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合集下载

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胰腺炎腹痛的论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胰腺炎腹痛的论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胰腺炎腹痛的论述
胰腺炎是常见的一种腹部疾病,急性胰腺炎的症状表现为腹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便溏,给患者严重的身心痛苦,因此,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十分重要。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抗生素治疗,但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外治法也可以有效治疗急性胰腺炎腹痛,下面我们就介绍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胰腺炎腹痛的原理和方法。

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胰腺炎腹痛的原理
中医理论认为,急性胰腺炎腹痛是由“气滞”引起的。

气滞是指风、寒、热、湿、燥等心脏气滞不能顺利流动,导致病变的病理状态。

通过中药外治法可以温补脾胃,活血散瘀,促进气血运行,调节神经,消除气滞,从而达到疗效。

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胰腺炎腹痛的方法
1.敷药:以温和药物为主,如汞汤、桑椹汤、荆芥汤等汤剂,用于温补脾胃,活血散瘀,促进气血运行,调节神经,消除气滞。

2.中草药熏蒸:采用艾灸、泡澡、拔罐等方法,使用药草如陈皮、苍术、当归、香附等,达到温暖身体,祛寒滋阴,活血散瘀的作用。

3.穴位按摩:采用揉搓、搓揉、揉拿等方法,推拿穴位,改善腹腔血液循环,促进病灶新陈代谢,活血化瘀,消肿活络,达到改善病情的目的。

总结
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胰腺炎腹痛的疗效是很好的,既可以消除气滞,加速气血运行,达到病症舒缓、症状缓解的效果,又可以增强机
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因此,急性胰腺炎患者应尽早采取治疗,并采用中医外治法作为辅助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治疗效果如何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治疗效果如何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治疗效果如何重症急性胰腺炎是消化外科中较为多见的急腹症,该病的基本特点就是病情危急、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有研究显示病死率约有25%-40%。

给大众的健康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随着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中医对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良好效果,不仅可以起到抑制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胰酶活性的作用,而且还能改善微循环,抑制自由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前些天,邻居家的张叔慌慌张张的敲门找到我说快来帮帮忙,于是我们赶紧去往张叔家,原来是张阿姨出现了腹痛、发热的情况,后来竟然有了呼吸异常的情况,于是我们赶忙将张阿姨送去了医院。

经过诊疗,医生说这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好在送医比较及时,并没有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接下来医生根据张阿姨的身体状况,跟我们说不建议手术治疗,病人的身体不适宜手术,建议中医治疗。

显然这样的结果是比较好的,毕竟中医治疗看上去没有手术治疗那么严重,但是具体的中医治疗效果和方法如何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一、什么是重症急性胰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的急性胰腺炎,具体来说指的是伴有全身性或者局部并发症的急性胰腺炎,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变化复杂以及死亡率高的特点,在急性胰腺炎中大约占有10%-20%的比例。

早在20世纪80年代,很多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于该病的早期,到了近些年,随着外科治疗进展的深入,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也明显上升,有研究显示,大约80%以内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为酗酒、暴饮暴食或者胆道疾病。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腹痛。

这是最常见的,多表现为中上腹持续性钻痛,并朝着后背部不断放射,特别在仰卧时痛感会加重。

②恶心呕吐。

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会混有胆汁或血液。

③黄疸。

多因为胆道感染或者胆石症引起的胆总管梗阻。

中西医治疗慢性胰腺炎

中西医治疗慢性胰腺炎

中西医治疗慢性胰腺炎【概述】胰腺持续性、弥漫性或局限性炎症或炎症所致的继发性病变,临床上有胰腺炎的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胰腺炎。

分慢性复发性胰腺炎和慢性无痛性胰腺炎。

前者较多见,临床是虽反复发作,但组织病变永久性损害较少;后者虽无腹痛,临床上少见,但永久性损伤病变明显范围广泛,导致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足。

一般认为国内病人发病原因大多与胆道疾病有关,如胆囊炎、胆石症、胆系感染、胆石症术后等。

在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60%—70%的慢性胰腺炎病人与饮酒有密切关系,慢性酒精中毒诱发的慢性胰腺炎具有明显的男性易患倾向。

其发病高峰年龄为35~45岁。

除酒精中毒外,饮食中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与慢性胰腺炎发病亦有密切关系。

蛋白质缺乏、高脂或低脂摄入者中均有较高的发病率。

由于儿童时期蛋白质缺乏可到胰腺损害,此类胰腺炎的典型病例见于10~20岁之间,两性的发病率相近。

约30%~40%的慢性胰腺炎病人无明显病因,称为慢性特发性胰腺炎,此类病人集中于15~30岁和50~70岁两组。

青年病人常表现为严重腹痛、胰腺外分泌障碍和糖尿病,而老年病人常无明显腹痛。

有研究资料提示,自身免疫可能参与此类慢性胰腺炎的发病;还可能存在慢性胰腺炎的遗传性易患体质,一些持久而并不强烈的发病因素即能使之发病。

慢性胰腺炎属中医学腹痛、胁痛、胃脘痛、结胸等病证范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医学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对慢性胰腺炎的认识不断充实。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慢性胰腺炎发病常与胆道系统疾病、酒精中毒、肝脏疾病、血管病变、代谢异常、内分泌障碍、高血脂症、高血钙症、营养不良、免疫功能异常、遗传性疾病及血液病等有关,但不少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并非清楚。

其早期病理变化为胰管中出现蛋白质栓子和钙化与其引起的狭窄,进而闭塞胰管引起腺泡细胞萎缩。

狭窄、蛋白栓子或钙化于胰管,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不同节段的管系扩张,并可见到不同程度的水肿、灶性坏死和各类炎细胞浸润,最终导致胰腺实质发生硬化和萎缩性病变。

慢性胰腺炎的中医治疗-5方

慢性胰腺炎的中医治疗-5方

慢性胰腺炎的中医治疗5方
中医治疗慢性胰腺炎,可在中医师指导下分以下五型辨证施治。

1.气滞食积证:患者胁腹胀痛,嗳气频作,或干呕,甚则大便秘结,舌苔腻,脉弦。

治法:理气疏肝,清热消食。

处方:柴胡、黄芩、川厚朴、元胡、山楂各10克,胡黄连3克,白芍15克,木香9克,神曲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2.脾胃实热证:患者脘腹满痛拒按,痞塞不通,大便燥结,口干,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通里攻下,清热止痛。

处方:白芍15克,大黄(后下)8克,芒硝、川厚朴、枳实、柴胡、黄芩、木香各9克,元胡10克,胡黄连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3.瘀热互结证:患者壮热寒战,腹痛如刀割,持续不解,拒按,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口干烦燥,或见腹部及腰部背部有瘀斑,舌质紫暗,苔黄燥,脉洪数。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通腑。

处方:桃仁、当归、赤芍、生地、大黄(后下)、芒硝、枳实、川厚朴各8克,红花、川芎各7克,败酱草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4.肝胆湿热证:患者胁脘疼痛,发热,黄疸,身重倦怠,恶心呕吐,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肝胆利湿热。

处方:柴胡、龙月旦草、山栀、大黄(后下)各8克,黄连3克,黄芩9克,元胡、白芍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5.脾胃虚弱证:患者大便烂,不思食,四肢乏力,舌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和胃。

处方:党参、茯苓、山楂各12克,白术、半夏、神曲各10克,陈皮6克,连翘9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医调养要点

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医调养要点

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医调养要点急性胰腺炎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蛋白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

急性胰腺炎发作前多有暴饮暴食或胆道疾病史。

急性胰腺炎可分为普通型和出血坏死型。

出血坏死型较少见,但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轻症急性胰腺炎极少有并发症发生,一般通过内科保守治疗(如禁食、鼻胃管减压、补充体液、防治休克、解痉止痛、抑制胰腺外分泌及胰酶、营养支持及抗生素治疗等)可痊愈,而重症急性胰腺炎则常出现多种并发症,愈后往往不良。

健康教育一、饮食指导1.急性胰腺炎病人康复期基本的日常饮食原则是什么?在急性发作期,为了抑制胰腺的分泌减轻胰腺负担,应禁止一切饮食,病人所需的能量可依靠肠道外营养供给。

出院后病人在康复期饮食应遵循低脂肪、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和无刺激性、易消化的原则。

(1)宜吃清淡有营养、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米汤、米粥、菜汤、藕粉、面片、素馄饨等,还可吃少量碎软菜、水果等。

可以吃蛋清,不要吃蛋黄。

(2)选用植物性油脂,且尽量少用不用,多采用水煮、清蒸、炖等方式烹调,忌油炸。

(3)绝对禁酒。

一般痊愈需2〜3个月,预防复发,仍须相当长的时间内避免食用富含脂肪的食物。

(4)忌食油腻性食物。

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并能促进胆汁分泌,而胆汁又能激活胰腺中的消化酶,可使病情加重。

因此,含脂肪较多的食物,如肥肉、花生、含油较多的坚果、芝麻、油酥点心、油炸食品等均应禁止食用。

禁用肉汤、鱼汤、鸡汤、奶类、蛋黄等含脂肪的食物。

(5)忌辛辣刺激调味品,如辣椒、花椒粉、咖喔粉等。

2.急性胰腺炎康复后能少量饮酒吗?因饮酒、饱食会促进胰酶的大量分泌,致使胰腺管内压力躲然上升,引起胰腺泡破裂,胰酶进入腺泡之间的间质而促发急性胰腺炎。

还会导致十二指肠乳头痉挛,胰液不能排出。

饮酒可能导致胰腺炎再次发作,所以胰腺炎康复后也是绝对禁止饮酒的。

中医中药治疗急慢性胰腺炎汇总方

中医中药治疗急慢性胰腺炎汇总方

中医中药治疗急慢性胰腺炎汇总方胰腺疾病1、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表现为: 1)腹痛是主要临床症状,腹痛剧烈.起始于中上腹,也可偏重于右上腹或左上腹,放射至背部;累及全胰则呈腰带状向腰背部放射痛。

饮酒诱发的胰腺炎常在醉酒后12-48小时期间发病,出现腹痛。

胆源性胰腺炎常在饱餐之后出现腹痛。

2)恶心、呕吐常与腹痛伴发:呕吐剧烈而频繁。

呕吐物为胃十二指肠内容,偶可伴咖啡样内容。

3)腹胀:早期为反射性肠麻痹,严重时可由腹膜后蜂窝织炎刺激所致。

邻近胰腺的上段小肠和横结肠麻痹扩张。

腹胀以上腹为主。

腹腔积液时腹胀更明显:病人排便、排气停止。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腹膜炎体征:水肿性胰腺炎时,压痛只限于上腹部,常无明显肌紧张。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压痛明显,并有肌紧张和反跳痛.范围较广或延及全腹。

5)其他症状:初期常呈中度发热,约38℃左右。

合并胆管炎者可伴寒战、高热。

胰腺坏死伴感染时,高热为主要症状之一。

黄疸可见于胆源性胰腺炎。

或者由于胆总管被水肿的胰头压迫所致。

2、慢性胰腺炎:主要是上腹正中或偏左有持续性隐痛或钝痛,发作时疼痛剧烈,夜间疼痛加重,疼痛可向腰背部或左肩放射等。

慢性胰腺炎可形成胰腺肿块,酷似胰腺癌,而胰腺深部肿瘤压迫胰管可引起周围胰腺组织的慢性炎症,当取胰腺表面组织活检时往往误诊为慢性胰腺炎。

在手术探查中穿刺取深部组织活检或在术前采用ERCP,可以做出诊断。

3、胰腺癌的症状为:早期胰腺癌因病灶较小且局限于胰腺内,可无任何症状。

随病情进展,肿瘤逐渐增大,累及胆囊、胰管及胰周组织时,方可出现上腹部不适及隐痛、黄疸、消瘦、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热等症状。

其中以黄疸最为突出,阻塞性黄疸是胰头癌的最突出表现,发生率在90%以上。

而早期胰体、胰尾可无黄疸。

黄疸通常呈持续性且进行性加深。

完全梗阻时,大便可呈陶土色,皮肤黄染可呈棕色或古铜色,伴瘙痒。

有胆道疾病及长期饮酒史,出现持续性上腹痛、体重减轻等应疑有胰腺疾病的可能。

应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后才能确定。

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通导解毒方法,认为急性胰腺炎应以通用、解毒为主。 金才
杰等人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发现,胰腺生理病学表现和中
医说的有许多相似之处,胰腺应归于三焦中焦,急性胰腺炎
应归于三焦病变, 因此, 中医治疗三焦方法适用于急 性 胰
腺炎。
( 一) 中药汤剂
许多医生对清胰汤的治疗和急性胰腺炎均有临床效果
的观察,证实了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很好。 直到今
注射、穴位贴敷及艾灸。 临床上的灌肠多采用大黄,外敷以
芒硝为主。 也有使用中药复方灌肠和外敷的,临床上均可起
到良好治疗作用。 但目前也局限于对临床效果的研究,灌肠
方法和使用剂量等尚未形成规范,更多的临床机制和药物治
疗方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针灸、穴位贴敷等治疗有助于急
性胰腺炎病人改善症状,恢复肠功能。 外治法临床研究较
西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相关进展,从病因、发病机理及辨证
论治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论述和研究,希望能够为胰因及主要症状
从临床病症上看,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原因较多,最为常
见的即胆石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乙醇等。 国内当前主要以
胆石症与胆道的相关疾病为主,比例占据 50% ,成为胆源性
酒精是引起胰腺液分泌的关键指标和数据,当胰管流出
道不能够引发大量的胰液产生时,胰管内部的压力会升高,
同时,会引发和导致腺泡细胞的损伤和危害。
胰管阻塞。 胰管结石、蛔虫、狭窄、肿瘤可以起胰管阻塞
和胰管内压升高。
手术与创伤。 腹腔手术、腹部钝挫伤等损伤胰腺组织,
导致胰腺严重血液循环障碍,均可引起急性胰腺炎。
早排除病因。 适度喝酒,部分病人严格饮酒。 吃肉常是发病
的急性胰腺炎诱因,应避免过度吃肉。
作者简介:
苟晓盼,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

胰腺炎的中医治疗

胰腺炎的中医治疗

胰腺炎的中医治疗发表时间:2019-08-20T10:35:48.74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7期作者:赖国荣[导读] 过食生冷、油腻肥甘、醇酒厚味,致使脾胃损伤;或情志不舒,肝郁气滞,加之胆胰石积、蛔虫窜扰、阻滞津管,攀枝花市盐边县第二人民医院四川省攀枝花617112病因中医认为引发胰腺炎的主要原因为:过食生冷、油腻肥甘、醇酒厚味,致使脾胃损伤;或情志不舒,肝郁气滞,加之胆胰石积、蛔虫窜扰、阻滞津管,致使肝胆郁滞,横逆脾胃;或因热邪、热毒、湿热等多邪侵袭,致使中下焦脏腑功能紊乱,最终引发胰腺炎,六腑以通为用,腑气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则痛。

西医认为在正常情况下,胰液在其腺体组织中含有无活性的胰酶原。

胰液沿胰腺管道不断地经胆总管奥狄氏括约肌流入十二指肠,由于十二指肠内有胆汁存在,加上十二指肠壁黏膜分泌一种肠激酶,在二者的作用下,胰酶原开始转变成活性很强的消化酶。

如果流出道受阻,排泄不畅,即可引起胰腺炎。

当奥狄氏括约肌痉挛或胆管内压力升高,如结石、肿瘤阻塞,胆汁会反流入胰管并进入胰腺组织,此时,胆汁内所含的卵磷脂被胰液内所含的卵磷脂酶A分解为溶血卵磷脂,可对胰腺产生毒害作用。

或者胆道感染时,细菌可释放出激酶将胰酶激活,同样可变成能损害和溶解胰腺组织的活性物质。

这些物质将胰液中所含的胰酶原转化成胰蛋白酶,此酶消化活性强,渗透入胰腺组织引起自身消化,亦可引起胰腺炎。

1.急性胰腺炎是胰酶消化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胰腺呈水肿、出血及坏死。

发病原因多见以下:(1)胆道系统疾病胆管炎症、结石、寄生虫、水肿、痉挛等病变使壶腹部发生梗阻,胆汁通过共同通道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原,从而引起胰腺炎。

(2)酗酒和暴饮暴食酗酒和暴饮暴食使得胰液分泌旺盛,而胰管引流不畅,造成胰液在胰胆管系统的压力增高,致使高浓度的蛋白酶排泄障碍,最后导致胰腺泡破裂而发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腺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急性胰腺炎
(1)肝郁气滞: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通里。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合清胰汤1号加减。

柴胡疏肝散重在疏肝理气,主治肝郁气滞。

方中柴胡疏肝,枳实、香附理气,三药同用共奏疏肝理气之功;白芍养血柔肝,并助柴胡解郁清热,与甘草配合缓急止痛和胃;川芎活血,加郁金行气解郁并祛瘀,二药共起止痛之效。

清胰汤1号重在清胰通里,主治郁热内结、腑气不降。

方中黄芩、黄连。

(或胡黄连)清热和胃,木香、元胡理气活血止痛,生大黄(后下)泻热通腑,甘草调和诸药,白芍功效同上。

如恶心呕吐重,加半夏、陈皮,或并用生姜汁滴舌。

如大便秘结重,加芒硝冲服。

(2)脾胃实热:治法:清热解毒,通里攻下。

方药:大承气汤加味合清胰汤1号。

大承气汤加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合清胰汤1号重在清热解毒、通腑攻下,主治热盛于里,腑气不通。

方中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祛除里热;大黄、芒硝泻阳明实热,通便存阴;枳实、厚朴下气除满,辅助泻热;柴胡、黄芩清疏肝胆;白芍敛阴止痛并助以清肝胆;黄连清胃除烦,配木香、元胡调理气机,加半夏和胃降浊止呕并以生姜助之,加甘草调
和诸药并增加和胃之力。

本证型常常兼有较明显血瘀之征象,可选加丹参、丹皮、当归等。

口渴重加花粉、芦根。

(3)肝脾湿热:治法:清利肝脾,内泻热结。

方药:大柴胡汤加味。

大柴胡汤加茵陈、栀子、虎杖、公英、厚朴、郁金重在清利肝脾湿热并泻阳明之热;主治肝脾湿热,阳明热结。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黄芩、茵陈、栀子、虎杖、公英清热燥湿、清热利湿解毒,并以白芍、元胡相助共奏清利肝胆之功;大黄、枳实、厚朴泻阳明热结;半夏和胃降浊以治呕逆,更以生姜、大枣助半夏和胃止呕并调和诸药。

如大便溏而不畅、腹胀纳差等湿热兼脾虚征象明显者加茯苓、白术、陈皮、木香;血瘀征象明显加丹参、郁金、赤芍。

慢性胰腺炎
1.肠胃积热
外邪入里化热,或过食辛辣厚味,湿热食滞交阻,结聚于里,气机不和,腑气不通。

临床症见腹部胀痛而拒按,胃脘部痞塞不通,恶心呕吐,口干,大便秘结。

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宜清热化湿,通里攻下。

方用清胰汤合大承气汤加减:柴胡10g,枳壳10g,黄芩12g,黄连6g,白芍12g,木香6g,银花30g,玄胡12g,生大黄(后下)10g,芒硝(冲服)10g,厚朴12g。

2.肝胆湿热
外邪内侵或饮食不调,以致湿热蕴结于肝胆,使其失于疏泄条达。

临床症见胃脘、两胁疼痛,厌食油腻,发热,恶心,身重倦怠或黄疸。

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疏肝泄胆、清热利湿。

方用清胰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5g,茵陈30g,生山栀15g,柴胡15g,黄芩12g,胡黄连10g,白芍12g,木香6g,生大黄(后下)10g,金钱草30g,苡仁30g,苍术10g,焦三仙各10g。

3.脾虚食滞
素体脾胃虚弱,复因暴饮暴食,脾运不及,肠胃受伤,食积停滞,气机失畅。

临床症见脘闷纳呆,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泄泻,大便酸臭或有不消化食物,面黄肌瘦,倦怠乏力。

舌淡胖,苔白,脉弱。

治宜健脾化积,调畅气机。

方用清胰汤合枳实化滞丸加减:焦白术20g,焦三仙各15g,茯苓20g,枳实10g,银花30g,黄芩10g,柴胡10g,泽泻20g,陈皮10g,苡仁30g,木香6g。

4.瘀血内结
久病入络,导致瘀血内结,气机不通。

临床症见脘腹疼痛加剧,部位固定不移,脘腹或左胁下痞块,x线片或b 超发现胰腺有钙化或囊肿形成。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

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香附10g,元胡15g,没药10g,当归10g,川芎
10g,赤芍10g,蒲黄15g,五灵脂10g,柴胡10g,苡仁
30g,黄芩10g,丹参30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