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及治疗
皮肤癌早期症状

皮肤癌早期症状肺癌、肝癌、胃癌……这些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癌症,却很少有人知道,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有可能发生皮肤癌。
了解皮肤癌的早期症状,对于皮肤癌的防治至关重要。
皮肤癌主要有三种类型皮肤癌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三种: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
鳞状细胞癌可由角化病、黏膜白斑及其他癌前疾病转化而来。
生长较快,早期即形成溃疡。
有的呈结节样或菜花状,向深部侵犯较小,基底可移动,有的呈蝶状,向深部浸润较明显,破坏性大,常累及骨骼。
鳞状细胞癌常伴有化脓性感染,伴恶臭、疼痛。
多见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基底细胞癌起病时常无症状,初期多为基底较硬斑块状丘疹,有的呈疣状隆起,而后破溃为溃疡灶改变,不规则,边缘隆起,底部凹凸不平,生长缓慢。
转移者极少,先发生边缘半透明结节隆起浅在溃疡,继之渐扩大,可侵袭周边组织及器官,成为侵袭性溃疡。
黑素瘤是肿瘤的一种,源于皮肤,粘膜,眼和中枢神经系统色素沉着区域的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
大多数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是由于黑色素痣受到反复的摩擦、抓起和损伤而引起恶变,不适当的挖除和药物腐蚀等,可使良性黑色素痣转化成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是皮肤癌的前期症状,死亡率高,应及时诊断和治疗。
皮肤异样需提高警惕由于对于皮肤癌认知不足,不少人在皮肤有异样的时候通常会当作普通皮肤病或者感染、发炎来对待,从而耽误了病情。
其实,皮肤癌的发生也是有迹可循的,如果皮肤出现以下异常,就要提高警惕了。
结痂:如果出现皮肤无缘无故结痂,特别是痂长久不消失者应提高警惕,这也属于皮肤癌的早期症状表现,尤其是长期受到阳光照射的部位。
溃疡:美国癌症研究所提醒,平时多照镜子,尽量在光源充足处检视皮肤,尤其留意平时容易疏忽的脚底、指甲下方及毛发覆盖处,如果出现短时间变化很快,突起、边缘不规则的痣及长期不愈的溃疡,建议就医检查。
不明原因的生长物:对暴露于阳光的部位,如头、颈、手背、胸、背等,如有突起生长物,长期不消失者即要注意。
人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及治疗

人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及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和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carcinoma,SCC)是整形外科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以老年人多见,因其病因复杂,临床及病理表现呈多样性,常引起误诊和漏诊,并进而导致治疗方法不当,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本文就人皮肤BCC、SCC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标签: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诊断;治疗在我国,皮肤癌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5%左右,其中皮肤基底细胞癌(SCC),及鳞状细胞癌(BCC),的发病率占皮肤癌的90%以上,且在逐年升高[1]。
皮肤恶性肿瘤中,BCC是最常见的,占所有皮肤肿瘤的65%~75%[2]。
而SCC由于容易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它的危险性比BCC高得多。
所以近年来对BCC和SCC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1 人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的诊断1.1 组织病理学检查目前,BCC、SCC的确诊主要靠活检和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
活检是诊断肿瘤性质的可靠手段,但它是一种有创操作,存在肿瘤细胞扩散的风险,而且可能因为取材不准出现假阴性结果。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皮肤恶性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1.2 皮肤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的检测鳞状细胞癌抗原是从子宫颈鳞状上皮中分离出来的鳞状上皮相关抗原TA-4的亚单位。
多数研究显示,SCC-Ag与SCC的侵袭、转移、复发和预后密切相关,是反映SCC生物学特性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SCC-Ag的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SCC,并可能作为皮肤鳞状上皮癌变及鳞癌复发风险预警的一种方法。
1.3 PETPET即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是通过检测来自放射性物质正电子的释放来获得关于组织代谢率的信息,并通过图像反映出来,从而对病变组织进行诊断和分析。
PET灵敏度高,当疾病早期处于分子水平变化阶段,PET检查即可发现病灶所在,并可获得三维影像,进行定量分析,达到早期诊断,这是目前其他影像检查所无法比拟的。
皮肤癌的最初症状有哪些?

皮肤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只有知道了皮肤癌的早期症状,我们才能很好预防皮肤癌的发生,往往皮肤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我们并不是很熟悉。
导致我们被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了,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皮肤癌的早期症状,要在早期知道其并发症有哪些,所有皮肤癌共有的症状就是变化,这是每个人必须注意的。
皮肤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起初可能只是一些表面粗糙的小斑,比周围皮肤略红或略白;也可能是微小的肿块或一个很易出血、愈合缓慢或不能愈合的小溃疡。
癌肿起始可能非常微小,像针尖般大小,如果不加治疗,癌细胞会扩散至周围组织;一旦癌细胞已扩散,治疗就比较困难,而且容易留下瘢痕。
被阳光晒伤的皮肤偶尔会出现带鳞屑的扁平微红斑块,称为光化性角化病,此病并非癌症,但是可能变成癌。
恶性黑色瘤是最危险的一种皮肤癌,其早期症状通常是出现皮肤色斑、痣的颜色改变、出现新的痣,病变累及产生褐色色素和黑色色素的细胞。
应该特别注意皮肤深色的斑、点或痣的变化,警觉新痣的形成、痣出血、新旧深色斑点形状和颜色的变化,如果发现上述症状中的任何一种,应立即就医,不要耽搁。
及早治疗,恶性黑色瘤往往可以治愈;置之不理,则癌细胞会扩散至身体的其他部位,可能侵袭各重要器官。
皮肤癌是怎样诊治的?若怀疑患上皮肤癌,应该做些什么试验? 由于皮肤癌生长在体表,诊断的第一步是由皮肤科医生望诊。
一位有经验的皮肤科医生只消用眼察看,就知道皮肤上的瘤是不是良性的。
如果他怀疑是皮肤癌,会切下一小片组织送到化验室做显微镜检查。
病理学家(鉴定异常细胞的专家)将确定细胞是不是癌性的。
是的话,皮肤科医生将从许多方法中选择一种来切除肿瘤。
即使肿瘤并非癌性,医生仍可能将肿瘤切除,以防止肿瘤癌变。
某些癌前皮肤病变可以用一种合有抗癌药物的皮肤乳剂来治疗。
对付早期的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医生会用手术刀切除肿瘤,或用液氮冷冻切除。
冷冻治疗利用低温杀死癌细胞,创口在几星期后愈合,仅留下少许瘢痕,有时甚至不留瘢痕。
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

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鳞状细胞癌约占皮肤癌的90%左右。
30~50岁年龄多发。
往往由角化病、粘膜白斑及其它癌前疾病转化而成。
初起为暗红色,质硬,高于皮面的结节,以后表面的角质层脱落出现红色的糜烂面,伴有渗血、渗液,病灶渐渐扩大。
生长较快,早期即形成溃疡。
有的呈结节样或菜花状,向深部侵犯较小,基底可移动;有的呈蝶状,向深部浸润较明显,破坏性大,常累及骨骼。
鳞状细胞癌常伴有化脓性感染,伴恶臭、疼痛。
多见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巨大鳞状细胞癌,其恶臭无比,脓性分泌物较多,易出血;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
其发病部位以粘膜皮肤连接处鳞状细胞癌发展最快,粘膜发病者更容易转移。
鳞状细胞癌大部分发生在慢性溃疡、粘膜白斑、着色性干皮病等基础上。
好发部位为眼睑、鼻、唇、颞、颊、额、四肢,包皮、龟头、躯干也可发生。
与基底细胞癌相比,鳞状细胞癌发展较快,易出现转移。
据统计,下肢皮肤癌发生转移的较多,其次为手背部和面颈部,血行转移罕见,肺脏为最常见的转移脏器。
基底细胞癌损害发展缓慢,一般极少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也无远处转移。
一般分为4型,最常见的是结节溃疡型。
1、结节溃疡型:初起是表皮出现一个小米粒至豌豆大小的蜡样小结节,质地相当硬,表面有少数扩张的毛细血管,略高出于皮肤表面,或仅似红斑而并不隆起,或略呈结节状,表面的皮肤轻度向下凹陷。
结节可逐渐扩大或新的皮损出现,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有蜡样光泽的盘形斑块,中央往往结成棕色、黄褐色或暗灰色瘢,继而痂下发生溃疡,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椭圆形或不整形溃疡,大小如指戒或铜钱不等,溃疡边缘坚实及卷起,往往呈半透明状并凹凸不平,周围皮肤无炎症,底部呈珍珠样或蜡样外观,有时损害表面完全为痂所覆盖。
溃疡缓慢向四周及深部扩展,如鼠咬状,形成基底细胞癌的一种典型临床形态,故名为侵蚀性溃疡,溃疡可部分愈合而发生瘢痕,亦可扩展至皮下组织甚至软骨及骨骼。
各种组织可被摧毁而成深坑状。
发生于面部能破坏鼻、耳、眼眶及上颌窦等部位的软骨和骨组织,引起出血或颅内侵犯或毁形。
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特征与病理诊断

论文题目: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特征与病理诊断摘要:皮肤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其病理诊断依赖于组织学特征的细致观察和分析。
本文综合了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特征、病理诊断标准和辅助检查方法,包括镜下形态、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加强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学认识,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引言:皮肤鳞状细胞癌是一种源于皮肤表皮鳞状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组织学特征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选择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特征和病理诊断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
1. 镜下形态皮肤鳞状细胞癌的镜下形态主要包括以下特征:1.1 鳞状上皮细胞增生病理切片下可见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形成不规则的鳞状结构,细胞呈现多形性,核分裂活跃。
1.2 角化形成部分病变区域可见角化形成,表现为角质层增厚、角质化和角化囊形成。
1.3 紊乱的细胞排列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形态不规则,可见异型性增生、滋生和角化。
2. 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技术可辅助鉴别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其他皮肤肿瘤,常用标记包括:2.1 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皮肤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细胞角蛋白,可与基底细胞癌等进行鉴别。
2.2 p63p63是一种核转录因子,对鳞状细胞癌的免疫组化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2.3 Ki-67Ki-67是细胞增殖标志物,其阳性表达水平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细胞增殖活性相关。
3. 分子病理学3.1 HPV检测一些皮肤鳞状细胞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特别是HPV16和HPV18亚型,因此HPV检测在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3.2 分子标志物近年来,一些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表明,如p53、EGFR、VEGF等的异常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病理诊断依赖于对组织学特征的细致观察和分析。
充分了解皮肤鳞状细胞癌的镜下形态、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学特征对于提高其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鳞状细胞癌

• 鳞状细胞癌组织病理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可作出诊断。
2.应用抗前角蛋白和抗角蛋白单抗进行免疫过氧化酶染色,或在电镜下观 察到张力细丝也可协助诊断。
(二)鉴别诊断
1.角化棘皮瘤
2.基底细胞癌
3.其他恶性皮肤肿瘤
光化性角化病
治疗
治疗关键:根据肿瘤的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态等选择 治疗方法。治疗应彻底,以免发生转移。
为疣状或乳头瘤状,表面可有鳞屑,中央易发生溃疡,易坏死、出血。 ➢ 组织病理表现为由不同比例的非典型(间变)鳞状细胞和正常鳞状细胞
构成的癌巢,侵入真皮网状层或更深。 ➢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Thanks
鳞状细胞癌
CONTENTS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 3 组织病理 4 诊断和鉴别诊断 5 治疗
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简称鳞癌,又称棘细 胞癌,是一种发生于上皮细胞的肿瘤。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紫外线照射、
01 放射线或热辐
射损伤
02
3. 部分肿瘤可呈凹陷性,进行性扩大并出现溃疡,进一步 侵犯其下方筋膜、肌肉和骨骼。
4.预后 鳞状细胞癌可以发生淋巴结转移。
• 鳞状细胞癌
三、组织病理
病理变化: ➢ 不规则肿瘤细胞团块构成癌巢,侵入真皮网
状层或更深,瘤细胞团由不同比例的非典型 (间变)鳞状细胞和正常鳞状细胞构成。 ➢ 非典型鳞状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大小和形状不 一,核增生,染色深,出现核分裂,细胞间 桥消失,个别细胞出现角化不良和角珠。
化学致癌物
如砷、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 物、煤焦油、木馏油、石蜡、 蒽、烟草焦油、铬酸盐等
皮肤癌的科普知识课件

寻找阴凉处或使用遮阳伞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何预防皮肤癌? 定期自检
定期检查自己的皮肤,注意任何变化,及时 记录并向医生咨询。
自检可以帮助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如何治疗皮肤癌?
如何治疗皮肤癌? 常见治疗方法
皮肤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 免疫疗法等。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频繁使用晒黑床、缺乏 防晒措施等,也会增加皮肤癌的风险。
?
何时去看医生?
定期检查
建议每年进行皮肤检查,特别是有高风险因素的 人群。
早期发现有助于提高治疗成功率。
何时去看医生?
注意变化
如果皮肤上出现新斑点或已有斑点的形状、颜色 、大小发生变化,应尽快就医。
什么是皮肤癌?
发生机制
皮肤癌主要由于皮肤细胞的DNA受损,通常是由 于紫外线辐射引起的。
其他因素如遗传、免疫系统缺陷和接触某些化学 物质也可能增加皮肤癌的风险。
什么是皮肤癌?
类型
皮肤癌主要有三种类型: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 癌和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最具侵袭性的类型,早期发现和治疗 非常重要。
谁会得皮肤癌?
皮肤癌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皮肤癌? 2. 谁会得皮肤癌? 3. 何时去看医生? 4. 如何预防皮肤癌? 5. 如何治疗皮肤癌?
什么是皮肤癌?
什么是皮肤癌?
定义
皮肤癌是指发生在皮肤组织的恶性肿瘤,主要分 为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黑色素瘤。
皮肤癌是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尤其在阳光照 射较强的地区更为常见。
谢谢观看
任何异常的痣或皮肤病变都值得关注。
何时去看医生?
症状表现
常见体表肿瘤

常见体表肿瘤体表肿瘤是指发生在人体表面或皮下组织,不侵犯肌肉和内脏器官的肿瘤。
常见的体表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其中恶性肿瘤可能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因此对体表肿瘤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体表肿瘤种类、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
皮肤基底细胞癌皮肤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头颈部和手臂等日照充足的部位。
常见症状包括皮肤表面出现鳞片状或透明突起的肿块,容易溃疡出血。
诊断主要通过皮肤活检确定。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激光治疗和放射治疗。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肿瘤,通常起源于黑素细胞。
特征为皮肤色素斑突然增大、颜色不均匀,可伴随疼痛和痒感。
早期的黑色素瘤往往被误认为是普通的黑痣,因此对于有变化的黑痣需要及时观察和就医。
诊断依赖病理活检,治疗一般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皮肤基底细胞瘤皮肤基底细胞瘤是一种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数发生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
常见表现为体表平坦或隆起的圆形或边缘规则的肿块,常见于头颈部,颜色一般为红色或肉色。
治疗方法一般为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皮肤鳞状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是皮肤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常发生在头皮、面部、手臂等容易暴露在紫外线下的部位。
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厚块状、鳞片状、潮红的肿块,有时伴有溢液或溃疡。
诊断依赖皮肤活检,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皮肤红斑狼疮皮肤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于青少年和中年女性。
主要症状为皮肤患处出现红斑、皮疹、光敏感和溃疡等症状,严重时可累及内脏器官。
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治疗主要通过抗炎、免疫抑制和光疗等方法。
脂肪瘤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皮下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表现为皮下可移动、质地柔软的肿块。
多发生于躯干、上臂、大腿等部位。
一般情况下,脂肪瘤无需治疗,但如果病变存在疼痛、增大或压迫神经等情况,则需手术切除。
骨软骨瘤骨软骨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多发生于四肢等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恶性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皮 肤 镜 技术 是 一 种 在 体 观测 皮 肤 表 面 下 部 微 细 结构 的 非创 伤 性 技 术 , 年来 在 恶性 黑色 素 瘤 、 C S 近 B C、CC以及 一些 非肿 瘤 、 色 素性 皮肤 病 中的应 用越 来越 广 泛 。 w lB等i 非 Ne e l t ]
一
常见的, 占所 有 皮肤 肿 瘤 的 6 %~ 5 2 5 7 %t  ̄ 。而 S C 由于容 易 出 C 现 区域 淋 巴结 转 移 , 的危 险 性 比 B C高 得 多 。所 以近 年来 它 C 对 B C和 S C的研 究 越来 越 引起 学 者们 的关 注 。 C C
1 人 皮 肤 基 底 细 胞 癌 、 状 细 胞 癌 的 诊 断 鳞 11组 织 病 理 学 检 查 .
性 结果 。组 织病 理学 检查 是 皮肤 恶性 肿瘤 诊 断 的金标 准 。
12皮 肤 鳞 状 细 胞 癌 抗 原 ( CC— g 的检 测 . S A )
鳞 状 细 胞 癌 抗原 是 从 子 宫 颈 鳞 状 上皮 中 分 离 出来 的鳞
状上 皮 相 关抗 原 T 一 A 4的亚 单 位 。多数 研 究显 示 ,C — g与 SCA
不 当 , 重危 害 人们 的健康 。本文 就 人皮 肤 B C、 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 S C的诊 断 及治 疗 进 展作一 综 述 。
【 词】 关键 皮肤 基底 细胞 癌 ; 状 细胞 癌 ; 断 ; 鳞 诊 治疗 【 图分 类 号】 7 95 中 R 3. 【 标识 码】A 文献
在我 国 , 肤 癌 约 占全 部 恶性 肿瘤 的 1 %左 右 。 中 皮 皮 . 5 其
通讯作者 : 熊舒原(9 6 )福建医科大学 附属第 一医院整形外科主任 医 15一,
师 、 教授。 副
有 多样 性 的特 点 , 因此 务必 避 免 误 诊 和漏 诊 , 据 临床 症 状 根 和 常规 结 合特 殊 眼部 检查 , 干眼 做 出正 确 的诊 断 和恰 当 的 对
治疗 。干 眼治 疗 的 目标是 稳 定泪 膜 , 持 润 滑 , 少 磨擦 , 保 减 增 加 水 液 的生 成 和 睑板腺 的分 泌 , 轻炎 症 反应 。从 而 为角 膜 减
21 4第8第1 0年月 1 1 1 卷 期
研究进展
人皮肤基底细胞癌 、 鳞状细胞癌 的诊 断及治疗
杨 金 谷 . 熊舒 原
福 建 医科 大 学 附属第 一 医 院整 形外 科 , 建福 州 3 0 0 福 5 04
【 要] 肤 基 底 细 胞 癌 (aa clcri m ,C ) 摘 皮 bsl e a n aB C 和鳞 状 细胞 癌 ( um u e a io as c 是 整形 外 科 常 见 的 l co s a os lcr nm ,c ) q cl c 皮 肤 恶性 肿 瘤 , 老年 人 多见 , 以 因其病 因复 杂 , 临床 及病 理 表 现呈 多 样性 , 引起 误 诊 和漏 诊 , 常 并进 而 导 致 治疗 方 法
l mao cl JPo ei E eR s 0 12 5: 5 6 7 f m t el[.rgR t y e, 0 , () 2 — 3 . a y r s] n 2 0 6
【] 邓 志宏 , 少 贞, 5 赵 张未 娟 , . 宝 舒 卡 波 姆 眼用 凝 胶 治疗 干 眼 的 临 床 观 等立 察 【. 际 眼科 杂 志,0 998: 4 — 5 2 J国 ] 2 0 ,() 5 0 14 1 f】刘 璐 . 乙烯 醇治 疗 和 预 防 干 眼 病 的 药 效 学 研 究 『1 学 导 报 ,0 72 6 聚 J. 医 2 0 ,6 (9:8 — 8 . 2) 092 9
14皮 肤 镜 技 术 .
目前 , C 、 C B C S C的确 诊 主要 靠活 检 和术后 组 织病 理 学检 查 。活检 是诊 断肿 瘤 性质 的可 靠手 段 , 它是 一种 有 创操作 , 但 存 在肿 瘤 细胞 扩 散 的风 险 , 且可 能 因 为取 材 不准 出现假 阴 而
[ 章编 号] 17 — 7 12 1 )4 b 一 1 — 3 文 6 4 4 2 (0 10 ( )0 3 0
S C的侵 袭 、 移 、 发 和 预 后 密 切 相 关 , 反 映 S C生 物 C 转 复 是 C 学 特 性 的重要 肿 瘤标 志 物 。S C A C — g的检测 有 助 于早期 诊 断
肤 基底 细 胞癌 ( c , 鳞状 细 胞癌 ( c , 发病 率 占皮 肤 s c) 及 B c) 的
癌 的 9 %以上 , 在 逐年 升 高l 0 且 l 】 。皮肤 恶性 肿 瘤 中 , C B C是最
SC C ,并 可 能作 为 皮肤 鳞 状上 皮 癌 变及 鳞 癌复 发 风 险预 警 的
种方 法 。
13 PET .
P T即正 电子发 射 计算 机 断 层显 像 , E 是通 过 检测 来 自放
射 性 物质 正 电子 的释 放来 获 得关 于 组织 代谢 率 的信息 , 通 并 过 图像 反 映 出来 , 而 对病 变 组 织进 行诊 断和 分 析 。P T灵 从 E
敏 度 高 ,当疾 病早 期 处 于分 子 水平 变 化 阶段 , E P T检 查 即可 发 现病 灶所 在 , 可 获 得三 维影 像 , 行 定量 分 析 , 到早期 并 进 达 诊 断 , 是 目前其 他 影 像检 查 所无 法 比拟 的 。P T还 可 以诊 这 E 断 恶性 肿 瘤是 否 发生 了转 移 .以及对 转 移 的部 位 一 目了然 , 这 对肿 瘤诊 断的分 期 , 是否 需要 手 术 和手 术切 除 的范 围等起 到重 要 的指导 作用 。在 国外 。 E P T被 广 泛用 于 皮肤 恶性 肿瘤 诊 断 的研 究I 引 。在 我 国 , P T仪 器 昂贵 , 因 E 检查 费用 高 , 目前 临床 应 用较 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