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夏墨迹测验投射法人格测验
心理与教育测量第十四章第三节投射测验课件

第三节 投射测验
• 一、投射测验及其理论基础 • 二、罗夏克墨迹测验简介 • 三、主题统觉测验简介
(一)投射测验及其理论基础
个人具有将自己身上发生的心理过程无意识的附着在客体身 上的倾向。换句话是指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 绪、性格等性格特征无意识地反应在对事物的解释之中的心 理倾向。
TAT由30张有主题的图片组成(其中有 一张白卡),这些图卡有为男人、女人、男 孩和女孩专用的,也有共用的,组成四套, 每套又分1和2两个系列,每一系列有10张图 片。每一受试分先后作一个系列的测查。
(二)实施主题统觉测验的基本程 序
• 1.测验环境与指导语
测验应当在友好的环境中进行,主试对于受测者的反 应应当持鼓励和赞许的态度;测试环境布置应当具有一定 的审美情调,并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一般的指导语是:这是一的想象力的测验,是测验你 的智力的一种形式。我将让你看一些照片,每张都让你看 一会儿。你的任务是对每张照片尽你所能,编一个带有戏 剧性的故事,说明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图片上的情景,当前 在发生什么事情,图片上的人正在想什么,结果会怎么样。 你可以用五分钟时间讲一个故事。明白了吗?现在开始看 第一张图片。
• “ 投射” 指个体对个体特征的想象式解释,在这种解释中,
• “ 投射技术” 它作为一个心理测量术语, 是1938年由主
题统觉测验的编制者莫瑞(Murray)最早提出的。1939年 弗兰克(L.k.Frank)发表了论文《人格研究的投射技术》。 Frank明确阐述了投射技术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他认为投射技 术能够唤醒被试内心世界或人格特征的不同表现形式, 从而在 对测验项目的反应中投射出被试内在的需要和愿望。
投射测验的理论基础及其基本假定
罗夏墨迹测验投射法人格测验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将一些材料呈现给大家的时候,即使呈现同样的材料,不同的人会说出不一样的观点。
原因在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事物或者他人身上的一种心理作用。
例如,经常说谎的人,常常会认为别人也总在欺骗自己;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心理学家们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
由于“投射”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通过分析被测试者对所呈现材料的解释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其内心深处的心理特征。
在众多的心理测验理论中,心理投射理论是应用较多的一种,由其衍生而来的心理投射技术在人格测量中常被使用。
其中“罗夏墨迹测验(the inkblot test)”和“主题统觉测验(TAT)”是在国内比较常见的投射法人格测验。
[1]投射测验就是给被试呈现一些模棱两可的刺激,并假设被试会把自己的无意识过程投射在这上面。
在罗夏墨渍测验中,刺激只不过是一幅对称的墨渍图,它可以被知觉为各种各样的物体。
罗夏墨渍测验例图测验分为两步:一是联想阶段:将10张图片按顺序逐一交给受试者,问其看到什么,不限时间和回答数目,一直到没有回答时再换另一张,同时作好记录。
二是询问阶段:看完10张图后,再从头对每一回答都询问一遍,问其看到的是图的整体还是部分,为什么说像某物,作好记录。
两个阶段结束,测验即告完成,再进行结果分析。
在罗夏墨渍测验问世几年以后,亨利.A.默瑞(Henry A.Murray)和他的助手克里斯蒂安娜.D.摩尔根(Christiana D.Morgan)在哈佛心理诊所编制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投射测验,称为“主题统觉测验”。
该测验把注意的焦点全部集中在被试解释的内容方面。
与罗夏墨渍测验无结构的图形不同,TAT测验由一套黑白图片组成,图片中人物所处的情境没有特定含义;要求当事人或被试看图讲故事,然后治疗师或研究者将故事的内容进行分析,以揭示被试隐藏在无意识中的冲突(“统觉”的意思是有意识的知觉)。
罗夏墨迹测验投射法人格测验

罗夏墨迹测验是最著名的投射法人格测验。
所谓投射法就是让被试者通过一定的媒介,建立起自己的想象世界,在无拘束的情景中,显露出其个性特征的一种个性测试方法。
测试中的媒介,可以是一些没有规则的线条;也可以是一些有意义的图片;也可以是一些有头没尾的句子;也可是一个故事的开头,让被试者来编故事的结尾。
因为这一画面是模糊的,所以一个人的说明只能是来自于他的想象。
通过不同的回答和反应,可以知道对方的人格与人生态度。
投射法的最大优点在于主试者的意图目的藏而不露,这样创造了一个比较客观的外界条件,使测试的结果比较真实、比较客观、对心理活动了解得比较深入,缺点是分析比较困难,需要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主试。
因此,在员工招聘中运用投射测验一般比较少,只有在招聘高层次的管理人员中才考虑运用。
罗夏测验是由10张经过精心制作的墨迹图构成的。
其中7张为水墨墨迹图,3张为彩色墨迹图。
这些图片在被试者面前出现的次序是有规定的。
主试者的说明很简单,例如:“这看上去像什么?”,“这可能是什么?”,“这使你想到什么?”主试者要记录:反应的语句;每张图片出现到开始第一个反应所需的时间;各反应之间较长的停顿时间;对每张图片反应总共所需的时间;被试者的附带动作和其它重要行为等。
目的都是为了诱导出被试者的生活经验、情感、个性倾向等心声。
被试者在不知不觉中便会暴露自己的真实心理,因为他在讲述图片上的故事时。
已经把自己的心态投射入情境之中了。
色彩密码解读色彩牵涉的学问很多,包含了美学、光学、心理学和民俗学等等。
心理学家近年提出许多色彩与人类心理关系的理论。
他们指出每一种色彩都具有象征意义,当视觉接触到某种颜色,大脑神经便会接收色彩发送的讯号,即时产生联想,例如红色象征热情,于是看见红色便令人心情兴奋;蓝色象征理智,看见蓝色便使人冷静下来。
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往往能藉色彩运用,勾起一般人心理上的联想,从而达到最佳设计的目的。
如:红——血、夕阳、火、热情、危险;橙——晚霞、秋叶、温情、积极;黄——黄金、黄菊、注意、光明;绿——草木、安全、和平、理想、希望;蓝——海洋、蓝天、沉静、忧郁、理智;紫——高贵、神秘、优雅;白——纯洁、朴素、神圣;黑——夜、死亡、邪恶、严肃。
投射式人格测验

一、投射式人格测验1、罗夏墨迹人格测验第一,罗夏墨迹测验是由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创立。
其包括10张墨迹卡片(5张为彩色,5张为黑白)图形。
他依次让受测者观察并判断从图片中看到什么?根据受测者4各方面的反应来计分:A定位反应:是整体(W);大部分(D)或小部分(d)B定性反应:是形状(F);颜色(C)或运动(M)C内容反应:是动物(A),是人(H)或身体的某部分(Ha)D独创反应:是独创(O),或从众(P)第一,推断一个人的人格特征,W多表示有高度组织与抽象能力。
D多表示具体、实际、少创见。
d 多表示关心琐事M多表示有丰富的社交和理想的生活。
单有M而无C反应为人格内向;M少而C多为人格外向;缺少C表示避免情绪刺激,害怕感情的激动。
F的百分比高,则情绪和社会适应常受到限制。
2、主题统觉测验(TAT)主题统觉测验(TA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莫瑞和摩尔根于1938年创制的。
他主要用来确定人们的需要和成就动机。
他共有30张黑白图片。
这些图片显示的人物和景物都是暧昧不明,模棱两可的,可做各种不同的解释。
施测时,被试者从中抽出20张图片,每次给予被测者一张图片进行观看,看图中以其所看到的为主题,进行自由联想,并依据联想编成故事,故事内容不加限制,但要综合以下四点,第一,图片所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第二,情景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第三,将来的演变可能发生的结果第四,个人的体会被测者根据对图片的直觉,会不知不觉的把自己的需要、愿望通过编造的故事情节投射在故事中。
测验者通过对被测者所编织的故事分析,找出被测者的需要,态度和情感,测出被测者的个性特征。
通过主体统觉测验,如能对被测者所编制的故事详加分析,可以得到一些可供参考的有用材料,但主体统觉测验这种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掌握评分的客观标准,如何正确的解释测验结果,如何建立效度等,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3、句子完成测验(SCT)句子完成测验(SCT)是以未完成的句子作为刺激,让受测者自由的给予言语反应来完成未完成的部分。
管理工具罗夏墨迹测验图

看过《蝙蝠侠侠影之谜》和《守望者》等影片的朋友对这个肯定不陌生这个是著名的罗夏墨迹测试下面有所有十张图片和测试分析有兴趣的可以研究研究罗夏墨迹测验图是由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于1921年编制的,是非常有代表性并在当今世界上广为使用的投射测验。
它主要是通过观察被试对一些标准化的墨迹图形的自由反应,评估被试所投射出来的个性特征。
该测验最初制作时,是先在一张纸的中央滴一些墨汁,然后将纸对折,用力挤压,使墨汁向四面八方流动,形成两边对称但形状不定的墨迹图形。
该测验由10张精心制作的墨迹图构成,其中有5张深浅不同的黑白图、2张配加红色、3张彩色图。
罗夏对不同被试人用标准的指导语、标准的墨渍图进行试验,然后对测验结果进行分析。
回答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回答部位不同。
1。
根据整个图形回答。
2。
回答所依据的是图形中常见的细节。
3。
回答所依据的是图形中不常见的细节。
4。
回答所依据的是图形中的白色空间。
部位回答还有一个质量的问题。
如将图形中连续或不连续的部位综合在一起为一级,只用了图形中单一的区域为二级,疏忽图形中最明显的部分为三级,一般人通常不会作出的不寻常、不合理的为四级。
二。
决定因素。
1。
根据图形的形状作出回答。
类似的,质量也分为四级。
2。
受试者认为图形中有运动特征而作出的回答(如巡逻的士兵、飞翔的鹰、抛出的盘子等等)。
3。
彩色回答。
受试者主要根据颜色的特征而作出回答,如断定红色部分为蝴蝶。
其实常人看来除了颜色象以外,形状并不象蝴蝶,分四种情况:纯彩色回答而不包括形状和运动;以彩色为主继而想到形状和运动;以形状为主继而想到彩色;只回答颜色的名称如白色、黄色等。
4。
非彩色回答。
主要涉及到灰、黑、白的特点而不涉及到形状、其它艳丽色彩、运动等其它因素。
5。
明暗回答。
包括质地,如回答为软绵绵的地毯。
可涉及到形状、色彩、运动等;深景,如大海中的一个小岛;弥散,回答基于不定型的特点,如散乱的树影、浓烟。
6。
形状、空间。
罗夏克墨迹测验

罗夏克墨迹测验罗夏克墨迹测验,简称RIT,是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克于1921年创立的。
罗夏克是首次提出并应用人格评估投射技术的人。
墨迹测验是这样进行的:罗夏克把墨水洒在白纸上,然后对折起来,使纸上的图沿一条对折线形成对称的墨迹图。
这些图是无意义和无法解释的。
他把这些图形呈现给被测评者,让他们根据图形自由想象,然后口头报告。
测验共有十张墨迹图,五张黑色,图案浓淡不一;两张红黑两色构成;其余三张是多色混合构成。
在实施测验过程中,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自由联想阶段,主测的人对任何问题都不置可否,也不提任何问题;第二阶段就有追查受测者的反应是根据图片哪一部分作出的,是哪些因素刺激了这些反应;第三阶段称为极限试探阶段,如果受测者对这些图片没有最普通的反应,主持测试者可能就得给予受测者最大限度的提示,来确定他是否能从图片中看到某些具体内容。
在对测验解释的过程中,罗夏克墨迹测验关心的是受测者对图形知觉过程的途径、理由及内容。
如果受测者的知觉途径和墨迹图的建构过程相符合,则说明受测者的心理机制完好正常,他的现实定向是完善的;反之,受测者的心理机制就是残缺不全的,或者说机能不足,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或异常的行为,现实定向不良。
与标准化的心理测验相比,RIT的信度、效度均不理想。
上图你看到的是两个任人物么,呵呵你不觉得中间部分是个恐怖的头颅么,还笑的很狰狞。
在对测验解释的过程中,罗夏克墨迹测验关心的是受测者对图形知觉过程的途径、理由及内容。
如果受测者的知觉途径和墨迹图的建构过程相符合,则说明受测者的心理机制完好正常,他的现实定向是完善的;反之,受测者的心理机制就是残缺不全的,或者说机能不足,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或异常的行为,现实定向不良。
罗夏克墨渍测验

罗夏克墨渍测验请您察看左边图形,然后说出你的感觉1:X光照片;2:动物的脸;3:人的脸;4:人或动物在跳舞;5:火箭快发射时;6:其他(装饰品、铠甲等)。
选择(1)的人,很多是对自己的健康没有信心,或是处于不安、疲倦的状态。
选择(2)或(3)是最普遍的,较具道德感,但是容易流于固执。
回答(4)的人较知性,脑筋灵活且容易涌现出栩栩如生的想像。
选择(5)的人则是有不满足感的人,对什么事情都觉得无法落实。
回答(6)的人和周围的人处得并不怎样好,喜欢变化或是想要事情有什么转变,对于社会总有些不满而陷于进退维谷之境。
罗夏之谜罗夏测验,堪称心理测量法中最难掌握,并且是“信度和效度最低”的心理测验。
然而,八十年过去了,罗夏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并且已经和将要成为最有应用价值的心理测验…… ,这简直是个谜……罗夏(1884-1922):瑞士精神病学家,少年时期先后在纽恩伯格、苏黎世、波恩和柏林学习。
1910年完成学业,先后在穆恩斯特林根精神病院,穆恩辛根担任助理医师。
1914年6月到1915年9月,他是伯恩瓦道精神病诊所和疯人院的医生,此后在赫里索一家医院任助理医生。
1921年,其最重要的著作《心理测验法》(Pyschodiagnostics)第一版(德文)出版,共六章。
1922年2月,罗夏完成其最后一篇论文《形式解释测验的应用》,并提交瑞士精神分析学会。
该文自英文第二版起,并入《心理测验法》作为第七章。
数周后,罗夏与世长辞(1922年4月2日,赫尔曼.罗夏因腹膜炎并发阑尾炎恶化不幸逝世,年仅39岁)。
罗夏的去世究竟使心理学受到了怎样的损失?这个问题只需看看他的已有成果所发挥的作用,以及这些成果尚且只是其研究的起步。
一百年来,罗夏测验一直是心理测验中必不可少的课题,他代表的是心理测验的未来。
那么,罗夏测验是怎样进行的呢?罗夏测验,又称罗夏墨迹投射测验。
其基本原理是:人的知觉中可以表现出该人的人格特点,主要是视觉知觉。
人格测验—投射测验

如请受测者将一些颜色卡片按自己的偏好进行排列 例如画树测验。
表露法:让受测者利用某种媒介自由表露他的心理状态
投射测验的发展历史
最早的投射测验是词语联想法(高尔顿)
1921年罗夏《心理诊断法》罗夏墨迹测验 1935莫瑞的主观统觉测验(TAT) 1955年对投射测验的研究达到顶峰,1956大幅 度下降,1965年以后保持平稳
2.对于世界的理解和对于重要他人的知觉
3.人格的有关维度
图片举例
图片举例
举例图片的分析方法
1.表现刺激的要求
被试的描述中只要包括了画面上的两个人物,并对他们为什么 在一起做出一些解释,就算满足了这个要求。
2.形式要求
画面上的两个人物是该图片的主要细节,尽管她们人的面部特 征可能会引起更多不同的理解。
主题统觉测验的评分
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测验结果进行分析(莫瑞) 5.主题
主角的需要和环境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成功还是 失败就是简单的主题,这些情况联合成为一串的东西, 就是复杂的主题。但每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故事的主题 是解释的主要依据。从这些主题当中,可分析出被试 者最严重而又最普遍的难题是来自环境的压力,还是 来自自身的需要。 指故事人物的喻指,如老妇喻指母亲,主角 是为正面 人物还是反面人物,诸如此类。
对于投射的理解
“投射”一词在心理学上的含义是指个人把自 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或特性等,不自 觉地反应于外界事物或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 这是一种人类行为的深层动力,是个体自己意 识不到的。 投射技术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将深层的意识激发 出来,以了解个体的人格。 对于投射测验来说,刺激情境并不重要,它只 是一个起动器,个体的反应是由此情境唤醒的 内心人格世界的表现,投射出个体内在的需要 和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夏墨迹测验投射法人格测验
罗夏墨迹测验
是最著名的投射法人格测验。
所谓投射法就是让被试者通过一定的媒介,建立起自己的想象世界,在无拘束的情景中,显露出其个性特征的一种个性测试方法。
测试中的媒介,可以是一些没有规则的线条;也可以是一些有意义的图片;也可以是一些有头没尾的句子;也可是一个故事的开头,让被试者来编故事的结尾。
因为这一画面是模糊的,所以一个人的说明只能是来自于他的想象。
通过不同的回答和反应,可以知道对方的人格与人生态度。
投射法的最大优点在于主试者的意图目的藏而不露,这样创造了一个比较客观的外界条件,使测试的结果比较真实、比较客观、对心理活动了解得比较深入,缺点是分析比较困难,需要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主试。
因此,在员工招聘中运用投射测验一般比较少,只有在招聘高层次的管理人员中才考虑运用。
罗夏测验是由10张经过精心制作的墨迹图构成的。
其中7张为水墨墨迹图,3张为彩色墨迹图。
这些图片在被试者面前出现的次序是有规定的。
主试者的说明很简单,例如:“这看上去像什么,”,“这可能是什么,”,“这使你想到什么,”主试者要记录:反应的语句;每张图片出现到开始第一个反应所需的时间;各反应之间较长的停顿时间;对每张图片反应总共所需的时间;被试者的附带动作和其它重要行为等。
目的都是为了诱导出被试者的生活经验、情感、个性倾向等心声。
被试者在不知不觉中便会暴露自己的真实心理,因为他在讲述图片上的故事时。
已经把自己的心态投射入情境之中了。
色彩密码解读
色彩牵涉的学问很多,包含了美学、光学、心理学和民俗学等等。
心理学家近年提出许多色彩与人类心理关系的理论。
他们指出每一种色彩都具有象征意义,当视觉接触到某种颜色,大脑神经便会接收色彩发送的讯号,即时产生联想,例如红色象征热情,于是看见红色便令人心情兴奋;蓝色象征理智,看见蓝色便使人冷静下来。
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往往能藉色彩运用,勾起一般人心理上的联想,从而达到最佳设计的目的。
如:红——血、夕阳、火、热情、危险;
橙——晚霞、秋叶、温情、积极;
黄——黄金、黄菊、注意、光明;
绿——草木、安全、和平、理想、希望;
蓝——海洋、蓝天、沉静、忧郁、理智;
紫——高贵、神秘、优雅;白——纯洁、朴素、神圣;
黑——夜、死亡、邪恶、严肃。
但心理学家也留意到,一种颜色通常不只含有一个象征意义,正如上述的红色,既象征热情,却也象征了危险,所以不同的人,对同一种颜色的密码,会作出
截然不同的诠释。
除此之外,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他所身处的社会文化及教育背景,都会使人对同一色彩产生不同的联想。
蔡启仁先生举例,好像中国人对红色和黄色特别有好感,就多少和中华民族发源于黄土高原有点关系,故在不同文化体系下,色彩会给设定为含有不同特定意思的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可能完全不同。
这个色彩和心理联想的理论,对设计师来说是个重要的发现。
他们在选择运用何种色彩时,须同时考虑作品面向的是哪一个消费群,以免出现相反效果。
蔡启仁先生举例,紫色在西方宗教世界中,是一种代表尊贵的颜色,大主教身穿的教袍便采用了紫色;但在伊斯兰教国家内,紫色却是一种禁忌的颜色,不能随便乱用。
二、新一季流行色
下一季会流行什么颜色,蔡启仁先生说黑色仍会继续流行,而另一种将会是明亮的绿色系列,到那时,我们大概会见到一片鲜艳的绿四处跳跃。
色彩心理不过是其中一个选择条件,还有其它的原因左右设计师的决定,其中一个极普遍的因素便是潮流。
当某个时期,某种颜色或某系列的颜色成为当时社会上的主流偏好,设计师设计新商品时,便不免会较容易倾向选择那些流行色彩。
但是,是谁决定哪些是流行色?流行色的研究,是近半世纪的一门新兴学科。
蔡启仁先生指出,世界上有一个国际流行色委员会,专门研究色彩的潮流。
每年,委员会会对世界各地的流行色调加以研究分析,预测哪些颜色会成为国际流行色,提供设计师参考。
目前各个不同地区的交流频繁,流行色的覆盖层面越发广阔,对设计的影响力亦逐步加强。
近年来,潮流追捧金属色系,一下子,新涌现的产品全部都不得不抹上三分金属色彩。
设计师以提高商品的吸引力为大前题,顺应潮流用某些色彩,他们之中,有不少人在几种潮流色彩中翻出新意,创作出许多精彩的作品。
但一些盲目跟从潮流,不假思索“设计师”,其制成品欠缺新意,只求赶上潮流,却忽略了个性。
三、意念为体色彩为用
翻开任何一本有关色彩设计的书,都有谈到一些运用色彩的基本技巧,诸如注意冷暖色的对比,色彩分布的平衡,颜色的统一和谐等。
但有趣的是,差不多没有一本书提过意念和色彩设计的关系。
也许作者认为意念是设计之本,不用特别多谈也应留意到吧。
但他们大概忘记了色彩的魔力有多大,当你面对数以千计的正卖点是什么的东西。
其实设计三元素:色彩、图像、文字,全部都只不过是一个设计的外表,一个设计的真正灵魂其实来自设计师的创意。
没有意念的色彩设计,无异于一具空有漂亮外表的躯壳。
只有把创作意念融人色彩设计中,整个设计才有灵魂,色彩才能向观众传情达意。
蓝色或绿色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最佳心理镇静剂。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心情烦躁不安时,到公园或海边看看,心情会很快恢复平静,这是绿色或蓝色对心理调节的结果。
这些色调还可降低皮肤温度1至2摄氏度,减少脉搏次数4至8次,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粉红色表面给人温柔舒适感,但长期生活在红色不境里会导致视力下降、听力减退、脉搏加快。
粉红色波长与紫外线波长十分接近,长期穿著粉红色衣著会削弱人的体质。
合理的色彩对学生视觉疲劳的恢复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大有益处。
以上图形,根据你的视觉来解读,你内心潜意识的认识和需求。
蓝月
於2004-2-8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