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1-10
十大经典成语故事

十大经典成语故事一、掩耳盗铃。
从前呐,有个小偷,他瞅见邻居家门口挂着一个超级漂亮的铃铛。
这铃铛啊,风一吹就“叮当叮当”响,可好听了。
小偷心里就痒痒,想把这铃铛偷走。
可是他又怕铃铛响起来被人发现,于是他就想了个超级蠢的办法。
他把自己的耳朵捂起来,心里想:“我听不到铃铛响,别人肯定也听不到啦。
”然后就大摇大摆去偷铃铛。
结果呢,他一碰到铃铛,铃铛就响个不停,邻居们都出来把他抓住了。
这就告诉我们啊,自欺欺人是不行的,自己骗自己,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最后只会闹笑话,被人抓个正着。
二、刻舟求剑。
有一个楚国人啊,要渡江到对岸去。
他坐在船上呢,一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宝剑掉到江里去了。
这宝剑可是他的宝贝啊。
但是他一点都不慌,只见他拿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宝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
船上的人都很奇怪,就问他:“你刻这个记号干啥呀?”他得意地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岸了,我就从这个记号这儿下水去找剑。
”船继续往前走,江水也在流啊,可是他却不知道,剑在江底可不会跟着船走。
到了岸边,他按照记号下水去找剑,当然是找不到喽。
这就好比有些人做事啊,太死板了,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而改变方法,最后只能是白忙活一场。
三、画蛇添足。
楚国有几个人得到了一壶酒,大家都想喝,可是酒只有一壶啊,怎么分呢?有人就提议说:“咱们来比赛画蛇吧,谁先画好,这壶酒就归谁。
”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于是就开始画蛇了。
有一个人画得特别快,一会儿就画好了。
他拿起酒壶正准备喝呢,突然他看了看其他人还在画,就想:“我再给蛇添上几只脚吧,这样我的蛇就更完美了。
”于是他就开始给蛇画脚。
可是就在他画脚的时候,另一个人也画好了蛇,那个人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画的不是蛇了,这酒该我喝。
”这个故事就是说啊,有时候我们做事情已经做得很好了,就不要再去做那些多余的事情,不然反而会把事情搞砸。
四、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牧羊人,他养了好多羊。
有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的时候,发现羊圈破了个洞,少了一只羊。
最经典的成语故事10则

最经典的成语故事10则中国历史悠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更是渊远流长的文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而成语则是汉语的精髓。
下面是最经典的成语故事10则,欢迎阅读:【成语一】:坐怀不乱解释: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
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成语故事:战国时,邯郸的大思想家荀况在他的不朽着作《荀子。
大略》中,讲述了一个生动感人的《坐怀不乱》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柳下惠,他是春秋时鲁国大夫,任士师(掌管弄狱的官)。
鲁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齐国进攻鲁国时,他派人到齐国去,劝说齐国退兵,受到鲁僖公的称赞。
在当时,柳下惠以善于讲究贵族礼节而着称,是个道德高尚的人。
有一次柳下惠到外地办事,耽搁了出城时间,此时,客店也已住满了客人,他只好到城门下夜宿。
不久,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也来到城门下夜宿。
柳下惠见那女子衣服单薄,冻得索索发抖。
柳下惠恐怕那女子冻死,就用自己的棉衣把她裹在怀里,一直到天亮,丝毫没有淫乱行为。
此后,人们就用“坐怀不乱”来形容男子在两性道德方面情操高尚,作风正派。
【成语二】:炙手可热解释: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成语故事: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唐玄宗后来任用李林甫为丞相,政治开始腐败。
公元745年,他封杨玉环为贵妃,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越来越腐败了。
杨贵妃有个堂兄叫杨刽。
由于杨贵妃得宠,杨刽也平步青云,做了御史,唐玄宗还赐名国忠。
不久,李林甫死了,唐玄宗便任命杨国忠做丞相,把朝廷政事全部交杨国忠处理。
一时之间,杨家兄妹权势熏天,他们结党营私,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以致不久以后就爆发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
可当时,杨家兄妹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
公元753年3月3日,杨贵妃等到曲江江边游春野宴,轰动一时。
诗人社甫对杨家兄妹这种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的行为极为愤慨,写出了着名的《丽人行》一诗,大胆揭露和深刻讽刺了杨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权势的显赫。
成语故事10字

成语故事10字一、画蛇添足。
从前,有一个画家很擅长画蛇。
他画的蛇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有一天,他听说有人要请他画一幅蛇,可是他画了半天,总觉得不够完美。
于是,他决定在蛇的身边再画上一些腿,结果画完后,蛇变得很奇怪,不再像蛇了。
这就是“画蛇添足”的故事。
二、杯弓蛇影。
有一个人走在山林中,突然看到了一个弯弓,以为是有人在那里射箭,于是他赶紧躲开。
后来,他发现原来只是一根蛇的影子,而没有真正的蛇。
这就是“杯弓蛇影”的故事。
三、亡羊补牢。
有一个农夫养了一群羊,有一天,他发现有一只羊走丢了。
他马上找了回来,然后加固了羊圈。
这就是“亡羊补牢”的故事。
四、半途而废。
有一个人决定要登山,可是爬到一半的时候,觉得太累了,于是就放弃了。
这就是“半途而废”的故事。
五、画龙点睛。
有一个画家画了一幅很美的龙,可是觉得还差一点点什么。
最后,他在龙的眼睛上点了一下,龙就活灵活现了。
这就是“画龙点睛”的故事。
六、对牛弹琴。
有一个人对着一头牛弹琴,希望它能欣赏音乐,可是牛却一点反应都没有。
这就是“对牛弹琴”的故事。
七、杞人忧天。
有一个人听说天要塌下来了,于是非常担心,可是他的朋友告诉他,这只是杞人忧天。
这就是“杞人忧天”的故事。
八、瓜田李下。
有一个人在瓜田里偷瓜,结果被人发现了,他就找个李树下躲起来。
这就是“瓜田李下”的故事。
九、一箭双雕。
有一个射手射箭,结果一箭射中了两只鸟。
这就是“一箭双雕”的故事。
十、守株待兔。
有一个农夫在田地里守株待兔,结果真的有只兔子撞到了树上,他就得到了一只兔子。
这就是“守株待兔”的故事。
以上就是关于成语故事的十个小故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乐趣。
10个成语故事

10个成语故事故事一,画蛇添足。
从前,有一个画家非常擅长画蛇,他的画蛇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有一天,他画了一条蛇,但觉得画得还不够完美,于是在蛇的腹部加上了一双脚。
结果,这条蛇看起来奇怪而不自然。
人们看到后都笑话他画蛇添足,这就是“画蛇添足”的典故。
故事二,杞人忧天。
古时候,有一个杞人常常忧虑天塌下来。
有人问他为什么总是忧虑天塌下来,他说,“我怕天塌下来压死我。
”别人都笑他胡思乱想,可他却一直忧心忡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杞人忧天,要有信心,不要过分担心没有发生的事情。
故事三,亡羊补牢。
有一个农夫养了一群羊,有一天一只羊走失了。
他没有及时找回,结果其他羊也跟着跑丢了。
农夫后悔不已,于是在羊圈加固了围栏,再也没有羊跑丢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及时补救错误,不能等到后悔才来后悔。
故事四,鸡犬不宁。
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只鸡和一只狗,它们相安无事,但有一天主人发现它们开始吵架了,鸡狗不宁,互相打架。
主人只好把它们分开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相安无事的人或事物,一旦发生矛盾就会彼此为敌。
故事五,狐假虎威。
有一只狐狸假扮成老虎,吓唬其他动物。
结果被其他动物发现了真相,狐狸被揭穿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总是借势欺人,但最终都会被揭穿。
故事六,班门弄斧。
有一个木匠到鲁国去,他自夸自己的斧子比鲁国的斧子好。
鲁国的斧子听说后非常生气,于是让木匠到自己的工具房里试试看。
结果木匠试了一下,发现自己的斧子和鲁国的一样好,于是感到很惭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在行家面前班门弄斧,要虚心学习。
故事七,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有一个名叫武王的人,他被周幽王囚禁在鼓里。
他每天都在鼓里卧薪尝胆,发誓要复仇。
终于,他逃出来了,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君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毅力和决心,不要轻易放弃。
故事八,反水不收。
有一个人在河边捡到了一个漂亮的瓶子,里面装满了水。
他非常高兴,于是把瓶子收了起来。
可是不久后,他发现瓶子里的水都流干了,因为瓶子有一个裂缝。
十个成语故事

十个成语故事1、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据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此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技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态,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虑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豪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杰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字之师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唐朝时期,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诗中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成语故事大全精选【10篇】

【导语】中国历史悠久,中华⽂化源远流长、博⼤精深,汉语成为世界上最有魅⼒的语⾔⽂化之⼀,⽽成语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丝精彩!下⾯是分享的成语故事⼤全精选【10篇】。
欢迎阅读参考!1.成语故事⼤全精选 井底之蛙 ⼀只青蛙⽣活在⼀⼝废弃的浅井⾥,它对东海来的⼀只鳖夸耀说:“我真的很快乐!想外出的时候,⼀下⼦就能跳到井栏上;累了就回到井⾥,在残破的井壁边休息。
我跳进井⽔中,⽔刚刚没过我的胳肢窝,托着我的下巴,我蹦啊跳啊,烂泥也只没过我的脚丫。
看看周围那些虾蟹啊蝌蚪啊什么的,没有谁能⽐我快乐。
⽽且这是我的地盘,我跳跳停停,逍遥⾃在。
你到了这⾥,怎么不进来看看呢?” 鳖的左脚还没有踏进浅井,右膝已经被卡住了。
于是,它慢慢地退了回去,告诉青蛙关于海的事情:“即使⽤千⾥来计算,也说不出它的⼴阔;即使⽤千丈来测量,也算不出它的深度。
⼤禹治⽔的时候,⼗年九涝,海⽔也没看出增多;商汤的时代,⼋年中倒有七年是⼲旱的,海⽔也没见减少。
⼤海啊,时间长短对它的容量没有什么影响,旱涝也不能使海⽔涨落,这是我居住在东海⾥的快乐!” 青蛙听得惊呆了,觉得若有所失。
2.成语故事⼤全精选 锲⽽不舍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相当活跃,名家辈出。
当时有⼀位哲学家、教育学家荀⼦,其博⼤的学问、深刻的见解,令后⼈敬佩不已。
他写有许多散⽂,《劝学》称得上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荀⼦在《劝学》篇中,提出不懈地学习可以增长⼈的才⼲、改变⼈的⽓质。
他特别指出,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废。
荀⼦说:“只要你不断地堆积泥⼟,就能最终堆成⾼⼭,风⾬就会从⼭⾥产⽣出来;只要你不断地积聚少量的⽔,就⼀定会形成深渊,那⾥就会有蛟龙来潜藏;只要你做好事做多了,就⼀定会养成⼀种美德,如此,要完全具备圣贤的思想品质也就不难办到了。
“这⾥重要的是,绝不能看轻点滴的积累。
⼈若是不⼀步⼀步地⾛,哪能⾛到千⾥之外?不汇积⼩河⾥的⽔,⼤江⼤海⼜怎么能形成呢?⼀匹千⾥马如果只跳⼀下,连⼗步的距离都不可能超过;⽽最劣等的马如果连续⾛⼗天,也能⾛很远。
哄宝宝睡前成语故事【10篇】

哄宝宝睡前成语故事【10篇】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哄宝宝睡前成语故事,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哄宝宝睡前成语故事(一)成语故事:饮鸩止渴东汉的霍諝,从小就很有胆识。
他十五岁时,他舅舅宋光由于秉公执法,得罪了一些权贵,被他们诬告篡改诏书,关進了监狱。
霍諝明白舅舅为人正直,不可能干这种事,就给大将军梁商写信,为舅舅辩白。
信中说:“宋光身为州郡的长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更好地为朝廷效力。
他怎样会冒着死罪去篡改诏书呢?这不就是人为了充饥去吃附子(一种草药,有剧毒),为了解渴去饮鸩(“鸩”的羽毛泡过的毒酒)一样吗?如果这样的话,还没有進入肠胃,到了咽喉处就已经断气了。
他怎样可能这样做呢?”梁商读了信,觉得说得有道理,把信拿给皇上看。
不久,宋光被无罪释放。
“饮鸩止渴”比喻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其严重的结果。
哄宝宝睡前成语故事(二)成语故事:不知所云三国时,东吴杀了关羽,占了荆州。
在与东吴作战中蜀主刘备大败,退回白帝城,又生起重病来,忙派人去成都请来诸葛亮,刘备对他说:“我的儿子如果能辅佐,你就辅佐他。
如果不能辅佐,你可以取而代之。
”说完,刘备就去世了。
这时的蜀国内忧外患,困难重重,对外,诸葛亮主动与东吴和好,对内,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几年后蜀国恢复了元气,粮食充足,兵强马壮。
当时蜀国南部的彝族首领孟获反叛,为了后方的安定,225年,诸葛亮亲征孟获。
他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七次俘虏了孟获,又七次放了他。
最后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蜀汉,说:“丞相天威,我再也不反了。
”解除了后顾之忧后,诸葛亮便决定出师伐魏。
他给刘禅写了道奏章,从刘备不幸早逝说起,说自己在军败的危难关头接受任命,到现在已经21年了。
他向刘禅推荐了一大批文臣武将,再三劝告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采纳有益的建议。
最后他说:“今天我要出师远征,面对这张奏章泪流满面,不知该说些什么(不知所云)”。
成语故事10篇

成语故事10篇成语故事,是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给我们中华儿女宝贵的财富,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成语故事10篇,方便大家学习。
成语故事1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成语故事2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
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
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
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
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
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
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
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百发百中 在楚国的一个练武场上,许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个 射箭能手养由基,连续几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说: “射中靶心,还算不了什么。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树 叶子,那还差不多。”养由基站稳脚步,张弓搭箭, 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注释 发:射箭。 提示:形容射箭或射击技术非常 高明。
9、无价之宝 战国中期,魏国有一个农民在地里耕作时,得到一块 一尺见方的玉。他把玉献给魏王。魏王叫老玉工鉴定, 老玉工说:“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块罕见的宝玉。”魏 王问:“这块玉值多少钱?”老玉工说:“有钱也买 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价,也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看一下而已。” 魏王大喜,重赏了献玉的人。 提示:指极其稀有的珍贵物品。
4、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 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 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 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 起舞。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 这么一个人。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 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 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6、熟能生巧 宋朝时,有个人叫陈尧咨,他一箭射断了一根细树枝。 正在自鸣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 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 从铜币的小孔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陈尧咨非 常惊奇,老翁说:“不过是 熟能生巧而已。” 提示:指做事情熟练了,就 会掌握窍门。
7、水滴石穿 从前,有个廉洁的县官,他审问一个拿了公家一枚铜 钱的仓库管理人。那人说:“不就是一枚铜钱吗?” 他提笔写下一行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 木断,水滴石穿。”意思就是说,一天偷一枚铜钱, 一千日就是一千枚;天天用绳锯木头,木头也会断; 水珠天天滴在石头上,石头也会被滴穿。 提示:比喻虽然力量小,只要坚持做下去, 就能做出很难办到的事来。也作“滴水穿石”。
10、画龙点睛 南北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传说他在一所佛寺的墙壁 上画了四条龙,都没画眼睛。大家问他:“为什么?” 他回答:“有了眼睛,龙会飞走的。”人们以为他说 大话。他只好为两条龙画上眼睛。立时雷电破壁,两 条龙腾空而去,墙上只剩下没有眼睛 的两条龙。 提示:比喻作文或讲话时,加上一两 句关键的话会使内容更精辟有力。
3、双管齐下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zǎo),他擅长画山水、 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张璪作画的时候,有 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 作画。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 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 是神笔。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 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 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 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2、哄堂大笑 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 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 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 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都 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1、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 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 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 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 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 致:尽,极。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5、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 画的竹子栩栩如生。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 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 形态和变化。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 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注释 成:现成。 提示:比喻在做某事之前,已有了充分 的准备和把握。也作“成竹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