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电图QRS时限延长与器质性心脏病的关系
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临床意义的正确分析

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临床意义的正确分析发表时间:2018-08-23T11:26:24.78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8月23期作者:狄蝶[导读] 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过程中不论是使用默认还是人工指标,都需要依照不用疾病原因或者患者实际病情进行判定。
(江苏省中医院溧阳分院心电图室江苏常州 213300)【摘要】目的:探讨排除持续性房颤外的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特点,分析何种因素造成RR间期的方法,以便提升判定动态心电图长RR期间的诊断正确性。
方法:依照因素各异呈现的长RR间期不同的特点,对2017年1月—2017年12期间采取动态心电图诊断的68例患者使用≥2000ms默认指标及<2000ms人工指标时心电图变化及影响因素。
结果:68例患者动态心电图中有50例患者因器质性心脏病变引起长RR 间期,另外老年患者以及其他因素造成的窦性心动过缓都会造成长RR间期。
68例患者分析长RR期间过程中使用默认指标患者47例,占69.1%,而剩余21例患者使用人工指标,占30.9%。
结论: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过程中不论是使用默认还是人工指标,都需要依照不用疾病原因或者患者实际病情进行判定,保证诊断准确。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临床意义;正确;分析【中图分类号】R54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083-02 动态心电图是现阶段临床中经常使用的辅助检查方法[1]。
动态心电图检查方法同传统的心电图检查方法比较,前者的检测准确率更高,而且可以对多种信息进行有效捕捉和采集,尤其是长RR间期的相关检测有着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和意义。
动态心电图能够对长RR间期进行有效检测,并且还具有对长RR间期发生的相关原因进行探查的作用,能够尽早对相关症状进行有效处理并且还能有效降低临床意外事件的发生率[2]。
我院此次对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现将分析经过进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期间采取动态心电图诊断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43.5±3.5)岁,排除持续性房颤患者,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应知情同意文件,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QRS间期与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

2畅 1 病例筛选
2 年间共 786 例心衰患者住院 ,排除 HFREF 患者 425 例 ,剩余 361 例 ,因无首次入院的 Q RS 间 期和 LVEF 数据 ,分别排除 26 例和 14 例 ,按其他 标准排除 57 例 ,最后 264 例纳入研究 。 以 120 ms 的 Q RS 间期为界 ,分为正常组 174 例 ,延长组 90 例 。 失访 56 例 ,其中正常组 42 例 ,延长组 14 组 ,为 降低选择性偏倚 ,失访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 。
aliyun畅 com畅 cn
间期宽度指导下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ardiac re‐ 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 )能 够 降 低 HFREF 患者的病死率[3‐4] ,但是延长的 Q RS 间期是否增加 HFPEF 患者死亡事件 ,该类患者能否从 CRT 中获 益 ,均未得到证实 ,为此 ,本研究全部纳入 HFPEF 患者 ,通过随访 ,探讨 Q RS 间期与 HFPEF 患者病 死率的关系 。
第 43 卷第 1 期第 2014 年 2 月
83
页
Acta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 M ed U niv Sci T echnol H uazhong
Vol畅 43
No畅 1 Feb畅
P畅 83 2014
QRS 间期与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患者 长期预后的关系 倡
易莉莎1 , 武庆平1 , 谢 飞2 , 郭 超3 , 袁世荧4 , 刘 宏4 , 漆 红4 , 姚尚龙1 △
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 o .30930089 )
易莉莎 ,女 ,1980 年 生 ,主 治 医 师 ,博 士 研 究 生 ,E‐mail :myilisha @
心电图鉴别器质性和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论文

浅谈心电图鉴别器质性和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关键词] 期前收缩心电图[中图分类号] r540.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308-01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见于正常人。
期前收缩从性质上可以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
室性期前收缩常见原因是神经功能因素,当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时,无论交感或迷走神经兴奋,都可能使心肌的快慢纤维的兴奋性失衡,使传导速度发生变化,而引起期前收缩,如过度疲劳,长期失眠,过量的烟酒、茶、咖啡等的摄入,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等,所发生的室性期前收缩都属于此类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器质性心脏病早期就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情况,有些药物除对心肌的直接毒性外,也对自主神经功能有影响,为此应仔细分析病情,以除外器质性因素。
室性期前收缩也多见于器质性因素,缺血,缺氧性心肌病变,如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二间瓣狭窄等,都可能发生室性期前收缩,各种心肌炎,心肌病,无论是急性弥漫性心肌病变,还是局限性灶性病变,甚至炎症已完全恢复而留下瘢痕性病变时,也都可发生期前收缩,鉴别室性期前收缩的性质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仅对心电图判定室性期前收缩的性质做一粗浅讨论。
临床上心电图判定室性期前收缩是功能性或器质性的标准归纳总结如下。
1 判断标准1.1 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的振幅通常有2.0mv以上,器质性可表现为低电压,qrs波群振幅小于1.0mv,或低于同一导联窦性搏动的qrs波群。
1.2 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qrs时限大于0.12s,一般是光滑,无切迹或顿挫,器质性则大于0.16s,甚至超过0.18s, 有切迹或顿挫。
1.3 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qrs波群主波方向与其st段,t波方向相反,(呈继发性st-t改变),器质性室性期前收缩qrs波群主波方向与其t波方向一致,(原发性st-t改变,高位室性期前收缩除外)。
QT间期延长

QT间期延长QT间期是心电图上反映心室去极化时间的指标,通常是从Q波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长度。
它代表了心室收缩后重新极化的时间,因此对心脏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QT间期的正常范围因性别、年龄和心率等因素而异,一般为男性450-460ms,女性为460-470ms,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
QT间期的延长是一种心电图异常,可能是遗传因素、药物作用、电解质异常、代谢异常、心肌缺血、心肌炎症等引起的。
当QT间期超过正常范围时,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缓、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甚至会导致猝死。
因此,及早发现和处理QT间期的延长对于预防心律失常和保护心脏健康非常重要。
以下是常见的导致QT间期延长的原因:1.遗传因素:长QT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律失常,其特点是QT间期延长、易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和猝死。
目前已经发现多种长QT综合征的基因突变,包括LQT1、LQT2、LQT3等,临床医生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明确诊断。
2.药物作用:许多药物都可以引起QT间期延长,包括心脏药物、抗生素、抗精神病药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心脏药物,如普萘洛尔、莫西沙星等。
当患者同时使用多种具有QT延长作用的药物时,会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
3.电解质异常:血钾、血钙、血镁等电解质的浓度异常也会导致QT间期延长。
例如,低血钾会导致心肌细胞去极化时间延长,从而引起QT间期延长。
4.代谢异常:代谢异常也可能导致QT间期延长,如低血糖、低血镁等。
5.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指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和损伤。
当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也会发生改变,可能导致QT间期延长。
因此,心肌缺血是引起QT间期延长的常见原因之一。
6.心肌炎症:心肌炎症是指心肌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和死亡。
当心肌细胞受损时,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也会发生改变,可能导致QT间期延长。
7.其他原因: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也可能导致QT间期延长,如睡眠不足、情绪激动、饮酒、吸烟等。
阵发性房颤终止后长间歇患者心电图指标分析

阵发性房颤终止后长间歇患者心电图指标分析【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阿尔兹海默症晚期患者接受早期心电图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阵发性房颤157例患者进行研究。
所有患者均接受12导联心电图监测,结合房颤发作停止后RR间隙时间划分为两组。
分析总结窦性心律的心电图指标。
结果:实验组静息心律、PR 间期、QT间期、QTc间期和常规组存在较大数据差异,数据对比均满足统计学标准,P<0.05。
结论:窦性心律心电异常表现属于阵发性房颤终止后的长间隙高风险,值得推广。
【关键词】阵发性房颤;长间隙;心电图房颤属于相对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表现,其主要是基于有序的心房电活动失调,并以快速无需的颤波动,导致心房收缩功能失调、激动频率增加以及心跳频率不规则提升,从而导致气短、眩晕、心悸、心前区疼痛等相关病症,属于临床中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类型,按照发作的时间可以划分为初发、阵法、持续性三种类型[1]。
疾病的发生和器质性心脏病有直接关联,RR间隙主要是指连续两个QRS波当中的P波时长,普遍在0.6到1秒之间,阵发性房颤停止之后在窦性心律恢复之前的RR间隙会延长,从而为阵发性房颤终止后长间隙,也被称为快慢综合征,可能会导致气短、胸闷以及黑朦等症状,停搏时间过长时可能会导致晕厥的发生[2]-[3]。
目前关于房颤合并长间隙的发病机制不明确,近些年心律失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自主神经张力异常与房颤的基因变异有直接关联,其可能会引发心电图特异性的变化。
对此,本文基于论著分析方式探讨阵发性房颤终止后长间歇患者心电图指标。
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阵发性房颤157例患者进行研究。
结合房颤发作停止后RR间隙时间的差异划分为两组,其中RR间隙达到2秒纳入为实验组,例数55例,男女分别32例、23例,年龄(64.51±4.55)岁,房颤病程最短2月,最长4年。
动态心电图和运动心电图诊断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研究

动态心电图和运动心电图诊断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研究焦琼;许笑宜;温雯;陈肖【期刊名称】《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24(34)2【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心电图诊断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65例,以1∶1配比选取同期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65例。
记录室性早搏严重程度、心律失常检出率、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检出率及诊断效能。
结果: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中,Ⅰ级12例,构成比18.46%(12/65),Ⅱ级15例,构成比23.08%(15/65),Ⅲ级15例,构成比32.61%(15/65),Ⅳ-B级10例,构成比15.38%(10/65),Ⅴ级13例,构成比20.00%(13/65);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中,心房颤动8例,构成比12.31%(8/65),房性早搏38例,构成比58.46%(38/65),心房扑动7例,构成比10.77%(7/65);本组65例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和65例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中,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出真阳性为61例,真阴性为62例;采用运动心电图诊断出真阳性62例,真阴性61例;动态心电图诊断准确度94.62%(123/130)、敏感度93.85%(61/65)、特异度95.38%(62/65)、误诊率4.62%(3/65)、漏诊率6.15%(4/65)与运动心电图94.62%(123/130)、95.38%(62/65)、93.85%(61/65)、6.15%(4/65)、4.62%(3/6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诊断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将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各项临床特征较好显示出来,且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合并症较多。
【总页数】3页(P31-33)【作者】焦琼;许笑宜;温雯;陈肖【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41【相关文献】1.观察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诊断效果及对心房扑动发生率的影响2.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诊断效果及对心房扑动发生率的影响3.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诊断效果及对心房扑动发生率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

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
靳会萍;高艳霞
【期刊名称】《中原医刊》
【年(卷),期】1995(022)009
【摘要】本文分析268例确诊为器质性心脏病发生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以期寻找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为鉴别器质性与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提供心电依据。
1 临床资料收集确诊为器质性心脏病的住院患者268例有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其中冠心病190例;风心病41例;先心病4例;心包炎5例;高心病15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肺心病5例。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靳会萍;高艳霞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04
【相关文献】
1.室性期前收缩的体表心电图定位及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希氏束旁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J], 林加锋;李嘉;李岳春;季亢挺;殷日鹏
2.室性期前收缩对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J], 陈旭华
3.无器质性心脏病孕妇妊娠期室性期前收缩140例临床分析 [J], 汪雪梅;张绘莉;黄晓凤;葛岚
4.炙甘草汤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J],
欧健钊
5.功能性与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及预后 [J], 焦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电图室相关试题及答案

心电图室相关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心电图(ECG)是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常用检查方法,以下哪项不是心电图的基本波形?A. P波B. QRS波群C. T波D. U波答案:D2. 在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中,V1导联通常位于哪个位置?A. 胸骨右缘第四肋间B.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C. 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D. 左腋前线第五肋间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心电图机的基本组成部分?A. 电源B. 导联线C. 打印机D. 显示器答案:C4. 心电图中的P波通常代表什么?A. 心房去极化B. 心室去极化C. 心房复极化D. 心室复极化答案:A5. 心电图检查时,患者需要采取哪种体位?A. 站立B. 坐位C. 仰卧D. 俯卧答案:C二、填空题6. 心电图检查时,电极需要放置在患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右手、左手、右足、左足、胸骨右缘、胸骨左缘、左锁骨中线、左腋前线、V1、V2、V3、V4、V5、V67. 心电图的心率计算公式是:心率= ______ / (______ × P-P间期)。
答案:60000、R-R8. 在心电图中,QT间期延长可能与哪种电解质紊乱有关?答案:低钙血症三、简答题9. 简述心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
答案:心电图检查是评估心脏电生理状态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心脏结构异常等多种心脏疾病。
此外,心电图也是监测心脏手术和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工具。
10. 描述心电图机的消毒流程。
答案:心电图机的消毒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移除所有患者接触过的部件,如导联线、吸盘电极等。
- 使用一次性湿巾或75%酒精棉球擦拭机器表面,包括按键、显示屏和导联线插头等。
- 对于难以擦拭的部件,可以使用紫外线消毒或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心电图QRS时限延长与器质性心脏病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时限延长与器质性心脏病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观察预后。
方法通过回顾分析100例心电图常规检查表现为心电图qrs时限延长,结合心脏彩超、胸部数字化x 光机(以下称dr)检查,证实是否存在心脏器质性病变。
结果 55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脏结构、形态及瓣膜活动异常的43例,占78%;30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脏结构、形态及瓣膜活动异常的27例,占90%;10例预激综合征,全部心脏彩超结构正常;5例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全部心脏彩超结构异常。
结论心电图检查安全可靠、方便经济、无创为心脏器质性病变的诊断提供第一手资料,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诊断准确性较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心电图;qrs时限延长;室内阻滞;预激综合征;器质性心脏病
心电图qrs波时限是一个简便而实用的临床指标。
心电图qrs波时限的正常值可从普通心电图、信号平均心电图、高分辨心电图或心向量图中测得。
其时限:0.11s为异常[1]。
心电图qrs时间延长有一过性与永久性之分,一过性包括高钾血症的窦室传导、室性心律、药物作用等。
本文主要探讨永久性qrs时限延长在器质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永久性心电图qrs时限延长主要包括: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指qrs时间延长大于0.11s, qrs-t波群既不像左束支
及其分支阻滞图形,也不呈右束支阻滞图形,称为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2])。
笔者对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本院100例心电图表现为qrs 时限延长的患者,结合心脏彩超、胸部dr检查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心电图qrs时限延长与心脏器质性病变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00例病例均为本院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男性72例,女性28例,年龄17~87岁,平均年龄63岁。
经心电图常规检查表现为qrs时限延长。
1. 2 仪器与方法使用仪器为edan数字式十二道心电图机,定准电压10 mm/mv、5 mm/mv,走纸速度为25 mm/s,肌电滤波器45hz,患者取平卧位,四肢放松,平稳呼吸,按正常连接方式安放好电极,记录出心电图。
2 结果
100例心电图qrs时限延长病例中,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55例,其中心脏彩超及胸部dr检查异常43例,占78%,其中左心房增大5例,主动脉稍宽2例,左心壁稍增厚、左心稍大、左室顺应性下降17例,左心壁稍增厚、左心稍大、二尖瓣轻度返流19例,另12例心脏结构、形态及瓣膜活动未见异常;30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中,心脏彩超及dr检查异常27例,占90%,其中心影增大(全心增大),考虑扩张型心肌病改变12例,左心增大、二、三尖瓣返流、心包少量积液10例;全心扩大、二、三尖瓣返
流、考虑为先天性心脏病5例, 3例心脏彩超及胸部dr检查心影大小、形态正常;10例预激综合征,全部心脏彩超及胸部dr检查均结构正常,血流未见明显异常;5例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全部心脏彩超及胸部dr检查均分别显示为全心扩大2例,左心增大、
二、三尖瓣返流、左心功能降低3例。
3 讨论
心电图qrs波群是室间隔、右心室和左心室电激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除极波,代表心室除极综合时间。
希氏束传来的激动在室间隔除极后,通过右束支传来的激动到达心尖部,以后激动通过左、右束支及其分支,以及遍布于两侧心内膜下的浦肯野纤维,迅速到达左、右心室的内膜面。
心室内特殊传导系统出现生理性或病理性阻滞时,心电图上就可以表现为qrs波时限增宽。
qrs波时限延长提示心室除极不均一性增加。
右束支支配的右心室体积较小、室壁较薄,其阻滞时qrs波时限增宽不如左束支阻滞者[3]。
影响qrs 波时限的因素包括心室电传导的因素,使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电解质紊乱、心肌扩张纤维化、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等。
当左束支发生阻滞时,左心室壁的除极并不再通过左束支及浦肯野纤维,而是自心室间隔通过心室肌向左后方心室壁进行除极。
由于激动在心肌中的传导速度远较在正常传导系统内缓慢,因而整个心室的除极过程明显延长[4]。
当右束支发生阻滞时,由于右心室除极缓慢,除极时间便相应延长,所以qrs时限延长。
临床上右束支阻滞远比左束支阻滞更常见,这与右束支主干细长,大
部分在心内膜下行走易损害、单一的血管供血及生理性不应期较长等因素有关。
临床上右心导管检查时,导管尖端刺激右束支即可引起一过性右束支阻滞,右室造影、冠状动脉造影也可引起右束支阻滞;哪怕是一次感冒伴发热后,都能遗留下永久性右束支阻滞,这部分人大多在健康体检或外伤住院常规心电图检查时被发现,没有临床症状,所以心脏结构、血流动力学未见明显异常,一旦有临床症状如胸闷、气促、气短时,或心电图检查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房颤、心肌梗死时,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心脏结构或血流动力学异常。
27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均因胸闷、胸痛、气喘就诊,临床诊断高血压15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冠心病4例、心功能不全6例,年龄在50岁以上,心脏彩超及dr检查心脏结构、瓣膜活动异常。
而3例心脏彩超检查未见异常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临床诊断1例为营养不良性贫血, 1例为腹部闭合性损伤,头颅外伤;1例为慢支肺气肿,考虑是传导束退化或缺血缺氧引起阻滞,这说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可由其他疾病所致,并非绝对心脏病引起。
而预激综合征是室上性激动通过旁路下传预先激动心室才致qrs波群增宽,与心脏结构、瓣膜、血流无关,所以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正常。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阻滞部位在束支的远端蒲肯野纤维系统或心室细胞与蒲肯野纤维的交界处,主要见于广泛心肌病变者,病变多涉及双侧束支[5],这类患者易合并心力衰竭,多有器质性心脏病史。
综上所述,心电图常规检查发现qrs时限延长,结合临床表现,能快速筛选器质性心脏病与功能性心脏病,且经济、快捷、无创,可多次重复检查,可随访观察,指导临床诊断、合理用药,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
参考文献
[1] 何方田.临床心电图详解与诊断. 第1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27.
[2] 卢喜烈.现代心电图诊断大全. 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6:664.
[3] 王立群.qrs波时限鉴别宽qrs波心动过速.临床心电学杂志,2012,21(3):164-165.
[4] 陈新,黄宛. 临床心电图学.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421.
[5] 贺亚玲.临床心电图谱速读. 第1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