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置管操作流程

深静脉置管操作流程

深静脉置管换药操作流程图

中心静脉置管规范流程

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规范流程 ㈠适应证 1.快速静脉输液、输血或血液制品补充血容量,快速给药。 2.血流动力学监测(测量中心静脉压)或肺动脉导管。 3.为长期胃肠道外营养提供途径。 4.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和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治疗。 5.给外周静脉差的病人提供静脉通路. 6.长期给药:如肿瘤病人输注化疗药物。 7.特殊用途(如安装心脏起搏器等)。 8.抽除气栓。 ㈡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为穿刺部位的感染、创伤或静脉血栓形成;有严重出凝血功能障碍时,慎用锁骨下静脉部位穿刺,最好在其纠正后再行穿刺。 ㈢位置 可用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头静脉和腋静脉。 ㈣操作流程 主要介绍右颈内静脉插管(Seldinger法). 1.病人评估和准备、物品准备、导管检查和准备。 2.病人头转向左侧,轻度后仰,置病人于Trendelenburg位(垂头

仰卧位),但病人有颅内高压、严重肺动脉高压、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呼吸困难不应取此体位。 3.术者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及戴手套,皮肤消毒铺单,显露锁骨 上切迹、锁骨、下颌骨下缘、胸锁乳突肌外缘和乳突,定位于乳突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连线的中点,可由胸锁乳突肌内侧进入颈内静脉(前路法)或在胸锁乳突肌二头顶点的内侧进入(中央法),避免误穿颈外静脉。 4.用1%利多卡因1-2ml局部浸润麻醉,手指轻柔地扪及颈总动 脉,在动脉外侧将引导针与皮肤成15°-30°进针,大致指向同侧腋窝(前路法)或乳头(中央法)直至回抽出静脉血。 5.拔除引导针,再用18G穿刺针(或经静脉套管)以相同部位、 角度和深度刺入。当进入血管或置管时,用注射器抽吸血液应顺畅;松开、然后拔除注射器(抽吸再次证实)。在心电监护下通过穿刺针或套管置入导丝,沿导丝拔除穿刺针(或套管),可用刀片将穿刺口扩大.一边轻按压住穿刺口皮肤,一边沿导丝送入扩张套管,旋转扩张套管可能有利于置入。然后一边送入中心静脉导管,一边拔除导丝,导管和输液端口排除残气后,用肝素化盐水冲洗。固定导管于皮肤上,盖好敷料。 6.情况允许应尽早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停留中心静脉导管期间 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具体见PICU院内感染监测中相关流程)。 ㈤注意事项

深静脉置管术操作规程

深静脉置管术操作规程 1.用物 (1)无菌穿刺包;内装18G穿刺针2只(长约5-10cm、内径2mm、外径2.6mm)、外套管针(一般成人用16G、长15cm 左右)、引导钢丝30-45cm、深静脉导管1条。注射器5和 10ml各一只、6号针头、镊子、尖头刀片、纱布、洞巾(2)1%普鲁卡因、无菌手套、无菌敷贴、弯盘、5%碘酊、70%乙醇、肝素一支、250ml盐水一瓶、棉签。 (3)(3)必要时备静脉扩张器。 2、步骤 (1)卧位:1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一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锁骨下路:病人取仰卧位,右上肢垂于体侧,略向上提肩,使锁骨与第一肋间的间隙张开便于进针。右肩部可略垫高(也可不垫),头低位约15-30度。2、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后仰使颈部充分伸展,面部略转向对侧。3、股静脉穿刺置管:病人取平卧位,穿刺侧下肢伸直外展,必要时穿刺侧臀下垫高。 (2)常规消毒皮肤,选择穿刺点,打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铺

洞巾。 (3)由助手协助,术者用5ml注射器抽吸1%普鲁卡因在穿刺部位行局部麻醉。 (4)根据所选择的深静脉采取不同的进针方法1、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锁骨上路: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 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度角,与冠状面积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度,针尖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锁骨下路:从锁骨中内1/3的交界处,锁骨下缘约1-1.5cm(相当于第二肋间上缘)进针。针尖指向胸骨上窝,针体与胸壁皮肤的夹角小于10度。紧靠胸锁内下缘徐徐推进,这样可避免穿破胸膜及肺组织所引起的气胸。在进针的过程中,边进边轻轻回抽,当有暗红色血液时停止前进。2、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前路:操作者以左手食指和中指在中线旁开3cm,于胸锁乳突肌的中点前缘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并向内侧推开劲总动脉,在颈总动脉外缘的0.5cm处进针,针与皮肤成30-40度角,针尖向同侧乳头或锁骨中内1/3交界处前进。中路:在锁骨与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点,颈内静脉正好处于此三角的中心位置,该点距锁骨上缘约3-5cm,进针时针干与皮肤呈30度角,与中线平行直接指向足端。后路: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中下1/3的交点或在锁骨上缘3-5cm处作为进针点,在此处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的下面略偏向外侧,穿刺时面部尽量转向对侧,针干一般保持水平,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部指向胸骨上窝方向前进。3、股静脉穿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规范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技术规范 1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 中心静脉压(CVP)是衡量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指标,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 一.适应症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它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二.穿刺置管途径 当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常见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 2

<<返回1.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成人长约3~4cm。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内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一般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针尖指 3

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经重 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便可送管入静脉。送管方法有两种: ①外套管直接穿刺法:根据病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成人16~14号,儿童20~18号)直接穿刺。当穿中静脉后再向前推进3~5mm,而后退出针芯,将注射器接在外套管上回抽有静脉血时,可缓慢旋转向前送入;如回抽无回血,可缓慢后撤同时回抽,当抽到回血时即停止后撤,经重复测 试确定在静脉腔内再慢慢旋转导管向前送入。 ②钢丝导入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金属穿刺针及相应型 号的钢丝和导管。穿刺方法同前,当穿中静脉后将钢丝送入。如果导管较软可先用相应型号的扩张器沿钢丝送入静脉内(送扩张器前先用尖刀片将皮肤针眼扩大),而后撤出扩张器,再将导管沿钢丝送入静脉。导管送入的 长度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5~10cm即可。退出引导钢丝用缝线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再用皮肤保护膜加固。用缝针固定时下针的方向应与导管平行,不可横跨导管以免将导管扎破。锁骨上路进针在穿刺过程中, 针尖前进的方向实际上是远离锁骨下动脉和胸膜腔的方向前进,因此较锁骨下进路为安全。此进路不经过肋间隙,送管时阻力小,用外套管穿刺时可直接将套管送入静脉,到位率比锁骨下路高。也能够经此路放置Swan-Ganz导管和肺动脉导管或心内膜起搏器。 4

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测压技术 一、基本知识 中心静脉压(CVP)是衡量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指标,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主要适应于以下情况: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禁忌症: 1)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避免进行锁骨下穿刺; 2)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3)血气胸病人避免行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并发症:血肿、气胸、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血胸、水胸、空气栓塞和感染。 二、基本操作指导 目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 1.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成人长约3~4cm。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内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

穿刺置管用。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便可送管入静脉。送管方法有两种: ①外套管直接穿刺法:根据病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成人16~14号,儿童20~18号)直接穿刺。当穿中静脉后再向前推进3~5mm,而后退出针芯,将注射器接在外套管上回抽有静脉血时,可缓慢旋转向前送入;如回抽无回血,可缓慢后撤同时回抽,当抽到回血时即停止后撤,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再慢慢旋转导管向前送入。 ②钢丝导入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金属穿刺针及相应型号的钢丝和导管。穿刺方法同前,当穿中静脉后将钢丝送入。如果导管较软可先用相应型号的扩张器沿钢丝送入静脉内(送扩张器前先用尖刀片将皮肤针眼扩大),而后撤出扩张器,再将导管沿钢丝送入静脉。导管送入的长度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5~10cm即可。退出引导钢丝用缝线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再用皮肤保护膜加固。用缝针固定时下针的方向应与导管平行,不可横跨导管以免将导管扎破。锁骨上路进针在穿刺过程中,针尖前进的方向实际上是远离锁骨下动脉和胸膜腔的方向前进,所以较锁骨下进路为安全。此进路不经过肋间隙,送管时阻力小,用外套管穿刺时可直接将套管送入静脉,到位率比锁骨下路高。也可以经此路放置Swan-Ganz导管和肺动脉导管或心内膜起搏器。 ⑵锁骨下路病人取仰卧位,右上肢垂于体侧,略向上提肩,使锁骨与第一肋间的间隙张开便于进针。右肩部可略垫高(也可不垫),头低位约15~30°,从

深静脉置管封管流程

深静脉置管封管流程 一、评估患者:评估患者情况(检查至关除局部有无红肿、渗液 及导管置入深度),解释操作目的(保持导管通畅,减少药物之间的配伍微粒控制血液回流),取得患者配合。 二、护士准备:衣帽整齐,仪表端庄,态度和蔼。 三、环境准备:环境整洁干净,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遮挡 屏风。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碘伏,棉签,纱布,胶布,注射器(用 20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10ml备用,用5ml注射器抽肝素钠2ml +生理盐水1ml备用,再备一个5ml注射器),手消毒液,污物缸,消毒砂轮,手套,肝素帽2个。 五、操作步骤: 1、洗手,戴口罩,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解释。 2、拆除污染敷料和肝素帽。 3、手消,戴手套,用纱布在导管下铺成无菌面。 4、消毒接口,抽回血(用5ml注射器抽动、静脉各2ml),将抽出的 回血推至拆下的纱布上观察有无血凝块。 5、正压推注生理盐水(用准备好的10ml生理盐水动、静脉端各5ml)。 6、正压推注肝素盐水(用准备好的3ml肝素盐水动脉端1.2ml、静脉 端1.3ml)。 7、接新肝素帽。消毒插管处及周围皮肤,包扎敷料。 8、整理用物和床单位。洗手并记录。 六、注意事项: 1、抽回血时如有血凝块再分别抽动、静脉端各1ml直至无凝块为止; 如抽不出回血禁止强行推注液体,应报告医生处理。 2、注意要正压封管,推注液体时不能回抽,推完后立即夹闭。 3、推注肝素盐水时应根据导管规格,如20cm规格的导管,应在动 脉端推注1.2ml肝素盐水,静脉端推注1.3ml肝素盐水;16cm规格的导管,应在动脉端推注ml肝素盐水,静脉端推注ml 肝素盐水;13cm规格的导管,应在动脉端推注1.1ml肝素盐水,静脉端推注1.2ml肝素盐水。

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常规

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常规 【置管前准备】 1.签得知情同意书,选择合适穿刺部位及患者体位。2.备好所需物品及药品。 3.穿刺者准备。 【置管中配合】 1. 协助医生进行皮肤消毒及插管等操作。 2. 密切观察患者心电图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协助置管者清理用物。 【置管后护理】 1.输液的管理: 1)妥善固定,保持通畅 2)遵医嘱合理控制补液速度与量 3)局部刺激性强的药物由中心静脉输入 4)尽量避免由中心静脉输入血液制品 5)血管活性药物应单独通道泵入,保持通道上其他液体速度基本匀速,避免快速扩容等。 2. 监测中心静脉压及护理。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正确连接,保持管路连接紧密内无气泡。 3)保持导管在位,管路通畅,使用加压袋肝素盐水持续冲

洗,保持测压系统密闭。

4)在病人安静状态下,换能器置于正确位置(平卧位腋中线第四肋间),测压前调零。 5)再次检查测压系统与中心静脉导管是否通畅,观察记录测得的中心静脉压,观察变化趋势。 3.局部护理: 1)穿刺部位用无菌敷料覆盖,局部有分泌物污染可能优先选择透明贴膜、渗液较多者可选择无菌纱布。透明贴膜24小时更换,以后每周更换一次,必要时及时更换。 2)局部换药消毒使用碘伏,自然待干。 3)观察穿刺点出现红肿、脓性分泌物等时及时提醒,留取培养标本,必要时拔除导管。 4. 并发症监测及护理:疼痛和炎症;出血;空气栓塞;局部血肿;气胸;心律失常;感染。 5.预防感染: 1)穿刺部位用无菌敷料覆盖,必要时更换敷料。 2)保持测压系统密闭。 3)接触导管手卫生处置,输液或静脉注射前后严格消毒。4)输注营养液和血制品后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 5)尽量避免由中心静脉管内抽血。 6.拔管后护理:

深静脉 穿刺置管术标准操作规程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为了规范深静脉置管术操作规程,使操作规范、准确,提高医疗质量。 2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深静脉置管术操作全过程。 3职责:接诊、治疗的医护人员对本操作规程负责。 4修订(制订)理由:原始版。 5依据:《现代护理操作常规》。 6定义:深静脉置管术通常是指自颈内静脉穿刺或经锁骨上、下径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入上腔静脉。 7程序内容: 7.1物品准备 7.1.1中心静脉导管1套、穿刺包、无菌手套、透明敷贴、手术无菌持物钳、铵尔碘棉球、肝素帽、生理盐水、2利多卡因5ml、四环素眼膏。 7.1.2中心静脉导管含带侧孔防逆棒穿刺针,无损伤导丝,不同型号扩张器管。 7.1.3穿刺包含弯盘、纱布、洞巾。 7.2经颈内静脉径路穿刺置管术7.2.1卧位:病人取平卧,肩下垫薄枕,肩下垂,头低15°转向对侧。 7.2.2穿刺点及进针方向: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上方1~1.5cm 处,针与额平面呈25°-30°角,缘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缘下行。

7.2.3操作程序: 7.2.3.1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 7.2.3.2戴无菌手套。 7.2.3.3铺无菌洞巾。 7.2.3.4确定插入导管长度。 7.2.3.5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5ml注射器抽吸。 7.2.3.6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4ml,接防逆棒穿刺针。 7.2.3.7穿刺点局部麻醉后按穿刺角度试穿刺。 7.2.3.8用5ml注射器接穿刺针延试穿刺点进针方向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固定针头,延侧孔插入有长度标记无损伤导丝,连注射器一起拨出穿刺针。 7.2.3.9扩张器扩张皮肤,经导丝插入导管,长度约15~18cm。 7.2.3.10拨出导丝,接注射器回抽血液,推注少量生理盐水,接肝素帽。 7.2.3.11用固定器固定导丝,消毒穿刺点,涂四环素眼膏,贴透明敷贴。 7.3经锁骨上径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7.3.1卧位:病人取平卧位,肩下垫一薄枕,肩下垂,头低15°转向对侧。 7.3.2穿刺点及进针方向: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缘与锁骨上缘,交接至项角及角平分线上距顶角0.5cm~1cm指向同侧胸锁关节,针与额平面呈负10°~正10°角。 7.3.3操作程序7.3.3.1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常规

赤峰松山医院肿瘤科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操作常规 (一)适应症: 1.需要监测中心静脉压(CVP); 2.患者需要快速补液、输血或给血管活性药物; 3.给予胃肠外营养; 4.插入肺动脉导管; 5.进行血液透析、滤过或血浆置换; 6.使用可导致周围静脉硬化的药物; 7.无法穿刺外周静脉以建立静脉通路; 8.特殊用途如心导管检查、安装心脏起搏器等。 (二)禁忌症: 1.出血倾向(禁忌行锁骨下静脉穿刺); 2.局部皮肤感染(选择其他深静脉穿刺部位); 3.胸廓畸形或有严重肺部疾患如肺气肿等,禁忌行锁骨下静脉穿刺。 (三)术前准备: 1.置管前应明确适应症,检查患者的出凝血功能。对清醒患者,应取得患者配合,并予适当镇静。准备好除颤器及有关的急救药品。2. 准备穿刺器具:包括消毒物品、深静脉穿刺手术包、穿刺针、引导丝、肝素、生理盐水(生理盐水100ml+肝素6250U)和局麻药品(1%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等。 一.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步骤: 1.患者去枕仰卧位,最好头低15°~30°(Trendelenburg体位),以保持静脉充盈和减少空气栓塞的危险性,头转向对侧。 2.颈部皮肤消毒,术者穿无菌手术衣及手套,铺无菌单,显露胸骨上切迹、锁骨、胸锁乳突肌侧缘和下颌骨下缘。检查导管完好性和各腔通透性。

3.确定穿刺点:文献报道颈内静脉穿刺径路有13种之多,但常用中间径路或后侧径路(根据穿刺点与胸锁乳突肌的关系)。中间径路定位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及锁骨形成的三角顶点,环状软骨水平定位,距锁骨上3~4横指以上。后侧径路定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锁骨上5cm或颈外浅静脉与胸锁乳突肌交点的上方。 4.确定穿刺点后局部浸润麻醉颈动脉外侧皮肤及深部组织,用麻醉针试穿刺,确定穿刺方向及深度。 5.左手轻柔扪及颈动脉,中间径路穿刺时针尖指向胸锁关节下后方,针体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侧缘平行,针轴与额平面呈45°~60°角,如能摸清颈动脉搏动,则按颈动脉平行方向穿刺。后侧径路穿刺时针尖对准胸骨上切迹,紧贴胸锁乳突肌腹面,针轴与矢状面及水平面呈45°角,深度不超过5~7cm。穿刺针进入皮肤后保持负压,直至回抽出静脉血。 6.从注射器尾部导丝口插入引导丝(如用普通注射器则撤去注射器,从针头处插入引导丝),将穿刺针沿引导丝拔除。可用小手术刀片与皮肤平行向外侧(以免损伤颈动脉)破皮使之表面扩大。 7.绷紧皮肤,沿引导丝插入扩张管,轻轻旋转扩张管扩张致颈内静脉,固定好引导丝近端将扩张管撤出。 8.沿引导丝插入导管(成人置管深度一般以13~15cm为宜),拔除引导丝,用肝素生理盐水注射器与导管各腔末端连接进行试抽,在抽出回血后,向导管内注入2~3ml肝素生理盐水,取下注射器,拧上肝素帽。将导管固定处与皮肤缝合固定,应用敷料覆盖。 9.摄X线胸片以明确不透X线的导管的位置,并排除气胸。导管尖端正确位置应处于上腔静脉与右房交界处。确定导管尖端没有扭曲和未贴在上腔静脉管壁上。 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步骤:

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规范及流程(优选材料)

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规范及流程 ㈠适应证 1.快速静脉输液、输血或血液制品补充血容量,快速给药。 2.血流动力学监测(测量中心静脉压)或肺动脉导管。 3.为长期胃肠道外营养提供途径。 4.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和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治疗。 5.给外周静脉差的病人提供静脉通路。 6.长期给药:如肿瘤病人输注化疗药物。 7.特殊用途(如安装心脏起搏器等)。 8.抽除气栓。 ㈡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为穿刺部位的感染、创伤或静脉血栓形成;有严重出凝血功能障碍时,慎用锁骨下静脉部位穿刺,最好在其纠正后再行穿刺。 ㈢位置 可用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头静脉和腋静脉。㈣操作流程 主要介绍右颈内静脉插管(Seldinger法)。 1.向患者及家属告知操作风险并取得签字同意 2.病人评估和准备、物品准备、导管检查和准备。 3.病人头转向左侧,轻度后仰,置病人于Trendelenburg位(垂

头仰卧位),但病人有颅内高压、严重肺动脉高压、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呼吸困难不应取此体位。 4.术者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及戴手套,皮肤消毒铺单,显露锁 骨上切迹、锁骨、下颌骨下缘、胸锁乳突肌外缘和乳突,定位于乳突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连线的中点,可由胸锁乳突肌内侧进入颈内静脉(前路法)或在胸锁乳突肌二头顶点的内侧进入(中央法),避免误穿颈外静脉。 5.用1%利多卡因1-2ml局部浸润麻醉,手指轻柔地扪及颈总动 脉,在动脉外侧将引导针与皮肤成15°-30°进针,大致指向同侧腋窝(前路法)或乳头(中央法)直至回抽出静脉血。 6.拔除引导针,再用18G穿刺针(或经静脉套管)以相同部位、 角度和深度刺入。当进入血管或置管时,用注射器抽吸血液应顺畅;松开、然后拔除注射器(抽吸再次证实)。在心电监护下通过穿刺针或套管置入导丝,沿导丝拔除穿刺针(或套管),可用刀片将穿刺口扩大。一边轻按压住穿刺口皮肤,一边沿导丝送入扩张套管,旋转扩张套管可能有利于置入。然后一边送入中心静脉导管,一边拔除导丝,导管和输液端口排除残气后,用肝素化盐水冲洗。固定导管于皮肤上,盖好敷料。7.情况允许应尽早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停留中心静脉导管期间 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具体见PICU院内感染监测中相关流程)。 ㈤注意事项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干货)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 一、概念。经体表穿刺至相应的静脉,插入各种导管至大血管腔内或心腔。利用其测定各种生理学参数,同时也可为各种治疗提供直接便利路途.是急诊抢救和危重手术的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以及临床输血输液扩容、输注全静脉营养液,甚至安装临时起搏器的前提。乃是重症病房、大手术和救治危重病员不可缺少的手段。 二、适应证 1治疗: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长期输液治疗;大量、快速扩容通道;胃肠外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化疗、高渗、刺激性);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术; 2 监测:危重病人抢救和大手术期行CVP监测;Swan—Ganz导管监测;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 3 急救:放置起搏器电极;急救用药 三、禁忌证: 广泛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穿刺局部有感染;凝血功能障碍;不合作,燥动不安病人. 四、常用的深静脉穿刺术:

1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2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3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一、适应症: 1。静脉内营养疗法. 2.中心静脉压测定 3.需长期输液而周围血管硬化,纤细或萎陷脆弱不易穿刺者。 二、解剖:在颈部,颈内静脉和颈内动脉及迷走神经包含在颈动脉鞘内,位置相对固定,颈内静脉位于颈内动脉前外侧靠前。其上段位于胸锁乳突肌内侧、颈内动脉后方;中段位于胸锁乳突肌两个头的后方、颈内和颈总动脉的后外侧;下段位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的三角间隙内、颈总动脉的前外侧,最后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感谢聆听 三、穿刺入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有3种入路:中路、后路及前路。一般选择中路:不易误入颈动脉,也不易伤及胸膜腔.方法简便、可靠。 多选择右侧颈内静脉,原因:①距上腔静

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规范

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规范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规范 【中心静脉定义】 定义:指末端置于大的中心静脉的任何静脉管道。主要通过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头静脉或正中静脉将导管插入上腔静脉,也可通过股静脉、大隐静脉用较长导管插入到下腔静脉。 优点:液体易输注、对血管壁刺激性小、置管时间长、拔管后静脉可复通。具有外周静脉留置和外周静脉切开无可比拟的优点。 适应症: 1.各类中正休克、脱水、失血、血容量不足需快速输液、腧穴者。监测中心静脉压,及 时调节补液量,控制体液平衡。 2.心力衰竭、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或心血管及其他复杂的大手术中或术后,通过监测中心 静脉压了解心功能状况。 3.长期静脉输液、给药、行静脉营养支持疗法患者,可减轻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 4.肿瘤患者行静脉化疗及脑部患者需频繁输入脱水药时,减轻了对局部及血管的刺激, 避免药物性静脉炎和药物渗漏引起的局部组织坏死。 【罝管管路维护】 1.每天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穿刺部位有无疼痛、肿胀等不适,出现任何问题及时处理。 2.置管24小时后予换药1次。 3.向患者讲解保护中心静脉管路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 【中心静脉冲管】 1.输液前,用安尔碘严格消毒肝素帽或连接接头,怀疑肝素帽破损或污染应立即更换。 2.用10ml注射器抽取10ml无菌生理盐水回抽见回血后脉冲式(推一下停一下)冲管。 3.判断导管有无阻力是否通畅,观察导管有无渗漏。 4.连接输液器。 【中心静脉封管】 1.采取正压封管,在注射器还剩封管液时,以边推液边退针的方式拔出注射器,夹闭导管 系统以保证管内正压。 2.遵医嘱使用肝素盐水或无菌生理盐水封管。 3. 封管液量大于2倍导管容积+延长管容枳,成人约5ml-6 mL,儿童约2 ml -3ml ,每天输液完毕后应先用10ml以上注射器抽取至少10ml无菌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脉冲式冲管可使生理盐水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有利于把导管壁上的残留药物冲净),再进行封管。【中心静脉换药】 1. 了解中心静脉置管的种类、置管的长度,近期换药时间。 2. 取无菌铺巾垫于患者肩颈部下方,将患者头部转向对侧,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3. 洗手,将旧贴膜由四周向中心揭开贴膜,自下而上平行皮肤掀开,避免导管脱出。 4. 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渗血、渗液,观察导管体外留置长度,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如发现任何异常应立即处理。 5. 洗手,设立无菌区,准备用物。

深静脉置管护理的标准操作规程

深静脉置管护理的标准操作规程1置管前护理 1.1心理护理:置管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置管目的、优点、作用及注意事项,并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让患者了解该操作术中和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取得患者的合作与理解,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有充分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并签字同意,尽量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1.2环境准备:患者周围环境要宽敞整洁,便于操作,减少人员走动。调节适宜的室温防止患者术中受凉。 2置管术中护理 2.1在置管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及早采取适宜的处理方法,缺氧患者加大氧气流量,保证外周静脉通道畅通,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保证安全。 2.2穿刺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与术者密切配合,正确选择穿刺点,维持好体位,尽可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3.置管术后一般护理: 3.1置管24h内要注意观察局部有无肿胀、皮下气肿等异常情况,置管处术后第一天换药一次后3-7天换药一次。应每班认真交接班,观察敷贴有无松脱或者卷边并及时处理。 3.2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禁止抓痒,做好心理护理告知患者穿着宽松衣物,更衣时勿牵拉拖拽导管。 3.3更换敷贴时用碘伏、酒精消毒局部,敷料选用透气胶贴或专用贴膜。 3.4应注意沿导管的方向向上揭去敷贴,以免将导管拔出,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有无渗血、渗液、发红、分泌物等有无导管滑脱、移位,同时注意晾干已消毒的皮肤,方可敷上胶贴,以免影响胶贴粘度。 3.5出汗、洗澡等因素影响胶贴粘性,穿衣和睡觉不慎易使导管打折或拉出,因此,对胶贴变潮不粘者,随时给予更换,并再消毒皮肤。 4几类常见管道的特殊护理: 4.1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置管 4.1.1置管后第一天常规用无菌小方纱加压后,再用3M贴膜粘贴,另在穿刺处8cm管道处用胶布交叉固定于病人皮肤上。 4.1.2定期消毒穿刺部位,预防感染。 4.1.3 3M敷贴贴膜定时更换,换药时沿导管方向由下向上揭去透明敷料。 4.1.4置管处用碘伏以穿刺点为中心由里向外消毒皮肤3遍,消毒范围要宽于敷料,直径大于7cm,再贴3M敷料贴膜。置管第二天更换3M敷料贴膜,以后为QOD更换,做好更换记录。 4.1.5每24小时更换输液器,三通接头及肝素帽消毒后每周更换1次,肝素帽或三通管有血迹或高分子颗粒残留时应及时更换.。 4.1.6每次输液前用生理盐水10ml冲洗导管,并回抽见血后方可接输液管输液。回抽时如可见小血栓不能推入。个别患者输液不太通畅,回抽回血不顺者可用肝素稀释液20ml(25u/ml)冲管,封管。有堵塞倾向者可用尿激酶溶栓。 4.1.7平时输液时,特别是输液粘度较大的药物、血制品或营养物质时应彻底冲管,并不应安排在最后输入,要避免液体走空,注意连接紧密牢固,防止接头松脱漏血或引起空气栓塞。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规范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中心静脉压(CVP)是衡量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指标,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 一.适应症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二.穿刺置管途径 目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 1.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成人长约 3~4cm。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内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便可送管入静脉。送管方法有两种: ①外套管直接穿刺法:根据病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成人16~14号,儿童20~18号)直接穿刺。当穿中静脉后再向前推进3~5mm,而后退出针芯,将注射器接在外套管上回抽有静脉血时,可缓慢旋转向前送入;如回抽无回血,可缓慢后撤同时回抽,当抽到回血时即停止后撤,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再慢慢旋转导管向前送入。 ②钢丝导入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金属穿刺针及相应型号的钢丝和导管。穿刺方法同前,当穿中静脉后将钢丝送入。如果导管较软可先用相应型号的扩张器沿钢丝送入静脉内(送扩张器前先用尖刀片将皮肤针眼扩大),而后撤出扩张器,再将导管沿钢丝送入静脉。导管送入的长度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5~10cm即可。退出引导钢丝用缝线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再用皮肤保护膜加固。用缝针固定时下针的方向应与导管平行,不可横跨导管以免将导管扎破。锁骨上路进针在穿刺过程中,针尖前进的方向实际上是远离锁骨下动脉和胸膜腔的方向前进,所以较锁骨下进路为安全。此进路不经过肋间隙,送管时阻力小,用外套管穿刺时可直接将套管送入静脉,到位率比锁骨下路高。也可以经此路放置Swan-Ganz导管和肺动脉导管或心内膜起搏器。

深静脉导管换药注意事项

对照组:0.5%碘伏局部消毒,用3M一次性敷料固定,每周换药2~3次。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消毒后在穿刺点处覆盖一小块无菌碘伏棉球,然后再覆盖一块4cm×4cm8层无菌小纱布,纱布面积必须大于碘伏棉球,最后在外面覆盖一次性透明敷贴,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率。 两组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一种良好的换药方法能够大大地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我科采用拧干的碘伏棉球敷于穿刺针眼处,因为碘伏为一种广谱高效无毒的新型消毒剂,性能稳定,使用方便,能缓慢持久释放有效碘,达到持续长时间的杀菌作用;碘在溶液中还逐渐释放,氧化细胞浆的活性基因,并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使其变性而发挥作用,对细菌、芽孢、真菌、病毒等均有杀灭作用;碘对皮肤黏膜无刺激,能迅速减少创面的脓性分泌物,并在创面表层形成一层保护膜,不易被细菌、尘埃侵入伤口,起到保护伤口的作用,从而达到修复、收敛、防止细菌从皮下隧道进入血液的目的[1]。采用无菌小纱布覆盖于碘伏棉球外,能够吸收局部皮肤分泌的汗液、湿气等,

减少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选用透明敷贴覆盖于外面,不仅能防水,还具有可视性强、使用方便等优点。 [1] 王卫华.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1A):21. 换药在颈内静脉留置的护理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换药方法能有效地预防感染,延长置管时间。操作者在操作者要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后,并严格无菌操作,操作时都尽量减少人员走动。 深静脉套管针换药时的注意事项: 1、观察穿刺点是否红、肿、热、痛,是否有渗出液。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撕开敷料贴时手法应轻柔,由四周向中心揭开敷料后再从上向下拆除原有敷料,并固定好套管针,以防脱出。 4、消毒时应以穿刺点为圆心向外消毒皮肤15cm,尽量大于一次性敷贴的面积,导管消毒长度约4—6cm。 5、必须等消毒剂完全干后,才可以粘贴敷料贴,标记更换日期、时间、操作者姓名。

中心静脉置管规范流程

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规范流程㈠适应证 1.快速静脉输液、输血或血液制品补充血容量,快速给药。 2.血流动力学监测(测量中心静脉压)或肺动脉导管。 3.为长期胃肠道外营养提供途径。 4.血液透析、血液滤过与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治疗。 5.给外周静脉差得病人提供静脉通路。 6.长期给药:如肿瘤病人输注化疗药物。 7.特殊用途(如安装心脏起搏器等)。 8.抽除气栓。 ㈡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为穿刺部位得感染、创伤或静脉血栓形成;有严重出凝血功能障碍时,慎用锁骨下静脉部位穿刺,最好在其纠正后再行穿刺。 ㈢位置 可用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头静脉与腋静脉。 ㈣操作流程 主要介绍右颈内静脉插管(Seldinger法)。 1.病人评估与准备、物品准备、导管检查与准备。 2.病人头转向左侧,轻度后仰,置病人于Trendelenburg位(垂 头仰卧位),但病人有颅内高压、严重肺动脉高压、充血性心

力衰竭或呼吸困难不应取此体位。 3.术者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及戴手套,皮肤消毒铺单,显露锁 骨上切迹、锁骨、下颌骨下缘、胸锁乳突肌外缘与乳突,定位于乳突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连线得中点,可由胸锁乳突肌内侧进入颈内静脉(前路法)或在胸锁乳突肌二头顶点得内侧进入(中央法),避免误穿颈外静脉。 4.用1%利多卡因1-2ml局部浸润麻醉,手指轻柔地扪及颈总动 脉,在动脉外侧将引导针与皮肤成15°-30°进针,大致指向同侧腋窝(前路法)或乳头(中央法)直至回抽出静脉血。 5.拔除引导针,再用18G穿刺针(或经静脉套管)以相同部位、 角度与深度刺入。当进入血管或置管时,用注射器抽吸血液应顺畅;松开、然后拔除注射器(抽吸再次证实)。在心电监护下通过穿刺针或套管置入导丝,沿导丝拔除穿刺针(或套管),可用刀片将穿刺口扩大。一边轻按压住穿刺口皮肤,一边沿导丝送入扩张套管,旋转扩张套管可能有利于置入。然后一边送入中心静脉导管,一边拔除导丝,导管与输液端口排除残气后,用肝素化盐水冲洗。固定导管于皮肤上,盖好敷料。 6.情况允许应尽早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停留中心静脉导管期间 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具体见PICU院内感染监测中相关流程)。 ㈤注意事项

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及护理常规

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及护理常规 【置管日管路维护】 1. 每天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穿刺部位有无疼痛、肿胀等不适,出现任何问题 及时处理。 2. 置管24小时后予换药1次。 3. 向患者讲解保护中心静脉管路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 【中心静脉冲管】 1. 输液前,用安尔碘严格消毒肝素帽或连接接头,怀疑肝素帽破损或污染应立 即更换。 2. 用10ml注射器抽取10ml无菌生理盐水回抽见回血后脉冲式(推一下停一下) 冲管 3. 判断导管有无阻力是否通畅。 4. 观察导管有无渗漏。 【中心静脉封管】 1. 采取正压封管,在注射器还剩0.5ml封管液时,以边推液边退针的方式拔出 注射器,夹闭导管系统以保证管内正压。 2. 遵医嘱使用肝素盐水或无菌生理盐水封管。 3. 封管液量大于2倍导管容积+延长管容积,成人约5ml-6 ml,儿童约2 ml -3ml。每天输液完毕后应先用10ml以上注射器抽取至少10ml无菌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脉冲式冲管可使生理盐水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有利于把导管壁上的残留药物冲净),再进行封管。 【中心静脉换药】 1.了解中心静脉置管的种类、置管的长度,近期换药时间。 2. 协助患者暴露置管部位,铺清洁治疗巾。 3. 洗手,将旧贴膜由四周向中心揭开贴膜,自下而上平行皮肤掀开,避免导管 脱出。 4.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渗血、渗液,观察导管体外留置长度,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如发现任何异常应立即处理 5.洗手,设立无菌区,准备用物 6. 以穿刺点为中心,先用75%酒精棉棍或纱球消毒皮肤3遍(起到脱皮脂作用,消毒时勿触及穿刺点伤口和导管),再用安尔碘棉棍或纱球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

深静脉穿刺操作流程

深静脉穿刺操作流程 报告评委,铜川市参赛队员XXX准备完毕,请指示。 1、口述:深静脉穿刺是一项有创操作,术前已经将术中及术后可 能发生的意外及并发症告知患者及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口述:您好,您是1床患者武齐吗?我是您的主管医生XXX, 因病情需要,现在要为您做深静脉穿刺术,请您配合好吗? 3、戴口罩,帽子,口述:洗手。 4、物品准备:口述:肝素盐水1瓶、2%的利多卡因5ml、三通管 1个、单腔或双腔中心静脉导管1套、皮肤消毒物品、抢救物 品及药品。(查看有效期、包装有无破损) 5、摆体位:口述:头低脚高位,垫颈。武齐,请您把头偏向左侧, 显露胸锁乳突肌(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双侧对称, 6、口述:定位(胸锁乳突肌胸骨末端和锁骨末端所形成的三角顶 点),做标记。打开麻药(划,消毒)。 7、口述:打包,戴手套,穿刺针通畅,用肝素盐水冲满中心静脉 导管,使其肝素化,并夹闭。 8、口述:消毒:左侧过颈及胸骨中线,右至肩峰,上至下颌下缘, 下至乳头(外科消毒)。 9、口述:武齐,不要紧张,现在给你铺巾,(边说边做)。 10、口述:麻醉:再次核对利多卡因,武齐,现在给您麻醉,稍微 有点疼,不要紧张,有什么不舒服,请给我说;试穿,穿刺针 与皮肤呈300~400角刺入,回抽可见回血,试穿成功。

11、口述:武齐,现在开始穿刺,不要紧张,有什么不舒服请给我 说,穿刺针在原位重新穿刺,见回血后置入导丝,导丝进入15cm 左右。 12、口述:置管,撤出穿刺针,在皮肤穿刺点做1~2mm的切口, 插入扩张器,有明显的突破感后撤出扩张器,通过导丝引导送 入中心静脉导管,送入长度15cm左右,撤出导丝,回抽可见 回血,用注射器注入肝素盐水把血冲干净,抬高导管去掉注射 器,导管水位下移,在静脉内。 13、口述:安装三通管或肝素帽,回抽可见回血,导管在静脉内, 缝合固定导管,敷料包扎,标记置管时间,有效期。武齐,您 有什么不舒服吗?穿刺已经结束,现在可以躺好了,请您注意 保持穿刺部位干燥。血压120/80mmHg,心率70次,呼吸14次,(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双侧对称。 14、口述:整理物品,洗手。 15、口述:报告,操作完毕。

深静脉置管封管流程

深静脉置管封管流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深静脉置管封管流程 一、评估患者:评估患者情况(检查至关除局部有无红肿、渗液 及导管置入深度),解释操作目的(保持导管通畅,减少药物之间的配伍微粒控制血液回流),取得患者配合。 二、护士准备:衣帽整齐,仪表端庄,态度和蔼。 三、环境准备:环境整洁干净,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遮挡 屏风。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碘伏,棉签,纱布,胶布,注射器(用 20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10ml备用,用5ml注射器抽肝素钠2ml+生理盐水1ml备用,再备一个5ml注射器),手消毒液,污物缸,消毒砂轮,手套,肝素帽2个。 五、操作步骤: 1、洗手,戴口罩,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解释。 2、拆除污染敷料和肝素帽。 3、手消,戴手套,用纱布在导管下铺成无菌面。 4、消毒接口,抽回血(用5ml注射器抽动、静脉各2ml),将抽出 的回血推至拆下的纱布上观察有无血凝块。 5、正压推注生理盐水(用准备好的10ml生理盐水动、静脉端各 5ml)。 6、正压推注肝素盐水(用准备好的3ml肝素盐水动脉端、静脉 端)。 7、接新肝素帽。消毒插管处及周围皮肤,包扎敷料。 8、整理用物和床单位。洗手并记录。 六、注意事项: 1、抽回血时如有血凝块再分别抽动、静脉端各1ml直至无凝块为 止;如抽不出回血禁止强行推注液体,应报告医生处理。 2、注意要正压封管,推注液体时不能回抽,推完后立即夹闭。 3、推注肝素盐水时应根据导管规格,如20cm规格的导管,应在动 脉端推注肝素盐水,静脉端推注肝素盐水;16cm规格的导管,应在动脉端推注ml肝素盐水,静脉端推注ml肝素盐水;13cm 规格的导管,应在动脉端推注肝素盐水,静脉端推注肝素盐水。

深静脉置管术标准操作规程

深静脉置管术标准操作规程__ - 1目的:为了规范深静脉置管术操作规程,使操作规范、准确,提高医疗质量。 2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深静脉置管术操作全过程。 3职责:接诊、治疗的医护人员对本操作规程负责。 4修订(制订)理由:原始版。 5依据:《现代护理操作常规》。 6定义:深静脉置管术通常是指自颈内静脉穿刺或经锁骨上、下径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入上腔静脉。 7程序内容: 7.1物品准备 7.1.1中心静脉导管1套、穿刺包、无菌手套、透明敷贴、手术无菌持物钳、铵尔碘棉球、肝素帽、生理盐水、2利多卡因5ml、四环素眼膏。 7.1.2中心静脉导管含带侧孔防逆棒穿刺针,无损伤导丝,不同型号扩张器管。 7.1.3穿刺包含弯盘、纱布、洞巾。 7.2经颈内静脉径路穿刺置管术 7.2.1卧位:病人取平卧,肩下垫薄枕,肩下垂,头低15°转向对侧。 7.2.2穿刺点及进针方向: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上方1~1.5cm处,针与额平面呈25°-30°角,缘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缘下行。 7.2.3操作程序: 7.2.3.1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 7.2.3.2戴无菌手套。 7.2.3.3铺无菌洞巾。 7.2.3.4确定插入导管长度。 7.2.3.5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5ml注射器抽吸。 7.2.3.6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4ml,接防逆棒穿刺针。 7.2.3.7穿刺点局部麻醉后按穿刺角度试穿刺。 7.2.3.8用5ml注射器接穿刺针延试穿刺点进针方向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固定针头,延侧孔插入有长度标记无损伤导丝,连注射器一起拨出穿刺针。 7.2.3.9扩张器扩张皮肤,经导丝插入导管,长度约15~18cm。 7.2.3.10拨出导丝,接注射器回抽血液,推注少量生理盐水,接肝素帽。 7.2.3.11用固定器固定导丝,消毒穿刺点,涂四环素眼膏,贴透明敷贴。 7.3经锁骨上径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7.3.1卧位:病人取平卧位,肩下垫一薄枕,肩下垂,头低15°转向对侧。 7.3.2穿刺点及进针方向: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缘与锁骨上缘,交接至项角及角平分线上距顶角0.5cm~1cm指向同侧胸锁关节,针与额平面呈负10°~正10°角。 7.3.3操作程序 7.3.3.1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 7.3.3.2戴无菌手套。 7.3.3.3铺无菌洞巾。 7.3.3.4确定插入导管长度。 7.3.3.5 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5ml注射器抽吸。 7.3.3.6 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4ml,接防逆棒穿刺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