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利用论文

合集下载

土地资源管理论文

土地资源管理论文

土地资源管理论文土地资源管理论文土地资源是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一切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3篇土地资源管理优秀论文,为大家提供参考。

篇一:浅议城市土地资源管理【摘要】城市土地资源管理是指政府依据国家有关城市土地资源的法律法规,对城市土地资源占有、分配、使用的规划、组织、控制和监督等活主要阐述目前我国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对策。

【关键词】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现状;对策城市土地资源是指城市市区内的土地资源。

城市土地资源是城市建设的空间载体,为城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必要的场所和空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城市土地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保持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进而扩大城市经济总量,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增强城市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已成为地方各级政府思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1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主要表现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关系日益密切;另一方面又出现了土地资源配置市场机制失灵和政府宏观机制失控现象同时发生的怪圈。

目前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不够协调城市建设以总体规划为依据,由城市建设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的,双方在制定规划时如没能充分交流,两个规划必有不相协调的部分,这就会为今后在建设管理上造成不利影响。

如土地利用规划中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有些在城市发展用地控制区内,有的甚至在近期建设用地范围。

这样,使科学合理的建设行为实施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事关经济发展大局的重点项目,往往因征地影响速度和效益。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最新毕业论文文献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最新毕业论文文献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最新毕业论文文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成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规划领域,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方向、空间布局、资源利用效率等诸多方面。

因此,对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还能有效应对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最新的毕业论文文献中,关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原则与方法、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等内容。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对最新的毕业论文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

首先,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中,对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全面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最新的毕业论文文献中,研究者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深入剖析了不同城市的土地利用现状,揭示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和瓶颈问题,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次,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中,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原则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规划原则是指在制定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和指导思想,而规划方法则是指实现这些原则的具体技术手段和路径。

最新的毕业论文文献中,研究者结合国内外城市规划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适合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和方法,如可持续发展原则、空间优化配置方法、多元共生规划策略等,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此外,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中,对规划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规划的实施效果评估可以帮助规划者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未来的规划工作提供借鉴和改进方向。

最新的毕业论文文献中,研究者通过案例分析和数据对比,对不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发现了一些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实际落地提供了重要参考。

九原区城镇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分析论文

九原区城镇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分析论文

九原区城镇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分析研究[摘要] 九原区城镇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分析研究,通过对九原区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进行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得出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变化趋势,为九原区下一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推进土地利用方式根本性转变,围绕保障社会经济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九原区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分析研究随着九原区经济建设快速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地矛盾、资源环境压力日益突出尖锐。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着过多占用耕地、土地资源集约化水平低、城镇用地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凸显,针对这些问题九原区只有走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道路,才能保证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九原区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一)土地空间布局合理性根据土地集约利用地的目标和土地利用的因果关系,采用目标法和因果法对九原区一般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对九原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进行计算,从宏观层面上分析九原区城市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九原区统计年鉴》、九原区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以及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数据。

1、城镇用地结构用地的合理布局,结构的优化完善是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的前提。

从九原区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比较,可以看出九原区用地结构特点,见表1。

由表1可知,2008年九原区城市用地、建制镇用地、农村居民点与采矿用地分别占建设用地总规模的43.32%,26.50%,20.21%。

从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变化趋势来看,十多年来,九原区城镇用地面积基本保持稳步增加的势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城镇用地还将继续增加;农村居民点用地呈平稳增长,增速逐年放缓所占比例偏高,有待进一步土地整理;独立工矿用地持续增加,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从1998年的4.66%增加到2008年的26.50%。

经济地理学论文(DOC)

经济地理学论文(DOC)

吉首大学JISHOU UNIVERSITY吉首大学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题目:我国城市土地利用问题分析姓名:田曦芳学号:*********** 学期:2012-2013 第一学期目录1 资源型城市的土地利用问题 (3)1.1 济宁市地下煤炭开采与地面建设 (3)1.1.1 济宁市煤炭开采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3)1.1.2 解决煤炭开采与地面建设的对策 (4)1.2 徐州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格局演化 (4)1.2.1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时空格局特征 (4)1.2.2 徐州城市建设用地的时空格局演化 (4)2 城市建设用地扩展问题 (5)2.1 大庆市建设用地扩展 (5)2.1.1 大庆市建设用地概况 (5)2.1.2 大庆市建设用地扩展的因素 (5)2.2 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扩展 (6)2.2.1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概况 (6)2.2.2 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特征 (6)2.2.3 珠江三角洲投入产出与建设用地效率的耦合关系 (7)2.2.4 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扩展与经济增长模式的关系 (7)2.2.5 解决措施 (8)3 城市建设与耕地的矛盾 (8)4 土地集约利用 (9)4.1 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 (9)4.1.1 土地集约利用内涵 (9)4.1.2 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耦合关系 (9)4.2 香港与深圳土地集约利用分析 (11)4.2.1 香港与深圳土地利用结构比较 (11)4.2.2 香港与深圳土地集约利用分析 (11)4.2.3 香港与深圳差距产生的原因 (12)4.2.4 深圳今后应如何向香港学习 (12)我国城市土地利用问题分析摘要:中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也正经历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化:城市的扩张使得城市用地景观逐渐替代了农业用地、自然用地为主的景观。

与此同时,快速的城市化也产生了许多生态和社会问题,为使城市扩张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必须了解城市扩张的驱动因素。

论文:大连市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变化分析及对策

论文:大连市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变化分析及对策

遥感地学分析论文题目:大连市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变化分析及对策学生姓名:邓双福学号:631203050107专业班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1班指导老师:牟凤云2015年6月11日星期四摘要大连市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土地垦殖率高,陆地可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少,海涂围垦开发尚有一定潜力。

土地利用类型中,水域、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重大,但由于人口数量大,人均耕地占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受地形地貌限制,全市耕地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经济比较发达的水网平原、滨海平原地区及山丘谷地。

本文利用遥感、ENVI和GIS手段等得出的2012年大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再结合别人以前的研究结果,并对着几期的各种土地类型进行统计。

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得出了研究结果。

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法规,提出了一些大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土地资源;大连市;土地利用现状;对策AbstractThe land use type of Dalian is complete, the land reclamation rate is high,land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serve land resources less, to enclose tidelanddevelopment has a certain potential.The land use type of water, arable , andresidential areas are heavy, but per capita occupancy of cultivated land is lowerpopulation. Restricted by topography and geomorphology, the cultivated land aremainly distributed in densely populated, economic relatively developed waternetwork, coastal plains and hills valley plains.This paper,by way of remotesensing,ENVI and GIS, has worked out current 2012 land use map , and combining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en statistics of this a few period of land use type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 we obtained the .results . On the basis of this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in Dalian.Keywords: land resources; Dlian; soil utilization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目录引言 11.研究区域、研究区域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 21.1研究区域 21.2研究区域数据 21.3 土地利用现状 22.大连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特点分析 42.1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42.2 土地利用空间差异及变化特点分析 52.3 土地利用变化后出现的问题 52.4大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5结语 8参考文献 8引言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的变化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直接体现。

土地资源利用需要合理规划论文

土地资源利用需要合理规划论文

土地资源的利用需要合理的规划摘要:在我国对于土地可持续利用,要求土地资源配置在数量上具有均衡性,在质量上具有级差性,在时间上具有有长期性,在空间上具有全局性,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问题是如何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仍是当务之急。

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如何摆脱地方主义倾向,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出发,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土地管理与利用的有关规定,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将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方法规划质量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确定为21世纪初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

而土地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实现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耕地安全体系,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

地利用结构优化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如何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来建立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键所在.一、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1.规划的科学性较差。

在过去两轮规划编制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领导重视不够,认识不到规划在土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而影响规划的科学性。

具体表现在:第一,土地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调查跟不上土地的客观变化,土地利用现状家底不清等。

第二,在过去两轮规划编制过程中,部分存在着信息搜集不全的问题。

一是信息收集具有局限性,往往把规划编制的信息收集局限在政府及其部门,单一靠政府部门提供用地信息远远满足不了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需要;二是信息互通不充分,即土地供给与用地需求信息对接不好,预留的建设用地无人看好,企业要用的没有预留,如果地方为了发展经济、招商引资,就会由规划的主动调控变为频繁的被动调整。

2.土地规划人员混杂,规划质量参差不齐。

编制土地规划涉及用地的方方面面,需要有广泛知识的科技人才。

如何加强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可持续发展论文

如何加强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可持续发展论文

如何加强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规划,它与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城镇规划是相衔接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绘好土地利用的蓝图,使土地利用规划真正成为土地管理的重点,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保护;可持续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土地利用与规划土地利用是人类通过一定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者说为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过程。

土地利用所反映的是人与土地的关系,即人类有目的的行为。

人类对土地利用的过程表现为,一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将一定量的土地资源投入使用,如种植农作物、建工厂、修道路等,这是生产活动;二是将一定土地资源用于建住宅、娱乐场所、旅游观光等,这是非生产性的活动。

不论是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土地利用,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土地利用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

合理利用土地的标准一是看否从土地利用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尽量按土地适宜的用途去利用土地,按土地的最佳投资适宜去利用土地,并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避免土地利用中的不经济现象;二是看否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环境。

即根据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要求和土地的具体条件利用土地,并取得经济、社会、生态的“三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三是要正确的解决好“建设与吃饭的关系”。

坚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既能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土地供应,又能切实保护耕地,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衣穿、有饭吃。

1.1实行土地用途管理制度国家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论文

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论文

浅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现状学院:园林园艺学院姓名:晓林学号:2011610186 【摘要】:土地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人口的增长给土地资源造成极大地压力。

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介绍了当前土地的开发利用现状并就当前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提出了对如何做好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意见与对策。

【关键词】:土地资源利用保护土地健康可持续发展对策前言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先从资源相关理论入手,分析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土地资源先天不足,而且土地数量在不正确的发展思路的引导下正在迅速减少,土地质量退化、生态恶化的问题同时存在。

所以,按照可持续利用的思路对土地资源进行保护非常必要。

土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一切生产生活赖以存在的根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切实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当前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1土地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较多,但是由于我国人中多,人均占有面积就很少。

而且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生产力因地域的差异较大。

因水热提交、地质组合等因素,造成我国有多重多样的土地类型,但是这些土地类型分布不够均衡。

1.2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资源数量迅速减少最近几年以来我们国家工业化进程速度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就需要为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等提供相当多的土地资源。

一些城市盲目建设、乱设开发区,导致土地资源逐渐减少。

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 大力建设“形象工程”,乱使用土地,造成土地资源使用不合理, 给土地资源的保护带来了困难。

1.3土地资源质量的退化及生态破坏,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土地利用论文城市中小尺度生态土地利用方法浅析摘要: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探讨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用地评定方法,主要是用地的适宜性分析方法及功能布局方法,以期补充完善我国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方法,为规划设计的功能分区及规划结构选择提供依据,进而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理念的落实。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1引言土地是人类社会生存和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通过编制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既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谋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以开发资源、增长经济、保护环境和协调发展为依据,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的,促进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开发利用资源,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保证土地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

尺度问题是现代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生态学家认识到考虑尺度约束对于生态研究和生态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是很关键的。

但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对用地条件的评价并没有因为尺度的不同进行深入考究。

如今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研究己经相对成熟,但是,基本是从整个城市的宏观层面来分析的,缺乏对中小尺度空间范围的生态化设计方法研究。

2中小尺度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与原则2.1中小尺度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2.1.1弥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不足,实现人地协调的关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建设用地的划定、生态保护区的划定,但是由于范围较大,划定的边界相对来说比较模糊与粗略,在实施过程中,浪费了很多可开发建设的用地。

而中小尺度的土地利用规划刚好弥补了这些不足之处,能更好实现上下层次规划的衔接。

2.1.2为用地的各项功能布局提供依据自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功能的选择与布局,尤其是在自然特征明显的地带。

中小尺度的土地重新评价后,能具体的指导功能的布局。

这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做不到的。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性的,而中小尺度的土地利用规划是能具体指导功能选择与布局的。

2.2中小尺度生态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的原则2.2.1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包含多层次的含义:“尊重自然,结合自然”、“体现历史的连贯性”、“突出个性与特色”、“实现环境、社会、经济三个效益的统一”。

对未来城市用地的合理结构分析更要综合考虑影响城市用地结构的社会经济因素。

2.2.2土地可持续利用原则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人类应该可持续的利用土地。

之前提土地集约利用的比较多,但是可持续的利用更能体现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

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是一个动态概念,属于经济的范畴,意指当前和可以预见条件下,在满足城市发展适度规模、使城市获得最大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基础上,以城市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适度增加存量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等途径,不断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以取得更高的综合效益为目标的根本动力。

可持续利用土地是比集约利用土地更深刻的认识。

土地集约利用的目标是用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收入,重点考虑土地的投入和产出,而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是多目标的,除了物质需求和经济需求,还有对良好环境的需求。

土地集约利用没有注意到这些,而可持续利用把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联系起来,是人们在土地利用方面更高一步的认识。

2.2.3保留弹性原则规划是多目标的综合性规划,对于中小尺度的土地利用规划同时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对土地利用的方式留有弹性更能体现规划的灵活性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规划将上和后山的用地规划为弹性发展用地,更有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但是所谓的留有弹性并不是任其发展,而是在规划范围内,提供多种利用形式的可能。

2.2.4可操作性原则常听人说“规划规划,图上画画,墙上挂挂”,其反映的问题就是说规划缺乏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缺乏可操作性有多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规划没有结合经济社会方面来考虑问题,使得规划结果和市场脱节。

其二是没有通过法定的条文来约束规划控制与实施,使投资者及开发商有机可乘。

而规划要实现规划的可操作性首先在规划层面就应提高规划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从多方面来考虑规划的可行性,让规划本身更具说服力。

其次就是要制定一套简单易懂的法定性条文,实现规划设计与管理的一体化。

作为中小尺度的土地利用规划,由于与具体的城市用地布局紧密联系。

3方法适应范围及基本步骤3.1方法适应范围本文的提出是因为在详细规划设计中忽视对用地的详细评价研究,或者因为设计中牵涉到的因子较多缺乏系统的分析方法提出的,本文的研究成果也适应于用地范围在几平方公里至上百平方公里的城市设计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前期分析研究中。

基于科学全面的分析方法研究将使土地的利用方式更具说服力。

另外,修建性详细规划在前期会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项目的策划,市场及开发商或者政府投资部门的对待土地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用地的利用方式。

所以前期的现状分析和项目策划的结合决定了土地的利用,其现状分析涉及的评价因子较少。

但在中等尺度下的用地评价,尤其是特征明显的用地,如山地、湿地等生态敏感度较高的特征地带,是本次研究的重点。

这类用地不仅包含着普通用地的一般特征还有其特殊性。

3.2规划基本步骤城市的规划是系统规划,规划的过程也应从控制论的思想着手。

根据系统论、控制论思想,依据生态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结合城市规划的技术手段,设计了中小尺度生态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步骤。

这个方法步骤总的来说分为辨识环境及确立目标、构筑系统、分析求解、结果运用几个阶段。

对环境的辨识主要包括基础资料的收集、现场调查及上层次规划及相关的规划研究。

这样有利于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及明确土地利用要达到的目标。

在对所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以后,确定对用地布局有影响的因素,用以构筑用地的评价系统。

评价的内容应包含社会、经济及自然生态的各方面内容。

将各因子结合权重来分析,便得出了土地利用的控制分区,可依据环境的复杂程度来确定分析的等级数。

控制分区的最终目的便是进行功能的布局。

这样计算得出的结果能综合权衡用地的各方面因素,达到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的最优。

4用地综合分析步骤与内容4.1用地评价的一般步骤是:第一步:在上层次分析及现状调查基础上,选取规划基地发展最敏感的因素,注重各因子之间应具有相互独立性和相互关联性的特点。

对每个单因子进行分级,并对各因子进行逐一评价,分别编制单项影响因子图。

第二步:针对规划基地的发展要求,确定单项生态因子的影响权重,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对因子进行综合分析。

第三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加权叠加,对叠加结果进行分析、分级,编制生态适宜性图,协调各类用地的适宜性模式,将适宜性分类,得出控制分区。

第四步:将控制分区结合开发条件和功能布局方法,从而得出总体较优的中小尺度土地利用发展模式。

4.2分析内容4.2.1区域分析区域分析是指将基地置于整个城市系统中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规划基地在整个区域的功能发展定位。

生态职能定位。

基地的经济驱动力,人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就业问题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不是只考虑整个规划区能解决的。

宏观城市用地条件分析往往与实际问题出入较大,而中小尺度的土地利用规划在宏观层面的经济社会分析能使宏观的土地利用方针更好的落实。

宏观分析要达到的目的是:满足规划基地发展在宏观层面的城市功能需求,使各功能组团相互协调,进而促进城市的总体发展。

同时解决规划基地的社会及经济发展问题,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区域分析的内容:规划区定位的认识,发展的契机,规划区的经济及社会地位等经济社会方面的内容。

城市总体的形态及结构,规划区在城市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4.2.2区内分析微观的分析包括:规划基地内生态适宜性分析和基于宏观分析结果的功能选择分析。

其目的是保护规划区内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符合总体层面的要求,并在特有的环境下寻求最优的土地利用方式。

通过对基础资料的收集及现场的踏勘,从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自然、经济、社会等系统要素中选定多个主要的影响因子。

自然因子包括我们可以直接看到的原始信息,如地形、水系、土壤、植被、物种、气候等,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信息,如坡度、景观分析、野生动物生境等社会的因子主要包括文化、政治、科学、法律政策等。

经济因子包括城市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首先应对收集的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因子进行选取、评价和筛选。

影响因子的特点一是种类繁多;一般来说是地形、水文、地质、交通条件、文化、现有土地利用、经济水平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是影响因子的程度不等;有的因子对城市的选地及特定的城市功能影响大,有的因子对某一功能虽然起作用但不起主导作用。

但是这种因子却对另一种城市功能起主导作用。

例如,在山地地区,如布置成居住用地,坡度及交通条件是它的主要影响因子。

如布置成城市公园,坡度就成了次要的因子,可以赋予较低的权值。

历史文化及区域位置便成了主要的影响因子。

三是影响因子的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许多因子是相互依赖的,各因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如坡度大时,冲沟就多,同时排水的条件就好。

交通条件好时,用地的现有利用情况复杂,同时文化也多元化。

4.2.3分析原则城市新区规划设计之前对因子进行选择,目的是为了指导城市的选地及主要功能的布局。

为了使结果更加准确、客观、及具备可操作性。

在选取主要影响因子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①系统性原则。

城市的土地利用布局是受多因子影响的结果,必须建立一个综合的系统来进行评价,因此在选取指标时,要求指标体现遵循系统性原则。

即要求所选取的指标体系具备足够的涵盖面。

能反映足够的信息量,并且各指标层次之间反映一定的独立性。

②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指的是各指标体系必须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以及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机制,作用效果相符合,能客观的反映当地的用地的具体情况。

③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影响因子相关资料的可获得性,资料通过科学途径获得,如地形等应是经专业测绘队测出的,地质情况应由当地地质勘测单位提供。

二是因子的可量化,定性因子尽量少用,定量指标要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有效性及真实性。

三是评价指标不宜过多,应尽量简化,对相互联系的的因子要综合,不同属性的因子要分好层次,以便于得出结果的真实准确性。

5结束语不同的区位,不同的地块,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同,但是我们还是有着可以借鉴及遵循的原则的。

要达到城市土地的高效的可持续利用,我们应将土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自然效益三者结合起来考虑。

中小尺度的土地利用规划在规划设计内容上除了物质环境规划设计,还增加了经济规划和社会规划,以实现城市的社会经济目标,使规划设计成为多目标、多方面,更为综合的决策过程。

参考文献:[1]黄光宇.陈勇。

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2]黄光宇.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学思考[J].城市生态规划,2005(4).[3]徐坚.山地城镇生态适应性城市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5).[4]张彤,蔡永立.谈生态学研究中的尺度问题.生态科学[J].2004,23(2):175-1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