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化学-重要概念

量子化学-重要概念
量子化学-重要概念

(1)开壳层,闭壳层

指电子的自旋状态,对于闭壳层,采用限制性计算方法,在方法关键词前面加R

对于开壳层,采用非限制性计算方法,在方法关键词前面加U.比如开壳层的HF就是UHF.对于不加的,程序默认为是闭壳层.

一般采用开壳层的可能性是

1. 存在奇数个电子,如自由基,一些离子

2. 激发态

3. 有多个单电子的体系

4. 描述键的分裂过程

(2) 核磁是单点能计算中另外一个可以提供的数据,在计算的工作设置部分,就是以#开头的一行里,加入NMR关键词就可以了,如

#T RHF/6-31G(d) NMR Test

在输出文件中,寻找如下信息

GIAO Magnetic shielding tensor (ppm)

1 C Isotropic = Anisotropy =

这是采用上面的设置计算的甲烷的核磁结果,所采用的甲烷构形是用B3LYP密度泛函方法优化得到的.

一般的,核磁数据是以TMS为零点的,下面是用同样的方法计算的TMS(四甲基硅烷)的结果1 C Isotropic = Anisotropy =

这样,计算所得的甲烷的核磁共振数据就是,与实验值相比,还是很接近的.

(3) 标准几何坐标.

找到输出文件中Standard Orientation一行,下面的坐标值就是输入分子的标准几何坐标.

(4) stable

本例中采用SCF方法分析分子的稳定性.对于未知的体系,SCF稳定性是必须要做的.当分子本身不稳定的时候,所得到的SCF结果以及波函数等信息就没有

化学意义.

(5)势能面

分子几何构型的变化对能量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分子几何构型而产生的能量的变化,被称为势能面.势能面是连接几何构型和能量的数学关系.对于双原子分子,能量的变化与两原子间的距离相关,这样得到势能曲线,对于大的体系,势能面是多维的,其维数取决与分子的自由度.

(6)opt

Opt=ReadFC 从频率分析(往往是采用低等级的计算得到的)所得到的heckpoint文件中读取初始力矩阵,这一选项需要在设置行之前加入%Chk= filename 一句,说明文件的名称. Opt=CalCFC 采用优化方法同样的基组来计算力矩阵的初始值.

Opt=CalcAll 在优化的每一步都计算力矩阵.这是非常昂贵的计算方法,只在非常极端的条件下使用.

有时候,优化往往只需要更多的次数就可以达到好的结果,这可以通过设置MaxCycle来实现.如果在优化中保存了Checkpoint文件,那么使用Opt=Restart可以继续所进行的优化.当优化没有达到效果的时候,不要盲目的加大优化次数.这是注意观察每一步优化的区别,寻找没有得到优化结果的原因,判断体系是否收敛,如果体系能量有越来越小的趋势,那么增加优化次数是可能得到结果的,如果体系能量变化没有什么规律,或者,离最小点越来越远,那么就要改变优化的方法.

(7) 频率分析的计算要采用能量对原子位置的二阶导数.HF方法,密度泛函方法(如B3LYP),二阶Moller-Plesset方法(MP2)和CASSCF方法(CASSCF)都可以提供解析二阶导数.对于其他方法,可以提供数值二阶导数.

一般的,对于HF方法,采用计算的频率乘以矫正因子,

方法频率矫正因子零点能矫正因子

HF/3-21G

HF/6-31G(d)

MP2(Full)/6-31G(d)

MP2(FC)/6-31G(d)

SVWN/6-31G(d)

BLYP/6-31G(d)

B3LYP/6-31G(d)

频率的矫正因子和用于计算热力学数据的零点能矫正因子之间有小的差异,但一般处理上,可以采用同样的因子,就是频率的矫正因子.

(8) 零点能(Zero Point Energy)和内能(Thermal Energy)

热力学计算中也包括了零点能的输出,零点能是对分子的电子能量的矫正,计算了在0K温度下的分子振动能量.当比较在0K的能量时,需要在总能量中加上零点能.和频率一样,理论模型本身也给零点能计算带来系统误差,可以通过矫正因子修正来和实验值相符.如果没有设置Freq=ReadIsotopes关键词,并且设置矫正因子,那么就需要手工对所计算的

能量进行修正.

为了计算在较高温度下的能量,内能也要考虑到总能量中,它包括平动能,转动能,和振动能.注意在计算内能的时候,已经考虑了零点能.为了得到的结果能够直接和实验值进行比较,在计算是必须设置ReadIsotopes关键词,设置矫正因子.因为最终的能量只有一部分是需要矫正的.下面是一个计算实例

Temperature Kelvin. Pressure Atm.

Zero-point correction=

Thermal corection to Energy=

Thermal correction to Enthalpy=

Thermal correction to Gibbs Free Energy=

Sum of electronic and zero-point Energies=

Sum of electronic and thermal Energies=

Sum of electronic and thermal Enthalpies=

Sum of electronic and thermal Free Energies=

后面四行的四个能量分别为E0, E, H, G. 计算为

E0=E(elec) + ZPE E=E0 + E(vib) + E(rol) + E(transl)

H=E + RT G=H - TS

目的是计算标准反应焓变dH298.其计算方法可以表示为

dH298 = dE298 + d(PV)

dE298 = dEe0 + d(dEe)298 + dEv0 + d(dEv)298 + dEr298 + dEt298

其中

dEe0: 0K时产物与反应物的能量差;

d(dEe)298: 0K到298K电子能量的变化.对于这个反应,这一项可以忽略; dEv0: 0K时反应物和产物的零点能之差;

d(dEv)298: 0K到298K振动能量的变化;

dEr298: 产物和反应物的旋转能之差;

dEt298: 产物和反应物的平动能之差;

d(PV): 由于有一摩尔分子消失,PV=-RT.

语义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作为语言学一个分支的语义学 语义学的建立以法国学者米歇尔·布勒阿尔1897年7月出版《语义学探索》为标记。 该书1900年翻译为英文“语义学:意义科学的研究(Semantics:Studies in the Science of Meaning)”。 这本专著材料丰富,生动有趣,重点在词义的历史发展方面,兼顾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全书共三编:1,讲词义变化的定律,介绍变异、扩散、类推等概念;2,讲如何确定词义,介绍释义、比喻、多义、命名等;3,讲词类、词序、组合规则等,涉及语法意义。 除了语言学的语义学,还有逻辑学的语义学,哲学的语义学,还有心理学家对语义的研究。 a,逻辑学的语义学是对逻辑形式系统中符号解释的研究,又称“纯语义学”,对象并非自然语言的语义。 b,哲学的语义学围绕语义的本质展开涉及世界观的讨论。“语义学”或“语义哲学”又是本世纪前半叶盛行于西方的至今仍有影响的一个哲学流派的名称。 c,心理学家研究语义,主要是想了解人们在信息的发出和接收中的心理过程。 d,语言学的语义学把语义作为语言(乃至言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它的性质,内部结构及其变异和发展,语义间的关系等等。 布勒阿尔的书给语义的发展以重要地位,声称研究语义的变化构成了语义学。同时它把语义限制在“词语”的意义上,主要是词义上。这两个特点一直贯穿在他以后半个多世纪的若干代表性著作里。 继布勒阿尔之后,一部有世界影响的语义学专著是两位英国学者奥格登和理查兹合写,1923年出版的《意义的意义》(The Meaning of Meaning)。这两位学者还曾共同创制了后来遭到各种非议的“基本英语”(Basic English).

语义学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一词多义现象 摘要:一词多义指一个词项具有多个相关义项的语言现象。新义项的产生不是随机的, 也不是盲目的, 而是人类认知参与下语言历时变化的结果, 因此认知角度的一词多义研究能够比较清楚地揭示一词多义的根源与本质。新义项以基本义项为核心, 按照辐射型或链接型方式排列, 构成一个词项意义的原型范畴。人们总是从基本义项出发, 主要利用隐喻和转喻思维等方式, 将新义项赋予现有词项, 从而使一词多义现象表现出明显的认知理据性。 关键词: 认知; 一词多义; 范畴化; 隐喻; 转喻 Abstract:Polysemy is the linguistic phenomenon in which a lexical item has more than one related meaning. It is the diachronic result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facilitated by human cognition. New meanings, centering on the basic meaning and arranged in a radiant or linear manner, form the prototypical category of a w ord. People tend to attach new meanings to a lexical item by w ay of categorization, metaphor and metonymy, which results in the striking motivational features of polysemy. Key words: cognition, polysemy, categorization, metonymy, metaphor 几乎所有的语言中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 即一个词可能会承载二种以上的意义, 语言学家将此语言现象称为一词多义现象。通过赋予同一词形以更多的词义来减少词的数量, 它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减轻了人们词汇记忆的负担,是人们进一步认知世界的简便、有效的途径,是优于造词、构词和借词的语言手段。因而,一词多义现象一直成为了语义学研究的热点。传统的理论对于一词多义现象做过众多的研究, 其中主要有: K atz 和Fo rdo r( 1963) 基于组词间的类似性提出的语义成分分析法(semantic feature analysis); 由德国学者J. Trier 提出的词在语义上是互相联系的完整的词汇系统语义场理论以及传统的真值语义分析。传统的语义学理论更多地将它归于历史的、社会的因素。这些固然是词义变化的重要因素, 但它们只是外部因素, 传统的语义学理论终究没有看清词义变化和一词多义的关系, 也未能充分地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形成的缘由。本文试图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运用范畴化的型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形成方式,发展模式以及认知手段进行研究。 1.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 认知语言观承认客观世界的现实性及对语言形成的本源作用, 但更强调人的认知的参与作用, 认为语言不能直接反映客观世界, 而是由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作用之。所谓“心生而言立” , 其认知模式是: 客观世界—认知加工一概念生成一语言符号(赵艳芳,20 0 1 : 3 5 )。Lakof与Jo h n s o n (1 9 8 0 : 1 9 5 : 1 9 9 9 ) 以及L a k o f (19 8 7 )根据他们提出的体验哲学认为: 人类的认知、概念、意义、推理和语言等均源于对客观外界的感知和经验, “体验哲学和C L (cognitive linguistics ) 认为认知来源于实践, 语言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 (王寅, 2 0 0 5 : 1 6 )。认知是和语言不可分的, 认知是语言的基础和发端。语言是由客观世界, 人的认知体验, 社会、文化历时与共时价值观及其语用因素促动形成的、具有动态演绎、延异性质和形态的象征符号系统和精

企业管理的基本含义

企业管理的基本含义 一直以来,很多外国专家持这样的观点:中国企业最薄弱的环节就是管理,最容易发生问题的也是管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企业的管理问题?其答案却是众说纷纭。但肯定包含这样的原因,就是不懂管理,或者说不懂得管理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就企业发展而言,懂管理未必就会成功,但不懂管理一定不会成功。据说,“企业管理”一词在一百多年前才出现。今天我们所说的“企业管理”,是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庞大概念,它的基本含义是如何实现企业组织持续性和健康性的发展。一锤子买卖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两回事,要实现后者,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为手段。世界发展到今天,企业管理的方法有很多,今天中国二十多年来的企业管理,实际上囊括了西方三百年的工业化管理历程,但从企业的角度而言,无论什么样的管理解决之道,企业都会习惯性地使用效益和效率去衡量,如果一项看起来很“伟大的理论”,既不谈效益,也不谈效率,都会质疑它对于企业管理的价值。 对企业管理的作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说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效益的化,看起来与企业定义有一致性,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效益的化;另一种观点说管理的目的就是满足顾客,这是现代管理学的观点。利润来自哪里?效率来自哪里?这两个问题,今天已经有了基本的共识,或者说是西方企业管理的共识,即:利润来自满足顾客、效率来自分工流程。第一种观点实际上是一种传统的观点,第二种观点是现代的观点。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不仅要了解管理的渊源,更要了解时代的要求,这样才能使一个好的管理理论在继承中发扬光大。目前国内外众多企业普遍采用了“现代管理学”的理念,“现代管理学”是从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写于1946年的《公司的概念》开始算起的,为什么没有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算起?因为在德鲁克之前,所有的企业管理几乎都是在谈论“企业和利润”,从德鲁克开始,才谈论“组织和绩效”,才讨论“产品与顾客的关系、组织与个人的关系”。目前流行的“目标管理”的概念也是德鲁克XXXX 年最先提出来的。因此说,现代企业管理不仅关注企业生产的组织、生产的效率和企业的效益,更关注顾客的反映、顾客的需求,也关注企业职工的思想和实际的情况。 在这里还要提到国企的中国特色管理,或者叫“中国式管理”,都强调了稳定比竞争更重要、和谐比效率更重要、价值观统一比个性的解放更重要,这与西方国家的管理理念有差异,国内的专家正在积极探索,力求缩小这种差异,使国际先进管理理论不仅仅在中国特定环境下发挥出有效管理的作用,同时也能与国际惯例有效接轨。

语言学重要概念梳理(中英文对照版)

第一节语言的本质 一、语言的普遍特征(Design Features) 1.任意性 Arbitratriness:shu 和Tree都能表示“树”这一概念;同样的 声音,各国不同的表达方式 2.双层结构Duality:语言由声音结构和意义结构组成(the structure of sounds and meaning) 3.多产性productive: 语言可以理解并创造无限数量的新句子,是由双层 结构造成的结果(Understand and create unlimited number with sentences) 4.移位性 Displacemennt:可以表达许多不在场的东西,如过去的经历、将 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或者表达根本不存在的东西等 5.文化传播性 Cultural Transmission:语言需要后天在特定文化环境中 掌握 二、语言的功能(Functions of Language) 1.传达信息功能 Informative:最主要功能The main function 2.人际功能 Interpersonal:人类在社会中建立并维持各自地位的功能 establish and maintain their identity 3.行事功能 performative:现实应用——判刑、咒语、为船命名等Judge, naming,and curses 4.表情功能 Emotive Function:表达强烈情感的语言,如感叹词/句 exclamatory expressions 5.寒暄功能 Phatic Communion:应酬话phatic language,比如“吃了没?” “天儿真好啊!”等等 6.元语言功能 Metalingual Function:用语言来谈论、改变语言本身,如 book可以指现实中的书也可以用“book这个词来表达作为语言单位的 “书” 三、语言学的分支 1. 核心语言学 Core linguistic 1)语音学 Phonetics:关注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过程,着重考察人类语 言中的单音。Its main focus is on the articulatio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human sounds, especially isolated sounds 2)音位学Phonology:从功能的角度出发对出现在某种特定语言中的语音及其 组合、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的语言学分支。The branch of linguistics which studies the sound patterns from function perspective. 3)形态学 Morphology:研究单词的内部构造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words 4)句法学 Syntax:研究组词造句的规则the rules governing the combination of words into sentences.

第一讲 中西方人际关系

第一讲中西方人际关系 中国的人际关系与建立在西方观念基础上的西式人际关系是有较大差异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植根于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基础上的民族,有必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及积淀出发,来对中国的人际关系进行重新认识和理解。 中国特殊的人际关系文化 正因为古人留给我们的历史文化财富是如此的博大精深,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国的人际关系文化才形成了其独有的特殊性,要把握在中国处理人际关系的要义,就必须从对这种特殊性建立正确全面的认知入手。 (一)对国人产生巨大影响的中国传统思想 中国人如今的思维和思考模式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思想,而进一步地溯本求源可以发现,以下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是这些模式的本质及精髓所在: 1.伏羲氏与八卦 伏羲氏又称包牺氏,是传说中人类文明的始祖,被尊为“三皇”之首。根据传说和史籍记载,作为人类文明的始祖,伏羲氏的许多创造发明都是意义重大的,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创立了“八卦”。 《周易?系辞下传》中曾提到:“昔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该记载的意思是说伏羲氏观察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运动变化,总结其规律,创画了八卦。“八卦”是指“坤”、“艮”、“坎”、“震”、“巽”、“离”、“兑”以及“乾”等八种悬卦的符号,代表天地间的“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种种事物。时光荏苒,数千年来人们交口传颂着伏羲氏画八卦的故事,而八卦台(伏羲画八卦的地方)作为历史的见证,也依然屹立在黄河岸边。八卦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中国现代各行各业的人民工作生活的各方面都受到八卦潜移默化的影响。 2.易经 伏羲氏在依据法河图和洛书画成八卦的基础上,随后又按“每卦有三支,因而重之,为卦六十有四”的原理进行了扩展,这就是《周易》一书的基本内容。《周易》与对其进行哲学体系性提升的《易传十翼》一起共同构成了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易经》。在学而优则仕的古代,它被列为群经之首。在民国初时期,它被纳入黄埔军校的必修课,在现代西方它则被视为破译东方文明的钥匙。由此可见,《易经》是我们的祖先留给全人类的一笔宝贵的智慧遗产,也是我们所努力倡导的“中国式管理”的理论基础之所在。 基本内容 《易经》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集中记录。主要是以八卦交相配合,来说明各种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周易?系辞上传》中提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即太极是世界总过程的开始,由太极生出天地;而有天地就有四时,四时运行,就变出雷风水火山泽来。而雷风水火山泽则演化出万事万物。《易经》就是这样以八卦来解释宇宙万物的变化原理,说明世界生成的整个程序。 核心思想 从《易经》的内容进行推演,可以发现它主要是阐明宇宙之间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即“易简”),但一切的事物却又在不停地变化发展(即“变易”);而同时又有一些固定不变的东西存在(即“不易”)。具体而言,就是认为宇宙的千变万化受一个简单的法则支配,有一定规律可寻(易简),而社会上的一切制度、礼仪、文物、器具,都会因时而变(变易);但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间的尊卑之序、长幼之伦,却永远不变(不易)。 (二)中西方人际关系的比较

时代光华讲义:中国式管理团队(曾仕强)

第一讲日本人的团队管理(上) 现代化管理在美国即成为“美国式管理”,而到了日本,它又势必会打上深刻的日本烙印,由此可见,现代化管理一定要与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以及当地的文化紧密地联系起来才会产生功效。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民族,古人留传下来的历史文化财富博大精深,因此,在现代社会里,中国的团队管理形成了自己的特殊性,可以称之为“中国式团队管理”。 对于“中国式团队管理”的理解 “团队”的要义 要理解“中国式团队管理”,首先应该明确“团队”的内在含义。可以从“团”和“队”两个方面

把握: ?“团”,就是指团体,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组织,即按照一定的配合关系所组成的集体或者系统。 不论是团体还是组织,所强调的都是外在形式上的表现,因此,任何一家公司、一个家庭都可以称之为团队或组织。 ?“队”则更突出组织内部所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协同一致的力量,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组织力。 现在很多组织之所以视团队管理为重点和难点,就是因为大多数组织只有形式,而没有巨大有效的统和力量,如同一盘散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步调不一,内乱频繁。 对“团队管理”进行比较研究的出发点 基于中国式团队管理的特殊性,要把握“中国式团队管理”的要义,就必须从对这种特殊性建立正确全面的认知入手。 1.要传承民族文明 中国人如今的思维和思考模式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思想,进一步地溯本追源可以发现,“伏羲氏与八卦”以及《易经》这两个密切联系的方面是这些模式的本质及精髓所在。因此,对于中国人的一言一行,只要从易经的道理来看待和分析就可以很容易地破解其中的奥妙。换言

之,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观点和理论,对于指导现在的很多问题都是相当有帮助的。 2.对西学要用“拿来主义” 然而近几百年来,中国人开始盲目地用西方的观点和标准来看待和分析自身的一切,并且将自身的缺点与西方的优点进行对比,其结果是很糟糕的;而更加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中国人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已经开始逐渐地丧失民族自信心。因此,对如何借鉴西方科学文化的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可以学,因为这个领域是不存在国界的,而在吸收与文化有关的思想以及处理与人有关的问题时,则必须谨慎小心,一定要避免机械和盲从,要有“拿来主义”的精神。否则,将对国人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 基于此,在阐述中国式团队管理时,首要的一环就是对东西方团队管理的模式和特点进行深入的比较,以此加深对自身特点的把握。 日本人的团队精神 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客观的评价,团队力量最强的是日本人。因为在日本的团队中,其成员绝大多数都是一个口令一个动作,服从的意识非常强烈。也就是说,所有人都精诚团结,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没有太多个人意见。 然而,尽管日本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世界民族之林中最强烈的,但随着全世界所有民族的长期互动,其价值观也是会发生改变的。

语义学复习提纲

概念: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任意性:也叫绝对任意性 理据性:也叫相对任意性、可论证性、象似性 从语言发展阶段看:原生阶段具有任意性、派生、合成阶段具有理据性,句法组合具有象似性。从语言系统看:单纯词具有任意性。合成词和句子具有任意性。任意性和理据性都是语言符号的特点。 本义、 一般指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从字面上讲,也就是本来的意思。 引申、 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 引申义 词语由本义引申而成的新义。 语义特征(义素)义素 对义位(义项)进行分解得到的语义区别性特征。 语义场、 语义场实际是以一个共同的意义成分为核心聚集起来的词义的聚合。这些词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意义上形成一个“场”。 语义场类型 (1)联想语义场: 上下位义场:同属于一个上位概念的下位概念构成联想语义场。颜色词和亲属词。 部分整体义场 顺序义场 2)反义义场 极性对立义场:非A一定B:大小 互补反义义场:非A即B类:死活 关系反义义场:夫妻 (3)同义义场 生日/诞辰父亲/爸爸 (4)多义义场 语义范畴、 语法范畴: 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 论元(语义角色、语义格)、题元 跟动词发生语义关系的名词(代词)是题元(theme),根据名词和动词具体的语义关系,每一个题元便获得了一个题元角色(thematic role)。乔姆斯基提到的题元角色主要有以下一些:(1)施事(Agent)

(2)受事(Patient) (3)主事(Theme) (4)经事(Experiencer) (5)与事(Beneficiary) (6)工具(Instrument) (7)处所(Location) (8)目标(Goal) (9)来源(Source) 范畴、 大脑对客观世界进行认知加工,经过加工后的世界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的认知加工过程就是对事物的分类过程即范畴化过程,结果形成认知范畴。 家族相似性 通常认为某一词类的全体成员一定共有某一分布特征,那么全体成员具有家族相似性。1.以运动会为例,各种比赛项目交叉相似。称为家族相似性。 二、原型 .原型是某类范畴中最好、最典型的成员。跟它最接近的成员最具原型性,反之为边缘成员有以下特点: ①决定范畴内涵的属性机器数目是不确定的。 ②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③成员的地位成员不平等④原型性更高的成员最大限度地区别于其他范畴的原型成员⑤原型是由完形感知形成的。 原型施事、 原型施事范畴中最好、最典型的成员。有5个特征,分别是:自主性、感知性、使动性、位移性和自立性。 原型受事、 原型受事范畴中最好、最典型的成员。有6个特征,分别是:受动、变化、自立、渐成、关涉、类属。 隐喻 借助具体事物谈较为抽象的事物。基本表达公式:A是B。 转喻 根据两个事物的相关性,以一个代替另一个的现象。也是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 框架: 为了理解语言中词的意义,首先要有一个概念结构,这个概念结构为词在语言及言语中的存在和使用提供背景和动因。这个概念结构就是语义框架。理解其中一个概念就要激活整个框架和框架内所有元素。 意象图式、

语义学汇总

一、语义学视角下语义的表现 (一)王寅教授的分析 (1)说话人意义(speaker?s meaning), 受话人的意义(hearer?s meaning)[语言交际过程中参与者的角色分析] (2)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unnatural meaning) (3)词素义(morpheme meaning), 词义(word meaning), 句义(sentence meaning), 话词义(utterance meaning), 语篇义(discourse meaning) (4)内涵义(intensional meaning )与外延义(extentional meaning)[从哲学和逻辑学角度] (5)概念意义和附加意义(conceptual meaning and added meaning) (二)、Leech 对意义的区分七种 Leech recognizes seven types of meaning in his Semantics 1)Conceptual meaning :logical, cognitive, or denotative content 2)Connotative meaning: What is communicated by virtue of what language refers to 3)Social meaning: What is communicated of the social circumstances of language use 4)Affective meaning: What is communicated of the feelings and attitudes of the speaker/writer 5)Reflected meaning : What is communicated through association with another sense of the same expression 6)Collocative meaning: What is communicated through association with words which tend to occur in the environment of another word 7)Thematic meaning: What is communicat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message is organized in terms of order and emphasis. 以下为对上述的解释 1、自然意义,非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 and non-natural meaning Natural meaning and nonnatural meaning is put forward by Grice in his famous article “Meaning”. As for natural meaning, there is the evid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 cause and its effect. An example of natural meaning is “Those spots mean measles.” “x means y” is related to “x shows that y,” “x is a symptom of y” and “x lawfully correlates with y”. Those spots on little Jimmy do not really mean measles in natural meaning, if Jimmy does not have measles, even if the spots typically correlate with measles. Nonnatural meaning pertains to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It means words and speakers. On nonnatural s ense, “x means y” is closer to “x says/asserts that y”, “x expresses y”. And when “x means y” is the case, it will usually be true that someone, or some group, means something by x. In nonnatural sense, it can be true that “x means y” even though x obtains when y is not the case. Thus our speaker might indeed have meant that you should bring more whisky, when in reality you should not: his meaning it, in nonnatural sense, does not make it so. In Grice?s opinion, nonnatural meaning is used to induce some bel ief in hearer. More than that, it is used to induce the belief by getting the addressee to recognize the intention to induce a belief: in meaning something, then speaker does not merely cause the hearer to have a belief, he/she overtly gives the speaker a reason to believe, the reason being that he/she wants the speaker to believe. Thus what a person means, in the nonnatural sense, comes down to his/her complex mental states, especially intentions. 2、关于听话人,说话人The Speaker and the Listener To ensure smooth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peaker and the listener, it is important to nail down the role of them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Some basic linguistics theory, such as Speech Act Theory,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s,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atc. will help learners to well understand the role of the speaker and

认知语义学的六个基本特征

认知语义学的六个基本特征 摘要:本文综述概括了认知语义学的六个基本特征,以期更好地了解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内涵与理论效力,并运用到实际的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它们是:意义即概念化、意义的主要基础是感知、语义成分基于空间和拓扑物体、基本认知模型是意象图式模型、语义是句法的基础并且部分地决定句法、概念具有原型特征。 关键词:认知语义学;基本特征;理论效力 Abstract: The paper reviews the six basic tenets of cognitive semantic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what cognitive semantics is and what it can do in the research of language and cognition. The six tenets are: semantics is conceptualization, meaning is perceptively grounded, semantic elements are spatial or topological elements, cognitive models are primarily image-schematic, semantics is the basis for syntax which is at least determined by semantics, concepts show prototypical effects. Key words: cognitive semantics; basic tenets; theoretical power Title: The six basic tenets of cognitive semantics 1. 引言 语义学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两个传统:客观途径和认知途径。客观途径认为,语言表达式的意义是客观外部世界中的某物,即句法结构向客观世界(包括可能世界)物体的映射,因而常用真值条件来定义。那么,语言的意义与语言使用者没有关系。而认知途径认为,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即心理实体,是语言构成成分向认知结构的映射。语义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次要的,而且只有在认知结构确定下来以后才能确定下来。那么,意义独立于真值。外部世界的作用只有在考察认知结构与它的关系时才被考虑进来。 根据Talmy(2000:5)的论述,认知语义学研究概念内容及其在语言中的组织方式。概念内容不但包括意念(ideational)内容,还包括情感、感知等体验内容。认知语义学作为认知语言学的最重要部分,它的一些基本主张也就是认知语言学的基本主张,可以概括为六个基本特征。下文将分别讨论。 2. 意义即(认知模型中的)概念化 这一命题标志着认知语义学同传统语义学的根本分歧。传统语义学的基本取向是客观主义。客观主义的认知观和语言观可以表述为(Lakoff 1987;163): 客观认知:思想是抽象符号的操作。符号的意义对应于外在世界的实体和范畴。因此,大脑可以表征外部世界,折射(mirror)自然。 客观概念:概念是表达下面两种关系的符号:1)符号与概念系统中的其他概念有关联;2)与客观现实世界或可能世界的实体和范畴相对应。 传统语义学认为,语言的意义总是与可能世界相联系,如命题是可能世界与真值的函数。 认知语义学认为,意义存在于脑海中,即语言的意义是语言表达式向认知或心理实体的映射。这一观点否定了真值条件在确定语言的意义中的首要地位。相反,由于真值是认知结构与世界的关系,那么,语言表达式的真值就是次要的了。 但是,意义即概念化的观点不同于Fodor的思维语理论,虽然他也是用心理实体来表征语言的信息。Fodor的思维语理论指的是,说话人根据一组内在的规则计算语言的推理并形成语言回应。构成思维语的心理实体形成语言,语言的句法结构由一组组递归性规则管辖。事

组织文化

组织行为学—组织文化 前言 组织文化包含很多的内容,在我们小组的大作业中讲到了组织文化的相关概念、组织文化产生的背景、组织文化的类型、组织文化的结构、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组织文化的功能以及影响组织文化的因素等内容。 第一节:组织文化的概念(概论) 文化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文化” 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文化的本质属性就是非强制性的影响力[2]。——《极简管理:中国式管理操作系统》张俊伟著。 对一种文化要从思想、行为、表象三个层面切入,抓住真、善、

美三个主题内容,使用选择排序、表现方式、区别特征三个关键来进行认识[2]。——《极简管理:中国式管理操作系统》张俊伟著[2]。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广义:是指企业在建设和发展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组织管理中硬件和软件,外显文化和内隐文化两部分 组织文化狭义: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中的反映 具体地说: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全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团队意识、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心理预期和团体归属感等群体意识的总称。 第二节:组织文化产生的背景 1、21世纪强调“把人作为发展中心”的世纪,人的发展需要学习型组织。 2、21世纪是强调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世纪,学习型社会的大厦,必须有许多学习型组织是基石才能构建,学习型社会必须依托全社会学习型组织的普遍建立,才能逐渐形成。 3、21世界将是科技更加迅速发展、全面进入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更新很快,个人和团体为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需要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什么是语义学

什么是语义学 很多人问我如何在掌握基本的程序语言技能之后进入“语义学”的学习。现在我就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语义”,然后推荐一本入门的书。这里我说的“语义”主要是针对程序语言,不过自然语言里的语义,其实本质上也是一样的。 一个程序的“语义”通常是由另一个程序决定的,这另一个程序叫做“解释器”(interpreter)。程序只是一个数据结构,通常表示为语法树(abstract syntax tree)或者指令序列。这个数据结构本身其实没有意义,是解释器让它产生了意义。对同一个程序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就像上面这幅图,对画面元素的不同解释,可以看到不同的内容(少女或者老妇)。 解释器接受一个“程序”(program),输出一个“值”(value)。用图形的方法表示,解释器看起来就像一个箭头:程序===>值。这个所谓的“值”

可以具有非常广泛的含义。它可能是一个整数,一个字符串,也有可能是更加奇妙的东西。 其实解释器不止存在于计算机中,它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其中好些你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写Python程序,需要Python解释器,它的输入是Python代码,输出是一个Python里面的数据,比如42或者“foo”。CPU其实也是一个解释器,它的输入是以二进制表示的机器指令,输出是一些电信号。人脑也是一个解释器,它的输入是图像或者声音,输出是神经元之间产生的“概念”。如果你了解类型推导系统(type inference),就会发现类型推导的过程也是一个解释器,它的输入是一 个程序,输出是一个“类型”。类型也是一种值,不过它是一种抽象的值。比如,42对应的类型是int,我们说42被抽象为int。 所以“语义学”,基本上就是研究各种解释器。解释器的原理其实很简单,但是结构非常精巧微妙,如果你从复杂的语言入手,恐怕永远也学不会。最好的起步方式是写一个基本的lambda calculus的解释器。lambda calculus只有三种元素,却可以表达所有程序语言的复杂结构。 专门讲语义的书很少,现在推荐一本我觉得深入浅出的:《Programming Languages and Lambda Calculi》。只需要看完前半部分(Part I和II,100来页)就可以了。这书好在什么地方呢?它是从非常简单的布尔表达式(而不是lambda calculus)开始讲解什么是递归定义,什么是解释,什么是Church-Rosser,什么是上下文(evaluation context)。在 让你理解了这种简单语言的语义,有了足够的信心之后,才告诉你更多

中国式管理系列课程人力资源管理VS组织人员发展试题及答案

中国式管理系列课程人力资源管理VS组织人员发展试题及答案单选题 1. 哪一个不符合中国人的管理方式:回答:正确 1. A 激励方式上追求合理的不公平 2. B 沟通时以情入理 3. C 合乎人性的领导,能使大家自觉自愿,不斤斤计较 4. D 公平合理是最有效的激励方式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回答:正确 1. A 组织人员发展的策略必须重视阶段性调整 2. B 人员发展要遵循民族性 3. C 要想开发中国人的潜力,一定要从心理上着手 4. D 从事人员发展的人首先要把人当作纯理性的生物看待 3.人员发展需要遵循:回答:正确 1. A 民族性 2. B 统一性 3. C 间断性 4. D 多样性 4. 阶段性调整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回答:正确 1. A 制度的健全 2. B 员工的努力 3. C 调整前后的心理建设 4. D 领导层的重视 5. 沟通技巧的宗旨是:回答:正确 1. A 讲道理

2. B 沟通彼此之情 3. C 意图表达明确 4. D 目标一致 6. 在中国式的管理中,哪种属于合乎人性的领导:回答:正确 1. A 能让大家都自动,而且自己也会因为无为而轻松愉快 2. B 让大家很被动 3. C 让大家不知所措 4.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7.员工有能力而不肯做的主要原因是:回答:正确 1. A 害怕做错了要自己承担后果 2. B 多做多错多挨骂 3. C 主观没有主动工作的意愿 4. D 以上说法都包括 8.为了做好人员发展工作,哪一项是不正确的:回答:正确 1. A 甄选人员时把握出其不意的原则 2. B 尽量公开处罚员工 3. C 关心员工的生活 4. D 关注员工方方面面的问题 9.为了激发员工的潜力,哪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回答:正确 A员工第一次做错的时候绝不批评 B领导者时刻检讨自己 C给员工做事的机会 D 公开处罚员工 10.哪一个不是做好阶段性调整的有效方法:回答:正确 1. A 从管人慢慢提升到理人,再慢慢提升到安人 2. B 与时俱进

量化研究与统计分析

1 第一讲量化研究与统计分析 1-1、量化研究的基本概念 1-2、量表分析步骤 1-3、量表的编码 1-4、复选题及其它方式的数据建文件

1-1、量化研究的基本概念 一、概述 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二个主要范畴: 1、量的资料(quantitative data)分析 2、质的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量的数据分析,受到信息科学进步的影响,数据的处理更为简易也较为客观,因而社会科学中多数研究论文仍倾向于量的研究。 量的研究主要采取逻辑实证主义的论点,重视变量间因果关系或变量间的相关,重视的是假设演绎取向法,强调受试取样的代表性,以使研究结果能有效推论到样本的母群体。 二、量化研究的方法 (一)、量化研究的统计方法 1.描述统计学(descriptive statistics) 2.推论统计学(inferential statistics) 目的:为了解整个研究母群体的特性。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由于母群体数目大多过于庞大,在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考虑上,无法全部抽取母群体作为统计分析的对象,因而只能以随机或其它抽样的方式,抽取母群体中具代表性的样本作为研究分析的对象,再根据样本统计分析结果,推论到整个母群的性质。如:研究新课标施行后,我国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以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去推断全国学生的学习情况。 缺点:在推论统计学中,由于是根据样本特性再推论到整个母群属性,因而可能包含取样误差与推论误差存在,也就是此研究推论会有可能犯错的机率(probability)。

(二)、量化研究的设计方法: 1.调查法:分访问调查及问卷调查法; 2.实验法:分真正实验设计与准实验设计法; 量化研究的主要特征,皆要经由观察、测验、量表、问卷以取得研究实施的数据资料,作为假设验证的基础,因而如何搜集有效度的资料,如何配合研究目的与研究架构,选用合适的统计方法,以作为支持或否定原假设的证据资料,就显得格外重要。 (三)、量化研究的步骤:选题—设计问卷、调查—分析数据—给出结论1.选择与定义问题 研究问题必须是可以检验的假设,或研究者领域所感兴趣、有价值或重要性的问题,问题可以经过资料搜集、分析来加以检验或回答。量化研究问题可能是研究者感兴趣的主题;或有价值性的问题;或研究者认为是社会科学领域中重要的问题,此部份可以由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挖掘相关研究的主题。制定研究主题后,要拟定研究架构,草拟研究问题及要检验的研究假设,并对重要的关键词,给予完整的概念性定义及操作型定义。 2.执行研究的程序 完整的实施程序包括样本或受试者的选择,测量工具的改进,数据的搜集。执行研究的程序就是决定抽样的方式,预试及正式问卷各抽取多少受试者,发展、编制或修订研究的测量工具,研究工具是否要先经专家效度检验? 3.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通常包括一个以上统计技巧的应用。数据分析的结果可提供研究者检验研究假设或回答研究问题。数据分析要根据检验的研究假设及变量性质,选用合适而正确的统计方法,包括预试问卷的信效度

语义学名词解释(20分左右)

语义学名词解释(20分左右) 1、系统意义和外指意义:①意义等于系统意义和外指意义之和,以语境为中心, 按照语言内和语言外为标准,可将意义分为系统意义和外指意义。不少学者认为这是语义学研究的最重要原则之一,也是区分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分水岭。 ②系统意义与语境无关,仅仅涉及语言成分内部之间关系的意义,它是意义 的中心,系统意义包括系统意义关系和系统意义特征。③外指意义表明词语跟语言外部世界关系的意义。 2、命题义:命题义相当于描述义或概念义,是句义的中心所在,它是对客观事 物的一种概括性描述。 3、句义:句义指一个合成表达式的意义,是其组成部分的意义函数。一般来说, 句义是词汇意义和句法意义的结合。 4、话语义:话语义指某个句子在特定情景中所具有的意义。 5、语义特征分析法:语法学所说的某一小类实词的语义特征是指该小类实词所 特有的,能对它所在的句法格式起制约作用的,并足以区分其他小类实词的语义内涵和语义要素。 6、衔接的基本概念:衔接是句法或语义层面上的一种连接。在功能语言学中, 指前后对照的一些代词、副词、冠词等成分,连接起句子中的不同部分或语篇中的各个部分。 7、连贯的基本概念:连贯是语篇组织的主要原则之一,涉及对语言使用者的背 景知识、做出的判断以及持有的假设等内容的研究,特别是如何通过使用语言行为实现连贯的交流。 8、情态:情态是一个语义范畴的概念,表达说话人对所说话内容的态度,也可 以说是肯定或相信的态度。 9、蕴涵的基本概念:蕴涵是指两个命题之间存在的如下关系:一个为真时,另 一个随之必为真,反之不然。词汇和句法结构均可以造成蕴涵。 10、实质蕴涵:①真命题可以被任何命题所蕴涵②假命题可以蕴涵任何命题 11、严格蕴涵:前件和后件有必要性,要求前件和后件有必然性,希望能保证| 从某一个命题出发能必然的推出一个真命题。 12、相关蕴涵:希望能保证|在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某种|共同内容或意义关联。 13、衍推:语句P衍推语句q,当且仅当若P为真,可以由P内在的推导出q为 真,记作P=>q 14、衍推序列:①具有衍推关系的语句形式|有序集,我们把这个有序集叫做衍 推序列。②衍推方向|倒置规则:肯定式衍推序列和相应否定式衍推序列的起始项和终极项正好相反。 15、预设的基本概念:预设指的是两个命题之间存在的如下关系:当P为真值时, q必然为真,那么P预设q。 16、信息结构的基本概念:①说话人会对听话人头脑中的相关信息情况进行估算, 然后根据这些估算,把他们的言语进行包装。而信息结构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说话人是如何通过语言结构来进行估算的,或者说|相关信息的估算是如何被语法化的。②信息结构包括:已知信息和新信息。已知信息是指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已经知道的信息。新信息是指说话人试图表达的附加的或新的信息。 17、主语,谓语:①主语是指|跟作为句子核心的谓词有着严格的选择和配置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