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课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思品课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作者:肖秀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效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叶澜教授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教学方为有效课堂教学”。所谓活力, 即师生生命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经营课堂教学活动, 用活知识, 用生命激扬生命, 用心灵激动心灵, 用人格激励人格, 积极创设回归学生生活、激荡学生情趣的活动情境, 让学生能真真切切地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让他们的生命在“有效”的课堂中涌动, 从而实现人的和谐和全面发展。追求课堂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效教学是指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以及价值观三者有机整合与发展的课堂教学。因此, “有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 又是一种策略。作为一种理念,“有效教学”始终致力于教学效益的提高; 作为一种策略, “有效教学”表现为教学者为提高教学效益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行为方式, 具体落实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阶段。

一、精致的备课预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要上好课, 首先要备好课。新课程理念下, 教师要树立大备课观, 实现多维度备课。既要备学生、备课标、备情境、备设计, 也要备自己。要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 思考和解决对教材的处理如何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怎样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是否有足够的时空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等问题。备课中的难点应该是把握课标和学科特色, 追求教学品位, 即寻找教育教学的真谛。备课通过寻找教育教学的整体感觉, 能把教育教学的真谛体会出来, 从而给自己带来充沛的教育情感和教学激情。最高级的备课形式是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备课时要研究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从实际效果看, 备课时的“预设”越充分、越科学, 课堂上的“生成”就越有效、越自然、越精彩。

特别指出:备课要做好“三个把握”、“三个关注”。

1、三个把握

(1)把握课标

课程标准是一线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没有课标,教学工作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就不能准确的把握知识教授所要达到的层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严格依据课标授课。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一位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策略不再是怎样讲清楚了,而是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怎样把现实生活中蕴含的大量信息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小组讨论,鼓励不同的见解等等。因此要改变“教师为主体”的观念,转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怎样学习远远比他们学什么重要的多,当学生处在最有探索欲望的年龄时,我们不能只让他们记忆那么多,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就不仅仅是知识,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使得他们乐于参与到探索中去,从而有了亲身体验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经历。

(2)把握资源

充分利用教材、教师用书、网络电视、新闻媒体及课堂生成的资源。研究教材的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引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技能技巧、注重能力培养。注重识记、理解、运用多种能力训练,注重从现象得出结论,而不是直接把结论告知学生。

A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目的性原则——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课程资源,体现教育性。

②综合性原则——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加深学生对课程容的理解。

③因地制宜原则——要从当地和学校实际出发,重视对本土资源尤其是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地取材,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和独特价值,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如:咸丰民族中学向惠华老师在上八年级下册《生命的滋味》时,列举了他们学校的一个真实同学“熊正锋”的故事。

止于13岁的生命,又在他人身上延续——

1月31日凌晨3时,如花生命戛然而止,一肝两肾拯救三人。他的名字叫熊正锋,是咸丰县民族中学初二学生,他的生命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脑出血,永远定格在13岁这年寒假;他的器官在三名病人身上移植成功,延续着他们的生命,也延续着自己的存在。这是州首例人体器官无偿捐献。手术成功的三名病人通过医生向熊正锋一家人表达诚挚的意。(图为:他的生命在别人身上得到延续)

④实效性原则——根据资源的不同特点,配合教学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

B 主要的课程资源

文本资源:图书(包括教材)、报纸、杂志、照片、地图、图表等。

音像资源:电影、电视节目录像、VCD、磁带、各类教育软件等。

实物资源: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

网络资源:利用视听教室和电脑、多媒体所提供的资源。

此外,学生、家长、教师、邻居、其他社会人士以及社区都可作为资源来开发。

(3)把握学科特色

思品课不是纯知识课,是德育的主导渠道,围绕学生做人、做事而教,而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要以育人为主,不能搞成纯知识化,通过参与式、自主式、合作式的学习,让学生在情景中去体验去感悟,要利用媒体手段,让学生轻松愉悦的欣赏、思考、感悟!。

2、三个关注

(1)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体验

新《课标》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综合性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赋予课堂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特征。

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打通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建构他们完满、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以及实现课堂教学重建的重要容。因此,课堂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

他们的生活经验,赋予课堂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促进学生在生活质量、生活品位、生活格调上的提升,不仅使他们学会学习,更要学会过美好的生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人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

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应主要致力于联系生活实际,即做到课堂教学生活化。那么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利用生活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教育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好生活教材,树立起生活即教育的教材观。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教材、教室、学校并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依据,大自然、社会活动、丰富多彩的世界才是更好的教科书。例如,在上《重要一跳》(人教版七年级上)这一课时,可先组织学生参观新校园,然后让学生做了一份“问卷调查”:①学校给你的第一印象是()②你最喜欢学校的一个地方是()③进入新学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是()这种教学过程的设计不仅体现了“生活即教材的”教材观,同时也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了新学校、新的初中生活,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仔细思考学生的实际与教材的联系,挖掘更多的生活资源为教学作铺垫,让教学活动烙上生活的印记,使课堂教学生活化。

二是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思想品德课是冶学生道德品质的主阵地,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景中感知事物,进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与他人交流感受、想法和活动收获,不断丰富生活经验和情感。

在教学中常采用以下的基本步骤:“生活实例导入--教学过程分析--生活实践回归”的循环。“从生活到教学”,即课前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景着手,学习研究学科知识,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从教学到生活”,则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我们都不是水晶人》(人教版八年级上)一课中,有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一位学生的来信,请求同学们来帮助解决,大意是:小刚来到新的学校,同学们打听他的一些情况,他在不愿回答的情况下遭到同学们的议论。据此我分两段来设计,并针对每一段设计了问题:(1)你是否愿意告诉同学们你的事情?(2)隐私是丑事吗?

在讨论第一个问题时,学生分成了两种观点:A同意,B不同意。此时,教师适时地引入教材容,展开教学活动。在讨论第二个问题时,学生纷纷提出生活实例加以证明,并得出了结论,教师在总结的基础上适当进行补充,隐私必须是合法的。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以此为主线不断创设生活情景,解决教学容。在最后的总结阶段,再一次回顾了导入部分的问题,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知识正确回答,这样本节课的教学容就在多种生活情境中完成了。

三是推行生活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