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 诗经二首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课件

用自然现象起兴,引诞生活及感情 化,兼以隐喻,更能激发联想,增强 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 术效果。
4.本诗采用怎样的叙述角度?有何 作用?
(1)以“我”(女主人公)的口吻叙 述,采用对照写法。
(2)在女主人公的回忆中叙事抒情 更能引起人们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
5.谈谈诗中弃妇的形象。
(1)对爱情与幸福有诚挚的追求、勤劳; (2)无辜被弃、无奈,不能抗争命运; (3)温顺、坚强。
《诗经》两首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_诗__歌__ 总集。 收入 从西周到春秋 时期的诗歌 305 首。
汉以前被称为《诗》或《 诗三百》。
内容: 手法:
风雅颂 赋比 兴
诗经“六义”
情势: 四言为主,重章反复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现实主义 的源头。
风 民间乐歌 雅 宫廷乐歌 颂
宗庙乐歌和舞歌
赋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说
◎年老色衰说。 ◎财富说。 ◎社会风俗说。
(2)对照: 桑未落,叶沃若——桑落,黄陨
士之耽可说——女之耽不可说 女不爽——士贰其行
3.第三章和第四章在总结自己的生活 经验和概说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 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 这属于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 析一下这种表现手法。
(12)载:①史载田横事。②五载复还。③有好事者 船载以入。④直上载公子车。⑤ 载欣载奔。⑥春日 载阳,有名仓庚。
结构梳理
第一章至第三章: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 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第一章
文本分析
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 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痛恨。首四句,以薇菜渐次 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 怨恨、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 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 役,两朞而还。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 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 圉。如今之防秋也。”(《诗集传》)

高中语文必修2《诗经》两首-作品赏析

高中语文必修2《诗经》两首-作品赏析

《诗经》两首-作品赏析氓情节和主题《氓》是一首叙事诗。

叙述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抒情、议论。

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

全诗分为六章,每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

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

作者通过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下面是全诗的叙事结构和感情基调:氓(情节)恋爱婚变决绝(章节)第一二章第三四五章第六章(诗句)秋以为期无与士耽亦已焉哉载言载笑士贰其行至于暴矣(基调)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烈诵读全诗,要安排好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反映情节发展的节奏,表现女主人公感情的基调。

回忆和对比《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

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

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

婚前,“总角之宴,言笑宴宴”“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

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兮”“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

更突出的是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

氓,婚前、婚后也形成对比。

婚前,“氓之嗤嗤”;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

在恋爱、婚后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认识到了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生活经历中得出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诗经两首原文及翻译

诗经两首原文及翻译

诗经二首原文及翻译如下:1、《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就在水的另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2、《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_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取悦她。

高一语文必修2课件诗经两首

高一语文必修2课件诗经两首
_译__作_“__他_的__品__行_不__专_一__〞_。________________ _主__谓_倒__装_,__“__二_三__其_德__〞_应__讲作“其德二三〞,
学习探究
❖ 找出文章写淇水的句子,并说明其用意
诗中三写淇水。淇水成了一场婚姻的见证: 谈婚论嫁时,淇水相送,何其缠绵;休弃归途 中,淇水湿帷,悲情满溢;归家静思时,淇水 有岸,痛苦无边。三写淇水,使歌唱有了缠绵 的爱恋、渺远的憧憬,更有了悲愤的谴责。淇 水既实且虚,它是女子人生欢乐与痛苦的交点, 它目睹了她那段以欢乐始、以悲苦终的婚姻生 活,却只能无言。
(2)结构上: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 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防止了叙事的平铺直叙, 一览无余;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 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 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③诗 的前半局部写婚前,后半局部写婚后,中间的
桑之未落,其叶沃假设。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注释】汜sì:由主流分出又汇入主流的支流。归: 出嫁,一说回家。渚zhǔ:水中小洲。处: 居处,一说 忧愁。沱tuó:江水的支流。
【译文】长江有支流分开当复回,这人今回家, 不肯带我归。不跟我好了,日后会懊悔。/长江有 分流过洲又重合,这人今回家,不肯同我走。不 跟我好了,日后要回头。/长江有小流流淌来汇入, 这人今回家,不肯到我处。不跟 我好了,将来放悲歌。
检 学习检测
试析?氓?诗中比照手法的 运用。
答:
【答案】女主人公婚姻前后形成比照。恋爱、 婚姻生活比照强烈,恋爱欢乐美好,婚姻痛苦 辛劳;人物性格完全改变,婚前“我〞纯真、 热情,婚后“我〞劳苦、屈辱。氓婚前婚后的 形象有很大反差,婚前,能爱、重情,有信, 婚后变心、凶暴、无义。在恋爱、婚后生活的 比照中,女主人公从痛苦的现实历中得出教训: 女子不应耽迷恋情。由是表现出她性格中清醒、 坚强的一面。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课件:《诗经二首》课件(77张)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课件:《诗经二首》课件(77张)
已经。
财物,指嫁妆。
介词,用。
译文:我登上那倒塌的墙壁,来远望青年所住的复关。看 不见青年的到来,惹得我眼泪涟涟。见到了青年的到来, 喜得我有说有笑,你用龟甲和著草占卜,结果很吉利。你 用车子来接我,我把我的嫁妆搬到你家。
动词,吃。它还可表“吃 用法同“氓之蚩蚩” 的东西,粮食”意。另外当 润泽的样子,比喻女子年轻貌美。 (xūjiē),感叹词。 物主代 ì 时,意为“供养, 的“之”。是放在主 若,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它读作s 于,通“吁”。 谓之间的结构助词。 词,它的。 给……吃”。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差错,这里指爱情 无,没有。 准则。 围着车子的布幔。 ( 三心二意。 jiān),浸湿。 不专一,指变了心。 贫苦的生活。 不专一。 译文:桑树凋落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坠落。自从我嫁到你 家,多年来过着贫苦的生活。淇水的水势很大,浸湿了车上 四周的布幔。我对爱情始终如一,男子却怀有二心。男子的 行为没有准则,在品德上三心二意。
5、信誓旦旦
形容誓言极其诚恳可信。
结构及情感图示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诗歌 总集。
收入从西周到春秋 时期的诗歌 305 首。 汉以前被称为 《诗》 或 《 诗三百》。 内容:风 雅 手法: 赋 比 颂
诗经六义 兴 形式:四言为主,重章反复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现实主义 的源是春秋时的一首民歌,当时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 由。郑、卫一带风俗更是浪漫,桑涧濮上、城隅河畔,青年 男女幽期密约、投桃报李,并常以诗歌互表衷肠。 《氓》反映 的正是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一出悲剧。
文本阅读
(mé ng),民。现代汉语 (chīchī),通“媸 通“非”, 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取 古义:直到;今义:递进关 买,交易, 中读作(má ng),流氓。 媸”,笑嘻嘻的样子;一 走近,靠近。 不是。 交换。 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系连词。 布币。 说是忠厚的样子。

高中语文必修2必背古诗文

高中语文必修2必背古诗文

《诗经》两首《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两首译文《氓》译文那个人老实忠厚,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的来换丝,是找个机会谈婚事。

送郎君渡过淇水,一直送到顿丘。

并非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

请郎君不要生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登上那倒塌的墙壁,遥向复关凝神望。

复关没有见到盼望的人,眼泪簌簌掉下来。

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

你去卜卦求神仙,卜筮的结果没有不吉利。

你用车来迎娶,我带上嫁妆嫁给你。

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桑叶像水浸润过一样有光泽。

唉那些斑鸠呀,不要贪吃桑葚。

哎年轻的姑娘们呀,不要沉溺在与男子的情爱中。

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 课件 (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 课件 (共31张PPT)

《诗经》体例:风、雅、颂。风,不同
地区的民间乐歌,含周南、召南、邶、鄘、卫、 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 (bīn)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 160篇 ;雅,周王朝直辖地区的乐歌 , 即所 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 时的乐歌,《大雅》31篇,《小雅》 74篇,共105篇;颂,宗庙祭祀 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 先功业的,《周颂》31篇,《鲁 颂》4篇 ,《商颂》5篇 ,共40篇 。
《诗经》手法:赋、比、兴。宋代朱熹
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 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 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也。”《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多 用重章叠唱以加强抒情效果。《诗经》押韵, 或句句押韵,或隔句押韵,或 一韵到底,或中途转韵。 从文学价值上看,有三颂 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的说法。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歌吟用到比兴,先言它物以引出所咏之辞。 从桑叶青沃到桑叶黄落,一喻女子容颜的由盛到 衰,二喻情意由深浓甜蜜至枯竭苦涩,揭示了她 被男子从热爱到厌弃的因由; 桑叶润泽有光,喻女子容颜亮 丽,生活滋润,桑叶枯黄飘落, 喻女子身心憔悴,人生变故, 同时也暗示了婚后时光的推移, 情韵饱满自不待言。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注:兴,“兴于诗,立于礼”,言 修身当先学诗。观,“观风俗之盛衰”, 指诗有认识社会的作用。群,“群居相 切磋”,讲诗可聚集士人,交流思想。 怨,“怨刺上政”,为士人讽谏。
了解《诗经》的有关文 化常识及文学价值; 感受《诗经》的现实主 义风格及艺术手法; 理解《氓》首古今传唱的弃妇感伤诗。作者循着 “情许—婚变—恩绝”的故事情节,铺写女主人公无端 被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温情、勤劳、坚强的女子形象, 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婚姻幸福的强烈 愿望。全诗内容跌宕起伏,中有缠绵 的情感、渺远的追求,更有悲愤的谴 责以及宛如长歌当哭般的呼号。末章 更是如泣如咽,情感百无聊赖,千百 年人物,如在眼前,致人泪下。 在叙事、抒情与议论的结合方面 诗歌特色浓郁, 对我国后世诗歌创作, 有深远的影响。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课《诗经》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课《诗经》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依倚
马可待 山傍水
止渴 占鹊巢
眈 耽 宿 夙 冥 晏 糜 靡mí 煌 遑
答案
驾 架 倚 依
冒 贸
n 鸩zhè 鸠
词语辨释 1.通假字 (1)于嗟鸠兮(________通________) (2)犹可说也(________通________) (3)隰则有泮(________通________) (4)岁亦莫止(________通________) (5)彼尔维何(________通________) (6) 狁孔棘(________通________)
单元导学 诗歌的艺术手法 1.抒情方式 有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指借景抒情,寓 情于景,或托物言志。一般情况下,写什么景抒什么情,个别 时候以乐景抒哀情,目的是增加哀的程度。
(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 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 情。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 失,滚滚的江水犹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3)虚实。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 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 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 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如《望庐山瀑布》,前三 句描写眼前所见,是实写;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银 河来比拟庐山瀑布,为虚写。
. 载笑载言 体无咎言 . (2)言 既遂矣 言 . 思之 静言 .

矣 . 言既遂 何往而不遂 . (3)遂 不得履 及反,市罢,遂 . 迷,不复得路 寻向所志,遂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士”变心说:“不见复关”“士贰其行”“士也 罔极,二三其德”。 2、社会道德说:“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3、财富说:“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到“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 4、年老色衰说:“三岁为妇,糜室劳矣;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学习指导三
拓展阅读Biblioteka 阅读舒婷的诗《致橡树》,把握其中 的女性形象,体会它的主题思想。
让我一起回顾经典……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国风· 周南· 关雎》
课前热身:
让我一起回顾经典……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你还有这样情景交融的佳句吗?……
学习指导三
情与景的交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自《诗
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小雅· 采
薇》篇里的句子,不仅富有节奏音律之美,而且开创了杨 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 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垂柳枝条千万条,软柔下 垂,随风飞扬,婀娜多姿,为文人墨客喜爱,多见于具有 雅趣意境的诗画中。每当古人送别离人时,杨柳便出现在 渡口、驿站、城外,杨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当古人
水荇菜长短不齐, 采荇菜左右东西。 2、忠于原文,适当想象。 好姑娘苗苗条条, 追求她直到梦里。 3、语言通俗,平白如话。
学习指导一
采 薇 采
民歌改编 文本示例
亦 作 止。
薇,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经发新芽。 曰 归 曰 归,岁 亦 莫 止。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靡 室 靡 家,玁 狁 之 故。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不 遑 启 居,玁 狁 之 故。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学习指导一
1-3章:抗击外族
久不得归 4-5章:艰难征途 战事不息 第6章:战后存者 踏上归途
借助结构手法
重章叠句
赋兴手法
思归 仇敌
艰辛 思归
细节描写 兴手法
凄凉 悲苦
情景交融
学习指导二
情景交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理解前人 对这两句诗的评价。
——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 小雅· 采薇》“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句时说:“以乐景 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 风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 大雪纷飞来反衬。
《致橡树》赏析
•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 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 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 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 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 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 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 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 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 为表里。
课外延伸
比较阅读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烹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 泪落沾我衣。
五、“沈园柳”。陆游《绝句》云: “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以柳怀人、伤情难诉。
六、“章台柳”。韩翊诗云:“章台柳、 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以柳暗喻其 宠妓。“眠花卧柳”、“烟花柳巷”,柳 即指落入烟花的妓女。
七、“寒食柳”。据《荆楚岁时记》载: “寒食日,皆折柳插门。”张炎诗云: “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以柳 寄思亲恋乡之情。倪瓒“旧家应在,梧桐 霞井,杨柳藏门。”以柳感怀游子乡情。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 邶风·静女》
课前热身:
让我一起回顾经典……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 国风· 秦风》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 我如果爱你 听懂我们的言语。 •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像刀,像剑, • 我如果爱你 也像戟; •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像沉重的叹息, • 也不只像泉源, 又像英勇的火炬。 •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 也不止像险峰, •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 甚至日光。 却又终身相依。 • 甚至春雨。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 不,这些都还不够! 坚贞就在这里: •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爱 •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 根,紧握在地下, 也爱你坚持的位臵,足下的土地。 • 叶,相触在云里。
补充(成语)
1、二三其德 时而二,时而三。形容没有一定的主张。(二三:没有 定准) 2、夙兴夜寐 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夙:早。兴:起来。寐:睡) 3、白头偕老 夫妇共同生活到老。常用以称颂婚姻美满。(偕老:一 同到老) 4、总角之交 指儿时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指代幼年) 5、信誓旦旦 形容誓言极其诚恳可信。
学习指导一
结合注释,疏通诗意。思考下面的问题—— 1、《氓》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单概括情 节。 2、随着情节的发展,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是如 何变化的?本诗结构上有何特点? 3、诗中三次写到“淇水”,有何作用? 4、第三章和第四章写“桑叶”的变化用了什么 手法?
学习指导二
女主人公三岁食贫、靡室劳矣,为什么还会被 抛弃,谁该为自由恋爱的悲剧买单?
八、“金雪柳”。 李清照《永遇乐》 中云:“铺翠冠 儿、拈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以柳妆扮,更添 女儿几分娇美。 常言道“清明不 戴柳,红颜成皓 首”,就是这个 道理。
课堂小结
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 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 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 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 的叹息。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带给人们的 回忆是痛苦的。从古到今,人们对战争的 态度都是厌恶和反感的,相信大家都是热 爱和平,并且会尽力去维护和平的。
怀人思亲时,杨柳出现在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解人
一、“左公柳”。清人杨昌浚在赞誉骁骑 将军左宗棠的诗中云:“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以柳示春,绿柳就是 春天的标志。
二、“灞陵柳”。李 白诗云:“秦楼月, 年年柳色,灞陵伤 别。”唐人送别,折 柳相赠,意欲“挽 留”。柳与“留”谐 音,象征友情绵长, 永志不忘。清人周志 蕙名句“古渡欲牵游 子棹,离亭留赠旅人 鞭”,就是描摹折柳 赠别之俗的。
三、“隋堤柳”。李商隐《隋宫》中云:“于 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以柳吊古, 发年华易逝、世事频更之感慨。韦庄“无情最 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就是对六朝的 怀故发思。
四、“宛城柳”。 贺铸诗云:“宛溪 杨柳,依旧青青为 谁好?”以柳喻相 思春情。吴文英有 “一丝柳、一寸柔 情”词句。欧阳修 的“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更是 妙笔生花,以柳暗 示爱情初萌的欢悦。
学习指导一
借助注释
听课文朗读, 把握文章中的重 点和难于读、理 解的字词,对照 课文注解,初步 疏通文章的大意。
学习指导一
民歌改编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水鸟儿关关和唱, 在河心小小洲上。 改写标准:
好姑娘苗苗条条, 哥儿想和她成双。 1、节奏鲜明,句式整齐。
《诗经》
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 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诗经》知识知多少?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诗歌 总集。
收入从西周到春秋 时期的诗歌 305 首。
汉以前被称为 《诗》 或 《 诗三百》 诗经六义 手法: 赋 比 兴 形式:四言为主,重章反复
内容:风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课前热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