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 (1)编导第一课

合集下载

广播电视编导视听语言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

广播电视编导视听语言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

标准镜头:
又称中焦镜头,能还原人对空间的透视感 受,空间既不延伸,也不压缩。
正常变焦: 不带有感情色彩。(情绪符合正 常人认识事物的过程)(举例《三峡好人 》
快速变焦: 比正常速度相对快的速度进行焦 距变化。(造成震惊的效果,尤其由短焦 到长焦的转化,可以猛然引起观众对某个 细节人物的注意。)
慢速变焦:比正常速度相对缓慢的速度进行 焦距变化。(用于表达较舒缓的情绪起伏 与变化)
同一色彩有不同的亮度等级,是物理上光线强度 的现象,与照明强度、大气透视、表面结构关系 等有关。
色值是画面中亮与暗的比例关系,为了方便,我 们可以把它区分为: 高光、低光、中性、极暗、暗、 低暗,以暗度为主创作的画面会呈现低调(《黄 土地》),以高亮度为主创作的画面会呈现高调 (《我的父亲母亲》)。
提问同学, 随后讲解 (出现的所有电影都有讲解)
第二节 景深与焦距
景深: 指距离摄影机最近的清晰影像,到距 离摄像机最远的距离。
焦距: 指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简言之 就是从镜头的中心点到光线能够清晰聚焦 的那一点距离。
摄影镜头的类型 根据光学镜头的可调和不可调, 分为变焦镜头和定
焦镜头。定焦镜头中, 根据镜头焦距的长短, 分为 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短焦距镜头。 得到同样景别的画面, 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拍摄, 和 被摄主体的距离不同。同样的中景画面, 长焦镜头 离被摄物最远, 其次是标准镜头, 最近的是短焦 (广角)镜头。 焦距越长, 视角范围越小, 画面清晰的范围越小, 背 景越虚;而焦距越短, 视角范围越大, 画面背景越 实。(配合举例讲解)
由色彩传达影片内在主旨的总倾向 《黄土 地》
色彩在镜头里体现的绘画特性 《呼喊与细 语》
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象征作用 《蓝》 延伸和拓展主题 《辛德勒的名单》《贫民

《视听语言》PPT课件

《视听语言》PPT课件

.
22
二、人
1 人是电影的主体
A 电影是由人来拍摄; B 人是电影主要表现的
内容,也是画面的主 体,人是视觉形象的 中心。
.
23
2 表现人的重点: 脸、手和形体
A脸 脸的意义: 人最主要特征的集
中体现; 身体状况; 生活经历; 心理特征;
罗中立《父亲》
.
24
电影中的脸:
嘉宝
弗里达
.
25
B手
以外景和实景为主,人 工搭建为辅。
展示大自然的力量人类 文明的奇迹。
优点:纪实风格、叙事 性。
局限性:时空限制, 丹尼·博伊尔《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缺乏主观色彩。
.
8
苏联电影理论体系中的蒙太奇:
从镜头的内容和形式、镜头拍摄方式和剪接 方式到声画关系,甚至于剧作当中的电影 叙述方式以及相关的一些理论都被包含在 内。
蒙太奇被用来专指像苏联电影当中所出现的, 借用平行、交叉、对比、隐喻、象征等等 手段构成非叙事性段落 。(片例)
.
9
苏联电影理论体系之外:
美国:把镜头的组接一般地称为剪接 。 法国:蒙太奇就是剪接。
.
5
放映术:
1888年爱米尔·雷诺的 “光学影戏机”
1894年爱迪生的“电影 视镜”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的 “活动电影机”(标 志着电影的诞生)
.
6
二 、视听语言与蒙太奇的关系
视听语言概念的来源:
视听语言来源于蒙太奇,最初也就叫蒙太奇, 后来改叫为视听语言。
.
7
蒙太奇的概念:
蒙太奇是苏联电影学派早期创始人,诸如 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提出的一个概念。 就其概念而言,我们称之为广义蒙太奇概 念,也就是所有具有电影特点的都被称之 为蒙太奇,即电影独特表现方式的总和。

艺考编导视听语言课件

艺考编导视听语言课件

分镜头脚本创作实践
分镜头脚本创作实践的意义
分镜头脚本是导演在拍摄过程中使用的工具,通过分镜头脚本创作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分镜头的技巧和导演的 工作流程。
分镜头脚本创作实践的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剧本或短片构思,进行分镜头脚本的编写。在实践中,学生需要注重镜头的运用、场景的布置、 动作的设计等方面,以呈现出最佳的视觉效果。
镜头调度技巧
包括推、拉、摇、移、跟等技巧,以及长镜头和 短镜头的运用,以实现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 达。
声音设计
声音设计定义
声音设计是指对电影或视频中的声音元素进行设计和处理,以达 到特定的听觉效果。
声音设计原则
根据剧本和导演意图,选择合适的声音元素,如音乐、音效和人 声等,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
新媒体平台
新媒体平台如网络视频、移动端等的发展,使得视听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观众 的观看习惯和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国际影视市场对视听语言的影响
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影视市场的交流与合作,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视听语言相互融合,产生了 新的视听风格和表达方式。
跨国制作
跨国制作使得视听语言更加多元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元素相互融合,丰富 了视听语言的内涵。
分镜头脚本创作实践的注意事项
学生需要注意分镜头脚本的细节、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拍摄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也需要 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分镜头脚本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01
视听语言发展趋势 与展望
数字化与新媒体对视听语言的影响
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技术使得影像制作更加便捷,提高了影像的质量和表现力,为视听语言 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创新性表现手法
中国独立电影在视听语言方面不断创新,尝试运用新的拍 摄手法、剪辑技巧和音效设计等,以表现影片的独特风格 。

(完整版)《视听语言》教案

(完整版)《视听语言》教案

第一讲导论教学目标:1、了解语言的定义及其分类2、了解视听语言的历史发展进程3、知道影视视听语言的产生基础4、掌握镜头的概念5、了解视听语言课程的框架体系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叫《视听语言》.那么什么叫视听语言,它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呢?通过导论的学习,把大家带入《视听语言》课程的大门。

(二)新课教学第一节什么是语言一、语言的定义“语言,以语音为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体系。

”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工具或媒介符号。

思考:人类能在没有工具或媒介符号的情况下进行交流吗?二、语言的分类1、根据语言的外延大小分狭义语言和广义语言。

狭义的语言指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口头语言是指用口语形式表达的声音符号系统,它又称作自然语言文字语言是指用书面形式表达的文字符号系统,它又称作书面语言。

法国美学家、符号学家罗兰。

巴特在《符号学美学》中指书:“无论从哪方面看,文化都是一种语言。

”广义的语言泛指可以表达意义、传达信息,又有自身规律、法则和系统的媒介符号.如数学中有数学语言,计算机中有计算机语言,艺术中有艺术语言。

2、根据语言的存在方式分视觉语言、听觉语言和视听语言等.视觉语言是指借助视觉媒介符号来传达信息的语言。

如人类早期交流所使用的面部表情、手势和身体动作,人类文明产生后的文字语言,艺术中的绘画语言、雕塑语言、舞蹈语言等.听觉语言是指借助听觉媒介符号来传达信息的语言。

如人类早期交流所使发出来的声音,口头语言,艺术中的音乐语言等视听语言是指同时借助视觉和听觉媒介符号来传达信息的语言。

如人类早期交流使用简单表意的声音并辅助以简单的手势和动作就是一种原始的低级的视听语言。

艺术中的戏剧语言、影视语言以及网络则是一种高级形态的视听语言.第二节视听语言的历史发展进程一、视听语言的发展流程简单表意的手势动作和声音:思想感情交流不够精确,有很大的模糊性。

口头语言:可以精确地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但是受到时空限制。

影视视听语言 第一课

影视视听语言 第一课

电影是视、听元素相结合的艺术, 电影是视、听元素相结合的艺术,它首 先是“ 影像” 先是“视”,即“影像”,然后是 声音” 而这些“ “听”,即“声音”,而这些“视”、 影像、声音)元素, “听”(影像、声音)元素,最后需要 通过剪辑才能构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 通过剪辑才能构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
20世纪以前的人类是“文字的一代”,20世 纪以后的人类是“影像的一代”。
借电影之力走遍天下
《欲望都市2》充满沙漠风情 《哈利·波特》掀起“城堡热”
好来坞电影走遍全球
二、影视艺术的语言特性
视听语言:(1)狭义——镜头与镜头之 镜头、镜头的分切 间的组合,包括镜头 镜头的分切、镜 镜头 镜头的分切、 头的组合以及声画关系四个方面。 以及声画关系 头的组合以及声画关系 (2)广义——还包含了镜头里表现的内 镜头里表现的内 容——人物、行为、环境甚至是对白, 即电影的剧作结构,又称蒙太奇思维 蒙太奇思维。 蒙太奇思维
课堂练习3 课堂练习3:用镜头造句
(1)镜头的顺序 我、电灯、镜子、看→我看电灯和镜子 电灯、镜子、 1、笑 脸 2、枪瞄准 3、惊 恐 1+2+3 3+2+1 胆小鬼 英勇无畏
用镜头造句
(2)镜头的搭配 我、电灯、→我看电灯 电灯、 1、 脸 2、一盆汤 1+2 1+3 1+4 饥饿 悲伤 人情味 →我打碎电灯
②就相同时间所提供的信息量而言,影 像是得天独厚的。 在相同时间内,人们所获得的信息量, 视觉信息是听觉信息的900多倍。如相 同时间内看电视新闻比听广播新闻的信 息量多900多倍。一个人看30公分厚的 介绍一个城市的书,还不如看30分钟关 于这个城市的录相。
③最重要的是影像能够跨过艺术品与欣 赏者之间的障碍,直接走入人的心灵。 回味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时的感受。。。 四周的世界消失了, 剩下的只有你和 银幕上的人们

2019年最新-视听语言编导第一课-精选文档

2019年最新-视听语言编导第一课-精选文档

立叙事段落的开篇和结尾
2.全景:人物的全身
备注:对于全景的界定,具有相对性。全景可大可小,
大到可能等同于远景,小到仅仅囊括某一个人。
全景具有叙事描写的功能,侧重于交代说明。他与表
现局部的景别组合使用,可以表现人物全局,空间整 体。
3.中景:膝盖以上部分
中景用于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行动、交流,生
静止之物,很快地相继剌激视网膜上邻近部位,所产
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是一种 错觉性的运动知觉。
3.心理补偿机制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自觉的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对
影片画面之间的断裂做出心理补偿,从而实现对电影,电 视的欣赏。
第一章、影像
1.画框构图
2.景别角度
3.镜头的运动 4.灯光与色彩 5.场面调度
是指摄影机与被拍摄对象的水平夹角与垂直夹角的综
合。 水平夹角:正面、侧面、背面 垂直夹角:平视、仰视、俯视
介绍人或物物的全貌,是表现面部表情最有效的角度,
也称“表情角度”
适合表现运动、动作、人与人的交谈,也称运动/动作
角度
背面:适合表现人物与背景的关系、含蓄的引发观众
时距,并测量对它们的知觉经验。 结果发现:A当两条线段的距离短于30毫秒时,人们 看到两线同时出现; B:当时距长于200毫秒时,看到两线先后出现; C:当时距约为60毫秒时,看到线段从一条向;另一 条运动。
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把客观静止的物体
看成是运动的,或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似是连续 的运动的。
头”,出画框,就叫做“出画”。画框的左边叫“画左”, 右边框叫“画右”
画框的作用:
1画框的取舍具有表意功能。

视听语言讲义(修改版)

视听语言讲义(修改版)

视听语言讲义(修改版)第一节影视视听语言概述一、影视视听语言的早期形成史(一)萌芽时期:(1825—1895)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开启了影像视听时代的大门。

1825年发明的“幻盘”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最初始的基础;1872-1878年,英国摄影师慕布里奇的“奔马”拍摄实验。

1877年,雷诺(动画之父)的“活动视镜”利用该原理,但是在内容上进一步改进。

1894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每次可放映半分钟,但每次放映只能供一人观看。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从缝纫机的运作工艺得到启发,发明了胶片以每秒16画格的均衡速度通过放映机片门的放映技术,使影像清晰稳定地投射到银幕上。

供大家观赏,终于迎来了电影的诞生。

(二)单镜头时期:卢米埃尔时期(1895—)《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基本特征:(路易•卢米埃尔)1、抓住了物体运动这个特征2、摄影选择的角度是电影化的3、出现了故事片(事件片)来自生活,有头有尾的时间4、全部是单镜头5、电影风格是纪实性,人为参与降到最低(三)戏剧性分镜头时期:梅里爱(1896-)《贵妇失踪》《太空旅行记》把杂耍、魔术与电影结合,把戏剧引入电影1、发明了电影特技(停机再拍、慢动作、快动作、到访、叠化)2、乐队指挥式的机位、死板的全景3、开始拍摄长故事片,开始戏剧式分镜头4、题材广泛,科幻、神话居多,审美上酷爱人工环境5、把舞台东西板报银幕上来6、电影的风格是表现性,假定性和故事性(四)电影结构的出现时期:鲍特(1904-)《一个消防员的生活》《火车大劫案》1、分场景,出现了分镜头和特写2、多个空间、多场景完成了叙事3、首次使用了平行蒙太奇,交叉剪辑4、出现了类型片(西部片)(五)完整的视觉语言形成时期:大卫•格里菲斯(美)代表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党同伐异》《一个国家的诞生》12本,1200多个镜头,使电影表现潜力得到空前的发挥。

《视听语言教案》课件

《视听语言教案》课件

《视听语言教案》PPT课件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述1.1 视听语言的定义解释视听语言的概念,强调其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强调视听语言在电影、电视、广告等领域的应用1.2 视听语言的元素介绍视觉元素(如画面、色彩、构图等)和听觉元素(如音乐、声音效果等)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元素在视听语言中的作用第二章:画面与构图2.1 画面的概念与作用解释画面的定义,强调其在电影、电视中的重要性展示不同类型的画面(如特写、全景等)以及其表达效果2.2 构图的原则与技巧介绍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对称、对比等)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构图在视觉表达中的作用第三章:色彩与光影3.1 色彩的作用与表达解释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作用展示不同色彩搭配的效果,让学生理解色彩的运用技巧3.2 光影的运用与效果介绍光影在视听语言中的作用,如突出主题、营造氛围等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光影运用的技巧和方法第四章:剪辑与节奏4.1 剪辑的意义与作用解释剪辑在电影、电视中的重要性,如叙事、节奏控制等展示不同剪辑技巧(如切换、慢动作等)以及其表达效果4.2 节奏的创造与感受介绍节奏在视听语言中的作用,如引导观众情绪、增强叙事力等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节奏创造的技巧和方法第五章:声音与音乐5.1 声音的作用与表达解释声音在视听语言中的重要性,如增强现实感、表达情感等展示不同声音元素(如对话、声音效果等)以及其作用5.2 音乐与氛围的营造介绍音乐在视听语言中的作用,如营造氛围、表达情感等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音乐运用的技巧和方法第六章:表演与角色塑造6.1 表演在视听语言中的作用解释表演在电影、电视中的重要性,如塑造角色、推动剧情等展示不同表演风格和技巧,让学生理解表演在视听作品中的影响力6.2 角色塑造的方法与技巧介绍角色塑造的基本方法,如外貌、语言、动作等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角色塑造的技巧和重要性第七章:导演与视听语言7.1 导演的角色与责任解释导演在视听作品中的角色,如创意指导、团队协作等强调导演对视听语言的运用和掌控能力7.2 导演的视听语言运用介绍导演如何运用视听语言元素,如画面、色彩、剪辑等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导演在视听作品创作中的重要作用第八章:剧本与叙事8.1 剧本的意义与结构解释剧本在视听语言中的重要性,如故事构建、角色发展等介绍常见的剧本结构和叙事手法8.2 叙事技巧与观众引导介绍叙事技巧在视听语言中的应用,如悬念、冲突等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叙事技巧在吸引和引导观众中的作用第九章:视听语言的应用领域9.1 电影与视听语言探讨电影中视听语言的应用,如视觉特效、音效等强调视听语言在电影艺术中的关键作用9.2 电视与视听语言探讨电视中视听语言的应用,如连续剧、综艺节目等强调视听语言在电视媒体中的多样性第十章:总结与拓展10.1 视听语言的总结回顾整个教程的内容,强调视听语言的基本元素和技巧强调视听语言在现代媒体艺术中的重要性10.2 视听语言的拓展学习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如书籍、电影、电视节目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视听作品的创作和欣赏,提高自己的视听语言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视听语言的基本概念:理解视听语言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以及其在电影、电视、广告等领域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注:对于全景的界定,具有相对性。全景可大可小, 大到可能等同于远景,小到仅仅囊括某一个人。
全景具有叙事描写的功能,侧重于交代说明。他与表 现局部的景别组合使用,可以表现人物全局,空间整 体。
3.中景:膝盖以上部分
中景用于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行动、交流,生 动地展现人物的动作姿态
仰拍:摄摄物体显得高大,有从上向下倾轧的的态势, 表达威严、景仰,崇敬的态度
俯视:被拍摄物体显得低矮、渺小、猥琐、受压迫, 表达蔑视,贬义的态度
拍摄对象进入画框,就叫做“入画”,也叫做“闯入镜 头”,出画框,就叫做“出画”。画框的左边叫“画左”, 右边框叫“画右”
画框的作用:
1画框的取舍具有表意功能。
2画框构成隐喻。
3画框把空间分为画外空间和画内空间,从而大大丰富了 影像的空间表现力。
二、构图
是指画面的结构,布局,即画面中各形象元素的 联接关系,组合结构。画框的存在是构图的基础
合。 水平夹角:正面、侧面、背面 垂直夹角:平视、仰视、俯视
介绍人或物物的全貌,是表现面部表情最有效的角度, 也称“表情角度”
适合表现运动、动作、人与人的交谈,也称运动/动作 角度
背面:适合表现人物与背景的关系、含蓄的引发观众 想象力,是一种制造悬念的角度
平视:表达平等、平静、客观与尊重
3、近景:胸部以上部分
近景主要通过面部表情来刻画人物性格
5、特写:脖子以上部位或被拍摄物体的细部
和远景一样,特写镜头也是一种超常规的视点,日常 生活中远景或者特写的视觉经验较少遇到。一般表达 两个非常亲密人之间的视野,或者表达某种特定的凝 视。
三、角度 是指摄影机与被拍摄对象的水平夹角与垂直夹角的综
构图设计决定了画面将如何被理解。
对构图的分析:
1.线条:比如地平线,建筑物和垂直线,整齐划一的队列 线条,有助于塑造空间的透视关系、表达矛盾冲突、 力量的对比
2.几何形状 观察画面中是否存在明显或潜在的几何图形。构图中
的几何图形或者具有审美意义,或者承担叙事功能。
三角形具有稳定作用,倒置的三角形则突出紧张气氛
没有摄影机的拍摄行为,也就没有影像
三、形成影像的基本元素
1、机位:任何镜头开始之时,摄影机的位置 2、画框:最终观看到的影像的边缘 3、构图:画面的结构布局 4、景别:画面范围的大小不同,距离远近 5.角度:摄影机与被摄物体的水平与垂直的角度。 6.焦距:从镜头之镜片中心点到光线能清晰聚集的那一点之
间的距离。 7.摄影机的运动:摄影机在拍摄时的位置或角度的改变。 8.照明:拍摄场景中的光效。 9.色彩:画面的色彩变现。 10.场面调度:对于拍摄现场各个元素的综合调度。
一、画框
概念:也叫景框,是美术创作中使用的一个名词,它是用 木条或者线条包围的一个封闭的四边框,用来把绘画的空 间和绘画作品以外的作品割开,并且互相区别,而影视作 品的影像也是在这样一个四边框中呈现,它大致相当于镜 头的取景框。
3.水平与垂直的关系
观察画面中的地平线有没有倾斜(以画框作为参照 物),当画框的底边与地平线不平行,而是有一个夹 角,那就是一个倾斜的构图。
《两个只能活一个》——游达志
4、各元素的位置、大小、面积的对比,可以表达特定 的含义。
65、光影、颜色的变化
一、机位 二、景别 概念:镜头由于与被拍摄物体的距离不同或焦距不同,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自觉的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对 影片画面之间的断裂做出心理补偿,从而实现对电影,电 视的欣赏。
1.画框构图 2.景别角度 3.镜头的运动 4.灯光与色彩 5.场面调度
一、镜头——影像的基本单位
通常谈到“镜头”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A、物理学中的“镜头”:指摄影机上的光学透镜组 B、拍摄时说的“镜头”:指一次开机到一次关机所
所摄取的不同范围的画面
1、远景:广阔的场面
远景的作用:远景用来表现环境、空间、景观、气势 等的宏达。属于一种超常规新视点,从而拓展影像的 表现力。
用法:一般在用于外景拍摄中展现开阔的空间、显示 场景的全貌
效果:抒发情感,渲染气势。常用于影片或某一个独 立叙事段落的开篇和结尾
2.全景:人物的全身
摄取的一段画面 C、剪辑后的“镜头”:两个剪切点之间的一段画面
二、摄影机对于形成影响的重要意义
1、摄影机取景框的存在,决定了影像的构图 2、摄影机距离被摄物体的远近,决定了影像的景别 3、摄影机的位置、角度、决定了影像的视角 4、摄影机的光圈、物距、焦距的变化,决定了影像的
景深
5、摄影机的运动路线与轨迹,决定了影像的各种丰富 运动
冯老师
1829年,比利时的科学家 约瑟夫·普拉托通过观察 发现,外界物体从人的 眼前移开后,该物体反 映在视网膜上的物象不 会马上消失,而是继续 短暂滞留一段时间,统 计约为1/3秒。
1832年制作诡盘。
一条垂直和一条水平的发亮线段,改变两条线段呈现的 时距,并测量对它们的知觉经验。
结果发现:A当两条线段的距离短于30毫秒时,人们 看到两线同时出现;
B:当时距长于200毫秒时,看到两线先后出现;
C:当时距约为60毫秒时,看到线段从一条向;另一 条运动。
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把客观静止的物体 看成是运动的,或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似是连续 的运动的。
静止之物,很快地相继剌激视网膜上邻近部位,所产 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是一种 错觉性的运动知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