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土壤中真菌纯化分离与培养共17页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实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

思考题
❖ 什么叫无菌操作?分离放线菌和真菌为什么 需要分别加重铬酸钾和链霉素?
❖ 平板培养时为什么要把培养皿倒置? ❖ 如何确定平板上某单个菌落是否为纯培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验七
结束
下周实验
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实验三十二、实验三十四、实验三十八)
每毫升样品中微生物细胞数=
每皿菌落平均数 × 稀释倍数 × 1/取样体积数
混匀 凝固
28~30℃ 培养
图7-4 混合法流程图
实验程序 Ⅳ——平板涂抹法(涂布法)
❖ 每人取无菌培养皿1付(每个同学做一只)。在皿底贴上标签,注明 分离菌名、稀释度、组别、班级。
❖ 取已熔化的高氏培养基,分别倒15-20ml入培养皿中,铺平,制成 平板。
养皿里。 ❖ 3.取已熔化的在水浴锅中保温500C左右的马铃薯培养基(PDA培养基),
分别倒约15-20ml入上述培养皿中,轻轻转动培养皿,使菌液、培养基 充分混匀铺平,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凝固后,倒置于28~300C恒温培养 5~6d。观察真菌菌落形态以及计数 菌落。并计算出每g土壤中真菌的数 量。即用某一培养皿内真菌的菌落数乘以该培养皿接种液的稀释倍数即 得。 (见图7-4)
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 上,如果不纯,再移植纯化,最 后得到纯培养。
实验程序Ⅵ——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比较和
识别
❖ 区分和识别各大类微生物通常包括菌落形态(群体形态) 和细胞形态(个体形态)两方面的观察。
❖ 菌落形态: 菌落表面湿润:细菌——薄而小,酵母菌——厚而大。 菌落表面干燥:放线菌——密而小,霉菌——松而大。
淀粉琼脂培养基 马铃薯蔗糖培养基
❖ 无菌水:带有玻璃珠装有99mL无菌水三角瓶
实验六 土壤中真菌纯化、分离和培养

土壤稀释液的制备和稀释液的取样
2、分离方法 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又可分为两种 方法。
混菌法和涂抹法。
混 菌 法
涂 抹 法
3、培养
将上述接种土壤悬液的平板 倒置于28℃培养3-5d。
4、挑菌纯化 5、计数
6、菌种保存
将分离到的真菌转接到PDA斜面上培 养,待长好后,置于冰籍中保存,必要时 进行深入研究。
?4挑菌纯化?5计数?6菌种保存将分离到的真菌转接到pda斜面上培养待长好后置于冰籍中保存必要时进行深入研究
实验六
土壤中真菌分离、纯化和培养
一、目的要求
掌握从土壤中初步分离培养真菌的方法, 从而获得真菌纯培养技能;了解基本接 种技术。
二、实验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 现有重要应用潜力的微生物的主要菌源。 不同土样中各类微生物数量不同,一般土 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放线菌和霉菌。 本次实验从土壤中分离真菌。
三、仪器和材料
样品:新鲜土壤 培养基:加有2ml链霉素的PDA培养基。 无菌水: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4支。 其它:无菌培养皿4皿、无菌吸管、酒精 灯、培养箱等 。
四、真菌纯种分离的操作方法
1、土壤稀释液的制备
用“稀释平板计数法”中的方法 进行,将土样稀释至10-5。
将1瓶土壤菌液(称取土样10g放入盛90 mL无菌水)和4管9mL的无菌水排列好, 按10-1、10-2、10-3、10-4及10-5依次编号。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lmL无菌移液管吸 取lmL10-1浓度的菌液于一管9mL无菌水 中,将移液管吹洗三次,摇匀即为10-2浓 度菌液。同样方法,依次稀释到10-5。 注意:在土壤稀释过程中,吸取不同梯 度的菌液需换用不同的吸管。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电子版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指导教师:海花周四晚第四组实验成员: 杜玉琪 9董天涵 8怡菲 8逄颖 5【摘要】利用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观察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判断菌的类型并通过平板划线进行分离纯化【关键词】土壤、微生物、菌落观察、分离纯化1.实验目的(1)通过对几种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掌握倒平板的方法、接种和无菌操作技术。
(3)初步观察来自土壤中的几类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并能判断菌的类型。
(4)学习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其基本技能。
2.实验原理(1)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别、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产物。
一般的培养基应包含适合微生物生长的6大营养素即水分、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不同微生物对pH要求不一样,霉菌和酵母菌的培养基的pH一般是偏酸的,而细菌和放线菌培养基的pH一般为中性或微碱性。
所以配制培养基时还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要求将培养基的pH调到合适的围。
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立即灭菌,如来不及灭菌,应暂存冰箱,以防止其中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消耗养分和改变培养基酸碱度所带来不利影响。
(2)微生物的培养及鉴定接种:将微生物的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移植到培养基上的操作技术称之为接种。
接种是微生物实验及科学研究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操作技术。
接种的关键是要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
鉴定:常见与常用的微生物中,根据它们的主要形态可分为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
细菌菌落光滑,易于基质脱离;放线菌菌落质地致密,菌落较小,广泛延伸;酵母菌菌落较细菌菌落大而厚;霉菌形成的菌落较稀松,多成绒毛状,絮状。
(3)平板分离与活菌计数倒平板:按稀释涂布平板法倒平板,并用记号笔标明培养基名称、土样编号和实验日期等。
划线:在近火焰处,左手拿皿底,右手拿接种环,菌种在平板上划线。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观察及保藏

番红 G-
显微镜下菌体呈红色者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 (常以G-表示),呈深蓝紫色者为革兰氏染色阳性 反应细菌(常以G+表示)。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实验步骤
制片:取菌种培养液常规涂片,干燥,固定。 初染:滴加结晶紫,染色1-2min,水洗; 媒染:用碘液冲去残水,并用碘液覆盖约1min,
相关理论知识(2)
土壤中的微生物
✓土壤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天然培养基 ,是 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
✓不同类型的土壤、同一类型土壤的不同深 度或不同水平位置,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变 化很大。
✓由于表层土壤比较干燥,且接受大量紫外 线照射,所以微生物主要分布在营养条件 良好、氧气含量比较丰富的浅土层
每克耕作层土壤含菌量十倍递减 细菌(~108)
细菌细胞的生理生化反应
目的要求
1、不同微生物对各种有机分子水解能力不同,说明 不同微生物有不同的酶系统。
2、掌握微生物大分子水解实验的原理及方法。 3、了解糖发酵原理及在肠道细菌鉴定中的作用。 4、了解并掌握细菌鉴定中常用生理生化反应的实验
原理和方法。 5、了解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及其代谢产物
大
中
小
炭疽芽胞杆菌 3-10 μm
大肠埃希菌 2-3 μm
布鲁菌 0.6-1.5 μm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注意事项
1. 涂片务求均匀,切忌过厚。 2.在染色过程中,不可使染液干涸。 火焰固定不
宜过热。 3.脱色时间十分重要,过长,则脱色过度,会使阳
性菌被染成阴性菌;脱色不够,则会使阴性菌被 染成阳性菌。 4.不能选用老龄菌。
在鉴别细菌中的意义。
细菌细胞的生理生化反应
实验原理(1)
各种细菌在代谢类型上表现了很大的差异。不同的细 菌分解大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能力不同,所 能发酵的类型和最终产物也不一样。不同细菌对营养的要 求不同也说明了它们有不同的合成能力。所有这些都反映 了它们有不同的酶系统。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及纯化技术详解演示文稿

25
第25页,共59页。
植物病原真菌的组织分离的技术与步骤:
1)选取典型的病组织,在病健交界处将其剪成 5mm×5mm的小方块若干,装于火焰灭菌的小碟中 。
注: 选择新患病的组织作为分离的材料,可以减少腐生菌混 入的机会。腐生菌一般在发病很久而已经枯死或腐败的部分 滋生,因此,一般斑点病害应在临近健全组织的部分分离。
般3~5分钟。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3~4次。
22
第22页,共59页。
(3)次氯酸钠NaClO3 由于漂白粉的成分不固定而影响其消毒效果,目
前多改用次氯酸钠. 消毒所用的浓度一般是3%-5%的水溶液,消毒时
间5-15分钟。 幼嫩的病组织,表面用药剂消毒时可能会同时杀死
其中的病原真菌,消毒时间应尽量缩短。 比较安全的方法是不用药剂消毒,而以灭菌水洗8
注意:操作者事先必须洗净手,并用70%酒精消毒。
11
第11页,共59页。
二、真菌分离
植物病原菌的分 离培养,是植物病理 实验室工作中的基本 技能。
12
第12页,共59页。
真菌的分离---就是将所需要的真菌与其它杂菌分开 ,供给适当的条件,使它们繁殖而得到纯培养。
一般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酸碱度、氧气等条 件要求不同,而供给它们适宜的生活条件,即让 病原菌生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或加入某种抑制 剂造成只利于此菌生长,而抑制其他菌生长的环 境,从而得到纯菌株。
分离烟草的根腐病菌(Thielaviopsis),用这种方法效果也很好,将烟 草种子播在培养皿中的吸水纸上,然后用田间采得的烟草病根切 成小块,撒在种间,幼苗染病后移到胡萝卜琼脂培养基平板上, 病菌即生长而得到纯培养。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一、实验目的1. 学习、掌握从土壤稀释分离、划线分离各类微生物的技术。
2. 学习从样品中分离、纯化出所需菌株。
3. 学习并掌握平板倾注法和斜面接种技术,了解培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
4. 学习平板菌落计数法。
二、实验原理将待分离的样品进行一定的稀释,使微生物的细胞(或孢子)尽量呈分散状态,选用有针对性的培养基,在不同温度、通风等条件下培养,让其长成一个纯种单个菌落。
要想获得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还需提供有利于该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适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微生物四大类菌的分离培养基、培养温度、培养时间见表2-1所示。
表2-1 微生物四大类菌的分离和培养要求样品来源分离对象分离方法稀释度培养基名称培养温度/℃培养时间/d土样细菌稀释分离10-5,10-6,10-7牛肉膏蛋白胨30~37 1~2土样放线菌稀释分离10-3,10-4,10-5高氏1号28 5~7 土样霉菌稀释分离10-2,10-3,10-4马丁氏琼脂28~30 3~5面肥或土样酵母菌稀释分离10-4,10-5,10-6马铃薯葡萄糖28~30 2~3细菌分离平板细菌单菌落划线分离10-2 牛肉膏蛋白胨30~37 1~2三、实验材料1. 菌源土样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制平板和斜面),见附录Ⅲ。
3. 无菌水 250 mL锥形瓶,每瓶装99 mL无菌水(或95mL为分离霉菌用),内装10粒玻璃珠。
4.5 mL无菌水试管(每人5~7支)。
4. 其他物品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管,无菌玻璃涂棒(刮刀),称量纸,药勺,橡皮头,10%酚溶液。
(一)系列稀释平板法1. 取土样选定取样点,按对角交叉(五点法)取样。
先除去表层约2cm的土壤,将铲子插入土中数次,然后取2~10cm处的土壤。
盛土的容器应是无菌的。
将5点样品约1kg充分混匀,除去碎石、植物残根等杂物,装入已灭过菌的牛皮纸袋内,封好袋口,并记录取样地点、环境及日期。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一、实验目的1、制作MS培养基的方法,掌握母液的保存方法。
2、掌握培养基的灭菌方法。
掌握外植体的消毒和超净工作台的使用。
4、掌握放线菌的分离纯化及染色的基本流程;5、掌握高氏一号培养基的配制方法;6、复习分离纯化放线菌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方学会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
7、培养微生物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材料高压蒸汽锅、培养瓶、石斛的愈伤组织、超净工作台,酒精灯、酒精棉球、镊子、电子天平、称量纸、烧杯、量筒、显微镜、三角锥形瓶、无菌培养皿、接种环、酒精灯、分析天平;接种环、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珠、移液枪、剪刀三、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又称离体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的学科。
四、实验步骤1、配制MS培养基8L,称取马铃薯1600g、香蕉400g、蔗糖240g、活性炭8半勺、琼脂80g、配制母液。
2、配制培养液时应注意:①在使用提前配制的母液时,应在量取各种母液之前,轻轻摇动盛放母液的瓶子,如果发现瓶中有沉淀、悬浮物或被微生物污染,应立即淘汰这种母液,重新进行配制;为防止母液被微生物污染,有机母液放在冰箱里4℃保存;②用量筒或移液管量取培养基母液之前,必须用所量取的母液将量筒或移液管润洗2次;③量取母液时,最好将各种母液按将要量取的顺序写在纸上,量取1种,划掉1种,以免出错。
溶化琼脂用粗天平分别称取琼脂9 g、蔗糖30 g,放入1 000 mL的搪瓷量杯中,再加入蒸馏水750 mL,用电炉加热,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液体呈半透明状。
然后再将配好的混合培养液加入到煮沸的琼脂中,最后加蒸馏水定容至 1 000 mL,搅拌均匀。
实验-土壤中细菌的分离与纯化PPT课件

2. 如何检验平板上某个单菌落是不是纯培养?
2021
2021制备土壤稀释液制备土壤稀释液涂布平板涂布平板培养培养挑菌落挑菌落平板划线分离平板划线分离转入斜面转入斜面观察菌落特征制片镜检菌体形态观察菌落特征制片镜检菌体形态菌种保藏菌种保藏2021制备土壤稀释液制备土壤稀释液2021涂布涂布2021培养
实验十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2021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方法和无菌操作 技术;
平板线法
平板划线分离的方法
1.斜线法;2.曲线法;3.方格法;4.放射法;5.四格法
2021
四、操作步骤(6)
平板划线分离
2021
四、操作步骤(7)
6. 转入斜面
斜面接种时的无菌操作
(1)接种灭菌; (2)开启棉塞; (3)管口灭20菌21; (4)挑起菌苔; (5)接种; (6)塞好棉塞
六、思考题
2021
三、实验器材
1. 土样:采集校园土壤
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细菌
3.
高氏Ⅰ号培养基——放线菌
4.
马丁氏培养基——真菌
3. 其他:无菌的培养皿、盛90mL无菌水并带 玻璃珠的三角瓶、盛9mL无菌水的试管、小 铁铲、吸头、移液器、无菌玻璃涂棒、接种 环、显微镜、染色液等。
2021
四、操作步骤(1)
于28℃培养箱中培养3~5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 倒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3 d。
2021
四、操作步骤(5)
4. 挑菌落
接种和分离工具
1. 接种针;2.接种环;3.接种钩;4.5.玻20璃21涂棒;6.接种圈;7.接种锄;8.小解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