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总神经损伤案例分析
腓肠肌籽骨导致腓总神经麻痹1例

腓肠肌籽骨导致腓总神经麻痹1例病例资料患者男,60岁,2012年6月10日与人斗殴致右小腿疼痛、出血伴活动受限5 h,入院后诊断:右胫骨开放粉碎性骨折。
急诊行MIPPO技术右胫骨外侧锁定板固定,小腿筋膜间室减压VSD植入术,下肢屈曲15°长腿石膏托固定。
术后查房足趾背身良好,患肢末梢血运及感觉良好。
一周后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VSD 取出+植皮术,患肢更换石膏托,腘窝及腓骨小头处双侧棉垫保护,长腿石膏托伸直0°位固定,术后当日患者即感患肢麻木,考虑石膏绷带包扎过紧,松解石膏继续固定。
次日查体:右足不能背伸,呈内翻、下垂畸形,胫前肌肌力0级,伸趾肌及伸肌肌力0级,左腓骨肌肌力Ⅱ级,右小腿外侧及足背外缘皮肤感觉减弱,考虑腓总神经不全损伤。
左腘窝外侧可触及一约1.5 cm×1.5 cm大小肿物,质硬,伸膝时触诊明显,略可活动,压痛,Tinel征阳性,考虑腓总神经鞘膜瘤或腓肠肌籽骨压迫所致,行腓总神经B超检查后排除腓总神经鞘膜瘤诊断。
行左腓总神经探查松解术,术中见在腓肠肌外侧头近止点处有一骨性肿物(图1),该处腓总神经受压明显,局部略变细,受压远端神经略增粗、充血、水肿,神经外膜血管曲张,分离腓肠肌外侧头,切取出该骨性肿物,为一籽骨,约1.5 cm×1.5 cm大小,有一关节面与股骨外髁相贴,松解神经外膜,继续向下探查至腓骨颈处,未见压迫。
患者术后次日小腿外侧麻木感觉明显减轻,术后一周,右小腿外侧皮肤感觉完全恢复,肌力较术前有所恢复,右胫前肌肌力Ⅱ级,伸趾肌及伸肌肌力Ⅱ级,右腓骨肌肌力Ⅲ级。
两月后复查时,腓总神经完全恢复。
2 讨论腓总神经在腘窝上外侧沿股二头肌肌腱的内缘下行,越过腓肠肌外侧头的后侧,位于股二头肌和腓肠肌腱性部分外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在该处直接与膝关节纤维性关节囊相贴。
腓总神经向下越过腓骨头下方时,位置表浅,易受损伤。
临床上腓总神经损伤多系外伤、腓骨颈骨折、小腿夹板过紧等因素造成。
针刺按摩治疗腓总神经损伤临床报告-2019年文档

针刺按摩治疗腓总神经损伤临床报告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篇报道30例腓总神经损伤病人全部为我院本科门诊病人,发病均为单侧肢体。
30例患者中,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者67岁,最小者38岁;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14天。
1,2 既往病史30例患者中患有2型糖尿病10年以上者8人2型糖尿病2年~8年者8人;其余14人既往健康,无骨折、外伤等其他因素。
1,3 临床表现患者均不同程度表现为患肢小腿前外侧面下部和足背部出现痛觉、温觉等感觉障碍;足不能背屈,患肢足下垂并内翻,呈“马蹄”内翻足畸形;行走时呈“跨阈步态”。
2 治疗方法2,1 针刺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取患侧阳陵泉穴、足三里穴、丰隆穴、解溪穴,用28号2寸、2.5寸毫针,以针感由小腿外上下传至足、足背为宜。
留针30分钟,留针15分钟时,行针1次,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休息1-2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
2,2 按摩治疗患者仰卧,医者立于患肢一侧,膝关节下垫一软枕,膝关节屈曲呈120°,医者一手扶其膝关节,一手以拇指指端着力运用一指禅推法,对小腿及足的伸肌群的胫骨前肌、趾长短伸肌、腓骨长短肌自上而下反复操作5-8分钟,以患者自觉有痰胀为度;然后用按压类手法,点按拿捏小腿及足背6~10分钟;用滚摩法3~5分钟,擦推法3-5分钟,放松3分钟,结束本次治疗。
3 疗效结果本文所述30例患者均达到临床痊愈。
发病1周内到医院就诊病人一般经过3周治疗即可痊愈;病程长并患有2型糖尿病患者1~3疗程痊愈。
4 典型病例陈某某,女,39岁,2008年7月就诊。
自述前一天在自家蔬菜地冒雨栽菜秧近2个小时。
当晚觉右小腿酸软无力,自认为在菜地久蹲劳累所致,昨日晨起发现右足不能背屈,行走受到影响,遂于今日来我科就诊,否认有外伤史,无2型糖尿病。
检查:患者右小腿前外侧面下部和足背部感觉障碍,足下垂并内翻,行走时呈“跨阈步态”。
诊断为由劳损所致腓总神经损伤。
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分析

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分析
腓总神经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损伤,主要是因为腓总神经的走行较为浅表,易受外界因素损伤。
腓总神经损伤可致踝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步态及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进行伤残评定十分重要,可以为其获得相关的社会福利保障。
本文主要分析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
本次评定的对象是一名40岁男性,因工作中从事较为繁重的体力劳动,时常需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一年前在工作中不慎后踝扭伤,经过检查确诊为右腓总神经损伤,经过多次治疗,效果不佳,右腓总神经损伤已发展为瘢痕压迫综合征,致右踝关节活动受限、行走困难等。
根据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签发的病历材料,我院神经科与康复科专家对该患者进行了综合评估。
评定结果为右腓总神经损伤致右踝关节功能障碍2级伤残。
根据《国家伤残等级标准》第2版,2级伤残指“失去相应部位主要功能,使用辅助器具或者行动缓慢,不能胜任原工作,社会生活能力明显降低。
”结合该患者的病情表现,右腓总神经损伤已发展为瘢痕压迫综合征,致右踝关节活动受限。
故该患者伤残属于2级。
然而,伤残评定结果也会受到一定的个体差异的影响。
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不仅要考虑病变的程度,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以及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会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因此,在评定伤残等级时,评定医生需要对各种评定标准进行权衡,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双侧腓总神经损害病历讨论记录范文

双侧腓总神经损害病历讨论记录范文主管医生:Dr. XXX参与讨论的医生:Dr. A, Dr. B, Dr. C会议日期:2022年11月15日患者信息:患者姓名:李先生年龄:65岁性别:男病历号:XXXXXX会议内容:Dr. A: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讨论的病历是李先生的双侧腓总神经损害。
李先生是一名65岁的男性患者,最近出现了双下肢活动困难的症状。
Dr. B: 李先生有其他相关病史吗?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Dr. C: 根据病历资料,李先生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病史。
他过去几年一直在接受药物治疗,但最近血糖和血压有所波动。
Dr. A: 这次双侧腓总神经损害的症状是怎样的?Dr. B: 根据病历记载,李先生出现了双下肢活动困难、感觉异常,表现为足背和腓肠肌区域的无力和麻木感。
他还有双下肢肌肉萎缩的表现。
Dr. C: 这些症状与腓总神经受损有关。
有没有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Dr. A: 是的,李先生已经进行了神经电生理检查。
结果显示双侧腓总神经慢性损害,可能与糖尿病有关。
Dr. B: 针对这样的损害,我们应该给予李先生怎样的治疗?Dr. C: 首先,我们要控制李先生的糖尿病和高血压,以减轻神经损害的进展。
其次,可以考虑使用镇痛药物来缓解他的疼痛症状。
Dr. A: 同意你的看法。
此外,我建议配合物理治疗,包括肌力训练和康复训练,以增强李先生的肌肉力量和改善他的日常生活功能。
Dr. B: 这些治疗方案听起来很合理。
我们还需要定期复查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以评估治疗效果。
Dr. C: 同意。
我们还可以推荐李先生进行康复医学专科的咨询,以便提供更专业的康复治疗建议。
Dr. A: 好的,我们就按照这个治疗方案来进行治疗。
我们还需要安排随访,以及监测李先生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控制情况。
会议总结:经过讨论,我们决定对李先生的双侧腓总神经损害采取综合治疗方案。
这包括控制糖尿病和高血压,使用镇痛药物缓解疼痛症状,并结合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来改善他的肌肉力量和日常生活功能。
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分析

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分析
在伤残评定中,腓总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情况。
腓总神经是正常神经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神经,负责下肢的踝关节的运动和感觉。
因此,腓总神经损伤会导致下肢的踝关节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
本文对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有关伤残评定的问题。
首先,对于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评定主要依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和活动受限程度等方面。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足背屈功能障碍程度
足背屈是腓总神经的其中一个作用,也是踝关节的重要运动之一。
如果患者腓总神经受损,足背部的屈曲活动将会受到影响,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活动受限。
因此,评定踝关节功能障碍时,需要确定患者足背屈功能障碍的程度。
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不能完成足背屈屈曲活动,或者仅能完成低于正常水平的屈曲活动,评定结果会相应较高。
三、脚平足程度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伤残评定是一项非常复杂且精细的工作,还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进行。
对于伤残评定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需要及时处理,并不断地完善伤残评定流程和方式,保证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腓总神经损伤的康复ppt

腓总神经损伤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腓总神经损伤可能导致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前、内侧感觉减退。
皮肤感觉减退
腓总神经损伤可能导致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出现疼痛和麻木感。
疼痛和麻木
腓总神经损伤对感觉功能的影响
焦虑和抑郁
腓总神经损伤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影响生活质量。
社交障碍
腓总神经损伤可能导致患者社交能力下降,影响人际关系。
注意身体的平衡
在运动中要注意身体的平衡,避免因身体失去平衡而造成的伤害。
注意运动姿势和技巧
就医治疗
如果发现有运动损伤,应及时就医治疗,避免损伤加重和留下后遗症。
及时发现运动损伤
如果在运动中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检查是否有损伤。
康复训练
在损伤治愈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肌肉力量和灵活性,避免再次受伤。
直接损伤
长时间受压、缺血或放射治疗可能导致腓总神经损伤。
间接损伤
手术或注射药物过程中可能损伤腓总神经。
医源性损伤
腿部肌肉无力
腓总神经损伤可能导致腿部肌肉无力,如胫前肌、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
足部运动障碍
腓总神经损伤可能导致足部运动障碍,如踝背伸、外翻功能障碍。
步态异常
腓总神经损伤可能导致步态异常,表现为足内翻、外翻和旋后障碍。
慢性劳损
病因
足部感觉减退,踝背伸功能障碍,步态不稳
症状
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治疗方式
经过12个月康复,患者步态稳定,但仍存在轻度踝背伸功能障碍
康复结果
案例四:运动员腓总神经损伤的康复
腓总神经损伤的预防措施
06
加强运动防护措施
使用正确的运动装备
穿着适合的运动鞋、运动袜和运动服装,以减少脚部受伤的风险。
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分析

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腓总神经是下肢中重要的神经之一,负责控制足部的肌肉活动和感觉。
腓总神经损伤是造成踝关节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腓总神经损伤可以导致足背肌肉无力、足部感觉丧失,从而影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这种情况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都会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对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尤为重要。
目前,伤残评定在判定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劳动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针对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标准和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通过对腓总神经损伤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伤残评定标准和方法、病例分析以及影响伤残评定结果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伤残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1.2 研究目的该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腓总神经损伤对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伤残评定依据,为患者提供更科学的康复治疗方案。
通过病例分析和数据统计,了解腓总神经损伤在不同情况下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程度,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分析影响伤残评定结果的因素,探讨如何降低评定结果的主观性和误差,提高评定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为患者的康复和赔偿提供更公正的依据。
通过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并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
2. 正文2.1 腓总神经损伤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腓总神经是下肢神经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损伤将直接影响到踝关节的功能。
腓总神经主要负责足背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其损伤会导致踝关节周围的肌肉无力,造成踝关节稳定性下降,容易出现扭伤和摔倒的情况。
由于腓总神经跨越踝关节,其损伤还可能影响到踝关节的灵活性和运动范围,使得行走和运动受到限制。
腓总神经损伤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损伤部位,严重的神经损伤可能导致完全丧失踝关节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中西医治疗腓总神经损伤1例临床报告

中西医治疗腓总神经损伤1例临床报告于雪艳葛佳(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中蒙医院内蒙古阿荣旗162750)【摘要】目的:探讨安定肌肉注射后造成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措施,以减少误诊和后遗症.方法:对此患者进行专家会诊,肌电图检查,待确诊为“左腓总神经损伤”时,给予其中西药物和穴位针灸、按摩、局部理疗等对症治疗;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功能锻炼指导。
结果:患者预后良好,无肢体畸形、无肌肉萎缩等后遗症。
结论:肌肉注射致腓总神经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医源性损伤,除了会给医疗机构带来医疗事故外,还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打击。
因此,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而杜绝其发生。
【关键词】安定、肌肉注射、腓总神经损伤、肌电图、针灸、按摩肌肉注射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因其效果可靠而被经常采用。
但如果操作者不遵循护理技术操作常规,或不熟悉注射部位的局部解剖关系,以及由于患者躲闪、躁动不安等不配合操作者情况下,致使操作者肌肉注射时将刺激性较强的药物直接注入神经干或神经干周围,可造成神经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患者躯体残疾。
在我院急诊科于三月前发生一例安定肌肉注射造成左腓总神经损伤的案例,临床医生及时给予鉴别诊断,采取了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 35岁该患者于3年前自感工作压力大而出现偏头痛,在当地医院给予对症治疗后症况减轻,后每遇到压力事件,就会偏头痛,去过很多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均未见器质性病变,诊断为神经性偏头痛。
于三月前晚20:00时许加班时,又出现剧烈偏头疼,未经任何治疗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
患者T:36.5℃ R:18次/每分 P:90次/每分 BP:130/80mmHg,神清语利、精神不振、表情痛苦。
自诉最近一周来工作繁忙,每天加班到晚10点左右,近一周睡眠不好,查体合作,行脑电图示:未见异常。
其它临床检查均未见异常。
医嘱以“神经性偏头痛”收入留观,患者由一名同事陪同步入病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组
• 概述。 • 腓总神经是坐骨神经在腘窝处两个终末分支 之一。腓总神经,经自腘窝近侧部由坐骨神 经分出后,沿腘窝上外侧界的股二头肌内缘 斜向外下。继而弯曲绕过腓骨颈向前,穿过 腓骨长肌,分为腓浅、腓深神经。腓总神经 分布范围包括小腿前、外侧肌群,足背肌和 小腿外侧,足背、趾背的皮肤。
• 康复目标: • 改善:预防肌腱挛缩、关节僵硬,防止肌肉 萎缩,促进受损神经再生,增强肌力,恢复运 动与感觉功能。
• 代偿:恢复不全的功能,可使用矫形器代偿。
• 康复治疗:
• 运动治疗: 1、受累关节保持功能位:可用足托或穿形鞋使踝关 节保持在90°位。
进行跟腱牵伸,踝背屈被动运动、主动-助力运
• 功能障碍:
• 运动功能障碍:左髋关节活动受限。左踝关节背屈 肌力0级 • 感觉功能障碍:左足背侧痛温觉障碍 运动功能评定:肌力评定、关节活动范围测定、
患肢周径的测量 、反射检查
• 感觉功能评定:深感觉、浅感觉的检查 • 足部功能评定:踝背屈、跖屈等 • 疼痛评定: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口述分级评 分法 • Tinel检查
• 患者,男,46岁,2010 年在骑自行车时摔倒,左侧肢体 先着地,当即出现左侧髋部疼痛,活动受限。急来我院 就诊,门诊摄骨盆平片见: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收住院 治疗。予平车推入病 室。既往无心脑血管病史。入院查 体:T:36.5℃,P:72次/分,Bp:135/75mmHg,双 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X 线片示:左股骨粗隆间骨折。专 科检查:左髋部肿胀,皮下瘀血,左髋关节活动受限。 临床 诊断为: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第二日查房时, 患者自诉左足不能背屈,经检查左足背侧痛温觉障碍, 左踝关节背屈肌力0级。
3、被动活动:
早期被动活动可有效防止肌肉萎缩,关节 ,防止周围神经损伤后关节出现挛缩和畸形。 故受累肢体早期应在无痛范围内做个关节全范 围的被动活动。每天至少三到五次,每个关节 各轴向活动由5~10下/次,递增到10~20下/次 。
4、肢体按摩:肢体按摩可改善血液循环 减轻肢体肿胀。防止软组织粘连改善关节 活动度,预防下肢深静脉的发生。延缓肌 肉萎缩的发生和发展。
动、主动运动,足趾伸展运动和穿矫形鞋的步态训 练。
2、肢体出现肿胀的处理:
周围神经损伤后肢体出现肿胀与病损后血液 与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渗出增多有关。 一般采用抬高患肢、弹力绷带包扎、轻柔的向 心性按摩患肢,同时被固定的肢体做等长肌肉 收缩运动与受累肢体的被动活动等措施。此外 , 物理因子如蜡疗、超短波等均可改善局部血液 循环。
5、物理因子的应用:
早期可以用超短波、微波、激光等疗法。通 过扩张血管改善神经及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和 营养代谢。提高免疫细胞吞噬功能,既有利于 消除炎症、促进水肿吸收,又有利于促进神经 再生。
感觉功能的治疗
促进感觉功能的恢复 先进行触觉的训练,用细毛刷反复刺激皮肤,然后 再进行痛温觉的训练。
• 作业治疗: • 可采用园艺中有下蹲动作的除草、修剪、浇水等活 动进行练习;也可选择文艺和娱乐活动以改善心理 状态。 • ADL训练: • 下肢练习踢球动作,踏自行车、缝纫机等。或做些 家务劳动,如扫地、拖地等。
• 心理治疗 • 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 问题。表现为情感脆弱、焦虑、抑郁等。通 过医学宣教、心理疏导等方式,让患者了解 疾病的性质、程度和康复治疗方案。消除或 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地进行康复治疗。也可通过剪纸,跳交 谊舞等作业疗法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