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的原因,器质性心脏病最常见
120例心房颤动病因分析

注: 指以该病 的种类进行 统计 的总例数 ( 包括有合 并症者及 无合
并症者 )
2 结 果
对 10例 房颤 病人 根据 有关 诊 断标 准进行 病 因及 临床 资 2
料分析 , 结果见表 1 。冠心病病例最 多见 , 有 7 共 5例 , 6 .%, 占 25 其 中合并 其他冠心病 相关病者 6 3例 ,无合并其 他冠 心病相 关 者仅 1 2例 。其 中冠 心病合并 高血 压病 3 8例 ,合并 糖尿 病 3 4
维普资讯
20 年 1 月第 4 卷第 1 期 07 O 5 7
・
临床研 究 ・
1 例心 2 0 房颤动 分析 病因
傅 朝 辉
( 曲阜 师范大学 医院 , 山东曲阜 2 3 6 ) 7 15 【 摘要1目的 分析病人心房颤动 的发病原 因。方法 随机选择 10例心房颤动患者 , 2 回顾性查 阅病例 与随诊 病人。结果 风 湿 性心脏瓣膜病 引起 心房颤动的 比例 明显下降 , 而冠心病及 与冠心 病相关 的高血压病 、 尿病 、 糖 高脂 血症 、 脑血管病 引起 房 颤的比例 明显上升 , 占主要 比例 。特 发性 房颤也 占一定 比例 , 多以年轻人多见 , 缺乏较长期随诊 , 但 不能排除其他疾病如
例, 合并 高脂血症 2 例 , 1 合并脑 血管病 1 8例( 血性脑血管 病 缺
1例, 1 出血性脑血管病 7例)合并病窦综合征 5例 。 , 合并 以上三
种疾病 者 1 6例。 10例房颤患者均采用美 国 H 5 0型超声 心动 图检查仪检 2 P0
查, 探头频率 为 25 z .MH 。测量 左房 内径 2 ~5 m 左室射血 分 2 5 m, 数 ( F 2 % ~7 %, E )5 8 阵发性 房颤 患者 平均 左 房 内径 (53±93 3 . .)
正确认识房颤

射频消融术小知识
射频消融治疗能根治房颤吗?
目前,射频消融治疗是唯一既能够避免外科手术,又能够治愈房颤的安全 有效的方法。
房颤射频消融治疗需要开刀吗?
房颤射频消融治疗不需要开刀,术后仅在大腿根部有2个约3毫米的伤口, 无需缝线,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
房颤射频消融治疗需要全麻吗?
不需要全麻,在局部麻醉情况下即可顺利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手术过程 中患者一直是清醒状态,可随时与术者沟通。
房颤的危害
哪些房颤病人更容易中风? 阵发性房颤病人也会发生中风吗
房颤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就会在心房内形成血栓, 恢复正常心跳时,血栓更容易脱落而发生中风。
房颤引起心力衰竭
房颤时心脏跳的太快,泵出的血液减少,不能满足身体的需 要,出现疲劳和气短等心衰症状。
如何预防中风
口服抗凝血药物,可以使血液粘稠度降低,减少血栓形成 ,从而预防中风,常用的药物有华法林,需一周左右抽血 化验凝血功能,再根据结果增加或减少华法林用量。
脏瓣膜结构是否正常。
• 心脏彩超(经食管):经食管心脏彩超探头距离心房更近,能更 准确的了解有无心房血栓形成。
• 胸片:有助于了解心影大小,有无合并肺淤血、肺梗死等
• 冠脉造影:房颤合并有心绞痛症状或其他心肌缺血证据时行冠脉 造影检查可确诊冠心病。 • 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电解质等。
房颤复律后还需要吃华法林吗?
哪些心脏疾病容易合并房颤?
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心包炎、 先天性心脏病、病窦综合征等疾病患者容易发生房颤;此外,心脏 病正发作和外科手术后也容易发生房颤。
哪些心脏外疾病容易合并房颤?
甲状腺功能亢进、肥胖、糖尿病、肺部疾病、打鼾、酗酒、精神应 激等会增加房颤的发生。
房颤诊疗常规

心房颤动【概述、定义】心房颤动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
心房无序的颤动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心房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加之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的递减传导,引起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
【病因】1.急性原因房颤与某些急性、暂时性原因有关,包括过量饮酒、急性心肌炎、外科手术、电击、急性心包炎、肺动脉栓塞、急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基础疾病可以消除房颤。
房颤是心肌梗死和心胸外科手术后较常见的早期并发症。
2.伴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房颤约70%的房颤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包括瓣膜性心脏病(多为二尖瓣病变)、冠心病、高血压病尤其是存在左心室肥厚(LVH )时、肥厚型或扩张型心肌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
房颤也可以见于限制型心肌病、二尖瓣脱垂、心脏肿瘤、缩窄性心包炎、二尖瓣环钙化、特发性右心房扩张以及慢性心力衰竭等。
3.不伴有相关疾病的房颤在年轻患者中,约30% 的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也没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嗜铬细胞瘤等,称为孤立性房颤(lone AF)或特发性房颤(idiopathic AF)【诊断依据及标准】(一)典型体征(1)原有心脏病的体征。
(2)房颤的三大体征:心尖部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脉搏短绌(同时计数心率和脉率,脉率小于心率)。
(3)栓塞:可发生脑、肺及四肢血管栓塞征。
栓塞的发生率与年龄、心房大小和基础心脏病有关。
(二)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电解质检查:可以了解有无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高血钙等诱发房颤的因素。
(2)甲状腺功能检查:可以确定是否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因。
2.心电图检查P波消失,代之以连续、规则的房扑波或连续、不规则的房颤波,在Ⅱ、Ⅲ、aVF或V3R、V1、V2导联上比较清楚。
房颤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不一且不整齐的颤动波(f波)。
心房冲动接连多次在房室交接处组织内隐匿性传导(心房冲动受阻于房室交接处组织,下一次冲动到达时交接处组织仍处于不应期,发生一次传导障碍),使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心室率在120~180次/min之间。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选择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选择心房颤动(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年龄>65岁发生率约6.5%,年龄>80岁发生率8%~10%。
其发生机制与局灶驱动和多发折返有关。
Af多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病人,部分正常人亦可发生,称为特发性房颤。
房颤最常见并发症是动脉系统血栓栓塞和心功能损害。
(一)房颤的分类临床上房颤有多种分类方法,根据房颤发作持续的时间分为急性和慢性房颤;根据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分为器质性房颤和特发性房颤。
目前国际统一的临床分类方法,将房颤分为初发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
初发房颤指首次发作,不论其有无症状和能否自行复律;阵发性房颤指能自行转复,持续时间<7天,大多数持续时间<24小时;持续性房颤指持续时间>7天,不能自行转复,可经药物或电复律;永久性房颤是指房颤长期存在,不能经药物或电转复的房颤(二)房颤的药物治疗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房颤持续时间的长短是能否自行转复窦性心律的最重要因素,持续时间愈长,转复的机会愈小。
药物或电击都可以实现心律转复。
目前治疗多推荐在最初48h内的房颤应用药物转复,时间更长的房颤则采用电复律。
对于房颤伴快心室率,症状明显,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如经房室旁路前传的房颤患者则应紧急电复律;对于持续时间较久的慢性房颤或心房明显扩大或基础病因未纠正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感染、电解质紊乱等,一般不予复律。
房颤复律期间应进行抗凝治疗。
药物转复房颤:药物复律主要用于新近发生的阵发性房颤和部分持续性房颤,特别是48小时以内的阵发性房颤。
多项临床研究发现,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可以有效复律。
Ⅰa类药物,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及氟卡尼等,虽然2006年ACC/AHA房颤指南有推荐,目前临床很少应用;Ⅰc类药物,指南推荐普罗帕酮,对新近发生的房颤转复效果较好,而对持续数天的房颤作用有效,该药因有负性肌力作用,不能用于心功能不全、房室传导阻滞及左室肥厚患者;Ⅲ类药物,指南推荐胺碘酮、多非利特、伊布利特,其中胺碘酮对新发房颤的复律效果低于Ⅰc类药物,但是对于持续一周以上的房颤效果优于Ⅰc类药物,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功能不全患者相对安全。
心房颤动与心房心肌病

心房颤动与心房心肌病陈琪;程杰【摘要】心房颤动(房颤)可以诱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引起或加重左心功能不全,反过来心功能不全也诱发和加重房颤.临床上,有很多情况可以造成心房的组织结构,机械或电生理功能产生综合而复杂的改变,并潜在或出现相关的临床症状,被称为心房心肌病.心房心肌病可能是房颤长期持续所致,也可能已经先于房颤存在,当其进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引起房颤.目前认为,心房心肌病的病因,病理分型,与房颤的关系,以及对房颤治疗的指导意义等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Atrial fibrillation (AF)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reasons for tachycardia-induced cardiomyopathy, and left ventricle dysfunction can induce and facilitate the long lasting of AF.Any complex of structural,architectural, contractile or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nges affecting the atria with the potential to produce clinically-relevant manifestations was defined as atrial cardiomyopathies.Atrial cardiomyopathies can be led by the long lasting AF,while it may also cause the onset of AF.However,further studies are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type and cause of atrial cardiomyopathies,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AF.【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7(032)007【总页数】3页(P553-555)【关键词】心房颤动;心肌疾病;心动过速【作者】陈琪;程杰【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北京 100039;德克萨斯心脏研究所,电生理实验室,美国休斯敦 77025;德克萨斯心脏研究所,电生理实验室,美国休斯敦 77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5陈琪,医学博士。
AF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

心房纤颤公主岭市中心医院内三科盛香艳AF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仅次于慢性心律失常和早搏,而居第3位,这种房性心律失常对患者造成很多危害。
因此对我们临床医生来说,正确地诊断和治疗房颤非常重要。
一、发病机制1、心脏协调中心失常学说,最初认为心脏各部协调一致的活动依赖于间隔协调中心的控制。
Koonecker依据此学说用穿刺间隔的方法破坏协调中心制造房颤的模型,但Porrer与Menillion观察到与心脏间隔分离开来的心肌既可颤动也可自发复律。
——故不支持协调中心失常单说。
2、单中心和多中心异位冲动学说支持此学说的证据有:○1某些af继发于房早、房速。
○2af常见于洋地黄中毒,甲亢、肺部疾病,交感N↑,发热等。
○3af常见于心房肌受牵拉,细胞内钙超载和心力衰竭等易于诱发房颤的条件。
○4局部注射乌更碱可产生房颤,但消融后可消除af。
○5单一点快速心房起搏,使心房组织不能保持1:1夺获,可模拟出房颤的心电。
○6用计算机等时标测技术研究af有时可见af激动顺序局灶激动模式。
3、多折反学说Af发生和维持的电生理基础是有效不应期缩短。
心房超速起搏表明,心房肌波长在9.7~12.3cm—超速起搏骤停出现2~3个连发性早搏;心房波长在7.8~9.7cm者超速起搏诱发房扑反应;心房波长<7.8cm,超速起搏才能诱发af,可见短波长才能在心房内建立子波拆反,此与af心房肌有效不定期缩短相一致。
心房内有4~6个以上的子波折返才表现出af—心房越大越容易af。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延长有效不应期。
治疗afIC类抗心律失常药,减慢房内传导,延长折反波长4、af的心房肌重构,所谓的电重构即在快速心率或其他病理条件影响下,发生电生理特性的改变。
Af时心房肌有效不应期的缩短,即是电重构的基本表现。
给狗心房 800次/min 30min 就可产生af叶持续时间越长,招致af、引起af、越不容易复律。
5、自主N介导的af,心肌电活动的稳定性在于迷走N与交感N活动的平衡。
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因论文

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因探索与分析【中图分类号】r541.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040-01【摘要】目的:探索阵发性房颤的致病原因、发病机制,为积极干预和治疗制定可行性方案奠定基础。
方法:对我科2011年3月-2012年6月间诊治的2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群抽样调查。
结果: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各5例(各占23.81%);冠心病3例(14.29%);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9.52%);糖尿病、原发性心肌病各1例(各占4.76%),。
通过对各个不同疾病的原发病因治疗和对症处理,房颤可在短时间内消失。
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绝大多数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其中以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冠心病和高心病最为常见。
治疗时除注重病因和诱因治疗外,应考虑心律失常发作时心室率的控制和心律失常的转复、以及预防复发的措施。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因分析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且随着年龄增加其发病率显著增加,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房颤总患病率为0.61%,估计房颤患者有800多万,给人们健康造成极大威胁[1]。
因此,早发现早干预减少致残率和致死率是我们防治的中心工作。
笔者有意对我科2011年3月-2012年6月间诊治的2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横断面回顾性研究。
旨在于探索阵发性房颤的致病原因、发病机制,为积极干预和治疗制定可行性方案奠定基础。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阵法性心房颤动患者,男性13例,女性性9例。
年龄在35-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23岁。
既往明确诊断风湿性心脏病3例;高血压2例;冠心病1例,其余,除偶发上感,平素均身体健康,没有慢性消耗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近期使用影响心脏节律的药物及饮酒过量史。
临床表现为:阵法性心悸、胸闷;气急、惊慌、头晕、头痛;个别患者有轻偏瘫或一侧肢体感觉功能障碍。
西医综合(心力衰竭)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西医综合(心力衰竭)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A2型题 2. A3/A4型题 3. B1型题 4. X型题1.下列哪种疾病容易导致压力负荷过重而引起心力衰竭?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B.二尖瓣关闭不全C.动脉导管未闭D.肺动脉瓣狭窄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心力衰竭2.下列哪种疾病可导致前负荷增加?A.高血压B.主动脉瓣狭窄C.肺动脉高压D.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正确答案:D解析:前负荷也称容量负荷,是指心肌收缩前所负载的负荷。
后负荷也称压力负荷,是指心肌开始收缩时所遇到的负荷。
引起前负荷增加的病因包括:①瓣膜关闭不全,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②分流性先心病,如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③循环血量增加,如慢性贫血、甲亢等。
引起后负荷增加的病因包括: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
知识模块:心力衰竭3.心力衰竭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是A.心房颤动B.呼吸道感染C.血容量增加D.过度疲劳正确答案:B解析:心力衰竭的诱因包括:感染、心律失常、心脏负担过重、妊娠和分娩、甲亢、贫血、水电解质失衡、治疗不当等,其中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
心房颤动是器质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诱发心力衰竭最重要的因素(请注意和呼吸道感染的区别)。
知识模块:心力衰竭4.关于心衰时心肌肥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心肌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加B.心肌纤维数量增加C.心肌细胞数量增加D.心室顺应性降低正确答案:C解析:心肌肥厚是慢性心力衰竭时的病理改变之一。
当心脏后负荷增加时,常以心肌肥厚作为主要代偿机制,心肌肥厚以心肌纤维增多为主,心肌细胞数量并不增加(因为心肌细胞为永久细胞)。
细胞核和作为供能物质的线粒体也增大、增多。
心肌纤维增多使心室顺应性降低。
知识模块:心力衰竭5.急性肺水肿最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A.劳力性呼吸困难B.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C.咳粉红色泡沫痰D.端坐呼吸正确答案:C解析:①急性肺水肿是左心衰呼吸困难最严重的形式,其特征性临床表现为咳粉红色泡沫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房颤的原因,器质性心脏病最常见
房颤是心律失常中很常见的一种,房颤不及时治疗会引起严
重并发症,例如心力衰竭,猝死,治疗房颤要找到原因,常见的
有器质性的心脏病变,例如先天性心脏病,还有抽烟喝酒等外界
原因。
★1、器质性心脏病(35%):
如肺源性心脏病(发生率为4%~5%,大多为阵发性,呼吸功
能改善后发作会减少),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心
房颤动皆属于自律性增高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颤动,而部分的阵发
性及部分持续性及慢性心房颤动为心房内,肺静脉,腔静脉局部
微折返机制所致。
★2、预激综合征(20%):
第 2 页
可能是由于预激综合征患者的旁道不应期很短,一旦建立了
折返条件,经旁路的冲动增加,这种冲动又折返进入左心房应激
期即能诱发心房颤动,预激并发房颤的发生率为11.5%~39%,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被认为情况严重,因为旁路没有像房室
结那样生理性传导延搁的保护作用,所以经旁道下传的心室率多
在180次/min以上,严重影响心脏的排血量。
★ 3、其他疾病(15%):
酗酒和吸烟,情绪激动,过度吸烟,排尿等可直接发生或在
原有心脏病基础上诱发房颤。
★4、家族性房颤(10%):
系基因突变所致,遗传方式属AD遗传,多在成年之后发生,
呈阵发性,房颤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和终止,房颤发作症状较轻,
第 3 页
多由劳累,精神紧张,感染,疼痛,饮酒,吸烟等诱发,心功能
保持正常,一般预后较好。
★ 5、原因不明(5%):
健康人发生的特发性房颤,往往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