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精品课程建设答辩
精品课程建设开展情况小结和展望

《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生物化学》是医学类各个专业和与生命学科相关的专业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
生物化学与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众多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叉。
该课程2006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课程,课程组立即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包括总体建设目标、实现目标的措施、课程的特色与优势分析、课程的不足之处、建设小组、年度建设计划、年度建设经费预算等内容。
三年来,在学校和医学院的领导的支持下,通过本课程组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在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课程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标志性成果显著,超额完成协议书规定的任务。
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教学队伍1-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课程负责人唐冬生,教授、博士,医学院院长。
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008年被评为学校“三育人”优秀奖。
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
近三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2项、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 项。
现为全国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协组织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委员、全国动物生物技术学会理事会理事、广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遗传学会委员兼秘书。
原湖南医科大学、现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
理论教学讲解条理清晰,课堂气氛生动活跃,技术技能指导实效实用,并且每一个重点内容都会给学生总结一些适用的记忆方法与学习技巧,这常常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深受学生好评。
2006、2007年教学质量评估为优秀或优秀奖。
张晓林副教授,生物化学硕士研究生,现担任医学院副院长,《检验医学教育》编委,承担和参与多项省市科研课题,近三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学术水平较高,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深入浅出,精益求精,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好。
临床医学试验班高级免疫学理论课程建设的初步探索

的教 学对 象, 亟需探 索 出与其培养 目 标相适应 的课程 体 系和教 学模式 。为此 , 我们将 各种教 学轨道 的教 学 模 式相 融合 , 采用 : . 1基本理论 学习和专 家前 沿讲座 相结合 ; . 2 学生 自讲和 老师讲 解相 结合 ; . 3 中文和英文 相 结合 ; . 4 闭卷考试 与撰 写综述相结合的模式 , 索构建培养八 年制 学生高级免 疫学理论课 程 的教 学新体 探
备, 而其 他学 生不能参 与或没 有机会参 与。因此 , 我们 拟通 过增加 课堂讨论 , 再鼓 励其 他学生 提 问 , 通过 讨论 使被 动学
补体( o p m n Cm l e ) e t
细胞 因子 ( y kns C t ie) o
习变为主动学习。另外 , 们可 以通过更 加 细化 自讲 题 目, 我 从 而让每一名学生都 能够得 到锻炼 。
同阅读教 材 和上 网查 阅 相关 基础 知识 。然后 进行 加 工 、 整
、
引 言
I 临床医学试验班是吉林 大学 20 开始 开设 的临床 医 07年 学长学制教育 ( 学制八年 )培养对象为具 有 良好科学 研究素 , 质的高层次和 临床 医学人才 , 成绩优异者 优先进入博 士培养 阶段 。由于培养对象具有培养 目标 高 、 医学免疫学零 起点 的 特点 , 免疫学系在开设 高级免 疫学 理论 课程 中 , 合其 他几 结 个教学轨道 ( 包括 五年制 、 七年制 和硕 士/ 博士 研究 生 ) 的经 验, 在讲授 内容 、 方法 和考核 方式 上进行 了探 索性改 革 , 取得 了较好 的教 学效 果 , 同时也 发 现 了一 些 问题 引起 我们 的 思 考, 并初步形成几条解 决方 案 的设 想 , 文章 主要 围绕这 几方
“高级免疫学”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的路径研究

“高级免疫学”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的路径研究
苗迎;袁玉康;崔群;符茜;郑慧
【期刊名称】《教师》
【年(卷),期】2024()7
【摘要】“高级免疫学”是针对免疫学专业研究生开设的一门课程。
这门课程具有学科专业性强、理论知识深奥、科学进展和知识更新迅速等特点,因此对大多数研究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
文章作者结合自身在免疫学领域的多年教学经验,探讨“高级免疫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旨在提高研究生学习免疫学学科的兴趣,促进他们深入理解高级免疫学的精髓,最终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将免疫学理论及技术运用到科研活动中。
【总页数】3页(P96-98)
【作者】苗迎;袁玉康;崔群;符茜;郑慧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苏州大学图书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3
【相关文献】
1.如何在实验教学中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高级免疫学实验技术”课程为例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培训中心将在大连举办职业学校“教学制度建构、课程体系创新与教学方法改革”高级研修班欢迎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届时参加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培训中心将在大连举办职业学校“教学制度建构、课程体系创新与教学方法改革”高级研修班欢迎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届时参加
4.《高级财务
会计》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研究5.引入人工智能元素的高级Office操作课程教学创新与改革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探索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医学免疫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其教学内容不仅涉及到生物学、医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
本文旨在探讨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分析当前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通过对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旨在培养具有高尚医德、扎实医学知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医学人才,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分析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阐述将思政元素融入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回顾和总结近年来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情况,分析其中的成效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我们将展望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医学免疫学知识,同时深化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体而言,该教学目标可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目标方面,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医学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最新进展,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未来的医学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能力目标方面,我们强调学生应具备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通过学习医学免疫学,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以适应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素质目标方面,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
通过学习医学免疫学中的科学精神、人文关怀和伦理道德等内容,学生应能够深刻理解医学职业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树立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的信念和决心。
2024版No41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答辩

04
公共卫生政策与法规解读
国家层面公共卫生政策法规概述
《的内容,为公共卫生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该条例规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应急准备、报告和处置等方面的内容,为应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指导。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01
保障人民健康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通过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人民的健
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这对于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02 03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不仅关注个体健康,还涉及群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 展。通过改善卫生条件、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可 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深入探讨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 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解 决方案。
与会专家对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认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通过实证分析、数学建模等方法,验 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未来研究方向及挑战分析
01
未来研究方向
02 加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跨学科研究,探 索更加有效的疾病防控策略。
肿瘤预防
研究肿瘤的发病机理、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新型传染病应对策略探讨
新冠病毒应对策略
分析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探讨疫苗接种 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未来传染病挑战
探讨未来可能出现的传染病挑战,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
强调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在应对传染病挑战中的重要性,提出加 强国际协作的建议。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公 共卫生挑战。
THANKS
倡导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
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1. 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免疫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医学免疫学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许多医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临床工作时,对于免疫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操作存在一定的困惑和不足。
对医学免疫学教学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如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课、实习等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免疫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使医学免疫学教学更加贴近临床实际,提高教育质量。
改革后的医学免疫学教学有利于培养更多具备扎实专业基础、良好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医学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1 医学免疫学的重要性医学免疫学作为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对于人体健康的维护和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免疫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前医学免疫学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等。
探索和实践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建设与推广以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为例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建设与推广以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建设与推广策略,并以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专业课程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建设,不仅有助于提升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还能在传授知识的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责任感。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作为医学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深厚的思政教育资源。
通过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国家认同、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意识。
本文将从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意义出发,分析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优势与挑战,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机结合,进而提出推广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策略与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共同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与目标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生命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技能的也承载着深厚的思政教育价值。
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旨在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专业知识的学习中,通过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在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致力于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知识对于国家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他们投身于公共卫生和生物医药领域的热情和使命感。
具体目标上,我们期望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以下几点:一是提升学生对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二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三是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能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为推动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医学检验高级职称答辩题库

医学检验高级职称答辩题库
1. 临床免疫学,免疫学基础知识、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检测
方法及应用、免疫学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等方面的问题。
2. 临床生化学,生化学检验的常规项目及其临床意义、生化标
本的采集与处理、生化仪器的原理和操作等方面的问题。
3. 临床微生物学,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微生物培养与
鉴定、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等方面的问题。
4. 分子生物学,PCR技术原理与应用、基因检测技术在疾病诊
断中的应用、分子生物学在肿瘤学领域的应用等方面的问题。
5. 实验室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在临床实验室中的建立与应用、
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与考核、设备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在准备答辩时,考生需要全面准确地掌握相关知识,能够就各
个领域的问题进行深入的阐述和回答。
同时,还需要对当前医学检
验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热点问题有所了解,以便在答辩中展现自己的
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准备医学检验高级职称答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论文
⒌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 西北医学教育 2001年 增刊(第九卷);史 霖,雷艳君
⒍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西北医学教育 2000,4(8);刘如意等
⒎继续医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西北医学教育 1999,17(4);刘如意等
教材建设
⒈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7 刘晶星主编,范桂香参编
年龄结构 35-40岁 3人
中青年教师培养
⒈实施多层次岗前培训:
教学法、专业理论、实验技能
⒉多渠道培养中青年教师:
出国进修
1人 占讲师人数 25%
国内进修
2人 占讲师人数 50%
国内短期学习班 9人次
教学研究活动
⒈积极投入参与了“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为 实验课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⒉开展实验课教改革,探索开设综合性实验 ⒊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制作、开设网络课程;与网络学院合作,
开设了“医学免疫学”远程教学项目。 ⒋加强教材建设 参加了多种规划教材、教学辅助材料的编写。
教学研究课题
⒈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教学实验中心建设
教学振兴行动计划项目 2000.1-2003.12 范桂香
⒉《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改革
⒑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用书 (每套三册,包括考点精编、习题精选与答案解析、模拟试卷)
卫生部教材办策划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版,2004版 基础医学部分 范桂香主编 袁育康参编
⒒国家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辅导用书 (每套三册,包括考点精编、习题精选与答案解析、模拟试卷)
卫生部教材办策划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版,2004版 基础医学部分 范桂香主编
教学论文
⒈留学生本科教育的实践与改革新思路
2001;06 中国高等教育
范桂香
⒉ 《临床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00.4, 西北医学教育。
⒊浅谈留学生医学免疫学教学实践,
1998;16(1).西北医学教育
范桂香
⒋浅谈成人医疗大专班“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教学
1995年第一期. 中国基础医学教育 范桂香
2. 开展“医学免疫学”网络课程,辅助教学的实践,并与网络学 院合作开设了远程教育项目。
3. 积极推行实验课教学改革,开设综合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科学思 维、综合分析及动手能力。
在国内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工作在全国处先进行列。 担任教学的教师多年工作在教学一线,教材及教学辅助材料齐 全新颖,教师队伍团结敬业、结构合理、凝聚力强,是一支具 有创新、开拓精神的优秀团队。
⒉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2
张卓然主编,范桂香参编
⒊医学免疫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9
龚非力主编,范桂香参编
பைடு நூலகம்⒋医学免疫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8
孙汶生主编,袁育康参编
⒌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8
⒍病原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9
课程建设规划
1. 继续做好师资队伍建设 计划在3~5年内40岁以下青年教师全部获博士学位。
医学免疫学精品课程建设 答辩
Back
课程负责人简介
范桂香 女 教授
从事教学30年,现任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系副主任,分子生物 学、免疫学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陕西微免分会 理事,西安市免疫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外医学地理分册》编 委,《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编委。 2000年以来 发表教学科研论文30多篇。参编教材10多部,其中卫生部统编 规划教材5部,主编1部,副主编3部。
2001-2003年 范桂香
科研情况
⒋CD58/CD2 与乙肝慢性化相关性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371321) 2004-2006年 谢明
⒌CD58 与慢性乙型发病机制关系的研究
省科技攻关项目(2004K15-G1) 2005-2007年 谢明
⒍流行性出血热免疫功能紊乱与白介素-6关系的研究
科研情况
⒈ 蛋白聚糖多表位和CD44与骨关节坏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831)
2001-2004年 曹峻岭 范桂香
⒉大骨节病相关病因因素及分子发病机制研究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重点03152) 2003-2005年 曹峻岭 范桂香
⒊HCV多CTL表位DNA疫苗研究
校行动计划科研培植项目(PZ076)
教材建设
袁育康主编,范桂香副主编
袁育康主编,范桂香副主编
⒎医学免疫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4
范桂香主编,袁育康参编
⒏医学免疫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已定稿,2005.6出书何 维主编,袁育康参编
⒐Medical Immunology(第三版) 自编教材 2003.1
范桂香 袁育康 主编
教材建设
2002年 雷艳君
⒋王宽诚育才奖
2003年 袁育康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1. 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引入以问题 为先导及以病例为先导等教学方法,教学中注意学生素质培养, 加强启发式、诱导式和讨论式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协作 学习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省自然科学基金 (98SM59 ) 1998-2000年 谢明
⒎HSV-Ⅱ型 DNA疫苗诱导细胞免疫机制探讨
省自然科学基金 (98SM60) 1998-2000年 王军阳
表彰/奖励
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届台湾“新光奖教金” 2002年 史 霖
⒉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届台湾“新光奖教金” 2003年 范桂香
⒊西安交通大学教师授课比赛二等奖
校教改项目 2002年2月-2003年2月
范桂香
⒊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与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校教改项目 2004年12月-2006年11月 范桂香
教学研究课题
⒋西北地区继续医学教育方法和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CMB资助的教改项目 1992年-1997年 刘如意
⒌网络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CMB资助的教改项目2000-2005年 刘如意
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 医学免疫学 临床免疫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免疫学实验技术
教师队伍
教学队伍
职称结构 教授 2人 副教授 2人 讲师 4人 年龄结构 50-59岁 2人 40-49岁 2人
30-39岁 3人 50-59岁 1人 学位结构 硕士 8人
教学辅助人员
职称结构 实验师 1人 助理实验师 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