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罚和变相体罚屡禁不止的原因和预防 2

合集下载

教师体罚学生违法行为原因分析与对策(刘鸿雁)

教师体罚学生违法行为原因分析与对策(刘鸿雁)

教师体罚学生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禄劝民族小学:刘鸿雁摘要:教师体罚学生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教育现象,但这种现象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教师虽明知违法却还要冒犯,有其根本的原因,作为教师,应当加深理解和认识并加以防范,以确保自身依法执教,同时也要维护好学生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体罚、变相体罚、违法行为、预防对策、依法执教教师体罚学生是对学生直接的肉体打击,让学生身体上感受到疼痛或难受,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变相体罚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的罚站、罚跑、罚跪、罚面壁、罚体力劳动、罚抄写、威胁、呵斥、讽刺、挖苦、辱骂、刁难等心理攻击,甚至是比直接的身体打击更易伤害学生的体罚,批评也有变相体罚之嫌。

通过变相体罚,让学生体会到不按要求完成任务或有意违反是要付出代价的,以此来警示学生的所作所为。

体罚加上变相体罚,造成了教师对学生不能说不能打不能骂。

通过对学生的身体进行的惩罚而企图达到教育训练目的的手段,经由制造身体上的痛苦,或经由控制身体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称之为惩罚。

对学生进行惩戒教育是可以的,但对学生实施体罚就与国家法律相违背。

其中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而这项法律的实施细则也规定“学校和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此外,我国教师法也规定“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即便如此,教师们仍然我行我素,为所欲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实在与其漠视法律相关,应该说,体罚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它是一种极端愚昧、变态的非正常行为。

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快强化教师的师德教育,树立法制意识,切不可做出让人遗憾终生的事!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做到依法执教,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怎样预防教师体罚学生这一违法行为的发生呢?下面就此为题加以讨论。

一、教师产生体罚学生这一违法行为的原因分析:(一)、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对中国而言,人们的思想始终受到封建思想的侵蚀,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的“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子女被看成父母的私有财产,几乎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如何看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如何看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如何看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一种早已存在的不良教育现象。

这种现象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的,而且正在成为引起越来越多关注的问题。

在我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问题也一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此,本文将围绕着如何看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进行一番讨论与思考。

首先,让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体罚是指对学生采取了身体上的惩罚行为,包括使用鞭子、棍子等手段来打学生。

而变相体罚是指采用暴力的方式实际上并没有打到学生,但是通过恐吓、威胁、羞辱等方式来使学生害怕和遭受痛苦。

不难看出,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都不是好的行为。

这种行为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导致其失去自尊和自信。

许多人可能会认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它们是为了让学生变得更加听话和遵守规则。

但是,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更加恶化。

学生们因为感到恐惧而失去了对老师和校园的信任,这使得学生们在学校中感到不安全和孤立无援。

此外,对于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老师,其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也会受到损害,并且也难以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制定出更加严格的规定来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行为,并对有关人员进行教育和宣传,使他们更加了解这些规定的重要性。

其次,学生和家长也应该加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如果发现教师使用了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要及时向学校或有关部门举报。

特别是对于家长来说,应该加强自我教育,正确引导孩子,使其明白这些行为的危害性和无效性。

更广泛地说,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专门研究如何改善教育方式,有效地管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学生和教师个体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育方案。

同时,应该倡导一种积极向上、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让教师们能够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利益,更好地引导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一种不良教育现象,应该得到全面的反对和遏制。

浅议教师对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成因与危害性.

浅议教师对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成因与危害性.

浅议教师对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成因与危害性摘要:我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早已明确宣布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非法,但是,由于受封建教育思想、严重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缺乏新鲜的教育思想、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和传统评价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在部分家长眼里,体罚是教师出于对孩子的爱和关怀,在部分教师眼里,体罚和变相体罚是自己从事教育教学的法宝利器,致使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层出不穷,既摧残学生的身心,又影响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关系,还破坏正常的教学活动,酿成了严重的危害性。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的出现。

摧残:使(身体、精神等)蒙受严重损失。

)关键词:教师体罚学生成因与危害性分析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要给予教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也明文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中小学教师行为“十不准”第二条规定“不准侮辱、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然而,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严重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缺乏新鲜的教育思想、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和传统评价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在部分家长眼里,体罚是教师出于对孩子的爱和关怀,是对自己和孩子的一种负责任行为,在部分教师眼里,体罚和变相体罚是自己树立教师形象、树立“师道尊严”、改善教学效益和促进学生进步的法宝利器。

于是乎,体罚与变相体罚如“野草”一般“烧不尽”,总是在“春风”之中“吹又生”,且有“一浪高过一浪”的势头,既摧残学生的身心,又影响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关系,还破坏正常的教学活动。

其成因和危害性,很值得探究和思考。

一、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成因(一)、封建教育思想源远流长、根深蒂固。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并成了所谓的“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子女被看成父母的私有财产,几乎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更不用说体罚了。

体罚与变相体罚屡禁不止的原因与预防2

体罚与变相体罚屡禁不止的原因与预防2

文星中学麻忠正【摘要】:当代教育教学中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个别教师的教育习惯、法制观念淡漠、缺乏科学合适的教育方法等因素,致使我国学校教育中对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屡有发生。

对此,我们应树立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心理素质和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

【关键词】:【正文】:体罚是指通过对人身体的责罚,特别是造成疼痛,来进行惩罚或教育的行为。

我们通常提到的体罚是指对未成年人的体罚。

对未成年人的体罚有两个来源:家庭内部(如来自父母)和教育机构(初、中等教育的教师)。

造成明显身心伤害的体罚,不论来自父母或教育人员,均会被视为虐待儿童的犯罪。

变相体罚指用体罚方式以外的其他形式来体罚学生。

变相体罚同样会侮辱学生人格,伤害学生心灵。

其形式归纳有以下几种:1、罚抄:罚抄词语、定律等超过五遍;诗歌、规则等超过两遍,课文超过一遍。

2、罚钱:不论数目多少,不论形式如何。

3、罚做值日或罚其打扫卫生并连续几天。

4、逐出教室而不及时处理。

5、辱骂学生,讽刺挖苦学生。

6、敲教鞭,甩东西。

7、未经领导同意,随意停课或停止学生参加一切活动。

尽管我国不断加强师德建设,但是师德建设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在一些地方,教师不尊重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

教师体罚学生的手段,可谓花样百出,什么罚站、打手心、抽耳光、脱裤子揍屁股、用小刀刮脸皮,逼学生下跪,嫌孩子太吵在其嘴上贴透明胶条,在学生脸上刻写“我是小偷”等字样,在学生脸上刺字,发动学生轮流抽“违纪学生”耳光等。

有的教师常常骂不听话的学生是“害群之马”、“一泡老鼠屎坏了整锅汤”、“狗改不了吃屎”、等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体罚和变相体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伤害,在生理方面,可能致伤致残;在心理使儿童变得恐惧,缺乏安全感,并摧残学生的心灵,扭曲学生的人格,损害学生的尊严,窒息学生的思想。

加拿大学者就体罚对孩子将来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做了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

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浅谈

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浅谈

三、有关法令法规
关于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规定
一、为实施依法治校,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杜绝体罚学生现象的发生,根据《义务教育法》、《教育 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二、学校建立体罚学生的举报制度和首遇制度。教职工和学生向学校如实举报教职工体罚学生的,学校给予奖励200元。看见体罚和 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任何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劝阻,对劝阻有效者,学校给予奖励100元。教职工对体罚现象听之任之、熟视无睹或推波 助澜者,学校给予扣发100元。 三、学校政教处每月底和学期末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教职员工是否存在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 四、学校保障检举人的合法权益,对检举揭发者打击报复的,学校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 五、通过检举揭发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经查证属实,学校将视情节轻重做出以下处理: 1、体罚学生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学校给予批评教育或警告,并按相关考核制度扣除当月师德津贴,班主任同时扣除当月班主任 津贴,生活老师和职工扣除当月工资100元。 2、体罚学生情节严重,在师生、家长和社会中造成很坏影响者,学校给予第一款处理,同时扣除全学期的奖金,并给予行政处分或 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处理。 3、体罚学生特别严重,触犯刑律者,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4、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导致学生出走,由体罚者自费寻找,并追究其相应责任;导致学生转学退费的,其退费由体罚者全额承担。 5、体罚学生屡教不改者,学校给予解聘处理。 6、凡体罚学生者,无论情节轻重,学校实行一票否决制,不得评先、评优、评职称,第一年工作者第二年不得正式录用。
一、案例选登
4.老师被扣分,学生挨耳光
1999年9月13日,湖南省搬源县架桥乡中心小学六年级班学生李军, 上厕所时宿舍门关了,同学艾烽玉回来见门被锁上,就把门踢烂了。第 二天早自习,宿舍把老师发现门坏了,就让艾烽玉去把门钉好。按学校 纪律,要扣班级积分。班主任老师钟月英知道后,在课堂上批评了李军 和艾烽玉。但两人不认错,钟老师就让全班同学每人打李军两个耳光。 艾烽玉钉好宿舍门后回到教室,先被勒令跪在教室里,挨了9教鞭。然后 钟老师让每个同学打他两耳光,哪个打轻了,就要挨5教鞭。据了解,艾 烽玉一共挨了112记耳光。艾烽玉被打后,也出现一些异常反映,脸肿、 头痛、呕吐、吃饭时无故摔碗、上课打嗑睡、短暂的意识丧失。常德市 第一人民医院和常德市康复医院得出一致结论:心因性精神障碍,与此 次体罚事件有因果关系。2000年6月7日上午,桃源县陬溪法庭对此案作 出了一审判决:钟月英和架桥乡中心小学共同赔偿原告1万多元。

初中生体罚问题:如何避免?

初中生体罚问题:如何避免?

初中生体罚问题:如何避免?摘要体罚作为一种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更阻碍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积极性。

近年来,初中生体罚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关注,但其根源复杂,解决措施也需要多方协作。

本文将从体罚的定义、危害、原因以及预防措施四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初中生体罚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旨在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贡献力量。

关键词:初中生,体罚,预防,教育,师生关系一、体罚的定义与危害体罚,是指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实施的非教育性的、带有惩罚性的身体伤害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殴打、踢踹、捆绑、罚站、罚跑等。

体罚不仅是一种违反教育伦理的行为,更是一种严重的侵犯人权行为,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1.1 体罚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危害*造成身体伤害:体罚会导致学生身体受伤,轻则皮肉之苦,重则骨折、脑震荡甚至死亡。

*影响身心发育:体罚会对学生的身体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抵抗力下降等问题。

*引发慢性疾病:长期遭受体罚会导致学生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甚至引发慢性疾病。

1.2 体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危害*造成心理阴影:体罚会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使学生产生恐惧、自卑、逆反等心理,影响其正常的心理发展。

*降低学习兴趣:体罚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降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学习成绩。

*破坏师生关系:体罚会破坏师生之间原本的信任关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反感和厌恶,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初中生体罚问题的现状与原因2.1 初中生体罚问题的现状近年来,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禁止体罚,但初中生体罚问题仍然存在,并呈现出以下特点:*隐蔽性:很多体罚行为发生在课堂之外,不易被发现,导致部分体罚行为难以得到有效制止。

*多样性:除了传统的殴打、踢踹等体罚方式之外,还出现了新的体罚方式,如罚站、罚跑、长时间做题等,更加隐蔽,也更加难以界定。

*普遍性:虽然体罚问题在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但整体而言,初中生体罚问题依然较为普遍。

浅议教师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浅议教师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浅议教师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东辉学校 张万海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不时被媒体曝光,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作为任何一名教师都非常清楚,体罚是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我国法律也严厉禁止教师对学生的体罚。

然而,为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屡禁不止呢?一、何为体罚与变相体罚体罚是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伤害学生身体或心灵的行为,体罚是处罚儿童的错误教育方式。

教师用体罚的方法来处理违反纪律的同学也应称为体罚。

变相体罚是指用上述体罚方式以外的其他形式来体罚学生。

变相体罚同样会侮辱学生人格,伤害学生心灵。

体罚的危害在于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一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定的侵权行为。

罚站,罚抄作业,打手心,煽耳光等是其常见形态,讽刺挖苦之类的心罚则更具有隐蔽性。

特别是在应试教育下,有的教师把体罚当作提高成绩的绝招,逼迫学生学习,搞棍棒教育。

二、教师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原因是什么原因导致"体罚"的故事重演呢?造成体罚学生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既与学校的管理有关,与学生有关,还与教师心理健康、法制意识、传统观念和当前教育的"指挥棒"等有关。

(一)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国几千年封建教育的流毒所致,至今还存在诸如:“不打不成才”、“教不严,师之惰”等教育思想,当今教育明令禁止体罚学生,并上升在法律的高度,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面对那些调皮的学生,似乎除了体罚,别无选择。

(二)当前教育政策的作用目前,仍然存在以学生统考成绩给学校排名次,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定教师工作质量的倾向依然严重,学生的考试分数仍是教师晋职晋级,评优评模的决定性因素。

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强人所难的做法时有发生。

有压迫就有反抗,有反抗自然就有体罚。

(三)学生的无知,教师的无奈1、学生“懒、惰”现象突出。

农村很多中小学生特别懒惰、贪玩,老师布置的作业,如不采取“措施”,学生就不会去完成,另外,面对一些老师把学生“管住”了,考试分数就上去的现实,更多老师受到挑战,也就效仿,对懒学生、贪玩学生采取“措施”。

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内容摘要]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屡禁不止,农村中小学和私立学校尤甚,原因既与学校的管理运作有关、与学生有关,还与教师的法制意识、心理健康和传统教育观念等有关,杜绝体罚学生行为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

[关键词]体罚,学生,现象,原因,对策一、教师体罚学业生的原因浅析(一)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较深古语云:“棍棒底下出孝子”、“玉不琢,不成器”、“不打不成才”、“教不严,师之惰”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教育所总结的成功之道。

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明令禁止体罚学生,并上升在法律的高度,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面对那些调皮的学生,似乎除了体罚,别无选择,甚至连许多家长也认为,老师不体罚学生,学生就不怕他,就是为师不严,就是教师无能,就不是好老师,给予学生适当的体罚是应该的只要不太过分,家长授意教师体罚,部分家长仍流行“严是爱,宽是害”的思想。

(二)当前教育的“指挥棒”的作用目前,以学生统考成绩给学校排名次,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定教师工作质量的倾向依然严重,学生的考试分数仍是教师晋职晋级,评优评模的决定性因素。

不少教师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大打题海战,不准出错,做错一题罚抄多遍,写错一字罚写二三十遍等不科学、不具人性化、强人所难的做法时有发生。

有压迫就有反抗,有反抗自然就有体罚。

尽管它不合法,但它是解决问题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

(三)学生行为更显“猖狂”,教师无奈亮“杀手”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不懂事,不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有些孩子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在家里娇生惯养;有些“空巢”家庭的留守儿童,家庭对其管教不到位,忘乎所以或自由散漫,给学校或班级的管理带来了危机。

1、学生“懒、惰”现象突出。

农村很多中小学生特别懒惰、贪玩,老师布置的作业,如不采取“措施”,学生就不会去完成,另外,面对一些老师把学生“管住”了,考试分数就上去的现实,更多老师受到挑战,也就效仿,对懒学生、贪玩学生采取“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当代教育教学中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个别教师的教育习惯、法制观念淡漠、缺乏科学合适的教育方法等因素,致使我国学校教育中对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屡有发生。

对此,我们应树立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心理素质和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

【关键词】:体罚变相体罚原因对策【正文】:体罚是指通过对人身体的责罚,特别是造成疼痛,来进行惩罚或教育的行为。

我们通常提到的体罚是指对未成年人的体罚。

对未成年人的体罚有两个来源:家庭内部(如来自父母)和教育机构(初、中等教育的教师)。

造成明显身心伤害的体罚,不论来自父母或教育人员,均会被视为虐待儿童的犯罪。

变相体罚指用体罚方式以外的其他形式来体罚学生。

变相体罚同样会侮辱学生人格,伤害学生心灵。

其形式归纳有以下几种:1、罚抄:罚抄词语、定律等超过五遍;诗歌、规则等超过两遍,课文超过一遍。

2、罚钱:不论数目多少,不论形式如何。

3、罚做值日或罚其打扫卫生并连续几天。

4、逐出教室而不及时处理。

5、辱骂学生,讽刺挖苦学生。

6、敲教鞭,甩东西。

7、未经领导同意,随意停课或停止学生参加一切活动。

尽管我国不断加强师德建设,但是师德建设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在一些地方,教师不尊重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

教师体罚学生的手段,可谓花样百出,什么罚站、打手心、抽耳光、脱裤子揍屁股、用小刀刮脸皮,逼学生下跪,嫌孩子太吵在其嘴上贴透明胶条,在学生脸上刻写“我是小偷”等字样,在学生脸上刺字,发动学生轮流抽“违纪学生”耳光等。

有的教师常常骂不听话的学生是“害群之马”、“一泡老鼠屎坏了整锅汤”、“狗改不了吃屎”、等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体罚和变相体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伤害,在生理方面,可能致伤致残;在心理使儿童变得恐惧,缺乏安全感,并摧残学生的心灵,扭曲学生的人格,损害学生的尊严,窒息学生的思想。

加拿大学者就体罚对孩子将来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做了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

被体罚的儿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两倍,而且患上焦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几率大大增加。

在偶尔被打的受访者当中,有21%患上焦虑症、70%患上抑郁症、13%酗酒、17%嗜毒。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全国贫困儿童中心的心理学家伊丽莎白·盖尔绍夫经长期研究发现,体罚可能产生10种不良行为,如易进攻、反社会和成年后对子女及配偶滥用暴力等①。

可见,对学生施行体罚和变相体罚,会给他们的身心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我们应该看到传统的各大媒体对教师暴力行为早已曝光很多,并进行了多角度持续的批判,国家也屡屡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用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应该说,全社会对此态度不可谓不重视,措施不可谓不得力。

可为什么这类事情却屡禁不绝呢?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导致体罚、变相体罚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

一.体罚和变相体罚屡禁不止的原因1.法制观念淡漠尽管我国颁布了不少关于保护青少年儿童的法律法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但不少教师对其中的法律条款的内容并不了解,学生及其家长对这些内容的了解则更少。

所以,当教师体罚学生时,教师本人还不知道这是在违法,学生和他的家长也不知道运用这些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很多老师甚至家长的信念就是老师打学生和社会上的打架斗殴有本质区别,那就是为了学生好,既然动机是好的,就不应该负什么法律责任。

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2.传统的教育习惯古希腊雅典的学校,就常常对儿童实施体罚,在保留下来的史料中,有一块习字板,教师在上面写了一句话:“孩子,你如果不要挨打,就得用功。

”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把教育过程分为三个部分:管理、教学和道德教育。

赫尔巴特认为在管理儿童的方法中,包括体罚在内的惩罚应当占重要的地位,他还详细拟定了一个施用各种惩罚的制度,他提倡采用“剥夺自由”、“禁止用餐”、“关禁闭室”、“站壁角”等方法,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压制儿童原有的“野蛮的顽皮性”,改变儿童放荡不羁的性格②。

我国的传统教育向来主张对孩子的教育要从严,什么“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严是爱,宽是害”,但这里的“严”往往被解读为“责罚”二字。

千百年来,“责罚”一直被视作教导孩子“****”、“成才”的最有效、最必须的手段。

所以,古代的严师手里经常握着一把厚厚的戒尺。

中文的“教”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左边两个×表示两个学生,右边的×表示手拿木棒的教育者;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就有“夏楚二物,收其威也”的说法,“夏”同“”,是一种茶树,“楚”是一种灌木,意思是用黄荆、戒尺收敛儿童顽皮的劣性。

孔老夫子也曾用教鞭体罚弟子,民间也流传着“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之类的说法。

到现在,这种以“责罚”为手段的教育方式,至今仍然被一些家长和老师奉为信条。

3.社会和家长的默许在现如今的教育体制下,家长对部分教师的体罚现象吃默许态度,个别学生家长甚至对老师说“如果孩子有什么不对的,权当自己的孩子,请尽管严厉调教,有时候打两下也是应该的”,有的家长甚至说“我能有今天,还真得感谢老师严厉的批评,老师打骂是很正常的。

”一些家长听说某教师打人很厉害,还特意将孩子送到该学校,点名要进该教师的班,让其给“整服整服”。

教师就在体罚是为学生成才的幌子下,肆无忌惮体罚学生,助长了教师遇事不理智,处理问题简单化的恶劣风气。

老师打骂学生,学生怕老师再打自己,也怕把事实告诉家长,会把事情闹大,因而大都忍气吞声,索性不说。

4.部分教师教育能力低下,教育方法欠缺不少人都觉得老师是出于好意,恨铁不成钢,一气之下才会体罚学生甚至动手打人,但因为最终结果是错误的,所以使得原本良好的主观愿望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

体罚学生是老师无能的一种表现,如果一个老师有深厚的教研知识和教学经验,他不可能选择体罚这种下策。

打学生是教师教学艺术、教学能力和个人修养欠缺的表现。

以前的教育体系不健全,而且老师的水平要求也不高,学生也不娇气。

可是现在,教育老师的教育模式没有多大的改进,而学生们因为受到社会、家长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在品性方面有很大的变化,因此有很多时候,老师的教育方法并不适应现在孩子的变化。

顽皮的学生增加,教师无可奈何的时候,不得不采取体罚的措施。

在他们看来,体罚仍然是管理学生特别是顽皮学生的灵丹妙药。

体罚学生如吸食毒品,会上瘾。

你开始可能想:“我就这一次,把他镇住”或“杀一次鸡给猴看”“一劳永逸”,但这往往是一相情愿。

对立会越来越严重,成见会越来越深,你会觉得离开体罚就别无良策,于是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

另外体罚现象屡禁不止,与传统的应试教育也有关系。

一切向分数看齐,只要得高分便可以一俊遮百丑。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老师只能疲于奔命,并按自己的意志强行向学生灌输。

应试教育迫使老师使用一些不那么科学、有时甚至是非人性的手段,起了扭曲、摧残学生的作用。

这种情况下有的学生的不满、对抗成了某种程度情有可原的了!有的品行差点的学生原来无理还要占三分,有点理更是“得理不让人”了,这使得老师们的处境更为尴尬:压学生不对,不压分数、升学率怎么提高?急于求成、急于摆脱困境使得校园冲突、体罚现象更容易出现。

一急,就容易丧失理智,忘记了何谓人师、何谓教育,直至发展到打学生……二.预防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对策1.提倡教师改变传统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传统教育把教师当作教育的主体,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的客体,一切以教师以中心。

传统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上与下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方式是以控制为主,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教师,否则就是犯上或大逆不道。

我们昌乐一中这几年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切实抓好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创新,响应县教育局的教育教学制度改革的号召,积极向优秀学校看齐,走自己的路,增加了对教师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训,涌现了一大批教育改革创新方面的急先锋、领路人,多人在省级甚至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还有几位教师获得了全省教师技能评比一等奖,并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的教师教学技能评比。

在新任领导黄发国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发展蒸蒸日上,取得了良好的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充分发掘学生的自身特质和潜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在1997年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中第三条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2000年8月教育部又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对违反职业道德的教师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依据有关法规解聘相应的教师职务,调离教师岗位”。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教师对学生高尚纯洁的爱,是师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用以点燃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什么是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可以不假思索地说,就是热爱儿童”。

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以“爱满天下”为座右铭,他常常告诫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有讥笑中有爱迪生。

”我国特级教师斯霞说过:“工人不爱机器怎能能做好工?农民不爱土地怎能种好地呢?教师不爱学生能教育好学生吗??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做他们真正的教师!”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

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所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地位,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3.加强业务进修,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以及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其中的教育理论知识相当重要,它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教材教法等。

众所周知,教育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等。

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4.加强法制教育美国是一个法制观念较强的国家,学校一般都能“依法治校”。

无论何时,只要有学生胡闹影响他人的,老师就来了,老师教育不听,管理员就来了,不服管理员的,校长(助理)就来了,再不听的,警察就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