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
合理消费与消费结构

课 题合理消费与消费结构 课 型 新授课教 学目 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消费结构的分类及消费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消费需求的“弹性”等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合理消费结构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课题小组对家庭和个人消费状况的收集资料、消费状况调查和消费现象分析,培养他们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观察、调查和课堂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学习和学生自身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消费水平提高的过程中要相应的调整消费项目,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不断提高消费效益,实现合理消费。
重 点 消费的分类;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难 点 消费的分类;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教 学 准 备1、开展学生课题小组调查活动 调查内容:身边同学的教育消费和耐用消费品消费现状 成果形式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本班级学生进行一次采访活动 调查内容:你认为自己本年度最有意义的一次消费 要求:进行分类、归纳和统计,制作成图表3、教师课前收集去年上海市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消费支出构成的统计数据,制成图表,整合信息,师生合作制作完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形式 1、开展学生课题小组调查活动 调查内容:身边同学的教育消费和耐用消费品消费现状 成果形式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本班级学生进行一次采访活动 调查内容:你认为自己本年度最有意义的一次消费 要求:进行分类、归纳和统计,制作成图表 3、教师课前收集去年上海市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消费支出构成的统计数据,制成图表,整合信息,师生合作制作完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一)复习巩固上节课知识点(二)【导入新课】 师:课前,同学们对本班级学生进行“你认为自己本年度最有意义的一次消费”为主题的调查活动。
请同学展示一下他们的调查结果。
体育社会学(第三版卢元镇)试题库(自编)

体育社会学(第三版卢元镇)试题库(自编)《体育社会学》题库绪论课后作业一、名词解释1、体育社会学2、结构功能主义3、冲突理论4、符号交流理论5、交换理论二、填空1、体育社会学是介于和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的分支学科,又是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体育社会学发展过程中受到当代社会学四大流派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分别是、、、,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3、社会学是关于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郑杭生答案:1.体育科学、社会学,社会学,体育科学;2.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交流理论、交换理论结构功能主义3、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三、问答题1、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简述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与体育社会科学的区别。
2、什么是体育社会学?简述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社会功能。
3、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地位和价值。
4、试述建立体育社会学的必要性。
5、简述我国社会学发展的近况。
6、体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哪些?7、试述体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第一章体育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一、简答题1、社会现象2、体育社会现象的专门化3、体育社会现象的扩大化4、体育社会现象的复杂化5、系统论二、填空1、社会现象的性质和普遍性、影响力和强制力。
2、体育社会现象的三大变化、和复杂化。
3、社会现象由社会存在和两个基本方面组成。
4、18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依次经历了四个阶段:、、、。
答案:1、非个体性2、专门化、扩大化 3.社会意识 4.军国民体育阶段、体育教育阶段、竞技运动阶段、休闲体育阶段三、问答题1、体育社会现象的专门化包括哪些?2、以你的切身经历表述体育社会现象的扩大化和复杂化。
3、为什么体育必须紧随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如何与时俱进?4、为什么说体育是社会的缩影和焦点?请举例说明。
5、如何理解体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6、为什么说体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1、专门的体育机构2、专门的体育人员3、专门的场所4、专门的法律道德5、专门的理论、学科6、专门的价值观念第二章、社会分层与体育运动一、名词解释1、社会分化2、社会分层3、社会流动4、科层制5、社会地位6、当然参与7、或然参与8、终身体育9、垂直流动10、水平流动11、社会控制12、合法性控制13、合理性控制14、社会团体二、填空1、韦伯认为社会分层有三种秩序:、经济秩序和。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消费需求

费市场相对滞后。
03
消费环境问题
中国消费需求面临诸多环境问题,如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监管不力等。
这些问题导致消费者信心不足,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美国消费需求的演变与启示
消费需求主导经济增长
长期以来,美国经济以消费需求为主导,消费占GDP的比 重一直保持在70%左右。这种模式下,美国经济表现出较 强的韧性和稳定性。
02 消费需求理论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
总结词
凯恩斯认为消费需求是经济活动的关键,提出了消费函数理论,即消费取决于 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详细描述
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增加的速度低于 收入增加的速度,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因此,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应该通 过增加公共支出和减税来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物价水平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价格水平
物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 买力,进而影响消费需求。在物价上 涨时,消费者实际购买力下降,消费 需求相应减少。
价格预期
消费者对未来物价的预期也会影响消 费需求。如果消费者预期未来物价会 上涨,则可能会增加当前消费以避免 未来价格上涨带来的损失。
利率水平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通过研究消费需求,可以深入了解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和偏好,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 依据。
消费需求的基本概念
消费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 够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消费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价格水平、消 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等。
消费需求可以分为名义消费需求和实际消费需求,名义消费需求是指以 货币单位表示的消费需求,实际消费需求是指剔除价格因素后的消费需 求。
《消费经济学》各章基本概念汇总

《消费经济学》各章基本概念汇总第一章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生产消费是通过消耗生产资料(包括原材料及辅助材料)而生产出新产品的过程,它是直接与生产合而为一的。
2.生活消费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原来意义上的消费”,是人们每天消费已生产出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消费)来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消费行为,它直接与劳动力再生产相联系。
3.消费关系消费关系是生产关系一个重要方面。
是指一定社会条件下消费领域的经济关系。
4.消费力消费力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需要对消费资料(包括劳务)进行消费的能力。
它不仅包括购买力,而且还应该包括人的知识和才能。
第二章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1.消费需要消费需要是人类为了实现自己的生存、发展和享受而产生的一种获得各种消费资料(包括劳务或服务)的内在欲望和意愿,是消费行为产生的原动力,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自然性需要所谓自然性需要是指人们为维持机体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本能需要,主要是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
3.社会性需要所谓社会性需要是指人们为了丰富社会生活、进行社会交往、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消费需要。
4.物质需要物质需要,是通过消费品的使用价值而得到满足的需要,表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方面如对食品、衣服、鞋帽、家具、家用电器等物品的需要。
物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最直接的需要,也是其它社会需要的基础。
5.精神文化需要精神文化需要,既包括主体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智力资源的需要,又包括进行各种各样的创造消费活动的才能和对文化成果的享用。
例如,对于文化艺术、对于人类积累的科学知识的需要、对美的需要、认识的需要等,都属于精神文化需要的范畴。
随着科技、文教的不断进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精神文化需要越来越重要。
精神文化需要的满足是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6.生态消费需要生态消费需要,是对生态环境的消费,同时指消费的内容和方式符合生态系统的要求,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助于消费者身心健康,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 国际经济技术环境

第三节 经济特征分析
一、经济特性分析概述 经济特性分析是指除分析决定或反映市 场规模大小的各项指标外,还需要分析 反映东道国社会经济状况基本特征的各 项因素。包括经济制度、生产要素、经 济发展阶段、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因素。
第三节 经济特征分析
二、经济制度 一国经济制度,反映了该国社会资源的 配臵方式;根据资源配臵方式的差异, 经济制度可以分为三类:市场经济、计 划经济、混合经济。
第二节 市场规模分析
(四)恩格尔定律 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在1857年经过大量调查统计 发现,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人们用于食品的开 支比例会相应的递减,这就是著名的“恩格尔定 律”。 1、“恩格尔定律”一直被认为是研究家庭消费 的基本法则。食品开支与家庭消费支出总和之比, 称作恩格尔系数。数值越大表明生活水平越低。 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恩格尔系数,大体将居民消 费水平分为贫困(60℅以上)、温饱(50 ℅--60 ℅)、小康(40 ℅--49 ℅)、富裕(30 ℅-39 ℅)、 最富裕(30 ℅以下)。
第三节 经济特征分析
5、高度消费阶段 社会注意力由供应转向需求,主要经济部门开 始转向生产耐用消费品和服务。 实际人均收入达到较高水平,居民可任意支配 收入规模扩大; 此阶段由三个目标:一是国家追求在国外的势 力和影响,二是福利国家,三是提高消费水平; 国家的各种资源得到有效配臵,进口的需要和 出口的能力稳定平衡地增长。
东道国经济环境
是指目标市场国影响国际企业营销而无法控制的社会 经济状况及相关经济环境。包括东道国的社会经济发 展水平、社会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市场 规模、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供应状况、各种服务体系的 完善程度等经济因素。 衡量或反映这些因素的经济指标有国民收入、国 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就业率、通货膨胀率、 汇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外贸易政策与管理体 制等。
第三章经营环境分析

指在营销环境中所出现的对 营销环境中所出现的不利的
企业的营销活动具有吸引力 发展趋势及由此形成的挑战
的领域,在这一领域内,企 。如果企业不采取果断行动
业拥有竞争优势或有得到更 ,这种不利的趋势将导致营
of Substitutes
供应商谈价能力
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s
产业内现有竞争对手 Industry
Competition
and Rivalry
买方谈价能力
Bargaining Power
of Buyers
新进入者威胁
Threat of
New Entrants
2024/8/2
1、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强制性和 不可控性) 2、差异性(表现为同一环境的变化对不同企 业的影响不同,这决定了企业战略的多样性) 3、动态性(要求企业设立预警系统追踪不断 变化的环境,以便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4、相关性(如电力供应状况对家电市场的影 响)
2024/8/2
2
企业环境的构成
自然 资源
多营销成果的可能性。
销企业的市场地位被侵蚀。
2024/8/2
5 5
二、宏观环境分析
▪ 1、人口环境分析 ▪ 2、经济环境分析 ▪ 3、自然资源环境分析 ▪ 4、科学技术环境分析 ▪ 5、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6、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2024/8/2
6
1、人口环境分析
人口是构成市场的第一位因素。市场是由有
常性转移支出后,所余下的实际收入,即能够用以作为个人 消费或储蓄的数额。
可任意支配收入:在个人可支配收入中,减掉相当一部
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

指数 (1978=100)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
1978 1980 1985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192/01011/11
133.6 191.3 397.6 686.3
708.6 784.0 921.6 1221.0 1577.7
1926.1 2090.1 2162.0 2210.3 2253.4
2366.4
100.0 139.0 268.9 311.2
317.4 336.2 346.9 364.4 383.7
418.2 437.4 456.2 473.5 483.5
503.8
343.4 477.6 739.1 1510.2
111.98 7.06 5.45
18.30 13.44
0.55 0.64 2.85 4.97 1.06 3.92 1.28 7.02 0.35 0.96 18.31 0.74
240.55 84.95
105.75 3.98 1.59
103.08 6.18 4.36
20.15 15.79
0.75 1.34 1.98 2.24 2.30 1.07 1.20 4.72 0.34 0.43 14.79 0.50
• 社会平均消费水平的提高,要考虑农业劳动生产 率的增长。
• 社会平均消费水平的增长要低于消费品工业劳动 生产率的增长。
• 总之,我们既反对高消费,也要反对压抑消费。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 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必须 妥善处理好消费水平提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019/11/11
8.36 1.13
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

2004 53.6 41.92
13
造成消费率长期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居民消费增速低于政府消费增速。2000 年以来,中国的政府消费增 速逐年加快,占最终消费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约22%);而居民消费增 速则逐年减缓,占最终消费的比重没有明显增长。 (2) 税赋过高。 中国近十多年的税赋,都在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有些年份经常达到30%以上。税收增长速度经常高于GDP增长速度1到2 倍,也大大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长。 (3)居民收入增长长期低于经济增长。尤其占70%的农村居民。 (4)各项改革措施出台相对集中,居民即期消费需求受到影响。改革 开放初期,居民消费需求强劲。1988年后,各项改革措施如国企(造成 下岗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改革政策集中出台,居民对未来收入 和支出的预期发生变化,储蓄意识增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均有所下降,使消费需求不足成为这一时期经济增速减缓的主要因素。 (5)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 (6)其他?
居民居住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年建…成与住宅同步交付的公建配套设施面 积329.47万平方米。旧区改造稳步推进。全年拆除住宅建筑面积690万平 方米,比上年下降18.7%;动迁居民4.9万户,下降36.1%。年内完成旧住 房综合改造1000万平方米。至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2平 方米;人均住房居住面积16.5平方米。居民住宅成套率达到94.7%。
按消费品的不同内容,可以划分为实物消费和劳务消费。
27
二、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 1.产业结构
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互动关系 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是产业结构演进的根本和最终动因:消费结构的
变化,会引起消费资料生产结构的变化,而消费资料生产结构的变化 又会影响生产资料生产结构的变化 消费需求结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其变化顺序: 农产品食品 日用工业消费品 耐用消费品。 与此相应,产业结构的发展顺序: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重加工工业 现代服务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消费水平的测量指标体系
1.实物指标,即人均消费的消费品实物量和劳务量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6
7
8
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据抽样调查,至年末,平均每百户城 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轿车9辆,家用空调189台,组合音 响52套,移动电话217部,家用电脑104台,热水淋浴器96台。…
居民储蓄有所减少。至年末,全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326.45亿元,当年 减少127.68亿元。其中,定期储蓄存款余额6185.85亿元,减少489.99亿 元;活期储蓄存款余额3140.6亿元,新增362.31亿元。
摘自2007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9
2.价值指标,通常用年人均消费额(货币单位)表示, 具体:
(1)年人均消费额(货币单位),也可以分类反映 居民消费水平。
(2)人均收入,常用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 (3)消费率,是指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分为最
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最终消费率由居民消费率 和政府消费率两部分构成
11
2007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为13786元
12
(3)消费率指标 我国的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都处于相对低的水平
表 1: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
1985 1990 1995 最终消费率% 64.3 62.0 57.5 居民消费率% 52.2 49.7 46.1
1996 1997 1998 1999 58.9 58.5 58.7 60.3 47.1 46.5 46.7 47.8
14
15
16
17
农民收入增幅一直大大低于GDP增幅,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只有07年高于GDP增幅18
3.消费质量指标
(1)健康指标,主要指标人均期望寿命
2007中国男女人均期望寿命亦分别为71岁及74岁,上海(81.08岁)、北京(80.07 岁)、大连(79.86岁),杭州79.74岁,南京(77.82岁)、广州(77.88岁)、武汉 (77.89岁)、青岛(78.87岁)、宁波(76.26岁)。
第三章 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
1
第一节 消费水平
2
一、消费水平的概念
宏观角度,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人均享 用的生活消费的产品及劳务的数量与质量, 或全体消费者按人均达到的物质与文化需 要获得满足的程度。
微观角度,指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在某一 时期所获得的消费对象的数量与质量,或 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某个时期的生活消费 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
2004 53.6 41.92
13
造成消费率长期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居民消费增速低于政府消费增速。2000 年以来,中国的政府消费增 速逐年加快,占最终消费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约22%);而居民消费增 速则逐年减缓,占最终消费的比重没有明显增长。 (2) 税赋过高。 中国近十多年的税赋,都在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有些年份经常达到30%以上。税收增长速度经常高于GDP增长速度1到2 倍,也大大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长。 (3)居民收入增长长期低于经济增长。尤其占70%的农村居民。 (4)各项改革措施出台相对集中,居民即期消费需求受到影响。改革 开放初期,居民消费需求强劲。1988年后,各项改革措施如国企(造成 下岗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改革政策集中出台,居民对未来收入 和支出的预期发生变化,储蓄意识增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均有所下降,使消费需求不足成为这一时期经济增速减缓的主要因素。 (5)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 (6)其他?
(2)闲暇时间(工作时间) (3)人均受教育年限 (4)消费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后者包括服务态度、消 费者权益保护等。
19
所以,消费水平是一个综合指标,最 终表现为人们的健康水平、科学文化 水平和生活享受水平,反映人们物质 文化需要的满足程度。
20
三、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
包括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具体有: 1.经济增长速度,是提高消费水平的长久基础; 2.国民收入(NI)水平; 3.积累与消费的比例; 4.人口总量及其增长速度; 5.消费品价格水平; 6.产品质量
21
消费水平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关系
当国民收入增长较快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 水平也增长较快。
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需要提高积累率的情况下,其他情况 不变,消费水平的提高速度就会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但受到消费基金最低限的限制,离差不能太大。
某些时期需要提高消费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 水平的提高速度会高于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但受积累基金 最低限限制,离差不能太大。
居民居住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年建…成与住宅同步交付的公建配套设施面 积329.47万平方米。旧区改造稳步推进。全年拆除住宅建筑面积690万平 方米,比上年下降18.7%;动迁居民4.9万户,下降36.1%。年内完成旧住 房综合改造1000万平方米。至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2平 方米;人均住房居住面积16.5平方米。居民住宅成套率达到94.7%。
10
2006全国主要城市消费水平一览 (单位:元)
香港18500.00 澳门 8900.00 上海5350.00 深圳5280.00 温州5020.00 北京5000.00 杭州4980.00 广州4750.00 苏州4300.00 厦门4100.00 青岛4000.00 南京3780.00 福州3380.00 常州3380.00 无锡3200.00 天津3150.00 济南3120.00 大连3000.00 郑州2880.00 昆明2800.00 武汉2680.00 海口2600.00 秦皇岛2550.00 长沙2480.00 三亚2360.00 石家庄2300.00 重庆2250.00 沈阳2100.00 乌鲁木齐2100.00 西安2080.00 太原1980.00 成都1900.00 哈尔滨1700.00 呼和浩特1700.00 合肥1680.00 贵州1600.00 长春1500.00 兰州1500.00 南宁1300.00 南昌1200.00 银川1100.00 西宁1000.00 拉萨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