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全册教案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3、了解原子的结构;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课前准备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

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

二、新课教学(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1.宇宙有多大?(1) 综合观察课本图11-1和课本图11-2。

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现报道发现第十大行星)。

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

(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2)交流资料数据:①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②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③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年;④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3)根据以上资料、数据让学生推理,说一说他们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

(4)结论: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大得很难以想象。

新人教版本初中九年级的物理全册教学教案.docx

新人教版本初中九年级的物理全册教学教案.docx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过程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101、分子直径数量级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见书 P124图)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a. 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 气﹥V 液﹥V 固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 =斥力d=r 0r0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d﹥r 0d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d﹤r 0d★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 1~4 题★反思:§16.2 ( 1)内能★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二、过程与方法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1、内能的定义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过程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

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

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2.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教学重点与难点1.体验人类探究宇宙和认识物质组成的过程。

2.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教学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浩瀚无边,有无穷的秘密等着我们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渴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交流能力,想像能力.强调地球只是太阳的九大行星之一,指导学生观察插图10.1—2,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指导学生观察插图10.1—2,强调银河系很大,穿过也要十万年的时间.指导学生观察插图10.1—1,强调宇宙很大.物质是运动的,举例(包括化学生物方面的运动),强调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初步建立学生的物质世界观.二、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举例:分糖、分醋.着重帮助学生构建分子的物理模型和概念.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概括能力.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引导学生推测原因.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和推理能力.阅读课本,对“任何物质都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进行讨论,参照图10.1—3思考.思考:水、冰、水蒸气都是由什么分子组成,为什么它们在物理性质上有那么大的区别呢?学生思考,讨论,交流.阅读课本,学生描述插图10.1—6中的类比三、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用分子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让学生了解它们在宏观均区别是由于微观结构不同造成的.知道水的态变化的特殊之处。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5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5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5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1【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3.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

能用速度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平均速度。

【知识结构】运动图像:有两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2米/秒、4米/秒,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图像一、热身训练:1.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的, 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____的。

2.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______作参照物的。

3. 5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时4. 54千米/时=______________米/秒二、典型例题: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B.路旁的树木C.小红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3.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4.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运动路程 S/m 汽车A 0.1 0.2 0.3 0.4汽彻B 0.2 0.4 0.8 1.2运动时间t/s 汽车A 1 2 3 4汽车B 0.5 1 2 3(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5-1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汽车B的快慢程度.(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分析出两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长三、课堂巩固:1.两个同学并肩走在林荫路上,若相对于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来说两人都是____________的;而相对于其中的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是_________的。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7.3电阻的测量》学案+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7.3电阻的测量》学案+练习含答案

《17.3电阻的测量》姓名:日期:【知识梳理】1、伏安法测电阻:(1)实验原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导体两端的和通过导体的。

(2)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3)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①;②。

(4)测量三组数据的目的:。

(5)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取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电阻,这是因为。

【典型例题】例题1、在测量定值电阻R X的阻值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2A”的字样,电源电压不变。

(a)(b)(c)(1)图(a)是小明测量电阻的实物电路图.图中有一根线连接错误,请在这根线上打“×”,并在图中改正.(2)小明对正确连接的电路进行了三次操作:A.闭合开关,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为0.12A;B.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中点位置(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10Ω)时,电压表示数2.7V,电流表示数0.18A;C.移动滑片到某点M,这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b)、(c)。

(3)请将表中有序号的未记录的数据填写出来:①;②;③。

(4)由分析可知,M点在滑动变阻器中点的(选填“左”或“右”)侧;(5)利用表格第2次实验数据,再将R X分别换为阻值为5Ω和10Ω的两个电阻进一步实验,可以探究关系.若接入10Ω的电阻后,电压表的示数是2.0V,接下来的操作是。

本实验和第(2)中测量电阻的实验均进行了三次,它们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例题2、要测量一个阻值约为600Ω的电阻Rx.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电源两节新干电池、学生用电流表(量程为0~0.6A、0~3A)、学生用电压表(量程为0~3V、0~15V)、滑动变阻器R1(10Ω 1A)和R2(100Ω1A)各一个,开关、导线若干.(1)小明用伏安法测量该电阻,下图是小明连接的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接通电路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时,电阻变小,请将图中的线路连好.(2)闭合开关,逐渐减小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阻至最小,电压表有示数,但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偏转,其原因是.所以按小明所选的器材不能用伏安法测出该电阻的值.(3)请你帮助小明在上面的器材中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测出该电阻的值.①在虚线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②滑动变阻器应选择(R1/R2).③写出待测电阻Rx的表达式(用测出的量或已知量来表达):Rx =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电荷与电流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电荷与电流学案

电荷与电流专题一电荷1.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2.电荷量的概念及单位:(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作电荷量。

(2)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3.原子及其结构: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

4.电现象:(1)摩擦起电现象: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摩擦起电的原因: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②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③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5.两种电荷:(1)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作正电荷,用“+”表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作负电荷,用“-”表示。

(3)中和现象:等量的异种电荷放在一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中和现象。

注意:中和现象并不是电荷的消失,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使正、负电荷抵消。

6.验电器:(1)验电器的构造:(2)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7.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①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叫作导体。

②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存在自由电荷。

③常见的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溶液等。

(2)绝缘体:①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作绝缘体。

②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电荷不能自由移动。

③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空气、油等。

专题二电流1.电流的形成与方向:(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与电流方向相反;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2.简单电路:(1)电路的组成: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组成的,电流可以流过的路径叫作电路。

(2)电路元件的作用: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导线:输送电能;开关:控制电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范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范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范文物理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1§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过程:导学达标: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

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2、声音的传播:(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1)、看15页的表格内容(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4、回声:声音的反射。

0.1秒 17米二、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

四、课后活动:动手动脑:1、2、3题。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浮力》为九年级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的五、六二节,本章知识是以前力学的延伸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初级中学 九年级 年级 物理 学科导学案 编号: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编制人: 教研组长签字: 九 年级 ( ) 班 姓名: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厘清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其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 清晰重点难点重点: 分子动理论的实步知识。

难点: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 新课导入学生闻到香味。

教师:“香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 认识扩散现象,了解分子的热运动1.演示实验:课本P3图13—1—2,学生观察并思考: (1)该实验说明了 。

(2) 叫扩散。

小组讨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扩散现象,如: , 。

2. 回答以下问题: (1)扩散现象说明了: , 。

(2)分子运动快慢跟 有关。

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 , , 。

探究二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3.演示实验:P4图13.1—4,观察并思考该实验说明了 请学生阅读教材P5,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 ;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 (2)为什么“破镜不能重圆”:● 总结梳理整合提高1. 扩散现象: 。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 发生,还可以在 中发生,也能够在 中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 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 ,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 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

此现象表明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

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引力”、“斥力”)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当堂检测反馈矫正1.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B.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C.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B.0℃时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C.组成固体的分子是静止的D.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没有间隙3.四川郫县豆瓣被誉为“川菜之魂”。

炒菜时,往锅中加入一点豆瓣,满屋子都会有很浓的气味,这是由于 。

1.如图,在装着红棕色NO 2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中间的玻璃板后,会发生 的现象,想让上述变化过程加快,应采取 的办法2.汉代一些墓室、祠堂里有雕刻着画像的石头,现有一块汉画像石,质量为500 kg ,体积为0.2 m 3,g 取10 N/kg.求:(1)这块汉画像石受到的重力; (2)汉画像石的密度.第二节 内能● 明确学习内容 ,厘清学习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3.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 清晰重点难点重点 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难点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是等效的。

探究一 内能的概念(一)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__,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_______; (二)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______,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有______,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内能。

2.请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物体的内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结论是 。

(1)分子的热运动与_________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分子动能越_____,内能越________。

(2)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______(停止吗?),所以一切物体________。

请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物体的内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结论是 。

. 探究二 热传递改变内能1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冬天用热水袋取暖,人体感觉暖和了,而热水袋会渐渐凉下来 (2)夏天晒被子,棉被被太阳晒得热乎乎的 (3)冬天,人们往手心上呵气取暖 小组交流、归纳,回答下列问题(1) 叫热传递。

(2)热传递的实质是 。

(3)热传递的条件是 。

(4) 叫热量,单位 。

探究三做功改变内能2.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然后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演示压缩空气引火仪的实验: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 原因: , 说明: 。

3、实验:在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

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观察瓶内的变化 ,原因 ,说明 。

小结:(1) 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 ,温度 ,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物体对外,内能 ,温度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2)列举生活中做功改变内能的实例 。

活动探究四:群策群力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⑴物体温度的变化(会、不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⑵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不可能)改变? 内能和热量的关系⑴物体内能的变化(一定、不一定)伴随着吸收或放出热量? ⑵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热量和温度的关系⑴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物体温度的变化?● 当堂检测反馈矫正1如图所示,火柴头在火柴盒上轻轻划过就能擦燃,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 能。

2生活中的“热”含义非常丰富,物理学中,“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温度高,“两手相互摩擦手会发热”的“热”是指内能增加。

3改变内能有不同的方式,图甲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看见筒内棉花燃烧起来。

这是通过 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 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

图乙是通过 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 热至沸腾。

4家庭用的太阳能热水器给水加热,它是利用 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的。

第三节 比热容● 厘清学习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 清晰重点难点重点 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难点 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 自主预习练习1.自习课本,归纳本节应学习、掌握的知识点。

2.独立完成《学生用书》中“自主学习案”部分练习题活动探究一: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方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和 、 有关,我们要探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需要控制 、 相同,这种方法叫 。

2、器材:你认为要验证你的猜想,需要哪些器材,思考并交流以下几个问题:(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器材?并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你通过什么知道它的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据记录表格中的加热时间代表哪个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试验:某组同学按照课本组装器材,并进行实验,后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格中, 烧杯号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水 200 20 28 8 2 水 100 20 28 4 3 煤油 200 20 28 4 4煤油20020242请根据表中的实验记录回答:⑴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比较1、3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同学在本次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论:(1)交流实验数据,说出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 (相同、不同),这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有关。

活动探究二:阅读11页比热容,回答下面问题.1、定义:由于不同的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不同,为了揭示物质的这种特性,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比热容。

物理学中规定: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 所吸收或放出的 为该物质的 ,它的国际单位是 符号2、意义:看常见物质比热容表格,了解各种物质比热容,可知(1)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 ,(相同、不同) (2)水的比热容最大,水的比热容为 ,它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沙石的比热容为 ,它的意义是 ,如果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要 (快、慢)。

3、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象:(1)人们常用冷水冷却发动机,冬天人们用热水来取暖,你能解释这样做的原因吗?(2)我国新疆地区有“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你能解释这种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吗?(3)你能再举一例吗?(4)如果把这杯水倒去一半,所剩部分的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 J/(Kg ℃)。

活动探究三:探究热量的计算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则:1Kg 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 __ J ;1Kg 的水温度升高2℃,所吸收的热量为 J. 2Kg 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 J ; 2Kg 的水温度升高2℃,所吸收的热量为 J ;小结:如果我们用Q 表示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用c 表示物质的比热容,用Δt 表示温度的变化,你能总结出物体在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吗? Q = _____ ___。

请利用公式计算:1、在标准气压下,将0.5Kg ,20℃的水烧开,需要吸收多少热量?2、质量为5kg 的热水,从100℃降到80℃放出的热量是多少?1.质量为100kg 的水,温度从20℃降低到80℃,吸收的热量是多少?[c 水=4.2×103J/(kg ·℃)]5.(2012·黄石)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500℃,质量是1.5g ,它的温度降低到20℃,要放出多少热量?[已知铁的比热容c铁=0.46×103J/(kg·℃)]5.(2012·黄石)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500℃,质量是1.5g,它的温度降低到20℃,要放出多少热量?[已知铁的比热容c铁=0.46×103J/(kg·℃)]随堂检测1、如图所示为探究物体比热容的实验装置,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对其加热.(1)实验时为比较水和煤油吸热本领的大小,我们可以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_______的不同,也可以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热得快”通电时间的长短反映水和煤油________的多少.2、下列事例中①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于沙漠地区;②在北方严寒的冬天,用水来作为传热的介质,给居民区供“暖气”;③冬天户外的自来水管常有冻裂;④农民伯伯为了防止植物在夜间被冻坏,傍晚时常给田里灌水;⑤在海边,白天风常常是从海面吹向陆地;⑥水力发电;⑦冬天,北方地区为了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常常在地窖里放一桶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