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针和铜下引线安装要求
避雷针、引下线、接地体的安装

避雷针、引下线、接地体的安装避雷针、引下线和接地体属于防直击雷系统,在防雷措施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下面介绍一下它们的安装方式及一些问题一、避雷针的安装避雷针(接闪器)的安装主要包括避雷针的安装和避雷带(网)的安装。
(一)避雷针的安装安装注意事项如下:(1)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和建筑物顶部的其他金属物体应连接成一个整体。
(2)不得在避雷针构架上架设低压线路或通讯线路。
(二)避雷带和避雷网的安装1.明装避雷带(网)安装适于安装在建筑物的屋脊、屋檐(坡屋顶)或屋顶边缘及女儿墙(平屋顶)等处。
(1)避雷带在屋面混凝土支座上的安装避雷带(网)的支座可以在建筑物屋面面层施工过程中现场浇制,也可以预制再砌牢或与屋面防水层进行固定。
(2)避雷带在女儿墙或天沟支架上的安装沿女儿墙安装时,应使用支架固定;并应尽量随结构施工预埋支架。
支架的支起高度不应小于150mm。
当条件受限制时,应在墙体施工时预留不小于100mmx100mmx100mm的孔洞,洞口的大小应里外一致。
首先埋设直线段两端的支架,然后拉通线埋设中间支架,其转弯处支架应距转弯中点0.25-0.5m。
直线段支架水平间距为1-1.5m,垂直间距为1.5-2m,且支架间距应平均分布。
避雷带(网)在建筑物天沟上安装使用支架固定时,应随土建施工先设置好预埋件,支架与预埋件进行焊接固定。
(3)避雷带在屋脊或檐口支座、支架上安装使用混凝土支座或支架固定。
现场浇制支座,先将脊瓦敲去一角,使支座与脊瓦内的砂浆连成一体;支架固定时,需用电钻将脊瓦钻孔,再将支架插入孔内,用水泥砂浆填塞牢固。
支座和支架,水平间距为1-1.5m,转弯处为0.25m-0.5m。
引下线的上端与避雷带(网)的交接处,应弯曲成弧形再与避雷带(网)并齐进行搭接焊接。
不同平面的避雷带(网)应至少有两处互相连接,连接应采用焊接。
建筑物屋顶上的突出金属物体,如旗杆、透气管、铁栏杆、爬梯、冷却水塔、电视天线杆等,这些部位的金属导体都必须与避雷带(网)焊接成一体。
避雷针的安装要点以及安装方法

避雷针的安装要点以及安装方法(一)接地体的安装1、接地体的安装有关规定:(1)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无要求时,不应小于0.6m。
角钢及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
除接地体外,接地体引出线的垂直部分和接地装置焊接部位应防腐处理;在作防腐处理前,表面必须除锈并去掉焊接处残留的焊药。
(2)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应小于其长度的3~5倍。
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
当无设计规定时不宜小于5m。
(3)除环形接地体外,接地体埋设位置应在距建筑物3m以外。
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也应大于3m,如小于3m时,应采用均压带做法或在接地装置上面敷设50~90mm厚度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装置2m。
(4)接地体敷设完毕,基坑回填土内不应夹有石块和建筑垃圾等。
(5)外取的土壤不得有较强的腐蚀性;在回填土时应分层夯实。
(6)接地装置由多个分接地装置部分组成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便于分开的断接卡。
自然接地体与人工接地体连接处应有便于分开的断接卡,断接卡应有保护措施。
2、人工接地体安装:(1)接地体加工:根据设计要求的数量、材料、规格进行加工,材料一般采用钢管和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
如采用钢管打入地下应根据土质加工成一定的形状遇松软土壤时,可切成斜面形,为了避免打入时受力不均使管子歪斜,也可以加工成扁尖形;遇土质很硬时,可将尖端加工成圆锥形。
如选用角钢时,应采用不小于40mm*40mm*4mm的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角钢的一端应加工成尖头形状。
(2)沟槽开挖:根据设计图要求,对接地体(网)的线路进行测量弹线,在此线路上挖掘深为0.8~1m,宽为0.5m的构槽,沟顶部稍宽,底部渐窄,沟底如有石子应清除。
(3)安装接地体(极):构槽开挖后应立即安装接地体和敷设接地扁钢,防止土方倒塌。
先将接地体放在沟槽的中心线上,打入地下。
一般采用大锤打入,一人扶着接地体,一人用大锤敲打接地体顶部。
使用大锤敲打接地体时要平稳,锤击接地体正中,不得打偏,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当接地体顶端距离地面600mm时停止打入。
防雷引下线的标准

防雷引下线的标准
防雷引下线的标准
防雷引下线的标准
防雷引下线是建筑物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安全设施,它能够有效地保护建筑内的电气设备和人员免受雷电的危害。
以下是防雷引下线的标准:
1. 引下线的材质应该是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常用的有铜、铝等。
2. 引下线应该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能够承受雷电冲击和风吹雨打等自然灾害。
3. 引下线的截面积应该足够大,能够承受雷电流的冲击,一般要求不小于35mm。
4. 引下线与建筑物的接地系统应该良好连接,接地电阻不应超过4Ω。
5. 引下线的布置应该符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不能与其他金属构件接触,应该避免交叉敷设。
6. 引下线的接线应该牢固可靠,接线处应该采用专用的接线夹。
7. 引下线的绝缘应该符合国家的标准,能够承受额定电压和工作温度。
总之,防雷引下线的标准是非常严格的,它需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定,才能够确保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和人员在雷电天气中的安全。
- 1 -。
避雷针有哪些安装标准

避雷针有哪些安装标准避雷针安装上面需要有严格的标准,不能随便的进行安装,需要是专业的工作人员才可以,那么避雷针有哪些安装标准是什么?给大家介绍一下。
1、接地体的安装有关规定:(1)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无要求时,不应小于0.6m。
角钢及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
除接地体外,接地体引出线的垂直部分和接地装置焊接部位应防腐处理;在作防腐处理前,表面必须除锈并去掉焊接处残留的焊药。
(2)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应小于其长度的3~5倍。
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
当无设计规定时不宜小于5m。
(3)除环形接地体外,接地体埋设位置应在距建筑物3m以外。
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也应大于3m,如小于3m时,应采用均压带做法或在接地装置上面敷设50~90mm厚度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装置2m。
(4)接地体敷设完毕,基坑回填土内不应夹有石块和建筑垃圾等。
(5)外取的土壤不得有较强的腐蚀性;在回填土时应分层夯实。
(6)接地装置由多个分接地装置部分组成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便于分开的断接卡。
自然接地体与人工接地体连接处应有便于分开的断接卡,断接卡应有保护措施。
2、人工接地体安装:(1)接地体加工:根据设计要求的数量、材料、规格进行加工,材料一般采用钢管和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
如采用钢管打入地下应根据土质加工成一定的形状遇松软土壤时,可切成斜面形,为了避免打入时受力不均使管子歪斜,也可以加工成扁尖形;遇土质很硬时,可将尖端加工成圆锥形。
如选用角钢时,应采用不小于40mm*40mm*4mm的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角钢的一端应加工成尖头形状。
(2)沟槽开挖:根据设计图要求,对接地体(网)的线路进行测量弹线,在此线路上挖掘深为0.8~1m,宽为0.5m的构槽,沟顶部稍宽,底部渐窄,沟底如有石子应清除。
(3)安装接地体(极):构槽开挖后应立即安装接地体和敷设接地扁钢,防止土方倒塌。
先将接地体放在沟槽的中心线上,打入地下。
防雷接地引下线的做法及相关规范 20210625

防雷引下线做法(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10版))
4.2.4(一类防雷建筑)独立接闪杆的杆塔、架空接闪线的端部和架空接闪网的每根支柱处 应至少设一根引下线。对用金属制成或有焊接、绑扎连接钢筋网的杆塔、支柱,宜利用其作 为引下线。
4.3.5.6 (二类防雷建筑) 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或成网状的钢筋,其箍筋与钢筋的连 接,钢筋与钢筋的连接,应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或螺丝扣连接,或对焊或搭焊连接。单根 钢筋或圆钢或外引预埋连接板、线与上述钢筋的连接应焊接或采用螺栓紧固的卡夹器连接。 构件之间必须连接成电气通路。
钢筋连接方法(螺栓紧固的卡夹器连接)
钢筋的连接方法(焊接和绑扎连接)
钢柱与钢筋混凝土基础的连接 15D503第33页
桩基钢筋体与承台钢筋体15D503第44页
多层、高层现浇框架节点连接 15D503第28页
铝合金门窗与建筑物金属体的连接 15D503第26页
防雷接地引下线的 做法及相关规范
防雷引下线做法(GB50303-201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4.1.1(引下线)防雷引下线的布置、安装数量和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4.1.3 接闪器与防雷引下线必须采用焊接或卡接器连接,防雷引下钱与接地装 置必须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24.2.4 防雷引下线、接闪线、接闪网和接闪带的焊接连接搭接长度及要求应符 合本规范第 22.2.2 条的规定。 22.2.2 接地装置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除埋设在提凝土中的焊接接头外,应采 取防腐措施,焊接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扁钢与扁钢搭接不应小于扁钢宽度的 倍,且应至少三面施焊; 2 圆钢与国钢搭接不应小于圆钢直径的 倍,且应双面施焊; 3 圆钢与扁钢搭接不应小于圆钢直径的 倍,且应双面施焊; 4 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应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 铜管表面, 上下两侧施焊。
避雷针安装方法及要求

避雷针安装方法及要求
根据规范规定,在卫星通信天线背后1200角范围内,相距接收天线罩3米左右的地方安装防直接雷击避雷针,使室外天线处于直接雷防护区域内而更为安全。
(见避雷针安装示意图)
避雷针安装示意图
A、需提前在安装位置浇筑水泥基座,规格尺寸400mm×400mm×600mm(长X宽X高)并预埋地脚螺栓,或用膨胀螺丝。
B、安装避雷针,避雷针底座固定在预先设置的预制水泥基座,避雷针塔杆底座与水泥基座用地脚螺栓(或用膨胀螺丝)可靠联结。
C、避雷针接地线必须与接地棒可靠连接,接地线为黄绿相间色,截面积BVR25mm2多股铜导线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避雷针设置材料、尺寸要求

表 5.1.1防雷装置的材料及使用条件注:1、敷设于粘土或潮湿土壤中的镀锌钢可能受到腐蚀;2、在沿海地区,敷设于混凝土中的镀锌钢不宜延伸进入土壤中;3、不得在地中采用铅。
表 5.1.2 防雷装置各连接部件的最小截面5.2接闪器5.2.1接闪器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应符合表 5.2.1的规定。
表 5.2.1接闪线(带)、接闪杆和引下线的材料、结构与最小截面注:①热浸或电镀锡的锡层最小厚度为 1μm;②镀锌层宜光滑连贯、无焊剂斑点,镀锌层圆钢至少22.7g/m2、扁钢至少32.4g/m2;③仅应用于接闪杆。
当应用于机械应力没达到临界值之处,可采用直径10 mm、最长1 m的接闪杆,并增加固定;④仅应用于入地之处;⑤不锈钢中,铬的含量等于或大于 16 %,镍的含量等于或大于 8 %,碳的含量等于或小于 0 .08%;⑥对埋于混凝土中以及与可燃材料直接接触的不锈钢,其最小尺寸宜增大至直径10 mm的78mm2(单根圆钢)和最小厚度3mm 的75mm2(单根扁钢);⑦在机械强度没有重要要求之处,50mm2(直径8mm)可减为28mm2(直径 6mm)。
并应减小固定支架间的间距;⑧当温升和机械受力是重点考虑之处,50mm2加大至75mm2;⑨避免在单位能量10 MJ/Ω下熔化的最小截面是铜为16 mm2、铝为25 mm2 、钢为50 mm2、不锈钢为50 mm2 。
⑩截面积允许误差为 -3%。
5.2.2接闪杆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或钢管制成时,其直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杆长 1 m以下时,圆钢不应小于 12 mm,钢管不应小于为20mm。
2、杆长 1~2 m时,圆钢不应小于16 mm;钢管不应小于25 mm。
3、独立烟囱顶上的杆,圆钢不应小于20 mm;钢管不应小于 40 mm。
5.2.3 接闪杆的接闪端宜做成半球状,其最小弯曲半径为宜为4 .8 mm,最大宜为12.7 mm。
5.2.4 当独立烟囱上采用热镀锌接闪环时,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2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 100 mm2,其厚度不应小于 4 mm。
避雷引下线敷设方案

避雷引下线敷设方案1)避雷引下线需要装设断接卡子或测试点的部位、数量按图施工设计,无要求时按以下规定设置①引下线扁钢截面不得小于25mm×4mm;圆钢直径不得小于12mm。
②建、构筑物只有一组接地体时,可不做断接卡子,但要设置测试点。
c)建、构筑物采用多组接地体时,每组接地体均要设置断接卡子。
d)断接卡子或测试点设置的部位应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且应便于测试,暗设时距地高度为0.5m,明设时距地高度为1.8m;1.8m以下部位应用竹管或镀锌角钢保护。
断接卡子所用螺栓直径不得小于10mm,并需加镀锌垫圈和镀锌弹簧垫圈。
2)避雷引下线暗敷设的有关规定:①利用主筋作暗敷设引下线时,每条引下线不得少于两根主筋,每根主筋直径不能小于φ12mm。
每栋建筑物至少有两根引下线(投影面积小于50m2的建筑物例外)。
防雷引下线最好为对称位置,例如两根引下线要做成“一”字形或“乙”字形,四根引下线要做成“I”字形,引下线间距离不应大于20m,当大于20m时应在中间多引一根引下线。
②现浇混凝土内敷设引下线不做防腐处理。
③主筋搭接处按接地线要求焊接,当主筋连接采用压力埋弧焊、对焊、冷挤压、丝接时其接头处可不焊跨接线及其他的焊接处理。
3)避雷引下线暗敷设做法:①首先将所需扁钢(或圆钢)用手锤(或钢筋扳子)进行调直或扳直。
将调直的引下线运到安装地点,按设计要求随建筑物引上、挂好,及时将引下线的下端与接地体焊接,或与断接卡子连接,随着建筑物的逐步增高,将引下线敷设于建筑物内至屋顶并出屋面一定长度,以备与避雷网连接。
如需接头则应进行焊接,焊接后应敲掉药皮并刷防锈漆(现浇混凝土除外)及银粉,最后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验收,做好记录。
②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按设计要求找出全部主筋位置,用油漆做好标记,距室外地面0.5m处焊接断接卡子,随钢筋逐层串联焊接至顶层,并焊接出屋面一定长度的引下线镀锌扁钢40×4或φ12的镀锌圆钢,以备与避雷网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避雷针和铜下引线安装要求
一.避雷针。
(以前的避雷针不动,建议直接在上面固定新的铜避雷针,要求稳固可靠)
(1)原塔的避雷针为2m角钢时:
采用长为2.5m的Φ16铜避雷针,和角钢避雷针的连接示意图如下图1,铜避雷针站在横材肢上,铜避雷针上中下各部分每处至少一个Ф12U型夹紧绑,压紧垫片用40x4镀锌扁钢。
(对应一个垫片)
图1
(2)原塔的避雷针为3m圆钢时:
采用长为3.5m的Φ16铜避雷针,和圆钢避雷针的连接示意图如下图2,铜避雷针底部靠紧圆钢避雷针连接端面上,铜避雷针上中下各部分每处至少一个U型螺栓紧绑。
U型螺栓建议为M12型,管内径24mm。
垫片选用40x4镀锌扁钢。
(对应两个垫片)
图2
二.铜下引线。
1、铜下引线的固定方式
引下线采用70mm2的双股BV铜绞线,铜引下线顶端与铜避雷针焊接。
使用铁塔卡子紧固好引下线,并垂直,水平。
2、铜下引线与塔脚的连接示意图
建议使用70mm2的铜鼻子,铜鼻子的圆口端连接铜绞线,扁口端连接塔脚,用螺栓紧固即可。
铜鼻子和铜绞线连接后最好镀一层锡,防止铜氧化,使接触更好,导电更好。
3、铜引下线安装要求
重点:在铁塔靠近设备或者方舱一侧,顺铁塔主材引下,使用铁塔所配抱箍(或者钢扎带)2米一段紧固。
三.各处的连接。
(1)避雷针与下引线之间用焊接连接(必须使用铜焊条)
(2)下引线连接铜鼻子,固定在塔脚上
(3)地网扁铜与铁塔之间至少有五组螺栓连接
(4)地网的水平接地线与铜棒之间要热熔点焊接
(5)下引线与铜鼻子之间焊接
注意:通常情况下扁铜25*3mm,如若具体材料尺寸不同,以图纸尺寸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