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一中导学案编写与管理(报告提纲)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

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
”号。
循环大课堂的基本教学原理是,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发实现拓展。
循环大课堂的核心是“变被动为主动”,循环大课堂关注课堂“两率”,即降低精力流失率,增加高效学习率。
循环大课堂的价值在于,真正实现了课上、课下的两个高效,因而有人说,兖州一中把杜郎口的课改理念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兖州一中的突出亮点是围绕着课堂改革所构建起来的“课改文化”。
尤其是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和“主体”作用,他们不仅把学习权交给了学生,甚至连学校的管理权也交给了学生,在兖州一中,谁的权利最大?答案是学生,因为这里的学生管老师,不仅管老师还管学校的各个处室领导甚至校长,学校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学管会——学生学校管理委员会。
他们每周任命一个学生校长,每个学生校长再分别组阁,任命副校长、教务主任、后勤主任、德育主任……学管会还创办了自己的“机关媒体”,创意设计自己的活动等等。
兖州一中真正做到了凡事由“学生自治”。
“循环大课堂”1.描述循环大课堂把课分为两截,“35+10”,即“展示+预习”。
具体解读如下:一课分两截,前半段占35分钟“展示”,即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展示。
每节课的后段占10分钟“预习”,即教师要围绕“导学案”领着学生做下节课的预习。
循环大课堂每节课的起点其实不是在课前,而是每一节课的后10分钟。
形象地说,就是揪住每节课后十分钟的“小尾巴”,把课下时间绕进来,一直延伸到第二天的新课,然后与新课的前35分钟完成对接,这样形成一个“环状大课堂链”。
循环大课堂的“课堂”和传统概念上的“课堂”有所不同,它其实是超越了课上45分钟的一个“大课堂”概念。
既包括传统的45分钟这个“课上”(也称为课中),还包括课前和课后,即课前+课中+课后=循环大课堂。
实施“学案导学”改革 打造和谐高效课堂

实施“学案导学”改革打造和谐高效课堂——兖州市初中历史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初探兖州市教学研究室郭庆超兖州市第十一中学马晓春发表于:2010-5-4 23:34:18【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及体会认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适应中学历史教学需要的一种较为成熟和完善的教学模式。
本文就学案导学及其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等问题进行简要论述,以抛砖引玉,使中学历史教学在与学案导学的结合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学案导学高效课堂一、我们为什么要实行“学案导学” 课堂教学改革?1.我们认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时代呼唤的产物,也是当前最适合我们的教学模式之一。
(1)先给大家看一项调查数据。
这一项大规模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率是大不相同的。
(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为记住率)教学方式学生记住率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 95%(2)就教师本身的调查:初中教师每天工作时间平均达8、9个小时以上。
教师教得苦:(63%的教师基本上还是单一的讲授法,教学方式主要是“灌”)教师患咽喉炎的比例占80%左右教师患胃肠道疾病的比例为30%左右教师患颈肩椎炎疾病比例为22%左右教师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为52.23%(3)学生学得苦:学生每天课外学习1-3小时的占76.5%学生每天课外学习3-5小时的占21.2%学生每天课外学习在5小时以上的占2.3%这种课外学习并不是课外阅读看了这项调查你还会“满堂灌”吗?而事实上我们过去一直就是单一的“灌”。
更何况这是一种低效的教学模式。
所以这些数据说明当前的形势呼唤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出现,而学案道学教学模式就是为了解放教师、解救学生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
我们之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使用学案导学,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历史教学改革的需要,学案导学的优势,中学生的特点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高效课堂学习资料

目录第一章高效课堂22条1、高效课堂22条2、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第二章高效课堂概述 1、高效课堂的“基本概念” 2、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3、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第三章高效课堂的模式 1、一般模式 2、“破帖”生成的新模式第四章高效课堂的抓手—导学案 1、导学案与教案不同 2、杜郎口的预习提纲 3、兖州一中的导学案4、昌乐二中的“两案并举”5、宁达中学的导学案6、导学案编写案例第五章高效课堂的管理 1、杜郎口中学评价标准的演变 2、“循环大课堂”管理 3、杜金山九问 4、“271高效课堂”评价标准第一章高效课堂22条1、高效课堂的概括: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2、高效课堂的特点:A、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B、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C、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D、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E、三学:肯学、想学、学会F、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3、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
A、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B、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C、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D、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
4、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点:A、关注学生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人人成功才谓成功,唯有“水涨”才能“船高”;B、教材分析的“无边界原则”。
不讲“进度”,只要“目标”,人人学会才是目标。
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
揪住一个知识点“无限”放大,四处出击,形成上挂下联、左顾右盼。
5、高效课堂“三原色”:A、红色,代表热情,体现出新课改的三维目标要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B、黄色,为警示色,时时处处提示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C、蓝色,象征知识的海洋,突出“人人学会”,落实学习目标。
6、高效课堂的四个核心词:教育、教师、学生、教室。
9兖州一中-梁忠:《高一地理教学具体做法及建议》

二、高一地理教学建议
2、难度的把握 必修一的知识内容的确有难度,它是初中地理 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内容,对 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要求比较高,又与数学的很多知识 有紧密联系,而相关的内容对应的科目还没有学习, 普遍的认识就是不讲,讲多少,讲到何种深度,如何 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都是没有 定量的。
济宁市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研讨会
高一地理教学具体做法及建议
兖州一中高一地理教研组
2015.10
济宁市高三一轮研讨的主要内容
一、兖州一中高一地理教学具体做法
二、高一年级地理教学建议
一、高一地理教学工作具体做法 1、备课: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
1
2、上课:课前、课中和课后相结合
3、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相结合
一、高一地理教学工作具体做法
一、高一地理教学工作具体做法
一、高一地理教学工作具体做法 (一)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
1、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是——
“四定”、 “五备”,同时注意搞好 “五统一”、钻透“五点”、优化“两法”、 精选“两题”。
一、高一地理教学工作具体做法
“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一、高一地理教学工作具体做法
(三)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相结合
一、高一地理教学工作具体做法
(三)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相结合
二、高一地理教学建议 老师们或许都有这种体会,对于刚刚 进入高中的高一新生而言,必修一的知识是 既新奇又懵懂,甚至有些内容是比较难的。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 这部分知识成了老师的难题。针对这些问题, 对必修一的教学做出以下研究,与各位老师 共同学习提高。
一、高一地理教学工作具体做法
山东兖州一中教学经验

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课模简介乍一走进兖州一中现在的的课堂,感觉就是一个“乱”字,学生乱了,有问的,有答的,有站的,有坐的,甚至有蹲的,老师乱了,看不到讲台,有时甚至看不到老师;教室乱了,不再是一排排整齐的桌椅,有的学生甚至跟着讲解的同学转战各个黑板;管理乱了,“讲”得好的竟然成不了好老师了,甚至会因为课堂上“讲”得好而招致校长的批评……可就是这样的课堂,学生们不仅学得高兴而且学得高效!尤其是每节课的展示环节,孩子们更是积极踊跃,气氛热烈!那么,看不到事先的预习,学生们怎么就能一上来“凭空”开始展示呢?下面,我就对我校“三步六段”“35+10”课堂循环教学模式做一简单介绍。
1、完整的一课分为三步:即课前、课中、课后,其中课中又分为六段: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小结作业。
课堂45分钟分成35分钟、10 分钟两段,前35 分钟按“六段式”进行教学,后10 分钟指导学生预习下一课。
要打造高效课堂,都必须凸出课堂上的“展示”,这是最能体现学生“主体”的部分。
但课上45分钟,要展示就没法预习,要预习就影响展示,怎么办?先把导学案发给学生!我们把课分为两段,“35+10”,前半部分占35分钟,老师走进教室,一开始上课就是组织学生展示,而展示的内容恰是上节课后10分钟布置的“学习任务”。
真正的新授课,都是从每节课的后10分钟开始的,教师围绕着“导学案”,领着大家做下节课的预习。
兖州一中每节课,起点是后半段10分钟,然后把时间拉长,以导学案为抓手,用“预习”这根线,把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步”贯穿起来,与下节课前35分钟对接,形成一个“环状大课堂”。
2、课堂模式的灵魂:一个转变,两个前置,三种方法。
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两个前置:问题前置和学习前置;三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在整个模式中,课上35分钟的展示始终被认为是“关键中的关键”,它是对“预习”和学习效果的检阅,是高效课堂的“果”,是驱动学生课下高效预习的发动机。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学习材料之八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学习材料之八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学习材料之八“循环大课堂”: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山东省兖州市第一中学校长杜金山高效课堂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老师和学生共同走向高效学习。
一中的课堂,简单描述就是“三步六段”“35+10课堂循环教学模式”,后经过反复实践和研究,简练提升为“循环大课堂”。
“三步”即课前、课中、课后。
当时我们设计这个课堂的时候,是基于传统课堂,这里的划分也是传统的。
KCB齿轮油泵“六段”指的是课中的六段,即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小结作业。
六段显示的并不很明显,因为六段的划分,是作为教师课堂思想的控制,是内在的,并不是表象的。
可调压渣油泵我们的课堂叫做“循环大课堂”,关键在于“循环”,它是怎么循环起来的?我来给大家简单地展示一下:一节课堂是传统的课堂,45分钟分成了两段:前段35分钟,后段10分钟。
这节课,35分钟是展示上节课的内容,下一节课的学习是从这后10分钟开始的。
后10分钟里包括发导学案、明确目标,点破难点、指示方法等具体的内容和环节。
导学案是让学生把基本的东西做到胸有成竹,学生带着导学案就下课了。
高压渣油泵山东省规范办学行为以后,学生每天上7节课,课下从第8节课、晚自修、到其他的非学习时间,合计大约是6-7个小时,其中,学生的预习时间有大约一个小时,这是进入第二天的35分钟的准备,它是这样循环起来的。
我们一中的课堂概念即是:第一节课的后10分钟是起点,然后第二节课的前35分钟是终点,这不同于传统的课堂。
我们的“35+10”也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KCB-300包括了课下预习的时间,大约1个小时,用课上的10分钟控制课下的1小时,在假期控制的时间就更长了,到下节课的前35分钟和后10分钟,又进入了循环状态。
传统的课堂也有循环,但循环的张力不够,比如教师会批改作业,第二天发给学生,但学生是不大在意的,因为他们是被检查的、被动的。
“三步六段”教学法教学模式

“三步六段”教学法教学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在“严格规范管理+课堂教学改革=谁都能成功”的治校方略指导下,经过学习、探索,研究,形成了“三步六段”教学法35+10课堂循环教学模式,即一课三步、一堂两段。
课堂高效,教学效果较好,现整理如下:准备工作各教研组每周安排半天的集体备课时间,根据本学期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准备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准备集体备课纪录单。
各科任课教师,要在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基础上,与班主任、班干部一起将全班学生均衡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6~8人为宜),每组定出一名组长,组长可定期轮换。
一课三步【课前】一、编写导学案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
导学案要根据学科特点来设置,格式必须统一。
要按照“三步六段”的要求来编写,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基础知识,典型例题,课堂检测、作业设置等相应内容要考虑A、B、C、D四个层次,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作业要设置选做题。
二、集体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能使备课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老师们通过集体备课能够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深入研究,制定最佳教学方案。
集体备课能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集体备课的安排1.时间每教研组每星期安排半天时间进行集体备课。
2.参加人员教研组全体任课教师。
3.组织参加人员要按规定时间到备课室参加集体备课,带好参考资料,主备老师(上次集体备课定好的)带已准备好的导学案初稿,复印给老师人手一份。
集体备课由组长负责主持,并填写集体备课记录单,参加人员要在记录单上签到。
集体备课结束后,组长将记录单交学案室。
备查,存档。
(二)集体备课的内容1.研讨教学内容研讨下一教学周(备课日的第二天至下一备课日)的教学内容,按上次备课时的计划分工,由主备人对自己所负责的教学内容、选编的导学案初稿做中心发言,要指出本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讲出自己对导学案设计、题目选编的意图,提出突破难点的方法,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法,“六段”的实施办法。
兖州一中导学案案例(2020年整理).pptx

导电性
用途
3、同素异形体是 指 的同素异形体有
、
、
等,
和
,碳元素 是氧元素
的同素异形体。
【思考与交流】 B 级 1、你还能举出一些同素异形体的例子吗?若是同素异形体需具备什么条件?
1
学海无 涯
2、碳的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碳的各种单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 为什么?
C 级 3、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_,像 这样含有 的盐称为
。
2、 和 的性质比较
俗名 色态 溶解性 热稳定性 与盐酸反应 与 反应 与 反应 用途
【思考与交流】 B 级 1、碳酸钠能发生哪些反应?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是离子反应的并改写成离子反应方 程式。
2、碳酸氢钠能发生哪些反应?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是离子反应的并改写成离子反 应 方程式。
4
H2CO3 是弱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
:
-
H2CO3 = HCO3 +
H
+
HCO3
=
-
CO3 +
2-
H)
+
5、你有哪些方法可以鉴别某种白色粉末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
6、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可以如何相互转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总结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兖州一中导学案编写与管理(报告提纲)
教学园地
05-28 1523
:
一、导学案的产生及背景
预习提纲(04-07三步六段教学法)→导学案(07暑假开始的循环大课堂)
“导”就是指导、引导
“学”就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
“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
1. 新课程的需要
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新规范的需要
山东省“三个还给”: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
兖州一中“三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班级还给学生,把校园还给学生。
3. 新课模的需要
导学案是为教学服务的,随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而产生。
为循环大课堂而作,围绕循环大课堂的核心:“一个变,两个前置,三种意识”
“一个变”即师生角色的变,师亦生,生亦师。
“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
“三种意识”即自主、合作与探究。
二、导学案编写的安排及要求
1、导学案编写的安排
教研组统一组织,分工合作,资源共享。
循环大备课
2、导学案编写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
使用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导学案编写的要求
⑴量的要求:一课一案版面信息量
⑵质的要求
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进入有路径,路径不平坦
旧教材→新教材(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导学案(对教材的剖析、二次创作)
是离开老师的老师语言浓缩成文字
⑶环节要求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问题逻辑
学法指导引导分析质疑设问追问探究
学习反思:方法运用思想体现规律总结
布置作业
归纳小结
三、案的使用
发:指导(预热)做:双色笔收:抓规范四、写导学案注意事项
防习题化防简单化防剪贴化防量大防题难
五、导学案的管理
1. 评价
领导评价(晒学案)
学生评价(问卷调查)
2. 资源共享
学案室
学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