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体罚现象的思考
如何看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如何看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一种早已存在的不良教育现象。
这种现象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的,而且正在成为引起越来越多关注的问题。
在我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问题也一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此,本文将围绕着如何看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进行一番讨论与思考。
首先,让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体罚是指对学生采取了身体上的惩罚行为,包括使用鞭子、棍子等手段来打学生。
而变相体罚是指采用暴力的方式实际上并没有打到学生,但是通过恐吓、威胁、羞辱等方式来使学生害怕和遭受痛苦。
不难看出,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都不是好的行为。
这种行为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导致其失去自尊和自信。
许多人可能会认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它们是为了让学生变得更加听话和遵守规则。
但是,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更加恶化。
学生们因为感到恐惧而失去了对老师和校园的信任,这使得学生们在学校中感到不安全和孤立无援。
此外,对于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老师,其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也会受到损害,并且也难以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制定出更加严格的规定来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行为,并对有关人员进行教育和宣传,使他们更加了解这些规定的重要性。
其次,学生和家长也应该加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如果发现教师使用了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要及时向学校或有关部门举报。
特别是对于家长来说,应该加强自我教育,正确引导孩子,使其明白这些行为的危害性和无效性。
更广泛地说,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专门研究如何改善教育方式,有效地管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学生和教师个体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育方案。
同时,应该倡导一种积极向上、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让教师们能够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利益,更好地引导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一种不良教育现象,应该得到全面的反对和遏制。
教师在体罚状况下的心得分享(5篇)

教师在体罚状况下的心得分享(5篇)第一篇:教师体罚的心得与反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始终以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为出发点,但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因为学生的调皮捣蛋或者不听话,导致我们情绪失控,出现体罚学生的行为。
在此,我深刻反思自己的过失,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1. 体罚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身心健康。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深感自责和愧疚。
2. 教师应当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寻找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例如,通过与学生沟通、引导和激励,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改正。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
教师应以关爱、尊重和信任为基础,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从而降低体罚的发生率。
4. 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5.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减少体罚现象的发生。
第二篇:体罚后的反思与成长回顾曾经体罚学生的经历,我深感痛心。
在那段时间里,我意识到体罚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学生对我产生了抵触情绪。
于是,我开始反思并寻求改变。
1. 学会控制情绪: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我努力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失控。
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法,我逐渐学会了调整自己的情绪。
2. 寻找替代方法:我开始尝试多种教育方法,如激励、引导、小组讨论等。
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建立师生信任:我努力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以信任为基础,与他们共同成长。
这使我更容易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4. 家校合作:我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通过家长会的形式,我与家长分享学生的表现,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5. 持续成长:我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以便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第三篇:体罚反思与教育成长作为一名教师,我曾经因学生的不听话而体罚过他们,但后来我意识到这种行为是不对的,我开始反思并寻求改变。
如何看待教师体罚学生

如何看待教师体罚学生教师体罚学生是一种不可取的行为,它不仅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还会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遏制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教师体罚学生是一种不人道的行为。
体罚无论是对于身体还是心理都会有伤害。
对于身体方面,体罚可能会导致学生身体受伤,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心理方面,体罚会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打击,让学生产生反感和厌恶心理。
更严重的是,学生可能会对教育抱有恐惧感,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其逃避学习。
其次,教师体罚学生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是受到尊重和关爱的,教育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而如果教师采取体罚的方式来处理学生的问题,只会让学生产生叛逆情绪,而不会真正使问题得到解决。
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教育的认知,还会对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然而,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消失的。
我们需要借助国家法律和相关政策,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和约束。
同时,也需要对教师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其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此外,家长和学生也应该加强对教育的关注和反馈,及时反映出问题的存在,让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能够更快地了解到问题,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和指导。
综上所述,教师体罚学生是不可取的行为。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监督,使教育更加人性化、健康、和平。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谈对教师体罚学生的看法(五篇范文)

谈对教师体罚学生的看法(五篇范文)第一篇:谈对教师体罚学生的看法谈对教师体罚学生的看法(小议教育)读了以上案例,我的脑海中马上出现了一个敏感的话题——“体罚”。
关于教师该不该体罚学生,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看法,绝大部分都是谴责的声音,但我觉得应该区别去对待。
夸美纽斯曾这样赞美教师:“太阳底下再没有比老师这个职业再高尚的了。
”那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正在不断发育成长的学生,不仅要传授给他们丰富的知识,而且还担负着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美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重任。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就是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身心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如果我们在讲台上对学生进行头头是道的教育,讲台下却为了某些问题对学生轻则罚站或推出教室门外,重则拳脚相加,恶言相加,学生看见我们教师都说一套、做一套,那么他们今后还会相信我们宣讲的东西吗?另外,教师本身就对学生的言行起着示范性作用,我们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对人对事的态度。
如果我们动辄就体罚,会使学生也学会简单粗暴地去处理问题。
严重些的体罚还会伤害学生的身心。
不过,我认为,体罚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是可取的,但是要把握好体罚的“度”,充分尊重学生,避免发生变相体罚事件。
老师体罚学生有的时候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没有绝对的对错,小惩大诫是必要的,特别是一些顽皮的学生,我们不能一味的忍让、给予包容甚至迁就的态度,这会让顽劣的学生“有恃无恐”,更不把学习或者教师的劝解当回事。
教育部的官员王定华也表示,“教师正当、恰如其分的惩戒不属于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给予包容甚至迁就的做法。
”但从学生这个角度来看,实施体罚更是不应该的。
学生犹如一块尚未经过雕琢的璞玉,只有经过我们教师的精雕细琢,他才能成为一块美玉。
如果我们在雕琢过程中简单粗暴,那么再好的玉石也会在我们手中毁掉。
学生由于身心发展尚未完成、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因而犯些小错误是再所难免的。
我们教师应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出发,去正确对待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现象,帮助他们克服缺点,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从而使学生的各种才能得到充分施展,决不能学生一犯错,就用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去责罚他们。
教师对体罚的心得体会

首先,体罚对学生身心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体罚是一种侵犯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会给学生带来心理阴影,甚至导致心理创伤。
在体罚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恐惧、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同时,体罚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产生不满,进而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其次,体罚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起平等、尊重、信任的关系。
体罚会使学生感到被歧视,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再接受教师的教育,甚至会对教师产生敌意。
因此,体罚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再次,体罚违背了教育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
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师不得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坚守职业道德底线。
体罚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还损害了教师的形象,降低了教师的社会地位。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避免体罚:1.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教育教学能力。
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才能更好地应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避免体罚。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做到因材施教。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与家长要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共同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4.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提高学生自律意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5. 学会运用教育机智,巧妙化解问题。
面对学生的调皮捣蛋,教师要善于运用教育机智,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改正错误。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坚决杜绝体罚行为。
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学生面对教师体罚的体会与思考

学生面对教师体罚的体会与思考
引言
教师体罚是指教师对学生使用体力或精神上的暴力来进行惩罚或纪律管理。
这种行为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中曾经存在,但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制度改革,教师体罚已经逐渐被禁止。
然而,在一些地区和学校仍有学生面临教师体罚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学生面对教师体罚时的体会和思考。
学生的体会
学生面对教师体罚时常常感受到恐惧、羞耻和愤怒。
体罚行为的出现让他们对教育产生怀疑和恐惧感,影响了他们的研究动力和自信心。
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学生甚至可能受到伤害,导致身心健康问题。
学生的思考
学生在面对教师体罚时,开始思考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他们开始质疑体罚是否真的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温和和尊重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成长,而不是通过暴力来进行纪律
管理。
学生还开始思考自己的权益和应有的尊严,他们认为没有任何人有权利侵犯他们的尊严和人权。
教师的责任和教育改革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
教师体罚不仅违背了教育伦理,也违反了学生权益的保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育部门应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需要积极配合,改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家庭教育模式。
结论
学生面对教师体罚的体会和思考使我们进一步反思教育方式和教育制度。
教育应该是一种呵护和引导,而不是一种惩罚和威胁。
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和改善教育制度,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安全和健康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和良好的未来。
教师对体罚学生的理解和感受(5篇)

教师对体罚学生的理解和感受(5篇)文档综述本文档旨在探讨教师对体罚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共有五篇论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我们将讨论体罚的定义、历史、法律地位、心理影响以及对教师个人和学生的潜在影响。
本文档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理解,并引发对这一敏感话题的深入思考。
论文一:体罚的定义和历史内容本文将定义体罚,并探讨其历史演变。
我们将讨论不同文化和教育体系中体罚的使用,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
目的提供体罚的清晰定义,并帮助读者理解体罚在不同文化和教育体系中的历史地位。
论文二:体罚的法律地位内容本文将探讨体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地位。
我们将讨论禁止体罚的法律,以及教师在使用体罚时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目的为读者提供关于体罚法律地位的知识,以及教师在使用体罚时应遵守的法律法规。
论文三:体罚的心理影响内容本文将讨论体罚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我们将分析体罚可能导致的短期和长期心理影响,包括恐惧、焦虑、自尊心受损等。
目的帮助读者了解体罚可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引发对更加积极的教育方法的讨论。
论文四:教师对体罚的感受内容本文将探讨教师对体罚的感受。
我们将讨论教师在使用体罚时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对体罚的看法和理由。
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教师对体罚感受的视角,并引发对教师培训和职业发展的讨论。
论文五:体罚对教师和学生的潜在影响内容本文将讨论体罚对教师和学生的潜在影响。
我们将分析体罚可能对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学生学习动机产生的影响。
目的帮助读者了解体罚可能对教师和学生的长期影响,并倡导更加积极和有效的教育方法。
结论本文档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教师对体罚学生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分析体罚的定义、历史、法律地位、心理影响以及对教师和学生的潜在影响,我们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理解,并引发对这一敏感话题的深入思考。
我们主张教育者探索和采用更加积极和有效的方法来管理学生的行为,并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
教师对于体罚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花朵的重任,我的每一个言行都可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体罚这一行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可忽视的伤害。
以下是我对体罚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体罚违背了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使其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
而体罚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它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使学生产生恐惧、逆反心理,甚至导致心理创伤。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当以理服人,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学生,而不是采取体罚这种极端手段。
其次,体罚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尊心。
体罚会使学生感到羞愧、自卑,进而影响其自信心。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尊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再次,体罚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长期的体罚可能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引发身体疾病。
同时,体罚还可能使学生产生攻击性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
在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后,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教育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善于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 增强爱心,关爱学生。
我们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尊重他们的个性,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3. 注重沟通,搭建桥梁。
我们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4. 严格自律,以身作则。
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体罚对学生成长的危害。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坚决杜绝体罚现象,以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同时,我也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抵制体罚,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实施体罚的危害 (2)
1、体罚现象治标不治本 (2)
2、体罚和变相体罚会伤害学生身心健康 (2)
3、体罚影响师生关系,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3)
4、体罚与素质教育的落实发生冲突 (3)
二、造成体罚的原因 (3)
1、体罚被认为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捷径 (3)
2、当今部分教师素质较低,法制观念淡薄 (4)
3、教师的教学压力增大、心理调试能力不强 (4)
三、杜绝体罚的措施 (4)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4)
2、教师一定要知法、遵法、守法 (5)
3、继续完善素质教育体制,减轻教师压力 (5)
参考文献 (7)
致谢 (7)
浅谈对体罚现象的思考
【摘要】:在当今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当中,尤其是在农村,教育工作者将体罚作为一种非理性的教育方式至今还没有完全退出教育的舞台,下面笔者将通过对体罚的危害及其原因的论述使所有的老师意识到体罚和变相体罚对小学生身心发展造成的危害,进一步加强教师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最终杜绝体罚现象。
【关键词】:教师教学体罚教师素质
体罚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教师法》相关规定中所禁止的一种行为,但在当今小学教育教学中,个别教师仍因学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落后而影响班级总成绩、荣誉等原因,对学生进行体罚甚至变相体罚,让学生们产生恐惧感甚至讨厌老师,导致学生的叛逆,进而讨厌学习、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一、实施体罚的危害
1、体罚现象治标不治本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为了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对不认真完成作业,不认真听讲,上课打闹的学生进行体罚教育,虽然体罚可能达到在特定情境中制止某种行为的目的,却很难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
“杀鸡儆候”式的体罚只能使学生在行为上谨小慎微,害怕教师。
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诚心转变态度,改正错误,经常体罚反而会提高学生对体罚的极度反感,导致学生对体罚反应迟钝,逐渐失去对体罚的敏感。
为了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往往又要加重体罚,这样就导致体罚的恶性循环,带来不堪设想的教育后果。
2、体罚和变相体罚会伤害学生身心健康
体罚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而且对学生的身体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许多孩子仅仅因为一点点轻微的过失,就遭受到教师恶劣而又残暴的惩罚。
据新闻报道:“2000年11月20日,辽宁省沈阳市第22中学的初一学生金岩在向老师询问自己的月考分数时,竟惹得教师火冒三丈,当着全班同学连扇该学生4个耳光,将其鼻口打得流血;河南省汝阳县一小学生张某因上课精力不够集中,被老师随手掷来的小竹棍
刺中左眼球,经鉴定为七级伤残;辽宁省昌图县学生梁某因为作业字迹稍为潦草,右尺桡骨远端被老师打成骨折;东北一小学9岁女生因为老师体罚,导致左耳神经性耳聋、癫痫和双下肢瘫痪;山西省永济市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赵超死在自己班主任的拳头下……”小学生还都是未成年人,他们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不够成熟。
老师的体罚很容易伤害到他们幼小的身体和脆弱的心灵,使他们丧失生活的信心、学习的勇气,自闭,学习越来越跟不上,成绩越来越低,越来越受教师、学生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次数也越来越多,程度越来越重,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形成冷漠孤僻、敌视、说谎和心理封闭等畸变心理。
3、体罚影响师生关系,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体罚手段对某些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即时效果使他们产生畏惧心理,从而成为一个“听话”的孩子,但却对被体罚学生今后的的学习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课堂上,学生因担心再次遭受无端的体罚和变相体罚,有问题不敢举手,有见解不敢发表,默默地接受着教师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课堂外,学生对教师更是远而避之,至于跟教师谈心聊天,游戏活动,则连想都不敢去想。
师生间的互动没了,感情淡化了,距离拉远了,难以沟通。
然而,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和沟通的过程,而体罚和变相体罚给这个原本活跃轻松的过程罩上了阴影、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
4、体罚与素质教育的落实发生冲突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而体罚则恰恰相反,它容易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自尊心,使学生反应迟钝,对学习失去兴趣,不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造成体罚的原因
1、体罚被认为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捷径
中国的教育源远流长,从古代的教育中就有“不打不成材”、“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堕”、“板子不响,学问不长”的古训,这些似乎也已经成为教师体罚学生的一种依据。
当今个别教师仍继承这种教育方式,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没有耐
心教导,通常对他们采取最直接最原始的教育方法——体罚。
教师想通过体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痛苦,学生为了避免痛苦,就不敢再犯类似的错误。
教师以此达到教育的目的,
2、当今部分教师素质较低,法制观念淡薄
当今部分教师由于迫不得已而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缺乏现身教育事业精神和对学生的热爱,不了解教育教学、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由于每天要面对大量繁杂、琐碎反复的学生问题,不能以平常心态对待周围急剧变化的事物,久而久之脾气会变坏,见不得学生的丁点儿“违规”行为,轻则辱骂、重则体罚学生。
尽管我国颁布了不少关于保护青少年儿童的法律法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但不少教师对其中的法律条款的内容还是不了解,体罚学生时,教师本人还不知道这是在违法,正是因为法律意识淡薄,教师才会在不知不觉中犯下大错。
3、教师的教学压力增大、心理调试能力不强
近几年来社会、家庭对学校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教育虽然提倡“生本教育”,提出应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以学生考试的排名颁发奖金、以升学率的高低定优劣等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使教师的心理焦虑比其他职业更为严重、心理承受能力变弱,教师普遍认为,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发展学生的素质还不如蛮干苦干来提高学生成绩来得快,这无形中助长了体罚行为的产生。
因此对学生的体罚也就成了部分教师发泄的一种方式。
既然体罚对教师、学生都是有害而无利的,那我们就应该杜绝这种现象,给老师和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教育教学氛围,因此笔者认为应在以下措施下杜绝体罚。
三、杜绝体罚的措施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不仅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而且还要加强职业技能,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需,对学生有博爱之心,对待他们的问题和缺点时,要给予正确
的引导与鼓励,尽量少批评,更不能体罚。
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的生理特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
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避免体罚。
要记住伟大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至理名言:“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爱去关心教育学生,而不是利用体罚使学生产生害怕而去学习。
2、教师一定要知法、遵法、守法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第15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有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第48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教师法》第三十七条也明确规定“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要给予教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教师要明确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对学生体罚与变相体罚都是违法的,所以教师作为传播知识和文明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定要知法、遵法、守法。
3、继续完善素质教育体制,减轻教师压力
第一,学校对老师的考核不能只凭学生的考分论高低,必要的压力有利于教师成长,实行过分的高压,比如不合理的考核、评价的方法,迟早会让教师的心理承受力失去弹性。
第二,教师之间要互相学习并掌握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升驾驭教学、驾驭学生的本领,要站在学校长远的发展角度看问题。
第三,教师要会自身修复,多与同事交流、抽空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娱乐一下,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外出旅游等,缓解自身压力,陶冶情操。
第四,上级教育机构要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应提供相应条件和机会设法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
只有使老师的教学压力降低,体罚现象才会得到缓解。
俗话说“天生我才必有用”,相信再愚蠢、再顽皮淘气的孩子也有其自身的闪光点。
因此,作为小学老师应多观察、多思考,以赏识教育为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思想,真正关心学生,用理性的方法处理问题,增强教师素质,杜绝体罚,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郑琰.品悟行走的风景.中国人们大学出版社,2008.1
[2]朱永新.中国教育缺什么.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3
【致谢】:
首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燕红老师,她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学习中的榜样,她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这篇论文的每个字和每句话,都离不开她的细心指导。
而她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快的完成论文
另外,我还要对在这四年来所有帮助过我的领导、老师以及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会带着你们的期望和祝福更加努力的去学习。
最后还要感谢所有的答辩老师,你们辛苦了,在百忙之中还有抽时间来指导我们的论文答辩,在此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