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_巴特零度写作思想浅析

合集下载

零度写作中隐藏的真实情感

零度写作中隐藏的真实情感

零度写作中隐藏的真实情感作者:陈慧旋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08期摘要:罗兰·巴特所提倡的零度写作中性客观,语言独立,文章中没有评论、情感和精神导向,写作者从容冷静地叙述故事,但它事实上与萨特的文学创作理论并不真正矛盾,跟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零度写作中隐匿的作者立场,情感缺位,是有目的地让读者来完成这一补位,而通过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中的“新写实”对日常化的零度抒写以及“先锋”的语言陌生化,感情不介入的实践中,在零度写作的虚拟的真实中,有着可以触碰的感情温度。

关键词:罗兰·巴特;零度写作;真实;语言北纬32度18分到北纬34度05分,东经104度15分到120度21分,是中国的秦岭—淮河一线,也是自然地理上中国的,尤其是东部地区的,南方和北方的天然分界线,这是中国地理中的一个重要地理概念,它是1月0℃等温线,也就是零度冰点,自它往北,便是北国风光,冰雪封疆,自此往南,便是暖阳普照,四季如春。

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民俗习惯,在这零度的界限两旁,在各自的温度里呈现的是不一样的风情概貌,橘生淮南,枳生淮北,皆因于此。

温度影响着自然地理,又作用于人文地理,自然的温度中包蕴的万事万物中少不了一份人情的热度,山河锦绣,百川朝海,自然的磅礴大气里点缀的丝丝尘世温情,有着一种浑然天成的和谐。

文学中便就真的这样存在有零度范围,零度写作的概念,来源于法国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的《写作的零度》,作为一次向传统形式观的巨大挑战和反拨,具有中性、自足、饱和、客观的独立品质,它不仅与语言作为工具的交际功能相抵触,还与充斥着人性与创作主体内涵的“风格”相抵触,在罗兰巴特看来,“字词是一种一般形式,它是一个类”,包涵所有个性,又否定所有個性,所有的字词都是不及物的,没有意指,也没有方向,在这个世界里,作者被“宣布死亡”,而这,便是罗兰-巴特所想要的语言自足封闭的狂欢世界。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重要时期,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了像“先锋小说”和“新写实小说”这样新的文学浪潮,在这应时势变迁而生的浪潮里,零度的情感与零度的叙述被运用于创作实践,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余华的《现实一种》等,都以一种来源于作者的特殊方式,向读者呈现出一个文学的“真实”。

解读《写作的零度》中的写作空间

解读《写作的零度》中的写作空间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解读《写作的零度》中的写作空间朱芷鹤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摘 要:在罗兰巴特的作品《写作的零度》中,他将“写作”这种行为不仅仅看作一种人类活动,更重要的是一种作家制造的抽象意义的“空间”,分别是语言结构、风格、写作,一同构成了完整意义上的“写作”概念。

这三个空间在形式、内容、价值上都有着不同的意义。

本文就三个空间进行思想解读,剖析其中的理论内涵。

关键词:罗兰巴特;空间;写作作者简介:朱芷鹤(1994.1-),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2017级硕士生在读,研究方向:文艺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9-144-01一、“风格”空间的“孤独性”罗兰巴特在论述风格和语言结构时偏向于探讨它们的形式和内容,然而在探讨写作时则将目光聚焦在了价值上。

罗兰巴特本人认为:“语言结构和风格都是盲目的力量,写作则是一种历史性的协同行为。

语言结构和风格都是一种对象,写作则是一种功能。

”写作在他眼中成为了众多作家所共同选择的同一条路径,成为广义写作迷宫中唯一的出口。

因为风格是作者的专属物品,是无法通过学习得到的,更像是一种天赋,一种创作基因,在巴特口中被称为“它把人们带到力量和魔术之前”,每一个作家都有会有独特的表达方式,以及对相同对象的不同叙述。

并且对于风格的不同取向,甚至认为风格对于艺术创作的“安全性”和风格的“孤独性”的价值取向也给出了列举。

比如无创作风格的纪德,偏向于从古典艺术中挖掘现代性艺术愉悦的技巧;而现代诗歌,如雨果,他们的风格则是十分鲜明的,这类作者的创作是离不开风格的。

在这里笔者认为,前文提到的艺术的“安全性”与风格的“孤独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艺术的“安全性”的重点在于展现艺术的全方面,力求达到尽善尽美,追求艺术的本身,而非个人之见,或尽可能刨除个人的痕迹,虽然这是不可能的。

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写实主义绘画,现实主义文学。

罗兰·巴尔特“零度写作”理论述评

罗兰·巴尔特“零度写作”理论述评

内容 , 张 写 作 应 采 取 “ 介 入 ” 方 式 进 行 叙 事 , 主 不 的
明状 、 无沉 积 的流通 性 , 以及 一种 普遍 精神 和一 种

收 稿 日期 :2 1 0 1 O0 4 9 作 者 简 介 :陈 伟 , , 西 商 州 人 , 西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硕 士 研 究 生 。 男 陕 广
罗 兰 ・巴 尔 特 是 法 国 结 构 主 义 文 论 批 评 大
远 离政 治说 教 和 思想 权 势 的蛊 惑 , 足 于 文学 自 立
师, 其对 符号 、 结构 以及 后 结构 理论 的研 究都 给 当 时 以及后 来 的批 评 理 论 提 供 了崭 新 的研 究 视 角 , 其在 语 言 学 研 究 上 的成 就 也 是 世 界 公 认 的 。从 《 写作 的零度 》 始 , 开 巴尔 特 开 始 了 其 理论 的建 构 与解 构 , 将一 生 奉 献 给 了语 言 结 构 的分 析 和 符 并 号科 学 的研究 。他 的“ 度 写作 ” 零 理论 可 以说是 其
21 00年 1 0月
第 2 9卷 第 1 O期
安庆 师 范学 院学 报( 会科 学版 ) 社
Jun l f n i e c esCol e S ca S ineE io ) o ra o qn T a h r lg ( o il c c dt n A g e e i
Oc . 0 0 t2 1

《 作 的 零 度 》 生 背 景 及 理 论 概 要 写 产
二 战后 的法 国思 想 界 各 种 声 音竞 相 发 挥 , 为 争夺 话 语权 和重 建社 会秩 序 喧嚷不 已 。左 翼思 想 和文坛 展开 了长 期论 战 。萨特 、 洛 ・ 蒂 、 缪 梅 庞 加

浅谈史铁生的“写作的零度”

浅谈史铁生的“写作的零度”

浅谈史铁生的“写作的零度”摘要: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在他的“写作世界”里,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丰满的思想。

在他的《想念地坛》中提到了“写作的零度”这个言简意赅的概念,本文试图从文章内容、作者生平经历和作者创作思想这三方面来全面地理解“写作的零度”。

关键词:写作的零度写作误区生命起点常写常新“写作的零度”这个概念最早源于罗兰·巴特的法文原著《写作的零度》,但我对这个概念的了解并不是通过这本书,而是通过阅读史铁生的《想念地坛》得知。

在《写作的零度》中,这个概念指写作中语言结构的形式自由和作者中性的、零度的写作观,反对表现社会思想观念的价值式写作。

而史铁生引用它,并不是也要阐述和罗兰·巴特相同的观点,而是这五个字吸引了他,这五个字契合了他的心意。

那么在史铁生笔下,“写作的零度”到底指什么呢,本文就试图阐述这一问题。

《想念地坛》是《我与地坛》的姐妹篇,《我与地坛》写于1991年,在文章中,作者从地坛中领悟到了“为什么活?怎样活?”的人生哲理,文章一问世,便受到了读者的关注,正如作家韩少功称赞道:“《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发表,对当年的文坛来说,即使没有其他的作品,那一年的文坛也是一个丰年。

”而在十年后,作者又写下了关乎地坛的另一篇文章——《想念地坛》,很明显,由于人生阅历的增加,后一篇文章要比前一篇文章多十年的人生感悟。

在《想念地坛》中,作者提到了“写作的零度”这个概念,在前面,我已提过这个概念和罗兰·巴特的理解是不同的,它加入了作者自己的理解,我们如果结合文章和作者的人生经历,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它。

首先,在《想念地坛》原文中提到“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由之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写作之终于的寻求,即灵魂最初的眺望”。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史铁生心中,写作应该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因为“一个生命的诞生,便是一次对意义的要求”,人既然诞生了,那就要让自己活得有意义。

罗兰巴特1

罗兰巴特1

浅谈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摘要:作为20世纪著名的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大师,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对当代法国文学界以及当今整个学术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其他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难以企及的。

他的文本理论颠覆了传统文艺批评中作者的权威地位,同时又与新批评“作品至上”的观点不同,提出了读者参与文本创作、使作品能指意义增殖的看法,并强调作者在写作时不应涉入主观情感和价值观念,即零度写作。

关键词:结构主义文本阅读读者零度写作罗兰·巴特,法国当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文艺理论家,是结构主义大师,同时又是后结构主义思想的倡导者和支持者。

除了文学,他的思想理论渗透至哲学、符号学、语言学、社会学、时装、摄影、广告等各个领域,故著名批评家卡勒·乔内森称他为“多才多艺的人”。

本文主要针对巴特的文本理论进行简要的论述,从解释文本内涵、分析巴特理论中阅读以及读者的重要性、巴特的零度写作这几个角度进行概述。

巴特的文本理论是在对作品与文本进行区分的基础上,对文本的特点、分类以及如何创造文本的一系列关照。

他认为,文本的意义并不来自外部实在,而是来自内部的差异系统的永不确定的流变。

在传统的文学批评中,批评家致力于寻找语言之外的那个永恒不变的终极所值。

但巴特的文本理论则指出,文本具有复数性和互文性,故将文本分为可写性文本与可读性文本。

并指出,作家在创作时不应涉入主观情感,提倡零度写作。

一、一个结构主义者的转变(一)从德里达到罗兰·巴特巴特在1972年给让·里斯塔的一封信中承认了德里达对自己的影响:“帮助我,让我明白了我面临的(哲学的,意识形态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他使结构失去了平衡,使符号变为开放的。

”①德里达认为,言语中心主义及逻各斯中心主义,是西方形而上学之源。

言语中心主义理论认为,“言语是心境的符号,文字是言语的符号。

”②在他们看来,符号本身就已经能够反映真实,所以对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整体的研究重要。

罗兰·巴特《写作的零度》中的批判精神再挖掘

罗兰·巴特《写作的零度》中的批判精神再挖掘

88 I(下)2018.03 丨罗兰•巴特《写作的零度》中的批判精神再挖掘文/牛旭阳摘要:罗翁*E#的《写作#攀度》一大是对萨特在《骨.歲是文学f》中提禮的写作观翁有力补充,在对‘‘零度写作-这一概念请论之外,文中的批判精神值得进一步发掘。

他对写作史的揭示,对.多种写舞#武應枇判,对诗餘雜代楼餘表..现,®及从边缘发声的知识分子诉求体现了其批判性,巴特的马克..恩.主叉<.翁号学> 结轉主X K氧磨结构主.义筹萬格厕.在竣篇A零中均春.体现,__而战拉法爵知1只界的历史曹勢,逢.就:言E翁武8写作、I零農»奪作I为_13考察文学.史、,学法论上义关键词:罗兰• &释.i《写#.雨零農》;形式,批判性罗兰.E特(亦译作罗兰.E尔特〉的|写作的零度》一 文一般被认为是对萨特于1947年发表的《什么是文学?》的回 应》细比较之下甚至觉得巴特是在对《什么是文学?》进行^种刻意的“误读'以化解这种“影响的焦虑'因为不论是谋s布烏,还墓文孪史分析的方法,以在两本著作中找到相 似点,用乔纳森'卡勒的话说,巴特“提供了另一个版本的故 事■。

尽管巴特对萨特的“介入”文学观有着质疑和反i但 笔者认为这是对萨特文学观的补充。

萨特在写作的历史中考虑 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思考自由问题,巴特同样也将写作放在历 史中考察,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将每作与社会变革、阶级矛 盾等联系起来。

有擎者指出:“萨特讨论的是当时文孛应该从内 容上进行介入,且认为形式是内容的辅助手段。

巴特在《写作 的零度》中则对萨特有所补充^是进不仅仅内容有其及物的维度,而且形式本身也是政治性的6,所以不能因为巴特在文:中提 出了一种“零度写作”观而将其完全放在“介入”的对立面(他 只是反对萨特意义上的“介入”观),认为这只是一种无关乎现 实的写作观。

在翻译到国内后,巴特这种不_以往的文学观引起研究 界的兴趣®。

论罗兰·巴特的零度写作观

论罗兰·巴特的零度写作观

论罗兰·巴特的零度写作观罗兰·巴特的零度写作观为理解文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试图从巴特对写作的定义入手,探究零度写作观与萨特的文学介入、唯美主义的“为艺术而艺术”两种写作观的不同,理清零度写作观的内涵和意义。

标签:罗兰·巴特零度写作写作观罗兰·巴特是法国解构主义文论批评大家,他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其“零度写作”的写作观。

罗兰·《写作的零度》中主要的内容便是针对萨特在《什么是文学》中提出的观点进行反驳,罗兰·巴特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即“零度写作”,这与当时流行与法国的萨特的存在主义背道而驰,为理解文学提供了崭新的思路,重新思考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一、写作的定义《写作的零度》第一部分就是什么是写作,罗兰·巴特从语言结构和风格两方面入手,通過对语言结构和风格的辨析得出写作的概念。

“我们知道,语言结构是某一时代一切作家共同遵从的一套规定和习惯。

”【1】“语言结构在文学之外,而风格则几乎在文学之外。

形象、叙述方式、词汇都是从作家的身体和经历中产生的,并逐渐成为其艺术规律的组成部分。

”【2】在罗兰·巴特这里语言结构和风格的关系颇类似索绪尔所说的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在定义“写作”的过程中,巴尔特运用“语言—言语”“组合段—系统”等概念,从符号的“能指—所指”关系中讨论了“写作”。

语言结构是共时的“语言”,代表着文学中的社会历史维度,而风格是个人的、隐私的言语,它展现的是作家个人的维度。

在语言结构和风格之间还存在着另外一个“形式性现实的地盘”,这就是“写作”。

作家的写作不可避免的受到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社会的影响,除此之外还与作家自身气质、风格息息相关。

罗兰·巴特更重视的是作家的自由生产,认为写作只有在成为作家的一种自有姿态时,才能更好的融入历史,巴特因此提出了“零度写作”。

“零度写作”又称中性写作、白色写作,即零度、透明、中性、新闻式的写作。

罗兰

罗兰

罗兰·巴特零度写作思想浅析摘要:零度写作理论是著名理论家与文化评论家巴特早期的研究成果,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语言的高度重视,提倡一种“中性”、“白色的”写作方式。

“零度写作”要求作家在写作活动中不动声色,实现写作的零度介入,学界对此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因此,考察“零度写作”提出的时代语境,讨论这一理论的语用内涵,对于廓清纷争、认识巴特,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零度写作;传统写作;作者;语言一著名理论家与文化评论家罗兰·巴特是二十世纪西方可以使其著作永世长存的一位大师。

在65年的生命历程中,巴特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十分宝贵而丰厚的财富:创作主体论,符号学,叙事学,结构主义者,后结构主义者,享乐论者……。

诚如汪民安在《谁是罗兰·巴特》中所言:“他永远是个推陈出新的大师,是个文本历险主义者,他上演了一幕幕写作戏剧。

”[1] 1巴特的一生充满了动荡和变数,贫困、疾病、孤独、抑郁总是随他左右;学术道路上,他也是环顾左右,从提倡“零度写作”开始,经由结构主义、符号学、解构主义等不一而足,不时变换。

疾病和贫穷经历相互联动,既是巴特生活个性的有力构成,同时也扩大了巴特精神漫游的深度,不平凡的身体旅程是构成巴特学术性格的生理根基,特别是长时间结核病折磨以及疗养生活,已经内化到巴特的魂灵之中,可以说,疾病和贫穷在巴特的学术道路上构成了一种隐喻性意义。

二“零度写作思想属巴特早期的文艺主张。

1953年,《写作的零度》一书由色伊出版社出版,这是巴特运用语言学知识进行文学研究的最早尝试,巴特把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作为基石,提出“毫不动心”、“纯洁的”白色写作,亦即“零度写作”,他这样描述道:在脱离文学语言的同一种努力中还有另一种解决:即创造一种白色写作,它摆脱了特殊语言秩序中的一切束缚。

……我们知道,某些语言学家在某一对极关系(单数与多数,过去时和现在时)的两项之间建立了一个第三项,即一中性项或零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长廊
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杨 波
罗兰 • 巴特零度写作思想浅析
[ 摘要 ] 零度写作理论是著名理论家与文化评论家巴特早期的研究成果,其目的在 于通过对语言的高度重视,提倡一种“中性”、“白色的”写作方式。“零度写作” 要求作家在写作活动中不动声色,实现写作的零度介入,学界对此一直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因此,考察“零度写作”提出的时代语境,讨论这一理论的语用内涵, 对于廓清纷争、认识巴特,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是出现在了一个文学研究走向自觉的 言。实际上,关于作者的“在”与“不 世纪。无论是时代历史的烟云,还是 在”,美国著名理论家韦恩 • 布斯在
学科的逐渐分化和系统化,都为罗兰 《小说修辞学》中认为,作者具有“第 • 巴特所有才情的喷发烙上了历史的 二自我”,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作者是
印记,“零度写作”也是巴特反对权 当然地存在的,但他并不是真正的作
“零度写作”是为批判当时的文 坛领袖萨特的文学观而来的。萨特是 给予巴特以重要影响的理论大师。但 是,巴特并未始终如一地在萨特的背 后亦步亦趋。萨特是法国著名文学家、 哲学家、社会活动家,和阿贝尔 • 加 缪一起,共同构成二次世界大战后西 方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萨特的 存在主义文学观集中体现在《什么是 文学》中,在这部代表自己文学观点 的著作中,萨特讨论了三个方面的问 题:一是什么是写作;二是为何写作; 三是为谁写作。综合起来看,萨特大 致提出以下文学主张:首先,写作是 一种带有“介入”性质的活动,作者 必须在写作活动中对创作和阅读活动 进行引导,创作者在创作中引领着整 个艺术创作活动,“一旦你开始了, 你就给卷入了,不管你愿不愿意。”[3] p154 此外,作家还必须承担自己的 道德责任。他说“不管什么主题,作 品中必须随处都能看见一种本质的光 辉,它提醒我们这部作品决不是自然 的一份资料,而是一种紧迫的需要和 一种授予。” [3]p152 其次,阅读活
良知的努力。”[4] 但是,对“零度 作家的责任之一。作家应该为写作的
写作”理论持批判态度的学者也并不 重要武器——语言负起责任。于另一
在少数。他们大多认为只要存在写作, 角度来说,零度写作强调语言,也
就不可能将作者推出写作之门,“无 避免了一味地挖掘作者意图的批评方
论巴特的批评实践还是其他同类作家 式,这和英美新批评所提出的“意图
努力,而“问题在于,这种所谓的中 也是不值得追求的。探求作者的态度、
性写作,自身又设立了一个中心,即 感受方式、写作动机,就是探求作者
语言中心。”[6]
的意图,这会出现严重的“意图谬误”,
其实,对于“零度写作”, 我 因为“诗一诞生就脱离了作者进入世
们一定要注意提出的历史语境和理论 界漫游,从而超越了作者为它打算或
二 零度写作思想属巴特早期的文 艺主张。1953 年,《写作的零度》 一书由色伊出版社出版,这是巴特运 用语言学知识进行文学研究的最早尝 试,巴特把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作为 基石,提出“毫不动心”、“纯洁的”
白色写作,亦即“零度写作”,他这 样描述道:
在脱离文学语言的同一种努力中 还有另一种解决:即创造一种白色写 作,它摆脱了特殊语言秩序中的一切 束缚。……我们知道,某些语言学家 在某一对极关系(单数与多数,过去 时和现在时)的两项之间建立了一个 第三项,即一中性项或零项。这样, 在虚拟式和命令式之间似乎存在着一 个像是一种非语式形式的直陈式。零 度写作根本上是一种直陈式写作,或 者说,非语式的写作。[2] p48
流派诸如现象学、存在主义、解构主 其《局外人》一书中加以运用,它完
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等,纷纷把自 成了一种‘不在’的风格,这几乎是
己的理论伸进艺术的家园,力图在艺 一种理想的风格的‘不在’”。[8]
术中寻找精神的栖居之地,化解人类 p48 巴特意在说明,作家在写作中封
在新世纪遭遇的困惑与迷失。巴特就 闭了自我的情感倾向,漠然地面对语
的创作实践,都表明了巴特的‘零度 谬误说”不无相似之处。新批评学派
写作’是一种对存在意义的逃避。”[5] 代表人物美国学者维姆萨特和比尔兹
有的也认为巴特通过零度写作去扬弃 利在《意图谬误》一文中认为,以作
萨特式的那类政治、神话、革命、阶 者的构思或意图作为判断一部文学艺
级性的写作误区,表现出去中心化的 术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准是办不到的,
[ 关键词 ] 零度写作 传统写作 作者 语言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9.042
一 著名理论家与文化评论家罗兰 • 巴特是二十世纪西方可以使其著作永 世长存的一位大师。在 65 年的生命 历程中,巴特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十分 宝贵而丰厚的财富:创作主体论,符 号学,叙事学,结构主义者,后结构 主义者,享乐论者……。诚如汪民安 在《谁是罗兰 • 巴特》中所言:“他 永远是个推陈出新的大师,是个文本 历险主义者,他上演了一幕幕写作戏 剧。”[1]p1 巴特的一生充满了动荡和变数, 贫困、疾病、孤独、抑郁总是伴随在 他左右;学术道路上,从提倡“零度 写作”开始,经由结构主义、符号学、 解构主义等不一而足,不时变换。疾 病和贫穷经历相互联动,既是巴特生 活个性的有力构成,同时也扩大了巴 特精神漫游的深度,不平凡的身体旅 程是构成巴特学术性格的生理根基, 特别是长时间结核病折磨以及疗养生 活,已经内化到巴特的魂灵之中,可 以说,疾病和贫穷在巴特的学术道路 上构成了一种隐喻性意义。
威、远离中心的表现之一。
者,只有在进行故事编码时,才能出
巴特提倡作家在写作中的零度介 现“正式作者”,布斯将其称为“隐
入,主要是针对的是诸如政治式写作、 含作者”。他谈到:
思想式写作、革命式写作、警察化写
“尽管作家努力做到诚实,他的
作等种种传统写作。在这些写作中, 语言成为了一种“透明”的工具,所 谓的政治意识、思想形态都可以通过
,莫衷一是。一些学者肯定了 语言穿透,语言的多种可能性也被取
零度写作的价值。如乔纳森 • 卡勒认 消。巴特的目的在于运用零度写作对
为“零度写作”建立了一种促进关于 抗这种的“介入”式写作,避免作家
文学的思想的总的历史叙述法。南开 成为政治或者“革命”的附庸,避免
不同作品会隐含着不同的化身,不同 观念的理论组合。在一个人的私人信 件中,因为与每个通信者的关系不同,
11000
每一封信的目的不同,就隐含着自己 的不同化身,与此相同,因为每一部 作品的需要不同,所以作家在每一部 作品中的化身也不同。”[9]p78
巴特所谈论的加缪“不在”式的 写作,加缪在写作中隐藏了自己平时 生活的风格、个性,尽力避免自我倾 向流露,他是以“第二自我”亦即“隐 含作者”的身份进入创作中。在加缪 另外的创作中,他还会以别的隐含作 者的身份出现。因此,“不在”的写 作方式在一定意义上消除了语言的社 会性或神话性,但并不能说明作家完 全退出写作之场。
巴特又谈到列于政治写作之中革 命式的写作,他说这种写作将语言的 运用与鲜血横流联系起来。在这里真 理由于自己所付出的流血代价而变得 不堪重负,以至于它为了表现自己而 需要戏剧性夸张形式本身。革命式写 作因而变成一种夸张的姿态。巴特不 无讥讽地说,革命的写作就像是一种 暴力,它使人民恐怖,并强制推行着 公民的流血祭礼。
参考文献 [1] 汪民安 . 谁是罗兰 • 巴特 [M] . 南京:江 苏人民出版社,2005. [2] 罗兰 • 巴尔特 . 写作的零度 [M] . 李幼蒸译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萨特 . 萨特论艺术 [M] .(美)韦德 • 巴斯 金编 . 欧阳有权、冯黎明译 . 桂林: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周萏 . “零度”的乌托邦——浅论罗兰 • 巴特〈写作的零度〉[J] . 外国文学 .2005(2). [5] 高伟光 . 科技时代的写作——从罗兰 • 巴 特〈写作的零度〉谈起 [J]. 赣南师 [] 范学院 学报 .2005(5). [6] 蔡洞峰 . 语言乌托邦及其审美——试论罗 兰 • 巴尔特零度写作理论的辩证美学思想 [J] .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2). [7] 胡经之、张首映主编 . 西方二十世纪文论 选(第二卷)[C]..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89. [8] 罗兰 • 巴尔特 . 符号学原理 [M] . 李幼蒸 译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9] 韦恩 • 布斯 . 小说修辞学 [M] . 付礼军译 . 桂 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 [10] 胡经之、王岳川主编 . 文艺美学方法论 [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这样,字词被巴特视为写作的重 要一极。在言语和字词之下,所谓的 “意义”或者“思想”不再由作家的 主观意图和愿望决定,而是由语言系 统产生,作家所运用的言语是文学意 义产生的本质土壤。巴特用现代诗歌
来说明了这一点:“字词产生了一种 形式的连续性,从中逐渐滋生出一种 如无字词就不可能出现的、思想的或 情感的内涵。因此言语就是一种包含 着更丰富精神性构思的时间,在其中 ‘思想’通过偶然出现的字词而逐渐 形成和确立。”[2]p29 ,
大学的周萏谈到:“巴特精心建立起 写作成为政治的“传声筒”。
来的‘零度的乌托邦’”,其实是包
再者,零度写作廓清了作家在创
蕴着一个人在强大的意识形态机器倾 作中的责任。政治、社会等等外在的
轧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性 种种因素当然是作家要面对的,但是,
努力,它代表的,是一个知识分子的 语言以及语言多种可能性的实现也是
最后,就“零度写作”而言,作 家去除自己的阶级属性、主体意识、 情感踪迹,所有一切都交由语言控制, 写作似乎成为了语言问题。但是,语 言的生产者仍然是作家,不可能存在 凭空的一页文字的拼合,因此,作家 是不可能被涂抹掉的。另外,巴特即 使提升了语言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 但也不能将语言奉为不食“人间烟火” 的“圣物”。作为文学创作的载体, 语言符号是主客体之间、人和外在世
在传统的理论中,语言一直是被 置于次要位置,人们都认为意义大于 语言且先于语言,意义对于语言具有 决定性。巴特却将语言视为写作的唯 一现实,并认为文学不再是关于人类 情感的科学,而是关于人类语言的科 学。他谈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