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 生的现象

合集下载

如何看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如何看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如何看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一种早已存在的不良教育现象。

这种现象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的,而且正在成为引起越来越多关注的问题。

在我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问题也一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此,本文将围绕着如何看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进行一番讨论与思考。

首先,让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体罚是指对学生采取了身体上的惩罚行为,包括使用鞭子、棍子等手段来打学生。

而变相体罚是指采用暴力的方式实际上并没有打到学生,但是通过恐吓、威胁、羞辱等方式来使学生害怕和遭受痛苦。

不难看出,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都不是好的行为。

这种行为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导致其失去自尊和自信。

许多人可能会认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它们是为了让学生变得更加听话和遵守规则。

但是,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更加恶化。

学生们因为感到恐惧而失去了对老师和校园的信任,这使得学生们在学校中感到不安全和孤立无援。

此外,对于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老师,其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也会受到损害,并且也难以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制定出更加严格的规定来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行为,并对有关人员进行教育和宣传,使他们更加了解这些规定的重要性。

其次,学生和家长也应该加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如果发现教师使用了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要及时向学校或有关部门举报。

特别是对于家长来说,应该加强自我教育,正确引导孩子,使其明白这些行为的危害性和无效性。

更广泛地说,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专门研究如何改善教育方式,有效地管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学生和教师个体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育方案。

同时,应该倡导一种积极向上、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让教师们能够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利益,更好地引导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一种不良教育现象,应该得到全面的反对和遏制。

浅议教师对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成因与危害性.

浅议教师对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成因与危害性.

浅议教师对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成因与危害性摘要:我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早已明确宣布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非法,但是,由于受封建教育思想、严重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缺乏新鲜的教育思想、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和传统评价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在部分家长眼里,体罚是教师出于对孩子的爱和关怀,在部分教师眼里,体罚和变相体罚是自己从事教育教学的法宝利器,致使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层出不穷,既摧残学生的身心,又影响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关系,还破坏正常的教学活动,酿成了严重的危害性。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的出现。

摧残:使(身体、精神等)蒙受严重损失。

)关键词:教师体罚学生成因与危害性分析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要给予教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也明文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中小学教师行为“十不准”第二条规定“不准侮辱、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然而,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严重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缺乏新鲜的教育思想、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和传统评价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在部分家长眼里,体罚是教师出于对孩子的爱和关怀,是对自己和孩子的一种负责任行为,在部分教师眼里,体罚和变相体罚是自己树立教师形象、树立“师道尊严”、改善教学效益和促进学生进步的法宝利器。

于是乎,体罚与变相体罚如“野草”一般“烧不尽”,总是在“春风”之中“吹又生”,且有“一浪高过一浪”的势头,既摧残学生的身心,又影响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关系,还破坏正常的教学活动。

其成因和危害性,很值得探究和思考。

一、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成因(一)、封建教育思想源远流长、根深蒂固。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并成了所谓的“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子女被看成父母的私有财产,几乎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更不用说体罚了。

浅议教师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浅议教师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浅议教师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东辉学校 张万海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不时被媒体曝光,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作为任何一名教师都非常清楚,体罚是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我国法律也严厉禁止教师对学生的体罚。

然而,为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屡禁不止呢?一、何为体罚与变相体罚体罚是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伤害学生身体或心灵的行为,体罚是处罚儿童的错误教育方式。

教师用体罚的方法来处理违反纪律的同学也应称为体罚。

变相体罚是指用上述体罚方式以外的其他形式来体罚学生。

变相体罚同样会侮辱学生人格,伤害学生心灵。

体罚的危害在于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一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定的侵权行为。

罚站,罚抄作业,打手心,煽耳光等是其常见形态,讽刺挖苦之类的心罚则更具有隐蔽性。

特别是在应试教育下,有的教师把体罚当作提高成绩的绝招,逼迫学生学习,搞棍棒教育。

二、教师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原因是什么原因导致"体罚"的故事重演呢?造成体罚学生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既与学校的管理有关,与学生有关,还与教师心理健康、法制意识、传统观念和当前教育的"指挥棒"等有关。

(一)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国几千年封建教育的流毒所致,至今还存在诸如:“不打不成才”、“教不严,师之惰”等教育思想,当今教育明令禁止体罚学生,并上升在法律的高度,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面对那些调皮的学生,似乎除了体罚,别无选择。

(二)当前教育政策的作用目前,仍然存在以学生统考成绩给学校排名次,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定教师工作质量的倾向依然严重,学生的考试分数仍是教师晋职晋级,评优评模的决定性因素。

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强人所难的做法时有发生。

有压迫就有反抗,有反抗自然就有体罚。

(三)学生的无知,教师的无奈1、学生“懒、惰”现象突出。

农村很多中小学生特别懒惰、贪玩,老师布置的作业,如不采取“措施”,学生就不会去完成,另外,面对一些老师把学生“管住”了,考试分数就上去的现实,更多老师受到挑战,也就效仿,对懒学生、贪玩学生采取“措施”。

学校教育中体罚和变相体罚屡禁不止的原因和预防对策

学校教育中体罚和变相体罚屡禁不止的原因和预防对策

学校教育中体罚和变相体罚屡禁不⽌的原因和预防对策摘要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教师的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漠、⼼理不健全、缺乏科学的教育⽅法等因素,致使我国学校教育中体罚和变相现象屡禁不⽌。

对此,我们应树⽴现代教育理念、加强法制教育、提⾼教师的职业素养、⼼理素质和教育能⼒,为学⽣的全⾯发展营造⼀个良好的学校环境。

关键词体罚变相体罚原因对策尽管我国不断加强师德建设,但是师德建设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意的问题。

在⼀些地⽅,教师不尊重学⽣、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的现象时有发⽣。

据报载:河南省汝阳县⼀⼩学⽣张某因上课精⼒不够集中,被⽼师随⼿掷来的⼩⽵棍刺中左眼球,经鉴定为七级伤残;四川新都四中⼀学⽣课堂上突然尿急,就把尿撒在了饮料瓶⾥,他的班主任发现后竟然逼他喝尿,该⽣不从,⽼师居然把⼀瓶尿照这位学⽣头上淋下去!还骂他是畜⽣,并动⼿打了他两记⽿光;云南⽟溪市北城镇夏井⼩学发⽣了⼀起罕见的教师体罚学⽣并强迫学⽣吞吃苍蝇的恶性事件;陕西省蓝⽥县某中学15岁中学⽣姜-博,因遭多名⽼师体罚后,⾝⼼俱损,⾏为出现反常,后被医院诊断为轻度狂躁症精神病患者……象这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的现象,屡见报端。

⽽且教师体罚学⽣的⼿段,可谓花样百出,什么罚站、打⼿⼼、抽⽿光、脱裤⼦揍屁股、⽤⼩⼑刮脸⽪,逼学⽣下跪,嫌孩⼦太吵在其嘴上贴透明胶条,在学⽣脸上刻写“我是⼩偷”等字样,在学⽣脸上刺字,发动学⽣轮流抽“违纪学⽣”⽿光等。

有的教师常常骂不听话的学⽣是“害群之马”、“⼀泡鸡屎坏缸酱”、“狗改不了吃屎”、“有娘养没娘教的”等等,凡此种种不⼀⽽⾜。

体罚和变相体罚对学⽣的⾝⼼健康有极⼤的伤害,在⽣理⽅⾯,可能致伤致残;在⼼理使⼉童变得恐惧,缺乏安全感,并摧残学⽣的⼼灵,扭曲学⽣的⼈格,损害学⽣的尊严,窒息学⽣的思想。

加拿⼤学者就体罚对孩⼦将来⾝⼼健康产⽣的影响做了全球最⼤规模的调查。

被体罚的⼉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童的两倍,⽽且患上焦虑症、反社会⾏为倾向和抑郁的⼏率⼤⼤增加。

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处理办法

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处理办法

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处理办法什么是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教师体罚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际的暴力行为,例如打骂、扇耳光、捏掐等。

变相体罚则是指教师利用其他方式对学生施加压力和惩罚,如扣分、驱逐出课堂、让学生在班级里受到同学排挤等。

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问题、丧失学习能力等。

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影响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身体上的伤害教师体罚会直接导致学生身体上的伤害,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骨折、内伤等情况发生。

而变相体罚则是在学生心理上施压,长时间下去也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2. 心理上的创伤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其后果包括焦虑、抑郁、自卑、恐惧等,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3. 学习能力的下降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学生会出现课堂不专心、成绩下降等问题,甚至会导致学生选择放弃学习的决定。

如何应对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任何教师都不应该采取这种方式去处理学生的问题。

如果遇到了这种情况,学生和家长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解决:1. 与学校沟通学生和家长在发现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情况后,应该立即与学校进行沟通,向学校反映问题,并要求学校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保障学生的安全和权益。

2. 寻求法律援助如果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情况非常严重,学生和家长可以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利益。

3. 规避冲突如果遇到了身体上的威胁和打骂等情况,学生和家长可以尽量规避冲突,切勿直接对抗教师,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4. 关注心理健康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创伤,因此,学生和家长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采取咨询和治疗措施,帮助学生度过难关,尽快恢复心理健康。

教师如何避免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应该时刻自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切勿用暴力方式对待学生,要以更加科学、和谐、有效的方式去管理和教育学生。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变相体罚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变相体罚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变相体罚在教育的征途上,教师扮演着塑造灵魂、引导成长的重要角色。

师德师风的建设,不仅关乎教育质量的提升,更是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保障。

近年来,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但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变相体罚的现象仍然存在。

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损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也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和师德师风的要求。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师德师风的核心在于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当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和感染学生。

变相体罚的行为,无疑是对这一原则的严重违背。

它不仅不能解决学生的问题,反而会加剧师生之间的矛盾,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变相体罚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可能是让学生长时间站立或静坐,有的可能是无理取闹地增加作业量,还有的可能是用言语羞辱或者孤立学生。

这些行为虽然不同于直接的体罚,但其负面效应同样不容小觑。

它们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其心理健康,甚至可能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学校教育产生厌恶感。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加强师德师风的自我修养。

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的言行,确保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成为学生的榜样。

学校应该加强对师德师风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社会和家长也应该参与到师德师风的监督中来,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教育实践。

例如,有的学校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月活动,组织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和互相评议,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还有的学校通过建立家校合作机制,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中来,形成了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师德师风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变相体罚的危害性,坚决杜绝这种行为的发生,用我们的爱心和责任心,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有利于成长的学习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制度(五篇)

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制度(五篇)

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制度近段时间以来,我校出现个别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甚至造成一定的伤害,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____》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防范和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行为的发生,今天利用学习时间再次强调以下几点:一、充分认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教师体罚学生,不仅有悖职业道德,违背教育规律,而且是违法侵权行为。

首先,教师体罚学生是违法行为。

我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未成年人保____》等法律法规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其次教师体罚学生是侵权行为。

它侵犯了学生的生命权、健康权和人格权。

体罚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它不仅会造成学生身体上的伤害,影响学生心智发育,而且可能造成一系列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孤僻、怯懦、畏缩、悲观,并且缺乏热情,也缺乏对热情的感召力;还会引起痛苦的情绪反应、自尊心水平严重下降及对心灵和人格的严重摧残。

无端的惩罚不但不能使学生改正不良行为,反而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千方百计与教师对抗,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可能造成学生终身残疾、死亡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体罚学生要承担相关责任。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体罚学生造成伤害的,根据情节轻重,要分别承担三种法律责任:(1)行政法律责任,实施体罚者应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2)民事法律责任,实施体罚者所在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实施体罚者不直接承担民事责任,但有被追偿的义务;(3)刑事法律责任,实施体罚情节严重者应受到刑罚处罚。

各级部管理人员要切实教育和引教师充分认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可能造成的危害和自身可能承担的严重后果,自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二、加强教育和管理,杜绝体罚现象的发生要以____提出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作为职业道德的标杆,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弘扬高尚师德,以言传身教感染和教育学生。

如何看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如何看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如何看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如何看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体罚,是教师对学生肉体实施惩罚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如殴打、罚站、超过身体极限的运动等行为。

变相体罚,是指采取其它间接手段,对学生肉体和精神实施惩戒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如劳动惩罚、抄过量作业、讽刺挖苦、谩骂、等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中已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

”但是,还是有少数教师我行我素,照罚不误。

这是因为,这些教师太迷信体罚的管理功能,忽视体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了严重影响。

一、常见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1、殴打。

教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处罚方式。

如果说谩骂、侮辱不足以体现教师地位优越的话,那么对学生打耳光,就表现出教师地位的至高无上了。

本以为打耳光是处罚调皮学生最安全的课堂控制方法,但是不仅不会达到预期效果,还会招致社会的谴责和学校的处分。

2、罚站。

相对而言,罚站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体罚方式。

从学生习以为常的表情来看,罚站绝不是一种偶然现象。

有教师认为:我既不打学生耳光,又不拉学生头发,更不殴打学生,罚站学生,根本不算体罚。

同时,罚站也很少招致社会、学校、家长批评,学生又承受得了。

因而,只要是学生违规就随时可以让他罚站。

甚至有些教师把罚站这一招称之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频频使用,屡屡得手。

其实罚站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甚微。

3、羞辱。

有好大一部分教师,不顾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任意地训斥、辱骂、讽刺、挖苦和嘲笑学生。

这样的差辱必然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因痛苦而失望,而变得灰心丧气,学习成为没有兴趣的活动。

他们千方百计躲避这样的教师,远离学校甚至离家出走。

4、威胁。

一些教师经常威胁、恐吓学生。

比如说什么,“你这辈子也改不了!”“以后再做错题就不要你了!”“把家长叫过来!”这种威胁表面上学生感到无所谓,内心却是非常痛苦的,势必会造成学生各种反抗心理的产生,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

二、体罚与变相体罚的危害性教师总以为自己在校绝对权威不容冒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案例:1.“单腿站立,罚站!”“手抱住头,蹲下!”今年六一节后不久,市民曹女士和5岁的女儿玩“角色互换”游戏时,被女儿扮演
的“老师”吓坏了。

“后来女儿告诉我,这些都是老师平时让他们班小朋友们做的。

”曹女士气愤地告诉记者。

曹女士与女儿班级其他家长们沟通后发现,全班17个孩子,15人曾遭类似体罚(据《济南时报》报道)。

 2.曹女士是第一个发现孩子被体罚的家长。

她告诉记者,上周三下午接孩子回家,想问问孩子学的什么,“有什么好问的,除了看动画片就是罚站呗!”孩子说。

“我当时非常吃惊,想问问是怎么回事,可是越问她越不说,后来我想出了个办法,说妈妈扮孩子,孩子扮幼儿园老师。

”曹女士告诉记者,游戏刚开始,孩子就很大声地说了
句:“××,你蹲到厕所里去!”“我说怎么蹲啊?我不会。

孩子就双手抱在头上,蹲了下去。

等我在厕所里照她说的那个样子蹲下,她立马关了灯、关了门出去了,还说了句:让你出来才能出来!那个声音和语调,真不是孩子平时的样子。


3.再做“游戏”,这次孩子让她做的动作是“金鸡独立”,双手举过头顶,一条腿向后抬着。

曹女士告诉记者,孩子还告诉她,受惩罚期间,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

她想找孩子老师理论,孩子却哭着说:你别找,你要是去了,我又要挨罚了!
是老师扎的,上课随便说话被扎,规定时间做不完题目也被扎,我们中午睡觉时,老师拿着那个东西巡逻,如果有人动,她就把小孩秋裤脱了,扎我们的腿。

”小强到现在也不知道,扎他的那个东西是妈妈手中缝衣服的“针”。

一、常见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
1、殴打。

教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处罚方式。

如果说谩骂、侮辱不足以体现教师地位优越的话,那么对学生打耳光,就表现出教师地位的至高无上了。

本以为打耳光是处罚调皮学生最安全的课堂控制方法,但是不仅不会达到预期效果,还会招致社会的谴责和学校的处分。

2、罚站。

相对而言,罚站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体罚方式。

从学生习以为常的表情来看,罚站绝不是一种偶然现象。

有教师认为:我既不打学生耳光,又不拉学生头发,更不殴打学生,罚站学生,根本不算体罚。

同时,罚站也很少招致社会、学校、家长批评,学生又承受得了。

因而,只要是学生违规就随时可以让他罚站。

甚至有些教师把罚站这一招称之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频频使用,屡屡得手。

其实罚站这
种教育方法的效果甚微。

3、羞辱。

有好大一部分教师,不顾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任意地训斥、辱骂、讽刺、挖苦和嘲笑学生。

这样的差辱必然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因痛苦而失望,而变得灰心丧气,学习成为没有兴趣的活动。

他们千方百计躲避这样的教师,远离学校甚至离家出走。

4、威胁。

一些教师经常威胁、恐吓学生。

比如说什么,“你这辈子也改不了!”“以后再做错题就不要你了!”“把家长叫过来!”这种威胁表面上学生感到无所谓,内心却是非常痛苦的,势必会造成学生各种反抗心理的产生,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

二、体罚与变相体罚的危害性
教师总以为自己在校绝对权威不容冒犯。

教师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处罚,是因为学生的行为妨碍了自己预设程序的进行。

所谓“双边活动、启发性原则”,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已是空中楼阁。

由于教师放宽了处罚的范围,由于教师无力创设使学生轻松自如的环境,所以他们就在课堂内外频频实施体罚,给教育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危害性极大。

1、难以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

虽然体罚可能达到在特定情境中制止某种行为的目的,却很难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

体罚与变相体罚只能使学生学会逃避体罚,而不是诚心转变态度,改正错误。

2、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杀鸡儆候”式的体罚使学生在行为上谨小慎微,时时、事事消极防卫,害怕教师。

这就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思想品质,也不利于班集体形成文明、和谐、轻松的氛围。

3、体罚与变相体罚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焦虑。

这就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反而会损害学生身心健康。

经常体罚会提高学生对体罚的极度反感,学生对体罚反应迟钝,逐渐失去对体罚的敏感。

为了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往往又要加重体罚,这样就导致体罚的恶性循环,带来不堪设想的教育后果。

4、体罚还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使师生产生冲突乃至对抗。

这既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人格魅力,也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

三、教师应该实施有效的教育
事实上,教育学生只用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老师,也就是“不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老师,学生心里只有憎恨。

作为教师应有一种奉献精神,在工作中,我认为应该采用以下措施:
1、“软方法”处理。

体罚必然引起更严重的师生冲突,自己生气不说,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不妨使用试用“软方法”处理。

面对学生故意的对
抗行为,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以宣泄心中的不满情绪,以显示老师的权威,而是调整消极情绪,运用教育机智,不仅避免了师生冲突,融洽了师生关系,带使学生主动承认错误,并发展了学生的特长,真可谓一举多得。

2、表扬式教育。

教师在学生违规时,应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方法,使学生心服口服,而不是一味地去体罚学生,收到较好的效果。

3、即兴教育。

即兴教育,即把学生错误的行为引导到正确的轨迹。

例如有位班主任在下课时发现几个同学把扫帚当作棍转,他走上去不予批评,而是说:“你们连下课都为班级做好事,打扫班级卫生,真是难能可贵。

我相信你们的扫地水平一定不错吧,今天放学后,你们再为班级做一次好事,怎么样?”这几位同学高兴地接受了教师的处罚,同时,也领悟到拿扫帚玩是错的,而打扫卫生是对的。

实践证明,每个同学都会犯错误,但希望老师用科学的手段来教育学生,只要方法得当,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有用之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