特征:平行线的判定是由“数”到“形”的说理(即先研究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数量关系,再判定两条直线平行);而平行线的特征则刚好相反, 是由“形”到“数”的说理(即已经知道两条直线平行就可以推出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数量关系)。培养正确的说理方式,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动画激趣引入,动手实践探索,分组讨论探索结果,实验与论证相结合,教师引导小结,再练习和运用知识来形成技能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性活动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动手探索知识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外补充阅读材料,扩展知识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及本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能力目标: (1)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特征,能初步正确区分平行线的判定和特征,运用平行线的有 关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运用探索结果去推理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两个特征。(推理 论证) (3)通过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包括测量.画.折等)、想象、推理、交流、探索等过程,进 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德育情感渗透: 通过学生的学习经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与论证相结合,培养探索创新精神和学习主动性。 三、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三个特征及其应用 四、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平行线的判定和特征,实验与论证相结合 五、教具

认识平行线教学设计

认识平行线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第一课时 4.学生准备:直尺、三角尺、方格纸、课件准备课本插图及习题 教学课题:认识平行线(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9~41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关系,这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内容上突出了平行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安排了黑板、秋千、五线谱等到丰富的素材,使学生能够从生活的角度,理解知识,并感受到处处有数学,建立起学有用的数学的思想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画一组平行线,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2. 结合生活情景,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关系, 认识平行线。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提高数学交流和数学表达能力。 3.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景,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关系,认识平行线。教学难点:借助工具画平行线。 教学过程: 一、迁移导入: 出示复习题(可以用课件形式出示,让动画人物来出题) [设计意图:以动画的形式出现让学生能够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

复习:下面的线中,哪条线最长?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回忆直线的无限长特点,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中,利用这一特点更好理解是否相交] 谈话引入: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但不是一条线,而是两条线之间的关系,学习平行线的知识。(板书:认识平行线) 二、学习新知: (一)认识平行线 1.出示书中三幅情景图,观察图片,让学生找出每幅图中的直线。 在学生交流时,教师画出三组直线 提问: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图形中两条直线是什么关系吗? 学生合作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教师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第一个图形两条直线是相交叉的,第二个图形没有交叉。 2.讨论第三个图形的情况 提问:这两条直线是什么关系呢? 指名学生回答,可能说相交,也可能会说没有相交,教师引导学生 从直线是无限长这一特点来考虑。 总结得出:它们是相交的。 [设计意图:把第三个图形单独列出讨论,让学生加深对直线 是否相交的认识] 3.对比后两个图形 提问:第二个图形也是由直线组成的,它与每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吗? 让学生发现,每二个图形即使画得无限长,也不会相交。[设计意

平行线的特征教案

a b c 1 7 4 5 6 3 2 8 3.平行线的特征 ---刘 亚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运用这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 2.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经历探索平行线的特征的过程。 3. 通过学生学习动手操作、观察、合作、交流,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培养其主动探索、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平行线的特征的过程。 2.难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已学过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1) ∵--------------------- (2) ∴a ∥b (---------------------) (3) ∵--------------------- (4) ∴a ∥b (---------------------) (5) ∵--------------------- (6) ∴a ∥b (---------------------) 二、情境引入 1.如图,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考古中发掘出的一个梯形残缺玉片,工作人员从玉片上已经量得∠A=115°,∠D=110°。已知梯形的两底AD//BC , 请你求出另外两个角的度数。 (手画图) 三、探索发现 1.让学生自行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后,提出问题: (1)请找出图中的同位角,并猜测他们有何关系?你能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吗? (2)请找出图中的内错角,并猜测他们有何关系?你能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吗? (3) 论的。 (4)由师生共同总结平行线的特征和简记。四、牛刀小试 1.完成下列填空 (1)∵ AD//BC (已知) ∴ ∠B=∠1 (-------------------) (2)∵ AB//CD (已知)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 AD//BC (已知) ∴ ∠C +∠D =180 (-------------------) 2.如图所示,AB ∥CD ,AD ∥BC,分别找出与∠ADC 相等或互补的角。

2.3 平行线的特征(含答案)-

2.3 平行线的特征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28分) 1.如图1,AB ∥CD ,AF 分别交AB 、CD 于A 、C ,CE 平分∠D CF ,∠1=100 °,则∠2=_____. 2 1 F E D C B A G 1 F E C B A G 2 1 E D C B A (1) (2) (3) 2.如图2,AB ⊥EF ,CD ⊥EF ,∠1=∠F =45°,那么与∠F CD 相等的角有_________个,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3,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E 、F ,EG 平分∠BEF ,若∠1=72°,则∠2=_________。 4.如图4,DH ∥EG ∥BC ,DC ∥EF ,图中与∠1相等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 H G 1 F E D C B A D C B A E D C B A (4) (5) (6) 5.如图5,AD ∥BC ,∠A 是∠ABC 的2倍。(1)∠A =_______度。(2)若BD 平分∠ABC ,则∠ADB =___________。 6.如图6,BA ∥DE ,∠B =150°,∠D =130°,则∠C 的度数是__________。 7.如图7,∠ACD =∠BCD ,DE ∥BC 交AC 于E ,若∠ACB =6 0°,∠B =74°,则∠EDC =___°,∠CDB =____°。 E D C B A F E D C B A 30? 北 西 南 东 B A γ β αD C B A (7) (8) (9) (10)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三制)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八节平行线的性质,它是平行线及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生分析: 前面三节《角》《相交线》《平行线的识别》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简单说理技能,学生对平行线的识别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学生动手操作验证的能力还不够强,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进行探究的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与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本课的宗旨就是希望通过活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三、设计理念: 贯彻新课程提出的“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理念。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仅仅抓住实验探究这个突破口,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活动,去体验探究过程,从而达到对平行线特征的理解与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和相互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会利用平行线的特征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并能利用平行线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平行线的识别和特征的综合利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许多的现象和过程都是可逆的,着在平行线中也存在,在学习时注意识别与特征的异同点。 3.数学思考:在平行线的特征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数学问题的解决是多角度的,即可以由角的关系得出平行,同样也可以由平行得出角的关系,这种知识上的循环大大提高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 五、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特征 难点:特征(1)的探究过程 六、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动向探索法” 七、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

人教版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2.3 平行线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平行线的性质,它是平行线及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数学思考: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2.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难点:?性质1?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与?动像探索法? 五、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学媒体:大屏幕、实物投影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1.播放一组幻灯片。内容:①火车行驶在铁轨上;②游泳池;③横格纸。 2.声音: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行线,你能说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吗?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提出问题。 问题: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引出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二)数形结合,探究性质 1.画图探究,归纳猜想 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a‖b),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8个角(如图)。 问题一: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并度量这些角,把结果填入下表: 第一组

平行线的特征的教案

平行线的特征的教案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材分析]: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测量探索平行线特征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特征的探索及其有关计算等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线的特征,怎样区分特征和判定,并能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让学生复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由一些角的关系得出平行的结论 让学生从“对顶角相等”的倒述“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判断它们的正确性,从而引入课题。 二、问题情景 1、让学生去测量课桌、课本的同旁内角,看看结果怎样?并同同伴交流。 2、教室的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请看老师用三角尺去检验一对同位角和一对内错角,看看结果怎样?(让学生通过观察并思考加以总结) . 3、让学生去完成课本70页的3个问题。 让学生通过观察并思考以上问题并加以总结平行线的特征 三、平行线的特征 (一)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让学生分清它的已知和结论,它与前面学过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1、做一做: 例如:如图,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1= ∠2, ∠3=∠4 (1) ∠1与∠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和∠4呢? ( AB∥DE→∠1=∠3 →∠2=∠4.) (2)反射光线BC与EF也平行吗? ( ∠2=∠4 →BC∥EF.) 2、问题讨论: 我们已经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 如图,已知直线a//b,思考∠1与∠2、∠2与∠3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进行总结。得出结论:(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让学生分清它们的已知和结论,它与前面学过的“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3、归纳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三个判定 三个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三个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让学生分清它们的已知和结论,并能正确运用。

平行线的特征学案及作业

例1:如图所示,AB ∥CD ,AC ∥BD 。分别找出与∠1相等或互补的角。 例2:如图,AB ∥CD ,∠B=∠D ,,比较∠A 和∠C 的大小,你是怎样推论的? 例3如图,AB ∥CD ,求证:∠E =∠A +∠C . 例4如图,已知AB ∥CD ,∠BAE =40°,∠ECD =62°,EF 平分∠AE C .求∠AEF 的度数. 例5如下图,已知CB ⊥AB ,点E 在AB 上,且CE 平分∠BCD ,DE 平分∠ADC ,∠EDC +∠DCE =90°.求证:DA ⊥A B . 例6 如图2—37,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正、F ,EG 平分∠BEF ,若∠1=72°,则∠2=______度. 例7已知:如图2—39,直线MN 的同侧有三个点A 、B 、C ,且AB ∥MN ,BC ∥MN . 求证: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C A B D 1 A B C D

A B C D M P N Q E 图 11 图10 【巩固练习】 1.如图5,AB ∥EF ∥DC ,EG ∥BD ,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1除外)共有( )个 A .6 B .5 C .4 D .2 2.下列各组线中,互相垂直的是( ) A .对顶角的平分线 B .两条平行线的同位角平分线 C .两条平行线的内错角平分线 D .两条平行线的同旁内角平分线 3.如图6,AB ∥CD ,AD ∥BC ,则图中相等的角的对数是( ) A .4 B .6 C .8 D .10 4.如图7,AB ⊥EF ,CD ⊥EF ,∠1=∠F=45°那么与∠FCD 相等的角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如图8,已知CD 平分∠ACB ,且DE ∥AC ,CD ∥EF 。求证:EF 平分∠DEB 。 6.如图9,∠1=∠2,∠C=∠D ,求证:∠A=∠F 。 7.如图10,在△ABC 中,已知DF ∥AB ,∠2=∠A ,求证:∠4=∠5。 8.如图11,已知AB ∥CD ,被直线EF 所截交AB 、CD 于M 、N ,MP 平分∠EMB ,NQ 平分∠MND , 求证:MP ∥NQ 图8 A B C F E D 1 2 图 9 图5 B C D F G 1 图7 A A 图6

平行线与相交线--平行线的特征教学设计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3.平行线的特征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平行线,对其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利用其解决了一些问题;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知识储备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前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图形的认识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初步学习了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合情说理,将直观与简单说理想结合的方法;初步感受到推理说明的必要性和作用;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掌握平行线的三个特征,并能够综合运用平行线的特征和两直线平行的条件解决问题。但这仅仅是这堂课外显的具体教学目标,或者说是一个近期目标。数学教学由一系列相互联系而又渐次梯进的课堂组成,因而具体的课堂教学也应满足于整个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或者说,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应该与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产生实质性联系。本课内容从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必须服务于几何知识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推理能力”,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运用这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 2.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经历探索平行线的特征的过程。 3.通过学生学习动手操作、观察、合作、交流,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培养其主动探索、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八个教学环节:复习回顾、情境引入、探究发现、牛刀小试、加深理解、综合应用、颗粒归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复习回顾 活动内容:复习已学过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1)∵∠1=∠2 (已知)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3=∠2 (已知) ∴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特征

2.3 平行线的特征 2、学生实验 (1)已知,a//b ,任意画一条直线c 与平行线a 、b 相交。 (2)任选一对同位角,用适当的方法实验,看看这一对同位角有什么关系 3、实验结论: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识记该性质,并讨论在这个特征中,已知的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它与前面学 过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4、问题讨论: 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还有内错角、同 旁内角。我们已经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 如图,已知直线a//b ,思考∠1与∠2、 ∠2与∠3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结论: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识记这两个性质,并思考已知什么条件,得出什么结论,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5、归纳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三个判定 三个性质:??????同旁内角互补 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三个判定: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 ? ?? 三、例题学习,实践运用。 (一) 找找看: 如图所示,AB ∥CD ,AC ∥BD ,分别找出与∠1相等或互补的角。 (学生可通过讨论交流找到所有的答案,并标注在图中) (二)做一做: 如图,一束平行光线AB 与DE 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1=∠2,∠3=∠4, (1)∠1、∠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与∠4呢? (2)反射光线BC 与EF 也平行吗? 12 3 4a b c c a b A B C D 1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一)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难点: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逆向思维 现在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 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在这一节课里:大家把思维的指向反过来: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又该如何表达? 二、实践探究 1.学生画图活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截线c与直线a、b相交,标出所形成的八个角(如课本P21图5.3-1). 2. 3. 图中哪些角是同位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图中哪些角是内错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图中哪些角是同旁内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在详尽分析后,让学生写出猜想. 4.学生验证猜测. 学生活动: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计算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 5.师生归纳平行线的性质,教师板书. c b a 4 3 2 1 平行线具有性质: 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内错相等. 性质3:两条直线按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教师让学生结合右图,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线的这三条性质,教师同时板书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

数学平行线的特征的教学设计

数学平行线的特征的教学设计 数学平行线的特征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材分析]: 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测量探索平行线特征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特征的探索 [教学难点] 运用平行线的特征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 [设计理念]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学生在实际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当中的思考,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问题引入。 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由一些角的关系得出平行的结论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交换判定中的条件与结论,能否由“两直线平行”得出“同位角相等”等一些角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二、实验验证,探索特征。 1、教室的'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请看老师用三角尺去检验一对同位角,看看结果怎样?(教师用三角尺在窗户上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 2、学生实验(发印好平行线的纸单) (1)已知,a//b,任意画一条直线c与平行线a、b相交。 (2)任选一对同位角,用适当的方法实验,看看这一对同位角有什么关系 (要求学生多画几条截线试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 3、实验结论: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识记该性质,并讨论在这个特征中,已知的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它与前面学过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4、问题讨论: 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还有内错角、同旁内角。我们已经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八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平行线的特征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特征 八年级数学教案 课题:平行线的特征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测量探索平行线特征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平行线的特征的探索 运用平行线的特征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学生在实际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思考,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得到培养。 巩固旧知,问题引入

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由一些角的关系得出平行的结论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交换判定中的条件与结论,能否由两直线平行”得出同位角相等”等一些角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二、实验验证,探索特征。 1、教室的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请看老师用三角尺去检验一对同位角,看看结果怎样?(教师用三角尺在窗户上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 2、学生实验(发印好平行线的纸单) (1)已知,a//b,任意画一条直线c与平行线a、b相交。 (2)任选一对同位角,用适当的方法实验,看看这一对同位角有什么关系 (要求学生多画几条截线试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 3、实验结论: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识记该性质,并讨论在这个特征中,已知的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它与前 面学过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4、问题讨论: 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还有内错 角、同旁内角。我们已经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如图,已知直线a//b,思考/ 1与/2、/ 2与/3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小组讨论,给予充足的时间交流,可引导学生 与同位角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关注学生在 此能否积极地、有条理地思考)

(八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册平行线的特征

第三册平行线的特征 八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材分析] 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测量探索平行线特征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特征的探索 [教学难点] 运用平行线的特征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

[设计理念]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学生在实际操作以及在 操作过程中的思考,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过程] 、 巩固旧知,问题引入。 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由一些角的关系 得出平行的结论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交换判定中的条件与结论,能否由两直线平行”得出同位角相等”等一些角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二、实验验证,探索特征。 1 、教室的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请看老师用三角尺去检验一对同位角,看看结果怎样?(教师用三角尺在窗户上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 2 、学生实验(发印好平行线的纸单)

)已知, a//b ,任意画一条直线 c 与平行线 a 、 b 相交。 ( 2 )任选一对同位角,用适当的方法实验,看看这一对同位角有什么关系(要求学生多画几条截线试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

、实验结论: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识记该性质,并讨论在这个特征中,已知的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它与前面学过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4 、问题讨论: 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还有内错 角、同旁内角。我们已经知道 a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拓展应用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平移与平行》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线,会利用三角尺画平行线。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尺画平行线。 教学准备:铅笔,长方形纸,水彩笔,正方体或长方体,三角尺。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实物和操作活动,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并能在生活中找到平行线的实例。 2、能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3、感受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渗透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孩子们好!今天有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的课,你们高兴吗?有信心吗? 2、出示双杠情景图,在我们漂亮的操场上有见过这样的东西吗?(生:有) 3、师:知道它的名称是什么吗?(生:双杠) 4、现在老师把双杠上面的两根杠子画下来,你们看其实就是我们前面学习的什么线?(生:直线) 5、师:现在你们看看这两条线之间的宽度一样吗?(生:一样)孩子们观察的真仔细。现在我还要考考孩子们的想象力,请你们闭上眼睛,如果我们把这两条直线无限延长,穿过了我们的教学楼,穿过了武侯大道,它们能相交吗?(不能) 揭示课题:有两条直线,它们之间的宽度一样,而且延长后又永远不相交的,像这样两条直线,我们就叫它们是平行线。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平行线。(板书:认识平行线) 二、感知体验平行线的特征 师:那么如何去判断哪些直线是平行线呢?它有什么特点呢?那就要靠孩子们仔细的观察、思考去寻找答案了。 出示格子图移铅笔 ①感知特征 请孩子们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铅笔)现在我将这支铅笔放在格子图上,用颜色笔把铅笔的位置标注出来,然后把铅笔向右移动3格,看看现在铅笔位置和原来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向右移动了3格)我们也用颜色笔把铅笔现在的位置标注出来。刚才这过程其实这就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平移。那我们到底怎样从平移中得到直线间的平行关系呢?(板书:平移与平行)我们接着来研究。 现在我们在铅笔原来的位置上找3个点,这个点平移了3格,这个点也平移了3格,那么这个点呢?(师分别指着3个点),也就是这两条直线之间的宽度怎么样?(一样、相等)宽度一样,我们换个词就说它们的距离相等。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它们向上或向下延长,会相交吗?(不会)。所以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它们之间的距离相等,而且永不相交,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一条直线能不能说平行呢?(生:不能) ②感知一组平行线 两条直线能互相平行,那么3条、4条或更多直线能不能互相平行呢?现在我们再来移

平行线的特征

平行线的特征教案 郑州市金水一中 白海勇 一、教学目标 1、平行线的性质,并运用这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 2、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3、探索平行线的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4、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培养其主动探索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由两直线平行得到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教学难点 平行线的特征与直线平行的条件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过程 1、、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星堆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南兴镇,属于古蜀国文明。遗址分布范围达12平方公里,距今4800年至2800年,延续时间近2000年。出土了各种文物:金器、玉器、石器、陶器、青铜器...等数千件。其中有享誉中外的金杖、金面罩、青铜人像、头像、人立像、画具等精品文物1000多件。 如图,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考古中发掘出的一个梯形残缺玉片,工作人员从玉片上已经量得 ∠A=115°,∠D=110°。已知梯形的两底 AD//BC ,请你求出另外两个角的度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本节课学习平行线的特征。 2、新授课 (1)交流合作,探索发现 请同学们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a ,b ,并作一条与两条平行线都 相交的直线c . ①请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②能找到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吗? A D C 115o 110o B

③猜想:角度之间的等量关系与直线a ∥b 有关吗?如果有,是怎样的关系呢? 大家再想一想:你还能探索出平行线的哪些特征? 平行线的特征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简记为: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牛刀小试 ①∵ AD//BC (已知) ∴ ∠B=∠1 ( ) ② ∵ AB//CD (已知) ∴ ∠D =∠1 ( ) ③ ∵ AD//BC (已知) ∴ ∠C +_______=180( ) (3)互帮互助,加深理解 如图所示,AB ∥CD ,AC ∥BD,分别找出与∠1相等或互补的角. 解:如图,与∠1相等的角有: ∠3, ∠5, ∠7, ∠9,∠11, ∠13, ∠15; 与∠1互补的角有: ∠2, ∠4, ∠6, ∠8,∠10, ∠12, ∠14, ∠16 . A B C D 1 A D C B 1 6 5 4 3 2 7 8 1 4 13 15 16 10 9 11 12

《平行线的特征》基础练习2

2.3 平行线的特征 一、判断题 1.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 2.如图1,如果∠A+∠B=180°,那么∠C+∠D=180°.() 图1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4.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二、选择题 1.如图2,AB∥CD,则() 图2 A.∠1=∠5 B.∠2=∠6 C.∠3=∠7 D.∠5=∠8 2.下列说法,其中是平行线性质的是() ①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A.① B.②③ C.④ D.①④ 3.如图3,已知∠1=∠2,∠3=125°,那么∠4的度数为()

图3 A.45° B.55° C.65° D.75° 4.如图4,已知AB∥DE,∠A=150°,∠D=140°,则∠C的度数是() 图4 A.60° B.75° C.70° D.50° 5.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同一对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 A.垂直 B.平行 C.重合 D.相交 三、填空题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则同旁内角_________. 2.如图5,直线a∥b,若∠1=118°,则∠2=_________. 图5 图6 图7 3.如图6,已知AB∥CD,BC∥DE,那么∠B+∠D=_________. 4.如图7,已知CE是DC的延长线,AB∥DC,AD∥BC,若∠B=60°,则∠BCE=_________,∠D=_________,∠A=_________. 四、填写推理的理由 1.如图8,∵BE平分∠ABC(已知) 图8

§2.3平行线的特征

平行线的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2、使学生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教材分析]: 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测量探索平行线特征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难点]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设计理念]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学生在实际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思考,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过程] 、巩固旧知,问题引入。 问:我们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哪些判定公理和定理? 答: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问:把这三句话颠倒每句话中的前后次序,能得怎样的三句话?新的三句话还正确吗? 答: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教师指出:把一句原本正确的话,颠倒前后顺序,得到新的一句话,不能保证一定正确.例如,“对顶角相等”是正确的,倒过来说“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就不正确了?因此,上述新的三句话的正确性,需要进一步证明. 二、实验验证,探索特征。 1、教室的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请看老师用三角尺去检验一对同位角,看看结果怎样?(教师用三角尺在窗户上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 2、学生实验(发印好平行线的纸单) (1)已知,a//b,任意画一条直线c与平行线a、b相交。 (2)任选一对同位角,用适当的方法实验,看看这一对同位角有什么 关系 (要求学生多画几条截线试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