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浅析
浅析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要] 作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高校 , 在做好科学专业知识素质教育的同时, 必须注重加强大 学生人文素 质教育的 培
养�本文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主要功能, 当代大学 人文素 质教育 的现状 及提高大 学生人 文素质 教育的 措施等几 方面分 析了如何推进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 ; 现状; 功能; 措施 [ G 649 .2 中图分类号] [ A 文献标识码] [ ] 1 672 -5 344 ( 2 01 0) 06 - 0048-03 文章编号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 综合版 )
2 01 0 年第 8 卷第 6 期
浅 析 高 校 大 学 生 人 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质 教 育 王
( 1.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
[ 摘 1 2 敏 , 王金花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内蒙古 01 005 1 ) 呼和浩特
005 1 ; 2 .内蒙古财经学院 呼和浩特 01
外语系,
[ 2 01 0 -08-1 2 收稿日期]
( 一) 价值导向功能 价值人文素质如人生理想﹑政治观念﹑道德信 念等等, 能够深刻影响主体的主观精神世界, 进而对 主体行为产生重要的价值导向功能� 例如, 人文精 神能正确引导科学家取得和应用科学成就, 不至于 出现高科技杀手 �在道德领域人文素质的导向功能 则更为显豁 , 做人首先要有德 , 而人文素质教育最关 注做人的问题 �可见 , 人文素质教育的诸多要素对 个体的行为具有鲜明的导向功能� ( 二) 启迪益智功能 在人文素质教育系统中 , 文﹑史﹑哲﹑艺等都 具有提高人的智力水平, 进而提高整体素质水平, 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因素� 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各方 面的教育 , 哲学家培根有一段名言对此作了非常好 : "阅读使人充实 , 的说明�他说 会谈使人敏捷, 写作 与笔记使人精确 ��� 史鉴使人明智 ; 诗歌使人巧 慧; 数学使人精细 ; 博物使人深沉 ; 伦理之学使人庄 " 重; 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 所以, 我们 在人才培养 中, 必须克服以单纯实用的观点, 从应付考试﹑迁就 就业出发的功利性视角去看待人文素质的培养� ( 三) 审美愉悦功能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心灵的滋养,人格的塑造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犹如一场心灵的盛宴,滋养着学生的灵魂,塑造着他们的人格。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探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如何让这场盛宴更加丰盛,更加美味。
首先,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
人文素质,就像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迷茫。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就,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开展各类人文讲座、艺术展览、文学作品阅读等活动,让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滋养,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其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
情感,就像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通过开展各类情感教育、心理辅导等活动,让学生学会表达情感、理解情感、调节情感,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素质。
再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就像是一把无形的尺子,衡量着学生的人格高度和社会价值。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他们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意识。
通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然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如何平衡学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如何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
它是心灵的滋养,是人格的塑造。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素质教育的引领下,更多的学生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精选范文三篇

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精选范文三篇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精选范文三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是发扬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下面是由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范文,更多优秀文章尽在,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范文一党的xx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质上是把文化软实力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文化是软实力资源中尤为重要的一类,而人文素养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学生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主体,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离不开大学生,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促进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以及重要性关于“人文素养”的定义在文献中有不少阐述,有侧重于人文知识的(如文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等);有侧重于人的道德修养、思维方式、思想品味、价值取向等个人品质的,其核心是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侧重于人的行为方式的,表现为人的谈吐与做事的态度与方式。
综合以上的观点笔者认为:“人文素养”是以人文知识为基础,内化为人的道德修养、思维方式、思想品味、价值取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个人品质,外化为人的行为方式,其核心是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对国家来说,人文素养是民族信仰和民族精神的积淀,犹太人能够建国是因为秉承了他们永不放弃的爱国热情。
对个人来说,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条件,是在人生道路上健康顺利行走的基石,是现代人在残酷竞争中保持自我与发展自我的有力保证。
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增强个人魅力与自信,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繁重的学习、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残酷的就业压力。
二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1.人文知识基础薄弱,忽视传统文化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是人文知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人文和历史不甚了解,许多汉字和成语一知半解,忽视中国传统文化,著名的古诗词及作者不清楚,缺乏人文底蕴,认识比较肤浅。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创造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应当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同时也需要培养出色的人文素质。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现状和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培养学生的过程,旨在提高他们的道德观念、文化修养以及社会责任感。
这种教育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塑造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
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的精英,他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将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发展需求,并为实现国家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其次,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审美能力等。
这些素质将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活增添更多的优势。
最后,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意识。
大学生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熏陶,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他们将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并主动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挑战然而,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大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学科知识的压力和求职竞争的敏感度,一些大学生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
他们更加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道德伦理和人文关怀。
其次,一些高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投入不足。
一些学校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使得一些毕业生在社会中缺乏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最后,人文素质教育缺乏科学的评估体系。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估主要依赖于主观的教师评价和学生成绩。
这种评估方式可能存在不公平性和偏差,使得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得不到准确评估。
三、解决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的方案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水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摘要: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和环境的陶冶,促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内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
通过进行针对性课程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成大学生独立个性的发展;加强社会实践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时代需求正在逐渐改变人才素质的观念,围绕知识经济的准劳动者——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展开,变革的核心是在更高的普及教育程度的基础上关注人文素质教育,最终使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养以及创造性思想能力和多维知识视野。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意义(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中国自古有重视人文教育的传统,《易·贲》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里的“化”是教化,即教育的意思。
历史学家张岂之对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有如下概括:一是人文化成一文明之初的创造精神;二是刚柔相济一穷本探源的辩证精神;三是究天人之际一天人关系的艰苦探索精神;四是厚德载物一人格养成的道德人文精神;五是和而不同一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六是经世致用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精神等。
我们现在所谈的人文素质教育不等同于古典的人文教育,作为一个现代人,其良好的人文素质的形成,不仅仅要从传统文化中吸收养料,更有赖于对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人文艺术的了解与把握。
人文素质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和环境的陶冶,促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内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1 人文教育直接触及学生价值观的培育人文学科研究的对象是人文世界也是人的精神世界,尤其是要研究根源于人的精神需要的价值和价值体系,因而人文学科知识的素养对做人有重要意义。
加强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思考

2021年3期30加强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思考陈婉兰(武汉大学 工业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2)本文旨在从高校立德树人的必要性,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内在特质,探讨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加强的路径。
一、高校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近年来,部分工科大学生思想整体上较为明显地体现出爱国主义情怀弱化、集体观念淡漠、责任与奉献意识缺失,利己主义甚嚣尘上。
(一)爱国主义情怀弱化时下,许多大学生均是90后青年,他们一直生活在和平稳定、国家越来越繁荣富强的环境下,以为我们的和平幸福生活是天经地义的,对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所受的压迫屈辱,中华儿女浴血奋战团结一心把一个积贫积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变成一个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国家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知之甚少。
(二)集体观念比较淡漠、责任与奉献意识不够曾几何时,我们为自己率先当上少先队员戴上鲜艳的红领巾,被推选为班长、组长等班干部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我们梦想长大当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人民解放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班级为集体为国家奉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这样的仁人志士和普通大众数不胜数,使得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
时至今日,独生子女逐渐步入社会舞台中心,他们越来越注重个人价值、个性张扬、个人愉悦及个人自由,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与规律。
然而,集体观念、责任与奉献意识与注重个性张扬、个人愉悦、个体价值的实现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互为前提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
当下,许多工科学生只注重个人论文的发表、学分绩的拔尖、课题项目的参与、推荐免试研究生、出国交流资格的获得……最大限度谋取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对于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班委社团学生会任职等公益活动不够关心,进而出现公益职务无人竞争,志愿服务鲜有报名的局面。
二、高校加强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的栋梁,必须有理想、有担当,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另外,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出发,需要大学生成为“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文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人文素质教育总结

人文素质教育总结人文素质教育总结人文素质教育(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是指以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
在过去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中,人文素质教育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崇。
本文将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特点以及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总结。
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在现代社会,追求物质财富和经济利益的同时,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心灵的满足和内在的价值追求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在物质追求的同时,也注重培养自己的情感、审美、态度等人文素养,使其具备更全面的人格。
其次,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信息爆炸和知识变迁的时代,快速获取信息和学习新知识成为了必备的能力。
而思辨能力则更关注于学生对事物的深度思考和判断力,使其具备辨别真假、分析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再次,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当今社会,全球性问题和社会关切越来越多,要求个体具备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大的社会责任心。
人文素质教育通过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公民责任感,使其成为既关注自身发展又关心社会问题的有责任感的人。
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也非常明显。
首先,它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育往往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人的情感、价值观和人格的塑造。
人文素质教育则更加注重人的整体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情感能力、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其次,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导向的教育。
其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学术成绩,更关注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意识。
在人文素质教育中,价值观教育成为了重要的内容,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文观。
高等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思考-素质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高等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思考-素质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
分析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内涵、人文素质的内容,初步探讨当前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以及人格意识等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高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意义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如今的大学生素质低下问题日渐凸出,“人文/社会学科缺乏症”愈来愈严重,但是大学生群体依然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智库和重要力量。
这一群体人文素质的提高不仅关乎其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也关乎着整个民族的未来。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就曾指出:“面对高新技术的挑战、学科综合化发展的趋势,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过窄的专业教育,局限了学生的学科视野;过重的功利导向,使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基础训练受到影响;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底蕴不够。
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势必阻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因此,准确把握高等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对不断深化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祖国建设急需人才等方面,都具有无比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人文,指的是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一般把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等统称为人文学科。
而人文素质,广义上是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爱国之中;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气节之中;从狭义来说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
简言之,人文素质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
我们知道,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培养,而发展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就是促其“学会做人”,引导其去积极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启发他们要做一个正直、善良和有道德修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