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新人教版九年第2节《核能》word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2章第2节核能教案

《核能》教学设计【教学分析】该节介绍能源家族中较新型的能源——核能,基本内容有原子核、核能、裂变、聚变和链式反应几个概念以及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对于核能这样的新型能源,初中学生非常感兴趣,但学生对于究竟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它的能量到底有多大,核能都在哪些领域有应用等认识不多,在生活中也很难遇见,所以教学中建立物理场景是突破口。
将微观世界的现象放大,给学生形象的认识。
同时应该将链式反应等类似复杂问题简单化。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核能、裂变、链式反应和聚变的有关知识。
了解核电站的常识,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信息处理能力。
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了解核能奥秘的兴趣,正确认识核能的价值。
引导学生关注能源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可控链式反应,和平利用核能。
【教学难点】知道链式反应及发生的条件;了解核聚变,知道核聚变发生的条件。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采用了大量的影片,有珍贵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原子弹爆炸的电影视频和氢弹爆炸的视频,利用Flash动画建模制作的核聚变、核裂变和链式反应的原理模型,还利用图片介绍了二战中投入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原子的内部结构模型及我国的几所大型的核电站。
而自主学习课件整体以核能专题网站为框架将各个教学环节加以整合,不仅信息量大、共享性高,而且能给学生的自主个性学习提供平台!【课前准备】教师:核能专题网站学生:【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如果说地震海啸纯属天灾无法避免,然而核泄漏危机却可以说是真正的人祸。
经受地震及海啸袭击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了爆炸并引发核泄漏事故。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二十二章第2节《核能》教学设计

结合对核能的探索历史,逐步认识裂变
知识点三:聚变
1.介绍核能的另一种释放方式——聚变。
2.不可控的核聚变——氢弹
进一步了解
课
堂
小
结
小结本节内容。
了解
记忆
●教学反思:
主备人:
使用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教学重点:链式反应以及核裂变和核聚变。
难点:教学难点:链式反应。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白板
教学过程
自我修改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
课
讲
授
知识点一:核能
1.原子结构
以水分子结合化学知识了解原子结构
初步认识核能
知识点二:裂变
1.介绍裂变的条件和链式反应
课题:第22章第2节《核能》
教材简析:
对核能具有基本的认识,简单了解获得核能的方法及不可控核反应的后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核能;知道链式反应。
2.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相互交流,认识核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能源科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新)人教版物理九下《第2节 核能》公开课(教案)

第2节核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原子核的组成,了解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
2.了解裂变和链式反响以及核电站。
3.了解聚变以及反响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资料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文结合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核聚变、核裂变。
教学难点核聚变、核裂变的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播放核爆炸时的视频。
了解核能观看视频,感受核爆炸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了解核能利用的可能性。
原子核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结构吗?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呢?从问题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核能活动1:展示原子结构的挂图或投影,回忆原子的结构组成。
请答复:原子核是原子中最小的结构吗?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学生交流、讨论后答复: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在绕核运动。
原子核也是可分的,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吸引电子绕核转动。
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
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鸡蛋。
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
但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探究点二裂变展示核裂变的资料:1934~1938年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2~3个新的中子。
活动1: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且释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使反响不断进行呢?实验:利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响。
利用类比的方法来模拟研究核裂变过程如果去掉其中火柴〔1〕,火柴〔2〕、〔3〕会燃烧吗?展示链式反响原理的挂图或动画。
链式反响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巨大的能量,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就如前面所见的原子弹。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22章 第2节《核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核能(一)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3.了解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重大意义。
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二)教具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链式反应的挂图(能用幻灯显示原子、原子核的结构和链式反应的情况更好)。
(三)教学过程1.引入板书:核能指出核能是一种先进的、可以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
目前世界上利用核能发电的核电站已有400多个。
其年发电量约占全球年发电总量的17%,到下世纪,核能有时能成为一些国家的主要能源。
要了解核能是怎么回事,就需要从物质结构——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说起。
2.新课板书: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提问:请根据化学课中讲过的内容,说说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情况?教师展示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归纳小结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明确: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区域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组成的。
板书:讲述:本世纪初,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对原子和有子核的组成有了正确的认识,发现原子核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在改变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核能,简称核能,通常也叫原子能(确切地说,原子能应是原子核能的缩写代名词)。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获得蕴藏在原子核里的大量核能呢?旁注:在原子中,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之间有广阔的空间,而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则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此注供教师参考。
板书:裂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讲裂变那一段课文。
提出其注意:(1)裂变指的是什么现象;(观察教材上铀核裂变的示意图,结合阅读课文中的讲述,了解铀核裂变释放出核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是怎么回事;了解裂变释放出的核能十分巨大。
提问:什么叫裂变?l千克铀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是1千克标准煤完全燃烧所放出能量的多少倍?旁注:检查学生阅读教材的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核能教案.docx

第二节核能三维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1. 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 常识性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 反应堆的作用。
二、 过程与方法1. 常识性了解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重大意义。
2. 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 启发学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理想。
教学重点了解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核聚变的原理以及如何利用核能更多的给人类造福。
教学难点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聚变的原理。
教学准备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链式反应的挂图(幻灯片或课件显示原子、原子核的结构和链式 反应的情况)、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出示原子弹爆炸的挂图,播放日本核泄漏、原子弹的 爆炸实况。
【提出问题】科学家通过对放射现象的发现和研究, 利用高速粒子轰击原子核时发现原子核是可以改变 的,在某些改变中会释放大量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有同学能够说说核能的的威力吗?学生观察仔细思 考。
了解核武器的威 力。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创设 引入新课观看图片认真思 考。
并提出相关感兴趣 的物理问题。
激发学生热爱祖 国、热爱自然、探 科学的美好情操。
二.新课教学知识点一:原子、原子核和核能(1)原子结构示意图(2)利用图片感知原子体积的大小原子弹爆炸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呢?【设计意图】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揭示问题】科学家通过对放射现象发现和研究,认识到原子核内还有结构。
(出示图片)观看原子结构结合化学知识讨论。
质子【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
学生说出原子结构的组成?(小组讨论)讲述: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粒子构成。
【问题设置】原子有多小呢?【启发】: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它们集中在原子的中心,形成一个小小的原子核,就像几颗豆粒挤在大广场中央一小块弹丸之地,请看图:【出示图片】原子体积的大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2章第2节核能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核能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核能的原理和应用。
3.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表达的能力。
4.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核能的小论文,要求如下:
a.论文内容包括核能的定义、特点、转化过程和应用。
b.论述核能的优点和潜在风险,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c.字数在800字左右,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c.练习完成后,及时检查,确保答案正确。
4.家长辅助任务:
a.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核能的优点和缺点,增进对核能的了解。
b.家长鼓励孩子关注核能领域的新闻动态,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请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并在作业中体现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期待大家在核能学习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教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核能的基本概念、转化过程和应用。
2.强调核能的优点和潜在风险,提醒学生关注核能安全。
3.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核能相关知识,为我国核能事业做出贡献。
a.核裂变:重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轻的核时,释放出能量。
第二节《核能》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三)

第二节《核能》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三)(一)教学目的1.常识性了解核能和开释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启蒙教育。
3.介绍我国科学家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具铀核裂变、链式反应以及原子弹、氢弹爆炸后产生的蘑菇云挂图,我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录像资料及播放设备。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科学家们在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中,发觉了极其微小的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原子核也是能够变化的。
为了研究原子核内部的结构,物理学家们尝试用粒子去"轰击"原子核,最初是用α粒子去轰击,后来又用质子、中子去轰击,发觉都能引起原子核的变化——核反应,而且发觉在某些核反应过程中能开释出大量能量。
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开释的庞大能量,我们把它叫做核能。
2.进行新课板书:〈第2节核能〉(1)什么叫核能?板书:〈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开释的庞大能量叫做核能,也叫原子能。
〉(2)开释核能的两条途径教师:通过科学家们的大量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发觉开释核能能够有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两条途径。
①重核的裂变教师结合课本图14-6或挂图讲解:科学家们发觉,用中子去轰击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大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
裂变后的产物以专门大的速度向相反方向飞开,与周围的物体分子碰撞,使分子动能增加,核能转化成周围物体的内能。
实验讲明,裂变时开释的核能十分庞大,1千克铀-235中的铀核假如全部发生裂变,开释出的核能相当于2500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能量,是同样质量煤燃料时放出能量的2.5×106倍。
从图中看到,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坚持铀核的不断裂变呢?科学家们从实验中发觉,(指着链式反应的挂图讲解)铀-235核在受到中子的轰击后,裂变成2个差不多大小的新粒子的同时,还开释出2~3个新中子,这2~3个中子又去轰击其它铀235核,引起2~3个新铀核裂变,又各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去轰击更多的轴核发生裂变……随着一个轴核裂变的发生,会引起越来越多的铀核发生裂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2.2核能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22.2 核能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幼儿园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帮助孩子们了解和体验核能的概念和原理。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孩子们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探究,从而掌握核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核能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核反应的基本原理;3. 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4. 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核能的概念和特点,核反应的基本原理;难点:核反应的数学表达式,核能的利用和安全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核能模型、实验器材;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PPT,向孩子们介绍核能的概念和特点,引导他们思考核能的作用和应用。
2. 实践环节: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核反应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 讲解环节:根据实验结果,向孩子们讲解核反应的基本原理,引导他们理解核能的产生和利用。
4. 讨论环节:让孩子们分组讨论核能的利用和安全性,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核能的概念和特点,核反应的基本原理;难点:核反应的数学表达式,核能的利用和安全性。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实践和讨论,孩子们对核能的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在实验环节,孩子们积极参与,观察和记录核反应的现象,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讨论环节,孩子们表达了自己对核能利用和安全的看法,提高了他们的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然而,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讲解环节,由于时间有限,我对核反应的数学表达式没有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推导,可能让孩子们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有所欠缺。
在课后,我计划加强与孩子们的互动和交流,通过提问和解答疑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核能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秋新人教版九年第2节《核能》word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明白开释核能的两种方式.
(2)了解铀核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形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
二、教学过程:
1、引入:同学们谁能说出我们人类制造的杀伤性武器中,杀伤性最强的武器是什么?
是核武器.同学们能否说得具体一些呢?原子弹、氢弹.那谁能告诉我什么缘故核武器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它爆炸时的庞大能量是如何样得来的?这时学生看起来不像刚才那么明白了;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就要收成这些知识,解决同学们想弄清的,长久以来所闲惑的问题.不仅能明白以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还能明白更多呢.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不断进展,能源的消耗连续增长.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
2、同学们明白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电子和原子核).原子核又是什么的呢?
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许多带正电的质子拥挤在一个小小的原子核中,它们之间必定会产生专门大的相互排斥的力.那么,什么缘故原子核里的质子和中子还能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呢?
3、指出:原子核内的各个粒子质子和中子正是依靠强大的核力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当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开释惊人的能量.我们如何样利用原子核内的这种庞大的能量呢?
三、简单课前练习
1.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原子核发生改变时,有时会开释出惊人的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叫能也叫.有两条途径能够获得核能,即和其中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进行人工操纵,因此还不能用来发电.
2.把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上以上中等质量核的过程叫做,对链式反应不加操纵,就会在极短的时刻内放出庞大的能量,以至引起威力强大的爆炸,确实是依照那个原理制成的.
3.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叫它的核心部分是.
4.使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也能开释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太阳开释出的能量确实是这种变化,人们依照这种原理制成了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
5.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发生的过程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能轰击
其铀核,如此不断地自行连续下去的现象叫做.
四、深入分析:
⑴核能专门庞大,因此由原子核的裂变和原子核的聚变这两条途径获得核能.原子弹是利用原子核在裂变时产生的核能爆炸的,氢弹是利用原子核聚变时产生的核能爆炸的.人类差不多能够操纵核能的平稳开释,让核能和平地为人类服务.链式反应和核电站
⑵同学们看到的,用中子作为“炮弹”去轰击铀原子核,使铀核分裂,同时开释2个中子和核能,这2~3个中子又使2—3个铀核分裂,放出更多的中子,使更多的铀核裂变,把这种现象称为铀核的链式反应.这种反应若不加以操纵,在极短时刻内将开释出大量的核能原子弹确实是利用这种情形.
⑶为了安全地利用核能,核电站常利用循环水流把反应堆中的内能引导出来.但由于从反应堆中出来的水和蒸汽是有放射性的,不能直截了当用来推动机器,因而要把它跟产生蒸汽并推动汽轮机的水分隔开来,形成两个回路(如图17—2一3所示).第一同路用不锈钢管子做成,管子通过反应堆中心,用泵使水在管子里循环流淌,把核反应放出的能量带出;第二网路包在第一回路的别处,吸取第一回路的热量,使得第二回路里的水转化成蒸汽,推动汽轮机运转,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然后进入冷凝器,液化成水。
最后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五:当堂练习
1、“链式反应”发生在 ( )
A.核裂变时 B.核聚变时 C.氢弹爆炸时 D.铀自变放出射线时
2、从核能到电能,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正确的是 ( )
A.核能一内能一电能 B.核能一机械能一内能一电能
C.核能一机械能一电能 D.核能一内能一机械能一电能
3、关于核电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核电站利用轻核的聚变产生的能量来发电
B.核电站的核心是核反应堆,它是以铀为燃料的
C.核电站的反应堆中放出的核能能够直截了当转化为电能
D.核电站不适用于缺少煤、石油、水能等能源的地区
4、关于裂变和聚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裂变的链式反应速度能够人工操纵,使核能和平使用
B.目前轻核聚变能够人工操纵,使核能和平利用
C.原子反应堆既能操纵裂变反应速度,也能操纵聚变反应速度,使它们都能和平使用 D.裂变和聚变目前还不能做到人工操纵,因此都不能和平使用
5、如图所示是核电站原理的示意图,结合这张图,简要指出核电站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六、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