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9课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课件

合集下载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推荐】第19课 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推荐】第19课 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是第一个承认 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 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 后合影。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 斯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 次出访。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 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 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如果中国的龙,印度的水牛,埃及 的人面狮,缅甸的孔雀,泰国的白象, 越南的蛇,菲律宾的老虎,印尼的公 牛团结一致,必将国际殖民主义粉碎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 ——尼赫鲁
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一个很好的答复。 ——吴努
周恩来善于等待时机的外交才能简直是登峰造 极。
——一个美国记者
第19课 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
一.建国初外交 1949年,同17国建交
最早:苏联 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三.万隆会议
1.时间:1955年 2.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 3.方针:求同存异(周恩来提出) 4.意义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 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 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 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 外交关系。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举 行的亚非会议。这是历史上首次由亚非国家自主召开、没有西 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会议期间,周总理倡导“求同存异”,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建立友好合作 关系的基础,促成了万隆十项原则的产生。图为周总理在会议 上发言。

5.19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 课件2(岳麓版八年级下册)

5.19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 课件2(岳麓版八年级下册)
• 2、课本P100“问题讨论”
正确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原则;
周恩来等杰出外交家的出色外交活动;
新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达标训练
1、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新中国 首次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是在: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第26届联 大 D 中美建交 2、“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2008年北京奥 运会的主题口号。下列我国的基本国策中最能体 现这一主题的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政治协商制度 D 一国两制
3、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周恩来同志参加哪次国 际会议?他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会议 圆满成功? (2)根据材料二,周恩来同志提出的处理 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这一准则是哪一个哪几个国家总理共 同倡导的? (3)为缅怀周恩来同志,请你确定一个纪 念活动主题。
1949年10月2日中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10月5日苏联 第一任驻华大使罗申向毛泽东主席呈递国书后合影。
1949年中国与东德建立外交关系。图为
东德驻华大使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
1950年中国与瑞典建立外交关系。图 为瑞典驻华大使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在机 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主要内容及周恩来出席万 隆会议的史实。 2、初步掌握将历史问题放在 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评 价的能力。
自主学习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实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国 的第一年里,新中国就与 、印度等 个 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1954年中国总理 与印度总理、缅甸总理共 同倡导以 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其内 容是 ;意义是 。 2、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1 ) 年, 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其 意义是 。 (2) 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尼的 召开。中国 派出了以 为首的代表团出席会议。提出了 “ ”的方针。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 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 图片素材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 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 图片素材

3.
旧中国时期,英国殖民主义者背着中国政府划出一 血本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把中国西藏地区的9万多平 方公里的土地划给英属印度。此后,这一地区,就 成为中印两国关系的焦点地区了。
4.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周恩来总理会晤缅甸总理吴努
国家主席刘少奇访问印度尼西亚
一九五四年四月,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 内瓦国际会议
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毛泽东和斯大林
1.说明了新中国的外 交原则是什么?
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背 景1.能:否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外交事业将一帆风建国顺? 不孤能立。政美策国,等不一与些中帝国国建主交义,国并家对对中新国中沿国海采实取行敌封视锁态。度,实行外初期美交
国 对 华 军 事 包 围 示 意 图
中.苏.美.英.法及 有关国家在瑞士 举行的会议.这是 中国政府首次以 五大国之一的身 份参加的重要国 际会议.并起了积 极作用,大大提 高了新中国的国 际盛誉.
.Hale Waihona Puke 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这次会议的时间. 地点.主题.中国代 表团的方针以及 作用?
一九五五年四月, 周恩来总理出席 在印尼万隆召开 的亚非会议,提 出“求同存异” 的方针。促进了 会议的圆满成功。
亚非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
一九四九年十月二日,苏联第一个与我国建交
2.面对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新中国的领导人采取了什么 对策?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积极的外交活动. •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先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
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定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9课 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33张)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9课 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33张)
——《共同纲领》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新中国外交关系的创建 1、新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 2、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周恩来和莫洛托夫会晤 毛泽东和斯大林合影
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苏联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新中国外交关系的创建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其内容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的?
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说:
“如果这些原则······适用于一般国
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
全的坚固基础。”声明中提到的原
则,应该适用于
①发展中国家 ②经济发达国家
③弱小落后国家 ④资本主义强国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与苏 联、印度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 系。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是
(2013·兰州中考)一位美国记者评论 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 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 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独立 自主 走向 国际 舞台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日内瓦、 万隆会议
(一)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1、时间:1954年
2、地点:瑞士日内瓦
中美英法苏
3、意义:这是中国政府代表首次以五大国
之一的身份在世界外交舞台亮相。
二、中国出席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
(一)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二)中国出席万隆会议 第一次亚非会议 1、时间:1955年 2、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 3、参与国:亚非独立国家 4、会议主题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 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 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

第19课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获得以下基础知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通过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给的四幅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和平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

培养学生的读图、解图能力。

通过对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形势和万隆会议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是经过了与国际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进行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

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

讲了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推广并在世界上被多国接受、万隆会议召开和外交斗争等问题。

本课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成立,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斗争的结果,不再受外族奴役的中国,在世界上尽快树立自主形象和确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提出和平共处外交原则,首先取得了印度、缅甸的认同,随后获得更多国家的共识,成为国际外交基本准则。

本课难点是,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初中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同时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所以很难认识到国际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以及美国霸权的本质。

所以在教与学中存在一定难度。

二、教学建议1.本课共两个子目。

第一子目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师引导学生对近代中国政府屈辱签约等事实进行回忆,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转入“新中国建立后又如何呢?”导入新课教学。

2.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本节的重点,通过讲解和讨论,使学生理解好四个问题:第一,新旧中国和平外交与屈辱外交之别,在于国家是否独立和社会制度本质上存在的差别。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9课 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精编课件2 岳麓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9课 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精编课件2 岳麓版

③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 异”
求同存异
同: 有相同的历史遭遇,都受过资本主义
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有共同的愿 望:维护独立,谋求发展。
求同: 共同的发展目的
异: 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
保留不同的意见和分歧。
存异:保存不同的社会和意识形态
2. 中国出席万隆会议
① 万隆会议的召开及其主要议题 ② 万隆会议中出现的矛盾与分歧 ③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为什么会获得世界上越 来越多国家的赞同?
1、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 础上,是公正的国际交往准则。 2、主张各国不分强弱并且超越了社 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
二、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 会议
1. 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2. 中国出席万隆会议
1. 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1954年周总理乘 飞机到达日内瓦出 席日内瓦会议。
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
——周恩来
绝际 上 对舞 的一 是台 周九 超, 恩五 乎周 来四 想恩 第年 象来 一日 的所 次内 精带 亮瓦 彩来 相会 。的 国议
• 历史真实:周总理初次亮相国际舞台也
心情紧张
• 周总理说:“过去是孙猴子大闹天宫的时 代,过去的谈判是唱野台子戏。朝鲜停战 谈判有些正规,但那是武戏,是全武行, 大打出手。这次完全是新的情况。因此, 首先要学习”。
1. 新中国外交关系的创建
②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外交
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基 本
1.“另起炉灶”
方 2.“一边倒” 针 :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

5.19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 课件3(岳麓版八年级下册)

5.19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 课件3(岳麓版八年级下册)

战役重点:正太铁路
不留一段铁轨!
不留一根枕木!
不留一座桥梁! 你知道这是哪次战役吗?
敌后战场--共产党
百 团 大 战
背景: ?

囚笼政策
时间: 1940年8月 指挥者: 彭德怀 过程: 意义: ? ?
百团大战主要战绩表
毙伤俘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日伪军人数 3个半月 1800多次 4万多人 破坏 拔掉据点 交通线 2000多 公里 近3000 个
新课巩固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
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 途露出一线曙光。……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 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我军得此鼓励, 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 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 事。” 请想一想:台儿庄大捷有什么影响?
代表人物
冼星海
主要事迹
创作《黄河大合唱》,鼓舞了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创作反映爱国抗战精神的画作,《愚公移山》 举办画展,资助抗战
徐悲鸿
侯德榜
发明 联合制碱法,打破了抗战时期 敌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封锁
你认识这两位将军吗? 山高路远坑深, 他们对抗战的 贡献是什么? 大军纵横弛奔。
谁敢横刀立马, 你能比较台儿庄 战役与百团大战 唯我彭大将军! 有哪些不同吗? ---毛泽东
复习巩固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的
1937 时间是:___________ 年
七七事变 标志事件是:____________
历史组 徐辉
新课初知
血战台儿庄 百团大战
国民党 正面战场
共产党 敌后战场
人民大众抗日
众志成城
课堂活动
1.著 名 战 役 表
指 战役 时 挥 意 名称 间 者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课件4岳麓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课件4岳麓版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求同存异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1949年底毛泽东率代表团访苏。
毛泽东和斯大林合影 周恩来和莫洛托夫会晤
1950年初,中苏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在机 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周恩来总理与缅甸总理吴努会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在国际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获得世界 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 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4年周总理乘 飞机到达日内瓦出 席日内瓦会议。
周总理一行正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
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到达万隆机场 受到热烈欢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国际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获得 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
国与国之和间平关共系处的基五本项原原则则。的 是我提国出独有立何自主重外大交意政义策?的完整体
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 么会获得世界上越来越多国 家的赞同?
答:1、它表达了世界人民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 国际新秩序的共同愿望,是国际正义呼声的反 映。2、“二战”后的史实证明,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是历史发展规律的体现。
④ 中国出席万隆会议的重大意义
中国出席万隆会议 有何重大意义?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了解 和友谊,会后,中国外交史上出现 了以亚非新独立国家为对象的第二 次建交高潮。中国对外关系也进入 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新阶段。
万隆会议后周恩来访问印尼
1956年周恩来总理 访问越南
1956年周恩来总理访问柬埔寨
自己动手
查一查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 年,我国与哪些国家建立了外交 关系。
1. 新中国外交关系的创建
① 建国之初面临的国际形势 ②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外交公告: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惟一合法 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 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 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 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 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和战争政策。
2. 中国出席万隆会议
① 万隆会议的召开及其中心议题
1954年 印度尼西亚万隆 亚非29个国家 参加
万隆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反映了亚非人民的什么心愿?
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到达万隆机场 受到热烈欢迎。
2. 中国出席万隆会议
① 万隆会议的召开及其主要议题
② 万隆会议中出现的矛盾与分歧
万隆会议上为什么会出现较大 的矛盾与分歧?
新中国成立后一年之中先后与17个国家 建立了外交关系
1949年10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10月 5日苏联第一任驻华大使罗申向毛泽东主席呈递国书后合影。
1949年中国与东德建立外交关系。图 为东德驻华大使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
1950年中国与瑞典建立外交关系。图 为瑞典驻华大使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
——《共同纲领》
1. 新中国外交关系的创建
① 建国之初面临的国际形势 ②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为更“另好起地炉实灶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毛 泽东主“席打又扫提干出净了屋什子么再具请体客的”外交方针?
这是什么意思?又有何意义?
1. 新中国外交关系的创建
① 建国之初面临的国际形势 ②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③ 建国之初的重大外交活动
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在大会上 提出了什么方针?对会议起到了什 么作用?
2. 中国出席万隆会议
① 万隆会议的召开及其主要议题 ② 万隆会议中出现的矛盾与分歧 ③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2. 中国出席万隆会议
① 万隆会议的召开及其主要议题 ② 万隆会议中出现的矛盾与分歧 ③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周恩来总理 访问锡兰
知识巩固
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它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问题讨论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为什
么能独立自主地走向国际舞台?
答:1、社会性质的改变中国成为了一个独 立的主权国家。2、新中国领导人及时制定 了正确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原则。3、周恩来 等优秀外交家高超的外交艺术及灵活的外交 手段。
1949年底毛泽东率代表团访苏。
毛泽东和斯大林合影 周恩来和莫洛托夫会晤
1950年初,中苏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是怎样提出来的?
1953年 首次提出 1954年 首次写入国际外交文件中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总理会谈
周恩来总理与缅甸总理吴努会谈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有哪些?
修改后为:
互互相相尊尊重重主领权土和主领权土、完互整不、侵互犯不、侵互犯、 不互干不涉干内涉政内、政平、等平互等惠互、利和、平和共平处共处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重大 意义
二、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 会议
1. 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2. 中国出席万隆会议
1. 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1954年 瑞士日内瓦 参加国 中苏英法美及有关国家
1954年周总理乘 飞机到达日内瓦出 席日内瓦会议。
周总理一行正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
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1. 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1954年 瑞士日内瓦 参加国 中苏英法美及有关国家 会议内容 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的意义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 新中国外交关系的创建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内容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重大意义
1. 新中国外交关系的创建
① 建国之初面临的国际形势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什 么样的国际形势?在这种国际 形势面前新中国制定了怎样的 外交政策?其目的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