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隔音隔热垫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隔音隔热垫设计指南

隔音隔热垫设计指南

1隔音隔热垫设计思想1.1设计原则与设计流程(1)设计原则:①汽车上主要噪声主要分为发动机透过噪声、风噪、齿轮噪声、路面噪声及摩擦声等;隔音为降噪的方法之一,主要针对发动机透过噪声、路面汽车行驶噪声、风和雨滴的噪声以及车门周围的风燥等。

②由于温度升高后会对一些零部件(制动管路、燃料箱以及与乘员和货物接触的车身件等)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必须采用隔热措施,以隔绝从发动机和排气装置等传来的热量。

(2)设计流程1.2设计参数确定(1)相关尺寸参数确定根据钣金件尺寸确定前围及地板隔音隔热垫的尺寸。

参照样车尺寸确定顶盖隔音隔热垫尺寸。

(2)相关厚度参数确定参照样车尺寸确定隔音隔热垫厚度,一般选择范围:18-25mm。

1.3环境条件、材料及加工要求(1)为防止发动机噪声透过以及发动机、制动管路的热源影响乘员厢,采用前围隔音隔热垫材料。

前围隔音一般采用隔音效果好的双层结构,一层为隔音材料,一层为PU(或PP 等)发泡材料;前围隔热一般采用无纺布+树脂+无纺布;引擎盖隔音隔热垫采用无纺布+树脂+无纺布+铝箔。

(2)加工要求:主要采用热压成型,应用发泡时采用皮模模具内发泡方式。

1.4设计基本限制因素主要受钣金件影响,另外制动管路以及线束布置也会影响隔音隔热垫的表面孔位分布。

1.5零部件装配设计主要考虑本体与固定卡扣之间的装配关系,另外,与钣金之间安装关系也需考虑。

1.6零部件试验要求(1)ECE R21内饰法规(2)ECE R78除霜除雾法规要求(3)MS300-08内饰燃烧特性(4)抗低温试验(5)热老化试验(6)耐久力试验(7)表面耐磨试验(8)内饰气味性能试验2零部件设计2.1设计步骤及设计计算2.2数模设计及图纸设计2.3零部件装配设计、总成结构设计2.4材料及工艺设计和要求(1)材料要满足MS256-31;(2)制品色调和皮纹应符合甲方提供的样件的要求;(3)制品表面要求平整;无划伤、皱纹等缺陷存在;(4)气味要求满足MS300-34,4级以上;(5)阻燃性要求满足MS300-08,不超过80;(6)制品在制造、运输、直至回收的过程当中,不允许使用对环境的有害物质;(7)在表示区域打印标识;(8)制造厂家能力需要达到生产要求;(9)合理的工艺设计以及生产制造规范和要求。

SJNW37208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及醛酮类物质测试零部件取样技术规范

SJNW37208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及醛酮类物质测试零部件取样技术规范

编号代替密级商密1级▲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技术规范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及醛酮类物质测试零部件取样技术规范2008 -07-15制订2008-09-25发布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前言本规范是在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及醛酮类物质测试方面指导汽车零部件取样的规范和原则,并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不断修正和完善,使取样过程的质量得以保证。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车身所橡塑材料室VOC项目组负责起草;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车身所橡塑材料室进行管理和解释;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罗华、王晓、杨旭俭、赵志宏编制:罗华、杨旭俭、赵志宏校核:王晓审定:刘杨胜批准:本规范的版本记录和版本号变动与修订记录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及醛酮类物质测试零部件取样技术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汽车零部件总成及材料的取样。

本规范适用于车内零部件,包括维修用零部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 T 400-2007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3 术语与定义本规范采用以下术语和定义:3.1 车内零部件interior parts用于车内与排放有关的区域包括所有直接或者通过空气与汽车乘客舱相连的区域,也包括行李室、空调和加热装置以及车身内衬后面的空间的有机非金属材料零部件,主要由塑料、橡胶、毡、纺织品、人造皮革、真皮、泡沫、喷漆、密封胶、隔热隔音材料等构成的零部件。

4 适用部件需要接受检测的车内零部件,见表1。

5 取样、包装运输5.1 取样原则5.1.1样品应从经检验合格包装的零部件中抽取。

原则上应保证样品材料及零部件的取样时间符合零部件的最短供货状态。

从样品生产到取样最长时间不超过5天。

5.1.2 一种零部件取样时要在同一批产品中选择二个平行样。

前围隔热垫SE分析标准

前围隔热垫SE分析标准

前围隔热垫分析标准
1.产品合理性
1.1前围隔热垫不会其它零部件共用安装点,否则易出现力矩衰减问题。

如前围隔热垫需避让离合踏板、制动踏板、线束安装点、黑漆件等安装点。

1.2左右侧围隔音垫由于相似,存在左右区分标识。

1.3前围类产品需要粘接搭扣或者双面胶等附件的位置,要有定位设计,以保证附件粘接的一致性。

2.装配可行性
2.1隔音垫与周围零部件的间隙为5mm,否则存在干涉风险,造成装配不便。

2.2前围隔热垫天窗滴水管处做开孔处理,现天窗水管与隔热垫干涉,无法装配
2.3空调滴水管由发动机舱穿过前围钣金插入驾驶室内,但其安装孔轴向被前围隔热垫发泡结构遮挡,空调滴水管穿出困难,不满足装配要求
对策:前围隔热垫上设计局部可掀开结构,或沿着空调滴水管与钣金安装点方向在前围隔热垫上加大预留孔。

保证空调滴水管从发动机舱穿过钣金时不被遮挡
2.4前围隔热垫上预留孔小,导致仪表板加强梁穿过前围隔热垫,再与前围钣金螺接时前围隔热垫易被挤压在仪表板加强梁与前围钣金间,导致螺栓力矩衰减。

对策:要求仪表板加强梁需要穿过前围隔热垫与前围板螺接时,在前围隔热垫上预留孔(单边大于加强梁10mm 以上),保证仪表板模块整体装配时前围隔热垫不被挤压在仪表板加强梁与前围板间。

2.5
装配外隔热层后再装配空调胶套,胶套压在外前围隔热层上面,由于隔热层
剖视图
透视图
面不平,装配后易造成密封不良。

对策:要求隔热层需避让暖风水管胶套边缘≥5mm 。

(如右侧)
2.6 前围隔热垫与机罩锁拉线配合关系
2.7前围隔热垫安装标准件:卡扣
外前围隔热层 暖风水管胶
套。

长安cs55plus第二代隔音棉安装教程

长安cs55plus第二代隔音棉安装教程

长安cs55plus第二代隔音棉安装教程汽车隔音棉安装方法:1、在隔音施工前,先做好纸样,然后按纸样裁好材料进行粘贴,需要连接的地方先用双面胶接好;2、在引擎盖粘贴铝箔面隔热板时,可在引擎盖上刷少许万能胶,以加强连接效果,是否需要视情况而定;3、在做门边隔音时,可在需要贴的地方,先贴上3M双面胶,再贴上车门密封条,以加强连接效果;4、粘贴铝箔面制震垫时,需要在贴上后用电吹风加温使之变软,然后再用手压紧压实,这直接影响到隔音效果。

如果室温低于5℃时,先不要去掉包装上的牛皮纸,先用太阳灯把铝箔面制震垫烤热变软,再粘贴在需要的地方;5、在所有粘贴过程中,最好一次成功,不要重复撕下再贴,以免破坏粘贴效果;6、如果想增强音响效果(特别是低音效果),用波形隔音棉粘贴在门和内饰板上,还有尾厢四周,做成音箱内吸音效果,增强重低音。

长安汽车工程技术规范文件

长安汽车工程技术规范文件

长安汽车工程技术规范文件一、前言。

各位小伙伴!这可是咱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的“宝典”呢。

这个规范就像是咱们造车的指南针,不管是设计、制造还是测试,都得按照这里面的规矩来。

这样咱们造出来的长安汽车才能质量杠杠的,开在路上倍儿有面儿。

二、设计规范。

1. 外观设计。

咱长安汽车的外观那得时尚又大气,就像帅哥美女一样吸引人。

设计师们可不能随便乱画,线条得流畅自然,比例要协调。

比如说车头,既要有那种勇往直前的霸气,又不能太夸张,得符合大众的审美。

车屁股也不能马虎,得圆润饱满,就像一个健身达人的翘臀,看着就舒服。

而且,车身颜色也得精心挑选,得适合不同人的口味,无论是炫酷的黑色、纯洁的白色,还是活力四射的红色,都得让顾客看了就心动。

2. 内饰设计。

内饰就像是汽车的家,得温馨又舒适。

座椅的材质要柔软,就像坐在家里的大沙发上一样。

而且,座椅的形状要符合人体工程学,不管是长途还是短途,都能让驾驶者和乘客的屁股和后背舒舒服服的。

中控台的设计也要简洁明了,各种按钮不能搞得太复杂,得让车主一上车就能轻松找到自己想要的功能,就像在家里找自己的拖鞋一样简单。

还有内饰的颜色搭配,不能太刺眼,得营造出一种高级又温馨的氛围。

三、制造规范。

1. 零部件制造。

每个零部件都是汽车的小细胞,小细胞健康了,汽车这个大身体才能强壮。

制造零部件的材料必须是高品质的,就像我们吃饭要吃健康食材一样。

比如说发动机的零件,那得耐磨、耐高温,这样发动机才能动力强劲又持久。

而且,零部件的制造工艺要精细,尺寸必须精确到毫米甚至更小,就像做一件精美的手工艺品一样。

任何一个小零件不合格,都可能让整个汽车出问题,这就像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一样,可不行。

2. 整车装配。

整车装配就像是搭积木,但是这个积木可不能乱搭。

每个零部件都有它自己的位置,装配工人得按照顺序,严丝合缝地把它们组装在一起。

螺丝要拧紧,接口要密封好,不能有任何松动或者缝隙。

就像盖房子一样,砖头得砌得整整齐齐的,不然房子就不牢固。

汽车隔音施工标准

汽车隔音施工标准

汽车隔音施工标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隔音施工标准:1---引擎盖使用引擎盖专用隔声隔热棉施工。

棉的边缘要裁剪整齐,粘贴要美观大方,中间部位粘贴牢固没有气泡。

表面的异型吸音槽走向为横向。

施工时,隔声隔热棉背面和引擎盖的内表面都要刷上平静强力胶,适当晾胶后粘贴。

原车有引擎盖隔热板的,可以不施工引擎盖部位。

引擎盖用的隔声材料所处环境比较恶劣,这就要求材料必须耐高温、阻燃并经得住高压水枪冲刷。

为了不将发动机热量反射回机体,应拒绝使用带有铝膜等高反射性能的材料。

引擎盖的隔声材料必须确保粘贴牢固,否则日后一但脱落,会缠绕到发动机机件上,导致发动机故障甚至引发事故,所以也应避免使用不干胶或者热敏胶粘贴的隔声材料。

2---挡火墙部位挡火墙部位原车具有的隔热垫应保留,直接在原车隔热垫上施工。

先借助专用强力胶粘剂粘贴一层挡火墙专用的三明治隔声吸声棉,再往这层三明治棉的表面刷适量强力胶,晾胶后再粘一层 DOUBLE 阻尼隔声止振垫(胶不要直接涂在止振垫上)。

挡火墙部位的施工一定要细致,追求面积的完整全面。

凡肉眼能看到的面积大于 20 平方厘米的空位均应施工到。

车架号位置要留出,距离排气管附近10cm 范围内也不要施工任何隔声材料。

3---U 型槽部位 U 型槽施工的重点为靠近仪表台的立面和下底面,凡是手能触摸到的,不影响雨刷导杆工作的部位,均要施工一层 DOUBLE 阻尼隔声止振垫。

注意:U 型槽两端的排水孔不能堵死;粘贴止振垫后边边角角都要按压结实。

4----前翼子板部位前翼子板的隔音处理,首先要拆卸轮胎上方的塑料护板,清洁钣金的内侧表面。

施工时要在翼子板内表面中央位置先贴一块阻尼隔声止振垫,然后粘贴一层 DOUBLE 阻尼隔声吸声棉,棉的粘贴面积不得低于前翼子板总面积的70%。

最后再用 DOUBLE 阻尼隔声吸声棉,对翼子板内靠近前门合页处的竖直缝隙进行封堵。

全车隔热隔音吸音垫总成技术条件

全车隔热隔音吸音垫总成技术条件

全车隔热隔音吸音垫总成技术条件1 范围本技术条件规定了汽车内部、行李箱、发动机舱以及车底隔热或吸音材料的零件的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保证。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所有轿车前壁板隔音垫总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JT1-9900-10-1 汽车内饰零件通用技术条件SJ-NV-19-2008 阻抗管法测材料吸声系数试验方法SJ-NV-20-2008 阻抗管法测材料传声损失试验方法SAE-J1389 绝缘材料防腐测试3 要求3.1 基本要求汽车内部、行李箱、发动机舱以及车底隔热或吸音材料的零件的应符合本技术条件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有关技术文件制造。

3.2 外观要求颜色、样式和表面质量必须与主机厂所选的标准样品一致。

3.3 性能表 1 性能要求4试验方法4.1高低温循环试验4.2.1、对于车内部件:将产品总成在80℃±2℃高温烘箱中放置168h后,在常温放置2h,然后对外观及颜色变化进行评价。

4.2.2、对于发动机及车底部件:将产品总成在150 +/- 2℃高温烘箱中放置168h后,在常温放置2h,然后对外观及颜色变化进行评价。

4.3、抗霉性能试验在相对湿度为98±2%,温度38±2℃的环境下放置7天后,进行外观评价。

4.4 剥离力试验4.4.1 样品尺寸:分别按横向和纵向取5个样品,宽度50mm,长度足以进行100mm的剥离;4.4.2环境调节:温度23±2℃、相对湿度50±5%的标准环境下放置24小时;4.4.3实验方法:参照GB/T 2790-1995 《胶粘剂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进行,实验速度125mm/min,剥离长度应大于100mm。

记录下剥离力和剥离长度关系曲线,忽略最前面及最后面10mm的剥离长度的数据,取剩下数据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

4.4.4实验条件在以下条件中选择:(1)初始状态;(2)在90±2℃的高温环境下放置4h后,在标准环境下放置0.5h,然后进行测试;(3)在-30±2℃的低温环境存放24h后,在标准环境下放置0.5h,然后进行测试;(4)在温度38±2℃,相对湿度98±5%的环境放置16小时后,在标准环境下放置0.5h,然后进行测试;(5)将样品按以下条件进行1次循环:90℃×3h→(23℃,98%RH)×1h→(38℃,98%RH)×16h→(23℃, 98%RH)×1h→-30℃×3h→(23℃,98%RH)×1h,然后进行测试:(6)将常用内饰清洁剂均匀的涂在样品表面上,放置1分钟后,用湿布将表面残余清洁剂擦干净,将样品放入70±2℃的烘箱烘16小时,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5%的环境放置2小时,然后进行测试。

QSQR.04.147 A11型车用减震垫标准

QSQR.04.147 A11型车用减震垫标准

安徽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CAC²04²147-2000A11型车用减震垫代替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A11型车用再生纤维混纺减震隔音隔热垫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再生纤维混纺的A11车用减震垫,主要用于车身内部减震隔音隔热。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改,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Q/CAC²04²057-1999 CAC商标标记Q/CAC²04²058-1999 汽车零部件标记要求Q/CAC²04²122-1999 产品包装要求3 术语无。

4 技术要求4.1 产品尺寸及其允许偏差要求产品尺寸应符合生产用产品图纸的要求。

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值见表1。

厚度及其允许偏差值见表2。

表1 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值mm4.2衬垫毡的外观质量要求平整、均匀,不得出现分层、破洞、污渍、透光等。

4.3 产品材料及结构4.3.1 材料4.3.1.1 上层塑料——沥青——绝缘材料,内含大量无机物。

4.3.1.2 下层多棉苯酚树脂无纺布,即棉花成份超过50%,其余的为羊毛和合成物。

4.3.2 结构提供的成品必须是平坦的和直接可装配的。

安徽奇瑞汽车有限公司2000—08—05批准2000—08—20实施上层面必须和无纺布全部粘合。

表面不许粘结。

4.4 表面重量4.4.1 合成件克/米2 ≥7000(试样厚度为23+3-2mm)4.4.2 绝缘材料克/米2 6000+600试样尺寸为50³100³2mm2试样尺寸为200³200mm4.5 成品件的要求4.5.1 成品在+95℃的对流空气中16小时后的性能;成品试验最小试样尺寸为200³200毫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板编号:CP-0201-V1 长安汽车工程技术规范文件Enginee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车身隔音隔热垫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BIW Insulator前言本规范起草单位:汽车工程研究总院车身开发中心车体开发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标。

本规范与上一版本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隔音隔热垫DVP试验性能指标,隔音隔热垫DVP试验性能指标验收方式。

——增加了评价标准项目分组及样本要求,明确了评价报告要求。

本规范历次发布情况:——CTS-01.06.02于2015年03月30日首次发布。

目录(目录必须包含以下10项,不能删减,如果没有该项就在正文中写无,以避免规范应包含内容的缺失。

只固化目录第一层级,各规范编制人根据需求编写目录其它层级。

绿色字体不删除)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报告评价结果 (1)4.定义 (2)5.技术规范附图中标明的规格 (3)6.技术要求 (2)7 评价方法 (5)8.技术规范的变更 (11)9.技术规范附图中的表示方法 (11)10.适用的标准 (12)附录:评价结果报告 (13)车身隔音隔热垫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车身隔音隔热垫的定义、技术要求、评价方法、适应标准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以热熔型沥青阻尼胶、磁性自粘型沥青阻尼胶为材料制造的车身隔音隔热垫。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G/T 4384-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汽车用阻尼胶片》GB/T 30512-2014 《汽车禁用物质要求》VS-01.00-T-14004-A1-2014 《车内非金属材料气味试验规范》VS-01.00-T-14012-A1-2014 《内饰零部件材料VOC试验规范》《SY-HB-14-2013长安汽车禁限用物质的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3.报告评价结果从开发到批量生产的每个阶段的质量评价结果都要按照附录的要求提交给长安公司4.定义图1隔音隔热垫结构图隔音隔热垫指粘贴在车身钣金表面,起到隔音、减振等作用的复合材料。

隔音隔热垫按照安装工艺方式分为热熔型隔音隔热垫和磁性自粘型隔音隔热垫。

热熔型隔音隔热垫主要材料为沥青,同时为满足柔软度等需要,沥青中需要添加一定比例的灰分(无机材料)。

磁性自粘型隔音隔热垫是在热熔型隔音隔热垫材料的基础上添加磁性材料,在充磁以后表现为有磁性。

5.技术规范附图中标明的规格1)隔音隔热垫材料规格;2)隔音隔热垫重量;3)产品尺寸 (安装尺寸、主要外形尺寸等);4)技术要求。

6.技术要求6.1 密度热熔型阻尼板密度为1.5±0.2 g/cm3,磁性自粘型阻尼板密度为2.4±0.2 g/ cm3。

6.2 蒸发量蒸发量≤0.5%。

6.3 下垂性下垂量≥10mm,无垂断。

6.4 热流动性热流动量≤10mm。

6.5 耐寒冲击性不开裂,不剥离。

6.6 收缩率收缩率≤2%。

6.7 剪切强度剪切强度≥0.5Mpa。

6.8 燃烧性燃烧速度≤70mm/min。

6.9 阻尼系数6.10 拉伸强度拉伸强度≥0.6 MPa。

6.11 灰分热熔型灰分≦60%,磁性自粘型灰分≦75%。

6.12 熔着面积熔着面积≥70%(仅适用于热熔型隔音隔热垫)。

6.13 安装前外观表面平整、无破损、无龟裂。

6.14 安装后外观表面平整、无破损、无龟裂、无气泡、无剥离。

6.15 堆放性表面平整、无粘连、无破损、无龟裂。

6.16 弯曲性无破损、无裂痕。

6.17 发烟温度发烟温度>180℃。

6.18 VOC按照VS-01.00-T-14012-A1-2014《内饰零部件材料VOC试验规范》进行送样检测(要6.19气味等级要求按VS-01.00-T-14004-A1-2014《车内非金属材料气味试验规范》条件1和3进行评价(要求具有评价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气味等级≤3级。

6.20 磁场性能磁场强度≥20mT,72h磁场衰退不大于10%(仅适用于磁性自粘型隔音隔热垫)。

6.21 压敏胶剪切强度压敏胶剪切强度(25℃)≥0.5MPa(仅适用于磁性自粘型隔音隔热垫)6.22 禁限用物质限值的要求零部件必须满足GB/T 30512-2014《汽车禁用物质要求》、《SY-HB-14-2013长安汽车禁限用物质的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的规定(要求具有评价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

与皮肤短期接触(接触时间小于等于30秒)的零部件所用材料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必须满足下表要求:6.23 粘附强度高温烘烤后隔音隔热垫和钣金之间的粘附强度:热熔型隔音隔热垫≥0.05MPa,磁性自粘型隔音隔热垫≥0.01MPa。

7 评价方法7.1 一般评价条件产品性能试验方法应按以下技术条件执行:(1)试验的标准环境如无特殊说明,试验时环境为温度20±5℃,湿度为(65±20)%。

(2)试验材料及数量如无特殊说明,试板材料均选用厚度0.8mm的冷轧钢板,经过脱脂、磷化、电泳底漆固化后所得之试板,以下简称ED板。

(3 )固化条件固化条件为140±2℃×30min。

注:140±2℃×30min的含义为在140±2℃下分两阶段烘烤,两阶段烘烤总时间为30min,两阶段烘烤的时间间隔为1h。

7.2 密度试验按GB/T 533-2008中方法A测试,详见附件GB/T 533-2008。

7.3 蒸发量试验按GB/T 4498-1997中方法A测量,详见附件GB/T 4498-1997。

7.4 下垂性试验按HG/T 4384-2012中6.4.6执行。

取尺寸为100mm×100mm阻尼胶片三片,将胶片分别烘烤到三个试板(采用尺寸为150mm×150mm×0.8mm的电泳板,中间开φ60mm孔)上,烘烤温度与涂装烘烤线一致,烘烤时间为30min;烘烤后,测量试件孔洞中试片的向下延伸距离。

7.5 热流动性试验按HG/T 4384-2012中6.4.8执行。

取尺寸为200mm×80mm的阻尼胶片三片,将试片分别放在三个0.8mm厚、100mm宽、倾斜角度为70°的斜面上,斜面要留出大于10mm的流淌距离,放置时一端长、一端短,长端距顶端为150mm,记下烘烤前长端的位置,按涂装烘烤线温度烘烤30分钟后取出,测量试片长端在斜面上烘烤前后的位置差。

7.6 耐寒冲击性试验按HG/T 4384-2012中6.3.4执行。

检测所用仪器设备包括:(1)恒温箱;(2)50g 重钢球;(3)冲击试验机。

取尺寸为150mm×150mm的阻尼胶片3片,将试样粘贴到尺寸为200mm×200mm×0.8mm的试板上,然后置于恒温箱中按照涂装烘烤线温度烘烤30min,取出并在标准试验室环境下放置1h后按下述程序进行试验:(1)将粘贴后的试样放进-30℃±2℃的低温箱中冷冻30分钟;(2)取出试样并在10s内放在冲击试验机上,阻尼胶片面朝下悬置,用50g钢球自350mm高度处对准试样中央自由落下,如下图所示:(3)检查试样状态,看试样是否脱落;(4)重复上述过程,检测三个试样。

7.7 收缩率试验按HG/T 4384-2012中6.4.9执行。

取尺寸为200mm×200mm的阻尼胶片三片,放置于三个尺寸为300mm×300mm×0.8mm的试板上,按涂装烘烤线温度烘烤30min,测定烘烤前后的面积,按下式计算收缩率:S=(1-A2/A1)×100%,式中:S——收缩率,数值以%表示;A1——烘烤前阻尼胶片的面积,单位为mm2;A2——烘烤后阻尼胶片的面积,单位为mm2。

7.8 剪切强度试验按HG/T 4384-2012中6.4.7执行。

检测所用仪器设备包括:(1)材料试验机;(2)恒温箱;(3)卡尺;(4)50g砝码。

按照下图制作试样:试板A、试板B采用150mm×25mm×0.8mm电泳板,阻尼胶片尺寸为25mm×25mm,如图所示放好后,上面压50g砝码,放入恒温箱按照涂装烘烤线温度烘烤30min,取出后在室温环境下放置1h,按上述方法制作3个试件。

检测按如下程序进行:(1)用卡尺测量出试样与试板粘接部位的尺寸,计算面积A;(2)将两侧试板加紧在材料试验机上;(3)设定材料试验机速度为50mm/min,拉动试件;(4)记录试样拉开时的最大力F;(5)重复上述过程,测试三个试件。

=F/A,式中:按照下式计算剪切强度:JPJ——剪切强度,单位为MPa;PF——试件拉断时的力,单位为N;A——阻尼胶片与试板的粘接面积,单位为mm2。

7.9 燃烧性试验按照GB 8410-2006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详见附件GB 8410-2006。

7.10 阻尼系数试验按照GB/T 18258-2000规定的悬臂梁方法测定,采用半功率带宽法定义,详见附件GB/T 18258-2000。

7.11 拉伸强度试验按GB/T 528-2009规定方法测定,采用哑铃状,拉伸速度100mm/min,详见附件GB/T 528-2009。

7.12 灰分试验按GB/T 4498-1997中方法A测量,详见附件GB/T 4498-1997。

7.13 熔着面积试验按HG/T 4384-2012执行。

将尺寸为120mm×100mm的试样摆在尺寸为150mm×150mm ×2mm的玻璃板上,置于恒温箱中,按涂装烘烤线温度烘烤,取出,冷却至标准温度,将玻璃表面擦试干净,将试件置入扫描仪,进行预扫描、扫描,共测三个试样。

按软件程序进行计算,取平均值(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并记录。

7.14 安装前外观试验按HG/T 4384-2012中6.3.1执行。

取尺寸为300mm×300mm的阻尼胶片3片,目测检查并记录结果。

7.15 安装后外观试验按HG/T 4384-2012中6.3.1执行。

取尺寸为300mm×300mm的阻尼胶片3片,将试样放在试板上,然后至于恒温箱中按照涂装烘烤线温度烘烤,30min后取出,在标准试验室环境下放置1h后,目测检查并记录结果。

7.16 堆放性试验按HG/T 4384-2012中6.3.2执行。

取尺寸为300mm×300mm的阻尼胶片30片,将其无隔离、无包装堆放在一起,至于温度为40℃的恒温箱中放置14d,取出,在标准试验室环境下放置1h后,检查试样外观并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