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 (6)第六章 细胞膜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细胞膜(Cell Membrane)/质膜(Plasma Membrane):细胞膜是指围在细胞质外表面的一层薄膜,因而也称为质膜。
其基本作用是保持细胞有相对独立和稳定的内环境,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信息、能量的出入,同时还参与细胞的运动。
2.细胞核(nucleus):细胞核是真核生物中由双层单位膜包围核物质而形成的多态性结构。
是细胞遗传物质储存、DNA复制和RNA转录的场所,对细胞代谢、生长、分化及繁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
3.细胞质(cytoplasm):细胞质是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外一切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由细胞质基质、内膜系统、细胞骨架和包容物组成,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4.膜性结构(membranous structure):膜性结构包括真核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膜和膜性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细胞核、溶酶体和过氧物酶体等)5.非膜性结构(non-membranous structure):包括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中心体、微管、微丝、核仁和染色质等。
6.单位膜(unit membrane):生物膜在电镜下观察所呈现的较为一致的3层结构,即电子致密度高的内、外两层之间夹着厚约3.5nm 的电子致密度较低的中间层。
7.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细胞膜和细胞内各种膜性结构统称为生物膜。
8.双亲媒性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既亲水又疏水的分子被称为双亲媒性分子。
9.分子团(micelle)/双分子层(bilayer):由于细胞膜的三种主要脂质都有双亲媒性分子的特点,因此在水相中都能够自发地以特殊方式排列起来——分子与分子相互聚拢,亲水头部暴露于水,疏水尾部则藏在内部。
这样的排列可以形成2中构造:球形的分子团和双分子层。
在细胞膜的双分子层中,2层分子的疏水尾部被亲水头部夹在中间。
10.镶嵌蛋白(mosaic proteins)/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是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占膜蛋白的70%~80%,可能是双亲媒性分子,可不同程度地嵌入脂双层分子中,其与膜的结合非常紧密。
《细胞生物学》细胞膜

鞘磷脂
以鞘胺醇为骨架,与一条脂肪酸链 组成疏水尾部,亲水头部为磷酸化胆碱。 结构特征:双亲性分子。
H
脂肪酸链
H
磷酸
胆碱
两类磷脂的特性:
具有亲水头部和疏水的尾部, 在水中会自发排列。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膜脂
磷脂
胆固醇
甘油磷脂
鞘磷脂
糖脂
胆固醇(cholesterol)
磷脂酰胆碱
三、细胞膜的特性
1. 不对称性 (asymmetry)
总磷脂 鞘磷脂 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丝氨酸
人红细胞膜
三、细胞膜的特性
1. 不对称性 (asymmetry)
膜蛋白在脂双层各层中分布不均匀, 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和分布的区域性。
三、细胞膜的特性
1. 不对称性 (asymmetry)
主 动 运 输 active transport
概念 指由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 化 学梯度)由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 侧的跨膜运输方式。
特点 ①逆浓度梯度(逆电化学梯度)运输; ②需要消耗代谢能量; ③需要载体蛋白。
主 动 运 输 active transport
所需的能量来源: –①水解ATP获得能量; –②协同运输中的离子梯度动力;
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 与特定的溶质结合,改变蛋白本身构象,
使溶质穿越细胞膜的膜转运蛋白。
载体蛋白又称做载体、通透酶和转运器。
膜转运蛋白(membrane transport protein)
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 跨膜蛋白,多次跨膜形成亲水性通道,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膜与细胞膜与细胞膜蛋白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膜与细胞膜与细胞膜蛋白细胞膜及其蛋白质在细胞生物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细胞膜作为细胞内外的分界线,起到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关键作用。
而细胞膜蛋白则通过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和功能发挥着调控细胞各项生理过程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膜蛋白的分类和功能等相关内容。
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cell membrane),又称质膜,是细胞内外环境的隔离屏障。
它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组成。
细胞膜的主要结构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
这种分子层将细胞内外隔开,并且具有半透性,可以选择性地控制溶质的通过。
细胞膜具有多种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维持细胞的完整性和形态稳定:细胞膜形成了细胞的外形,并且能够保持细胞内外的稳定环境。
2. 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膜通过选择性通透性,允许有选择性地将物质进出细胞。
3. 细胞信号传导: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能够感受外界的信号,并通过信号传导机制将信号传递到细胞内。
4. 细胞黏附和识别:细胞膜上的糖类和蛋白质参与了细胞之间的黏附和相互识别。
二、细胞膜蛋白的分类与功能细胞膜蛋白是细胞膜上的一类重要的蛋白质。
根据其位置和结构的不同,可以将细胞膜蛋白分为两类:外膜蛋白和内膜蛋白。
1. 外膜蛋白外膜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膜的外层,包括了许多重要的通道蛋白和受体蛋白等。
这些蛋白质能够构建通道或者通道组合,使物质以选择性通透的方式进出细胞。
- 通道蛋白:通道蛋白形成了细胞膜上的孔道,可以允许特定离子或溶质通过。
通道蛋白在细胞内外离子平衡和水分平衡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钾离子通道和钠离子通道等。
- 受体蛋白:受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能够与特定的信号分子结合,触发细胞内的信号传导路径。
比如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类重要的受体蛋白,参与了细胞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感受和应答等功能。
2. 内膜蛋白内膜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膜的内层,包括了许多重要的转运蛋白和酶蛋白等。
细胞生物学第六章第三节《细胞内膜系统》

②胞质溶质蛋白 ④核基因组编码蛋白
2、新生多肽链的折叠与装配
PDI催化二硫键形成,促进多肽链折叠。分子伴侣。 3、蛋白质的糖基化(glycosylation)
糙面内质网中的N-连接糖基化
4、蛋白质的胞内运输 第一站
(二)光面内质网的功能
1、脂类合成
2、糖原代谢 3、细胞解毒 肝细胞 G-6-P酶 肝细胞 氧化酶系和羟化酶系
3.管泡状网络结构
反面高尔基网(TGN)
三、高尔基复合体的主要功能
(一)高尔基复合体是胞内蛋白质运输分泌的中转站
( 二)高尔基复合体是胞内物质加工合成的重要场所 1.糖蛋白的加工合成 O-连接的糖基化
(二)高尔基复合体是胞内物质加工合成的重要场所
2.蛋白质的水解修饰
(三)在胞内蛋白质的分选和膜泡的定向运输中的枢纽作用 蛋白质分选 (protein sorting)
二、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结构
三种不同的膜性结构组成了高尔基复合体的基本结构。
高尔基堆 (Golgi stack)
极性:顺面、反面 1.连续分支的管状网络结构 顺面高尔基网(CGN) 2.扁平膜囊 顺面膜囊 (cis cisterna) 中间膜囊 (medial cisterna) 反面膜囊 (trans cisterna)
4、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
(immunoglobulin heavychain-binding protein)
单体非糖蛋白;与Hsp70同源。 分子伴侣,阻止蛋白质聚集或发生不可逆变性,协助蛋白质折叠。
二、内质网的形态结构与类型
(一)内质网是一种膜性管网结构系统 基本特征:以膜性小管、小泡和扁囊为基本结构单位,彼此
第六章 细胞质和细胞器
医学细胞生物学 第06章 内膜系统 1

子和终止因子的结合位点
核糖体类型和理化特性
存在于除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外 的所有细胞 核糖体的类型
核糖体的类型
类型
原核细胞Ri 真核细胞质Ri 真核细胞器Ri
完整Ri
70S 80S
大亚基
50S 60S
小亚基
30S 40S
叶绿体Ri 线粒体Ri
70S 55-80S
50S 50S
30S 30S
沉降系数 物质在单位离心力场中沉降的速度 为方便将10-13秒作为一个单位,称Svedberg单位,用 S表示。其数值与物质分子的质量和形状有关。
• 1945年Porter K.R和 Claude A.D用电子显 微镜观察培养的小鼠 成纤维细胞发现细胞 质中有一些形状大小 略有不同的小管、小 囊连接成网状的结构 称内质网。
ER的化学组成
脂质和蛋白质,动物细胞内质网脂质含 量约为60%,蛋白质含量约为40%。
ER的形态结构和类型 形态
• 1、扁平囊排列: • 内质网膜之间为狭窄 的腔,形状扁而长, 不封闭,相互连通。 • 2.小泡状排列 • 泡状,如气球,腔较 大。 • 3.小管状排列 • 呈分支而细长的管子 。
蛋白质的合成
一、 mRNA(messenger RNA)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直接模板
蛋白质的合成
二、 tRNA(transfer RNA)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 “高级搬运工”
蛋白质的合成
三、核糖体(ribosome)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
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
过程: • 1.肽链合成起始; • 2.肽链延伸; • 3.肽链合成终止。 特点: • 从mRNA的5’ 3’ • tRNA的反密码子识别 酸结束。
核糖体的形成与装配
细胞生物学 第六章细胞内膜系统(一)

1.信号肽假说:1975年 G.Blobel 和 D.Sabatini 提出
移 位 子
这些蛋白如何在RER上合成? 如何到达细胞指定的部位?
RER上核糖体蛋白合成的主要过程
信号肽与SRP结合,使肽链 合成暂停 SRP与SRP受体结合 SRP脱离信号肽 肽链在内质网上继续合成 ,同时信号肽引导新生肽 链进入内质网腔 信号肽切除 肽链延伸至终止 翻译体系解散
SER的功能:
脂类的合成 糖原的合成和分解 解毒作用 Ca2+ 的释放和重吸收 水和电解质代谢 胆汁的分泌
第二节高尔基复合体
最早发现于1855年 1889年意大利学者 Gamlio Golgi ,Golgi 用银染法在猫头鹰的 神经细胞内观察到了 清晰的结构
第二节高尔基复合体
一.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结构 光镜: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 A:鼠肾细胞 (特异的红色 荧光染料所示 ) B:培养的上 皮细胞中高尔 基体的分布( 红色)
电镜观察:
1、扁平囊: 顺面、反面: 2、小囊泡 3、大囊泡
高尔基复合体的顺面(cis-face)和反面( trans-face)
高尔基复合体与其它细胞结构
Hale Waihona Puke (一)RER蛋白质合成类型: 细胞外分泌的蛋白、如抗体 、激素 跨膜蛋白 溶酶体的各种水解酶
微粒体 (microsome ):用蔗糖 密度梯度离 心分离得到 的内质网碎 片
微粒体的研究和信号肽(signal peptide)
1971年,C. Milstein等发现在骨髓瘤细胞中提取的免疫球蛋 白分子的N端要比分泌到细胞外的免疫球蛋白分子N端的氨基酸序 列多出一截。
信号序列的作用
细胞生物学-细胞膜和细胞表面

在水溶液中形成微团或脂双分子层
磷脂单分子层
liposome
磷脂双分子层
胆固醇是兼性分子吗?
糖脂是兼性分子吗?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是什么?
❖膜脂
磷脂、胆固醇、糖脂
❖膜蛋白 ❖膜糖类
1.2 膜蛋白
❖ 膜蛋白:外在蛋白 20-30% 内在蛋白 70-80%
❖膜脂
磷脂、胆固醇、糖脂
❖膜蛋白
外在蛋白 、内在蛋白
❖膜糖
1.3 膜糖类
❖ 膜糖类:糖脂、糖蛋白 糖脂和糖蛋白的糖链分布在膜的外表面 糖被除了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外,与细胞 的抗原结构、受体、细胞免疫、细胞识别 以及细胞癌变都有密切关系
细胞被
糖脂和糖蛋白
跨膜糖蛋白 吸附的糖蛋白
磷脂双 分子层
糖脂
EXAMPLE :Human ABO bloodgroup antigens
胞间连丝(植物细胞)
3.1 紧密连接
❖ 将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密 切地连接在一起阻止溶 液中的分子沿细胞间隙 渗入体内,起隔离和支 持作用
❖ 上皮细胞层对小分子的 封闭程度与嵴线的数量 有关,嵴线由成串排列 的特殊跨膜蛋白组成
Tight junctions
3.2 锚定连接
❖ 锚定连接通过细胞骨架系统将细胞与相 邻细胞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连接起 来。
漂白区
时间
膜蛋白侧向移动实验
影响膜流动性的因素有哪些?
❖ 胆固醇:保持膜的机械稳定性 ❖ 不饱和键含量和链的长度
不饱和脂肪酸的存在增加膜的流动性,短 链能降低脂肪酸链尾部的相互作用,使膜 流动性增强 ❖ 脂质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内在蛋白越多,界面脂越多,膜的流动性 降低
医学细胞生物学(中山大学)第六章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第六章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第一节线粒体的基本特征一、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和结构(一)线粒体的形态、数量与细胞的类型和生理状态有关(细胞类型、生理状态、代谢需求)1.光镜下的线粒体成线状、粒状或杆状。
2.在低渗环境下,线粒体膨胀如泡状,在高渗环境下,线粒体又伸长为线状3.酸性时线粒体膨胀,碱性时线粒体为粒状(二)线粒体是由双层单位膜套叠而成的封闭性膜囊结构1.外膜是线粒体外层单位膜在组成上,外模的1/2为脂类,1/2位蛋白质,外膜上镶嵌的蛋白质包括多种转运蛋白,允许通过分子量在10000以下的物质(通透性大)2.内膜的内表面附着许多颗粒①内膜直接包围的空间称内腔,含有基质,也称基质腔;内膜与外膜之间的空间称为外腔,或膜间腔。
②嵴的形成大大扩大了内膜的面积,提高了内膜的代谢效率③内膜的化学组成中20%是脂类(心磷脂占20%),80%是蛋白质④内膜的通透性很小,但内膜有高度的选择通透性⑤基粒分为头部、柄部、基片三部分,由多种蛋白质亚基组成。
机理头部具有酶活性,能催化ADP磷酸化生成ATP,因此,基粒又称ATP合成酶或ATP合酶复合体3.内外膜相互接近所形成的转为接触点是物质转运到线粒体的临时性结构线粒体的内外膜上存在着一些内膜与外模相互接触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膜间隙变狭窄,称为转位接触点4.基质是氧化代谢的场所线粒体中催化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氨基酸分解、蛋白质合成等有关的酶都在基质中,参与物质的代谢5.基粒的化学本质是ATP合成酶二、线粒体的化学组成1.线粒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且多数分布于内膜和基质,分为两类:可溶性蛋白和不可溶性蛋白或膜镶嵌酶蛋白(线粒体是细胞中含酶最多的细胞器)2.线粒体内外膜的标志酶分别是细胞色素氧化酶和单胺氧化酶等;基质和膜间腔的标志酶分别为苹果酸脱氢酶和腺苷酸激酶三.线粒体的遗传体系(一)线粒体DNA构成了线粒体基因组1.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也称剑桥序列)共16569个碱基对,为一条裸露的,不与组蛋白结合的双链环状的DNA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镜下的细胞膜—两暗夹一明,总宽度7nm
细胞膜(cell membrane)
=质膜(plasma membrane)
生物膜 (biomembrane)
• 质膜(plasma membrane) • 细胞内膜 (internal membrane)
——质膜和细胞内膜具有共同的结构和相近的
功能,统称生物膜
识别
信息交流
接收和转导信号
第二节 细胞膜的功能
一. 物质运输(质膜和内膜共有)
二. 细胞识别和细胞黏附
三. 细胞信号转导 四. 细胞连接和组织构建
一. 物质运输 transport
简单扩散(被动)
(脂溶性或不带电 对小分子物质 极性小分子)
膜蛋白介导运输
(各种极性的 带电小分子)
载体蛋白(主动、被动) carrier 通道蛋白(被动) channel
膜蛋白的运输和更新也依赖小泡运输
想一想: 膜蛋白从哪里制造出来? 又怎样被运送到膜上?
膜蛋白在内质网制造、在高尔基体加工, 由运输小泡运送到膜上(像跨膜运输一样)。
膜泡运输
运输小泡沿着细胞骨架搭成的“ 轨道”滚动。 (下一章内容)
细胞骨架运输
二.细胞识别和细胞黏附
Cell recognition & cell adhesion
胞吞 endocytosis 对大分子物质
(小泡运输) 胞吐 exocytosis
小肠上皮细胞的葡萄糖运输蛋白
肠腔
上皮下 组织间隙
主动运输载体
被动运输载体
血糖浓度升高后脂肪细胞对糖运输的改变-
合成更多的运输载体 摄入更多的葡萄糖
质膜上运输水的通道-水孔蛋白
水孔蛋白
血管加压素
几种分布于各种膜上的运输蛋白
所运物质 所运物质
将在第三篇第九章作详细讨论
大分子跨膜运输
小泡运输 (vesicular transport)
吞噬 (吞噬体phagosome) 1. 胞吞作用 吞饮 (胞饮体pinosome) 受体介导胞吞(有被小泡, coated vesicle) 2. 胞吐作用 *
细菌
吞噬细胞
小泡运输 胞吞作用
神经髓鞘膜: 脂75% 线粒体膜: 蛋白质75% 一般: 脂50%、蛋白40-50%、 糖1-10%
第一节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流动镶嵌模型 Fluid Mosai Model
1. 2. 3. 4. 脂质分子排成双层构成生物膜的骨架 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或联结与脂双层上 膜两侧结构是不对称的 膜脂和膜蛋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 膜蛋白的移动是受限的
例子: 膜蛋白的区域性分布
光漂白后荧光恢复 实验(FRAP)光漂白
杂交细胞膜蛋白 的混合
膜蛋白的区域性分布 小肠上皮细胞
肠腔
上皮下 组织间隙
膜蛋白的区域性分布 小肠上皮细胞
肠腔
上皮下 组织间隙
主动运输蛋白
被动运输蛋白
细胞膜蛋白流动性的限制:
小肠上皮细胞
膜糖类 membrane carbohydrade
1. 膜脂的种类和分子结构
2. 膜脂分子的排列特性
3. 膜脂的流动性 4. 脂双层的不对称性
1. 膜脂的种类和分子结构
(1)磷脂(phospholipid)含量最高 外 磷脂酰胆碱、鞘磷脂 内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丝氨酸 (2)胆固醇(cholesterol)可多达与磷脂等量
(3)糖脂 (glycolipid)
选择素、整合素及其受体都是跨膜糖蛋白
(叫作细胞黏附分子)。
白细胞质膜表面有受体
内皮细胞质膜表面 选择素和整合素
白细胞滚动 膜蛋白与细胞黏附
将在第二篇第八章作详细讨论
2. 精-卵结合 sperm-ovum binding
脂质分子 在水中的排列
脂质体liposome
黑膜Black membrane
分子团
脂质分子 在水中的排列
脂质体
双分子层
胞外
脂质分子 在膜上的排列 --脂双层
胞内
lipid bilayer
3. 膜脂的流动性 (fluidity)
(1) 横向扩散
(2) 旋转
(3) 尾部摆动
(4) 翻转
横向扩散
Lateral diffusion
对流动性和带电性的影响
(2) 糖脂全部分布于非胞质单层
意义?
糖脂和
非胞质面
头部带胆碱的 磷脂:
胞质面
头部带氨基 的磷脂:
磷脂的不对称分布是怎样造成的?
复习(图5-14):
1.发生在内质网中膜脂合成时 2.磷脂转位子搅杂酶 –使平衡分布 3.磷脂转位子翻转酶 –使不对称分布
磷脂的不对称分布意义何在?
1. α螺旋 αhelix 2. β筒 β barrel
- β片层卷成筒状
α螺旋
真核细胞和细菌的跨膜蛋白 主要是α螺旋结构
疏 水 脂 双 层
β筒
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外膜 的跨膜蛋白
疏 水 脂 双 层
5.膜蛋白的移动性 movement
(1) 膜蛋白是移动的、可扩散的,但不翻转
例子:斑片形成、 光漂白后荧光素复原/光漂白中荧光素丢失
吞噬 (颗粒)
鼠巨噬细胞
Hale Waihona Puke 化学性变异 的红细胞小泡运输 胞吞作用
吞噬(颗粒)
back
小泡运输 胞吞作用
吞饮(液体) back
有被小泡
受体介导的胞吞- 摄入LDL(胆固醇)
受体缺陷:不能让有被小泡结合
go
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原因之一
胞吐--蛋白分泌
小泡的形成和融合
• 伴随膜的运动 • 耗能
将在第三篇第十章作详细讨论
极性的头部 (亲水)
非极性尾部 (疏水)
糖 脂 的 分 子 结 构
最简单的糖脂-半乳糖脑苷脂 最复杂的糖脂-神经节苷脂(GM1)
2. 膜脂分子的排列特性
亲水脂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 - 亲水又亲脂
(1) 分子团 (2) 双分子层
(3) 脂质体
(4) 脂双层
分子团 micelle 双分子层 bilayer
1) 膜蛋白肽链穿越脂双层一次--单次跨膜蛋白
2) 膜蛋白肽链穿越脂双层数次--多次跨膜蛋白
3)β片层卷成筒状贯穿脂双层-- β筒
4) 膜蛋白位于胞质,其肽链疏水段锚入脂双层的胞质单层
5) 膜蛋白共价结合于胞质单层
6) 膜蛋白通过一寡糖链共价结合于非胞质单层中稀有磷脂
7)膜蛋白非共价结合于其他膜蛋白上
翻转
尾部摆动
旋转
磷脂分子在膜上 的运动
1. 磷脂尾部不饱和 脂肪酸对膜流动性 的影响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愈高, 膜流动性愈大
2. 胆固醇对膜流动 性的影响 坚硬的甾环结构使 膜稳定性增加
脂质双分子层流动性
4. 脂双层的不对称性 (asymmetry of lipid bilayer) (1) 两个单层磷脂分布不同
细胞外衣(cell coat)真核细胞表面富含糖类的外围区域
3. 膜糖类的功能
(1)形成细胞外衣 - 保护
(2)特异的糖基和规则的糖链排列 - 识别
例子: 特异糖基被凝集素和含凝集素结构域的受体识别 血型抗原被?识别
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对于外界既是屏障又是沟通中介 小分子物质
物质运输
大分子物质
带着问题听课:
第一节
膜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 这些物质是如何构成细胞膜的?
第二节
细胞膜对于细胞有些什么作用? 细胞膜大致上如何执行这些功能?
钙离子浓度: 膜外是膜内的 10000倍!
膜两侧奇特的 离子分布
第一节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 三种成分
各自独特的理化性状,三者巧妙的相互作用
一、膜脂
二、膜蛋白 三、膜糖
细胞膜(质膜)
膜性质
第六章 细胞膜
第一节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第二节 细胞膜的功能
光镜下细胞膜:
界膜
(内外分隔而又沟通)
?
思考: 作为界膜所需要的性质
屏障-对水溶性物质的不通透性
物质运输
通道-对水溶性物质选择性的通透
稳定的细胞内环境-分隔
信息交流
与外环境的沟通-识别和被识别、 发出和接收信号 相邻细胞连接
20世纪70年代提出(Singer & Nicolson),不断补充和完善
流动镶嵌模型 Fluid Mosai Model
脂双层
脂质分子
蛋白质分子
膜糖
脂 双 层
膜蛋白
寡聚多糖
糖蛋白
糖脂
磷脂双 分子层
膜蛋白
膜蛋白
胞质半层
胞外半层
是什么决定膜蛋白在冷冻断裂的膜样品上位于哪个半层?
膜脂 membrane lipids
1. 细胞黏附和迁移 adhesion & migration
发生:白细胞趋化(穿过血管内皮进入炎症组织)
白细胞归巢(穿过血管内皮进入淋巴器官)
白细胞
质膜表面有选择素 受体和整合素受体
呵!我俩认识
内皮细胞
质膜表面有 选择素和整合素
第一步:识别-选择素识别并结合受体上膜糖类
第二步:黏附并迁移-整合素与受体上膜糖类结合
膜蛋白在脂双层中存在的方式
1
2
3
4
5
6
7
周围膜蛋白 peripheral membrane protein
-轻柔分离即可获得(第6、7种)
整合膜蛋白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
-破坏脂双层方可获得(第1~5种)
膜蛋白的不对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